汽车《发动机供油系统》知识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155.50 KB
- 文档页数:6
第五章汽油喷射式供给系汽油机燃料供给方式有化油器式和喷射式两种,它们的任务都是根据进气量配制相应空燃比和数量的可燃混合气进入气缸,以满足发动机不同工况的要求。
一、喷射式汽油供给系统与化油器式汽泊供给系统相比较,有如下优点:1.能提高发动机的最大功率2.耗油量低,经济性能3.减小了排放污染4.改善了发动机的低温起动性。
5.怠速平稳,工况过渡圆滑,工作可靠,灵敏度高二、燃曲喷射系统的分类1.按喷射装置的控制方式分类1)机械控制式燃油喷射系统2)机电混合控制式燃油喷射系统3)电子控制式燃油喷射系统2.按燃油喷射位置分类1)缸内喷射缸内喷射是指将汽油直接喷人气缸内。
缸内喷射需要较高的喷射压力(3Mpa-4MPa).2)缸外喷射缸外喷射是指将汽油喷在进气管道相应部位,缸外喷射采用低压.3.按喷油器安装部位分类缸外喷射按喷油器安装部位又可分为单点喷射(SPl)和多点喷射(MPl)。
1)单点喷射2)多点喷射多点喷射是赘每缸进气门前分别设置一喷油器,实行各缸分别供油。
4.按燃油喷射方式分类按汽油喷射方式不同可分为连续喷射和间歇喷射。
1)连续喷射2)间歇喷射顺序喷射:各缸喷油器按发动机的工作顺序,在各缸排气行程上止点前某一曲轴转角顺序轮流喷射,发动机每转两转,各缸喷油器各喷一次油。
分组喷射:所有气缸的喷油g2分成几组交替喷油,发动机ECU分路控制每组喷油器,同一组中的喷油罪同时喷油。
同时喷射:所有气缸的喷油器同时开启同时关闭,发动机ECU用一个喷油器指令控制所有喷油器同时动作。
5.按空气量的检测方式分类电控汽油喷射系统按对空气量的检测方式不同可分为歧管压力计量式(D型)和空气流量计量式(L型)。
1)D型电控汽油喷射系统该系统通过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检测进气歧管绝对压力来测量发动机吸人的空气量.2)L型电控汽油喷射系统该系统通过各种空气流量计检测空气流量来测量发动机吸人的空气量,实行对空燃比的精确控制。
三.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1.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组成1)空气供给系统作用:空气供给系统的功用是控制并测量吸人发动机空气量,提供可燃混合气形成所需的空气。
汽车基本知识之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进阶知识)今天要接着以前的文章来说一说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的知识,我们以目前乘用车市场比例最大的汽油机的燃料供给系统为例来简单介绍以下:看图猜车一、燃料供给系统的作用:根据发动机的工况,向发动机气缸内供给适量的燃料(可燃混合气),保证发动机能正常、持续得运转。
燃料供给系统二、燃料供给系统的组成:通常情况下,燃料供给系统由燃油箱、燃油泵、燃油过滤器、喷油嘴(化油器)、节气门、进气歧管、空气滤清器、各类传感器(燃油压力传感器、空气流量传感、进气温度传感器、进气压力传感器等)零部件组成,个别拥有特殊技术的发动机还有燃油增压泵、燃油冷却器、中冷器(进气温度冷却器)、进气增压涡轮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和说明了;三、燃料供给形式的发展和介绍:燃料供给形式的发展可分为两种技术时代:化油器技术时代和电喷技术时代;电喷技术时代又发展了很多分支,比如单点电喷、多点电喷、进气歧管喷射、缸内直喷、双喷射(缸内直喷+进气歧管喷射)等等,化油器工作原理(风阻门打开和关闭时的两种状态)1.化油器技术时代:化油器的作用是把燃油雾化成微小的液滴,并与空气混合,以便进入气缸内进行燃烧做功;其工作原理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外部空气通过化油器内的喉管时,所产生的负压将燃油吸出,燃油在“高速”通过的空气中雾化形成可燃混合气,所以喷油效率由通过化油器喉管的空气强度决定,并且可变范围较窄;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所需燃油混合气得浓度不同,简单的化油器根本不能满足需求,在当时技术限制的情况下,聪明的工程师们又设计出一系列的混合气浓度补偿装置,比如主供油泵、怠速系、省油器、加速系及起动系等,以确保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化油器能供给适当浓度的混合气,随之带来的是化油器结构复杂、制造成本升高、稳定性差等,且必须定期维护保养;总结起来就一句话:设计制造成本高、使用成本高、性能还不是很理想,并且限制了发动机能力的提升;所以,在电喷技术问世之后,化油器在乘用车领域迅速被电喷取代,目前仍然在用化油器作为燃料供给装置的是低端摩托车发动机、农用机械的发动机等;化油器实物2.电喷技术时代常用的喷油嘴电喷技术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电控技术的发展,电喷系统的关键零部件就是电控单元和喷油嘴,喷油嘴是个简单的电磁阀,当电磁线圈通电时,喷油嘴打开,燃油在油压的作用下经针阀头部的轴针与喷孔之间的环形间隙高速喷出,形成雾状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由于受电信号控制,其喷油时间和喷油量能较好的控制,并且结构简单,稳定性高,一经问世,便迅速替代了化油器的位置。
汽车发动机的供油系统原理汽车发动机的供油系统是确保发动机正常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主要功能是将燃油从油箱中供应给发动机,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喷射,从而使发动机能够正常燃烧燃料并产生动力。
本文将为您介绍汽车发动机供油系统的原理及其工作过程。
一、燃油供应系统的组成部分汽车发动机的供油系统一般由以下几个重要组成部分组成:1. 燃油箱:存放汽车燃油的容器,通常位于汽车后部,通过油管与发动机的供油系统相连。
2. 燃油泵:负责将燃油从油箱抽送到发动机供油系统中。
燃油泵一般分为机械泵和电子泵两种类型,机械泵通常由凸轮轴驱动,而电子泵则由电子控制单元控制。
3. 燃油滤清器:用于过滤燃油中的杂质和颗粒物,保持供油系统的清洁。
4. 高压燃油泵:在柴油发动机中使用,负责将燃油增压至高压状态,并通过喷油器进行喷射。
5. 喷油器(喷射嘴):根据发动机控制单元的指令,将燃油以高压形式喷射到发动机的气缸中,实现燃烧。
二、汽车发动机供油系统的工作原理汽车发动机的供油系统工作原理较为复杂,主要分为燃油供给和喷油两个过程:1. 燃油供给过程首先,燃油从油箱中通过燃油泵被抽送出来。
在机械泵中,凸轮轴的旋转带动柱塞运动,从而实现燃油的抽送。
而在电子泵中,电子控制单元负责控制电子泵的工作,精确控制燃油的供应量。
随后,燃油通过燃油滤清器进行过滤,将其中的杂质和颗粒物去除,确保燃油的洁净。
2. 喷油过程喷油过程是指控制燃油喷射进入发动机气缸的过程。
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 压力建立阶段:燃油泵将燃油增压至高压状态,高压燃油进入喷油器。
(2) 喷油准备阶段:喷油器准备喷射燃油前的一些工作,例如清洗喷嘴,准备好高压燃油。
(3) 喷油阶段:发动机控制单元通过传感器感知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并控制喷油器的喷射时间和喷射量。
高压燃油被喷射到发动机的气缸中,混合着进入发动机的压缩空气。
(4) 喷油结束阶段:燃油喷射完成后,喷油器停止喷油。
三、供油系统的优化设计为了提高汽车发动机的性能和燃油利用效率,现代汽车的供油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燃油喷射技术的改进:利用先进的喷油器技术,如直喷技术、分层喷射技术等,可以实现更精确的喷油控制,提高燃油的燃烧效率。
汽车发动机供油系统工作原理汽车发动机是车辆的核心部件,供油系统是发动机正常工作的关键。
本文将详细探讨汽车发动机供油系统的工作原理与流程。
一、供油系统的组成汽车发动机的供油系统主要由燃油箱、油泵、燃油滤清器、喷油嘴(或化油器)、燃油压力调节器和燃油管路等部件组成。
这些部件共同协作,将燃油从燃油箱输送至发动机燃烧室,以供发动机燃烧产生动力。
二、供油系统工作原理1. 燃油吸入:发动机工作时,活塞下行,形成气缸空间的负压。
燃油泵中的活塞受到空间内的负压作用,使燃油从燃油箱中被吸入。
2. 油泵供油:燃油被吸入后,经过油管输送至油泵腔体。
当曲轴转动时,通过凸轮的作用,活塞推动燃油进入高压油路。
3. 燃油过滤:为了保证燃油的纯净度,燃油在进入高压油路之前,经过燃油滤清器进行过滤。
燃油滤清器可去除燃油中的杂质,以保证燃油的清洁度。
4. 燃油进入燃烧室:经过滤清器过滤后的燃油,进入燃油喷油嘴(或化油器)。
喷油嘴通过高压喷射或雾化燃油,将其喷入气缸内的燃烧室。
化油器则通过一系列的节流和混合操作,将燃油和空气混合后,喷入燃烧室。
5. 燃油压力调节:为了确保燃油供应的稳定性,供油系统配备了燃油压力调节器。
调节器能够根据发动机负荷和转速的不同,自动调整燃油供应的压力,以保持燃油量的恒定。
6. 燃油燃烧:喷油嘴将燃油雾化或高压喷射至燃烧室内,与进入燃烧室的空气混合后,通过高温高压状态下的点火,发生燃烧反应。
燃烧产生的能量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运动,从而驱动发动机工作。
7. 余热回收:为了提高燃油的利用率,现代汽车发动机通常还配备了余热回收装置。
该装置能够回收和利用燃烧产生的废热,通过再循环系统使发动机更高效地工作。
三、供油系统的重要性供油系统的正常工作对发动机的性能和寿命至关重要。
一个高效且正常工作的供油系统能够确保燃油充分燃烧,提供足够的动力,并减少燃油浪费和排放物的产生。
同时,供油系统需要保持燃油的清洁度,避免杂质进入燃烧室,防止堵塞或损坏喷油嘴等关键部件。
汽车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
汽车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是汽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发动机的需求,提供合适数量和浓度的可燃混合气。
以下是该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1. 油箱:用于储存燃油,通常位于车辆的底部。
2. 油泵:油泵一般由油泵芯和驱动机构组成,其作用是将燃油从油箱中抽出,加压后供给发动机。
3. 燃油滤清器:燃油滤清器是燃油供给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过滤燃油中的杂质和颗粒物,确保燃油的清洁度,保护发动机的正常运转。
4. 喷油器:喷油器是燃油供给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其作用是将燃油以雾状喷入发动机的进气歧管或燃烧室中,与空气混合后形成可燃混合气。
5. 油压调节器:油压调节器的作用是调节燃油压力,将多余的燃油送回油箱,保持燃油压力在一定范围内。
6.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由传感器、控制单元和执行器组成,其作用是根据发动机的状态和工况,对燃油供给系统进行实时控制和调整,以确保发动机的正常运转和性能发挥。
在发动机运转时,燃油从油箱中被油泵抽出,经过滤清器过滤后进入喷油器,通过喷油器的喷嘴将燃油雾状喷入进气歧管或燃烧室中,
与空气混合后形成可燃混合气。
同时,控制系统根据各传感器的输入信号控制喷油器的开启时间和喷油量,以适应发动机不同工况的需求。
总之,汽车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是确保汽车正常运转的关键部分,其工作的顺畅与否直接影响着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
发动机的供油系统与工作原理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它的供油系统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供油系统负责将燃料输送到发动机内部,以确保正常的燃烧过程,保证引擎的高效运行。
本文将介绍发动机的供油系统及其工作原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汽车发动机的运行机制。
一、供油系统的组成供油系统由多个组件组成,包括燃油箱、燃油泵、燃油滤清器、喷油嘴等。
1. 燃油箱:燃油箱是储存燃料的地方,通常位于汽车后部。
燃油箱内设有燃料表,以便驾驶员随时了解燃油的剩余量。
2. 燃油泵:燃油泵负责将燃料从燃油箱抽取并提供给发动机。
燃油泵通常采用电力驱动,通过一个机械装置将燃料送入发动机内部。
3. 燃油滤清器:燃油滤清器的作用是过滤燃料中的杂质,确保燃油的纯净。
它能够阻截沉积物、污泥等杂质,同时保证燃油的通畅。
4. 喷油嘴:喷油嘴是供油系统中的关键组件,它负责将燃料以喷雾形式喷入发动机的燃烧室。
现代汽车使用电喷系统,喷油嘴会根据发动机的工况和需要实时控制燃料的喷射量。
二、供油系统的工作原理供油系统的工作原理可分为燃油供给和燃油喷射两个过程。
1. 燃油供给过程:首先,燃油泵从燃油箱中吸取燃料。
当汽车点火时,燃油泵开始工作,产生足够的压力将燃料送到发动机的燃油滤清器。
燃油滤清器通过过滤作用将燃料中的杂质清除,确保燃油的纯净。
接下来,燃料通过供油管进入发动机内部。
2. 燃油喷射过程:在燃料进入发动机之前,喷油嘴将燃料转化为细小喷雾,并在适当的时机将燃料喷入发动机的燃烧室。
喷油嘴的工作受到发动机控制单元(ECU)的指令,根据发动机的负荷和转速等参数调整燃料的喷射量和喷射时间。
喷油嘴的喷油形式和喷射量的准确控制确保了燃料的充分燃烧,提高了发动机的效率和动力性能。
三、供油系统的重要性供油系统是引擎运行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性能和长期的可靠性。
一个高效的供油系统能够确保燃料的充分燃烧,提高燃油利用率;同时,它还能够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行,降低机械磨损和故障的发生。
第四章化油器式供油系1.汽油供给系的组成汽油机所用的燃料是汽油,在进入气缸之前,汽油和空气已形成可燃混合气。
可燃混合气进入气缸内被压缩,在接近压缩终了时点火燃烧而膨胀作功。
可见汽油机进入气缸的是可燃混合气,压缩的也是可燃混合气,燃烧作功后将废气排出。
因此汽油供给系的任务是根据发动机的不同情况的要求,配制出一定数量和浓度的可燃混合气,供入气缸,最后还要把燃烧后的废气排出气缸。
所以它包括四个部分:①燃油供给装置:汽油油箱、汽油泵、汽油滤清器、油管②空气供给装置:空气滤清器③可燃混合气形成装置:化油器④废气排出装置:排气管道、排气消音器,三元崔化转换器2.汽油汽油机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汽油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碳氢化合物。
按辛烷值不同分为几个牌号。
以RQ打头,后跟汽油的辛烷值。
汽油的辛烷值通常有两种测定方法,即研究法(RON)和马达法(MON),其换算关系为(RON)=(MON)+10。
例如代号为RQ-90,"R"是燃的汉语拼音字头,"Q"是汽的汉语拼音字头,代表燃汽油-90是辛烷值(表示研究法辛烷值为90),压缩比大的汽油机应选用较高牌号的汽油。
由于环保的要求,我国在2000年7月1日推广使用无铅汽油,含铅量小于2.5mg/L为无铅汽油。
汽油的使用性能指标主要有蒸发性、热值、抗爆性。
汽油和空气形成可燃混合气的过程叫做"汽化"完成汽化任务的设备叫做化油器。
1.简单化油器的构造简单化油器由浮子室、喉管、量孔、喷管和节气门等组成。
(1)浮子室和浮子汽油由进油口进入浮子室,浮子室油面高度影响喷出油量的多少,因此,必须保持油面高度一定,为此,设置了浮子,浮子由薄铜皮制成并为空心的,其上有针阀。
当油面低时,浮子下沉,针阀将进油口打开,汽油进入浮子室,油面升高了,浮子上升,直到针阀将进油口封闭,油不再进入保持油面在规定的高度。
为了保持浮子室内具有一定的气压,浮子室与大气相通,使油面在工作时始终承受大气压力。
即浮子室内油面高度和压力始终不变。
(2)量孔和喷管量孔是一个尺寸和形状都很精确的小孔,控制汽油的流量。
出油量只取决于量孔两端的压力差。
喷管的功用是喷出汽油,装在喉管断面最狭窄处,为防止发动机不工作时,汽油从喷管中流出,喷管口一般较浮子室油面高出2~5mm.(3)喉管它的功用是减小空气流通断面,提高空气流速。
(4)节气门(油门)节气门位于喉管后面,它的功用是控制进入气缸的可燃混合气的数量。
节气门开度增大,进入气缸中的混合气量增多,反之,则减少。
节气门通常是一个椭圆形的片状阀门,可以绕其轴转动一定角度,来改变节气门的开度。
2.简单化油器的特性曲线在转速不变时,简单化油器所供给的可燃混合气浓度随节气门开度(或喉管真空度P h)变化的规律,称为简单化油器的特性。
2.简单化油器的特性曲线在转速不变时,简单化油器所供给的可燃混合气浓度随节气门开度(或喉管真空度P h)变化的规律,称为简单化油器的特性。
1.可燃混合气成分可燃混合气是指空气与燃料的混合物,汽油机的可燃混合气"汽油+空气"在化油器内形成,其成分对发动机的动力性与经济性有很大的影响。
混合气浓度的表示方法:1)空燃比2)可燃混合气的成分用过量空气系数α表示2.可燃混合气成分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可燃混合气的浓度对发动机的性能影响很大,直接影响动力性和经济性。
通过试验证明,发动机的功率和耗油率都是随着过量空气系数α变化而变化的。
理论上,对于α=1的标准混合气而言,所含空气中的氧正好足以使汽油完全燃烧,但实际上,由于时间和空间条件的限制,汽油细粒和蒸汽不可能及时地与空气绝对均匀地混合,因此,即使α=1,汽油也不可能完全燃烧,混合气α>1才有可能完全燃烧。
因为α>1时混合气中,有适量较多的空气,正好满足完全燃烧的条件,此混合气称为经济混合气,对于不同的汽油机经济混合气成分不同,一般在α=1.05~1.15范围内。
当α大于或小于1.05~1.15时,g e↑,经济性变坏。
当α= 0.88时,P e最大,因为这种混合气中汽油含量较多,汽油分子密集,因此,燃烧速度最高,热量损失最小,因而使得缸内平均压力最高,功率最大,此混合气称为功率混合气。
对不同的汽油机来说,功率混合气一般在α=0.85~0.95 之间。
α>1.11的混合气称为过稀混合气,α<0.88的混合气称为过浓混合气,混合气无论过稀过浓都会使发动机功率降低P e↓,耗油率增加g e↑功用:贮存、滤清、输送汽油。
组成:汽油箱、汽油泵、汽油滤清器、油管1、汽油箱一般有一个油箱,军用车有2个油箱。
油箱储备里程为200~600km。
构造:用薄钢板冲压焊接而成,上部有加油管,油面指示表的传感器,出油开关。
下部有放油塞,箱内有隔板以加强油箱的强度,并减轻行车时汽油的振荡。
油箱是密封的,一般在油箱盖上装有空气蒸汽阀。
保持油箱内油压正常,加油时,应先放沉淀后加油。
2、汽油滤清器功用:除去汽油中的杂质和水分。
由于汽油泵,化油器有些精密另件,要求供给清洁的汽油,否则,会引起汽油泵,化油器出现故障。
汽油滤清器采用的滤清方式有沉淀式和过滤式。
沉淀式:利用静置容器,使汽油经长时间沉淀杂质和水份下沉到底部,而上部得到较干净的汽油。
过滤式:利用过滤器,使柴油通过滤网,而杂质被滤网隔离。
滤蕊有:纸质滤蕊、金属片缝隙式、多孔陶瓷滤蕊。
纸质滤蕊,滤清效果好,成本低,制造和使用方便,故采用最多。
3、汽油泵功用:将汽油从油箱吸出,经管路和汽油滤清器,然后泵入化油器浮子室,保证连续不断地供油。
这里介绍机械驱动膜片式汽油泵,装在曲轴箱一侧,由配气凸轮轴上的偏心轮驱动。
构造:由膜片、进、出油阀、拉杆、摇臂、手摇臂、膜片弹簧、壳体等组成。
工作过程进油过程:膜片装在上、下体之间,将内体分为上、下两腔,上腔装有进油阀和出油阀。
当凸轮轴转动时,偏心轮的凸起部分驱动摇臂→内摇臂→拉杆将膜片向下拉,迫使膜片克服弹簧力而下凹,膜片上腔容积↑,油压↓,进油阀被吸开,出油阀关闭,汽油经过进油器,进油阀进入膜片上腔。
泵油过程:当偏心轮偏心部分转过后,膜片弹簧将膜片向上顶,迫使膜片上凹,使膜片上腔空间↓,油压↑,进油阀关闭,出油阀打开,油泵对外泵油。
手摇臂的作用:在发动机起动前,如果化油器浮子室内无油或储油不足时,就需要利用手摇臂泵油,将手摇臂上下摇动时,可带动半圆轴转动,通过内摇臂使膜片上下移动来实现泵油。
泵油量的自动调节:一般汽油泵的最大供油量比发动机最大耗油量大2.5~3.5倍,而在发动机正常工作中,要求化油器浮子室油面高度不变,以保证化油器工作性能稳定,因此,要求汽油泵能根据发动机耗油量自动调节供油量。
调节原理:上腔油压力与膜片弹簧力平衡来调节油压。
膜片向下运动受偏心轮控制,位置不能改变,膜片向上运动其位置取决于上方油压。
当上方空间油压↑,在泵油过程中,弹簧推动膜片向上运动一个较小的距离,弹簧力=油压力达到了平衡,因而,使膜片上、下运动,振幅减小,输入油量相应减少。
汽油泵的供油压力取决于膜片弹簧的预紧力,一般油压力为0.027~0.037MPα,供油压力不宜太高,否则会使浮子室油面过高,化油器供油量过多,造成浪费。
空气滤清器及进、排气装置如图所示1.空气滤清器由于汽车行驶时,速度快,引起道路两旁,特别是士路上的尘土飞扬,使周围空气中含有灰尘,而灰尘中又含有大量的砂粒,如果被吸入气缸里的话,就会粘附在气缸,活塞和气门座等另件的密封表面,加速它们的磨损,使发动机寿命大大下降。
因此,在车用发动机上,必须装上空气滤清器。
(1)功用与要求:空气滤清器的功用就是把空气中的尘土分离出来,保证供给气缸足够量的清洁空气。
对空气滤清器的基本要求是滤清能力强,进气阻力小,维护保养周期长,价格低廉。
(2)型式和工作原理目前,采用的空气滤清器的型式很多,但归纳起来可分为下面几类:按滤清方式可以分为惯性式和过滤式;按是否用机油分干式和湿式。
把它们组合起来就有干惯性式、干过滤式、湿惯性式、湿过滤式、综合两种以上的叫综合式。
惯性式:它是根据离心力或惯性力与质量成正比的原理,利用尘土比空气重的特点,引导气流作高速旋转运动,重的尘土就会自动的从空气中甩出去,或着引导气流突然改变流动方向,重的尘土就会来不及改变方向而从空气中分离出去。
优点:进气阻力小,保养简单。
缺点:滤清能力不强,即滤清效果差。
过滤式:它是根据吸附原理,引导气流通过滤蕊(如金属网、丝、棉质物质和纸质等),将尘土隔离和粘附在滤蕊上,从而使空气得到滤清。
优点:滤清能力强,滤清效果好。
缺点:进气阻力大,滤蕊易堵塞。
综合式:综合上述两种滤清方式,使空气通过惯性式,除去粗粒灰尘,然后再通过过滤式除去细粒灰尘。
因此,滤清能力强,可将空气中85%的灰尘清除掉,而阻力增加不大,从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进气管与排气管功用:进气管道的功用是将可燃混合气引入气缸。
对多缸机还要保证各缸进气量均匀一致。
排气管道的功用是将燃烧后的废气引入大气。
要求:(1)进气阻力小,充气量要大。
(2)排气阻力小,排气噪音小。
进气阻力是影响充气量的主要因素,只有减小进气阻力,才能提高充气量,但进气阻力又和进气管道截面积的大小,弯曲程度以及管道内表面的形状有很大关系。
材料:进、排气管一般用铸铁制成。
进气管也有用铝合金铸造的。
二者可铸成一体,也可分别铸出。
都固定在气缸盖上,接合面处装有石棉衬垫,以防漏气。
进气总管以凸缘连通化油器,排气总管连通排气消声器。
而进、排气支管则分别与进、排气门的通道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