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政体制
- 格式:docx
- 大小:14.90 KB
- 文档页数:1
【同步素材】中国近代的现代的政治政体一⑴君主立宪制:①19世纪60年代,由洋务运动中分化出来的早期维新派,最早提出在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缺乏完整理论,且没有付诸实施)。
②19世纪末,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发展早期维新派的思想,提出把挽救民族危亡同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结合在一起的救国方案,掀起了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但因其阶级局限性而失败)。
③20世纪初,清政府为缓和矛盾,进行“预备立宪”,使一部分立宪派分化出来,成为革命的一支力量。
⑵民主共和制:①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在《民报》中把同盟会纲领中的“创立民国”阐发为民权主义,认为君主专制政体是中国长期落后和被侵略的根源,主张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②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成立了南京临时政府。
临时政府实行总统制、责任内阁制,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体制的确立。
③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派,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发动了新文化运动,实际上在政治体现为民主共和制。
④1928年国民党形式上统一全国后,实行“训政”,以党治国,蒋介石集党政军于一身,开始实行独裁统治。
二民国时期捍卫民主政治的斗争:⑴“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原因、结果及宋教仁实行政党政治的努力);⑵国共两党所形成的新三民主义和民主革命纲领;⑶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背景、内容与结果);⑷国统区的人民民主运动;⑸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
【归纳】孙中山从1905年创立同盟会到1925年逝世,其民主政治斗争可分为三个时期:①1915~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②1912~1922年: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③1923~1925年:促成国共合作掀起国民大革命运动。
三、中共的民主政治建设:⑴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三三制”原则;⑵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⑶北平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制定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参与政协的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广泛地进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政权机构,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形成。
现代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1.不同国家,其国家机构有不同的组织形式与运行方式。
除国体对政体的决定作用外,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人口素质、发展程度等,都是影响国家政体的因素。
2.现代国家,大都实行代议制。
代议制,就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
代议制充当公民与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成为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
3.从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其职权范围看,现代国家大致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
4.从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看,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分为四种形式:议会制国家、总统制国家、半总统制国家、委员会制国家。
5.社会主义国家政体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最显著、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实行民主集中制。
一、同为代议制,各具特色1.代议制就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
现代国家,大都实行代议制。
2.影响国家政体的因素除国体对政体的决定作用外,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人口素质、发展程度等,都是影响国家管理形式的因素。
探究升华2013年6月17日-18日,为期两天的八国集团峰会在北爱尔兰弗马纳郡恩尼斯基林的Lough Erne高尔夫球度假村举行。
美国总统奥巴马、法国总统奥朗德、意大利总理恩莱塔、加拿大总理哈珀、德国总理默克尔、英国首相卡梅伦、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俄罗斯总统普京等均出席了会议。
出席八国集团峰会的各国首脑称谓不尽相同,其原因是什么?『提示』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国家的政体除了受国体决定外,还受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
八国虽均为资本主义国家,但其政体的不同,决定了其首脑的称谓不同。
尝试应用1.(2012·北京高考)某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综合探究。
乙组同学就所学《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的内容,拟出下列命题准备开展研究,其中不成立的是()A.人民民主制度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B.代议制的本质是直接民主C.我国国家管理形式具有代议制特征D.法国现行政体具有议会制特点『答案』B『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
2024年人教版高三政治学习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三政治学习的重要知识点主要包括国家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经济制度、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运行等方面。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一、国家政治制度1. 国家的定义和构成2. 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形式和种类:国家政体制度、政治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等3. 各种国家政体的特点和运行机制:例如集权制、分权制、半总统制、议会制等4. 国家政治制度的变革与发展:例如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二、政治文化1. 政治文化的概念和特点2. 政治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例如价值观念、政治信仰、政治道德等3. 政治文化的形成与传播:例如教育、媒体、宗教、传统习俗等对政治文化的影响4. 政治文化的作用和意义:例如塑造国民意识、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和谐等三、政治经济制度1. 政治经济制度的概念和分类:例如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等2. 政治经济制度的特点和运行机制:例如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比较、自由竞争与公平竞争等3. 政治经济制度的改革与发展:例如中国的经济改革开放、市场化改革等4. 政治经济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例如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关系、公平与效益的平衡等四、政治思想1. 政治思想的概念和分类:例如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等2. 政治思想对社会政治的影响:例如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构建和发展的指导作用、自由主义对法治社会的推动作用等3. 政治思想的传承与创新: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自由主义等4. 政治思想对国家统一和多元发展的影响:例如中国的港澳台政策、民族政策等五、政治制度运行1. 政治权力的性质和来源:例如国家主权、人民主权等2. 政治权力的运行和制约:例如分权制衡、权力滥用与反腐败等3. 政治制度的调整和完善:例如法治建设、民主决策等4. 政治制度对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作用:例如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政治安全与社会稳定的相互关系等以上是高三政治学习的重要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伯格斯政体分类
伯格斯政体分类是指由法国政治哲学家蒂耶里·伯格斯(Thierry Berger)所提出的政体分类理论。
根据他的理论,政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共和制、君主制和专制制。
1. 共和制:共和制是一种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政体形式。
在共和制中,国家权力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机构行使,代表机构负责制定和执行政策。
共和制追求民主、平等和法治,并强调公民参与和自由。
民主共和制是其最典型的形式,如美国、法国等国家。
2. 君主制:君主制是一种由君主或皇帝统治的政体形式。
在君主制中,君主独揽国家权力,具有终身制或世袭制。
君主制通常包含一定程度的封建制度和等级制度,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威和决策权。
绝对君主制是其典型形式,如沙特阿拉伯、摩纳哥等国家。
3. 专制制:专制制是一种个人或集团专制统治的政体形式。
在专制制中,权力被集中在少数人或一个人手中,政府通常不受制约和监督。
专制制往往缺乏政治自由、公民权利和平等保障,个人或集团的意志成为最终决策的唯一依据。
例如,北朝鲜、古巴等国家被认为是专制制政体。
需要注意的是,伯格斯政体分类只是一种理论框架,实际上存在许多
国家的政体形式介于这些分类之间或具有其他特殊的制度安排。
此外,不同国家的政体也可能在不同历史时期发生变化或混合多种元素。
政体名词解释:1.施政的要领、方针。
2.国家的政治形态,即国家运用政权所表现的形式。
如:「民主政体」、「专制政体」。
政治体制,是政治学科政治名词。
政体(Form of Government),为国家的政治、统治形态,即国家政治体系运作的形式。
一般指一个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域,政治体制都不尽相同。
同义词与政治体制近义的称呼还包括“政权形式”、“国家形式”、“政府形式”、“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和“政府制度”,这些都是针对政治上的分类用语。
历程对政体理论的比较研究主要集中在西方。
从古希腊时期多种多样的城邦制度,一直到启蒙运动后的的制度实践,各种体制纷繁登场;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再到密尔,西方政治思想家们对国家政体进行了长期的总结和研究。
古典政体西方对政体理论的系统阐释可以追溯到柏拉图。
他在早年所写的《理想国》中提出了五种政体周期循环的理论:分别是贵族政体(aristocracy或王制 kingship)、斯巴达-克里特政体(timocracy,或译作勋阀政体或权门政体)、寡头政体(oligarchy)、平民政体(democracy)、僭主政体(tyranny)。
五种政体循环更替。
贵族政体由于对生育的无知,导致人口素质下降,私有财产和家庭产生,自由人变成奴隶,从而退化为勋阀政体;勋阀政体对战绩、荣誉和金钱的迷恋,导致少数人聚敛大量财富,从而退化成寡头政体;寡头政体以财产决定地位,导致穷人对富人的憎恨,从而平民政体取代寡头政体;由于平民政体过度崇尚自由,导致秩序丧失,道德沦丧,使得有了极权政治产生的土壤,从而僭主政体取代了平民政体;僭主政体完全凭僭主的意志行事,极权的专制走到尽头又使贵族政体有了产生的可能。
柏拉图在晚年时,在其《论政治家》中重新提出了政体的分类观点。
首先根据统治者人数将政体分为由一人统治的君主政体(或称王制 kingship),由少数人统治的贵族政体和多数人统治的平民政体;然后根据是否实行法治,与这三种政体一一对应,分别产生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和暴民政体。
党政合一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首要关键党政合一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首要关键● 作者:孙勇 2005-04-14 10:22:49 主题词:党主制弊病党政分开西方国家启示党政合一内容提要:1我国存在着两种政体,理论上与事实上.的两种政体..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之一,应当是这两种政体合二为一.2党主制政体服直接造成了许多的弊病.,如助长形式主义.造成政府功能萎缩,加剧机构膨胀,妨碍法制建设.等等.3造成党主制政体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党政组织职能雷同而又组织上分开。
违反了指挥统一规律的要求。
这种状况的出现与我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密不可分。
4、西方政党政治发达国家之所以没有党主制,其根本原因是执政党组织与政府组织重合起来,合二为一。
5、理顺党政关系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首要关键。
而理顺的唯一途径应当是仿效西方国家的党政合一。
(本文)1 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政治组织。
在这多种多样的社会政治组织中,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居于特殊的位置,它的各级组织事实上是各种同级组织中最有权威的组织,而党的最高机关则是事实上的最高国家权力组织。
掌握着触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几乎各个方面的决定权。
对于这种现象,在业已公开出版的各种相关的理论性著作中,一般都是称之为权力过分集中,有的则公开简称为党委集权制。
其实,这种现象从政治学角度来说,乃是一种政体必然具有的基本特征,是我国事实上存在的政体的本质表现。
按照政治学相关理论,政体是指最高国家机关的组织组建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政体是国家政治体制的核心与基础,决定并制约着政治体制的趋势;政治体制不过是政体的延伸与拓展,体现并丰富着政体的构造。
纵观历史环顾左右,在古今世界上曾经存在或存在过多种多样的政体,为了便于认识与把握这些形态各异的政体特征,不少学者曾经从不同的角度对之进行了分类。
由于各人的标准不同,因而导致的结果往往也不相同。
我以为,在有关政体的分类方法中最简单、最恰当、也是最易于为人们所接受的当数以最高国家权力为依据的分类方法。
中国政体论中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宪法规定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指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民主普选的基础上选派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受人民代表大会监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尽管宪法规定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人民作为国家权力集体所有者,不可能人人都直接行使权力,而必须选举代表;由他们代表人民,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因此人民是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国家权力的。
当今世界无论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主要有以下几种政体,而且建国初期,就曾有以下几种政体供中国选择:一、民主共和政体理想的民主精神。
要实现得具备三个前提条件:平等的民权,宽容的刑法,广泛的自由。
平等的民权包括了天赋人权的所有内容和民主社会所需的所有公平的机会与公平的社会财富分配与享有机制;宽容的刑法代表文明与进步以及政体对人的重视,同时保障与启发人民实施自己的权利,是民主社会的一个重要的保障机制;广泛的自由是指自然法赋于人的追求和平的权利,生存的权利与人们相互间的自然需求与爱慕的权利,以及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
这一切构成了民主共和社会的基础原则,是民主共和国能够生存的根基。
在民主共和政体里面“品德”是指人民对国家的真诚的热爱之情,共同参与国家事务管所说的民主政体的国家就是美国与法国。
民主政体最大的危险就是社会失去平等或是社会走向极端自由,这两项都是民主政体的敌人。
一旦民主社会失去了平等,政体就会转向贵族和专制政体,同时如果民主社会走向了极端自由,人人都想自己作主,放弃了利他性的精神而只追求个人利益,政体就会转向强人性质的君主政体,因为在极端自由面前一切社会公认的“品德”因素,都会因为个人的利己性而失去广泛的约束性,当所有人乱哄哄吵成一团时,这时强人的出现就成为必然。
世界各国政体知多少?今天,全球人口超过六十亿,分别组成193个国家,各有不同的政体,从昔日意大利墨索里尼、西班牙佛朗哥、德国希特勒之独裁法西斯垮台,到前苏联解体,东欧八国(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阿尔巴尼亚、东德、南斯拉夫)共产政权瓦解,目前世界各国政体以议会民主为大多数,也保留一些王朝,还有一些独裁统治。
|服装论坛|模特论坛|服装|服饰|女装|时尚试列出一览表(排名次序以人口多少为依据)。
君主政体摩洛哥,尼泊尔,沙地阿拉伯,柬埔寨,约旦,阿联酋长国,阿曼,莱索托,不丹,科威特,斯威士兰,卡达尔,汶莱,汤加,摩纳哥。
王国皇帝大权在握,终身在位。
(这里不包括日本、英国、荷兰、比利时、瑞典、挪威、丹麦、泰国、西班牙等各个君主立宪王国,因为日本天皇、英女皇等国君只是象徵性在位,并没有实权,首相才是王国最高掌权人。
)神权政治(伊斯兰革命后于1979年12月颁布第一部宪法,规定实行政教合一制度,神权统治高于一切,最高领袖的绝对权力不容更改)。
梵蒂冈(教皇统领全球11亿天主教徒军事统治巴基斯坦(穆沙拉夫上将于1999年10月12日推翻谢里夫政府,军事接管政权,禁止政党公开活动)。
刚果民主共和国(卡比拉于1997年5月17日推翻蒙博托政权上台,禁止一切政党活动缅甸(1988年9月18日,丹瑞大将军人政府接管国家政权)。
苏丹(巴希尔中将于1989年6月30日发动政变上台,禁止党派活动)。
大多数军人政府都是靠发动军事政变上台的一党专制中国(中国共产党),越南(越南共产党),叙利亚(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朝鲜(朝鲜劳动党),古巴(古巴共产党),利比亚(禁止一切政党活动),寮国(老挝人民革命党)。
这些国家没有全民选举制度,即使有选举也只是一党推举候选人,当然不会有反对党。
过渡政府伊拉克,阿富汗,索马里,卢旺达,布隆迪,厄立特里亚,利比里亚,巴林,马尔代夫。
伊拉克和阿富汗今年举行大选,但局势不稳定;而巴勒斯坦未立国不能称过渡政府。
教政体制(即教会体制),是指基督教在其教内实行的组织原则和管理制度。
各基督教派根据其
对《圣经》记载有关基督教会组织的解释或其教会的性质和职能而製定的。
一般大体分三种制度:主教制、长老制和公理制,一些教派实行混合性的制度。
主教制
主条目:主教
主教制是基督宗教中最古老的制度,教会中最高的权威為大主教、主教和会督。
[1]天主教和东正
教有三级圣品,主教下设司鐸和执事,形成以主教首的阶级制度。
教会按地域划分教区,教区的
主教主管其内一切行政和教务工作。
实行主教制的教会主要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及东部其他较小
古老公教会、基督新教的圣公宗和路德宗公教会等。
基督新教实行的主教制度源自天主教,不同
的主要是基督新教的主教可以结婚。
现基督新教中,完全实行主教制的新教宗派只有普世圣公宗;而信义宗和卫斯理宗则由各区会自行修订及使用主教制的细则。
长老制
主条目:长老
长老制(或称代议制、议会制)由约翰•加尔文所提倡,是《新约圣经》提及的职衔。
主张教会是由信徒群眾所组成,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管理地区教会的制度。
[2]议会内的成员由各分堂选出长老,代表该堂出席会议。
在堂会中设牧师、教师、执事和长老,共同处理教会事务。
归正宗和长老会
都实行长老制,而有些实行长老制的教会所实行的长老制具体规章则有所不同。
公理制
主条目:会眾制
公理制(又称会眾制)由罗伯特•布朗所提倡,主张堂会有独立主权,基督才是会眾元首。
[3]堂
会的主任牧师為教会内最高的决策者,由信徒民主选聘。
教会一切内部事务由会眾决议,具体制
度和礼仪也由会眾厘定。
[4]很多歷史比较新的教会也採用公理制,例如浸信会、公理会、神召会、贵格会以及不少独立教会。
一些公理制的教会自愿在地区上组成一个无领导和从属之分的联会,
以联系该宗派的和分堂。
公理制有一个缺点,就是常常做成教会之间的交往和合作愈来愈少,最
后甚至会使一些教会脱离其宗派独立,造成宗派主义以及教会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