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同的历史

大同的历史

大同的历史
大同的历史

被誉为“塞外名城”的大同市位于山西省的最北端,处在内外长城之间,是山西第二大城市。这里三面环山,桑干河的支流御河纵贯南北。长期以来,人们对大同的认识止于煤都的富饶、云冈的瑰丽、华严寺的雄浑,其实,早在1982年,大同市就与北京、承德等24个城市一起首批入列“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山西唯一一座首批入列的城市。那么,大同这座城市究竟承载了怎样的历史和文化,使它得以获此殊荣呢?

第一点,大同的历史确实悠久,准确的说两千多年,大同的历史是有了,而且在这个历史长河中,它建过一次都—首都,做过两次陪都。

第二项就是文化,一个句注山(雁门关)一隔,我们的太原、晋南属于黄河流域文化,句注山以北,如果勉强说的话,就是桑干河流域文化,那么这两个文化大不相同,这两个文化的差异点在什么地方呢?我觉得这么来看,句注山以南是中原的农业经济文化,句注山以北是游牧文化与农业文化相结合的文化,那么这地方的文化特点就出来了,它是一个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正是由于少数民族文化给大同的文化带来了特色,高不能算高,但是它有特色,特色就可贵呀!

第三条就是都城,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里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建过都的,比如西安、洛阳、北京、南京,这都是几朝的都城,而且时间也很古,特别西安、洛阳这是古都嘛,那么大同作为都城,仅仅是一朝,北魏,而且是南北朝分割的时期,它是北方的一个都城,但是准确的说,有九十七八年的历史,在这个地方建都,在这九十七八年中,这个都城有过一段辉煌,这个辉煌的状况,那还是文献记载不多,通过近年的研究,那还是可观的,都城加上遗址加上它的历史,加上它的文化,使大同成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当之无愧。

大同古称平城、云中,辽代改称大同。历史上这里是中原的汉民族和塞外的游牧民族争夺天下的古战场,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大同绵延数千年的战争史和民族交融史。早在春秋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就是在这里摈弃汉人笨重的战车长

袍,推广轻便的胡服骑射,从而成就了一代霸业。汉朝时,刘邦率军抗击匈奴,在平城白登山被困七天七夜,后来用陈平的计策,贿赂匈奴单于的妻子阏氏,才得以突围。这一次战争失利使西汉政府改变了对匈奴的策略,与匈奴结下了和亲之约,也就有了后来传为佳话的昭君出塞。

一座历史名城,总是与一些傲视古今的历史名人联系在一起的。公元398年,一位来自草原深处的鲜卑族首领拓拔圭统一北方、建立北魏,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与南方汉族政权抗衡的少数民族王朝。北魏定都平城,就是今天大同市内的东北部。直到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为止,平城作为北魏的都城近百年之久。“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经过近百年的苦心经营,平城成为当时北方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书写了大同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章。至今,在大同还有北魏风韵的遗存,那便是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洞窟53个,石雕造像五万多尊。其中尤为珍贵的是第十六至二十窟,世称“昙曜五窟”,是北魏名僧昙曜奉文成帝旨意开凿的,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令人惊奇的是昙曜五窟中的五尊大佛,竟然是北魏几代帝王的真实写照,连脸上脚上的黑痣也相吻合。《魏书》记载,“是年诏有司为石像,令如帝身。既成,颜上足下各有黑石,冥同帝体上下黑子。”这种天衣无缝的配合当然不会是巧合,而有着更深层次的政治原因。北魏之所以尊崇佛教、大兴石窟,是基于佛教对于皇权有“济益之动”的考虑。拓拔圭借高僧法果之口喊出了“皇帝即当今如来”的历史强音。礼佛崇帝的要求,迎来了北魏在云冈浩大的开窟造像工程,昙曜五窟也就应运而生,从而实现了北魏王朝政教合一的局面。

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气度是空前绝后的。举目望去:金楼玉宇,仙山琼阁,满堂丝竹,尽日笙箫……这是北魏文化中特有的华贵绚烂的造型、圆润流畅的线条、丰满柔和的构图、热闹欢乐的气氛。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北魏王朝的大气磅礴,感受鲜卑族人理解的佛教文化。

通过今天的分析,它(云冈石窟)每一个造像,每开一个窟,兼顾两个方面,一个方面,照顾了现实的帝王,一个方面把佛教的内涵,非常充分而巧妙的表达进去,我在这个方面,看到了《华严经》的佛教的空间观念,《秒法莲华经》的时间观念,以及弥陀的西方极乐世界人们向往的观念,以及将来弥勒佛在世的时候想象的那种太平盛世的观念,无一不在云冈石窟有所体现,而这个事情发生在北魏,距离今天一千六百年,那就是说,在北魏哪个时候,以鲜卑人的观念理解的佛教很深刻。

1995年,考古工作者在大同城外东南方发现了北魏明堂遗址,这个惊人的发现令人们兴奋不已。明堂是古代帝王举行朝会、祭祀、庆赏等大典的地方,是礼治文化的载体。北魏明堂规模宏大,是北京天坛的三倍。是综合两汉与魏晋历代儒家的结晶,并有所创新而成的。明堂文化是北魏文化成熟后的一大标志,它引领着今人去凭吊北魏王朝的文化建构。而且明堂的发现成为一个坐标点,由此,可以准确地判断出,现存的大同城,就是北魏都城平城的所在地。

五代时,后晋石敬塘为了当上“儿皇帝”,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人。大同由此划归辽地,从而一扫唐朝时的颓废,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时期。此后的两百多年,大同先后成为辽、金两朝的陪都,契丹人和女真人钟爱的“西京”。历代文人似乎只钟情于颓废腐败、偏安一隅的赵宋小王朝,而对强大鼎盛的辽金政权不屑一顾。其实,先后与南宋并存于世的辽、金两代,不仅兵强马壮、地域辽阔,而且继承并创造了高昂奔放的北方文化。这种特有的多民族文化,发源于当时的国都北京,但因为北京后来屡次建都,早已难觅其踪了,而在

大同却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位于大同市区的华严寺、善

化寺以及观音堂

等遗存,淋漓尽致地反映了辽金文化的特征。尤其是华严寺薄迦教藏殿内的辽代塑像露齿菩萨,造型极为独特,菩萨口露香齿,尽展佛韵的神情,与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内行不动裙,笑不露齿的宋塑侍女相比,显然是两种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宋人受‘礼“制约束太深,内秀多于外露;而契丹人豪迈洒脱,齿露芬芳,是另一种美的表现。

明朝时的大同改变了都城文化的风貌,以一个军事要冲的姿态掀开了新的一页。当年朱元璋率明军攻克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元军残部退回蒙古高原,元气大伤,但仍对中原念念不忘,对明朝北部边境构成严重威胁。明王朝因此格外重视北部边境的防御,在北方设立了九个防务重镇,称为九边。其中大同镇的战略位置尤为重要,当时全国十二分之一的军队驻守在这里,明成祖和明英宗都曾到此御驾亲征,有“大同士马甲天下”的美誉。1952年,中央文化部主持了全国各地的古建筑调查研究。以罗哲文先生为主的燕北古建筑勘察组在勘察报告中评价:“大同保存下来的古迹、文物非常多,可以说是国内有数的保存古迹文物最丰富的城市之一。”正是这些文物古迹向我们讲述着大同两千多年来起起落落的历史。一座历史名城,凝聚着历史上一个或数个朝代的精华和气韵。因此,中国有这样一个说法:秦汉隋唐看西安,宋齐梁陈看南京,钱越赵宋看杭州,燕元明清看北京……那么,北魏辽金看大同,是理所当然的事。

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大同市,自古有“凤凰城”的美誉。是北魏拓拔氏入主中原的第一都,也是辽金两朝陪都。它集魏晋风韵为一山、辽金风流为一城,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存,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大同古城整个布局好似一只舒展单翅的凤凰,南关为凤之头,主城为凤之身,北关象征凤凰的尾部,东关为左翅,惟独没有西关。传说是一位勇士搭剑射掉了凤凰的右翅,所以这只彩凤至今无法远走他乡。

大同素有“龙壁之城”的美称,至今还保存有龙壁九座之多。其中尤以大同九龙壁

最负盛名。龙壁是古代一种特殊的建筑物,一般用作建筑物的照壁,多建于皇宫、王府、庙宇门前。既可作为院落建筑的屏障,又能烘托出建筑物的肃穆和华丽。大同九龙壁为中国九龙壁之最,比北京故宫皇极门前和北海公园的两座九龙壁都要大。这座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的九龙壁,是明初代王朱桂府的照壁。采用黄、绿、蓝、紫、黑、白等五光十色的琉璃构件拼砌而成,巍峨壮观、光彩夺目,为古城大同锦上添花。

今天的大同市已然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近百万市民在这里安居乐业,人们的生活似乎与其他城市并无二致。很难说得清他们操守的是什么文化。然而这里毕竟承载着两千多年的文明史,叠加着数十个古代民族的文化。历史上,鲜卑人走了突厥人来,契丹人走了女真人来,蒙古人、鞑靼人、沙陀种、瓦剌部走马灯似的在这块土地上生活、征战,你来我往,一派多民族的聚散离合景象,大同独特的城市文化也便由此而来。

(大同)作为历史文化名称,它的街道的格局是非常有特点的,因为它延续了隋唐的里坊制,这样一种格局,这个里坊制怎么说呢?就有点象我们现在讲的居住区一样,就是居住区和商业区是分开的,那么,每一个“里”里面,也是棋盘式的,又分成多少个居住的单位,那么,这个街道呢,就是把这几个单位联系起来,然后再组成一个大的居住区,那么,中国的里坊制是在北宋以后开始变化的,就是把商业发展到街道上,是从北宋开始的,就是打破了过去隋唐时期里坊制的这种结构,那么,它(大同)恰恰是很真实的保存了这种结构,现在它(大同)的街道格局,仍然是这样,只不过是有些建筑,以经变成现代的建筑了,但是大体的格局没有变,那个时候它的每一条街和街之间的路口,都有牌楼,大同最有名的是四牌楼,这个四牌楼在全国也是非常少见的,但很可惜,大同被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后,不到两年时间把四牌楼给拆掉了,非常遗憾。

民风、民俗是最直观的文化现象,它折射着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和气质,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造就了大同独特的民风。

如果讲到大同的民风,可以概括这么三点,第一就是这个地方比较尚武,大同人,尤其是县里边,到解放前夕都保存着一种练武的习惯,你象吴家窑呀好多地方,哪个地方好象习惯每个人都舞拳弄棒,这个与这个地方战争频仍、参军的人数多有关系,另外,大同人比较善歌,几乎每个县都有(小剧种),你象灵丘的罗罗腔,广灵的大秧歌,朔州的秧歌,右玉的道情,阳高的二人台,浑源的扇鼓,还有我们的北路梆子,还有朔州的喜罗,浑源的扇鼓,有十几种之多,我们研究发现,她为什么遗存这么多呢?这是由于当时好多少数民族在这儿交流、融合,每一个来这儿的民族都带着老祖宗的一种音乐的载体,发展到现在那就是那些

小剧种,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大同人比较爱美,过去大同的民居,老百姓的家里边收拾的特别干净,大同人特别讲究衣着,衣着比较爱美。

在大同,你会发现这里的人大多都长得眉清目秀,尤其是大同姑娘,几乎个个都是美女。其实大同多美女是古已有之,《大同府志》记载民间有谚语:“宣府的教场,蔚州的城墙,大同的婆娘,为三绝”。这与大同历史上少数民族的融合是分不开的,包括匈奴人、鲜卑人,鲜卑这个民族,现在好象从地球蒸发了一样,这个民族到底哪儿去了?其实鲜卑从北魏哪个时候,改了汉姓了,这些人都融合到当地了,鲜卑人有个显著的特点,高鼻子,大眼睛,这些人和汉族人婚嫁、结合,那么生出的后代就要漂亮一点,恐怕这是大同人产生靓哥美女的根本原因。

大同工艺品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技艺精湛。其中,铜器加工工艺可谓闻名中外。至今在大同,手工制作铜器的作坊还在传承着古老的手艺。大同的铜器加工始于北魏时期,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民国《大同志稿》记载:“大同虽非铜区,而铜制品向颇著称,物美价廉,多运往外蒙古地方。手工业中,铜工最为独步。”民间流传着“五台山上拜佛,大同城里买铜”的说法,足见大同铜器的声名远播。描龙绣凤的铜火锅与其说是炊具,不如说是一件工艺品。1973年,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大同时,周恩来总理将雕有“九龙奋月”图案的铜火锅赠送给他,一时使大同铜火锅享誉四方

大同素有“煤海”之称,煤炭开采历史悠久。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已有当地居民开采煤炭用以炊煮取暖的记载。唐宋时大同煤炭开采已较为发达,成为商品、流通市场。明代诗人于谦曾有一首咏《煤炭》的诗: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炬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由于煤炭采掘历史悠久,矿工众多,以往民间有每年冬至庆祝矿工节的习俗。当天,大街小巷、商店住户门前都要用煤块垒成圆碉形“旺火”。到了晚上,满城大大小小的旺火点燃,一片欢腾热闹的气氛。如今大同市已发展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大同矿务局是全国最大的煤炭企业,每天通过铁路、公路将优质煤炭源源不断地输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现在的大同,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东城墙

大剧院

大同体育场

御河生态园

大同大学

山堂水殿(云冈石窟景区)

大同土林

大同火山

大同,展示着两千多年的文明史,融汇着数十个古代民族的文化,埋藏着丰富的资源,传承着古朴的民风,今天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依然散发着恒久的光辉。

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目前国务院已审批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达到117个(琼山与海口分记算2个)。 直辖市(4):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河北(5):保定市、承德市、正定县、邯郸市、山海关 山西(6):平遥县、大同市、新绛县、代县、祁县、太原市 内蒙古(1):呼和浩特市 黑龙江(1):哈尔滨市 吉林(2):吉林市、集安市 辽宁(1):沈阳市 江苏(10):南京市、徐州市、淮安市、镇江市、常熟市、苏州市、扬州市、无锡市、南通市、宜兴市 浙江(7):杭州市、绍兴市、宁波市、衢州市、临海市、金华市、嘉兴市 福建(4):福州市、泉州市、漳州市、长汀县 江西(3):南昌市、赣州市、景德镇市 安徽(5):亳州市、歙县、寿县、安庆市、绩溪县 山东(8):济南市、曲阜市、青岛市、聊城市、邹城市、临淄市、泰安市、蓬莱市 河南(8):郑州市、洛阳市、开封市、安阳市、南阳市、商丘市、浚县、濮阳市 湖北(5):江陵(荆州市)、武汉市、襄樊市、随州市、钟祥市 湖南(3):长沙市、岳阳市、凤凰县 广东(7):广州市、潮州市、肇庆市、佛山市、梅州市、

雷州市、中山市 广西(3):桂林市、柳州市、北海市 海南(2):琼山市、海口市 四川(7):成都市、自贡市、宜宾市、阆中市、乐山市、都江堰市、泸州市 云南(5):昆明市、大理市、丽江县、建水县、巍山县贵州(2):遵义市、镇远县 西藏(3):拉萨市、日喀则市、江孜县 陕西(6):西安市、延安市、韩城市、榆林市、咸阳市、汉中市 甘肃(4):张掖市、武威市、敦煌市、天水市 青海(1):同仁县 宁夏(1):银川市 新疆(3):喀什市、吐鲁番市、特克斯县 一、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24座)(国务院1982年2月8日批准) 北京(直辖市)承德(河北)大同(山西)南京(江苏)泉州(福建)景德镇(江西) 曲阜(山东)洛阳(河南)开封(河南)苏州(江苏)扬州(江苏)杭州(浙江)绍兴(浙江)江陵(现荆州湖北)长沙(湖南)广州(广东)桂林(广西)成都(四川) 遵义(贵州)昆明(云南)大理(云南)拉萨(西藏)西安(陕西)延安(陕西) 二、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38座)(国务院1986

大同的风俗

大同风俗 风俗,即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风土民情,它是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和习惯的总和,也是一套由来已久的精神规范。 大同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千百年来所形成的风俗习惯,颇具有一定特色。大同的年节,是被人十分重视的,传说“年”是一种凶猛的野兽,样子像牛。大同人过春节时全家聚拢在一起以躲避“年”,这就是“守夜”由来。传说中的“年”有怕火光、怕红色、怕响声的“三怕”,于是大同人过大年的时候总是要点上“旺火”,帖上对联,并且燃放爆竹,敲锣打鼓以以此来镇“年”以后旺火、对联、爆竹的含意更大,还表示丰产、兴旺、发达等意思。所以一到初一,大人小孩都换上新衣,以示一个新的开端。游八仙:这是大同的一项民俗活动,而这一项活动主要的就是正月的初八时候举行的。在这一天,家家户户就会偕老带幼,来到了寺庙或者是道观中,祈求一年的健康以及平安。因此在大同的当地,流传着“游八仙,治百病“的说法。除了这一天之外,人们也会时不时的到大同市内的寺庙里面,进行祭拜,因此寺庙的香火也是十分的鼎盛的。因此游客来到了大同,也可以到这里祭拜一下,祈求一下健康平安,也是一种美好的向往了。 庙会:大同的庙会十分的热闹。在大同的庙会上,不仅仅有各种各样的卖东西的,还有着各种各样的表演等,像是秧歌、川剧等表演,可谓是应有尽有。除此之外,在大同的庙会上,还展示了泥人、剪纸等民间的工艺品。如果游客可以幸运的遇到了大同的庙会的话,不妨逛一逛,感受一下大同的这种传统的庙会,并且购买到自己想要的物品。 元宵节闹红火,古代称游艺,始于唐,在宋代已十分兴盛。大同人的元宵节,称正月十五,这时人们除挂灯笼外,还要大搞街头文艺活动。大同游艺活动的特点,主要是花样多,地方色彩浓,除高跷、小车灯、船灯外,还有挠阁、抬阁等。抬阁近年来已不常见,被彩车代替,但是大同人的春节文艺活动,总是常常以新的代替旧的而不断变化着,这是一种健康向上的活动。 此外,在八月十五打月饼,是为喜庆丰收:腊月二十三吃麻糖,大同人传说是为糊住灶神爷的嘴,这当然是一种不实际的说法,但是这明显地反映出大同人的向善忌恶的习惯。大同地区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它与当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要发生各种联系。因此,煤的作用远在古代就已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习惯。 每逢春节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之意。里面放柴,上面写个大红字条“旺气冲天”。等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点燃后,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大人孩子们围起一圈,有的做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来烤火,以图“旺气冲天”。孩子们也可以走街串巷观察评论火堆大小,谁家的火堆大,着的旺,谁家的旺气也大。正如清朝《大同县志》所述:“元旦,家家凿炭伐薪垒垒高起,状若小浮图。及时发之,名曰旺火,即省城达达火也。” 如今,生旺火之风俗习惯,在大同又有发展。不但在过年时生,就连平日办婚丧大事或者重大节日时都生,有的是在冬季为了取暖;有的是在夏季以图吉利。若论旺火规模之宏大,造型之讲究,当以怀仁旺火为最。它有四大特点:一、选煤精良。在元宵节前预选优质原煤,用机械或者人工挖掘出来,再精心切割成整齐方块;二、造型美观。必须聘请高明师傅将旺火垒成底小、肚大、顶尖、内空的宝瓶形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燃烧净尽而旺火不塌;三、逐年增高。为了达到一年胜似一年之喻意,要求垒砌旺火时,每年都要比前一年增高一些,具体增高的尺寸大小,则由主人心中的期望而定;四、规模庞大。每年怀仁县城内街道都要

大同的名胜古迹介绍

大同的名胜古迹介绍 今天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些大同的名胜古迹,欢迎大家阅读。 大同的名胜古迹之:九龙壁在山西大同市城区东街。 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为明太祖先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照壁。 府邸崇祯末年毁于兵火,唯九龙壁幸存。 壁长45.5米,高8米,厚2.02米。 下部为须弥座,束腰部位雕刻狮、虎、象、狻猊、麒麟、飞马等动物,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顶部是仿木构建筑,庑殿顶脊兽、戗兽、龙兽俱全,正脊上刻有凸雕莲花及游龙。 中部壁面为九条巨龙翻腾于波涛汹涌的云海之中,造型古朴,手法简洁,极为生动。 全壁用黄、绿、赭、紫、蓝等色琉璃构件拼砌而成,五彩斑斓,蔚为壮观。 前有倒影池,壁龙映于水中,宛然如生。 清人方坦有“数仞雕墙饰金碧,万民膏血涂青红的诗句,极言其奢华。 大同的名胜古迹之:华严寺在山西大同市西部。 殿宇嵯峨,气势雄伟壮观,是辽金时期我国华严宗重要寺庙之一。 始建于辽,辽代佛教华严宗盛行,道宗亦曾亲撰《华严经随品赞》

十卷,故云中(即云中郡,今大同雁北一带)特建华严禅寺。 因寺内曾奉安诸帝石像、铜像,当时还具有辽皇室祖庙性质。 辽保大二年(1122年),寺内部分建筑毁于兵火,后重建,至元代初年仍不失为云中巨刹。 明宣德、景泰年间大事重修,补塑佛像,勃然中兴。 明中时以后分上下二寺。 各开山门,自成格局。 清初因有姜瓖之变,寺院复遭摧折,几经修缮,成今日之规模。 现上下二寺虽连为一体,仍各以一主殿为中心。 上寺以金建大雄宝殿为主,分为两院,有山门、过殿、观音阁、地藏阁及两厢廊庑,高低错落,井然有序。 下寺以辽建薄伽教藏殿为中心,保存有辽代塑像、石经幢、楼阁式藏经柜及天宫楼阁。 下寺砖雕二门以东,又有天王殿、南北配殿和山门,别为一院。 此寺主要殿宇皆面向东方,这与契丹族信鬼拜日、以东为上的宗教信仰和居住习俗有关。 殿身东向,大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面积1.559平方米,矗立在4米余的高台基上,是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之一。 檐高9.5米,庑殿顶,正脊上的琉璃鸱吻规模甚大,高达4.5米,北端鸱吻系金代遗物,历经风雨,至今光泽灿然。 当心间及左右梢间辟门,形制古朴,为金代旧物,门前所饰壶门,

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分析长沙

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分析 ------长沙市长沙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英贤辈出,革命历史丰富,城市风貌独特。1982年2月,国务院正式公布长沙市为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在改革开放和建设区域性商贸、科技、文化、信息中心的进程中,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和开发改造速度加快,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代的长沙人民继续继承长沙市的优秀文化传统,张扬城市特色,处理好保护、利用、与开发的关系,使长沙市独特的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得以延续与发展,使之成为一个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现代化都市。 一、长沙古城历史发展 长沙,夏代属古三苗之地;到商、周时代,三苗国消失了,但三苗后裔仍然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这时长沙属“扬越”(又叫“荆蛮”),史称“扬越之地”。商周时期,北方中原王朝对南方“荆蛮”、“扬越”的战事频繁,虽未能在这里建立起他们直接的统治,但“扬越之地”一度成为商周的“南服”,迫使“荆蛮”臣服纳贡。 秦国灭掉楚国,在原楚江南之地设立“长沙郡”,从秦代开始,长沙开始纳入中国统一的政治版图,并第一次明确地以一个行政区域载入史册。秦代长沙郡涵盖今湖南大部分、湖北以南、江西西北和广东的连县、广西的全州等地,面积几乎相当于今湖南全省,临湘县为治所。 之后秦朝灭亡,汉王朝建立。刘邦称帝之后,公元前202年封西汉王朝开国功臣吴芮为长沙王,以原秦朝的长沙郡建长沙国,临湘县驻所作为国都,也标志着湖南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诸侯国,长沙成为王国都城。长沙王是长沙国的最高统治者(最高官员),其王位世袭,但自东汉汉朝对诸侯王国改变体制之后即公元前144年,实际成为有名无实的番王了。 公元26年(建武二年),刘秀复建长沙国,以控制洞庭以南的局势。到29年包括长沙在内的湖南全境正式归于东汉,长沙的归汉。长沙在37年,刘秀以长沙王刘兴等“皆袭爵为王,不应经义”,将其改封为临湘侯,又将长沙国废除,改为长沙郡。 三国和西晋时期,长沙为长沙郡郡治,属古荆州。西晋后期和南北朝时期,

古城大同_四年级作文

古城大同 大同,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城。它位于山西省北部,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距省会太原二百七十公里。它以宏伟壮观的城墙、古老悠久的云冈石窟、栩栩如生的九龙壁,和雄伟壮观的法华寺、华严寺、悬壁而建巧夺天工的悬空寺等众多的名胜古迹,令许多中外游客赞不绝口。 走进大同,你会发现,大同的天空,高远而纯净,那一抹湛蓝,早成为大同作为人口宜居城市的象征。一座座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直插云霄。大同的马路平坦而宽阔,同时可容纳四车道并行。道路两旁栽有茂盛的树木和低矮的灌木丛错落有致,五彩的鲜花点缀其间,无论是汽车还是行人,走在路上,格外的赏心悦目。马路边上的路灯是八角型的宫灯,古色古香。夜晚华灯初放,把马路照得如同一条条闪光的玉带,整座大同城在“玉带”的环绕中美如仙境。 城墙是大同市区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大同古城墙位于大同的中心区域。城墙高大而坚固,像铜墙铁壁屹立在天地之间。古城墙的四周围有波光粼粼的护城河,它像一面镜子,映出蓝天白云和古城墙的倒影,别有一番韵致。走进城墙里,便看到由一块块红砖瓦铺成的城墙真面目。城墙上的角楼、箭楼,斗拱飞檐,仿佛凌空飞翔的老鹰。夜晚,城墙的上的灯亮了,在璀璨夺目的灯光映衬下,城墙变得富丽堂皇,流光溢彩,真是美轮美奂。 走进闻名遐迩的九龙壁,在万顷碧波间,一条条龙活灵活现,有

的张牙舞爪,有的高高在上,有的在仰望天空,还有的跃跃欲试好像要飞出来的感觉……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大同市区最吸引人的除了古老的城墙、栩栩如生的九龙壁,就是集购物与美食小吃一体的步行街。街头小吃扑鼻而来的香味吸引着路边的每一位行人。暮色降临,人们逛完商场,就循一阵扑鼻而来的香味走到路边的美食摊前。街头小吃十分丰富,有冰糖葫芦、烤羊肉串、炸串、炸臭豆腐,还有烤冷面丶浑源凉粉丶陕西面皮、酸辣粉等美食,大家情不自禁走到小吃摊前,五块、十块买上小吃,津津有味地品尝起来,顿时这里人山人海形成另一道休闲娱乐的风景线。 月色融融的夜晚,漫步在大街小巷,沐浴在柔和的灯光之下,品尝着风味小吃,听着远处悠扬悦耳的音乐,你难道不会被这里的一切深深陶醉吗?

论“大同社会”思想

论“大同社会”思想的 发展历程及对现实社会的意义 我作为一个地道的山西人,对于“大同”二字并不陌生,山西省大同市是一个有着非常深厚历史底蕴的古城,它离我的祖籍并不远,我也曾去过那里亲身体验它的传统文化。大同市的核心是被古城墙环绕着的古城区,古城门上的四个大字既展示着古城的名字,更是历史传承的思想,那就是“天下大同”。 辽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于今大同城建西京,十七年(公元1048年)置大同县附郭。意取“世界大同”。自此,大同县名沿用未改。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为大同府治。抗日战争时期分设东、西大同县。1949年5月解放后,大同城区建为大同市,属察哈尔省。1952年11月重归山西省。1993年7月雁北行署撤销,与大同市合并,并将雁北行署下辖的部分县划归大同市。 大同思想意取《易经》,是和成圣的最高人格相适应,儒家的最高社会理想是世界大同。这个大同世界不是纯理念化的,而是具体化了的,儒家的重要经典《礼记》中的《礼运》篇描述大同世界的社会景象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段话的意思是:大道的流行,是以天下为世人所共有。选举贤能之人共同治理,和睦相处,彼此合作,所以人们不只是亲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施慈于自己的儿女,更能推延仁爱,使所有老人都得以安享天年,壮年人都能贡献才力,儿童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成长,鳏寡孤独以及残废疾病的人都能得到丰厚的供养。男的各尽其职务,女的各有其家庭。货物资源都厌恶丢弃到地上浪费掉,但也不可放到自己家里私用。既嫌恶有能力不肯使出来,但也不一定为自己出力才算效劳。因此,人人都能诚实相待,和睦相处,故不会有阴谋诡计发生,也没有劫夺偷窃杀人越货的事情出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样美好的世界就算是

大同的历史

被誉为“塞外名城”的大同市位于山西省的最北端,处在内外长城之间,是山西第二大城市。这里三面环山,桑干河的支流御河纵贯南北。长期以来,人们对大同的认识止于煤都的富饶、云冈的瑰丽、华严寺的雄浑,其实,早在1982年,大同市就与北京、承德等24个城市一起首批入列“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山西唯一一座首批入列的城市。那么,大同这座城市究竟承载了怎样的历史和文化,使它得以获此殊荣呢? 第一点,大同的历史确实悠久,准确的说两千多年,大同的历史是有了,而且在这个历史长河中,它建过一次都—首都,做过两次陪都。 第二项就是文化,一个句注山(雁门关)一隔,我们的太原、晋南属于黄河流域文化,句注山以北,如果勉强说的话,就是桑干河流域文化,那么这两个文化大不相同,这两个文化的差异点在什么地方呢?我觉得这么来看,句注山以南是中原的农业经济文化,句注山以北是游牧文化与农业文化相结合的文化,那么这地方的文化特点就出来了,它是一个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正是由于少数民族文化给大同的文化带来了特色,高不能算高,但是它有特色,特色就可贵呀! 第三条就是都城,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里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建过都的,比如西安、洛阳、北京、南京,这都是几朝的都城,而且时间也很古,特别西安、洛阳这是古都嘛,那么大同作为都城,仅仅是一朝,北魏,而且是南北朝分割的时期,它是北方的一个都城,但是准确的说,有九十七八年的历史,在这个地方建都,在这九十七八年中,这个都城有过一段辉煌,这个辉煌的状况,那还是文献记载不多,通过近年的研究,那还是可观的,都城加上遗址加上它的历史,加上它的文化,使大同成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当之无愧。 大同古称平城、云中,辽代改称大同。历史上这里是中原的汉民族和塞外的游牧民族争夺天下的古战场,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大同绵延数千年的战争史和民族交融史。早在春秋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就是在这里摈弃汉人笨重的战车长 袍,推广轻便的胡服骑射,从而成就了一代霸业。汉朝时,刘邦率军抗击匈奴,在平城白登山被困七天七夜,后来用陈平的计策,贿赂匈奴单于的妻子阏氏,才得以突围。这一次战争失利使西汉政府改变了对匈奴的策略,与匈奴结下了和亲之约,也就有了后来传为佳话的昭君出塞。 一座历史名城,总是与一些傲视古今的历史名人联系在一起的。公元398年,一位来自草原深处的鲜卑族首领拓拔圭统一北方、建立北魏,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与南方汉族政权抗衡的少数民族王朝。北魏定都平城,就是今天大同市内的东北部。直到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为止,平城作为北魏的都城近百年之久。“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经过近百年的苦心经营,平城成为当时北方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书写了大同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章。至今,在大同还有北魏风韵的遗存,那便是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云冈石窟”。

大同文化

中国古都天下大同 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久远的历史,瑰丽的文化,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被誉为“塞外名城”的大同市位于山西省的最北端,处在内外长城之间,是山西第二大城市。这里三面环山,桑干河的支流御河纵贯南北。长期以来,人们对大同的认识止于煤都的富饶、云冈的瑰丽、华严寺的雄浑,其实,早在1982年,大同市就与北京、承德等24个城市一起首批入列“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山西唯一一座首批入列的城市。那么,大同这座城市究竟承载了怎样的历史和文化,使它得以获此殊荣呢? 第一点,大同的历史确实悠久,准确的说两千多年,大同的历史是有了,而且在这个历史长河中,它建过一次都—首都,做过两次陪都。 第二项就是文化,一个句注山(雁门关)一隔,我们的太原、晋南属于黄河流域文化,句注山以北,如果勉强说的话,就是桑干河流域文化,那么这两个文化大不相同,这两个文化的差异点在什么地方呢?我觉得这么来看,句注山以南是中原的农业经济文化,句注山以北是游牧文化与农业文化相结合的文化,那么这地方的文化特点就出来了,它是一个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正是由于少数民族文化给大同的文化带来了特色,高不能算高,但是它有特色,特色就可贵呀! 第三条就是都城,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里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建过都的,比如西安、洛阳、北京、南京,这都是几朝的都城,而且时间也很古,特别西安、洛阳这是古都嘛,那么大同作为都城,仅仅是一朝,北魏,而且是南北朝分割的时期,它是北方的一个都城,但是准确的说,有九十七八年的历史,在这个地方建都,在这九十七八年中,这个都城有过一段辉煌,这个辉煌的状况,那还是文献记载不多,通过近年的研究,那还是可观的,都城加上遗址加上它的历史,加上它的文化,使大同成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当之无愧。 大同古称平城、云中,辽代改称大同。历史上这里是中原的汉民族和塞外的游牧民族争夺天下的古战场,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大同绵延数千年的战争史和民族交融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就是在这里摈弃汉人笨重的战车长袍,推广轻便的胡服骑射,从而成就了一代霸业。汉朝时,刘邦率军抗击匈奴,在平城白登山被困七天七夜,后来用陈平的计策,贿赂匈奴单于的妻子阏氏,才得以突围。这一次战争失利使西汉政府改变了对匈奴的策略,与匈奴结下了和亲之约,也就有了后来传为佳话的昭君出塞。 一座历史名城,总是与一些傲视古今的历史名人联系在一起的。公元398年,一位来自草原深处的鲜卑族首领拓拔圭统一北方、建立北魏,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与南方汉族政权抗衡的少数民族王朝。北魏定都平城,就是今天大同市内的东北部。直到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为止,平城作为北魏的都城近百年之久。“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经过近百年的苦心经营,平城成为当时北方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书写了大同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章。至今,在大同还有北魏风韵的遗存,那便是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洞窟53个,石雕造像五万多尊。其中尤为珍贵的是第十六至二十窟,世称“昙曜五窟”,是北魏名僧昙曜奉文成帝旨意开凿的,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令人惊奇的是昙曜五窟中的五尊大佛,竟然是北魏几代帝王的真实写照,连脸上脚上的黑痣也相吻合。《魏书》记载,“是年诏有司为石像,令如帝身。既成,颜上足下各有黑石,冥同帝体上下黑子。”这种天衣无缝的配合当然不会是巧合,而有着更深层次的政治原因。北魏之所以尊崇佛教、大兴石窟,是基于佛教对于皇权有“济益之动”的考虑。拓拔圭借高僧法果之口喊出了“皇帝即当今如来”的历史强音。礼佛崇帝的要求,迎来了北魏在云冈浩大的开窟造像工程,昙曜五窟也就应运而生,从而实现了

大同简单介绍

1.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费孝通的话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大同是中国古代思想,指人类最终可达到的理想世界,代表着人类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基本特征即为人人友爱互助,家家安居乐业,没有差异,没有战争。这种状态称为“世界大同”,此种世界又称“大同世界”。 2.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大古都之一,境内古迹众多,著名的文物古迹包括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等。大同是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素有“中国雕塑之都”,“凤凰城”和“中国煤都”之称。大同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的美誉【大同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曾为“三代京华”(北魏前期都城、辽、金两代陪都),“两朝重镇”(明、清)】,特别是以云冈石窟、北魏悬空寺为代表的北魏文化;以华严寺、善化寺、观音堂、觉山寺塔、圆觉寺塔为代表的辽金文化;以边塞长城、兵堡、龙壁、明代大同府城为代表的明清文化,构成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可以概括为平城文化、边塞文化和佛教文化。 3.大同古城墙为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在北魏平城的故城墙旧土城上增筑而成,全国颇有名气。 北、东、南三关象卫星城一样环列在大同主城的三面,互成犄角之势,然而没有建西关,因此从大同城的外形看,便产生了一段有趣的神话:传说在古时候,有一只美丽的凤凰降落于大同一带,羽毛美丽,光华灿烂。一位勇士用弓箭射折了凤凰的右翅。凤凰受伤落地后就化作大同城。所以,大同又有“凤凰城”之称。南关像风头,北关似凤尾,东关类凤之左翅,唯独没有右翅——西关,人们形象地把大同说成是“凤凰单展翅”。 明将姜瓖先是投清,后又反叛,多尔衮率军攻打大同,历时九个月攻之不下,后因城内弹尽粮绝,姜瓖部下杨振威投敌叛变,杀死姜瓖,把多尔衮放入城内。入城后,为泄私愤,多尔衮下令“屠城”,并把城墙削掉五尺。自此,大同城墙失去了往日的雄风。 2008年,大同市全面实施了历史文化复兴与古城保护工程,大同古城墙得以再度修复,目前东城墙、南城墙已依明代大同城规制修复完毕 4.在南城墙的东部,建有“雁塔”一座,俗称了望塔。这在我国城墙建设史上也是仅见的。该塔始建于明代天启年间,高度约17米,为八角七级砖构宝塔。其形制端庄稳重、秀丽玲珑,底部每面石碣上还镌刻着全城历朝举子姓名及其功名,以激励后人奋进。塔内设踏垛砖梯,可攀登至顶层了望城郊原野,也是战时重要的观察点。 5.从规模或艺术成就而论,敦煌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堪称中国四大石窟。 第六窟,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两层方形塔柱,高约15米。塔柱下面叫层大龛,南面雕坐佛像,西面雕倚坐佛像,北面雕释迎多宝对坐像,东面雕交脚弥勒像。塔柱四面大龛两侧和窟东、南、西三壁以及明窗两侧,雕出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6.东岳泰山(海拔1545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南岳衡山(海拔1300.2米,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西岳华山(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北岳恒山(海拔2016.1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中岳嵩山(海拔1491.7米,位于河南省登封市郊)。 北岳恒山十八景 磁峡烟雨:即金龙峡。龙泉甘苦:即苦甜井。云阁虹桥:即古栈道。虎口悬松:即虎风口与悬根松。果老仙迹:即果老岭。云路春晓:即步云路。断崖啼鸟:即姑嫂崖,。 危岩夕照:即夕阳岭。金鸡报晓:即金鸡石。茅窟烟火:即三茅窟。奕台鸣琴:即琴棋台。玉羊游云。脂图文锦:即石脂图。岳顶松风:即天峰岭。幽窟飞石:即飞石窟。仙府醉月:即会仙府。紫峪云花:即紫芝峪。石洞流云:即出云洞, 7.悬空寺又名玄空寺,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恒山悬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古代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设了悬空寺,是中国古代建筑精华的体现。寺内有铜、铁、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岩石上“壮观”二字,是唐代诗仙李白的墨宝。 8.中国比较有代表性的九龙壁有故宫九龙壁、大同九龙壁和北海九龙壁,被称为中国“三大九龙壁”。

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最新)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目录(2012年6月28日最新版)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确定并公布,是1982年根据北京大学侯仁之、建设部郑孝燮和故宫博物院单士元三位先生提议而建立的一种文物保护机制。被列入名单的均为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纪念意义、且正在延续使用的城市。目前中国已公布了12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中海口市琼山区与海口市根据国务院意见分计为2处。 第一批:1982年2月8日公布,共24处 第二批:1986年12月8日公布,共38处 第三批:1994年1月4日公布,共37处 增补a:2001年8月10日公布,共1处 增补b:2001年12月17日公布,共1处 增补c:2004年10月1日公布,共1处 增补d:2005年4月14日公布,共1处 增补e:2007年3月9日公布,共1处 增补f:2007年3月13日公布,共1处 增补g:2007年3月18日公布,共2处 增补h:2007年4月27日公布,共1处 增补i:2007年5月6日公布,共1处 增补j:2007年9月15日公布,共1处 增补k:2009年1月2日公布,共1处 增补l:2010年11月9日公布,共1处 增补m:2011年1月24日公布,共2处 增补n:2011年3月12日公布,共1处 增补o:2011年3月14日公布,共1处 增补p:2011年5月1日公布,共1处 增补q:2011年11月2日公布,共1处 增补r:2012年3月15日公布,共1处 增补s:2012年6月28日公布,共1处 分类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按照各个城市的特点主要分为七类即 古都型:以都城时代的历史遗存物、古都的风貌为特点,如北京、西安; 传统风貌型:保留一个或几个历史时期积淀的有完整建筑群的城市,如平遥、韩城; 风景名胜型:由建筑与山水环境的叠加而显示出鲜明个性特征的城市,如桂林、苏州; 地方及民族特色型:由地域特色或独自的个性特征、民族风情、地方文化构成城市风貌主体的城市,如丽江、拉萨;近现代史迹型:反映历史上某一事件或某个阶段的建筑物或建筑群为其显著特色的城市,如上海、遵义; 特殊职能型:城市中的某种职能在历史上占有极突出的地位,如“盐城”自贡、“瓷都”景德镇; 一般史迹型:以分散在全城各处的文物古迹为历史传统体现主要方式的城市,如长沙、济南。 列表括号内数字为城市数。 北京(1)天津(1)河北(5)山西(6)内蒙古(1) 辽宁(1)吉林(2)黑龙江(1) 上海(1)江苏(10)浙江(7)安徽(5)福建(4)江西(3)山东(8) 河南(8)湖北(5)湖南(3)广东(7)广西(3)海南(2) 重庆(1)四川(8)贵州(2)云南(5)西藏(3) 陕西(6)甘肃(4)青海(1)宁夏(1)新疆(5) 下文括号内数字为入选批次。

(整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知识要点.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知识要点)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程 一、古董与古建筑------截然不同的态度 劫难------ 四大人为破坏:宗教、流失、战争、“建设” 二、百年来的保护理念与历程 较早源起欧洲,18世纪中 保护与修复,18世纪末 理论化与科学化,19世纪中 三、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宪章 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各国立法 1933年的《雅典宪章》 1964年的《威尼斯宪章》---《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由文物建筑所在地段到历史街区 文物古迹的概念 保护的宗旨 四、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宪章 1976年《内罗毕建议》 《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 延伸了历史地段保护的内容 拓展了保护的内涵 历史环境的五个方面 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 进一步扩大保护的内容 1987年《华盛顿宪章》 《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 确定保护意义、原则及方法等 历史地区保护的五个内容 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纳入整体规划中去 五、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当今发展状况 保护对象不断增加 保护内容涵盖更广 保护深度加大(尤其是“软件”) 保护方法更加综合化 六、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定义 选定标准 七、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1987年进入缔约国 到1997年底为止 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 一、建国前 1922年考古学研究所、考古学会 1926年考古发掘

1929年中国营造学社 1930年国民政府的《古物保存法》 1932年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及《条例》 二、以文物保护为中心内容的单一体系 三、以各种通知、指示、暂行办法和指定机构为主体的早期管理 四、1961年《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 五、1961年第一批180处“国宝” 六、1976年《刑法》中的规定 七、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八、增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重要内容的双层次保护体系 九、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公布 十、加强与城市规划的结合 十一、国际交流与接轨 十二、研究机构、决策机制 十三、法规与制度建设 十四、重心转向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多层次体系 十五、1996年屯溪会议---历史街区保护国际研讨会 十六、1997年建设部转发《黄山市屯溪老街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十七、1999年始专项资金援助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 一、中国名城的特点 历史悠久、数量众多、特色丰富 先规划后建造 类型多、差异大 文化职能 未曾衰落过的发展历程 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三、保护名城的思想的提出 四、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 五、历史文化名城核定的标准和程序 核定标准 审批程序 六、我国名城的基本情况 审批时间与批次、数量 单独审批的名城:凤凰、山海关 分布情况 七、我国名城的基本情况 审批时间与批次、数量 单独审批的名城:凤凰、山海关 分布情况 中外名城的基本类型 一、欧洲名城的基本类型 地区中心城市、历史性城镇、旅游性城市

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太原市

太原市 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博物馆。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太原别称“并州”,古称“晋阳”,山西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山西高原中部,太原盆地北端,北与忻州市毗邻,东与阳泉市接壤,东南与晋中市相依,西与吕梁相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有着五千年文明史和两千五百年建城史,历史悠久,底蕴深厚。1927 年太原升置为太原市,1949 年成为山西省人民政府驻地,山西省省辖市。 太原东、西、北三面环山,中南部为冲积扇平原,汾河自西向东,转北而南贯穿全境,地理形势雄壮,自古就有“据百岭之重阻”,“临谷为堑,因山为障”之谓,号称“雄藩巨镇”。“山光凝翠,川容如画,名都自古并州”宋沈唐的

这首《望海潮·上太原知府王君贶书》形象地描绘了风光形胜、文化底蕴深厚的名都——太原。 太原,俯瞰在建的太原古县城 1991年,太原市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非常重视名城的保护、建设和管理工作,以此作为推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太原在历史一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过渡地带,是历史上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三次大的割据时期北方各民族争雄称霸的基地。晋阳城曾作为九个朝代的都城,其中七个由少数民族创建,集中表现出多民族文化与政权交替的特点;以晋阳城为中心的晋阳地区发生了众多如“魏绛和戎”、“大卤之战”等推动民族融合进程的历史事件;太原出土的新石器和夏商周时期的文

化遗存反映南北地方文化融合特点;挖掘的秦汉时期墓葬形制和出土的陪葬器物反映游牧民族与汉民族在经济文化上的交融;北齐时期的墓葬——徐显秀墓葬和娄睿墓保留的大型墓葬壁画、唐代墓葬出土的陪葬器物等都充分反映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特点。 太原北踞雄关,南跻中原,是护卫中原的北方战略要地。晋阳古城遗址的城池格局反映唐代边城和都城的双重特征;明太原府城作为区域重镇,府城外围的军事防御格局与明长城沿线军事防御体系密切相关,是长城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留有守护太原府城的石岭关、城晋驿、三畛村、青龙堡等。明太原府城高标准的城防规模与形制反映其在明军事防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山西太原,晋祠古建筑

大同春节习俗

大同春节习俗 篇一:大同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大同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又是一年春节到。作为一种民俗传统、一种文化胎记,春节以其特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乡土情结,成为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普及、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随着时代变迁,春节逐渐被人们淡化,拯救春节的呼声也随之而起。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春节?大同人过春节还按老法儿过吗?春节习俗与现代生活有无冲突?带着此类疑问,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分别以给不同年龄层次的亲朋好友打电话、繁华街头随机调查、大小超市随访等形式进行了调研,结果如下: 问题一:提到春节习俗,您会想到什么? ---提起春节习俗首先想到吃年夜饭。 我要求被访者围绕此问题回答三个所想到的词汇。提及率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吃年夜饭/团圆饭(24%)、办年货(18%)、放烟花鞭炮(14%)。紧随其后的是:贴对联(11%)、压岁钱(9%)、扫尘(6%)、走亲戚(5%)、拜年(3%)、守岁(1%)。 问题二:您准备怎么过春节? ---大多数人选择在家休息。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好不容易能放个年假,大多数人选择在家休息。既能调节疲劳的神经,

又有了难得和家人在一起团聚的时间。 调查表明,有80%的被访者选择在家休息,计划春节期间走亲戚的只有19%,选择旅游仅占被采访者的1%。 ---绝大多数人选择在家自己做饭。 虽然大大小小的饭店早就开始推出各种年夜饭的订餐活动,不过从调查结果看,被访者中有90%的人还是选择在家做年夜饭,而只有10%的被访者选择到饭店吃年夜饭。人们选择在家做饭主要是想和家人在一起共享这意义不同的“团圆饭”。一位受访者这样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一年当中有大半的日子都在外面吃。过年了,就有几天时间呆在家里,还是自己一家人在一起做饭吃有意思,热闹、有气氛。到饭店吃是省事,但过年不就图个热闹吗?” ---许多人选择短信拜年 现代通讯的发展使人们的交流方式更加多样化,拜年方式也从传统的“走亲串友”多元化成打电话、发短信等多种方式。本次调查发现,人们在拜年方式选择中,短信拜年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9%,31%的被访者选择打电话拜年,20%的被访者选择登门拜年,还有6%的被访者选择发电子邮件拜年,另外,4%的被访者选择了其他方式。现代通讯对人们生活的渗透力在过春节中也可见一斑,越来越简洁的拜年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近一半人过春节不会祭祀 按照习俗,过年都要祭灶。调查表明,32%的被访者表示过春节会祭祀,22%的被访者说无所谓,而46%的被访者却表示过春节不会祭祀。

山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山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2017年12月1日山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二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与管理,传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与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应当坚持科学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负责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历史建筑保护与管理的具体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配合做好历史文化名村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会同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组织开展审查、评估等相关保护工作。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会同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指导和检查,按照规定程序做好组织申报、初审以及其他具体保护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与管理工作。

第六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街区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保护资金,用于保护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改善等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用于历史建筑保护、传统建筑工匠的培养与管理等工作。 第七条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通过捐赠、投资、提供技术服务等方式,参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保护知识,对在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申报与确定 第九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街区的申报、批准以及直接确定的条件与程序,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传统风貌建筑集中成片; (二)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三)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作为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第十一条申报省级历史文化街区,除应当符合第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且占地面积不小于一万平方米的条件以外,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一)在其所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二)与重要历史名人和重大历史事件密切相关; (三)保存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场所; (四)保持传统生活的延续性。 第十二条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街区,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大同概况

大同览胜 引言 大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地处军事要冲、民族往来频繁,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优质动力煤的能源基地,大同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煤都”;它还保留着许多极具价值的文物古迹,是一块潜力巨大的旅游胜地。 凤城的传说 一、大同概况 大同位于山西省北部,居于内外长城之间。东与河北省阳原、蔚县相连,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西南与朔州市、忻州市接壤,总面积为1.4155万平方公里。大同现辖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以及天镇县、阳高县、广灵县、灵丘县、浑源县、左云县、大同县共4区7县。总人口314万人。居民大多为汉族,还有回族、满族、蒙古族等18个少数民族。大同市为山西省第二大城市,是国务院首批颁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迄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列入国家和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60余处。其中云冈石窟、上、下华严寺、善化寺、悬空寺等,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二三百万年以前,大同曾是一片浩瀚的湖水,考古工作者称之“大同湖”,它是个封闭的内陆湖。这里曾经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参天乔木遍布湖畔,野生动物繁多。但随着地壳的升降运

动和气候的干湿交替,再加上战争、以及人为对大自然的破坏,“大同湖”悄然发生着变化,以至于消逝。而曾经丰茂的草木,由于新陈代谢作用,在地面上形成厚厚的积淀,逐渐被冲积而来的泥沙所覆盖,炭化为煤层,这就是大同煤的来源。 大同素有“煤海”之称,煤田总储量达718亿吨,且发热量高、埋藏浅、易开采,是全世界著名的优质动力煤生产基地。他供应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270多个大中型企业,远销欧、亚、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国四分之一的机车,9%的火力发电站,21%的工业锅炉,燃烧的都是大同煤。据粗略统计,建国以来大同累计生产原煤14亿多吨,倘若全由铁路运出,列车连接长度相当于30多条万里长城,可绕地球5圈。同时大同又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电力生产基地,担负着北京、天津的供电任务,每年输出电力70多亿千瓦小时,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大同矿务局,成立于1949年8月30日,2003年底重组晋北省属主要煤炭生产和销售企业,成立了新的大同煤矿集团,主要以晋北大同、宁武、河东(北部)煤田为资源基地,地跨大同、朔州、忻州三市,39个县区。公司拥有员工20万,年产销能力1亿吨以上,销售收入300亿元以上。同煤集团下辖35个子公司和分公司,拥有38座煤矿、47对矿井,其中设计能力年产煤1500万吨的塔山煤矿,是目前世界上单井口生产能力最大的井工矿井。同煤集团现已形成以煤炭

大同古都文化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学士学位论文 系别:中文系 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学 姓名:徐德燕 运城学院 2015年5月

毕业论文 题目:大同古都文化发展现状调查研究系别:中文系 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学 姓名:徐德燕 指导教师:韩苗苗 运城学院 2015年5月

大同古都文化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摘要:大同古都文化始于北魏,兴盛于唐朝后期,并在历朝不断发展。在历史发展道路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不断地融入当今文化之中,但在融入当今文化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发展上的问题。本文结合历史文献、田野调查和人物访谈,集中探讨了大同古都文化的生存现状和发展前景,为其寻求一条文物保护、名城复兴和经济转型的发展之路,旨在进一步弘扬古都文化的独特价值,以期有更好的前景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关键词:大同;古都文化;发展;保护

Datong ancient cultural developm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Abstract :Datong ancient culture began in northern wei dynasty, flourished in the late tang dynasty, and who lived in the development. In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path formed its own unique personality, constantly into today's culture, but at the same time of today's culture development also faces some problems. Based on historical documents,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s, and focus on the datong's survival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ancient culture, as it seeks a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city renewal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ims to further carry forward the unique value of ancient culture, in order to have a better outlook for the attention of more people. Keyword s: Datong;ancient cultural;development;protectio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