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古城墙的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15.58 MB
- 文档页数:23
山西大同古城墙介绍一、大同古城墙的概述大同古城墙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城区内,是中国现存最长、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
它是中国古代城市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同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大同古城墙修建于明代,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城墙建筑的杰出代表。
二、大同古城墙的历史变迁1. 建造背景大同古城墙的修建始于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当时大同是明朝的当地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
修建古城墙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城市的防御能力,保护居民的安全。
2. 起初规模大同古城墙的初始规模较小,只有约4.5公里长,而且不完全封闭。
城墙由土石筑成,上面设有城楼和城门,起初并没有外围护城河。
3. 延伸扩建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同城市的发展使得古城墙逐渐扩大。
在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大同古城墙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缮和扩建工程,全长达16.4公里,并增设了外围护城河。
墙体也从土石结构改为了砖石结构,加强了城墙的稳固性和抵御能力。
4. 战争和修复古代中国历史上的战争给大同古城墙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尤其是明末清初的战乱时期,城墙曾多次遭到侵袭和损毁。
然而,在后来的时期,大同政府和社会各界都非常重视保护和修复古城墙的工作,使得其得以保存至今。
三、大同古城墙的建筑特点1. 城墙外观大同古城墙呈长方形,高约12-18米,宽约5-8米。
墙体由青砖垒砌而成,四周保持着相对完整的状态。
城墙上设有角楼、马面、门楼等建筑物,体现了明代的建筑风格。
2. 城门和城楼大同古城墙有6座城门,分别是东门、西门、南门、北门、中门和内唐门。
每座城门均设有城楼,城楼上有观景平台,可以俯瞰整个城市的景色。
城门和城楼是大同古城墙的重要景点和标志性建筑。
3. 沿线景点大同古城墙沿线还有许多文化和历史景点,如大同古街、鼓楼、锦绣大街等。
这些景点与古城墙相互辉映,形成了浓厚的历史和文化氛围,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
四、大同古城墙的保护与传承1. 保护措施大同古城墙的保护工作得到了大同市政府和文物部门的高度重视。
大同的古城墙介绍1. 古城墙的历史概述1.1 大同的地理位置1.2 古城墙的建造背景1.3 古城墙的历史沿革2. 古城墙的建筑特点2.1 城墙的规模和布局2.2 城墙的材料和结构2.3 城墙的防御设施3. 古城墙的文化价值3.1 古城墙的历史意义3.2 古城墙的文化遗产价值3.3 古城墙的旅游价值4. 古城墙的保护与传承4.1 古城墙的保护措施4.2 古城墙的修复与重建4.3 古城墙的传承与利用5. 古城墙的影响与启示5.1 古城墙对当地居民的影响5.2 古城墙对城市发展的启示5.3 古城墙对国家文化的重要意义1. 古城墙的历史概述1.1 大同的地理位置大同位于中国山西省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和旅游城市之一。
1.2 古城墙的建造背景大同的古城墙建于明代,是为了加强城市的防御而兴建的。
在古代,大同是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地,为了保护城市的安全,当时的统治者决定兴建一座坚固的城墙。
1.3 古城墙的历史沿革古城墙的修建始于明代,经过多次修缮和扩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古城墙曾多次遭受战火摧毁,但每次都得到了修复和重建。
2. 古城墙的建筑特点2.1 城墙的规模和布局大同古城墙呈长方形,东西宽约5.4公里,南北长约6.8公里。
城墙高约12米,墙体宽约5米,共有4个城门和72个角楼。
城墙的布局紧凑且合理,能够有效地防御敌人的攻击。
2.2 城墙的材料和结构古城墙采用了砖石结构,使用了当地的黄土和石块。
城墙由外墙、内墙和夹层组成,夹层填充了夯土,增加了墙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城墙上还设有护城河,增加了城墙的防御能力。
2.3 城墙的防御设施古城墙上设有城楼、角楼和瞭望塔等防御设施,这些设施不仅可以提供士兵驻守和观察敌情的地方,还可以用于射击和阻挡敌人的攻击。
3. 古城墙的文化价值3.1 古城墙的历史意义古城墙是大同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见证了大同的兴衰和变迁。
通过研究古城墙,可以了解到大同的历史背景、城市建设和军事防御等方面的信息。
大同古城墙500字作文
早就听说大同古城墙建筑雄伟壮观,堪称建筑艺术的精华。
于是在今年暑假的一天里,我们一家人沐浴着阳光,在古城墙上游览一番!走在路上,各种问题在我的心中层出不穷。
于是,我怀着好奇心问爸爸:"爸爸,以前的古城墙究意是什么样子的?它怎么会那样有名?"爸爸推了推眼镜说:“原来的城墙为十墙结构,早正方形。
东西长1.8公里,南北长182公里,周长7.24公里,面积为3.28平方公里。
城墙高达14米,上宽12米,下宽18米。
城内还设四门,分别为:东和阳门、南永泰门、西清远门、北武定门。
四门之外又建有月城、护城河。
大同古城墙还是我国古代军事建筑史上颇具特色的重镇名城呢!"听了爸爸的介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不由得赞叹起来:“古代人民真了不起!”这时,我一抬头,雄伟的古城墙就出现在我的眼前,它宛如一条青色的巨龙,盘绕在我们大同古城的四周,就像是我们的守护者。
沿着台阶,我登上了城墙,被这巍峨壮观的古城墙所震撼:古城墙高14米,宽25米,大约60多米有一个望楼望楼为砖木结构,高高的楼顶四周挂满了铃铛,风一吹就能听见“叮叮当当”的悦耳之声。
向城外望去,一条宽大的护城河如同一条玉带护卫着我的家乡--古城大同。
朝城墙另一端望去,一座座望楼巍然挺立,就像一个个威武的士兵保护着芸芸众生。
特别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古城夜景分外迷人,流光流彩的灯光使古城墙楼阁俊俏秀丽,伟岸的轮廓更具魅力。
啊,古城墙,我爱你!你那矫健的身姿,你那宽阔的胸怀,你那顽强的意志令人敬佩,令人赞叹啊!。
古代城墙的构造
古代城墙是古时候城市用来防御外敌的建筑物,一般由城门、城墙和城台组成。
城墙的构造主要包括:
1. 基础:城墙的基础一般很宽,为了使城墙的重量更加稳定,基础深度通常超过墙高的一半。
2. 墙体:城墙的墙体分为外墙和内墙两个部分,中间填充着夯土或者杂草,以增加城墙的耐久性和弹性。
3. 护城河:城墙外面有一条护城河,是为了抵御外敌攻来的水攻而设立,同时河水也可以降低城墙下面的地基潮湿度,增加城墙的稳定性。
4. 城门:城墙的大门分内门和外门两个部分,外门一般比内门高,以防敌人用木棒冲撞攻击。
5. 城楼:城墙的两端和一些重要的地方都要建设城楼,这样可以加强防守。
6. 垛口:城墙上面有一些射击口和观察口,便于守军进行攻击和防守。
古代城墙的构造是多种元素的综合,不同朝代和地区的城墙有一定的差别。
总的来说,古代城墙在历史上保护了无数生命和财产,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西大同城墙介绍
山西大同城墙是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内城区的一座古代城墙,也是大同市的重要景点之一。
城墙始建于明代,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北方的长城”。
大同城墙总长约6.5公里,建筑高度达12米,宽度约3.5米,城墙筑有门楼、箭楼、敌楼、倾斜地楼等防御设施。
城墙由砖石垒砌而成,外部覆盖了一层紫色琉璃瓦,使得城墙在阳光下呈现出一片紫色的光芒,非常美丽壮观。
大同城墙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城门,每个城门上都建有守卫塔楼,门楼上还刻有精美的石刻,展示了明清时期的历史风貌。
城墙内部有一条环绕城墙一周的护城河,河水长年保持清澈,增加了城墙的美感。
大同城墙曾是古代大同城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变迁,承载着大同城的文化和历史记忆。
如今,大同城墙已成为了一处游览和观光的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拍照。
此外,大同城墙还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考古学的重要发现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游客在参观城墙的同时,还可以了解到关于大同历史和建筑文化的知识。
总之,山西大同城墙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古代城墙,值得游客来此一
览其壮丽景观和感受历史的厚重。
大同城区景点
大同市位于中国山西省,拥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和历史文化遗址。
以下是一些大
同城区的景点:
1.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南部,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云冈石窟以其千年的
佛教艺术和雕刻而闻名,是世界文化遗产。
2. 广济寺:位于大同市中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寺内有许多
古老的文物和佛教艺术品,是佛教信仰者和文化爱好者的朝圣地。
3. 大同古城墙:大同古城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建于明代。
城墙
周长约14公里,有城门、角楼和箭楼等建筑,展示了中国古代城市防御工事的壮丽景观。
4. 大同火车站:作为大同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大同火车站是一座中西合璧的
建筑,结合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和现代元素,是游客们经过大同时的必经之地。
这些是大同城区的一些著名景点,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希
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大同古城墙的介绍
大同古城墙是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山西右卫指挥佥事郭成所建。
大同古城墙与其他古城墙一样,它有四个特点:一是从总体上看,它的形状为一个长方形,周长约7.5公里;二是它的墙高约9米,厚约3米;三是在其东面的两个城门上各有一座四柱三楼式的城门楼,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城门楼之一;四是城墙上有两道敌台,其作用在于加强城上防御力量。
大同古城墙早在元代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到了明代,大同古城墙作为边关重地,在军事防御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大同古城墙经历了600多年的风雨洗礼,仍保存着明代以前的建筑风格。
城墙四个方向上有四座瓮城,分别为东门、北门、西门和南门,瓮城上建有敌楼,在敌楼周围还有马面和其他附属设施。
除了这些防御设施外,大同古城墙还保留着当时建筑材料和工艺水平。
城墙外包以砖石、青砖或土坯砌筑而成。
城墙上建有城楼、箭楼和敌楼。
敌楼高出地面3—7米不等,用来了望敌情或射击敌人。
—— 1 —1 —。
大同古城墙简介大同古城墙原本可以完整地围绕整座城市,但是经过多年的历史沧桑和战争,城墙仅剩下了部分遗迹。
目前保存下来的城墙遗址,主要分布在城市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共计有十一个局部、段落。
其中,以东墙和南墙的保存较为完整,而西墙和北墙则比较破损。
城墙的总长约为12公里,高度3至7米,宽度5至12米。
大同古城墙的建造始于北魏时期,当时的大同是国都,城墙的建造是为了加固城市防御。
在历史的沧桑岁月中,城墙曾多次被攻破,如金、元、明、清等朝代都曾经修建和加固城墙,使得它具有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城墙上的瓦片、石头、砖块,保存下来的是这些朝代的建筑工艺、历史文化与审美观念的痕迹。
在城墙上走一圈,可以看到城墙上的石雕、字画、石器等文物,也可以欣赏到城墙下的民居、庙宇、商铺等传统建筑。
大同古城墙与城内众多的文化景点相互辉映,互为支撑、共同繁荣。
整座城市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有着一座城市的灵魂和人民的精神。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城市的建设面貌日新月异,大同古城墙的保护和利用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保护城墙的文化遗产价值,大同市先后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开展文物保护科技研究、加强文物保护力度等。
同时,也将城墙周边的建筑都纳入到了保护范围之内,以保障整个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完整性,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共同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大同市政府还通过跨国合作等方式,积极推动城墙的保护和利用。
近年来,大同市政府和日本神奈川县政府联手推出了“大同古城墙和神奈川县的城池(古城门)”联合申遗计划,致力于把大同古城墙作为中国的文化遗产与日本“江户时代的城池”加以联票提交申遗。
这将有助于加深大同古城墙的国际传播和认知度,进一步推进其文化旅游价值的提升。
总之,大同古城墙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研究我国历史建筑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以其独特的历史厚重感和艺术价值,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城市历史与人文气息的绝佳机会。
大同古城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大同古城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代城市,也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在大同古城的建筑中,传统民居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这些传统民居以其独特的建筑特点和精湛的工艺技术,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
本文将探讨大同古城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
一、平面布局大同古城传统民居的平面布局可分为内、中、外三个区域。
外部区域主要是围墙和大门,起到保护家庭安全的作用。
中间区域是院落,是家庭日常活动的场所。
内部区域则是居住空间,包括卧室、客厅和厨房等功能区域。
这种规划使得家庭内外空间有序分割,同时也考虑到了私密性和采光通风的需求。
二、建筑结构大同古城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以木材为主,结合使用土石等材料。
它们通常采用榫卯结构,即利用榫头和卯榫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连接,使整个建筑形成坚固的结构。
同时,这种结构也方便了建筑的拆除和修整,是传统民居耐久性的重要保证。
三、屋顶风格大同古城传统民居的屋顶风格主要有斜面屋顶和歇山顶两种。
斜面屋顶倾斜度较大,可有效排水,适应当地多雨的气候条件。
而歇山顶则是由两个对称的斜面组成,中间形成一个带状平台,既有美观的造型,又能保持屋内空间通风畅通。
四、装饰细节大同古城传统民居的装饰细节独具匠心,充分展现出当地的文化特色。
例如,传统民居外墙常常会使用黑白两色石砌墙面,以增加建筑的质感和观赏性。
同时,在屋顶的檐口、门窗的雕花等地方也会添加各种石雕、木雕和彩绘等细节装饰,使建筑更加精美。
五、利用环境大同古城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之一是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传统民居常会建在山坡上,以适应山地的地理条件,保护房屋免受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
同时,民居周围的绿化植被和庭院也是重要的景观资源,为居民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六、气候调节大同古城的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因此,传统民居在建筑设计中也注重气候调节。
例如,民居在屋顶上设置了宽大的天窗,方便采光和通风,同时也可利用窗外的自然光线和空气进行室内照明和通风。
大同古城墙、古建筑知识介绍一、大同古城墙关于大同城墙的由来,要上推到一千六百多年前的北魏,它的北段在今白马城、安家小村一带,留有遗存。
我们现在修复的城墙,是徐达在旧址上增筑的。
据《大同县志》记载:“明洪武五年,大将军徐达因旧土城增筑,周十三里,高四丈二,址砌以石,墙甃以砖。
门四:东曰和阳,南曰永泰,西曰清远,北曰武定。
门各建楼,角楼,四望楼五十有四,窝铺九十有六。
”徐达字天德,安徽濠州人,二十二岁投奔朱元璋,南征北战,为建立明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先后被封为大将、左相国、大将军、征虏大将军、太子少傅、魏国公,五十四岁死后,被追封为中山王。
关于营建时间,县志武事章说:“洪武二年正月副将军常遇春率郭英、汤和等攻大同,元右丞相扩廓帖木儿奔甘肃,守将竹贞亦弃城遁,遂取大同。
又据明史记:洪武三年徐达率李文忠等诸将,从北京至甘肃、宁夏,全线打击蒙元余兵,洪武四年,明廷命魏国公徐达到北平、山西练兵,修缮城池。
洪武六年、七年继续在北平、山西防御练兵。
从以上史实看明代大同城墙不会早于洪武四年,主体竣工不迟于洪武八年。
县志记载,洪武五年所增筑应与实际吻合。
去年修复墙体时,发现了刻有“洪武五年”、“洪武六年”字样的城砖,这就充分证明了明城墙的营建时间。
明代大同城墙周十三里,比平遥古城大些,但与北魏城相比要小多了。
北魏城周长三十二里,东至御河桥东的古城村,南至南关的实验幼儿园一带,西是今天的西城墙,北是安家小村白马城一带。
现在恢复的明朝古城墙,大致呈正方形,城池也不是绝对垂直或平行,马面(凸出城墙的墩子)是它们的连接点,相邻墙体,有的几乎成一线,有的相差0.1—0.7米。
二OO七年实测,城墙东西长1750多米,南北长1800多米,周长7200多米,面积约3.2平方公里,当然这也不精准,因为四周有转角,起始点从哪计,怎么计,待定。
等到城墙修复后,会有一个精准数字。
现存城墙占原总长度55%保存较好,即城墙的四个角部区。
墙高四丈二。
一、大同古城墙关于大同城墙的由来,要上推到一千六百多年前的北魏,它的北段在今白马城、安家小村一带,留有遗存。
我们现在修复的城墙,是徐达在旧址上增筑的。
据《大同县志》记载:“明洪武五年,大将军徐达因旧土城增筑,周十三里,高四丈二,址砌以石,墙甃以砖。
门四:东曰和阳,南曰永泰,西曰清远,北曰武定。
门各建楼,角楼,四望楼五十有四,窝铺九十有六。
”徐达字天德,安徽濠州人,二十二岁投奔朱元璋,南征北战,为建立明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先后被封为大将、左相国、大将军、征虏大将军、太子少傅、魏国公,五十四岁死后,被追封为中山王。
关于营建时间,县志武事章说:“洪武二年正月副将军常遇春率郭英、汤和等攻大同,元右丞相扩廓帖木儿奔甘肃,守将竹贞亦弃城遁,遂取大同。
又据明史记:洪武三年徐达率李文忠等诸将,从北京至甘肃、宁夏,全线打击蒙元余兵,洪武四年,明廷命魏国公徐达到北平、山西练兵,修缮城池。
洪武六年、七年继续在北平、山西防御练兵。
从以上史实看明代大同城墙不会早于洪武四年,主体竣工不迟于洪武八年。
县志记载,洪武五年所增筑应与实际吻合。
去年修复墙体时,发现了刻有“洪武五年”、“洪武六年”字样的城砖,这就充分证明了明城墙的营建时间。
明代大同城墙周十三里,比平遥古城大些,但与北魏城相比要小多了。
北魏城周长三十二里,东至御河桥东的古城村,南至南关的实验幼儿园一带,西是今天的西城墙,北是安家小村白马城一带。
现在恢复的明朝古城墙,大致呈正方形,城池也不是绝对垂直或平行,马面(凸出城墙的墩子)是它们的连接点,相邻墙体,有的几乎成一线,有的相差0.1—0.7米。
二OO七年实测,城墙东西长1750多米,南北长1800多米,周长7200多米,面积约3.2平方公里,当然这也不精准,因为四周有转角,起始点从哪计,怎么计,待定。
等到城墙修复后,会有一个精准数字。
现存城墙占原总长度55%保存较好,即城墙的四个角部区。
墙高四丈二。
这次恢复施工中,东城墙第十一标段找到原海墁标高为12.6米,加上垛墙在14米以上,符合历史记载。
山西大同古长城介绍
大同古长城位于大同市城东南二十公里处,是我国万里长城
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东起雁门关,西至平型关,全长二百余里。
大同古长城是明朝初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赵国和秦国修筑的。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大将蒙恬(音:fú)和王翦(音:xiàn)率兵50万攻打匈奴。
为了防备匈奴的进攻,秦将胡服骑射,改
革军制,实行郡县制,修筑长城。
现在所见的大同古长城多是明
朝所建。
大同古长城是由内外两城组成的,内城有三座城门:西
城门、南城门、东城门。
城墙高七至十米,厚三至四米,共有城
台五十四座。
到了秦朝时又有蒙恬在此修建长城。
到了西汉时期
因匈奴南下威胁中原,于是刘邦采纳张良之计筑起了一道防御工程,使匈奴不敢南下而安守塞外。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在原秦代长城的基础上加修了一道
新长城。
到了唐代,为防备北方突厥的侵扰,在原长城的基础上
又加修了一道新长城——西起今山西大同南口的贺兰山口、东至
今河北宣化北的红山子。
—— 1 —1 —。
大同城墙内的景点
大同城墙内的景点有:鼓楼、钟楼、古城墙、万佛楼、古城楼等。
下面我为你介绍一下这几个景点。
鼓楼是一座圆形的楼,一共有五层,顶层有一个洞,晚上,楼上会亮起灯光,可以照亮整座古城。
钟楼是一座圆形的楼,一共有三层,顶层是一个洞,里面住着一位老人和他的小狗。
古城墙是在明朝时建的。
明朝时的城墙上有一个大大的城门——“广武门”。
这个城门高14米,宽6米。
城墙上有一个洞,从上面往下看,仿佛一只凶猛的怪兽。
古时候大同叫“广武”。
因为它座落在大同城内最宽、最大的地方。
万佛楼是一座五层高的楼。
第一层是一个佛堂,供奉着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佛像。
第二层是一尊高大的佛像——释迦牟尼佛像,第三层是三尊菩萨像——文殊、普贤、观音;第四层是一尊高大的佛像——地藏菩萨;第五层是一尊高大的佛像——普贤菩萨。
万佛楼和鼓楼之间有一座很大的广场——万佛楼广场。
—— 1 —1 —。
大同新城墙简介
大同新城墙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也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段古城墙。
它坐落在大同市城西的黄河之滨,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了。
它东西长5100米,南北宽3400米,占地面积1220亩。
大同新城墙在修筑时,为了尽量减少对百姓们的干扰,就利用了原有的旧城垣,仅在城墙下就填埋了2万多方土方,并用石灰、沙浆等材料筑成了一道长2公里、高2米至3米的护城土垣。
据考证,这段城墙为明成化年间所建。
墙高10米左右,周长达11公里。
为了便于平时城防和战时需要,城内还设有东、西两座城门和两座瓮城。
东门为正南门,西门为偏门。
大同新城墙还为城内百姓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生活场所。
每当夜幕降临之时,万家灯火、繁星点点,而城墙上则灯火通明、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城里的人们在享受着夜生活带来的乐趣时,城墙外则是另一番景象:成群的羊、马在城外草原上悠闲地吃草;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中时不时传来一两声狼叫;而城上则不时传来几声炮响。
—— 1 —1 —。
山西大同城墙简介
大同古城,始建于北周,兴于辽金,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
历史。
大同古城墙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现存最完整
的一座古城墙。
城墙周长7.8千米,高8~10米,底宽7.5~8米。
城墙为土夯筑而成,共三层。
城墙上设有敌台、马面、角楼、箭
楼等城防设施。
大同古城墙以其雄伟的气势和精湛的建筑艺术而被誉为“北
方长城”。
大同古城墙有三个特点:一是规模宏大;二是设计科学;三是结构严密。
大同古城墙为土夯筑而成,城顶设马道,马道上建有敌楼、
角楼等防御建筑。
马道左右两侧都有敌台,为防守之用,每座敌
台高4~7米,上建敌楼4~6座,可了望全城。
城上设望孔、箭孔
等射孔设施和了望台、了望塔等监视设施。
各城门上还建有瓮城
和箭楼(俗称瓮城门)。
在交通要道上建有门洞和月城。
大同古城墙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墙,是我国古代劳
动人民创造的奇迹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
价值。
—— 1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