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异物紧急处理[1]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一、预案背景为保障幼儿在园内的安全,提高幼儿园教职工应对气管异物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置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幼儿园工作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确保幼儿在园内发生气管异物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得到救治,降低事故造成的伤害。
2. 提高教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为幼儿提供安全保障。
3. 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确保幼儿在园内的身心健康。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园内所有幼儿在园期间发生气管异物紧急情况时的应急处置。
四、应急处置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组长:园长副组长:分管安全工作的副园长成员:园内各部门负责人、教职工代表2. 设立应急处置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应急处置工作。
组长:园医副组长:班主任成员:保健医生、保育员、教职工代表3. 各部门职责:(1)园长负责统一领导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2)副园长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3)园医负责指导、协调和监督应急处置小组的工作。
(4)班主任负责组织本班幼儿进行应急处置演练,确保应急处置措施落实到位。
(5)保健医生负责为气管异物幼儿提供专业救治。
(6)保育员负责协助班主任、园医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7)教职工代表负责协助园长、副园长监督应急处置工作的落实。
五、应急处置流程1. 发生气管异物紧急情况时,班主任应立即通知园医和保健医生。
2. 园医和保健医生立即到达现场,对气管异物幼儿进行初步检查和救治。
3. 如情况紧急,园医和保健医生可立即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救治。
4. 如救治无效,园医和保健医生应立即将气管异物幼儿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5. 班主任、保育员和其他教职工应协助园医和保健医生做好应急处置工作,确保气管异物幼儿得到及时救治。
6. 事发后,园长应立即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7. 事发后,园内各部门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
婴幼儿气管有异物的处理方法一般有注意症状、应急处理以及医院救治等,具体内容如下:
1.注意症状:婴幼儿气管有异物,首先应观察婴儿是否出现躁动、呼吸困难、不能咳嗽、面色潮红、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等表现,同时轻拍婴儿足底,观察其能否发声。
若发现婴儿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的情况,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应急处理:婴幼儿气管有异物,在未到医院前,家长可通过背部叩击进行应急处理。
背部叩击主要是指施救者把婴幼儿腹部放在大腿上,一手固定婴儿头颈部,使其面部朝下,保持头低脚高体位,用另一只手掌的根部叩击婴幼儿肩胛骨连线中点处,促使异物排出,但需注意力道,不宜过重。
无论异物是否取出,都建议到医院进行检查。
3.医院救治:婴幼儿气管有异物,需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治疗。
如果异物较小,质地较软,可经支气管镜,使用异物钳取出异物;如果异物较大,可能会引起窒息的症状,建议在全麻下通过硬质气管镜取出异物;如果异物比较尖锐,质地比较硬,又邻近血管,有可能穿破血管壁引起大出血,建议进行外科手术取出异物。
气道异物应急处置流程
一、准备工作
1.确定应急队伍和人员
2.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工具
二、检查患者意识和呼吸
1.判断患者是否有意识
2.检查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或窒息的表现
三、发现气道异物
1.观察患者是否有突然咳嗽、呼吸困难或无法说话的症状
2.询问患者是否吞咽异物或有异物卡在喉咙里的感觉
四、判断气道阻塞程度
1.观察患者是否能够自主咳嗽或说话
2.判断患者是否能够正常呼吸
五、进行急救措施
1.如果患者能够自主咳嗽,鼓励其咳嗽以排除异物
2.如果患者无法咳嗽或咳嗽无效,进行以下步骤:
1)立即呼叫急救电话
2)采取背部拍击和腹部冲击法帮助患者排除异物
3)如果上述方法无效,进行人工气道开放或胸外按压
六、持续监测患者状况
1.观察患者呼吸和意识状况的改善
2.确保患者的气道畅通和呼吸正常
七、寻求进一步医疗救助
1.将患者转送至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治疗和检查
2.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急救记录给医疗人员。
气管异物的急救方法
气管异物是指进入气管的异物,可能会导致窒息。
在急救气管异物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以下步骤:
1. 观察患者:如果患者能够咳嗽、呼吸困难但仍有声音,说明气道可能没有完全阻塞,可以继续咳嗽来排除异物。
如果患者无法发声,脸色变白或发紫,并且无法正常呼吸,需要立即进行急救措施。
2. 打击背部:对于婴儿和小孩,可以将患者放在你的大腿上,俯身,用手拍击背部。
对于成人,可以让患者弯腰,用手轻拍背部。
这种打击力度不应过大,以免进一步把异物推进气管。
3. 腹部压迫法:对于婴幼儿,可以将患者倒置,用手掌拍击背部,同时提醒家长紧握婴儿下巴,用另一手拍击背部。
这有助于异物从气管解除。
对于成人,可以使用类似的方法,让患者弯腰并向前倾,然后用拳头从胸部下方猛击。
4. 手指取出法:如果打击背部和腹部压迫法都失败,可以尝试手指取出法。
首先,让患者弯腰。
然后站在患者身后,用手指扣住异物的边缘,轻轻地将其取出。
但是,注意不要把异物推得更深,以免进一步堵塞气管。
5. 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如果患者意识丧失,没有呼吸或仅有间断呼吸,需要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
在进行这些操作之前,使用手指取出尽可能多的异物。
请注意,以上步骤仅供参考,如果你不是受过专业培训的急救人员,请在紧急情况下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并等待专业医疗人员的到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气管异物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急诊科常见且危险的急症之一。
为提高我院医护人员对气管异物应急处理的能力,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我院急诊科于2023年4月20日开展了气管异物应急预案演练。
二、演练目的1. 提高医护人员对气管异物紧急情况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2. 熟悉气管异物应急预案的操作流程。
3. 增强团队协作,提高急诊科的整体应急处理水平。
三、演练组织1. 演练指挥:由急诊科主任担任演练总指挥,负责整个演练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 演练小组:由急诊科医护人员、护士、医生、呼吸科专家、护理部等相关人员组成。
3. 演练场景:模拟患者因误吞异物导致气管异物阻塞,需要进行紧急处理的情况。
四、演练内容1. 演练情景:患者男性,50岁,因进食时误吞鱼骨,出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家属紧急拨打急救电话。
2. 演练流程:(1)接到电话后,急诊科值班人员立即通知演练小组人员到位。
(2)患者到达急诊科后,医护人员立即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确认气管异物阻塞。
(3)医护人员迅速对患者进行急救处理,包括安慰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心电监护等。
(4)呼吸科专家到场后,对患者进行气管异物取出术。
(5)术后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确保生命体征平稳。
(6)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1. 演练开始:接到急救电话后,急诊科值班人员迅速通知演练小组人员到位。
2. 患者到达:患者被家属扶入急诊科,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确认气管异物阻塞。
3. 急救处理:医护人员迅速对患者进行急救处理,包括安慰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心电监护等。
4. 专家到场:呼吸科专家到达现场,对患者进行气管异物取出术。
5. 术后观察:术后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确保生命体征平稳。
6. 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六、演练总结1. 演练效果:本次演练达到了预期目标,医护人员对气管异物应急处理的能力得到提高。
一、应急预案概述气管异物是指异物进入气管或支气管,引起呼吸道阻塞,导致患者呼吸困难、窒息甚至危及生命。
为提高应对气管异物事件的能力,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应急组织机构1. 成立气管异物应急处理小组,负责气管异物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2. 应急处理小组下设指挥调度组、医疗救护组、现场保障组、信息联络组。
三、应急响应流程1. 发现异物吸入(1)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咳嗽、面色发紫等症状,疑似气管异物吸入。
(2)立即将患者置于平躺位,头部后仰,解开患者领口、领带,清除口腔异物。
2. 现场救治(1)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如患者意识不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2)如有条件,立即给予吸氧。
3. 请求支援(1)向指挥调度组报告气管异物事件,请求医疗救护组支援。
(2)指挥调度组立即通知邻近医院、急救中心,请求派遣救护车及医护人员。
4. 医疗救护(1)医护人员抵达现场后,对患者进行详细检查,确认气管异物位置。
(2)根据异物大小、位置,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如异物钳夹取、气管切开等。
(3)对危重患者,立即进行气管插管,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
5. 现场保障(1)现场保障组负责维持现场秩序,确保医疗救护工作顺利进行。
(2)协助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转运,确保患者安全。
6. 信息联络(1)信息联络组负责与上级部门、邻近医院、急救中心保持联系,及时汇报事件进展。
(2)向患者家属通报事件情况,安抚患者家属情绪。
四、应急处理注意事项1. 在现场救治过程中,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2. 严格按照医疗救护流程进行救治,避免因操作不当加重患者病情。
3. 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安抚患者家属情绪,稳定患者心理。
4. 对救治成功的患者,进行随访,了解病情恢复情况。
5. 对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五、应急预案实施与培训1. 定期组织应急处理小组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气管异物事件的能力。
一、预案背景气管异物是指异物进入气管或支气管,导致呼吸道阻塞,严重时可引起窒息,危及患者生命。
针对气管异物这一紧急情况,制定以下应急预案,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二、预案目标1. 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尽快恢复呼吸道通畅。
2. 提高医护人员对气管异物紧急情况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3. 加强科室间的协作,确保应急处理流程的顺畅。
三、应急预案1. 早期识别(1)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对有误吸风险的患者,如婴幼儿、老年人、吞咽困难者等,应提高警惕。
(2)患者出现以下症状时,应高度怀疑气管异物:剧烈咳嗽、呼吸困难、面色发绀、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
2. 紧急处理(1)患者出现窒息症状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2)医护人员应迅速评估患者病情,如患者意识清醒,可采取以下方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适用于意识清醒的患者。
操作者站立或跪于患者身后,用双手环抱患者腰部,一手握拳,置于患者上腹部,另一手握拳,用力向上推挤,促使异物排出。
- 使用家用或医用异物钳:操作者一手握住异物钳,另一手协助患者头部后仰,将异物钳插入患者口腔,夹住异物,轻轻向上提拉,使异物排出。
(3)如患者意识不清,可采取以下方法:-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 在CPR过程中,观察患者口腔,如发现异物,立即进行异物取出。
3. 术后处理(1)取出异物后,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监测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血压等。
(2)给予患者吸氧,缓解缺氧症状。
(3)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必要的抗感染、止咳、平喘等治疗。
4. 教育与培训(1)定期开展气管异物急救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气管异物紧急情况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2)普及气管异物急救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应急预案的落实与评估1. 落实(1)科室负责人负责应急预案的组织实施。
(2)医护人员应熟悉应急预案,掌握急救技能。
(3)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2. 评估(1)对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气管异物应急演练方案一、目的为了提高我院医护人员对气管异物梗阻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抢救成功率,特制定本演练方案。
二、演练目标1. 提高医护人员对气管异物梗阻的识别和判断能力。
2. 熟悉并掌握气管异物梗阻的急救流程和操作技能。
3. 增强团队协作和应急响应能力。
4. 提高患者及家属的防范意识。
三、演练时间2023年4月15日(星期六)上午9:00-11:00四、演练地点我院急诊科五、演练内容1. 场景设定:一名5岁儿童在玩耍时不慎将一颗糖果吸入气管,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2. 演练流程:(1)发现病情:患儿家属发现患儿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立即呼叫医护人员。
(2)紧急评估:医护人员迅速评估患儿病情,判断为气管异物梗阻。
(3)紧急处置:医护人员立即进行海姆立克急救法,试图排出异物。
(4)病情变化:如异物未能排出,患儿病情加重,医护人员进行进一步评估和处置。
(5)转归:异物排出,患儿病情缓解,送往儿科进一步观察治疗。
六、演练人员1. 主演:急诊科医护人员、儿科医护人员。
2. 配角:模拟患儿及其家属。
七、演练步骤1. 前期准备:所有参演人员提前熟悉演练流程和操作技能。
2. 开始演练:主持人宣布演练开始,参演人员按照预定流程进行操作。
3. 记录过程:记录员记录演练过程,拍摄照片或视频。
4. 演练结束:主持人宣布演练结束,参演人员恢复正常工作。
5. 总结点评:主持人组织参演人员对演练进行总结点评,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八、注意事项1. 演练过程中,参演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安全。
2. 演练过程中,各科室应密切配合,确保急救流程顺畅。
3. 演练结束后,参演人员应及时总结经验,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九、预期效果通过本次演练,提高我院医护人员对气管异物梗阻的应急处理能力,提高抢救成功率,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同时,增强医护人员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十、演练费用本次演练不收取任何费用,所需物品由急诊科和儿科承担。
气道异物抢救措施
1、背部叩击法。
如果患者在异物堵塞气管后能发出声音或能咳嗽,则表明气管未完全被异物卡住,这时可以先用力咳嗽。
同时,用手掌根敲击患者背部两个肩胛骨之间,以帮助咳出异物。
如果患者是儿童,救援人员可以坐在凳子上,让儿童躺在救援人员一条腿的大腿上,让儿童面朝下,轻轻拍打儿童的背部,帮助咳出异物。
2、腹式冲击。
首先救援人员以前腿弓和后腿蹬的姿势站稳,让患者坐在拱起的大腿上,让其身体前倾。
救援人员从患者两侧的腋窝向前伸出手臂,左手握空拳,右手抓住左手腕。
然后,以闭合姿势向上和向内用力,从而增加腹部压力,提起横膈膜并呕吐异物。
3、卧位急救方法。
患者仰卧,救援人员跪在患者大腿外侧的地面上,将手掌放在患者脐部,快速向前向下按压,按压后放松。
反复进行,直至患者吐出异物。
一、背景气管异物是常见的急症之一,尤其是在儿童中,气管异物导致的窒息甚至死亡事件时有发生。
为了提高我院医护人员对气管异物处理的应急能力,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我院制定了气管异物应急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医护人员对气管异物危害的认识,增强急救意识。
2. 确保气管异物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3. 减少气管异物导致的死亡和并发症。
三、预案内容1. 人员培训(1)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气管异物急救知识培训,包括症状识别、急救措施、注意事项等。
(2)定期组织急救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在实际操作中的应变能力。
2. 急救设备(1)配备急救箱,内含气管异物夹、吸痰器、氧气、急救药物等。
(2)确保急救设备完好,定期检查和维护。
3. 急救流程(1)患者出现气管异物症状时,立即将患者置于平卧位,头部后仰,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
(2)对患者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
(3)在等待急救车到来或转院过程中,持续对患者进行急救措施。
4. 院内协作(1)各科室加强沟通与协作,确保气管异物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2)急诊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等相关科室做好应急准备,随时应对气管异物患者。
5. 预案演练(1)定期组织气管异物应急预案演练,检验预案的实际效果。
(2)针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预案内容,提高预案的实用性。
四、预案总结1. 通过制定气管异物应急预案,提高了我院医护人员对气管异物危害的认识,增强了急救意识。
2. 优化了气管异物患者的救治流程,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3. 提高了院内协作能力,确保气管异物患者得到全方位的救治。
今后,我院将继续加强气管异物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为患者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一、总则1. 目的:为有效应对幼儿园内发生的幼儿气管异物紧急情况,确保幼儿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2. 原则:以人为本,快速反应,科学施救,确保安全。
3.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园内所有幼儿气管异物紧急情况。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应急指挥部:- 指挥长:园长- 副指挥长:分管安全的副园长- 成员:园医、保健老师、保育员、班主任、后勤保障人员等2. 职责:- 应急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全园气管异物紧急处置工作。
- 指挥长负责下达应急指令,协调各部门行动。
- 副指挥长负责现场指挥和协调。
- 园医负责幼儿急救和初步判断。
- 保健老师负责配合园医进行急救,同时通知家长。
- 保育员和班主任负责维持现场秩序,安抚幼儿情绪。
- 后勤保障人员负责提供必要的物资和设备支持。
三、应急处置流程1. 发现情况:- 当发现幼儿出现呼吸困难、咳嗽、面色苍白等症状时,立即报告园医或应急指挥部。
2. 初步判断:- 园医或具备急救知识的人员对幼儿进行初步判断,确认是否为气管异物。
- 如确认是气管异物,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3. 现场处置:- 幼儿在园内:- 立即采用“倒立拍背法”或“推压腹部法”进行自救或互救。
- 如以上方法无效,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告知幼儿症状和所在位置。
- 同时,通知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
- 幼儿在回家途中:- 家长或接送人员立即采用“倒立拍背法”或“推压腹部法”进行自救或互救。
- 如以上方法无效,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告知幼儿症状和所在位置。
- 同时,通知幼儿园,启动应急预案。
4. 紧急救援:- 120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进行紧急救治。
- 应急指挥部负责协调现场救援工作,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5. 后续处理:- 救治完成后,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和分析。
- 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 对全园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幼儿和教职工的安全意识。
四、应急物资与设备1. 急救箱:内含急救药品、纱布、绷带、急救器材等。
一、预案背景气管异物是幼儿常见意外伤害之一,由于幼儿好奇心强、自我保护意识差,容易将小物品误吸入气管,造成窒息。
为有效预防和应对气管异物事件,保障幼儿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幼儿园教职工对气管异物危害的认识,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2. 建立健全气管异物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
3. 加强幼儿安全教育,降低气管异物发生概率。
三、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气管异物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修订和组织实施本预案。
2. 设立气管异物应急处理小组,由保健医生、保育员、教师等组成,负责具体实施气管异物应急处置工作。
3. 教职工应熟悉预案内容,明确自身职责,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气管异物应急处置流程1. 发现气管异物(1)教职工在观察、照看幼儿过程中,发现幼儿出现咳嗽、呼吸困难、面部青紫等症状,应立即怀疑气管异物。
(2)立即将幼儿抱至安静、通风的地方,询问幼儿是否吞咽异物,并观察症状。
2. 初步判断(1)若幼儿出现严重咳嗽、呼吸困难、面色青紫等症状,可初步判断为气管异物。
(2)如遇紧急情况,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3. 初步处理(1)对于1岁以下的婴儿,采用拍背法:- 将婴儿脸朝下躺在救护者的前臂上,前臂放在大腿上以支撑婴儿,头部低于躯干。
- 在婴儿两肩胛角连线的中点处,用手掌根部用力扣击5次。
(2)对于1岁以上的儿童,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站在患儿背后,手臂直接从患儿的腋下环抱患儿的躯干。
- 将一手握拳,并用该手拳头的大拇指侧的平坦处对准患儿腹部的中线处。
- 用另一手握在拳头外,尽力有节奏地使劲向上向内催压。
4. 送达医院(1)如初步处理无效,立即将幼儿送往医院,途中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2)向接诊医生说明情况,协助医生进行救治。
五、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1. 定期组织教职工进行气管异物急救知识培训,提高教职工应急处置能力。
2. 开展气管异物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一、演练目的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对气管异物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演练方案。
二、演练背景某医院急诊科接诊一位60岁男性患者,因进食时误吸食物导致气管异物。
患者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等症状。
急诊科接到通知后,立即启动气管异物应急预案。
三、演练时间2023年11月15日四、演练地点医院急诊科五、演练参与人员1. 演练领导小组:由医院院长、分管副院长、医务科主任、护理部副主任、急诊科主任等组成。
2. 演练参演人员:急诊科医生、护士、呼吸科医生、ICU医生、护士、手术室护士、保安等。
3. 观摩人员:医院其他科室医务人员、实习生等。
六、演练内容1. 气管异物患者的接诊流程;2. 气管异物患者的紧急处理;3. 气管异物患者的转运流程;4. 气管异物患者的后续治疗。
七、演练流程1. 接诊阶段a. 患者进入急诊科,医护人员迅速评估病情,确认患者为气管异物。
b.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科室准备抢救。
c. 进行紧急处理,如海姆立克急救法等。
d. 如情况紧急,立即进行气管插管。
2. 抢救阶段a. 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b. 根据患者病情,进行氧疗、静脉输液、抗生素治疗等。
c. 如需手术,立即通知手术室,做好术前准备。
3. 转运阶段a. 将患者迅速转运至手术室或ICU。
b. 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保患者安全。
4. 后续治疗a. 手术室或ICU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后续治疗。
b. 医护人员对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告知病情及治疗方案。
八、演练评估1. 评估内容a. 应急响应时间;b. 医护人员配合程度;c. 紧急处理措施的正确性;d. 患者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
2. 评估方法a. 观察法:观察参演人员的操作流程、配合程度等;b. 访谈法:与参演人员、观摩人员等进行访谈,了解演练情况;c. 文件审查法:审查演练记录、病历等。
一、演练目的为了提高医护人员对气管内异物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本方案旨在通过模拟气管内异物吸入事件,检验和提升医护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反应速度、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演练背景某患者在进食过程中不慎将食物误吸入气管,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情况危急。
三、演练时间2023年X月X日,上午9:00-11:00四、演练地点医院急诊科抢救室五、参演人员1. 演练指挥组:由急诊科主任担任组长,负责演练的整体指挥和协调。
2. 演练执行组:由急诊科医护人员、护士、医生、呼吸科专家等组成。
3. 观摩组:由其他科室医护人员、实习生等组成。
六、演练流程1. 情景导入:模拟患者进食过程中发生气管异物吸入,医护人员发现并报告。
2. 患者评估: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快速评估,确认患者意识、呼吸、心跳等情况。
3. 紧急处理:- 立即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同时呼叫支援。
- 派遣医护人员进行气管插管,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
- 吸氧,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4. 异物取出:- 根据异物大小和形状,选择合适的异物取出工具。
- 在呼吸科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异物取出操作。
5. 后续处理:- 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确保生命体征稳定。
- 完成异物取出后,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和观察。
- 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和治疗过程。
七、演练评估1. 应急反应时间:评估医护人员对气管异物吸入事件的反应速度。
2. 操作技能:评估医护人员在异物取出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和熟练度。
3. 团队协作:评估参演人员在演练过程中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应急预案执行情况:评估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八、演练总结1. 演练结束后,组织参演人员进行总结,分析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对演练中表现优秀的个人和团队进行表彰。
3. 根据演练评估结果,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九、注意事项1. 演练过程中,确保患者安全,避免因演练造成二次伤害。
2. 演练物品准备充分,确保演练顺利进行。
幼儿气管异物的紧急处理
'气管异物是比较常见的幼儿意外急症,是引起幼儿非正常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引起气管异物的原因主要有:幼儿把钮扣、玻璃球、硬币等放进口中,或吃豆类、果核、瓜子时,不慎将食物吞进气管;在进食时,因说话、嘻笑,导致食物呛入气管;以及有些家长给幼儿喂药时,不注意方法,捏紧幼儿的鼻子喂药,结果导致药粒进入幼儿的气管等等。
当异物呛入幼儿气管时,家长不要惊慌失措,也不要用手掏异物,可采用下列两种方法尽快清除:
1.倒立拍背法
家长可立即倒提幼儿两腿,使其头向下垂,轻拍其背部。
这样可通过异物的自身重力和幼儿呛咳时胸腔内气体的冲力,迫使异物向外咳出。
2.推压腹部法
让幼儿坐着或站着,家长站在其身后,用两手臂抱住幼儿,手握成拳形,大拇指向内放在幼儿的肚脐与剑突之间,用另一只手掌压住拳头,有节奏地向上向内推压,以促使幼儿横膈抬起,压迫肺底,让幼儿肺内产生一股强大的气流,使异物从气管
内向
外冲出,并随气流到达口腔。
若上述方法无效或情况紧急,家长应尽快带幼儿到医院请医生诊治。
'。
气管异物——急!急!急!-育儿家庭急救手册
如果宝宝突然不能正常呼吸了,怎么办?这时,时间就是生命。
要分秒必争地进行急救。
这里,我们向您介绍一些急救的常识,希望您能掌握其中要点。
因为有备,才能无患。
人离不开氧气,如同鱼离不开水一样。
我们几天几夜不吃饭,不喝水,可能不会危及生命,但如果停止呼吸,短短几分钟就可能由于缺氧对大脑伤,导致死亡。
换句话说,在不能正常呼吸的危急时刻,我们只有几分钟的抢救时间,这时候,每一秒钟都很关键。
遇到这种情况您千万不要慌张,要记住两点:
1.不要使劲拍孩子的后背,这样可能把异物振到气道的更深处;
2.不要把手伸进孩子的嘴里,尤其不能伸进咽喉部位,这样可能把异物推到更深部位。
但如果孩子咳一阵没能排除异物,甚至出现咳不出声也哭不出声的情况,脸色也开始变青了,这时候情况就比较紧急了。
父母要立即采取措施,可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采取下面几点主要急救方法。
1岁以下的婴儿
1.让宝宝脸朝前、屁股朝后趴在您的前臂上,同时用大腿撑住胳膊(如果宝宝太沉或太大,您的手无法托住他的话,可以让他趴在您大腿上,脸朝下冲着膝盖),注意要使宝宝头的水平位置比整个身体更低些。
2.用另一只手的小姆指一侧的手掌(小鱼际肌)对准宝宝的两个肩胛骨之间的脊椎部位连续拍击5至8次,注意拍击要有一定的力量,但不要用力过猛,是“拍击”,而不是“捶打”。
这样通常会帮助宝宝咳出异物,如果宝宝咳得不像开始那么厉害,可以正常呼吸了,就可以扒开他的嘴看看,如果可以看见东西在他的嘴里或咽喉部,可以用手指夹出来。
3.如果宝宝仍不能呼吸,把他放下,让他平躺在桌子上或地上,不要放在软绵绵的沙发或床上。
用食指和中指迅速点按胸骨5次,每次要压下约1.5至2.5厘米。
4.进行人工呼吸:关键是要打开气道,保持通畅。
让孩子平躺,大人的一只手掌放在宝宝的前额上,稍用力往后压,使头仰,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抬起下巴。
用嘴着婴儿的鼻
子和嘴先连续慢吹两口气,然后每5秒钟吹一口气,注意不要漏气,吹气的时候孩子的胸部上抬,间歇的时候胸部下陷。
坚持口对口人工呼吸,直到孩子恢复正常的呼吸或救护车到来。
注意:如果孩子的胸部不能抬起,表明异物仍然阻塞气道,要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救护车来。
5.经过急救,即使宝宝咳出了异物,恢复了正常的呼吸,仍需要带他去医院,请医生诊断异物是否已经完全排出,如果在支气管里残留有小块的异物,可能会导致肺炎。
1岁以上的孩子
1.站在或跪在孩子的身后,双臂环抑孩子的腰部。
(如果孩子失去知觉了,让他平躺下,跪在他的脚边。
)
2.一手握拳,用拳头的大拇指一侧顶住孩子的上腹部,相当于肚脐往上,肋骨边缘往下的位置,另一只手紧握住前一只手(如果孩子平躺着,把一只手掌的根部入在孩子的上腹部,另一只手放在这只手上),连续快速冲击4至6次,每次冲击要干脆、利索。
如无效,可以重复冲击4次至6次,以驱除异物。
3.如果没有驱除异物,孩子又失去知觉了,把他放平躺下,打开他的嘴,如果可以看见异物,用食指小心地把异物从喉咙处钩出来。
4.进行人工呼吸:基本方法同上,所不同的是用按住前额的手的食指和拇指捏住孩子的鼻子,口对口吹气。
5.同前面一样,即使孩子咳出了异物,恢复了正常的呼吸,仍需要带他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危险在哪里?如何降低危险
1.小婴儿吃的东西,要捣烂、碾碎、择净,市场上许多婴儿餐具有这些功能。
对于蹒跚学步的孩子,切完的食物要比他一口能吃进的再小些。
2.孩子吃东西的时候要坐稳坐好,要养成用心吃东西的习惯。
3.不要让孩子把吃饭当成游戏,比如把嘴塞得满满的故意不嚼。
要教育孩子嘴里有东西的时候不能说笑,要嚼完咽下后才能说话。
4.孩子哭闹的时候,千万不要硬往孩子的嘴里塞食物,尤其是花生、瓜籽一类的坚果,食物不但不能使孩子停止哭闹,还可能呛到气管里。
5.周岁左右的孩子喜欢捡小东西往嘴里放,所以不要让孩子接触到垃圾,如碎的鸡蛋皮、纸片、橡胶瓶塞等等。
6.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玩具,小孩子尤其不能玩那些能拆成小块的玩具。
大一点的孩子会自己找玩具玩,另针、钮扣什么都可能成为他们的玩具,大人一定要把这些东西收好,而且不要让孩子养成随意往嘴里放东西的习惯。
7.小孩子玩气球时,大人要格外小心照看,不要让孩子咬气球,如果气球已经爆了,要赶快收走,不能让孩子把气球碎片放在嘴里,更不能用手扯着碎片放在嘴上吸着玩,这样使劲一吸,可能会把碎片吸进喉咙,是很危险的。
危险的小物件
一旦宝宝学会爬了,就应该把他可能抓到的,又可能卡在喉咙、气管的小东西统统收起来,放在宝宝拿不到的安全地带。
凡是差不多能放进嘴里的东西,都可能被宝宝放进嘴里。
以下列举一些“罪魁祸首”:
硬币(尤其是1分、2分、5分、1角、5角的硬币)
没有吹起来的气球或气球爆了以后的碎片
小球
玩具手枪的子弹
小玻璃球(溜溜球)
纽扣、纽扣电池
可以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玩具
曲别针、大头针、小别针
蜡笔头
小橡皮
钢笔帽
针、钉子
小钥匙
危险的食物
很多的气管异物是由一些小食品引起的。
因此,尽量不要给4岁以下的小孩子吃圆的、硬的、黏的、光滑的食物。
比如:
葵花子
小的方冰块
口香糖、泡泡糖
饴糖
硬的糖果
圆的糖豆儿
干的豌豆
爆米花
带鱼刺的鱼肉
整个的葡萄
花生
花生酱(颗粒细的除外)
大块的肉
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