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刑法第一节 犯罪
- 格式:ppt
- 大小:363.51 KB
- 文档页数:27
刑法第一节
一.法律:1.民事法律
2.行政法律:酒后驾车,卖淫
3.刑事法律:(1)犯罪
(2)刑事犯罪
(3)刑罚
二.刑法的性质:1.阶级性—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
2.法律性:(1)广泛性
(2)严厉性
(3)最后性(能不用就不用)
三.刑法:狭义的刑法:1.刑法典:该刑法于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并于1980年10月1日起施行;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进行了全面修订,并于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广义的刑法:1.刑法
2.特别刑法(单行刑法):专门针对某
种或某类型为。
3.附属刑法:规定于民法、经济法、行
政法等非刑事法律当中的刑法规范。
四.刑法的任务:惩罚犯罪、保护国家、社会、公民个人的合法
利益。
五.刑罚体系:1.总则
2.分则
3.附则
4.共452条
六.刑法的“但书”:1.是对前段的补充
2.前段的例外
3.前段的限制
七.刑法的解释(按效力分):1.立法解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
会
2.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
高人民检察院
3.学理解释:专家、教授、学者、
民众
备注:1.有七个刑法修订案
2.违反宪法的刑法规范是无效的。
第1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上)(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修订1997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十三号公布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第一编总则第一款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第一条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第三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第四条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第五条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第六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
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第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
第八条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第九条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本法。
第十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本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第五章刑法知识第一节刑法概述【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掌握刑法的概念,理解刑法的基本原则,并了解我国现行刑法的制定情况【教学重点】刑法的概念【教学难点】刑法的基本原则【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提问式、案例式【教学时数】2学吋【教学过程】一、刑法的概念:要求学生阅读课木的案例,然麻I川答问题:刘某的行为是否触犯了刑法?刑法是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因此,要冋答张某的行为是否触犯了刑法?首先要解决的是刘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其次分析真是否依法应承担刑事责任,最后才是应受何种刑罚的惩罚。
刑法有广、狭义之分。
其定义可参看教材之说明,这里要求学生注意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颁布时间及结构。
在我国,狭义的刑法即指1 9 7 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人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 9 9 7年3月1 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笫五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由总则、分则和附则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总则、分则各为一编,编下设章、节、条、款、项等层次,总则包括五章,分则包括十章,共十五章,4 5 2 条。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全部刑法规范、具存指导和制约刑事立法和司法并体现我国刑事法治精神的准则。
耍求学生阅读课本,然后回答问题:刑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进-步让学生讨论,你认为哪一个是核心原则?刑法第3条至第5条明确规定了三项刑法的基木原则,即: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其小罪刑法定原则是核心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是指什么行为是犯罪和犯罪后给予何种刑罚处罚,都必须明文规定在刑法条文中。
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要求学牛阅读课本罪刑法泄原则在我国刑法屮的体现[课堂讨论]据2008年4月2FI《法制H报》报道,因在网络裸聊牟利,浙江衢州女子方某被龙游县法院以“传播淫秽物站牟利罪”一市判处有期徙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5000元。
第五课知识点脉络:第一节:法不可违法律告知人们什么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
违法行为的类别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身边的违法行为1.行政违法行为及误区行政违法行为展示: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2. 民法的规范范围以及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民法的规范范围:社会生活中,人们从事的最普遍的活动是民事活动,如果购置财产、签订合同、劳动就业、经营创业、结婚等这些民事活动都是由民法来规范。
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个人怎么做,才能保证社会和谐?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第二节:预防犯罪刑法的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他明确规定了什么是犯罪行为,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做守法公民预防犯罪 法不可为法律告知人们什么 违法行为的类别 行政违法行为及误区 民法的规范范围及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个人怎么做才能保证社会和谐 刑法的作用 犯罪的特征 刑罚的定义及种类 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遇到侵害,如何依法求助 青少年如何应对违法犯罪善用法律犯罪的特征: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