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枕后位产程处理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160.38 KB
- 文档页数:2
持续性枕后位难产的临床处理【摘要】目的探究持续性枕后位难产处理要点。
方法对持续性枕后位难产产妇实行徒手旋转胎头紧急救治,一旦失败应行剖宫产结束分娩。
结论在产程中保持良好的产力是预防早期枕后位的关键。
高直后位不宜用胎头吸引器助产.因高直后位常略带仰伸,呈前囟先露,胎头吸引器助产使负压直接作用于前囟,可损伤颅内组织,造成新生儿颅内出血。
【关键词】妇产;急诊;临床引言胎头以枕后位衔接于骨盆后,至中骨盆及盆底时仍不能自然旋至枕前位,而持续性处于枕后位状态者,称为持续性枕后位。
现有的观点认为,凡正式临产后,经过充分试产,当分娩以任何方式结束时,不论胎头在骨盆的哪一平面上,只要枕部仍位于母体骨盆的后方,即称为持续性枕后位,其发病率为4%~5%[1-9]。
1急症发病特点男型胎儿骨盆及猿型骨盆,入口平面前半部分狭窄后半部分较宽大,胎头枕部易取枕后位衔接;而这两种骨盆中骨盆平面和出口平面狭窄,骨盆呈漏斗型,使枕后位衔接的胎头难以转向前方,容易发展成为持续性枕后位。
均小骨盆者由于骨盆各径线均小,骨盆狭窄,影响胎头旋转,同样易引起持续性枕后位。
胎头过大造成头盆不称,不利于胎头内旋转,可产生持续性枕后位[10]。
当胎儿以枕后位入盆时,胎背靠近母体脊柱.影响胎头俯屈,使胎头与胎背不能形成很好的弧形,无法适应产道弯度,胎头的前囟成为胎儿的最低部位,由于骨盆形态及产力的作用,胎头的枕部位于骨盆后方,形成了枕后位。
胎盘的位置较低且为前壁胎盘,或宫缩乏力等因素,均可影响胎头的俯屈及内旋转,从而引起持续性枕后位。
2 诊断枕后位的产程特点主要表现为产程延长,特别是活跃期的减速期延长,常伴有宫缩乏力,宫颈扩张缓慢,宫口未开全孕妇有便意感。
阴道检查及B超检查是最重要的诊断方法。
3 紧急处理3.1胎头旋转胎儿的重心在背部,如孕妇经常采取侧卧或仰卧,胎儿背部重心受重力的影响,移向孕妇的侧后方,发生枕后位。
枕左后位者取左侧俯卧位,枕右后位者取右侧俯卧位,可使胎儿重心前移,若同时以体势及手法扶持胎背向前,并将胎背固定于腹前壁,使其取枕前位衔接,可以降低枕后位的发生率[11]。
持续性枕横位与枕后位的产程处理方法探讨【摘要】目的寻找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产程处理技巧,减少剖宫产率。
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待产并发生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经阴道分娩的49例病例,对其处理方法及技巧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论及时、正确处理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产程,可以促进产程进展,提高阴道分娩率。
【关键词】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处理持续性枕横位与枕后位易致继发性宫缩乏力、软产道裂伤,经常出现第二产程延长而使手术助产机会增多,常出现新生儿窒息及产妇的软产道裂伤,对新生儿及产妇造成严重的损伤。
产程中及时发现活跃期延缓或阻滞,经阴道检查确诊为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及时使孕妇进行体位改变并及时纠正异常胎位,是降低头位难产的有效方法[1]。
我们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发生的49例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进行胎位旋转,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待产并发生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经阴道分娩的49例病例,其中枕横位31例,枕后位18例,初产妇32例,经产妇17例,孕妇年龄23~34岁,平均26.8岁,孕龄37~42周,平均(38±4)周。
1.2 方法胎方位异常多出现于第二产程延长,宫口开全后,胎头下降缓慢。
对初产妇宫口开全1 h,经产妇宫口开全半小时无进展者,旋转方法。
常规消毒外阴、阴道,用右手食指与中指形成45°~50°夹角,以胎头大小囱门为支点,对LOP、LOT 逆时针方向旋转至LOA; ROP、ROT顺时针方向旋转至ROA,待2~3次宫缩,胎头下降固定不再回转时将手退出[2]。
旋转胎头同时,助手在孕妇腹部推动胎背,与旋转胎头方向一致并严密监测胎心。
胎头低枕横位,无头盆不称,使用胎头吸引器是有益的。
胎头以持续性枕后位并下降到S+3或S+3以下者,可试行徒手旋转胎位至枕前位,使其自然分娩。
持续性枕后位的产程特点及分娩结局【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性枕后位的产程特点及分娩结局。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临沂罗庄中心医院住院分娩的110例持续性枕后位(枕后位组)和110例枕前位(枕前位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产程情况、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
结果两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6h为潜伏期延长,活跃期>8h为活跃期延长,活跃期宫口扩张2h为第二产程延长,活跃晚期及第二产程胎头下降1h为胎头下降停滞。
③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500ml。
④胎儿窘迫:诊断标准参照乐杰[2]主编《妇产科学》第7版。
⑤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出生时1min或5minapgar评分 7分。
1.3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检验,p0.05)。
两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3.1 持续性枕后位的产程特点及对母儿的影响在分娩过程中,胎头以枕后位衔接,在下降过程中,胎头枕部因强有力宫缩,绝大多数能向前旋转,转成枕前位自然分娩。
因此,枕后位的胎儿能否正常分娩,胎头的内旋转机制十分重要,影响分娩机转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产力,产道,胎儿三大因素不能相互适应的结果。
如果骨盆正常,胎儿偏大,相对头盆不称时,则可妨碍胎头内旋转,从而造成宫缩乏力。
持续性枕后位时,由于胎头俯屈不良,不能以枕下前囟径而以枕额径通过产道,使胎头通过产道的径线增大,阻力增加,故产程明显延长,尤其是活跃期产程进程缓慢,不利于胎头下降,从而出现活跃期延长,胎头下降延缓或者停滞,第二产程延长等产程异常,如合并过期妊娠,使胎头可塑性降低,则难产机会明显增加。
由于产程延长,产妇体力消耗过大,易继发宫缩乏力,需要加强宫缩素促使胎头内旋转及下降,因此,缩宫素静滴率达81.8%。
持续性枕后位产程处理和分娩结局的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持续性枕后位产程处理及分娩结局。
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分娩的枕后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
并与同期100例枕前产妇作为比较,分析比较两组的分娩结局。
结果:枕后位组剖宫产例数明显多于枕前位组,且产程时间较枕前位组更长,产程异常情况更多(P<0.05)。
结论:对持续性枕后位产程应做到早诊断、及时处理并选择最佳的分娩方式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持续性枕后位;产程处理;分娩结局【中图分类号】R7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2-0154-02在分娩过程中,胎头以枕后位或枕横位衔接。
在下降过程中,胎头枕部因强有力宫缩绝大多数能向前转135度或90度,转成枕前位自然分娩。
仅有5%~l0%胎头枕骨持续不能转向前方,直至分娩后期仍位于母体骨盆后方或侧方,致使分娩发生困难者,称持续性枕后位[1]。
持续性枕后位非常容易导致难产,处理不当,会严重危及母婴的生命健康。
在对胎儿的持续监护下,严密观察产程进展情况,及时纠正胎位,加强宫缩,能够有效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2]。
其特点为活跃期早期延长,胎头下降阻滞或延缓,第二产程延长,产妇提前出现往下屏气,并有排尿困难等。
本文就此对持续性枕后位产程做回顾性分析,探讨产程进情况、分娩方式以及母婴结局,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200例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100例枕后产妇(即:枕后位组);100例枕前产妇(即:枕前位组)。
枕后位组——患者年龄20~30岁,平均年龄(25.50±5.20)岁;怀孕(39.21±1.12)周。
枕前位组——患者年龄21~29岁,平均年龄(25.60±4.80)岁;怀孕(39.71±1.02)周。
两组产妇均为初产妇,单胎,足月妊娠。
硬膜外镇痛分娩中发生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分析硬膜外镇痛分娩是一种常见的无痛分娩方式,它通过在硬膜外腔内给予局部麻醉药来减轻分娩疼痛,为产妇提供舒适的分娩环境。
硬膜外镇痛分娩中有时会出现持续性枕后位,这种情况可能会对产妇和胎儿造成一定的风险和影响。
本文将对硬膜外镇痛分娩中发生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持续性枕后位是指产妇在硬膜外镇痛分娩过程中,胎头长时间停留在枕部朝向产道,无法自行下降或转变位置的情况。
持续性枕后位可能会导致分娩进程延迟,增加产程时间,增加分娩难度,甚至增加产妇和胎儿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1. 产程延迟:持续性枕后位使得胎头无法顺利下降到产道,从而导致产程延长,分娩进程缓慢。
2. 分娩难度增加:产妇的宫缩力量可能无法将枕后位的胎头推入产道,需要辅助手术或产程管理。
3. 胎儿窘迫:长时间停留在枕后位可能使得胎儿受压程度增加,增加窘迫的风险。
4. 产妇疼痛加重:产程延迟和分娩难度增加可能会导致产妇的疼痛感加重。
1. 麻醉药物影响:硬膜外镇痛分娩中使用的局部麻醉药物有时可能会影响胎儿的运动能力,导致胎头停留在枕后位。
2. 产妇姿势不当:产妇在硬膜外镇痛分娩过程中可能因为姿势不当,使得胎头难以自行下降或转变位置。
3. 分娩过程干预不及时:硬膜外镇痛分娩中,如果产妇分娩情况不容乐观,医护人员没有及时干预,也有可能导致胎头持续停留在枕后位。
四、硬膜外镇痛分娩中持续性枕后位的处理方法1. 产程管理:对于持续性枕后位的产妇,医护人员需要对产程进行精细的管理,包括宫缩监测、胎心监测等,确保产程安全、顺利进行。
2. 姿势调整:合理的产妇姿势有助于胎头自行下降或转变位置,医护人员需要及时对产妇姿势进行调整。
3. 辅助手术:如果持续性枕后位影响了分娩的进行,医护人员需要考虑进行产钳助产或剖宫产手术。
1. 术前评估:在硬膜外镇痛分娩前,医护人员需要对产妇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包括产妇姿势、麻醉药物的选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