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 格式:docx
- 大小:16.54 KB
- 文档页数:3
医院胎位异常患者护理常规胎位异常是造成难产的常见因素之一。
分娩时枕前位(正常胎位)约占90%,而胎位异常约占10%,其中胎头位置异常居多,约占6%〜7%,胎产式异常的臀先露约占3%〜4%,肩先露已少见。
(一)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在分娩过程中,胎头以枕后位或枕横位衔接,在下降过程中,胎头枕部因强有力的宫缩大多能向前转135。
或90。
,成枕前位而自然分娩。
若胎头枕骨持续不能转向前方,直至分娩后期仍然位于母体骨盆的后方或侧方,致使分娩发生困难者,称为持续性枕后位或持续性枕横位。
【原因】1骨盆狭窄常见于漏斗型骨盆或横径狭窄型骨盆。
这类骨盆的特点是入口平面前半部较狭窄,不适合胎头枕部衔接,后半部较宽,胎头容易以枕后位或枕横位衔接。
这类骨盆常伴有中骨盆狭窄,影响胎头内旋转而成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
2.胎头俯屈不良以枕后位衔接,胎儿脊柱与母体脊柱接近,不利于胎头俯屈,前囱成为胎头的最低点,遇到盆底阻力而转向骨盆的前方,枕部则转向骨盆的后方或侧方,形成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
3.其他子宫收缩乏力、前置胎盘、前壁子宫肌瘤、复合先露、胎儿过大、胎儿发育异常、膀胱过度充盈均影响胎头俯屈及内旋转,而形成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
【临床表现】因先露部不能紧贴宫颈及子宫下段,常导致宫缩乏力及产程进展缓慢;因枕骨持续位于骨盆后方压迫直肠,产妇自觉肛门坠胀及排便感,过早屏气用力;过早使用腹压易导致宫颈水肿、胎头水肿、产妇疲劳,影响产程的进展,常致活跃期停滞或第二产程延长。
【对母儿的影响】1对母体的影响因产程延长常需手术助产,易发生软产道损伤,增加产后出血及感染的机会。
若胎头长时间压迫软产道,可发生缺血、坏死、脱落,形成生殖道痿。
4.对胎儿的影响由于第二产程延长和手术助产的机会增多,常引起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
【护理评估】1病史仔细查阅产前检查记录,了解骨盆的大小,注意有无骨盆狭窄。
5.身心状况评估宫缩的强弱、产程进展的情况、胎儿宫内的健康状况、胎儿的大小、胎方位,注意产妇有无肛门坠胀及排便感,有无过早屏气用力、宫颈水肿等表现,评估膀胱充盈的情况、待产妇的精神状况和心理感受。
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161例病例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产程处理及分娩结局。
方法:对2010-1-2010-6福建省南平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人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61例头位难产患者,其中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有113例占70.2%,经充分试产及合理产程处理,综合判断后确定阴道分娩或剖宫产。
结论;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是头位难产发生主要原因,经合理处理后非剖宫产为主要分娩方式。
【关键词】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头位难产【中途分类号】r71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428-01胎位异常是造成难产的常见因素之一。
分娩时因胎头在骨盆腔内旋转受阻的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是发生头位难产主要原因。
现分析我院161例头位难产临床资料,以探讨头位难产分娩方式。
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0-1-2010-6我院住院分娩总数819例,其中头位786例,臀位26例,横位3例,发生头位难产161例。
占分娩总数的19.7%,占头位分娩总数20.5%.161例头位难产孕妇年龄平均25.5岁(18-32)岁,孕周38+1-40+5周,初产妇147例,经产妇14例。
1.2 头位难产的诊断头位难产的诊断标准为发生于头先露的难产,即凡因难产以手术(剖宫产、阴道助产)结束分娩者为头位难产,阴道助产包括产钳术及胎头吸引术,也包括徒手旋转胎头。
2结果2.1 分娩方式及头位难产的发生原因见表1.2.2 分娩方式与产时胎方位的关系 161例头位难产中胎头位置异常119例,其分娩方式见表23 讨论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的发生原因除骨产道异常外,多见胎头俯屈不良,使胎头通过产道的径线增长,影响胎头旋转而造成难产。
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于第一产程晚期或第二产程早期若经徒手旋转胎位等处理,可旋转纠正为枕前位自然分娩,由此可见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并不是剖宫产指征。
第一节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在分娩过程中,胎头以枕后位或枕横位衔接。
在下降过程中,胎头枕部因强有力宫缩绝大多数能向前转13穸或时,转成枕前位自然分娩。
仅有5%~10%胎头枕骨持续不能转向前方,直至分娩后期仍位于母体骨盆后方或侧方,致使分娩发生困难者,称持续性枕后位(persistent occiput posterior position)或持续性枕横位(persistent occiput transverse position)。
国外报道发病率均为5%左右。
[原因]1.骨盆异常常发生于男型骨盆或类人猿型骨盆。
这两类骨盆的特点是骨盆入口平面前半部较狭窄,不适合胎头枕部衔接,后半部较宽,胎头容易以枕后位或枕横位衔接。
这类骨盆常伴有中骨盆平面及骨盆出口平面狭窄,影响胎头在中骨盆平面向前旋转。
为适应骨盆形态而成为持续性枕后位或持续性枕横位。
由于扁平骨盆前后径短小,均小骨盆各径线均小,而骨盆入口横径最长,胎头常以枕横位入盆,由于骨盆偏小,胎头旋转困难,胎头便持续在枕横位。
2.胎头俯屈不良若以枕后位衔接,胎儿脊柱与母体脊柱接近,不利于胎头俯屈,胎头前囟成为胎头下降的最低部位,而最低点又常转向骨盆前方,当前囟转至前方或侧方时,胎头枕部转至后方或侧方,形成持续性枕后位或持续性枕横位。
3.子宫收缩乏力影响胎头下降、俯屈及内旋转,容易造成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
4.头盆不称头盆不称使内旋转受阻,而呈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
[诊断]1.临床表现临产后胎头衔接较晚及俯屈不赶,由于枕后位的胎先露部不易紧贴子宫下段及宫颈内口,常导致协调性宫缩乏力及宫口扩张缓慢。
因枕骨持续位于骨盆后方压迫直肠,产妇自觉肛门坠胀及排便感,致使宫口尚未开全时过早使用腹压,容易导致宫颈前后水肿和产妇疲劳,影响产程进展。
持续性枕后位常致活跃期晚期及第二产程延长。
若在阴道口虽已见到胎发,历经多次宫缩时屏气却不见胎头继续顺利下降时,应想到可能是持续性枕后位。
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诊疗*导读:胎位异常是造成难产的常见因素之一。
……胎位异常是造成难产的常见因素之一。
分娩时枕前位(正常胎位)约占90%,而胎位异常约占10%,其中胎头位置异常居多,有因胎头在骨盆腔内旋转受阻的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有因胎头俯屈不良呈不同程度仰伸的面先露、额先露;还有高直位、前不均倾位等,总计约占6%~7%。
胎产式异常的臀先露约占3%~4%,肩先露已极少见。
此外还有复合先露。
在分娩过程中,胎头以枕后位或枕横位衔接,在下降过程中,胎头枕部因强有力宫缩绝大多数能向前转135°或90°,转成枕前位而自然分娩。
若胎头枕骨持续不能转向前方,直至分娩后期仍然位于母体骨盆的后方或侧方,致使分娩发生困难者,称为持续性枕后位(persistent occipito posterior position)或持续性枕横位(persistent occipitotransverse position)。
诊断信息:持续性枕横位是指胎头以枕横位人盆,临产后经充分试产,在结束分娩时仍为枕横位者。
持续性枕后位是指临产后胎头枕骨不能转向前方,至产程该结束时,胎头枕部仍位于母体骨盆的后方,使分娩发生困难者。
上述情况与骨盆狭窄、头盆不相称、胎头俯屈不良和宫缩乏力有关。
【诊断】1.胎头常于临产后才衔接或不衔接,伴宫缩乏力,产程延长,宫口未开全即过早用腹压。
2.腹部检查,胎儿先露部为头,胎背偏向母体侧方或后方,在对侧腹壁可扪及胎肢。
胎心音在母体腹壁外侧或胎肢侧的胎胸部位最响亮。
耻骨联合上方较平坦。
3.阴道检查在宫口扩张3cm~4cm时进行,若摸到矢状缝与骨盆横径一致,大小囟门分别位于骨盆两侧方者,为枕横位;矢状缝与骨盆斜径一致,大囟门在前、小囟门在后,耳郭朝向后方者,为枕后位。
4.B超检查可确定胎位。
治疗信息:1.无头盆不称者可试产。
①潜伏期保证产妇的营养、水分和休息。
②活跃期继续保护产力。
宫口开大3cm~4cm后停滞,可人工破膜加缩宫素静滴。
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导读:胎位异常是造成难产的常见因素之一。
分娩时枕前位(正常胎位)约占90%,而胎位异常约占10%,其中胎头位置异常居多,有因胎头在骨盆腔内旋转受阻的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有因胎头俯屈不良呈不同程度仰伸的面先露、额先露;
还有高直位、前不均倾位等,总计约占6%~7%。
……
胎位异常是造成难产的常见因素之一。
分娩时枕前位(正常胎位)约占90%,而胎位异常约占10%,其中胎头位置异常居多,有因胎头在骨盆腔内旋转受阻的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有因胎头俯屈不良呈不同程度仰伸的面先露、额先露;还有高直位、前不均倾位等,总计约占6%~7%。
胎产式异常的臀先露约占3%~4%,肩先露已极少见。
此外还有复合先露。
在分娩过程中,胎头以枕后位或枕横位衔接,在下降过程中,胎头枕部因强有力宫缩绝大多数能向前转135°或90°,转成枕前位而自然分娩。
若胎头枕骨持续不能转向前方,直至分娩后期仍然位于母体骨盆的后方或侧方,致使分娩发生困难者,称为持续性枕后位(persistent occipito posterior position)或持续性枕横位(persistent occipitotransverse position)。
诊断
1.临床表现临产后胎头衔接较晚及俯屈不良,由于枕后位的胎先露部不易紧贴宫颈及子宫下段,常导致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及
宫颈扩张缓慢。
因枕骨持续位于骨盆后方压迫直肠,产妇自觉肛门坠胀及排便感,致使宫口尚未开全时,过早使用腹压,容易导致宫颈前唇水肿和产妇疲劳,影响产程进展。
持续性枕后位常致第二产程延长。
若在阴道口虽已见到胎发,但历经多次宫缩时屏气却不见胎头继续顺利下降时,应想到可能是持续性枕后位。
2.腹部检查在宫底部触及胎臀,胎背偏向母体的后方或侧方,
在对侧可以明显触及胎儿肢体。
若胎头已衔接,有时可在胎儿肢体侧耻骨联合上方扪到胎儿颏部。
胎心在脐下偏外侧听得最响亮,枕后位时因胎背伸直,前胸贴近母体腹壁,也可以在胎儿肢体侧的胎胸部位听到。
3.肛门检查或阴道检查当肛查宫颈部分扩张或开全时,若为枕
后位,感到盆腔后部空虚,查明胎头矢状缝位于骨盆斜径上,前囟在骨盆右前方,后囟(枕部)在骨盆左后方则为枕左后位,反之为枕右后位。
查明胎头矢状缝位于骨盆横径上,后囟在骨盆左侧方,则为枕左横位,反之为枕右横位。
若出现胎头水肿、颅骨重叠、囟门触不清,需行阴道检查借助胎儿耳廓及耳屏位置及方向判定胎位,若耳廓朝向骨盆后方,即可诊断为枕后位;若耳廓朝
向骨盆侧方,则为枕横位。
4.B型超声检查根据胎头颜面及枕部的位置,可以准确探清胎
头位置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