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综合征之颈肩背痛临床观察_孙媛媛
- 格式:pdf
- 大小:1.81 MB
- 文档页数:2
整复寰枢关节治疗颈性头痛的临床观察发布时间:2022-03-08T06:09:20.635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1月22期作者:冯彬[导读]冯彬(北京按摩医院;北京100035)摘要:目的:观察俯卧位角度旋转定位板法整复寰枢关节治疗颈性头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采用俯卧位角度旋转定位板法整复寰枢关节加传统推拿手法治疗。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V AS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传统手法联合俯卧位角度旋转定位板法整复寰枢关节能更好的缓解颈性头痛患者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颈性头痛整复寰枢关节临床观察颈源性头痛是指由于颈椎退行性改变和急慢性损伤,压迫颈神经主要包括:枕大神经、枕小神经、耳大神经等所引起的颈部疼痛僵硬及头痛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
近年来颈源性头痛研究不断深入,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颈源性头痛的发病率大约为2.5%。
;[1]颈源性头痛患者疼痛明显、病程持续时间长、易反复发作,对于患者的日常工作及生活质量产生了极大影响。
因此我们要采取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对其进行干预,笔者在长期临床工作发现采用俯卧位角度旋转定位板法整复寰枢关节治疗颈性头痛有较好的方法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为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北京按摩医院推拿科门诊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
两组患者治疗前年龄、性别、病程、颈痛V AS评分及颈痛量表(Northwick?Park,NPQ)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颈源性头痛国际研究组(CHISG)《颈源性头痛的诊断标准(2009年版)》:①颈部活动和(或)头部体位不适当时,头痛症状加重,或压迫患侧上颈部或枕部时,头痛症状加重;②颈部活动受限;③患侧的颈部、肩部或上肢呈非根性疼痛,或偶有上肢根性疼痛症状。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8例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牵引配合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8例牵引配合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8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是指寰椎与枢椎齿状突构成的关节在―定诱发因素的作用下,导致解剖位置上的异常改变。
且不能自行复位者。
寰枢关节半脱位是引起颈部疼痛及活动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笔者从2000年12月至2006年4月。
应用牵引配合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8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例,男6例,女2例;年龄13-32岁,平均年龄21岁;病程2天1例,1个月1例,2个月4例,6个月2例;病因:外伤2例,劳累发病6例。
均为伏案工作。
本组病历诊断经相关临床科室,依据症状、体症及x线片检查确诊,其中x线片示:枢椎齿状突与寰椎左右侧块的间距不等宽。
左宽右窄6例,右宽左窄2例,同时伴有寰枢椎外侧关节间隙不等宽及关节面的阶梯状改变。
1、2治疗方法1、2、1牵引法:(1)颈部固定:病人取下帽子、眼镜,坐在脊柱康复保健床的床板上,将枕颌牵引带套在颈部,粘好牵引带两侧的呢绒粘带,松紧要适宜,病人取仰卧位。
将牵引套上端两侧挂环分别挂在床头横杠的挂钩上。
两挂钩之间的间距30-40cm。
将枕垫垫在第4颈椎的下面(枕垫规格长30cm、宽12cm、高8-10cm)。
(2)角度:按下控制床板上升的按钮,床板的头部缓慢升高。
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宜角度,初次用10?,适应后增大角度,一般不超过30?。
(3)时间:每次20分钟,时间短角度可大些,时间长角度可小些,根据病人情况选择。
(4)结束:按下控制床板下降的按钮,床板的头部缓慢下降,当床板降至水平位时,即可自动停机,松开牵引套两侧的呢绒粘带,取下牵引套,休息3-5分钟,牵引治疗结束。
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1、2、2手法:(1)放松法:患者取俯卧位,将枕垫垫在上胸部,两手臂置于体侧,医者位于患者的头前部,用滚、揉、拿、手法放松上背、肩、颈部5分钟。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年2月第3卷第2期(总26期)Chinese Manipulation&Rehabilitation Medicine.Feb2012,Vol.3,No.2软性复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临床疗效观察胡一丁1指导老师:向开维2(1.贵阳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2009级研究生,贵州贵阳550002;2.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贵州贵阳550002)摘要目的:观察软性复位手法对寰枢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64例寰枢关节紊乱患者应用软性复位手法进行治疗。
结果:64例患者,经治疗10次后,治愈率75%,显效率19%,总有效率97%。
结论:软性复位手法在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的治疗上具有疗效好、疗程短、安全性高等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寰枢关节紊乱推拿治疗软性复位手法向开维主任医师是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教育、科研30年,对手法治疗脊源性疾病有深刻的见地和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从师学习,现将老师应用软性复位手法对64例寰枢关节紊乱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1概述寰枢关节紊乱是指上颈段骨性及其附属结构(韧带、肌肉、血管、神经等组织)产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所引起的症候群[1]。
由于寰枢关节是由四个关节以杵臼关系组成,之间没有椎间盘,没有椎间孔,仅依靠强大的韧带维持关节稳定;其运动主要为以齿状突垂直轴为轴心的旋转运动;C1~3神经穿出硬膜囊之后以分支的形式使椎动脉限制性地贴近枕骨,一旦关节失稳,寰枢关节之间的运动就会发生改变,椎动脉及C1~3神经就会受到动态牵拉或嵌压,从而出现头痛、头晕、目眩、目胀等症状[2]。
2一般资料64例患者均来自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颈肩腰腿痛专科门诊,男21例,女43例,最小年龄18(学生),最大年龄54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1周。
3诊断标准[3](1)病史:多数为缓慢性发病,若有颈部创伤史或劳损史也可急性发作;(2)症状:以颈部活动受限为多见,伴有颈部僵硬、偏头痛或伴有头晕、脑血管神经症状等;(3)体格检查:旋转试验阳性或触诊一侧寰椎侧块高突或枢椎棘突偏歪;(4)颈椎X线片示:有双侧寰枢关节不等宽、寰椎棘突偏歪、双侧寰枢间距不对称、有台阶样改变、双侧寰椎侧块不等宽等;(5)多普勒(TCD)检查提示:基底动脉血管狭窄,或供血不足。
寰枢椎半脱位患者推拿治疗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讨论寰枢椎半脱位患者推拿治疗。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采用推拿手段进行治疗。
结论让患者端坐于治疗凳上,施术者站其身后。
先用一手按于患者头顶固定,另一手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着力,反复捏揉颈部两侧肌肉韧带,在其风池、天柱等穴及损伤之处进行重点捏揉,促使其缓解痉挛,放松肌肉,舒筋活络,恢复肌肉韧带的弹力和正常拉力。
再用两手协同用力,托住下颌,反复进行轻柔的旋转摇动头颈部,用以活动头颈部各关节,纠正关节脱位,促使其恢复活动功能,再反复捏揉肩部肌肉及经络穴位,再反复捏揉上肢肌肉经络穴位。
最后,顺序牵拔五指。
【关键词】寰枢椎半脱位推拿治疗寰枢椎半脱位,又称“寰枢关节半脱位”或“寰齿关节半脱位”。
在人体七个颈椎中,第1、2颈椎为适应人体头部的运动特点,在其结构上有其特殊之处。
第1颈椎既无椎体也无棘突,其形状如环,故又称“寰椎”;第2颈椎椎体上面生有一个状如门轴样之突起,称为“齿状突”,伸入寰椎之内,转动如门之枢纽,故又称为“枢椎”。
枢椎的下半部分,则具有一般颈椎的特点,并且其棘突较大而长。
寰椎上面有一对关节凹,与枕骨的两个枕骨髁构成寰枕关节,主要参与完成头颅的前屈后仰活动,和协助其他关节完成左右摆动。
在寰椎下面有两个下关节面,与枢椎两个上关节面构成寰枢关节;在寰椎的前部内侧有一关节面,与齿状突的前关节面构成寰齿关节。
寰齿关节和寰枢关节,主要参与完成头部的左右旋转活动。
以上各关节在强有力的肌肉韧带拉力下,使之组合得比较牢固有力,并能进行正常的灵活转动。
当由于头颈部的外伤或颈部感染,使颈部两侧肌肉韧带拉力失去平衡,或寰枢关节的韧带损伤,而致使寰枢关节和寰齿关节脱离了正常的活动位置,丧失了正常的活动功能,即造成寰枢关节半脱位。
[病因]引起寰枢椎半脱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头颈部遭受外伤后,颈部两侧肌肉韧带(如胸锁乳突肌、肩胛提肌、前后锯肌、斜方肌、头半棘肌、头夹肌、项韧带和寰齿关节中的横韧带、十字韧带等)拉力失去平衡所致。
133环枢关节由于受到损伤、劳损、退变、以至错位等,造成眩晕、头痛、恶心等主要症状的特发性病症称之为“环枢关节紊乱症”。
它以中老年人及长期从事低头位工作者(包括青少年) 为主的常见病、多发病。
颈肩背痛是其临床症状之一,在临床上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以致失治误治,而且颈肩背痛在临床较为常见,严重影响人们生活和工作,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同时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从2007年11月—2009年4月共观察30例颈肩背痛病人,年龄19~62 岁,平均46 岁。
其中男12 例,女18例。
病程1天~8年,平均1年3个月。
其中伴有头晕、呕吐17例,伴手臂麻木3例。
右侧肩背疼19例,左侧肩背疼9例,双侧疼2例。
30例均摄颈椎正位、侧位、开口位片。
部分症状严重者做MRI 检查,未发现明显脊髓受压,CT 提示椎间盘、小关节退变。
1.2 诊断标准①颈肩背部自觉疼痛或有压痛;②触诊有C2棘突偏歪或压痛、棘突旁压痛;③张口位X 线片见C1~2解剖关系异常,关节间隙排列欠规整,齿状突偏离[1]。
2 手法治疗 2.1 按揉颈部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后面,以拇指指腹按揉患者颈部肌肉,由上到下,有轻到重,反复按揉3~5min,用以缓解颈部肌肉。
2.2 扳法以棘突右偏为例,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右后方,用左手拇指顶住偏歪棘突的右侧,先使患者头部前屈至要扳动椎骨的棘突开始运动时,再使患者头向左侧屈、面部向右旋转至最大限度,然后医生用手托住患者下颌,待患者放松后,做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瞬间的旋转扳动,同时左手拇指向左推按偏歪的棘突,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2.3 按揉拨肩背部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后方,一拇指指腹按揉弹拨肩背疼痛处,同时用其余四指指腹在局部进行捏拿,由上到下,由表及里,有轻到重,反复3~5min,以达到缓解颈肩部疼痛痉挛之目的。
3 结 果3.1 疗效评价标准显效:疼痛消失,X 线片显示环枢关节解剖关系正常;有效:疼痛减轻,X 线片显示环枢关节解剖关系正常;无效:疼痛和放射学科影像显示治疗前后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30例病人显效28例,有效2例,无效为0例,治愈率为93.33%,有效率为100%。
4 讨 论颈肩背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颈椎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一类疼痛性疾病,主要以颈神经受累后所致的肩背部肌肉或软组织疼痛为主。
临床上多把注意力集中在下颈段,据临床观察及有关报道,颈椎上段C3以上(眩晕、头痛等) 的发病率约占颈椎病的30% 左右,环枢关节紊乱是导致颈肩背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通过手法治疗纠正关节紊乱可以收到很好的疗效。
4.1 解剖特点 环、枢椎之间有4个关节,中部及外侧各有两个关节。
在中部有齿状突关节,外侧为关节突关节。
该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综合征之颈肩背痛临床观察孙媛媛1,指导:纪君时2(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收稿日期:2009-06-25基金项目:天津市科学技术基金项目(03037)作者简介:孙媛媛(1983-),女,天津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骨伤科。
摘 要:颈肩背痛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症状,可有多种原因引起,环枢关节紊乱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临床上容易被忽视,对30例环枢关节紊乱引起的颈肩背痛患者,施以特定的手法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
通过按揉法等手法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关键词:颈肩背痛;环枢关节;手法治疗中图分类号:R85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2X (2009) 12- 0133- 02Clinical Observation on Neck and Shoulder Pain Syndrome of Atlanto-Axial Joint Disorder Syndrome Treated By ManipulationSUN Yuan-yuan 1,Advisor: JI Jun-shi 2(1. Tianji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0193, China;2.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300193, China)Abstract:Neck and shoulder pain is a kind of common symptom in clinical,which can caused by a variety of reasons,and Atlanto-axial Joint Disorder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and the neck and shoulder pain is easily overlooked in clinical.Now we especially on 30 cases of neck and shoulder back pain patients caused by Atlanto-axial Joint Disorder,subject to specific treatment methods,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Through pressing-lifting manipulation as the treatment method achieved very good results.Key words:neck and shoulder pain; Atlanto-axial Joint; manipulation treated134偏头痛(migraine)为发作性头部神经-血管功能障碍所引起的反复发作性头痛,其特征为发作性电针少阳经特定穴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冶尕西,马 静(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宁夏 银川 750021)收稿日期:2009-05-19作者简介:冶尕西(1971-),男(回族),宁夏泾源人,主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
摘 要:目的:观察电针少阳经特定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56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选取少阳特定经穴(风池、外关、阳陵泉、丘墟)采用韩氏电针治疗仪治疗,对照组28例口服尼莫地平和谷维素治疗。
两组均治疗20天后观察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有效率92.8%,优于对照组的85.7%(P <0.01),从治疗后8周两组的总体疗效比较可以看出,电针组效果优于西药组(P <0.01)。
且疗效持久,复发率低,无明显的副作用。
结论:电针少阳经特定穴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取穴少,取效快,作用持久,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偏头痛;针灸疗法;电针;穴位;少阳经中图分类号:R7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2X (2009) 12- 0134- 02Acupuncture at Points of Lesser Yang Meridians for Treatment of MigraineYE Ga-xi, MA Jing(Ningxia Hospital of TCM, Yinchuan 750021, Ningxia, China)Abstract:Objective : To observe the Lesser yang Meridians for treatment of migraine. Methods : 56 cases of migrain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n =28) were by acupuncture at points of The Lesser yang Meridians. The control group(n =28) were treated by oral administration of nimodipine and oryzanol. 20 days later, their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 After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2.8% in the treatment group, 85.7% in the control group(P <0.01). Conclusion : Acupuncture at points of The Lesser yang Meridians for treatment of migraine is effective.Key words:Migraine; Acupuncture; Electroacupuncture; Points; Lesser yang Meridians 关节的关节囊大而松弛,关节面较平坦,活动范围较大,椎间无间盘组织,即局部的解剖组织不够坚固,受到伤力容易发生环枢椎半脱位。
环椎上关节面的后方有第一脊神经通过,第一、二脊神经分别从环枕和环枢椎间狭窄的骨性间隙穿出。
枕下神经是第一脊神经的后支,枕大神经是第二脊神经的后支,枕大神经的交通支与枕下神经、枕小神经、第三枕神经、耳大神经、耳后神经和眶上神经相互连接。
颈上神经节位于C1~2 或C2~3 横突的高度,其发出的节后纤维大部分进入上3个颈椎并发出多个小分支,包括颈内动脉神经、心上神经、咽喉神经支以及支配上颈段骨骼和韧带的细小神经分支。
颈部交感神经分布广泛,并且与头、面、颈部及心脏等许多脏器有分支联系[2]。
后颈和肩部的多数肌肉主要由颈部脊神经后支支配,枕大神经出环、枢椎椎弓之间向后绕过环枢斜肌下缘上行穿过头半棘肌和斜方肌,离后颈中线约3cm 处穿出上行,支配后头部皮肤;此神经分支支配头下斜肌、头半棘肌、头最长肌和斜方肌[3]。
4.2 病因病理环枢关节容易受到外伤发生环枢椎半脱位,压迫神经根,导致神经根支配的肌肉痉挛,产生疼痛。
或者神经根受到刺激或压迫,引起神经根充血、反应性水肿、周围组织发生炎性反应,产生大量的炎性物质在局部蓄积,使局部血管痉挛,微循环发生障碍,神经组织缺血缺氧,根袖部继发肥厚、黏连及纤维化病变,神经根可出现扭曲变形,导致明显的神经根性疼痛症状。
同时,由于肌肉慢性劳损,慢性炎症、水肿、渗出,最后形成筋结、条索、肿块,导致颈肩背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