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枢关节脱位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怎么根治!
- 格式:docx
- 大小:30.48 KB
- 文档页数:1
14寰枢关节半脱位14 寰枢关节半脱位寰枢关节半脱位是指寰椎与枢椎之间因内外力失衡、解剖位置移动超过生理限制范围后,不能自行回到正常状态,引起以颈项疼痛和关节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严重者可造成脊髓和(或)椎动脉压迫。
14.1 诊断依据14.1.1 病史: 急性起病,可无颈部外伤史,部分儿童患者可在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但部分老年患者也可隐匿起病。
14.1.2 症状: 自觉颈痛,颈部旋转时疼痛加重,头颅有向前下坠感;往往合并有轻重不同程度的头痛。
部分患者可因椎动脉血流障碍而出现眩晕,少数移位严重的患者因脊髓受压而出现上肢麻木无力,下肢走路不稳的症状。
14.1.3 体征: 部分患者出现头颈倾斜,体检发现颈肌痉挛,活动不利,其中以旋转或前屈功能受限最突出;颈椎触诊可触及颈1、2关节突和横突凹凸不平,棘突偏歪,压痛,与 X线摄片检查所见一致。
脊髓受压者低头时可出现项背下肢放射性麻木或触电样疼痛;严重者上下肢出现锥体束征。
14.1.4 X线摄片为诊断本病的基本依据。
张口正位片齿突与两侧侧块间隙宽度相差超过1.5mm应引起注意,超过3 mm 具有诊断价值; 侧位片上寰椎前弓与齿突前间隙呈“V”字形,成人>3mm,儿童>4mm具有诊断价值, >5mm则可诊断寰椎横韧带撕裂。
14.1.5 怀疑有寰枢关节失稳、寰枕畸形、寰枢椎骨折、高位脊椎占位性病变及脊髓受压迫的患者,可拍摄上颈椎CT或MRI片。
合并剧烈眩晕患者可作TCD或DSA检查,以观察椎动脉血流情况。
14.2 证候分类14.2.1 寰枢关节紊乱: 见于颈椎退变失稳或隐性损伤患者,一般无明显的斜颈畸形,颈部轻度的前屈及旋转运动障碍,无明显颈2神经根及脊髓受压症状与体征。
张口正位X线摄片显示寰齿关节间中医推拿科病证诊疗常规 461隙不对称,但颈椎侧位动力片未见到明显的寰枢失稳迹象。
14.2.2 寰枢关节失稳: 发生于头颈外伤后,或见于儿童咽喉部感染后,造成横韧带和附属韧带损伤或松弛,使寰椎失稳,造成脊髓和(或)椎动脉受压。
寰枢关节脱位【病因】本病的病因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一、外伤性脱位1、合并齿状突骨折:即寰椎连带着齿状突骨折一并移位。
从枢椎椎体后上角或骨折线后缘测量到寰椎后弓的前缘,此距离为脊髓可占据的有效空间,可据此估计缓冲间隙的狭窄及脊髓受压的情况。
2、单纯的寰椎前脱位:不伴有齿状突骨折的寰枢关节脱位,必有寰枢之间韧带的广泛损伤。
由于齿状突的存在,脊髓被夹在齿状突和寰椎后弓之间,更易受伤。
二、先天性畸形脱位枕颈部有发育异常者,外伤后较正常人更易发生寰枢关节急性脱位。
多数病例是在少年以后逐渐发生寰枢关节不稳定。
常见的两种:(1)分节障碍,表现为枕骨寰椎融合成颈2~3椎体融合;(2)齿状突发育不全。
三、自发性脱位成人病例多继发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儿童则多继发于颈部深在感染。
寰枢椎旋转固定的实质是陈旧性脱位。
Fielding(1977年)把自发出现或轻度外伤后出现的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状态称为寰枢椎旋转固定。
在以后(1983年)他又称之为旋转性移位。
四、病理性脱位也为缓慢发生的脱位,与自发性发生脱位的区别在于确有寰椎和/或枢椎的骨质破坏性病变。
在我国以寰枢椎结核为多见,也偶见于寰枢椎肿瘤或骨髓炎。
【发病机理】解剖特点与损伤机制:寰枢关节包括:(1)寰枢外侧关节,由左、右寰椎下关节面与枢椎的上关节面构成;(2)齿状突前、后关节,分别位于齿状突前面与寰椎前弓的齿凹和齿状突后面与寰椎横韧带之间,形成两个滑膜腔。
寰枢关节的周围韧带及覆膜有寰椎横韧带、齿状突尖韧带、翼状韧带、覆膜及寰椎后弓与枢椎椎弓间的黄韧带。
头部旋转运动的90%发生于此关节,它不但运动灵活,且周围有许多韧带连接枕骨、寰椎、枢椎及其他颈椎。
当头颅部遭受突然屈曲作用时,头部的动能大部分集中在横韧带上,齿状突恰在其中央部,形成一种“切割”外力,可造成横韧带断裂。
另外造成寰椎爆裂性骨折(Jefferson骨折)的垂直暴力作用,使寰椎侧块和椎弓骨折段分离移位也可造成横韧带撕裂。
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推拿治疗寰枢关节失稳寰枢关节失稳又称寰枢关节半脱位,是指寰枢向前、向后脱位,或寰齿两侧间隙不对称,引起关节不稳,刺激或压迫周围的神经、血管,出现头部活动功能障碍、头痛、头晕、耳鸣、视物模糊、恶心等临床症状。
脊髓受压严重时可出现四肢瘫痪,呼吸肌麻痹,甚至危及生命。
本病好发于青少年,以男性多见。
本病属中医“骨错缝”“筋节伤”范畴。
【应用解剖】1.寰椎寰椎呈环形,无椎体及棘突,分为前弓、后弓、侧块及横突。
前弓中央前面为前结节,有颈长肌附着;后面为一圆关节面,与枢椎齿突构成寰齿关节(寰枢中央关节),寰齿关节以旋转运动为主,其旋转范围占颈椎活动的40%~60%。
前弓上缘有寰枕前膜附着,下缘有寰枢前韧带附着。
后弓正中后方为后结节,有头后小直肌附着;后弓上缘有寰枕后膜附着,下缘有寰枢后膜附着;后弓上面两侧近侧块处为椎动脉沟,椎动脉进入枢椎横突孔后穿经寰椎横突孔走行至椎动脉沟内。
此段椎动脉行程中有4个连续而明显的弯曲,为椎动脉供血不足最易发生部位。
椎动脉沟内还有第1颈神经通过;后弓下面两侧近侧块处有一浅沟,与枢椎椎弓根上缘围成一孔隙,内有第2颈神经穿过(其后支的内侧支为枕大神经);前后弓两端之间为侧块,有上、下关节面。
上关节面为椭圆形,与枕骨髁构成寰枕关节。
寰枕关节以屈伸运动为主,其活动范围可占颈椎屈伸的40%~50%。
下关节面圆而凹,与枢椎上关节突构成寰枢外侧关节。
侧块外侧为横突,其与侧块交界处为横突孔,内有椎动脉通过。
2.枢椎枢椎棘突较大,椎体上方有齿状突,其余结构与第3~6颈椎大致相同。
齿状突上端膨大,基底部稍窄,尖上有齿突尖韧带附着,膨大部两侧有翼状韧带附着;齿突基底部后方有横韧带将其束于寰椎前弓后方。
齿状突前面的圆形关节面与寰椎构成寰齿关节。
枢椎横突前方有交感神经干中最大的神经节(颈上神经结节)。
3.寰枢关节寰枢椎之间无椎间盘和椎间孔。
寰枢椎之间的关节有寰枢关节和寰齿关节(齿状突前、后关节)。
寰枢椎脱位诊断标准寰枢椎脱位是一种较为严重的颈部疾病,需要及早诊断和治疗。
以下是寰枢椎脱位的诊断标准,包括症状、体征、X线检查、CT检查和MRI检查等方面。
一、症状寰枢椎脱位的患者通常会出现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僵硬等症状,同时可能伴有四肢无力、走路不稳、吞咽困难等症状。
在寰枢椎脱位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高位截瘫、呼吸衰竭等严重后果。
二、体征在体格检查中,医生会检查患者的颈部活动度、肌肉力量、感觉功能等方面。
寰枢椎脱位的患者通常会出现颈部活动受限、肌肉力量减弱、感觉异常等症状。
此外,医生还会检查患者的头部和肩部是否出现不对称,以及是否出现高位截瘫等情况。
三、X线检查X线检查是诊断寰枢椎脱位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X线片上,医生可以看到寰枢椎之间的距离是否正常,关节突关节是否错位,以及是否有骨折或炎症等病变。
通常,寰枢椎脱位的患者在X线片上会出现关节突关节错位、骨折或炎症等病变。
四、CT检查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寰枢椎脱位的程度和细节。
在CT图像中,医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寰枢椎之间的关节面和骨折情况,以及是否有炎症或肿瘤等病变。
这对于判断寰枢椎脱位的病因和制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五、MRI检查MRI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可以显示寰枢椎脱位引起的脊髓损伤情况。
在MRI图像中,医生可以清楚地看到脊髓的形态和信号强度,从而判断脊髓损伤的程度和范围。
这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诊断寰枢椎脱位需要根据症状、体征、X线检查、CT检查和MRI检查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
如果发现有寰枢椎脱位的可能性,建议及时就医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寰枢关节脱位护理常规寰枢关节半脱位是指创伤、先天性畸形、退变、肿瘤、炎症或手术等因素造成的寰枢椎C1-C2骨关节面失去正常对合关系而发生关节功能和(或)神经功能障碍。
头、颈的创伤是C1~C2脱位的常见原因之一。
颅、椎连接区域骨与关节结构发育异常,包括某些先天性畸形也是C1~C2脱位的常见原因之一。
主要临床表现为颈部疼痛、斜颈及颈部运动受限,脊髓神经功能障碍,交感神经症状。
主要治疗原则为除治疗原发疾病与损伤之外,其首要任务是解除脊髓压迫,矫正脱位,重建枕颈部稳定性和生理曲度,尽可能保留C1C2及其相邻椎节的活动功能。
一、术前护理(主要为枕颌吊带牵引护理)1、休息与心理护理:充分休息,保证睡眠;告知患者枕颌吊带牵引时间较长,体位单一,鼓励病人多与家属交流,同时多与病友交流,以减轻焦虑、增加自尊和自信心。
2、协助完善相关检查,给予饮食指导,指导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食物,同时多饮水;教会床上大小便3、枕颌吊带牵引护理(1)枕颌吊带不能做大重量、长时间牵引。
牵引重量通常为2-3kg 。
牵引持续的时间应遵医嘱。
(2)定期检查牵引装置是否稳固、安全、有效a、牵引绳、头、颈和躯干成一直线b、保证牵引锤距地面30-35cmc、牵引装置完好,牵引绳无断裂,牵引绳在滑槽内,滑轮灵活,牵引绳未放置任何物品d、枕颌吊带位置居中,牵引绳在滑轮沟槽内(3)牵引过程中抬高床面30°,保持头高脚底位,颈椎无过屈过伸、侧屈(4)枕颌吊带与皮肤之间垫纱布,注意观察枕颌部、耳郭后缘皮肤状况(5)牵引过程中动作要轻柔、缓慢,嘱患者不要做扭头动作或随意变换体位,以免引起症状加重;同时密切注意患者四肢的感觉、运动情况,及早发现有无神经损伤,及时通知医生。
二、健康教育1、对于行牵引的患者,应告知患者及家属牵引绳上不可放置任何物品,告知同病室患者及家属经过牵引患者床前时注意勿碰触牵引装置2、避免强行扭转颈部,避免摔倒。
合理用枕,枕高与一侧肩宽相等,防止病情发展及复发3、术后3个月复查,如出现不适,及时就诊三、护理质量标准1、舒适的休息环境及体位。
寰枢关节半脱位最佳治疗方法寰枢关节半脱位是一种常见的关节损伤,通常由于外力作用或关节周围肌肉和韧带的损伤引起。
患者在发生半脱位后会感到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因此,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治疗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就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最佳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首先,对于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治疗,最重要的是保持关节的稳定性。
这可以通过适当的休息和局部固定来实现。
对于轻度的半脱位,可以采用简单的保守治疗,如局部冷敷和休息,以减轻关节的疼痛和肿胀。
对于较严重的半脱位,可以考虑使用石膏固定或功能支具来限制关节的活动,从而达到稳定关节的目的。
其次,在保持关节稳定的基础上,及时进行物理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恢复受损肌肉和韧带的功能,增强关节的稳定性。
常见的物理治疗包括热敷、理疗、按摩和功能锻炼等。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疼痛,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加快康复进程。
除了保持关节稳定和进行物理治疗外,药物治疗也是寰枢关节半脱位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对于急性期的半脱位,可以应用止痛药和消炎药来缓解疼痛和肿胀。
对于慢性期的半脱位,可以考虑使用关节保健药物和软骨修复药物来帮助恢复关节功能。
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药物的不当使用和滥用。
最后,手术治疗是针对寰枢关节严重半脱位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而采取的一种治疗手段。
手术治疗通常包括关节复位术、韧带修复术和关节镜手术等。
手术治疗可以直接修复受损的组织结构,恢复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然而,手术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因此需要慎重考虑,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总的来说,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治疗方法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避免再次受伤。
同时,定期复诊和康复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保证关节功能的完全恢复。
希望本文对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治疗方法有所帮助,祝愿患者早日康复!。
寰枢椎半脱位注意事项寰枢椎半脱位是指寰枢椎(头骨和颈椎之间的连接部分)发生了部分脱位的情况。
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头部受到外力的冲击或扭曲造成的,可能会引起严重的颈椎损伤。
对于患有寰枢椎半脱位的患者来说,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患者应该立即就医。
寰枢椎半脱位是一种严重的颈椎损伤,未经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如颈椎骨折或神经损伤。
在就医过程中,患者应注意听从医生的指导和建议,同时告知医生自己的详细的病史和受伤情况。
其次,患者应该避免用力转动或扭曲头部。
寰枢椎半脱位的患者的头部的活动范围可能会受到限制,为了避免进一步的损伤,患者应该尽量保持头部的稳定。
避免突然的头部活动,尽量保持颈椎处于正常的位置。
第三,患者应该避免仰卧和低头。
这两个动作可能会对颈椎施加额外的压力,增加寰枢椎半脱位的风险。
患者应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睡姿,避免头部过度仰起或低头弯腰。
如果需要长时间平卧或低头的话,患者应该使用枕头或其他托枕来提供额外的支撑。
第四,患者应该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
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会导致肌肉和韧带的疲劳和损伤,加重寰枢椎半脱位的症状。
患者应该适当地休息和运动,以缓解颈部的压力和疲劳。
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颈椎运动,如转头、扭颈和前后倾斜,但要避免剧烈的运动,以免加重症状。
最后,患者应该遵从医生的治疗方案和康复指导。
寰枢椎半脱位的治疗通常包括保守治疗和物理治疗,如颈椎牵引、理疗、按摩等。
患者应按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坚持使用颈颈托或其他辅助器具来支撑颈部,以保持颈椎的稳定。
总之,患有寰枢椎半脱位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保护颈部,避免头部活动过大或姿势不正确,就医诊疗,遵从医生的治疗和康复指导。
只有正确对待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患者才能更好地康复并减少后续并发症的风险。
/
寰枢关节脱位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怎么根治!
寰枢关节脱位常见的并发症
脊髓压迫症
寰枢关节脱位有什么并发症
一、并发病症
本病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横韧带损伤的严重程度和寰椎前脱位程度以及是否对脊髓造成压迫。
局部表现主要是枕下和枕颈部疼痛,活动功能受限,如果合并脊髓损伤,有下列几种情况发生:
1、呼吸中枢受到波及时,于损伤现场致命;
2、损伤后有一过性神经,表现短暂肢体瘫痪或肢体无力,但能迅速好转乃至治恢复;
3、四肢瘫痪,大小便失禁及呼吸功能障碍,此为最严重者。
如果未获得及时有效治疗,寰椎脱位则更加严重,脊髓受压也随之加剧;
4、迟发性神经症状。
损伤在当时和早期并不发生,随着头颈活动增加而逐渐出现。
寰枢椎脱位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头颈部倾斜。
如果单侧向前移位时,头部离开患侧向健侧倾斜;颈部疼痛和僵直,枕大神经痛等。
脊髓压迫症状和体征极少发生。
有时微小的创伤就可造成寰枢关节旋转移位,头在旋转位置上,取代了寰椎在枢椎上面的运动,两者仅能有少许活动。
文章来自:39疾病百科 /hsgjtw/bfb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