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练习2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 格式:doc
- 大小:134.50 KB
- 文档页数:4
课时作业(六) 温馨提示对应课时作业11页一、选择题(1.(2011年1月浙江五校第一次联考)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专属区的开发受到广泛重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海水含镁,将金属钠放入海水中可以制取金属镁B .利用潮汐能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 .从海水中提取溴的过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 .海底多金属结核矿含有Fe 、Mn 、Co 、B 等金属解析:硫与碳的还原性强弱应用其单质的性质进行比较,C 项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答案:C2.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我们要善于利用学过的知识,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保护自己。
如果发生了氯气泄漏,以下自救方法得当的是( )A .只要在室内放一盆水B .向地势低的地方撤离C .观察风向,顺风撤离D .用湿毛巾或蘸有纯碱水的毛巾捂住口鼻撤离解析:氯气密度比空气大,故B 、C 错;Cl 2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故A 错;Cl 2易溶于碱性溶液,故D 正确。
答案:D3.下列关于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Cl 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在化学反应中只能作氧化剂B .1735Cl 、1737Cl 为不同的核素,有不同的化学性质C .实验室制备Cl 2可用排饱和食盐水集气法收集D .1.12 L Cl 2含有1.7N A 个质子(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解析:A 项,Cl 2中的氯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所以在化学反应中既可以作氧化剂也可以作还原剂(例如Cl 2与H 2O 反应),故A 项错误;B 项,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D 项,没有说明在标准状况下。
答案:C4.(2010年高考改编)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江苏)漂白粉溶液在空气中失效: ClO -+CO 2+H 2O===HClO +HCO 3-B .(江苏)用浓盐酸与MnO 2反应制取少量氯气:MnO 2+4H ++2Cl -=====△Mn 2++Cl 2↑+2H 2OC .(广东)Fe(OH)3溶于氢碘酸: Fe(OH)3+3H +===Fe 3++3H 2OD.(广东)向Na2S2O3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S2O32-+2Cl2+3H2O===2SO32-+4Cl-+6H+答案:B5.(2011年泉州模拟)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新制氯水中只含Cl2和H2O分子B.光照氯水有气泡放出,该气体是O2C.氯水放置一段时间后颜色将变浅D.新制氯水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答案:A6.下列物质,能因强氧化性而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①干燥的Cl2②Na2O2③NaClO④活性炭⑤HClO⑥SO2A.除①以外 B.除③以外C.①②③⑤D.全部可以答案:C7.下列氯化物中,既能由金属与氯气反应得到,又能由金属与盐酸反应制得的是() A.CuCl2B.FeCl3C.FeCl2D.MgCl2答案:D8.将0.2 mol MnO2和50 mL 12 mol·L-1盐酸混合缓缓加热(不考虑HCl挥发)反应完全后余下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下列关于生成AgCl沉淀的物质的量的判断正确的是()A.等于0.3 molB.大于0.3 molC.大于0.3 mol,小于0.6 molD.以上结论都不正确答案:C9.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
课时2氯、溴、碘及其化合物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氯气与烧碱溶液或石灰乳反应都能得到含氯消毒剂B.氯气易液化, 液氯可以保存在钢瓶中C.氯水、氯气、液氯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D.过量的铁在氯气中燃烧时生成FeCl2解析过量的铁在氯气中燃烧产物为FeCl3, D错误。
答案 D2.实验室里保存下列试剂的方法错误的是()A.新制氯水盛放在棕色试剂瓶中, 存放于低温避光的地方B.液溴易挥发, 盛放在用水液封的棕色试剂瓶中C.碘易升华, 盛放在有水的棕色广口试剂瓶中D.浓盐酸易挥发, 盛装在无色密封的细口玻璃试剂瓶中解析碘单质应盛放在广口瓶中, 但瓶中不能加水。
答案 C3.下列变化过程中不能直接实现的是()①HCl②Cl2③Ca(ClO)2④HClO⑤CO2A.①→②B.④→⑤C.③→④D.②→③解析A项, 浓HCl与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能产生Cl2, 可直接实现HCl→Cl2的转化;B项, 因HClO的酸性弱于碳酸, 所以不能直接实现HClO→CO2的转化;C项, Ca(ClO)2能与H2O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HClO), 可直接实现Ca(ClO)2→HClO的转化;D项, Cl2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CaCl2、Ca(ClO)2和H2O, 可直接实现Cl2→Ca(ClO)2的转化。
答案 B4.向盛有Cl2的三个集气瓶甲、乙、丙中各注入下列液体中的一种, 经过振荡, 现象如下图所示, 则甲、乙、丙中注入的液体分别是()①AgNO3溶液②NaOH溶液③水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①③②解析甲中气体和溶液都无色, 说明不存在氯气, 是加入NaOH溶液;乙中气体无色且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 说明不存在氯气且溶液中生成了白色沉淀, 是加入AgNO3溶液;丙中气体和溶液都呈浅黄绿色, 说明存在氯气分子, 是加入水。
答案 B5.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锰的实验, 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C.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D.用装置丁蒸干氯化锰溶液制MnCl2·4H2O解析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制氯气需要加热, A项错误;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应用饱和食盐水, 且导气管应长进短出, B项错误;二氧化锰不溶于水, 氯化锰溶于水, 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C项正确;加热过程中氯化锰水解, 最终得不到所要产物, D项错误。
2019人教版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课时训练第一课时 氯气及化合物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 1.实验室中,下列行为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 .在通风橱内制备2Cl B .观察Na 与2H O 反应的现象时要佩戴护目镜C .把过期的化学药品埋入地下D .闻气体时 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2.下列试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漂白粉必须密封保存B .新制氯水用无色的广口瓶保存C .少量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D .液氯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3.下列物质是最常见的消毒剂,这些消毒剂作用于物品消毒时,不是利用其氧化性的是A .酒精(CH 3CH 2OH)B .双氧水(H 2O 2)C .臭氧(O 3)D .次氯酸(HClO)4.下列物质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色的是A .Cl 2B .H 2OC .H 2D .CH 4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干燥的氯气有漂白作用B .氯水有漂白作用C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D .“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6.氯气1774年由舍勒发现。
其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剧毒气体,具有窒息性。
下列有关氯气化学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 .液氯可用钢瓶储存,说明氯气与钢铁一定无法发生反应B .氯气具有强氧化性,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C .灼热的铜丝放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生成蓝色的烟D .将氯气通入滴有少量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红色褪去,可证明氯气具有漂白性7.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A .氯气可用于制漂白粉B .过氧化钠可用作供氧剂C .小苏打-制作馒头和面包的膨松剂D .浓硫酸用作食品干燥剂8.下列物质在空气中久置,不会变质的是A.MgSO4B.Na2O2C.漂白粉D.新制氯水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液氯是纯净物而氯水是混合物B.氯水久置后颜色变浅,酸性增强C.新制氯水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D.氯水宜现配现用,不适宜久置,主要是因为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10.氯气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用途非常常广泛,化工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大量含氯废气与氯化氢气体用过量氢氧化钠吸收,在吸收后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是A.H+B.23CO-C.2Fe+D.Ag+11.漂白液、漂白粉、过氧乙酸等均可用于杀菌消毒,以下有关漂白粉的说法正确的是A.漂白粉是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产物B.漂白粉能杀菌消毒的原因是漂白粉有毒,能毒死病菌C.漂白粉放入稀酸中可以提高漂白速率D.氯气与碱反应的产物没有杀菌消毒作用二、填空题12.洪灾过后,饮用水的消毒杀菌成为抑制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爆发的有效方法之一、漂白粉是常用的消毒剂。
苏教版⾼中化学必修⼀专题2课时练习专题及答案专题2 从海⽔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氯、溴、碘及其化合物(⼀)1、海⽔中含量最多的离⼦是()A、钠离⼦B、氯离⼦C、钙离⼦D、镁离⼦2、氯在⾃然界以化合物形态存在,18世纪70年代,⾸先发现并制得氯⽓的化学家是()A、汉弗莱·戴维B、舍勒C、阿伏加德罗D、侯德榜3、如图所⽰装配仪器,接通直流电源,电解饱和⾷盐⽔,则电解⼀段时间后,在碳棒和铁钉表⾯都有⽓体⽣成,其中碳棒表⾯⽣成的⽓体是()A、Cl2B、O2C、H2D、HCl4、若上题中电解的是未精制的饱和⾷盐⽔,结果很快在某⼀电极附近出现浑浊现象。
造成浑浊的难溶物主要是()A、碳酸镁B、硫酸钡C、氢氧化镁D、碳酸钡5、在电解⾷盐⽔之前,需要提纯⾷盐⽔。
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然后进⾏下列五项操作,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过滤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适量的盐酸④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⑤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A、①④②⑤③B、④①②⑤③C、②⑤④①③D、⑤②④③①6、下列选项中,与氯⽓⽤途⽆关的是()A、消毒杀菌B、制漂⽩粉C、制盐酸D、从海⽔中提取⾷盐7、⽤下列两种⽅法制取氯⽓:①⽤含氯化氢146克的浓盐酸与⾜量的⼆氧化锰反应②⽤87克⼆氧化锰与⾜量的浓盐酸反应,则所得氯⽓()A、②⽐①多B、①⽐②多C、⼀样多D、⽆法⽐较8、为了在实验室制得不含氯化氢的⼲燥的氯⽓,正确的净化顺序是()A、第⼀步通过浓硫酸,第⼆步通过⽆⽔氯化钙B、第⼀步通过⽔,第⼆步通过氧化钙C、第⼀步通过饱和⾷盐⽔,第⼆步通过⽆⽔氯化钙D、第⼀步通过碱⽯灰,第⼆步通过浓硫酸9、实验室制取氯⽓可以有以下途径,⽤化学⽅程式表⽰如下。
若制取等质量的氯⽓,消耗盐酸最少的是()A、8HCl+K2Cr2O7==2KCl+Cr2O3+4H2O+3Cl2↑B、16HCl+2KMnO4==2MnCl2+8H2O+2KCl+5Cl2↑C、4HCl+MnO2 △MnCl2+2H2O+Cl2↑D、6HCl+KClO3==KCl+3H2O+3Cl2↑10、⽬前我国⼯业上⼤多采⽤离⼦交换膜法电解⾷盐⽔制烧碱和氯⽓。
1.(2013河北衡水中学调研)化学物质的泄漏给居民生活和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液氨是纯净物,而氯水是电解质,漂白粉是混合物B.氯气可用作消毒剂和漂白剂,是因为氯气分子具有强氧化性C.随着化合价的升高,氯的含氧酸的酸性逐渐增强D.双氧水被称为绿色氧化剂,是因为其还原产物为 O2,对环境没有污染2.(2014淄博模拟)下列对氯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量的铁在氯气中燃烧可生成氯化亚铁B.用pH试纸测得氯水的pH=4C.溴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新制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上层颜色变浅,下层颜色变橙红色D.由Ca(ClO)2+CO2+H2O CaCO3↓+2HClO可推出Ca(ClO)2+SO2+H2O CaSO3↓+2HClO3.(2013福州三中模拟)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过程中,涉及下列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4.NaCl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 ℃,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大B.石灰乳与Cl2的反应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常温下干燥的Cl2能用钢瓶贮运,所以Cl2不与铁反应D.如图所示转化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5.(2013莆田模拟)某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E处棉花球变成黄色,说明Cl2的氧化性比Br2强B.F处棉花球变成蓝色,说明Br2的氧化性比I2强C.E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2Cl-+Br2D.G装置中NaOH溶液与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H-+Cl2ClO-+Cl-+H2O6.(2014湖南十二校联考)已知KMnO4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能产生Cl2,若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试验它与金属的反应。
每个虚线框表示一个单元装置,其中有错误的是( )A.仅①②B.仅②C.仅②③D.②③④7.(2013宁德质检)下列现象或事实能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浓硫酸、浓盐酸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B.氯水、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C.苯、四氯化碳加入溴水中,振荡、静置,水层颜色变浅D.漂白粉、亚硫酸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8.(2013安徽黄山质检)下列反应中氯元素被氧化的是( )A.MnO 2+4HCl(浓)MnCl2+2H2O+Cl2↑B.2HCl+Ca(OH)2CaCl2+2H2OC.5Cl2+I2+6H2O10HCl+2HIO3D.2KClO32KCl+3O2↑9.(2013泉州四校质检)饱和氯水与石灰石的反应是制取较浓的HClO溶液方法之一。
专题二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1讲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1.(2012江苏常州高三一模,2))在下列变化:①工业制盐酸 ②工业制漂粉精 ③实验室制氯气中,按氯元素被氧化、被还原、既被氧化又被还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③①②【解析】 工业上制盐酸,是利用2Cl 和2H 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
工业制漂粉精是利用2Cl 与石灰乳反应制得;实验室制氯气是利用2MnO 与浓盐酸反应制得。
【答案】 D2.(2012江苏南通高三模拟,5)电解NaCl 溶液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铁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2Fe e --===2Fe +B.溶液中Na +由石墨电极向铁电极移动C.通电一段时间后,可看到铁电极附近溶液变红D.通电一段时间后,可看到试管中溶液变蓝【解析】 铁电极与电源负极相连,应为电解池的阴极。
【答案】 A3.海带中含碘元素,有人设计如下步骤来提取碘:①通足量2Cl ;②将海带烧成灰,向海带灰中加水搅拌;③加4CCl 振荡;④过滤;⑤用分液漏斗分液。
以下合理的操作顺序为( ) A.②→④→①→③→⑤ B.②→①→③→④→⑤ C.①→③→⑤→②→④ D.③→①→②→⑤→④【解析】 从海带中提取碘时,应首先将海带烧成灰,再制成溶液,然后过滤,最后萃取分液,故选A 。
【答案】 A4.粗碘中通常含ICl 和IBr,称为卤素互化物,其性质和卤素单质相似,都是较强的氧化剂,而且受热时ICl 和IBr 皆可像2I 一样升华,在粗碘中加入以下选项中的一种物质后,再进行升华可制得精碘,应加入的物质是( ) A.2H O【解析】利用碘升华的特性精制碘,须使ICl 、IBr 中的Cl 、Br 变为难挥发性的物质,而使其中+1价的碘被还原为单质碘,同时加入的物质和碘不反应,只有KI 符合,化学方程式为ICl+KI===I 2+KCl,IBr+KI===I 2+KBr 。
翔宇集团宝应县中学高一化学教学案一体化主备人:徐祥复备人:梁鸿审核人:王飞专题2: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问题导读】1、请同学们写出氯、溴、碘及其盐溶液间的置换反应。
2、在氯气与溴化钾溶液的反应中,哪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主干知识】1、氧化还原反应:①概念: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发生变化的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②特征:发生变化③实质:发生转移2、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①失去电子的物质是剂,还原剂发生反应②得到电子的物质是剂,氧化剂发生反应3、氧化性与还原性以及强弱的判断①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表现出氧化性,还原剂表现出还原性②一般来说,得电子能力越强,物质的就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强,物质的就越强氟、氯、溴、碘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F-、Cl-、Br-、、I-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4、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①双线桥法:用箭头表示反应物中不同(或相同)原子或离子间的电子转移注意点:a.首先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b用双箭头表示,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且起止为元素c在线桥上要注明“失去”或“得到”电子的总数图示:失ne-电子还原剂+ 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得ne-电子②单线桥法:用箭头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同一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得到或失去电子的结果注意点:a.首先标出变价元素的b用单箭头表示,箭头起点为电子元素,终点为电子元素c在线桥上只标明电子转移的总数而不标得与失图示:ne-还原剂+ 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课堂练习1】下列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2F2+2H2O==4HF+O2B. I2+SO2+H2O==H2SO4+2HIC. 2KMnO4+16HCl(浓) ==2KCl+2MnCl2+5Cl2↑+8H2OD. Na2O+H2O==2NaOH【课堂练习2】溴化碘(IBr)的化学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氯化物,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Br+H2O==HBr+HIO,下列有关IBr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很多反应中IBr是氧化剂B.在IBr中碘和溴的化合价均为零C.和水反应时,IBr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和NaOH反应生成NaBr和NaIO【课堂练习3】下列反应中,能说明卤素氧化性顺序是Cl>Br>I的是()①2HClO4+Br2==2HBrO4+Cl2 ②2NaBr+Cl2==2NaCl+Br2③2KI+Cl2==2KCl+I2④2KI+Br2==2KBr+I2A.仅①②③B.仅①②④C.仅②③④D.①②③④【课堂练习4】用双线桥表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MnO2+4HCl(浓) ==MnCl2+2H2O+Cl2↑ 2FeCl3+H2S==2FeCl2+S↓+2HCl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题号答案【达标提高】(一看就懂,一做就会)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叙述正确的是()A.置换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在反应中不一定所有的元素化合价都发生变化C.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D.化合反应和复分解反应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2.在反应3CO+Fe2O3==2Fe+3CO2中,CO是()A.被氧化B.氧化剂 C.被还原 D.还原剂3.下列反应中,SO2被还原的是()A.SO2+2NaOH ==Na2SO3 B. SO2+Cl2+2H2O==H2SO4+2HClC.SO2+2H2S==3S+2H2O D.SO2+NO2==SO3+NO4.下列制取单质的反应中,化合物做还原剂的是()A.Br2+2NaI==2NaBr+I2 B.Fe+H2SO4==FeSO4+H2↑C.2C+SiO2==Si+2CO D.2Al+Fe2O3==2Fe+Al2O35.下列变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A.MnO4-→MnO2B.Cl-→Cl C.H2S→SO2 D.Fe2+→Fe6.苹果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
第2课时氯气的性质1.将一盛满Cl2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当日光照射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气体颜色变成淡黄绿色,此时试管中的气体是( )A.只有O2B.只有Cl2C.O2、Cl2D.无法判断解析Cl2溶于水,有部分要生成次氯酸,次氯酸见光分解生成O2,但题目中有一个现象的描述要注意,即“试管中气体颜色变成淡黄绿色”,说明还有Cl2存在。
答案 C2.下列反应发生时,会产生棕色烟的是( )A.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B.金属铜在氯气中燃烧C.氢气在氯气中燃烧D.金属钠在氧气中燃烧解析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色烟。
答案 B3.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可通过实验的方法加以确定。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加入含有NaOH的酚酞溶液,红色褪去,说明有H+存在B.加入有色布条后,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C.氯水呈浅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D.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解析氯水中加入含有NaOH的酚酞溶液,红色褪去,除了有H+这种可能外,还可能是由于HClO具有强氧化性将酚酞漂白等。
答案 A4.如图是一种试验某气体化学性质的装置,图中B为开关,如先打开B,在A处通入干燥氯气,C中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当关闭B时,C处红色布条颜色褪去,则D瓶中盛有的溶液是( )A.浓H2SO4B.饱和NaCl溶液C.浓NaOH溶液D.浓Ba(OH)2溶液解析当打开B时,干燥的氯气直接进入C试管,C中红色布条不褪色;当关闭B时,Cl2先进入D瓶,然后进入C中,红色布条褪色,说明进入了漂白性物质,干燥的Cl2无漂白作用,通过浓H2SO4,C中布条仍不褪色,通过浓NaOH溶液,将Cl2吸收并反应掉,通过Ba(OH)2,其与Cl2反应,故A、C、D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若通过B选项的饱和NaCl溶液,进入C试管的是潮湿的Cl2,Cl2与水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HClO,故使有色布条褪色。
答案 B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气的性质活泼,它与氢气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B.实验室制取氯气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多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钙溶液吸收C.新制氯水的氧化性强于久置氯水D.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Cl2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解析A项,氯气和氢气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能产生爆炸,在通常条件下不反应,故错误;B项,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较小,所以吸收氯气的能力较小,实验室一般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故错误;C项,次氯酸有强氧化性,新制的氯水中次氯酸的量较多,久置的氯水中,次氯酸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所以久置的氯水中次氯酸含量较少,强氧化性较低,所以新制氯水的氧化性强于久置氯水的,故正确;D项,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氯化氢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氯气、氯化氢都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硝酸银溶液不能用于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Cl2,故错误。
专题二氯、溴、碘及其化合物(有答案和详细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氯化物中,既能由金属和氯气直接反应得到,又能由金属和盐酸反应制得的是( )A.FeCl2B.AlCl3C.FeCl3D.CuCl2答案 B解析因为Cl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当Cl2与金属反应时,都可把金属氧化成最高价态的金属氯化物,而盐酸中H+的氧化能力较弱,只能把Fe氧化成Fe2+,而不能把Cu氧化。
2.用氯气和绿矾处理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氯气起杀菌消毒作用B.氯气氧化绿矾C.绿矾具有净水作用D.绿矾的氧化产物具有净水作用答案 C解析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所以可以用适量氯气杀菌消毒,故A正确;绿矾中二价铁离子具有还原性,氯气能够氧化二价铁离子生成三价铁,故B正确;绿矾水解生成氢氧化亚铁不稳定,极易被氧化生成氢氧化铁,所以绿矾不具有净水作用,故C错误;绿矾的氧化产物为硫酸铁,硫酸铁中三价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够净水,故D正确。
3.如图所示,在A处通入氯气,关闭B阀时,C处干燥的红布条看不到明显现象;当打开B阀后,C处干燥的红布条逐渐褪色。
则D瓶中盛放的溶液不可能是( )A.浓硫酸B.NaOH溶液C.饱和Na2SO3溶液D.饱和氯化钠溶液答案 D解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装置的特点及起漂白作用的是HClO或潮湿的Cl2。
首先根据打开B阀后,C处干燥的红布条逐渐褪色,说明A处通入的Cl2为潮湿的,在关闭B阀时潮湿的Cl2通过了D瓶,看不到C处干燥的红布条有明显变化,说明D瓶吸收了Cl2或吸收了Cl2中的水蒸气。
4.下列制取Cl2、探究其漂白性,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的原理和装置合理的是( )答案 B解析该反应制取氯气需要加热,故A不合理;浓硫酸干燥氯气,通过该装置说明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故B合理;氯气密度大于空气,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故C不合理;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难以溶解,故D不合理。
目夺市安危阳光实验学校氯、溴、碘及其化合物1.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由紫色变红又褪色的是( )①Cl2②盐酸③氯水④盐酸酸化的漂白粉⑤木炭⑥Na2O2A.①③④B.①②③⑥C.②③④D.①③④⑤⑥解析:选A Cl2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氯水和盐酸酸化的漂白粉中含有盐酸和次氯酸,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由紫色变红,次氯酸的强氧化性能使溶液褪色,①、③、④正确;②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由紫色变红,不能褪色;⑤木炭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⑥Na2O2与水反应生成碱,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2.下列关于卤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卤素的钾盐中,最易被氧化的是氟化钾②溴中溶有少量氯气,可以用加入溴化钠再用汽油萃取的方法提纯③溴化银具有感光性,碘化银不具有感光性④某溶液与淀粉KI溶液反应出现蓝色,则证明该溶液是氯水或溴水⑤氟气跟氯化钠水溶液反应,一定有氟化氢和氧气生成⑥氯气跟水反应时,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A.①③⑤B.②③⑥C.②⑤⑥D.①③④解析:选C 易被氧化的物质应具有较强还原性,各卤素离子中,以I-的还原性最强,故卤素的钾盐中,最易被氧化的是KI;卤化银中除AgF外均有感光性;能与淀粉KI溶液反应出现蓝色现象的,除氯水或溴水外,还可以是碘水等。
3.向盛有Cl2的三个集气瓶甲、乙、丙中各注入下列液体中的一种,经过振荡,现象如下图所示,则甲、乙、丙中注入的液体分别是( )①AgNO3溶液②NaOH溶液③水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①③②解析:选B 甲中气体和溶液都无色,说明不存在Cl2,是注入了NaOH溶液;乙中气体无色且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说明不存在Cl2,是注入了AgNO3溶液;丙中气体和溶液都呈浅黄绿色,说明存在Cl2分子,是注入了水。
4.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Ⅰ图中:如果MnO2过量,浓盐酸就可全部消耗B.Ⅱ图中:量筒中发生了加成反应C.Ⅲ图中:生成蓝色的烟D.Ⅳ图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能褪色解析:选D A项,浓盐酸变稀后,反应不再发生,故浓盐酸不可能全部被消耗;B项,量筒中发生取代反应;C项,生成棕黄色的烟;D项,Cl2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课时练习2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一、选择题
1.下列氯化物中,既能由金属和氯气直接反应制得,又可由金属和盐酸反应制得的是
()A.CuCl2B.FeCl2C.FeCl3D.AlCl3
2.向一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加入某液体,振荡后,能观察到无色溶液的现象,则加入的液体是()A.水B.碘化钾淀粉溶液C.氯化亚铁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
3.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新制的氯水中只含有Cl2和H2O分子
B.新制的氯水可使蓝色的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C.光照新制的氯水有气体逸出,该气体是氯气
D.新制的氯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溶液的酸性将减弱
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SO2 Ca2++2ClO-+H2O+SO2==CaSO3↓+2HClO
B.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2OH-+Cl2==Cl-+ClO-+H2O
C.足量氯气通入溴化亚铁溶液中:3Cl2 + 2Fe2+ + 4Br-=== 6Cl-+ 2Fe3+ + 2 Br2
D.氯气通入水中Cl2+H2O==2H++Cl-+ClO-
5.“绿色化学实验”进课堂,某化学教师为“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下装置与操作以替代相关的课本实验。
实验操作:钠与氯气反应的装置可作如图改进,将一根玻璃管与氯气发生器相连,玻璃管内放一块黄豆粒大的金属钠(已吸净煤油),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球。
先给钠预热,到钠熔融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
B.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以免其污染空气C.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D.若在棉球外沿滴一滴淀粉碘化钾溶液,可根据其颜色变化判断氯气是否被碱液完全吸收
6.如图是模拟氯碱工业生产中检查氯气是否泄漏的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烧瓶中立即出现白烟
B.烧瓶中立即出现红棕色
C.烧瓶中发生的反应表明常温下氨气有还原性
D.烧杯中的溶液是为了吸收有害气体
7.海带中含有碘离子,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下的步骤从海带中提取单质碘:
①通足量氯气②将海带烧成灰,向灰中加水搅拌
③加CCl4振荡④过滤⑤用分液漏斗分液。
合理的操作顺序为() A.①→③→⑤→②→④B.②→①→③→④→⑤
C.②→④→①→③→⑤D.③→①→②→⑤→④
8.将某金属混合物50 g与足量的Cl2充分反应,消耗Cl2为71 g,该金属混合物可能是()A.Cu和Zn B.Na和Al C.Fe和Mg D.Ca和Zn
9.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
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ClO3在反应中失去电子B.ClO2是氧化产物
C.H2C2O4在反应中被氧化D.1mol KClO3参加反应有2 mol电子转移10.ClO2或Cl2的稀溶液可作为常用消毒剂,其中ClO2溶液的消毒效果较好。
已知ClO2常温下呈气态,其分子构型与水分子的分子构型相似,在自然环境中ClO2最终变为Cl–。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ClO2的分子结构呈V型,属非极性分子
B.常用Na2SO3在H2SO4的酸性条件下,还原NaClO3来制ClO2,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Na2SO3+2NaClO3+H2SO4=2Na2SO4+2ClO2↑+H2O
C.ClO2、Cl2的稀溶液用于环境消毒,具有广谱高效的特点,对人畜无任何危害D.ClO2中氯元素是+4价,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其消毒效率(以单位物质的量得电子的数目表示)是Cl2的5倍
二、填空题
11.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浓盐酸、二氧化锰共热制氯气,并用氯气和消石灰制取少量漂白粉。
现已知反应: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稍高即发生副反应。
试回答以下问题:
(1)制取氯气时在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通过_________(填仪器名称)向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盐酸,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使实验成功,A和B间需要加适当的装置,请将它画在框内,并注明其中盛放的药品。
如果A产生的气体直接进入B中,实验产生的不良后果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若用16 mol·L-1的盐酸100 mL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反应,理论上最终生成的Ca(ClO)2的物质的量最多不超过_________mol。
12.洪灾过后,饮用水的消毒杀菌成为抑制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爆发的有效方法之一。
漂白粉是常用的消毒剂。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制取漂白粉,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漂白粉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次氯酸,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取漂白粉的氯气可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
在电解食盐水之前,需要提纯食盐水。
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
①过滤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适量的盐酸
④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
A.①④②⑤③B.④①②⑤③C.②⑤④①③D.⑤②④③①(4)__________极滴入酚酞先变红色(填阴或阳),石墨棒的一端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_____________。
(5)假如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氯气制取漂白粉过程中没有任何损耗,得到715g 次氯酸钙的同时,理论上需要消耗NaCl的物质的量为多少?________________ 13.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在“探究卤素单质的氧化性”的系列实验中发现: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
(1)提出问题:Fe3+、Br2谁的氧化性更强?
(2)猜想:
①甲同学认为氧化性:Fe3+>Br2,故上述实验现象不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溶液
呈黄色是含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所致。
②乙同学认为氧化性:Br2>Fe3+,故上述实验现象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溶液呈
黄色是含______________所致。
(3)设计实验并验证:丙同学为验证乙同学的观点,选用下列某些试剂设计出两种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证明了乙同学的观点确实是正确的。
供选用的试剂:a.酚酞试液b.四氯化碳c.无水酒精d.硫氰化钾溶液
(4
①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溶液呈黄色所发生的离子反应方
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100mLFeBr2溶液中通入2.24LCl2(标准状况),溶液中有1/3的Br–被氧化成
单质Br2,则原FeBr2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
(1)HClO Ca2+CO2CaCO3(2)饱和NaHCO3
(3)A 选用B装置操作较为简便。
若选用A装置将导管移出试管时,会造成大量气体逃逸且操作也不方便。
(4)2CaCO3+Cl2+H2O Ca(HCO3)2+2HClO+CaCl2
参考答案:
11.(1)分液漏斗,MnO2 + 4H+ + 2Cl-(浓)Mn2+ + Cl2↑+ 2H2O
(2)HCl会与Ca(OH)2和Ca(ClO) 2反应,影响产品质量。
(3)0.2 mol
12.(1)2Cl2+2Ca(OH)2 = CaCl2+Ca(ClO)2+2H2O
(2) Ca(ClO)2+CO2+H2O ==CaCO3↓+2HClO
)C ()阴变蓝()20 mol(
13.(2)①Br2②Fe3+(3)d 溶液呈血红色, b CCl4层呈无色。
(4)①2Fe2++Br2=2Fe3++2Br-②1.2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