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媒体选择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61.00 KB
- 文档页数:6
浅析教学媒体的利弊与合理选择摘要:现代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教学媒体是否适合课堂教学,现代教学媒体是否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媒体,它们两者存在哪些优势和不足,如何合理选择教学媒体为教学服务,本文就这几方面进行粗浅的分析、阐述。
关键词:传统教学媒体现代教学媒体选择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如实物、口头语言。
图表、图像以及动画等。
教学媒体往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而实现,如书本、板书、投影仪、录像以及计算机等。
教学媒体分为很多种,如果按媒体发展的先后教学媒体可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
下面,我就以这两种教学媒体的利弊进行探讨,谈一些我的看法。
(一)传统教学媒体的利弊分析所谓“传统教学媒体”,是指在教学中,在教师口头语言的基础上,为更丰富的传递信息而采用的一些简单的媒体材料。
诸如:书本、图片、画册、黑板、模型、实物、小型展览等。
传统教学媒体使用历史悠久,是无数教育工作者通过开发、实验、积累研究出来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具。
具有简便易行,经济实惠的特点。
对学生而言,传统教学方法的板书形式便于学生记笔记,掌握重点和难点,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
对教师而言,传统教学方法讲解深入浅出,有利于教师现场发挥和有效控制教学进度。
师生面对面交流有利于相互沟通,增进感情,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传统教学媒体还具有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如优美的板书,不但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还给学生以美的视觉感觉;教师的眼神、表情、手势等无声语言不仅对学生发出导控信息,激发学生动机,打通学生思路,更能默默交流师生情感,创造良好的“现场效应”。
与先进的现代教学媒体相比,传统教学媒体在形象性和信息显示方面却存在着明显的劣势。
受技术程度的限制,传统教学媒体无法为课堂营造出形象生动的情境教学的趋势。
语言描述、挂图、板书、图表等一类传统教学媒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显示事物的空间、时间、运动等特性,但其表现力往往不足,而影响了学生的感受性,特别作为小学生,感情认识,形象思维仍是其主要认知思维方式,形象性的缺乏和表现力的不足,甚至能直接导致认知和思维的缺陷。
选择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一、教学媒体的选择媒体的选择,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记录和储存教学信息的载体(软件),直接介入教学活动过程,用来传递和再现教学信息,把教学信息转化为对学习者的感官作最有效刺激的信号的教学设备(硬件)。
通常这些载体和设备包括有唱片与电唱机、录音带与录音机、幻灯片与幻灯机、投影片与投影机、电影片与电影机、录像带与录像机、计算机软件与计算机等等。
常用的几种教学媒体的教学特性如表1所示。
媒体种类主要教学特点模型进行立体模拟录音(CD)语言声音的重现投影进行平面模拟幻灯静态实景的重现电视(VCD)呈现动态过程CAI课件(CD-ROM)进行交互作用表1几种常用教学媒体的特点1、媒体选择的基本原则媒体选择的基本思想是尽可能选择低代价、高功能的教学媒体,可用如下公式表示:根据上述基本思想,我们可以用如图3所示的模型来表示媒体的最优选择区和可选择区。
2、媒体选择的工作程序媒体的选择,无论是选编、修改或重新制作,都必须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媒体使用目标的确定媒体使用目标是指媒体在实现教学目标的任务中,将要完成的职能。
按其职能分类,可把使用目标分为事实性、情景性、示范性、原理性、探究性几类。
①事实性:媒体提供有关科学现象、形态、结构,或者是史料、文献等客观、真实的事实,使学生获得真实的事实性材料,便于识记。
示例②情景性:根据学习内容,媒体提供一些有关情节、景色,现象的真实的、或模似、相近的画面(如古诗词的意境画面)。
示例③示范性:媒体提供一系列标准的行为模式(如语言、动作、书写或操作行为),学习者将通过模仿和练习来进行技能的学习。
④原理性:媒体提供某一典型事物的运行、成长、发展的完整过程,并借助语言的描述,帮助学习者对典型事物的特性、发生和发展的原因和规律有所了解。
⑤探究性:媒体提供某一些事物的典型现象或过程,利用文字或语言设置疑点和问题,供学生作为分析、思考、探究、发现的对象。
教学媒体的选择、设计及运用的基础知识教学媒体的选择、设计及运用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可以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注力。
以下是教学媒体的选择、设计及运用的基础知识。
一、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媒体的选择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来进行。
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需要不同的教学媒体来支持。
1. 视频素材:适合展示实验、过程、操作等需要视觉呈现的内容。
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音频素材:适合展示音乐、声音、语言等需要通过听觉来感知的内容。
可以通过播放音频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听觉认知。
3. 图像素材:适合展示图表、图片、图像等需要通过视觉来感知的内容。
可以通过展示图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4. 动画素材:适合展示复杂的过程和概念,可以通过运动和变化来呈现内容。
可以通过播放动画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5. 互动媒体:适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设计互动问题、游戏和模拟实验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媒体的设计教学媒体的设计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来进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学媒体设计要点。
1. 简洁明了:教学媒体的设计应该尽量简洁明了,避免过多的文字和复杂的图像,以免干扰学生的注意力。
2. 重点突出:教学媒体的设计应该将重点内容突出展示,利用颜色、字体大小、动画效果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 渐进式呈现:教学媒体的设计可以采用渐进式的方式呈现内容,逐步展示信息,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的逻辑思维链条。
4. 多样化展示:教学媒体的设计应该多样化展示内容,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声音等不同的媒体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多感官参与。
三、教学媒体的运用教学媒体的运用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和教师自身的教学方式来进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学媒体运用方法。
1. 引入课堂:可以通过播放一段视频或音频来引入课堂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习的欲望。
2. 解释概念:可以通过展示图像、动画等形式来解释抽象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含义和内涵。
教学媒体的选择思路和方法选择适合的教学媒体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提供各种形式和方式的信息传递,有效地支持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选择教学媒体时,有一些思路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明智的决策。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在选择教学媒体之前,教师应当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不同的教学媒体来支持。
例如,如果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那么选择使用录音机和音频资料可能是一个好主意。
因此,明确教学目标是选择教学媒体的第一步。
其次,我们需要考虑学生的需求。
学生的需求直接关系到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
教师可以进行调研和询问,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喜好和技能水平。
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选用教学媒体,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第三,我们需要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
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例如,数学和科学等学科通常需要图表、实验和模型等视觉教具;而语言类学科则需要语音和文字资料进行教学。
因此,在选择教学媒体时,我们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媒体。
第四,我们需要考虑教学媒体的可行性和可用性。
选择教学媒体时,我们需要考虑媒体的可行性和可用性。
我们需要检查媒体是否易于使用和维护,是否能够正常运行,是否能够满足教学需求。
如果媒体的可行性和可用性较低,那么即使它在理论上是合适的,我们也要考虑其他选择。
最后,我们还可以参考他人的经验和意见。
教师可以和同行或者专家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教学媒体选择方面的经验和建议。
这样可以从他们的实践中汲取经验教训,避免重复错误。
总之,在选择教学媒体时,我们应当考虑教学目标、学生需求、教学内容特点、媒体可行性和可用性等因素。
这样可以确保选择适合的教学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假如》教学设计一、概述《假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3课,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儿童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了想象力,全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
诗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字里行间却无不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
文本是以“爱”为主题的,在爱心的照耀下,各种苦难转化为幸福和满足,体现的是一种明亮向上、开阔昂扬的色彩,而这种色彩也正是我们所要赋予孩子的,是培养孩子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会认“良、缩”等九个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读中学、读中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感悟和教师的启发,产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二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对学习语文有较浓的兴趣。
2、二年级学生对于识字兴趣很高,而且识字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独立识记生字。
3、阅读能力有所提高,能对阅读资料进行简单分析,部分学生能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
4、学生能根据提示写自己心中的话,并乐于表达。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语言分析策略:在指导学生朗读及理解课文时运用了语言分析策略。
2、问题解决教学策略:①.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自己提出不认识的生字自主运用查字典、加减、同音、形近等方法识记不认识的字(解决问题);②.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解决问题(如小女孩的第一个愿望是什么呢?)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并和全班同学交流(问题解决)。
3、自主学习策略: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理解课文第一小节的基础上,自主学习第二、三小节。
4、表达迁移策略:写作是学生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内化后进行再创造并输出的过程,是表达个人思想的过程。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课前搜集有关马良的故事、教学PPT。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
在教学中,媒体的选择和设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合适的媒体能够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促进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以
下是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的一些建议。
首先,选择媒体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进行。
不同的媒体可以
用于不同的教学目标,比如纸质教材可以用于提供基本知识和概念的介绍,多媒体教学可以用于生动展示实验或演示过程。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
水平和学习风格来选择最适合的媒体。
此外,教师还应该考虑到教学媒体的可持续性和可访问性。
在当今信
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选择在线教学平台或电子教材等数字化媒体是一
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这种媒体可以无限制地复制和使用,方便学生随时随
地进行学习,并且可以随时更新和扩充内容。
最后,教师在设计媒体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不同年龄段
的学生对媒体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各有不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
来选择适合的媒体并进行相应的设计。
此外,媒体的设计还应该考虑到学
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样性,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总之,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是教学过程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教师应
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需求、教学连贯性和层次性等因素来选择和设计合
适的媒体。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媒体的可靠性、准确性、可持续性和可
访问性,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发展水平、个体差异和多样性。
通过合
理选择和设计媒体,教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教学媒体的选择引言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教学媒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为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来传递知识和促进学习。
然而,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对教学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教学媒体的选择,包括选择的原则、不同媒体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媒体。
选择教学媒体的原则在选择教学媒体时,教师应考虑以下几个原则:适应学生的学习风格学生的学习风格因人而异,有些学生更喜欢听觉的方式学习,而有些学生则更倾向于视觉或动手实践。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选择相应的媒体,以便提供一个适合他们的学习环境。
符合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首先明确教学目标。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来支持教学活动。
例如,如果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可以选择使用模拟软件或虚拟实验室来帮助学生进行实践。
提供多样性的学习体验通过使用不同的教学媒体,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性的学习体验。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习的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媒体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教学媒体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在选择教学媒体时,教师应确保所选择的媒体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教师可以通过查阅权威来源、阅读其他教师的评价和评测来评估和选择教学媒体。
常见教学媒体的优缺点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教学媒体以及它们的优缺点:优点:•易于制作和编辑•可以呈现丰富多样的文字、图片、图表等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知缺点:•可能过于依赖文字和图片,缺乏互动性•可能造成学生被动接受,缺乏思考和探索的机会视频优点:•可以直观地展示复杂的概念和过程•可以提供生动、具体的案例和实例•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可能过于繁杂,信息过载•可能缺乏灵活性和互动性虚拟实验室优点:•可以提供真实且安全的实验环境•可以提供多次实验的机会,方便学生进行实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实验原理缺点:•需要专门的设备和软件支持•可能无法完全模拟真实实验室的环境和操作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应该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首先明确教学目标,然后选择能够支持达到这些目标的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的选择思路和方法教学媒体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然而,在选择教学媒体时,教师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教学目标、学生特点、教学环境等。
本文将探讨教学媒体的选择思路和方法,帮助教师们做出更合适的选择。
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不同的教学媒体来支持。
例如,如果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教师可以选择使用录音机、CD或者多媒体设备来播放听力材料。
如果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选择使用录音设备或者视频设备来记录学生的口语表达,以便进行评估和反馈。
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不同年龄、不同学科的学生对教学媒体的需求也不同。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注意力不够集中,需要使用生动有趣的教学媒体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例如动画片、游戏等。
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更关注学科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教师可以选择使用实验仪器、模型等来帮助他们进行实践操作和探究。
教师还需要考虑教学环境和设备条件。
不同的教学环境和设备条件限制了教师选择教学媒体的范围。
在一些没有多媒体设备的学校,教师可以选择使用黑板、白板等传统教学媒体来进行教学。
而在一些装备有多媒体设备的学校,教师可以选择使用电子白板、投影仪等来进行教学。
除了以上考虑因素,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教学内容的复杂程度以及学生的学习进度来选择教学媒体。
对于一些抽象概念和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选择使用动画、模型等来进行展示和解释。
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选择实验仪器、实物模型等来进行演示和操作。
在选择教学媒体时,教师还需要注意教学媒体的质量和可靠性。
教师应该选择一些经过验证和评估的教学媒体,确保其能够有效地支持教学。
此外,教师还可以参考同行的经验和意见,了解其他教师在相似教学情境下选择的教学媒体。
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是一项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的任务。
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考虑教学环境和设备条件,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进度来选择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连减的简便计算
小学四年级数学
福建仙游度尾中心小学林军一、概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39页例1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连减式题的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灵活计算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过程与方法:
经历连续减式题的计算过程,体验对比分析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算法的优化过程,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之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初步掌握“连减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的数据特点选择灵活、合理的计算方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数学的能力要求较高。
学生合理选择算法的意识不强。
教学时,要注重让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交流、质疑。
相应地,教师也应发挥主导作用,启发、点拨,帮助学生讲清自己的算法,让其他同学也能明白。
开放式的教学活动给学生充分的信任,使学生更乐于探索、善于交流、敢于评判,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探索解题方法,总结简便算法,教师总是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让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2、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理解和体会减法的简便算法的多样化。
如“填空题、判断题、简便算法、解决问题”在练习中掌握减法的性质,体会简算的意义,领悟计算方法。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
专门为本课设计的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下面我们来口算几道题:(课件出示口算)
第一组:72– 6 - 4 = 85- 8 - 2 = 126- 70 - 30 = 第二组:72-(6 + 4)= 85-(8+2)= 126-(70+30)=
首先出示第一组,点学生快速口答,边答边用课件出示结果。
然后出示第二组,学生口答,课件出示结果。
问:你们喜欢算哪一组?为什么喜欢算第二组呢?
看来同学们都喜欢减整十整百的数,因为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减法中的简便算法。
(板书课题“连减的简便计算”)
二探究新知
1、谈话导入,出示情境图
春天到了,看!我们的老朋友李叔叔又准备骑着他的自行车去郊游了,这次李叔叔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瞧,他在看自助旅行的书呢。
2 .分析:这一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
“我昨天看到66页”这里的66页表示什么?(昨天一共看了66页)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234-66-34
4.提问:你们想怎样计算呢?(小组交流)
5.汇报。
(让学生展示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评讲时要学生说出每种解法的理由)
预设:
第一种:总页数先去掉昨天的66页,再去掉今天的34页,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
234-66-34
=168-34
=134(页)
第二种:先算出李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然后从总页数里面去掉看过的页数。
234-(66+34)
=234-100
=134(页)
234-66-34 ( 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差不变)
=234-(66+34)
=234-100
=134(页)
第三种:先去掉今天看的34页,再去掉昨天的66页。
234-34-66
=200-66
=134(页)
6.观察上面三个算式。
结果怎样,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34-66-34=234-(66+34)=234-34-66
a-b-c =a-(b+c) =a-c-b
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差不变
在没有括号的连减运算中,任意交换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7.教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讲得很有道理,这三种解法你喜欢哪一种解法呢?为什么?同桌先交流再全班交流。
预设:
生1:我喜欢第1种的算法。
因为这样列式,计算过程清楚。
生2:我喜欢第2种的算法。
他是先求出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再用总页数减去两天所看的页数的和,而这个“和”正好是一个整(几)百数,这样计算非常简便。
生3:我喜欢第3种算法。
234-34正好是200。
师:从上面的算法看出,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依次减去那两个数,或者先求出两个数的和,再减去这个和,也可以先减去两个数中的一个数,再减去另一个数。
至于哪种方法更简便,计算时要根据题目的数字特点恰当选用。
师:如果把234改为266,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做呢?
8.根据下面式题的数字特点,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小结:连减的算式题,可能根据数子特点选择方法进行简便运算,主要有下面两种方法。
(1)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
(2)在没有括号的连减运算中,任意交换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a-b-c =a-c-b
三、巩固练习
1.课本41页第1题。
2.课本 39页第2题。
3.计算正确的请在()里打“√”,错误的请改正。
898-78-20 () 697+199 ()
=898-(78-20) =697+200-1
=898-58 =897-1
=840 =896
4.用简便算法计算。
321-33-67 849-(149+78) 99+457-157
1232-578-122 565-(165-99) 156-73-27
五、小结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连减的简便运算)
2.连减运算中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有几种:
(1)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差不变。
用字母表示:a-b-c=a-(b+c)
(3)在没有括号的连减运算中,任意交换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用字母表示:a-b-c=a-c-b
六、作业课本41页第3题,第4题。
板书设计:
减法的简便运算
① 234-66-34 ② 234-66-34 ③ 234-66-34
=168-34 =234-(66+34) =234-34-66
=134(页) =234-100 =200-66
=134(页) =134(页)
(1)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a-b-c=a-(b+c)
(2)在没有括号的连减运算中,任意交换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a-b-c =a-c-b
教学过程流程图
七、教学评价设计
设计思想:我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探索解题方法,总结简便算法,教师总是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让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八、帮助和总结
这节课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就计算方法多样化的同时,让学生体验优化的思想培养学生数感,提高他们根据具体的实际问题的数字来灵活选择方法简便计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