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注射剂概要
- 格式:ppt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13
注射剂知识点总结一、注射剂的定义注射剂是指将医药成分溶解于适宜的溶剂中,注射至皮下、肌肉或者静脉等部位以达到治疗或诊断目的的制剂。
注射剂的制备要求严格,必须符合药典及相关法规标准,能够确保安全有效的应用。
二、注射剂的分类1.按给药途径分类:包括静脉注射剂、肌肉注射剂、皮下注射剂、静脉内注射剂、动脉注射剂等。
2.按疗效分为:治疗注射剂、诊断注射剂、预防注射剂等。
3.按性质分类:水溶性注射剂、脂溶性注射剂等。
4.按制剂类型分类:普通注射剂、缓释注射剂、微球蛋白注射剂等。
5.按制剂形式分类:液体注射剂、干粉注射剂等。
6.按制备工艺分类:原位制备注射剂、预混注射剂等。
7.按临床应用功能分类:镇痛类注射剂、抗生素类注射剂、免疫类注射剂等。
三、注射剂的制备注射剂的制备包括原料准备、溶解混合、灭菌、灌装和包装等环节。
关键的制备工艺包括:1.原料准备:制备注射剂的原料包括有机化合物(药物)、溶剂、辅料等。
必须确保原料的质量标准符合相关法规要求。
2.药物溶解:将药物溶解于水、油或其他溶剂中,制备出符合需要浓度的溶液。
3.消毒和灭菌:对制备好的注射剂溶液进行消毒和灭菌处理,以确保产品无菌。
4.灌装和包装:将制备好的注射剂溶液装入玻璃瓶或其他容器中,并进行合适的包装,以确保产品质量。
四、注射剂的贮存注射剂的贮存是确保产品品质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一般要求在干燥、阴凉、光照不透的条件下贮存。
关键的贮存要点包括:1.温度控制:注射剂的贮存温度一般在2~8°C之间,部分注射剂可能需要低温或冷冻条件下贮存。
2.湿度控制:防止注射剂受潮和受潮后发生细菌污染。
3.光照控制:光照会对某些注射剂产生不良影响,需避免直射阳光和强光照射。
4.保存期限:每种注射剂都有其保存期限,一般在包装上标注清楚。
过期的注射剂应严格禁止使用。
五、注射剂的使用注射剂的使用需要严格按照医嘱和相关规范进行,确保安全、有效。
在使用注射剂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射部位:根据药物性质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包括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等。
《中药制药技术》电子教材注射剂概述一、注射剂的含义、特点与分类注射剂系指原料药物或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无菌制剂。
注射剂可分为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与注射用浓溶液等。
注射液系指原料药物或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无菌液体制剂,包括溶液型、乳状液型或混悬型等注射液。
注射剂由药物、溶剂、附加剂及特制的容器组成,可在皮内、皮下、肌内、静脉、脊椎腔等部位给药,可为药物发挥疗效以及疾病的诊疗提供可靠的有效途径,当前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
注射剂具有以下特点:1.起效迅速,疗效可靠注射给药后,药液直接注入人体组织、血管或器官内,作用迅速。
尤其是静脉注射,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而无存在吸收过程,剂量准确,作用可靠,适于抢救危重病人。
2.适用于不宜口服给药的药物对于一些口服易被消化液破坏、口服不易吸收、易引起呕吐或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则可考虑制成注射剂,以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3.适用于不宜口服给药的患者某些患者临床表现为昏迷、抽搐、惊厥状态、吞咽功能丧失或有其他消化系统障碍,不宜口服给药,可以选择注射给药途径。
4.可使药物产生定位定向的局部作用局部麻醉药通过关节腔、穴位等部位进行注射给药,可以产生局部定位作用,如麻醉药的局部注射、动脉注射造影剂用于局部造影、动脉插管注射给药(介入治疗)用于肝肿瘤栓塞等。
5.某些注射剂还可起到延长药效的作用如微球制剂进行肌肉或皮下注射、混悬液型注射剂用于肌内注射,均能达到长效作用。
6.使用不便,注射疼痛注射剂一般应根据医嘱由技术熟练者注射,以保证安全;同时,注射给药属于侵入式给药,伴有明显的疼痛感。
7.安全性问题注射给药后,药物直接进入体内,避开了人体正常的生理保护功能,如果药品稍有质量问题,就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8.稳定性问题注射剂中以溶液型注射剂占多数,故注射剂具有液体药剂共有的化学稳定性问题;乳浊液型和混悬液型注射剂还存在物理稳定性问题;大多数注射剂必须经过高温灭菌过程,也可能加速药物的降解等。
注射剂注射剂-概述注射剂(injection)系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无菌溶液(包括乳浊液和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
[1]注射剂作用迅速可靠,不受ph、酶、食物等影响,无首过效应,可发挥全身或局部定位作用,适用于不宜口服药物和不能口服的病人,但注射剂研制和生产过程复杂,安全性及机体适应性差,成本较高。
[2]所有各种注射剂,除应有制剂的一般要求外,还必须符合下列各项质量要求:①无菌;注射剂内不应含有任何活的微生物,必须符合《中国药典》无菌检查的要求。
[3]②无热原:注射剂内不应含热原,特别是用量一次超过5ml以上、供静脉注射或脊椎注射的注射剂,必须是热原检查合格的。
③澄明:溶液型注射剂内不得含有可见的异物或混悬物,应符合卫生部关于澄明度检查的有关规定。
④安全:注射剂必须对机体无毒性反应和刺激性。
⑤等渗:对用量大、供静脉注射的注射剂应具有与血浆相同的或略偏高的渗透压。
⑥pH值:注射剂应具有与血液相等或相近的pH值。
⑦稳定:注射剂必须具有必要的物理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以确保产品在贮存期安全、有效。
此外,有些注射剂还应检查是否有溶血作用、致敏作用等,对不合规格要求的严禁使用。
注射剂-特点优点①药效迅速,作用可靠,注射剂无论以液体针剂还是以粉针剂贮存,而到临床应用时均以液体状态直接注射入人体的组织、血管或器官内。
所以吸收快,作用迅速。
特别是静脉注射,药液可直接进入血循环,更适于抢救危重病症之用。
并且因注射剂不经胃肠道,故不受消化系统及食物的影响。
因此剂量准确,作用可靠。
②适用于不宜口服给药的患者:在临床上常遇到神昏、抽搐、痉厥等状态的病人,或患消化系统障碍的患者均不能口服给药,采用注射剂则是有效的给药途径。
③适于不宜口服的药物,某些药物由于本身的性质,有的不易被胃肠道所吸收;有的具有刺激性;有的则易被消化液破坏,如制成注射剂可解决之,其中中药天花粉的结晶蛋白制成粉针剂便是一例。
初级药师考试知识点之注射剂2018初级药师考试知识点之注射剂你知道什么是注射剂吗?你对注射剂的分类、特点和给药途径了解吗?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注射剂的分类、特点和给药途径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概述1.注射剂的分类、特点和给药途径(1)注射剂的分类1)溶液型:包括水溶液和油溶液。
2)混悬型:水难溶性或要求延效给药的药物。
3)乳剂型:水不溶性药物,如静脉营养脂肪乳注射液等。
4)注射用无菌粉末:亦称粉针。
(2)给药途径1)皮内注射:在0.2ml以下,常用于过敏性试验或疾病诊断。
2)皮下注射:一般用量为1~2ml。
皮下注射剂主要是水溶液。
3)肌内注射:注射于肌肉组织中,一次剂量为1~5ml。
注射油溶液、混悬液及乳浊液具有一定的延效作用,且乳浊液有一定的淋巴靶向性。
4)静脉注射:一次剂量自几毫升至几千毫升,且多为水溶液。
5)脊椎腔注射:注入脊椎四周蛛网膜下腔内,一次剂量一般不得超过10ml。
pH值在5.0~8.0之间,注入时应缓慢。
6)动脉内注射2.注射剂的特点和一般质量要求(1)注射剂的特点1)药效迅速、作用可靠。
2)可用于不宜口服给药的患者。
3)可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
4)发挥局部定位作用。
5)注射给药不方便且注射时疼痛。
6)制造过程复杂,生产费用较大,价格较高。
(2)一般质量要求1)无菌。
2)无热原。
3)澄明度4)安全性5)渗透压:6)pH 7)稳定性 8)降压物质(二)注射剂处方组分2.注射用溶剂(1)注射用水:①注射用水②灭菌注射用水③纯化水1)原水处理方法:有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及反渗透法。
2)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最经典的方法。
(2)注射用油。
3.注射剂主要附加剂主要作用是:①增加药物的理化稳定性;②增加主药的溶解度;③抑制微生物生长,尤其对多剂量注射剂更要注意;④减轻疼痛或对组织的刺激性等。
4.注射剂的等渗与等张调节(1)冰点降低数据法(能计算)一般情况下,血浆冰点值为-0.52℃。
附录ⅠU注射剂注射剂系指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注射剂可分为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和注射用浓溶液。
注射液包括溶液型或乳状液型注射液。
可用于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等。
其中,供静脉滴注用的大体积(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不小于100ml)注射液也称静脉输液。
注射用无菌粉末系指供临用前用适宜的无菌溶液配制成溶液的无菌粉末或无菌块状物。
可用适宜的注射用溶剂配制后注射,也可用静脉输液配制后静脉滴注。
无菌粉末用冷冻干燥法或喷雾干燥法制得;无菌块状物用冷冻干燥法制得。
注射用浓溶液系指临用前稀释供静脉滴注用的无菌浓溶液。
注射剂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
一、除另有规定外,药材应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提取、纯化、制成半成品,以半成品投料配制成品。
二、溶液型注射剂应澄明。
乳状液型注射剂应稳定,不得有相分离现象,不得用于椎管注射;静脉用乳状液型注射液中乳滴的粒度90%应在1μm以下,不得有大于5μm的乳滴。
除另有规定外,静脉输液应尽可能与血液等渗。
三、注射剂所用的原辅料应从来源及工艺等生产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并应符合注射用的质量要求。
注射剂所用溶剂必须安全无害,并不得影响疗效和药品质量,一般分为水性溶剂和非水性溶剂。
水性溶剂最常用的为注射用水,也可用0.9%氯化钠溶液或其他适宜的水溶液。
非水性溶剂常用的为植物油,主要为供注射用的大豆油,其他还有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等溶剂。
供注射用的非水性溶剂,应严格限制其用量,并应在品种项下进行相应的检查。
四、配制注射剂时,可根据药物的性质加入适宜的附加剂。
如渗透压调节剂、pH值调节剂、增溶剂、抗氧剂、抑菌剂、乳化剂等。
所用附加剂应不影响药物疗效,避免对检验产生干扰,使用浓度不得引起毒性或明显的刺激。
常用的抗氧剂有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和焦亚硫酸钠,一般浓度为0.1%~0.2%;常用抑菌剂为0.5%苯酚、0.3%甲酚、0.5%三氯叔丁醇等。
附录ⅠA注射剂注射剂系指以生物制品原液为原料药物,加入适宜稳定剂或其他辅料等制成的可供注入体内的无菌溶液、乳液、混悬液及临用前用无菌溶剂复溶为溶液、混悬液的无菌冻干制剂。
注射剂可分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
注射液包括系指注入体内的无菌溶液型注射液、乳液型注射液或混悬型注射液。
可用于皮下注射、皮内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
其中,供静脉滴注用的大体积(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不小于50ml)注射液也称静脉输液。
注射用无菌粉末(以冷冻干燥法制备的称为注射用冻干制剂)系指供临用前以适宜的无菌溶液配制成澄清溶液或均匀混悬液的无菌固体制剂,可用于皮下注射、皮内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
可用适宜的注射用溶剂配制后注射,也可用静脉输液配制后静脉滴注。
以冷冻干燥法制备的无菌粉末,称为注射用冻干制剂。
注射剂在生产和贮藏期间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
一、所用生物制品原液、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及质量控制应符合相关品种要求。
二、注射剂所用的原辅料应从来源及工艺等生产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并应符合注射用的质量标准。
注射剂所用溶剂必须安全无害,并不得影响疗效和质量。
一般分为水溶性溶剂和非水溶性溶剂。
(1)水溶性溶剂最常用的为注射用水,也可用0.9%氯化钠溶液或其他适宜的水溶液。
(2)溶解注射用冻干制剂的无菌溶剂,通常也称注射用稀释剂,主要为灭菌注射用水、氯化钠注射液,应符合本版药典(二部)的规定。
其他注射用稀释剂,除另有规定外,应进行无菌、热原或细菌内毒素及异常毒性检查,并应符合规定。
三、配制注射剂时,可根据制品的性质加入适宜的附加剂。
常用的有pH值调节剂、稳定剂、增溶剂、抗氧剂、防腐剂等。
所用附加剂应不影响制品的疗效,避免对检验产生干扰,使用浓度不得引起毒性或明显的刺激。
注射剂中防腐剂的使用浓度应加以控制,常用防腐剂如苯酚的浓度应不高于0.5%,硫柳汞的浓度应不高于0.01%。
除另有规定外,供静脉用的注射液不得添加任何防腐剂,并慎用增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