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注射剂与滴眼剂
- 格式:doc
- 大小:222.00 KB
- 文档页数:19
注射剂和滴眼剂(三)-2(总分50,考试时间90分钟)一、X型题由一个题干和A、B、C、D、E五个备选答案组成,题干在前,选项在后。
要求考生从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 处方:氯霉素2.5g 氯化钠9.0g 羟苯甲酯0.23g 羟苯丙酯0.1lg 蒸馏水加1000ml关于0.25%氯霉素滴眼剂,正确的有A. 氯化钠为等渗调节剂B. 羟苯甲酯、羟苯丙酯为抑菌剂C. 分装完毕后热压灭菌D. 可加入助悬剂E. 氯霉素溶解可加热至60℃以加速其溶解2. 影响滤过的因素是A. 操作压力越大,则滤速越快B. 滤液粘度越大,则滤过速度越慢C. 滤材中毛细管半径对滤过的影响很大D. 滤材的毛细管长度与滤速成反比E. 滤材的毛细管长度与滤速成正比3. 关于易氧化注射剂的通气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 常用的惰性气体有氮气、氢气、二氧化碳B. 通气时安瓿先通气,再灌药液,最后又通气C. 碱性药液或钙制剂最好通人二氧化碳气体D. 通气效果可用测氧仪进行残余氧气的测定E. 二氧化碳的驱氧能力比氮气强4. 关于卧式热压灭菌柜的叙述正确的是A. 灭菌时间应从开始加热时算起B. 灭菌完毕、停止加热即可缓缓打开灭菌柜C. 灭菌效果与被灭菌物的数量、排布有关D. 灭菌开始时必须把柜内空气驱净E. 排气阀用于排除不凝性气体5. 下列关于F0值的叙述,正确的是A. F0值作为验证灭菌可靠性的参数,是专用于热压灭菌的F值B. F0值是将各种灭菌温度下的灭菌时间换算成灭菌效果相等的115℃下的对嗜热脂肪芽胞杆菌的灭菌时间C. F0值衡量灭菌效果,既方便又精确D. 在任何条件下,Fo值都不会改变E. 为使F0值计算准确,还需保证测温正确,目前多选用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精密度为0.1℃的热电偶,并将测量探针置于被测物内部6. 葡萄糖注射液常出现澄明度合格率低的情况,可采取哪些措施解决A. 滤过、灌装、封口工序要求达到100级洁净度B. 浓配,先配成50%~60%的浓溶液C. 加适量盐酸调节pH值至3.8~4.0D. 加0.1%针用活性炭E. 加热煮沸15分钟,趁热过滤脱炭7. 依Poiseuile公式,对滤过的影响因素叙述正确的是A. 滤速与毛细管半径的四次方成正比B. 滤速与毛细管长度成正比C. 滤速与操作压力成反比D. 滤速与滤液的黏度成反比E. 滤速与毛细管半径成正比8. 有关注射剂灭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 灌封后的注射剂必须在12h内进行灭菌B. 注射剂在121.5℃需30min才能杀死细菌和芽胞C. 微生物在中性溶液中耐热性最大,碱性溶液中次之,酸性不利于微生物的发育D. 能达到灭菌的前提下,可适当降低灭菌温度和缩短灭菌时间E. 滤过灭菌是注射剂生产中最常用的灭菌方法9. 注射液机械灌封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A. 装量不准确B. 焦头C. 漏封D. 鼓泡E. 药液蒸发10. 滴眼剂中通常加入的附加剂是A. 缓冲剂B. 增稠剂C. 抑菌剂D. 着色剂E. 渗透压调节剂11. 常用的化学杀菌剂有A. 苯扎溴铵B. 乙醇C. 盐酸D. 煤酚皂E. 乙酸乙酯12. 有关滴眼剂错误的叙述是A. 滴眼剂是直接用于眼部的外用液体制剂B. 正常眼可耐受的pH值为5.0~9.0C. 混悬型滴眼剂要求50μm的粒子不得超过20%D. 滴入眼中的药物首先进入角膜内,通过角膜至前房再进入虹膜E. 增加滴眼剂的粘度,使药物扩散速度减小,不利于药物的吸收13. 气体灭菌法常用的气体有A. 环氧乙烷B. 三乙醇胺C. 甲醛D. 丙二醇E. 二氯甲烷14. 下列对冷冻干燥的正确表述的是A. 冷冻干燥是利用的水的升华性能B. 冷冻干燥应在水的三相点以上的温度与压力下进行C. 冷冻干燥过程是水分由固变液而后液变气的过程D. 冷冻干燥是在升温降压条件下水的气液平衡向生成气的方向移动的结果E. 冷冻干燥是在升温降压条件下水的固气平衡向生成气的方向移动的结果15. 下列哪些条件是符合静脉注射脂肪乳剂要求的A. 80%的微粒直径<20μmB. 微粒均匀,不得有大于20μm的微粒C. 成品耐受高压灭菌,贮存期内乳剂稳定D. 无抗原性,无副作用E. 无降压作用和溶血作用16. 输液灌封是由以下哪几步连续完成的A. 配液B. 灌注C. 加膜D. 塞胶塞E. 轧铝盖17. 影响湿热灭菌的因素是A. 介质的pH值B. 蒸气性质C. 温度D. 所选择的参比温度E. 微生物种类与数量18. 影响湿热灭菌的因素有A. 细菌的种类和数量B. 药物的性质C. 灭菌的时间D. 介质的性质E. 蒸气的性质19. 污染热原的途径有A. 溶剂B. 原料C. 容器及用具D. 制备过程E. 灭菌过程20. 关于无菌操作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 整个过程控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B. 无菌操作室的空气多采用气体灭菌C. 空间、用具、地面等多采用化学杀菌剂灭菌D. 无菌操作使用的安瓿要经过120~140℃2~3h干热灭菌E. 大量无菌制剂的制备普遍采用层流洁净工作台21. 注射剂的玻璃容器的质量要求A. 无色、透明、洁净、不得有气泡、麻点及砂粒等B. 优良的耐热性C. 足够的物理强度D. 高度的化学稳定性E. 熔点较低,易于溶封22. 注射液机械灌封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A. 装量不准确B. 焦头C. 漏封D. 鼓泡E. 药液蒸发23. 以下可作助溶剂的酰胺化合物是A. 乌拉坦B. 苯甲酸钠C. 尿酸D. 水杨酸钠E. 烟酰胺24. 滴眼剂中常用的增粘剂包括A. MCB. SDSC. PEGD. PVPE. PV A25. 关于注射用水的说法正确的有A. 收集采用密闭系统,于制备后12小时内使用B. 注射用水指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再经蒸馏而制得的水C. 蒸馏的目的是除去细菌D. pH值要求5.0~7.0E. 为经过灭菌的蒸馏水26. 验证灭菌可靠性的参数为A. D值B. Z值C. F值D. Fo值E. To值27. 100级洁净厂房用于A. 粉针剂原料药的精制、烘干、分装B. 复方氨基酸输液的配液C. 棕色合剂(复方甘草合剂)的制备D. 注射用胰蛋白酶的分装、压塞E. 0.9%氯化钠注射剂(2ml)的配液28. 输液中染菌的主要,原因有A. 成品存放位置不当B. 生产过程中的污染C. 灭菌不彻底D. 瓶塞不严松动E. 漏气29. 关于滤过机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 筛析作用指固体粒子由于粒径大于滤材的孔径而被截留B. 砂滤棒、垂熔玻璃漏斗滤过属于筛析作用C. 深层截留作用是指粒径小于滤过介质孔径的固体粒子进入到介质的深层被截留D. 微孔滤膜和超滤膜滤过属于深层截留作用E. 滤饼滤过的拦截作用主要由所沉积的滤饼起作用30. 须加入抑菌剂的注射剂是A. 多剂量容器的注射剂B. 用滤过法除菌的注射剂C. 无菌操作法制备的注射剂D. 低温灭菌的注射剂E. 静脉或脊椎腔用的注射剂31. 有关滴眼剂的抑菌剂的叙述正确的为A. 抑菌剂应作用迅速,要求12h内能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杀死B. 为提高抑菌效力,有时可选用复合抑菌剂C. 选择抑菌剂需考虑灭菌效力、pH值和配伍禁忌D. 含有吐温类的滴眼剂用尼泊金作抑菌剂时应适当增加尼泊金的用量E. 眼外伤所用洗眼剂更应加入抑菌剂32. 对滴眼剂的抑菌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为提高抑菌效力,有时可选用复合抑菌剂B. 选择抑菌剂需考虑灭菌效力、pH值和配伍禁忌C. 含有吐温类的滴眼剂用尼泊金作抑菌剂时应适当增加尼泊金的用量D. 眼外伤所用洗眼剂更应加入抑菌剂E. 抑菌剂应作用迅速,要求12小时内能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杀死33. 可作注射用溶剂的有A. 丙二醇B. 乙醇C. 苯甲酸苄酯D. 邻苯二甲酸酯E. 聚乙二醇40034. 生产注射剂时常加入适当活性炭,其作用是A. 吸收热原B. 增加主药的稳定性C. 助滤D. 脱色E. 提高澄明度35. 常用的等渗调节剂包括A. 氯化钠B. 苯甲醇C. 硫代硫酸钠D. 碳酸氢钠E. 葡萄糖36. 注射剂的等渗调节剂应选A. 苯甲酸B. Na2CO3C. 硼酸D. NaClE. 葡糖糖37. 关于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的说法正确的有A. 是我国药典法定的制备注射用水的方法B. 塔式或亭式蒸馏水器主要包括蒸发锅、隔沫装置和冷凝器C. 隔沫装置的主要作用是除去细菌D. 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是利用热原的水溶性E. 多效蒸馏水器耗能低、产量高38. 灌封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A. 药物水解B. 焦头C. 鼓泡D. 剂量不准确E. 封口不严39. 热原污染途径是A. 从溶剂中带入B. 从原料中带入C. 从容器、用具、管道和装置等带入D. 制备过程中的污染E. 从输液器具带入40. 胶体输液包括A. 右旋糖酐输液B. 多糖类输液C. 乳酸钠注射液D. 氟碳乳剂E. 葡萄糖注射液41. 对热原检查法叙述正确的是A. 鲎试剂法对革兰氏阴性菌以外的内毒素更灵敏B. 鲎试剂法可以代替家兔法C. 放射性药物,肿瘤抑制剂应用鲎试剂法检查D. 注射用水可用鲎试剂法检查E. 中国药典规定热原用家兔法检查42. 注射剂生产时使用活性炭的目的是A. 吸附热原B. 增加药物稳定性C. 助滤D. 吸附色素43. 我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把空气洁净度分为哪几个等级A. 100级B. 1000级C. 1万级D. 10万级E. >10万级44. 有关注射剂灭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灌封后的注射剂必须在12小时内进行灭菌B. 输液剂在115℃需灭菌30分钟C. 微生物在中性溶液中耐热性最大,在碱性溶液中次之,酸性不利于微生物的繁殖D. 能达到灭菌的前提下,可适当降低温度和缩短灭菌时间E. 滤过除菌是注射剂生产中最常用的灭菌方法45. 有关灭菌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 辐射灭菌法特别适用于一些不耐热药物的灭菌B. 滤过灭菌法主要用于含有热稳定性物质的培养基、试液或液体药物的灭菌C. 流通蒸气灭菌法一般是100℃30-60min,此法能保证杀灭芽胞D. 热压灭菌121.5℃20min,能杀灭所有的细菌繁殖体和芽胞E. 紫外线灭菌活力最强的波长是254nm46. 可作为磺胺乙酰钠滴眼剂抗氧剂的是A. 焦亚硫酸钠B. 亚硫酸氢钠C. 亚硫酸钠D. 硫代硫酸钠E. 山梨酸钠47. 对等渗溶液在注射剂中的具体要求不正确的是A. 输液应等渗或偏低渗B. 脊椎腔注射必须等渗C. 皮下注射必须等渗D. 肌内注射可耐受一定的渗透压范围E. 滴眼剂以等渗为好,但有时临床需用高渗溶液48. 注射液滤过除菌可采用B. 6号垂熔玻璃漏斗C. 0.22μm的微孔滤膜D. 硝酸纤维素微孔滤膜E. 板框滤器49. 下面关于活性炭用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 活性炭的用量应根据原辅料的质量而定B. 一般为药液总量的0.1%~0.5%C. 一般为原料总量的0.1%~0.5%D. 应选用优质针用活性炭E. 使用活性炭的注射剂其pH应控制在偏酸性50. 以下胶体输液有A. 乳酸钠注射液B. 右旋糖酐输液C. 氟碳乳剂D. 多糖类输液E. 葡萄糖注射液。
注射剂与滴眼剂1、注射剂的溶剂应选用()A、蒸馏水B、去离子水C、纯化水D、注射用水E、灭菌注射用水2、评价注射用油的重要指标是()A、酸值、皂化值B、碘值、酸值 C皂化值、碘值D、皂化值E、酸值、碘值、皂化值3、供静脉注射用的注射剂不得加入以下哪一种附加剂()A、等渗调节剂B、抗氧剂C、抑菌剂D、pH调节剂E、增溶剂4、配制0.5%硫酸阿托品注射液10,000ml,需加多少克氯化钠才能调成等渗溶液?(已知硫酸阿托品的E=0、1)()A、8.5B、85C、9.5D、95E、905、在注射剂中加入焦亚硫酸钠是作为()A、抑菌剂B、抗氧剂C、助悬剂D、渗透压调节剂E、金属离子络合剂6、在注射剂中既能作抑菌剂又能作局部止痛剂的是()A硼酸 B苯酸 C三氯叔丁醇 D盐酸普鲁卡因 E羟苯乙酯7、以下哪一种滤器适用于注射液精滤()A、砂滤棒B、6号垂熔滤球C、0.8um微孔滤膜滤器D、钛滤棒E、板框压滤器8、营养输液不包括()A右旋糖酐输液 B糖类输液 C氨基酸输液D脂肪乳剂输液 E维生素输液9、注射剂灭菌效果最可靠的方法是()A流通蒸汽灭菌法 B化学杀菌剂灭菌法 C紫外线灭菌法D热压灭菌法 E干热灭菌法10、能彻底破坏热原的条件是()A、60℃加热60分钟B、100℃加热60分钟C、180℃加热30分钟D、180℃加热60分钟E、250℃加热30分钟11、注射剂中作为金属离子络合剂使用的是()A亚硫酸氢钠 B氢氧化钠C依地酸二钠 D碳酸氢钠 E氯化钠12、用于物体表面灭菌和无菌室空气灭菌的方法是()A热压灭菌法 B流通蒸汽灭菌法 C干热灭菌法D紫外线灭菌法 E滤过除菌法13、只适用于碱性溶液的抗氧剂是()A亚硫酸氢钠 B焦亚硫酸钠 C硫代硫酸钠 D半胱氨酸 E维生素C 14、洁净度要求在1万级的区域是指()A一般生产区 B控制区C洁净区 D无菌区 E生活区15、关于空气净化技术叙述正确的是()A控制空气中尘粒浓度 B控制空气中细菌污染水平C保持适宜温湿度D上述都对 E上述都错16、使用热压灭菌器灭菌时,所用蒸气是()。
第三章注射剂与滴眼剂练习题第三章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一、名词解释1热原 2 D值 3热压灭菌法4注射用水 5 F值、F0值5等渗溶液6等张溶液1.注射后能引起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物质总称2.一定灭菌温度下杀灭90%微生物所需的时间3.用大于常压的饱和水蒸气杀灭微生物的繁殖和芽胞4.注射用水为蒸馏水或去离子经蒸馏所得的水5.为一定温度下给定Z值所产生灭菌效力与参与温度T。
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率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为一定灭菌温度下Z值为10°C所产生的灭菌效率121°C Z值为10°C所产生的灭菌效率相同所相当的时间5.渗透压与血浆相等的溶液6.与红C张力相等的溶液二、简答题1影响湿热灭菌的主要因素?2热原的性质有哪些?3简述热原的性质及除去热原的方法。
11简述10%葡萄糖输液的制备过程。
P1364【处方】维生素C 150g 药物焦亚硫酸钠3g 抗O2剂碳酸氢钠49g PH调节依地酸二钠0.05g 络合剂注射用水加至1000ml(1)分析处方中各成分的作用。
(2)本制剂的主要质量问题是什么?如何避免?易O2化(3)写出制备流程。
5【处方】葡萄糖50g 100g 250g 500g盐酸适量调PH值 PH调节剂注射用水加至 1000ml(1)配制葡萄糖注射液时为什么调节PH值?(2)葡萄糖注射液灭菌后颜色变黄的原因?如何避免?(3)如何提高葡萄糖注射液的澄明度?三、选择题A 型题1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最合适的灭菌方法是A干热灭菌法 B流通蒸汽灭菌法 C热压灭菌法 D过滤灭菌法 E气体灭菌法2氯霉素滴眼剂中加吐温80的作用是A增溶作用 B助溶作用 C抑菌作用 D成盐作用 E调节渗透压作用3需进行微粒检查的注射剂是A.10ml以上的注射剂B.10ml以上用于静脉注射用的注射剂C.混悬型注射剂D.100ml以上的静脉滴注用注射液E.凡进行热原检查的注射剂4制备冷冻干燥制品时预先要测定产品A临界相对湿度 B共熔点 C昙点(浊点) D熔点 E沸点5微孔滤膜滤器的灭菌可采用A热压灭菌 B干热灭菌Cγ-射线灭菌 D煮沸灭菌 E紫外线灭菌6注射剂生产中用于一般注射液过滤的微孔滤膜的规格是A.0.22 umB.0.45 umC.0.22-0.45 umD.0.65-0.80 umE.0.8 um 以上7注射剂生产中使用热压灭菌法进行灭菌,通常用来作为灭菌可靠性的控制标准是0A.F值B.F0值C.D值D.Z值E.Nt值8流通蒸气灭菌法的温度为A.121℃B.115℃C.109℃D.100℃E.80℃9外源性热原主要是微生物产生的内毒素,其致热活性中心是A蛋白质 B多糖 C磷脂 D脂多糖 E胆固醇10下列对热原性质的正确描述是A耐热,不挥发 B耐热,不溶于水 C有挥发性,但可被吸附 D溶于水,不耐热 E不挥发,不被吸附11阿司匹林水溶液的pH下降说明主药发生A氧化 B聚合 C异构化 D水解 E重排12焦亚硫酸钠是一种常用的抗氧剂,最适用于A偏酸性溶液 B偏碱性溶液 C不受酸碱性影响 D强酸性溶液 E以上均不适用13一般2ml以下且不稳定药物的注射剂应选用何种方法灭菌A煮沸或流通蒸气B.121℃ 15分钟 C紫外照射D.115℃ 30分钟E干热14药典规定注射用水的水源为A纯化水 B灭菌的常水 C常水 D合格的重蒸馏水 E灭菌的蒸馏水15在工作面上方保持稳定的净化气流使微粒在空气中浮动,不沉降和蓄积的方法称为A灭菌法 B空调法 C层流净化技术 D旋风分离技术 E无菌操作法16中国药典规定的注射用水应是A重蒸馏水 B蒸馏水 C去离子水 D灭菌蒸馏水 E无热原的蒸馏水17某含钙注射剂中为防止氧化通入的气体应该是A.O2B.H2C.CO2 D空气 E.N218氯化钠是常用的等渗调节剂, 其1%溶液的冰点下降度为A.0.52B.0.56C.0.50D.0.58E.以上均不是19氯霉素眼药水中加入硼酸的作用是A增溶 B调节pH值 C防腐剂 D增加疗效 E以上都不是20已知盐酸普鲁卡因的氯化钠等渗当量为0.18,若配制0.5%盐酸普鲁卡因等渗溶液200 ml,需加氯化钠A.0.72克B.0.18克C.0.81克D.1.62克E.1.71克21滴眼剂选用抑菌剂时不能用下列那种抑菌剂A三氯叔丁醇 B尼泊金类 C苯酚 D硝酸苯汞 E山梨酸22注射用青霉素粉针临用前应加入A注射用水 B蒸馏水 C去离子水 D灭菌注射用水 E酒精23注射剂的等渗调节剂应选用A硼酸 B盐酸 C苯甲酸 D碳酸氢钠 E氯化钠24热原组成中致热活性最强的是A蛋白质 B脂多糖 C磷脂 D磷脂+蛋白质 E多糖25具有局部止痛和抑菌双重作用的是A盐酸普鲁卡因 B利多卡因 C苯酚 D苯甲醇 E硫柳汞26注射剂生产中末端过滤用的滤器是A硅藻土滤棒 B石棉滤器 C 3#垂熔玻璃漏斗 D 6#垂熔玻璃漏斗E微孔滤膜滤器27下列注射剂的优点叙述中错误的是A药效迅速B适用于不宜囗服的药物C可产生局部定位作用D适用于不能囗服给药与禁食病人E使用方便28葡萄糖输液的等渗浓度是A.10%B.20%C.5%D.0.9%E.50%29氯化钠等渗当量的含义为A使溶液成为等渗所需的药物克数B使溶液成为等渗所需的氯化钠克数 C与1g氯化钠呈现等渗效应的药物克数D与1g药物呈现等渗效应的氯化钠克数E与0.9%氯化钠呈现等渗效应的药物克数30注射用水保存的温度A.37℃B.25℃C.60℃D.80℃以上E.50℃31以下给药途径需用严格等张溶液的是A椎管给药 B皮下给药 C肌内给药 D皮内给药 E静脉给药32一般注射剂的pH范围为A.3-8B.3-10C.4-9D.4-10E.5-933滴眼剂的质量要求中,哪一条与注射剂不同A有一定pH值 B与泪液等渗 C无菌 D澄明度符合要求 E无热原34滴眼剂允许的pH范围为A.6-8B.5-9C.4-9D.5-10E.4-835制备注射剂的环境区域划分哪一条是正确的A精滤、灌封、灭菌为洁净区B精滤、灌封、安瓿干燥灭菌后冷却为洁净区 C配制、灌封、灭菌为洁净区D灌封、灭菌为洁净区 E配制、精滤、灌封、灯检为洁净区36下列有关热原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耐热性 B滤过性 C水溶性 D可被强酸、强碱破坏 E挥发性37对层流净化特点的错误表述是A可避免不同药物粉末交叉污染B紊流净化优于层流净化C外界空气经过净化,无尘埃粒子进入室内D新脱落的粒子可按层流的方向将粒子带走E既可调节室内温度又可调节室内湿度38热原检查所用的注射器、针头等除热原方法A 120℃30分钟热压灭菌B125℃30分钟热压灭菌C115℃1小时热压灭菌D180℃1小时干热灭菌E250℃30分钟干热灭菌39有关细内毒素检查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本法是鲎试剂与微量内毒素发生凝胶反应,而检测内毒素的一种方法B灵敏度高C操作时间短D可代替家兔法 E 此法简便易行40下列关于注射用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注射用水为蒸馏水或去离子水蒸馏所得B注射用水为灭菌过的蒸馏水 C为绝对不含热原的蒸馏水D注射用水的质检项目相同 E反渗透法不能制得注射用水41用于配制注射液的注射用水制得后,贮存期不得超过A 4小时B 8小时C 12小时D 6小时E 24小时42注射用水的PH值要求在A 3-5B 5-7C 4-9D 6-8E 7-1043有关等渗与等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等张为生物学概念B等渗溶液均不会导致溶血C等渗不一定等张 D等渗为物理化学概念E等张浓度系用溶血法测定44用于提高注射液稳定性的措施中错误的是A调整PH值B加入金属螯合剂C加入抗氧剂D通入NO2E加入抑菌剂45人的血浆和泪液的冰点均为A-0.52℃ B 0.52℃C-0.58℃D0.52℃E-0.60℃46若两种溶液的冰点相等,则二者__相等A表面张力 B PH值C渗透压D导电性能E电离常数47吐温-80与含酚羟基抑菌剂合用时,可能会A产生变色B两者无影响C减弱抑菌效力D产生沉淀E增强抑菌效力48血液中如注入大量低渗溶液时,则红细胞可能会A溶血B水解C皱缩D凝聚E膨胀49下列关于微孔滤膜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吸附力小B孔径小而均匀C孔隙率高、滤速快D不影响药液的PH值和药物含量E有滤过介质的迁移50影响滤过的因素,错误的是A增大滤过面积,可加快滤速B降低粘度,可提高滤速C一般采用加压或减压滤过可增加滤速D使沉淀颗粒变粗,可减少滤饼对流速的阻力E减小压力差,加快滤速51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稳定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其水溶液PH值以3.5-4.0最为稳定B灭菌后的PH值常稍降低 C灭菌温度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加速分解D处方中氯化钠不仅可调等渗,还可增加溶液稳定性E临床应用安全无过敏反应52配制葡萄糖注射液加盐酸的目的是A增加稳定性B增加溶解度C减少刺激性D高速渗透压E破坏热原53下列注射液既等张又等渗的是A 10%葡萄糖注射液B 50%葡萄糖注射液C 5%碳酸氢钠注射液D 0.9%氯化钠注射液E 20%甘露醇注射液54有关合理使用活性炭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应选用一级注射用炭B一般使用量为溶液总量的0.1-1.0% C 加热煮沸后立即过滤除炭D药液PH值3-5时吸附力最强E在搅拌下吸附20-30分钟为宜55制备输液时加活性炭处理的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吸附热原B吸附色素C吸附杂质D作助滤剂E避免主药损耗56下列注射液除哪__项外均应加入抑菌剂A滤过除菌制备的注射剂B采用低温间歇灭菌的注射上C多剂量装注射剂D无菌操作法制备的注射剂E静脉和椎管注射用的注射剂57有关输液剂质量要求,不正确的是A无菌B无热原CPH值力求与血液正常值接近 D等渗,不得低渗与高渗E不得添加任何抑菌剂58有关除去热原的方法,不正确的为A可用活性炭吸附法除去溶液中热原B凝胶过滤可除去热原C分子过滤可除去热原D反渗透法无法除去热原E输液瓶可用强酸、强碱法或强氧化剂法除热原了59在灭菌时间到达时,应逐渐冷却并避免震动,于2小时后开启灭菌柜取出的注射液A抗坏血酸注射液B碳酸氢钠注射液C葡萄糖注射液D氯化钠注射液E葡萄糖酸钙注射液60 PVP可作注射液的A抑菌剂B增溶剂C助溶剂D抗氧剂E延效剂61焦亚硫酸钠在维生素注射液中可用作A抑菌剂B增溶剂C助溶剂D抗氧剂E延效剂62聚山梨酯-80在板兰根注射液中作A抑菌剂B增溶剂C助溶剂D抗氧剂E延效剂63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属A溶液型B乳浊液型C混悬液型D胶体溶液型E混合型64右旋糖酐注射液属A溶液型B乳浊液型C混悬液型D胶体溶液型E混合型65葡萄糖注射液经灭菌后有时会变黄的原因错误的是A存在微量蛋白质BPH值调整不当C灭菌温度过高 D灭菌时间过长E生成5-羟甲基糠醛聚合物66有关普鲁卡因注射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本品氧化后溶液变成黄色,且随温度升高而加剧B采用流通蒸气灭菌30分钟C生产时常通入惰性气体或加入金属螯合剂以防止或减缓其分解变质D本品最稳定的PH值为3.5-4.0 E本品给药前应询问患者过敏史或做过敏试验67下列哪种乳化剂不可用于制备脂肪乳输液A吐温 80 B精制大豆磷脂 C普朗尼克F-68 D精制卵磷脂 E泊洛沙姆18868下列有关5%葡萄糖注射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原料不纯一般可采用稀配法B因原料制备时易带入热原,故可加1.5%活性炭吸附 C调节药液的pH值在3.8—4.0较适宜D由于本品在高温灭菌时易变色,故常采用100℃30分钟灭菌较适宜 E本品含葡萄糖按含水葡萄糖计算69下列不属无菌制剂的是A创口用制剂 B 10%葡萄糖注射剂 C金霉素眼膏 D麻黄碱喷雾剂E植入剂70具有局部止痛及抑菌双重作用的是A苯甲醇 B新洁尔灭 C普鲁卡因 D苯酚 E.尼泊金乙酯71下列关于热压灭菌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A一般公认为是最可靠的化学灭菌法 B可靠性参数F0实际操作应控制在3分钟 C热压灭菌应采用饱和水蒸气D常用于1-5ml注射液的灭菌E选择灭菌温度和时间首先考虑杀灭细菌, 其次才是药物的稳定性72下列不是冷冻干燥的特点的是A可避免药品因高热而分解B可随意选择溶剂以制备某种特殊的晶型C含水量低 D产品剂量准确,外观佳E所得产品质地疏松,加水后迅速溶解成溶液X 型题73输液剂灌封工序实际包括的操作有A精滤B灌装药液C衬垫隔离膜D塞橡胶塞E轧铝盖74有关输液瓶质量要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应为中性玻璃制成B应无色透明C具耐酸、耐碱,耐水性,耐高压性及耐药液腐蚀性D外观应光滑、端正、无条纹、无气泡E瓶口内径的大小因输液瓶容量的大小不同而不同75 100级洁净厂房用于A.粉针剂原料药物的精制、烘干、分装B.复方氨基酸输液的配液C.棕色合剂(复方甘草合剂)的制备D.注射用胰蛋白酶的分装.压塞E.0.9%氯化钠注射剂(2ml)的配液76需要制成注射用冷冻干燥制品的品种是A.细胞色素CB.四环素盐酸盐C.胰蛋白酶D.普鲁卡因青霉素E.盐酸阿糖胞苷77灌封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A.封口不严B.出现大头C.安瓿长短不一D.焦头E.剂量不正确78能增加易氧化药物稳定性的附加剂和措施是A.NaHSO3B.尼泊金乙酯C.EDTA-2NaD.苯甲酸钠E.通氮气79下列有关维生素C注射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碳酸氢钠用于调节等渗 B亚硫酸氢钠用于调节药液的pH C依地酸二钠为金属螯合剂D在二氧化碳或氮气流下灌封E本品可采用115℃.30分钟热压灭菌80按卫生部《药品卫生检查方法》的规定检查,一般滴眼剂要求没有下列致病菌A伤寒杆菌 B.绿假单胞菌 C白色念球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肺炎球菌81用于手术及外伤眼的滴眼剂要求A要求绝对无菌 B单剂量包装 C应加抑菌剂 D多剂量包装 E须经无菌检查82一般输液应进行的质量检查项目有A装量 B热原 C.无菌检查 D pH E微粒检查83当前输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细菌污染 B溶血 C澄明度问题 D灭菌不完全 E热原反应84规格为10ml的注射液应进行的质量检查项目是A热原 B装量 C pH D澄明度 E微粒检查85选择流通蒸汽灭菌的制剂是A葡萄糖注射液(500ml) B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C注射用阿糖胞苷D红霉素眼膏E抗坏血酸注射液86水性注射剂常用的抗氧剂为有A惰性气体 B抗坏血酸 C依地酸二钠 D焦亚硫酸钠 E亚硫酸钠87允许加入抑菌剂的有A皮下注射剂 B静脉注射剂 C脊椎注射剂 D肌肉注射剂 E多剂量注射剂88下列注射液不可加抑菌剂的是A大输液 B无菌操作法制备的注射液 C多剂量注射剂 D脊髓腔注射剂 E静脉注射用乳剂89下列关于湿热灭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湿热灭菌应采用湿饱和蒸汽 B热压灭菌的可靠性参数F0实际操作应控制在12分钟 C热压灭菌应采用饱和蒸汽D选择灭菌温度和时间应首先考虑杀灭细菌,其次才是药物的有效性 E湿热灭菌法包括热压灭菌法,流通蒸汽灭菌法等90制备注射剂时应满足下列要求A所用原料应符合注射用的各项质量标准B所用附加剂如符合化学纯或分析纯要求也可使用C应按处方规定投料,对易降低药效的原料应适当增加投料量D配液时如药物易氧化,应先将药物溶解后再加入抗氧剂以增加稳定性 E含结晶水的药物应注意换算91有关灭菌的论述,正确的有A辐射灭菌特别适用于一些不耐热药物的灭菌B滤过灭菌法主要用于含有热稳定性物质的培养基、试液或液体药物的灭菌C灭菌法是指杀灭或除去所有微生物的方法D煮沸灭菌法是化学灭菌法的一种 E热压灭菌法可使葡萄糖注射液的pH值降低92生产注射剂时常加入活性炭,其目的是A吸附热原 B增加主药稳定性 C助滤 D脱盐 E提高澄明度93关于热压灭菌器使用的错误表述是A灭菌时被灭菌物排布越紧越好B灭菌时必须将灭菌器内的空气排净 C灭菌时须将蒸汽同时通入夹层和内柜D灭菌时间必须由全部药液的温度达到100℃算起E灭菌完成时应停止加热,待压力降低至0时,方可打开灭菌器94氯霉素滴眼剂pH调节剂为A 10%HCl B硼砂 C尼泊金甲酯 D硼酸 E硫柳汞四、计算题:1.下列处方调成等渗需加NaCl多少克?硝酸毛果芸香 1.0g无水磷酸二氢钠 0.47g无水磷酸氢二钠 0.40gNaCl 适量注射用水 100ml(注:硝酸毛果芸香碱的NaCl等渗当量0.23,无水磷酸二氢钠的NaCl等渗当量为0.43,无水磷酸氢二钠的NaCl等渗当量为0.51)。
第三章注射剂与滴眼剂第一节剂型概述本节要点◆掌握灭菌的概念和物理灭菌法◆熟悉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的定义和分类◆熟悉D、Z、F、F0值的含义◆了解化学灭菌法和无菌操作法§1概述:直接注入体内或直接接触创伤面、粘膜的一类制剂。
1灭菌(sterilization):用物理、化学法方法将所有致病和非致病的微生物以及细菌的芽孢全部杀灭。
2灭菌法:杀灭或除去所有致病和非致病的微生物的繁殖体和芽孢的方法和技术。
3无菌:在任一指定物体、介质、环境中不得存在任何活的微生物。
4无菌操作法: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利用或控制一定条件是产品避免被微生物污染的一种操作方法或技术。
5防腐(antisepsis):低温或化学药品防止和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6消毒(disinfection):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将病原微生物杀死。
一、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的定义与分类——无菌制剂和限菌制剂1、定义(1)灭菌制剂:采用某一物理、化学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一类制剂。
(2)无菌制剂:采用某一无菌操作方法或技术制备的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一类制剂。
2、种类:注射用制剂;眼用制剂;植入型制剂;创面用制剂;手术用制剂。
二、灭菌与无菌技术灭菌的目的:除去或灭杀微生物,保证药物的质量(稳定、安全、有效)灭菌法的分类:(一)物理灭菌技术1、干热灭菌法①火焰灭菌法适用于耐火焰材质,不适用于药灭菌法物理灭菌法化学灭菌法无菌操作法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射线灭菌法滤过灭菌法气体灭菌法化学药剂灭菌法品灭菌。
②干热空气灭菌法适用于耐高温的玻璃制品、金属制品以及不允许湿气穿透的油脂类和耐高温的粉末化学药品。
穿透力弱,温度不均匀,高温、时间长。
2、湿热灭菌法:蒸汽潜热大、穿透力强,易使蛋白变性。
最常用的方法。
(1)热压灭菌法:高压饱和水蒸气加热杀灭微生物。
灭菌效果可靠,能杀死所有的细菌繁殖体和芽孢。
115℃(67KPa),30min; 121℃(97KPa),20min; 126℃(139KPa),15min;A影响湿热灭菌的因素:细菌的种类与数量;药物性质与灭菌时间;蒸汽的性质;介质的性质。
B卧式热压灭菌柜操作时的注意事项:饱和蒸汽;需将灭菌柜内的空气派出;灭菌时间必须有全部药液温度真正达到所要求的温度时算起;灭菌完毕后停止加热,必须使压力逐渐降至0后才能放出锅内蒸汽,内外压相等后稍稍开柜10——15min,再全部打开。
(2)流通蒸汽灭菌法常压,100℃,30—60min。
非可靠的灭菌法。
(3)煮沸灭菌法(4)低温间歇灭菌法60—80℃水或蒸汽,1小时,放置24小时,再灭菌。
3、滤过灭菌法适用于对热不稳定的药物溶液、气体、水等的灭菌。
微孔薄膜(0.22或0.3um)、G6号垂熔漏斗(<2um)、白陶土滤柱(<1.3um)。
4、射线灭菌法①辐射灭菌法γ射线。
特点:不升高温度,穿透力强,适合于不耐热的药物灭菌。
②紫外线灭菌法200—300nm,最强254nm。
适用于照射物表面灭菌、无菌室的空气及蒸馏水灭菌。
③微波灭菌300兆赫—300千兆赫,适用于水性注射液的灭菌。
(二)化学灭菌法1气体灭菌法:环氧乙烷、甲醛蒸气、丙二醇蒸汽、甘油和过氧乙酸蒸汽2药液法:0.1%—0.2%苯扎溴铵溶液,2%酚或煤酚皂溶液,75%乙醇。
(三)无菌操作法1无菌操作室的灭菌:气体法、药液法。
2无菌操作(四)灭菌参数(F与F0值,验证灭菌可靠性的参数)1 D 值与①D 值 灭菌速度符合一级过程:logN t =logN 0-kt/2.303 斜率=-k/2.303=( logN t - logN 0)/tD=-1/斜率= t/( logN t - logN 0)D 表示为在一定温度下杀灭微生物90%或残存率为10%时所需的灭菌时间。
②Z 值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100-138℃)logD 与温度T 之间呈直线关系:Z=(T 2-T 1)/(logD 1-logD 2) Z TT D D 211012-= Z 值为降低一个logD 值所需升高的温度数。
灭菌时间减少到原来的1/10所需升高的温度数。
设Z=10℃,T 1=110℃, T 2=121℃,则D 2=0.079D 1,即110℃灭菌1min 与121℃灭菌0.079min 的灭菌效果相当。
若Z=10℃,灭菌温度每增加1℃,则D 1=1.259D 2,即灭菌温度每增加1℃,灭菌效率增加25.9%。
2 F 与F 0值①F 值 F=△t ∑10(T-T0)/Z△t —测量被灭菌物料温度的时间间隔,一般为0.5—1.0分钟T —每个时间间隔所测得被灭菌物料的温度,T 0为参比温度故F 值为在一系列温度T 下给定Z 值所产生的灭菌效力与在参比温度T 0下给定Z 值所产生的灭菌效力相同时,T 0温度下所相当的灭菌时间,以min 为单位。
常用于干热灭菌。
②F 0值 F 0=△t ∑10(T-121)/10 物理F 0.F 0值为一定灭菌温度(T )Z 为10℃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Z 为10℃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仅限于热压灭菌。
F 0值的影响因素:容器大小、形状、热穿透系数;灭菌产品溶液粘度、容器填充量;容器在灭机器内的数量与排布。
F 0值由微生物的D 值和微生物的初始数及残存数决定,所以F 0又称生物F 0。
F 0=D 121×(lgN 0-lgN t )N t —灭菌后预期达到的微生物残存数,又称染菌概率,一般N t 为10-6即认为达到可靠的灭菌效果。
注意:减少污染,降低初始微生物水平;适当考虑增强安全因素,一般增加50%。
思考题:1、 简述灭菌与无菌之间的区别2、简述灭菌与无菌技术的种类3、简述注射剂的特点和质量要求小结:1、本章为重点章节,通过讲解使同学掌握重要的基本概念2、对F和F0值的实践意义须讲解清楚第二节注射剂Injections本节要点◆掌握注射剂的定义、质量要求。
◆掌握热原的定义、组成、性质、除去方法。
◆熟悉注射剂的特点、给药途径一、注射剂: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灭菌溶液、乳状液、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
二、注射剂的分类和给药途径1、注射剂的分类①溶液型注射剂:易溶于水、在水中稳定的药物②注射用无菌粉末:遇水不稳定的药物③混悬型注射剂:难溶性药物、要求延效的药物,仅供肌注。
④乳剂型注射剂:水不溶的液体药物。
2、注射剂的给药途径①静脉注射:静脉推注(5-50ml)、静脉滴注,油溶液、混悬液和溶血、沉淀蛋白的药物不宜静脉给药。
②脊椎腔注射:渗透压与脊椎也相等,体积<10ml,易出现渗透压紊乱现象。
③肌内注射:水溶液、油溶液、混悬液均可,体积<5ml。
④皮下注射:真皮与肌肉之间,体积1-2ml,主要为水溶液。
⑤皮内注射:表皮与真皮之间,体积0.2ml,过敏性试验或诊断。
三、注射剂的特点和一般质量要求1、注射剂的特点:药效迅速、作用可靠;不宜口服的药物;不能口服的病人;可产生局部作用;使用不便且注射疼痛;制造过程复杂;2、注射剂的质量要求:无菌;无热原;澄明度;安全性;渗透压;pH(4-9,血浆pH7.4);稳定性;降压物质。
案例1: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2008年10月6日,云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云南省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6名患者使用黑龙江完达山制药厂生产的“刺五加”注射液之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其中3例死亡。
次日,中国卫生部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紧急通知,暂停销售、使用该注射液。
同年10月,国家相关部门联合通报黑龙江省完达山制药厂生产的“刺五加”注射液部分批号的部分样品有被细菌污染的问题。
随后,中国各省开始严查“刺五加”注射液。
2009年2月11日,卫生部、国家药监局接到青海省报告,青海省大通县3名患者使用标志为黑龙江乌苏里江制药有限公司佳木斯分公司生产的双黄连注射液(批号:0809028、0808030,规格20毫升/支)发生不良事件,并有1人(62岁女性患者)死亡,另外2名患者被送入青海省人民医院抢救,目前尚未脱离生命危险。
12日,卫生部、国家药监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药品经营企业立即暂停使用、销售并封存黑龙江乌苏里江制药有限公司佳木斯分公司生产的双黄连注射液;一经发现不良事件患者,须全力做好医疗救治,并实时报告。
思考:以上案例说明什么问题?四、热原 1、热原(pyrogens):微生物产生的一种内毒素2、热原性质:耐热性;滤过性(r=1~5nm,可被活性炭吸附);水溶性;不挥发性;能被强酸、强碱、强氧化剂、超声波破坏。
3、污染热原的途径:溶剂;原料(易滋长微生物的药物);容器、用具、管道、装置;制备过程;输液器;4、热原的除去方法:高温法(250℃,30min);酸碱法(重铬酸钾硫酸清洁液、稀氢氧化钠);吸附法(活性炭);离子交换法;凝胶滤过法(分子筛);反渗透法;超滤法;5、热原的检查:家兔法鲎试剂法:适用于某些用家兔不能进行检测的品种(放射性药物、肿瘤药物),对革兰氏阴性菌的内毒素非常敏感。
案例2、欣弗注射液事件卫生部2006年8月3日连夜发出紧急通知,停用上海华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药品欣弗。
据了解,发生不良反应的“欣弗”涉及到5个批号产品,分别是06060801、06062301、06062601、06062602和06041302,这些产品均为2006年6月生产。
卫生部通知说,青海、广西、浙江、黑龙江和山东等省、自治区陆续出现部分患者使用上海华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又称欣弗)后,出现胸闷、心悸、心慌、寒战、肾区疼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过敏性休克、肝肾功能损害等临床症状。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8月15日通报了对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欣弗)引发的药品不良事件调查结果:安徽华源违反规定生产,是导致这起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张冀湘15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他们已会同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安徽华源进行了现场检查。
经查,该公司2006年6月至7月生产的欣弗未按批准的工艺参数灭菌,降低灭菌温度,缩短灭菌时间,增加灭菌柜装载量,影响了灭菌效果。
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对相关样品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无菌检查和热原检查不符合规定。
“按照批准的工艺,该药品应当经过105摄氏度、30分钟的灭菌过程。
但安徽华源却擅自将灭菌温度降低到100摄氏度至104摄氏度不等,将灭菌时间缩短到1到4分钟不等,明显违反规定。
样品经培养后,长出了细菌。
中检所由此认定,安徽华源违反规定生产。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全监管司有关负责人王者雄告诉记者,样品中具体含有何种细菌,还有待进一步分析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