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12
云南医药2012年第33卷第6期·经验交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X线诊断15例X线及病理分析赵云秋(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云南昆明650011)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X线摄影中图分类号:R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4141(2012)06-0567-03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也称为肺透明膜病或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指新生儿出生后6h内,因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而导致进行性肺不张,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呼气性呻吟、吸气性三凹征和呼吸衰竭[1],其病理特征为肺泡壁至终末细支气管壁上附有嗜伊红透明膜。
多见于早产儿,也是早产儿的常见的疾病,仅约5%见于足月产儿,并发症多且死亡率较高,虽临床表现典型,但确诊需依靠X线胸片,有时早期改变不典型,需连续摄片做动态观察[2]现对我院1990~2005年收治本病患儿15例,每例患儿均有完整的X线胸片资料且进行影像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能力。
临床资料一、本组15例患儿,男11例,女4例,胎龄:32周4例,32周8例,37周3例;出生体重: ̄1000g2例,~1500g3例,~2000g7例,~2500g3例;产科情况:剖宫产6例,吸引产3例,自然产6例;1minApgar评分:0~3分1例,4~7分6例,8~10分8例;母亲患妊高征2例,双胎及三胎各1例,胎盘早剥及前置胎盘各1例。
二、NRDS的临床表现及X线分级NRDS患儿临床表现为:呻吟7例,呼吸急促9例,发绀14例,口吐白沫2例,肺部闻及湿性罗音5例。
15例均做血气分析,pH值及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升高13例,正常2例。
根据X线胸片将NRDS分为四级:I级2例,II级5例,III级7例,IV级1例。
结果X线分度、分级表现,见附图。
NRDS的X线表现主要是肺野透亮度不同程度的减低,肺内广泛网状、粟粒状高密度阴影、典型含气支气管像、膈面心缘模糊、小泡状透亮影、气胸征和纵隔气肿征。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胸部X线表现目的:分析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胸部X线表现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表现,所有患儿于症状出现后行仰卧位胸部X线摄片,并对患儿行X线随访。
结果:46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病灶分布于肺部双侧,呈多发病灶;15例均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其中8例伴有双肺散在分布的细颗粒状阴影,3例细颗粒状阴影以分布在肺底部较明显;20例表现为双肺颗粒状阴影明显融合伴有双肺散在分布的片状阴影,9例双肺可见支气管气相,13例伴有双肺散在分布的结节影,心影及膈影轮廓仍较清晰;3例表现为双肺呈毛玻璃阴影伴有双肺广泛分布的大片状影,并可见明显的支气管气相征延续至肺周边区,肺野透亮度明显降低,2例可见少量胸腔积液,1例可见纵隔气肿,9例患者的心膈影模糊不清,无法辨认。
46例复查病例中,3例治疗无效死亡,其余患儿治疗及时病情稳定或好转。
结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征象具有一定特征,结合其动态变化特点及临床资料,可及时、准确确诊本病。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又称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新生儿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多见于早产儿,另发现产妇为糖尿病患者,或有妊娠中毒症的新生儿易患本病[1]。
剖宫产婴儿易患肺透明膜病[2]。
笔者回顾性分析本院诊治的46例肺透明膜病患儿的胸部X线表现,旨在加深对本病的正确诊断,早期实施准确及时的治疗,降低患儿的死亡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搜集笔者所在医院1994年7月-2009年12月确诊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共46例。
其中男20例,女26例。
年龄1~2 d,平均1.5 d。
回顾性分析患儿的病案资料和胸部X线表现。
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进行性呼吸困难,面色灰白或青紫,四肢松弛。
34例伴有呼气性呻吟,29例可见吸气性三凹征,10例胸骨左缘可听到收缩期杂音,16例可听到细湿啰音,2例叩诊出现浊音。
46例患儿的血气分析均表现为代谢性酸中毒,并经临床综合诊断证实,所有病例均在出生后1~6 h内行首次X线检查。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X线诊断摘要目的探究X线诊断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相关诊治中的治疗意义,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24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组,其他24例新生儿肺病患儿为其他新生儿肺病组,进行X线征象的对比分析。
结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组患儿的肋间隙宽度显著小于其他肺病患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该组患儿的肺野内细小颗粒、网状细胞等出现几率均高于其他新生儿肺病患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使用X线诊断对新生儿中出现的透明膜病患儿进行辅助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新生儿;肺透明膜病;X线诊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新生儿在围生期出现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可根据患儿相关病史、羊水检查等技术进行诊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X线诊断技术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1]。
本研究使用了X线诊断技术对24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进行了相关诊断,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近年来来本院就诊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24例及其他新生儿肺病患儿24例,分别作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组与其他新生儿肺病组。
其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10 min~24 h;主要临床症状:20例呼吸困难,16例发绀,14例呻吟,12例体温不升;且主要合并症有肺出血、吸入性肺炎各4例,气漏2例。
其他新生儿患儿中,男16例,女8例,年龄10 min~24 h;18例呼吸困难,18例发绀,10例体温不升;各种吸入性肺炎为主要合并症。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所有患儿均经本院医师初步诊断后,行X线拍摄辅助诊断,并对X线片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内容主要包括肋间隙宽度、横膈高度以及肺野内细小颗粒状等)。
1. 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50例的临床X线诊断【关键词】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临床x线诊断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72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83-01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又称呼吸窘迫综合征(irds),是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最常见的严重呼吸疾病之一。
x线胸片:能帮助临床确诊此病,并能提供轻重程度及其并发症情况,以帮助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收集我院2012-13年期间50例经x线摄片证实,回顾性如下:1 临床资料5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irds)患儿中,男32例,女18例,入院为生后1小时至10小时,胎龄25周-37周,其中最小胎龄25周2人,体重800克-2350克,49例,1例2500克,极低体重800克。
出生后呼吸不规则,呼吸弱,呼吸困难30例,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三凹征、呻吟、青紫、剖宫产数例,肺出血1例,50例患儿有4例为床头拍片。
大多数拍片为生后1小时至1天,摄片间隔时间6-24小时以上。
2 结果x线表现分为轻、中、重3级,轻度:两肺透过度略有减低,肺内可见细颗粒状影,心脏膈面清晰或尚清晰。
中度:两肺透过度明显减低,肺内颗粒状影融合,或见大片密度增高实变影,心脏膈面显示不清,支气管充气征明显。
重度:两肺透过度极度减低,呈“白肺“样改变,心缘膈面完全消失。
本组轻中度共43例,重度7例。
分析讨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irds)多见于未成熟儿,是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所致。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肺泡ii型上皮细胞分泌,由于早产等原因导致肺泡ii型细胞发育不成熟,从而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和释放不足,呼气期不能保持肺泡内残气,导致进行性肺泡萎缩,缺氧引起血浆蛋白渗出进入肺泡腔,末捎气管,形成典型的纤维素性透明膜。
病理以肺泡壁上附有嗜伊红透明膜和肺不张为特征。
诱发本病的原因包括有:发育未成熟,遗传等因素,母亲患糖尿病,以及剖宫产产生的早产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