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回收式锚索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7.39 MB
- 文档页数:27
热熔可回收锚索施工方案简介一、锚索回收原理热熔可回收锚索属于压力分散型锚索,其构造与普通锚索基本相同,分为锚固段、自由段和张拉段三部分,每个承载板上布置两索钢绞线,且根据锚索的锚固段所在的土层、锚索设计的极限承载力确定承载板的个数,其回收原理是通过对热熔锚通电(36V安全电压)进行拆芯,待通电到一定时间热熔锚拆芯结束后可拔出钢绞线回收。
单孔热熔夹片式锚具(15.2系列、12.7系列)均满足单孔锚GB/T14370-2000《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规范要求,静载锚固试验、周期荷载(附国家工业建构筑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报告)。
单孔热熔夹片式锚具不仅拥有单孔锚具的性能和安全可靠度,更为突出的特点是具有可拆芯性能,是普通锚具无法比拟的优点且拆芯热熔使用的是安全电压36V;拆芯稳定可靠。
它适用于目前建筑工程中支护大量使用的压力型锚索(替代挤压锚)并达到可回收目的。
回收型锚索属于压力型锚索(承压型锚索),主要靠锚固端的承载力提供抗拔力;为了确保锚索的抗拔力、回收率、优化施工难度热熔可回收锚索采用无黏结预应力钢绞线作杆体。
锚固段的旋喷体强度对压力型锚索的抗拔力起决定性作用,故承载体尽量要选择在较好的土层以便提供更好的承载力且我方建议锚固体不易太长且水泥全部用在锚头旋喷体有效长度上,更好的发挥水泥的作用并减少没必要的浪费。
锚索根据工程设计计算需要可选择f15.24×2~f15.24×7,根据其承载板数量不同,其容许荷载为330.5~1020.3kN,钻孔孔径为150mm。
钢绞线回收后可重复用于下一工程。
旋喷锚(6索)旋喷锚(4索)热熔锚检测报告(静载、周期、疲劳)二、热熔旋喷锚索施工工艺场地平整处理(满足设备施工)设备进场组装、调试锚索设备投入使用锚索施工流程图 锚索施工工序(以6索为例):热熔可回收锚索有2索、4索、6索等多种型号;具体根据责方设计要求、张拉力确定相应的索型。
钻孔孔径:Φ150~Φ180mm钻孔长:设计长度+0.5m :1、旋喷热熔锚索的制作;锚索采用6索钢绞线(3块承载板,每个承载板带2个热熔锚具),承载板的间距为1m ;锚索制作由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安装。
扩孔预应力可回收锚索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本文介绍了一种名为"扩孔预应力可回收锚索"的新型技术。
这项技术可以通过在现有结构中钻孔,并使用专门设计的预应力锚杆进行加固和支撑,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与传统的加固方法相比,扩孔预应力可回收锚索具有更高的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如下:第二部分将详细介绍扩孔预应力可回收锚索的定义、原理解释以及其适用范围和优势。
第三部分将描述该技术的施工流程和关键技术要点,包括施工前准备、扩孔预应力锚杆的安装步骤以及预应力加压过程和控制策略。
第四部分将进行局限性与风险因素的分析,梳理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相应解决方案,同时评估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此外,还将给出使用后的检测方法建议以及维护指南。
最后,第五部分将对扩孔预应力可回收锚索进行总结,强调其优势和适用领域,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介绍并解释扩孔预应力可回收锚索技术的原理、施工流程、优势以及可能遇到的局限性和风险因素。
通过深入了解该技术,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工作机制,并在实际工程中具体运用。
此外,本文还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的参考。
2. 扩孔预应力可回收锚索的定义与原理:2.1 定义:扩孔预应力可回收锚索是一种工程技术方法,通过在土壤或岩石中使用特殊设计的支撑材料和设备,将预应力传递到地下结构物的固定点,以增强结构物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该技术主要由两个关键部分组成:扩孔和预应力。
扩孔是指使用专用机械工具在地下挖掘一个圆形或方形截面的孔洞,并清理该孔洞,以便将预应力锚杆安装进去。
而预应力是指通过拉伸或压缩钢筋、螺栓或钢绞线等材料,施加在结构物内部,在固定点上产生压应力的技术。
它可以减小结构物受外界荷载作用时产生的变形和裂缝,并使结构物更加牢固稳定。
可回收式预应力锚索作用机理及施工力学研究关键词:岩土体;预应力锚固;作用机理;施工力学前言:在岩土体的施工中,为了能够保证土体下方的地层能够与施工所采用的加固物保持完美结合,需要通过锚固技术对其进行压应力的施加,从而使其成为全新的复合结构体,避免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变形、位移。
在开展锚固技术时,需要结合岩土体自身的稳定性进行预应力锚索的选择,而锚索本身的特性也成为了施工团队进行锚索选择的主要依据。
在开展施工之前,需要优先完成锚索施力情况的判断。
一、可回收式预应力锚索的作用机理分析(一)岩土体加固机理分析应用锚索对岩土体进行锚固施工,能够对岩土体产生强化,再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实现锚杆支护。
在相关的技术机理中,常见的机理主要有悬吊作用、连续压缩等具有代表性的施工机理。
通过不同的机理选择,能够达到不同的加固效果。
其中,悬吊作用激励是指在锚索加固过程中,施工人员选取相对不稳定的岩土体,将锚索通过上方选调的方式,深入到深层的岩土体中,使锚索与稳定岩土结合,避免出现离层滑脱现象。
这种锚固机理主要应用与地层较深的岩土体锚固之中。
与之不同的连续压缩锚固机理则主要应用于拱形洞之中,在拱形洞内,部分岩土体会出现破碎区,为了保证洞内洞壁具有较强的支撑力,工程施工需要将锚索的敢提搭建成圆锥形,用以承受压应力[1]。
而在具体的施工当中,为了保证洞内围岩形成的压缩带始终处于均匀状态,施工人员需要依据一定的锚杆间距进行锚杆群布设,各个锚杆之间相互交错,从而形成压应力的承压拱,以此来承受拱形洞上方的破碎岩石所带来的景象载荷。
(二)可回收式预应力锚索的机理特殊性分析以往在施工当中选择的普通预应力锚索,主要是自由式拉力型锚索。
这种锚索由钢筋、注浆体、绞线、外锚头等部件共同构成。
在受力过程中,钢筋以及绞线会通过张拉的方式实现剪应力的传递,再将力传输至注浆体内部,最后由注浆体经过外锚头完成剪应力的传出。
而本文所研究的可回收式锚索,则是在传统锚索之上增加波纹套管、固定台座以及承载体等部分,而钢绞线、注浆体和外锚头则保持不变。
可回收锚索技术(总3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锚杆扩孔技术及可回收锚索技术1 锚杆扩孔技术1.1 国内研究应用情况目前,国内锚杆扩孔技术有四种方法:爆炸扩孔、机械扩孔、水力扩孔及压浆扩孔,分别介绍如下:1)爆炸扩孔,用普通钻头钻至预定孔深后,在钻孔底端装上炸药,引爆后把孔端炸扩成大头。
目前已很少应用。
2)机械扩孔,由扩孔钻头的扩孔叶片旋转张开切削土层,从而形成扩大头。
较有代表性的是台湾学者卢锡焕发明的保壮PCBA扩孔钻头,该扩孔钻头与钢绞线连接,钻头作为锚索的一部分永存于地下,只能一次性使用,不能回收,因而成本较高,其钻头需在离心力作用下展开,当地层复杂或地层较硬时,孔径扩大程度难以把握。
此外,尚有一些其他的机械扩孔技术,但均不够稳定成熟,应用不普遍,尤其不适用于全风化、强风化岩。
3)水力扩孔,即采用高压旋喷技术来扩大孔径,对锚固段端部或全段实施高压旋喷,使该段形成扩大头或扩大径。
该法的缺点是:对不同地层,扩孔直径不稳定,施工中不容易掌握,扩孔效果难以检测和保证;高压旋喷形成的扩大头系水泥土体,水泥土体的强度及固结龄期因土层不同而差异很大。
4)压浆扩孔,采用二次灌浆或双层管双栓塞注浆法来扩大孔径。
该法的缺点是:不适用于硬塑或坚实以上的地层。
扩大孔径不规则,也不容易掌握。
该法只适用于软弱土,成本较高,优势不明显,应用较少。
1.2 本发明的扩孔专利技术的特点本发明的扩孔专利技术是机械扩孔技术的一种,具有以下特点:1)扩孔可靠,扩孔概率及效果稳定,均达到100%,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已施工应用于多个实际工程,检测结果表明100%合格。
2)适用范围很广,适用于第四系土层及全风化、强风化岩层(甚至可在中风化软岩扩孔),适用于任何角度之钻孔,扩孔孔径可从φ130→φ400~φ600,还可以扩得更大(只要设备动力允许)。
3)显着提高抗拔力,节约工程总造价。
建筑工程可回收锚索工艺解析摘要:可回收锚索技术具备施工方便、噪音小、技术成熟等优点,在建筑邻域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为了对可回收锚索技术的应用效果有更为全面的了解,本文结合实际,以可回收锚索技术为研究背景,对该技术在工程项目实践中的过程进行全面分析,以期论述后,可给类似基坑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可回收;锚索技术;工艺要点引言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锚索结构被广泛的应用在桥梁工程的各个部件中,并成为一种固定桥梁缆绳的主要承载构件。
考虑到锚索结构的使用范围相对较广,加上较高的承载力和经济性能,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在不同领域中。
在建筑的深基坑支护结构中,通常会使用锚索结构,这样可以有效地将基坑周围的土体或岩体进行集中控制,更好地保证位移的数量和大小,使其能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消除滑坡和塌方事故的影响。
在建筑深基坑支护结构应用的环节中,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1.工程概况某建筑工程项目位于我市南区,设计为三层地下室。
基坑及周边地形有所起伏,整体呈南高北低,基坑开挖深度为13—16m。
基坑支护地下水控制方式为止水帷幕结合集水明排。
基坑设计采用动态设计,根据基坑开挖揭露的地质水文情况,基坑监测数据,新查明的基坑周边环境条件,基本试验结果等及时调整设计。
基坑支护结构形式有:排桩加锚杆(锚索)、内支撑,与此同时,为了规避基坑开挖和锚索施工对后期城市地铁施工的影响,设计单位改变了锚索结构的方式,使其成为一种可回收式的锚索结构。
这种结构的设计关乎到钻孔的深度和角度,也会给孔径的大小带来影响。
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数据分析锚索位置锚索钻孔深度/m锚索钻孔角度/(°)锚索钻孔孔径/mm第一道2420150第二道2320150第三道20.520150第四道1920150第五道15201502工程和水文地质勘察情况从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内容来说,该项目地平面标准高度从上到下的土质比较复杂。
有人工填土、粉质粘土、砾砂、圆砾、粉质粘土、强风化泥质粉砂岩、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强风化泥质粉砂岩、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可回收式扩大头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摘要:深基坑支护工程,对于受弯式支护结构(桩墙式支护),当采用悬臂支护形式无法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时,需要增加水平支点,有内支撑和锚索两种方式可选择。
采用内支撑形式可以有效约束桩(墙)的水平变形,但是影响地下主体结构的施工,施工工期较长,成本较高。
而且内支撑拆撑繁琐,进一步增加工期,拆撑振动对周边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采用锚索作为水平支点,可以克服内支撑形式的不足。
锚索技术可与桩、墙、梁柱网格等结合使用,在宽度较大的基坑中,支护结构采用锚索与内支撑相比,经济性更好,并且可为土方机械化施工及地下室建造提供宽敞无阻的工作面,大大加快工程建设速度。
但是非回收锚索在施工结束后钢绞线或钢筋遗留在周边的地下空间内,给后期周边地下工程的施工造成不利影响。
而采用可回收锚索,在地下结构施工结束后回收钢绞线,可以减少周边地下空间的遗留物,不影响周边地块的后期开发利用。
关键词:预应力锚索;可回收;钢绞线;1、引言可回收扩大头锚索加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物加固、边坡治理、大型地下洞室及深基坑支护等工程。
即可用于永久性加固,又可用于施工场地临时加固工程,即可单独使用又可与其他加固结构联合使用。
2、工程概况新建广州白云站综合交通枢纽建筑总规模45.3万平米。
其中站房工程14.45万平米;铁路配套地下停车库14.85万平米;地铁集散、城市换乘通道及配套工程11.7万平米;其它4.3万平米。
新建白云站站房区域地下室长度约522m,宽度约318m,大致呈长方形。
基坑采用地连墙+锚索围护结构的形式。
一期总共有第一道锚索132道,第二道锚索132道。
锚索钻孔直径Ф150,扩大头段直径Ф600,水平倾角30°,钢绞线直径17.80mm。
第一道锚索中心相对标高为+1.50m,第二道锚索中心相对标高为-3.50m。
每根锚索间距为2m。
3、工艺特点(1)适用于各种场地和地形,施工作业面不大,整个加固结构轻便,占用空间小,不影响土方开挖和地下室施工,对施工场地狭小放坡困难有相邻建筑,大型护坡设备不能进场时,具有独特优越性。
可回收锚杆行业产品分类及国内外常见产品分析1、可回收锚杆分类可回收锚杆(索)在结构特点、施工工艺等方面均有别于常规锚杆(索),综合目前国内外各种可回收锚杆(索),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大致有如下几种分类。
——依据施工工艺可分为机械式回收、力学式回收和化学式回收。
机械式回收是在回收时借助机械的作用将锚杆(索)体从整个体系中取出回收;力学式回收是在回收时对提前设置的回收钢绞线(工作时不起作用,专为回收而设置)施加作用力,剩余钢绞线便可轻松拔出回收,或者是对每一根钢绞线施加作用力(或大或小)将其拔出回收;化学式回收是利用事先设置的热熔装置或爆破装置,对锚杆(索)体进行破坏切断,从而将杆(索)体拔出回收。
——依据锚杆体部分的回收程度,可以将可回收锚杆划分为A、B、C等3类。
A类,仅能够将处于自由伸长段的杆体拔出回收,方法有多种,断开点位于自由伸长段的下部;B类杆体可以全部或大部分被回收,脱开点就位于短而易于破坏的交界面上;C类是利用爆破或拉动可除式楔体,将黏结段内包裹杆体的注浆体破碎,从而将杆体回收,或者通过光圆钢筋施加很高的张拉力使杆体与注浆体脱开,达到将杆体回收的效果。
——根据锚杆(索)的拆除回收形式以及构造将其分为4类:“U”型可拆除回收式;主、副工作索可拆除回收式;直列无级调压速卸式;热熔式。
——此外还可将可回收锚杆(索)分为以下3类。
(1)拆锚型,具体又可分为螺栓式和锚具松落式。
螺栓式的锚固端为螺栓,杆体采用刚性杆体,回收时旋转杆体本身使锚固螺母和杆体分离,便可将杆体轻易回收。
此法需要特殊设备,孔径也大,广泛应用于岩层或煤层的加固工程中。
锚具松落式是采取措施松动锚固端的锚具,从而脱落,便可将钢绞线轻易拔出回收。
(2)强拉失效型,又称定阈型。
在回收时,通过施加超过钢绞线设计抗拔力一定限值的拉力,将设置在锚固段锚固节点中的挤压套张拉失效后将钢绞线强行拉出。
但承载力越高,钢绞线回收所需的拉力也越高。
并且如果锚杆(索)处于工作状况下,锚杆(索)的拉力一旦高于设计值,锚杆(索)便会失效,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关键词:可回收锚索;基坑支护;技术研究;应用引言锚索在当前是一种成熟的工程技术方法,那么在以往工程项目中常常会将锚索和排桩进行结合,但是因为在这其中所用到的锚索长度较长,会直接影响周围的环境,对于后续的地下空间开发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
所以,在当前一些工程施工中,就改变以往锚索支护,而利用混凝土来支撑,合理设计支护方法,尽量减少对地下空间的影响。
在这一环境下,很多学者和研究人员都在对锚索的可回收性加以研究,提供相应解决措施,以此来解决锚索自身的问题。
1常见可回收锚索类型当前市场中已经出现很多的可回收锚索,主要分为三中国类型,那么就针对这三种类型来加以分析:1.1U型这种工艺时将钢绞线通过加工的方法来变成U型,然后装入到相应的承载体中,利用捆扎的方法,来让其形成锚索。
在应用过程中是将一根钢绞线通过绕过端部的方法,来让其形成回路。
在对其拆除过程中,就需要外部一定的机械强度来抽出钢绞线。
1.2LC型这种方法是将导管、承压板等等进行连接,并配备调压保险、保护外罩等等。
将LC锚索在孔内合理分布,每一根在工作过程中都是独立进行。
在回收过程中是先将锚头拆除,然后利用工具来对其外部进行敲打,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将钢绞线拔出。
1.3JCE型这种方法是由外锚头、钢绞线、承载体等等所组成。
在应用过程中是通过拔出中心钢绞线的方法,以此来散开整个钢绞线,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及时的拔出其它的钢绞线。
除了以上三种常见的可回收锚索类型外,还有着两种类型:第一,旋钮式可回收锚索。
这种方法是通过对螺丝旋转的方法,来推出锥杯,让锚索的固定失效,然后将钢绞线抽出。
在抽出钢绞线时,是先利用专用机具来对其锚索的张拉端进行处理,通过这样的方法来选择钢绞线,让钢绞线能够和夹片脱离,进而来抽出其中的钢绞线。
第二,热熔式可回收锚索。
这种方法是通过夹片的方法来锁住钢绞线,然后在拆除过程中,是先对热熔锚进行通电,熔化其中的材料,以此来消除夹片对于钢绞线的影响,进而来进行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