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识图教案-砌体结构识图综合训练2
- 格式:pdf
- 大小:276.22 KB
- 文档页数:3
城建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授课教案绪论第一节建筑结构的分类及应用一、建筑结构的分类:1、定义:由若干构件由若干构件(如柱、梁、板等)连接而成的能承受荷载和其他间接作用(如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等)的体系,叫做建筑结构。
2、按所用材料分类:混凝土结构:优点:强度高、耐久性好、抗震性好、并具可塑性缺点:自重大、抗裂能力差、费工费模板应用范围:一般民用建筑、多高层建筑、工业厂房、大跨结构砌体结构:优点:造价低廉、耐火性好、施工方便、工艺简单、就地取材缺点:自重大、强度低、抗震性能差、砌筑工作繁重、粘土用量大应用范围:五六层以下的民用房屋、中小厂房的沉重结构、大型工业厂房的围护结构钢结构:优点:强度高、重量轻、质地均匀、运输方便缺点:易锈蚀、耐火性能差应用范围:大跨重型结构、受动荷载结构、可拆卸结构、轻型结构、容器及其它木结构:优点:取材加工方便、材质轻且强度较大缺点:各向异性、易燃、易裂、易翘曲、易腐蚀应用范围:大中城市基本停用3、按承重结构类型分: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排架结构:4、其他分类方法:第二节结构的发展概况2第一章建筑结构的基本设计原则第一节建筑结构荷载一、荷载分类及荷载代表值1、荷载定义: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称为荷载——直接作用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的原因——间接作用2、荷载分类:A、永久荷载:在结构使用期间,其值不随时间变化,或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可以忽略不计的荷载。
也称恒荷载或恒载。
比如结构自重或土压力等。
B、可变荷载:在结构使用期间,其值随时间变化,或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不可以忽略不计的荷载。
也称活荷载或活载。
比如楼面活载、屋面活载、雪荷载、风荷载、吊车荷载等。
C、偶然荷载:在结构使用期间不一定出现,而一旦出现,其量值很大而持续时间较短的荷载。
比如爆炸力、撞击力等。
3、荷载代表值:结构计算时,需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采用不同的荷载数值。
A、荷载标准值B、可变荷载组合值C、可变荷载准永久值D、可变荷载频遇值二、恒荷载按构件或材料单位体积(或单位面积)自重平均值确定。
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功能。
2. 掌握建筑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及其受力特点。
3. 熟悉建筑识图的基本知识,能够阅读和理解建筑图纸。
4. 学会使用建筑识图工具,如比例尺、直尺、圆规等。
5.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功能。
1.1 建筑结构的概念1.2 建筑结构的分类1.3 建筑结构的功能2. 建筑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及其受力特点。
2.1 柱2.2 梁2.3 板2.4 墙2.5 基础3. 建筑识图的基本知识。
3.1 建筑图纸的种类3.2 建筑图纸的符号与标注3.3 建筑图纸的阅读方法4. 建筑识图工具的使用。
4.1 比例尺的使用4.2 直尺的使用4.3 圆规的使用5.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与动手能力的训练。
5.1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5.2 动手能力的训练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功能,以及建筑识图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建筑识图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建筑结构受力特点的实验。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建筑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建筑结构及其识图方法。
4.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建筑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建筑结构的作用和分类。
2. 讲解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功能。
3. 讲解建筑识图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4. 演示建筑识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5. 讲解建筑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及其受力特点。
6. 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建筑结构及其识图方法。
7. 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建筑结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功能的掌握情况。
2. 建筑识图练习:检查学生对建筑图纸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 建筑结构受力特点实验:检查学生对建筑结构受力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掌握建筑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及其作用3. 熟悉建筑识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 能够阅读和理解建筑图纸二、教学内容1. 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1 建筑结构的定义1.2 建筑结构的分类1.2.1 钢结构1.2.2 钢筋混凝土结构1.2.3 木结构1.2.4 砖混结构2. 建筑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及其作用2.1 梁2.2 板2.3 柱2.4 墙2.5 基础3. 建筑识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1 建筑图纸的分类3.2 建筑图纸的符号和标注3.3 建筑图纸的阅读方法4. 建筑图纸的阅读和理解4.1 平面图4.2 立面图4.3 剖面图4.4 细部图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主要受力构件及其作用2. 演示法:展示建筑图纸,讲解建筑识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练习法:让学生阅读和分析建筑图纸,提高其阅读和理解能力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等相关教材或教学资源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建筑图纸和讲解建筑识图方法3. 建筑图纸:提供一些建筑图纸供学生阅读和分析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引发学生对建筑结构的兴趣2. 讲解:详细讲解建筑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及其作用,结合图纸进行说明3. 演示:展示建筑图纸,讲解建筑识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 练习:让学生阅读和分析建筑图纸,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建筑结构的重要性和识图的技巧6. 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一些建筑图纸的阅读和分析,加深对建筑结构的理解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建筑结构基本概念和分类的掌握情况。
2. 图纸阅读练习:布置学生阅读复杂的建筑图纸,评估其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分析特定的建筑结构案例,评估其合作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参观建筑工地:安排学生参观建筑工地,实地了解建筑结构及其施工过程。
建筑的结构与识图教案第一部分,引言。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承载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科技水平。
建筑的结构是建筑工程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美观性。
而识图则是建筑师、工程师和施工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它是建筑设计和施工的重要工具。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建筑的结构与识图,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建筑的结构原理和识图技巧。
第二部分,建筑的结构。
1. 建筑结构的分类。
建筑结构按照其构造形式可以分为框架结构、壳体结构、梁柱结构和混合结构等。
框架结构是由柱、梁和横向支撑构成的,它的特点是承重能力强、稳定性好,常用于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建筑。
壳体结构是由曲面构成的,它的特点是造型美观、空间利用率高,常用于体育馆、剧院等建筑。
梁柱结构是由柱和梁构成的,它的特点是简单、易于施工,常用于住宅、商业建筑。
混合结构是以上结构形式的组合,它能充分发挥各种结构的优点,常用于特殊建筑。
2. 建筑结构的原理。
建筑结构的设计原理是根据建筑的功能、荷载和材料等因素确定结构形式和尺寸。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建筑的承重能力、变形和稳定性等问题,以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建筑的美观性、经济性和施工性,以满足建筑的实际需求。
3. 建筑结构的材料。
建筑结构的材料包括钢材、混凝土、砖石、木材等,它们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建筑结构形式。
钢材具有高强度、抗拉性能好,常用于框架结构和悬索桥等建筑。
混凝土具有耐久性好、施工性好,常用于梁柱结构和壳体结构等建筑。
砖石具有隔热性好、吸音性好,常用于墙体和地基等建筑。
木材具有轻质、易加工等优点,常用于住宅和别墅等建筑。
第三部分,识图。
1. 建筑图纸的种类。
建筑图纸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结构图、细部图等,它们是建筑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
平面图是建筑的水平投影图,它反映了建筑的布局和功能分区。
立面图是建筑的垂直投影图,它反映了建筑的外观和立面形式。
剖面图是建筑的纵向投影图,它反映了建筑的结构和空间形式。
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建筑结构的基本组成和类型;(2)掌握建筑结构的受力分析和设计原理;(3)学会阅读和解读建筑结构图纸。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建筑结构的兴趣和好奇心;(2)使学生认识到建筑结构在建筑行业中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建筑结构的基本组成1. 教学目标:了解建筑结构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2. 教学内容:建筑物的承重骨架、围护体系、连接构件等。
第二节:建筑结构的类型1. 教学目标:掌握不同类型的建筑结构及其特点。
2. 教学内容: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
第三节:建筑结构的受力分析1. 教学目标:学会对建筑结构进行受力分析。
2. 教学内容:静力平衡条件、剪力、弯矩、轴力等。
第四节:建筑结构的设计原理1. 教学目标:掌握建筑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2. 教学内容: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极限状态设计法、安全系数等。
第五节:建筑结构图纸的阅读与解读1. 教学目标:学会阅读和解读建筑结构图纸。
2. 教学内容:图纸的基本组成、符号表示、尺寸标注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际案例,掌握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2. 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建筑结构图纸和实际建筑物,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对建筑结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建筑结构知识和图纸阅读的掌握;3. 小组项目: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对实际问题解决方案的提出和实施。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教材;2. 案例资料:各类建筑结构案例图片和图纸;3. 教学软件:建筑结构设计软件、投影仪等;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建筑物,了解建筑结构的实际应用。
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作用。
2. 掌握建筑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及其受力特点。
3. 熟悉建筑识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 能够阅读和理解建筑图纸,掌握建筑图纸的符号表示。
二、教学内容1. 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作用。
2. 主要受力构件及其受力特点(梁、板、柱、墙等)。
3. 建筑识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 建筑图纸的符号表示(如尺寸、线型、材质等)。
5. 建筑图纸的阅读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作用,主要受力构件及其受力特点。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建筑识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建筑图纸的符号表示。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建筑图纸,提高学生对建筑图纸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建筑结构基础》、《建筑识图基础》等。
2.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3. 学具:笔记本、尺子、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建筑图片,引发学生对建筑结构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作用,主要受力构件及其受力特点。
3. 演示:展示建筑识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建筑图纸的符号表示。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建筑图纸,引导学生理解建筑图纸的阅读和理解方法。
5. 练习: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阅读和理解建筑图纸。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建筑结构基本概念和识图方法的掌握情况。
2.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建筑图纸阅读和理解的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拓展1. 参观建筑施工现场,让学生直观了解建筑结构及其施工过程。
2. 组织学生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竞赛,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邀请建筑行业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