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带教骨科查体
- 格式:pptx
- 大小:13.72 MB
- 文档页数:35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儿骨科在临床医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为了更好地了解小儿骨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临床实践能力,我于20XX年X月至20XX年X月在XX医院小儿骨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二、实习内容及收获1. 熟悉小儿骨科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疾病在实习期间,我首先学习了小儿骨科的基本概念,包括生长发育、解剖生理特点、生长发育障碍等。
通过查阅资料和临床实践,我对以下几种常见疾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1)儿童骨折:根据骨折部位、类型、年龄等因素,儿童骨折可分为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关节脱位等。
在临床实践中,我学会了如何进行骨折的诊断、治疗和护理。
(2)儿童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等。
我了解了这些疾病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以及手术后的护理措施。
(3)儿童骨肿瘤:如骨软骨瘤、骨囊肿、骨肉瘤等。
我学习了骨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
2. 掌握小儿骨科的诊疗技术在实习过程中,我跟随带教老师学习了以下诊疗技术:(1)体格检查:我学会了如何进行儿童体格检查,包括生长发育评估、骨骼系统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等。
(2)影像学检查:我了解了X光、CT、MRI等影像学检查在小儿骨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3)手术治疗:我观摩了多种小儿骨科手术,包括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关节复位术、肿瘤切除术等。
在手术过程中,我学会了手术器械的使用、手术操作技巧和术后护理。
3. 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在实习期间,我积极参与临床工作,积累了以下经验:(1)病例分析:通过查阅病历、讨论病例,我提高了对小儿骨科疾病的诊断能力。
(2)医患沟通:我学会了如何与患儿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儿病情,解释治疗方案,取得家属的信任和支持。
(3)护理操作:我掌握了骨折固定、关节复位、皮肤牵引等护理操作技能。
三、实习总结1. 收获通过一个月的实习,我对小儿骨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小儿骨科的基本概念、常见疾病和诊疗技术。
一、实习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二、实习地点:XX医院骨科三、实习内容:本周在骨科的实习生活,我深入了解了骨科的基本情况,学习了骨科常见病的护理知识,并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了临床实践。
以下是我本周实习的具体情况:(一)理论学习:1. 骨科基础知识学习:本周重点学习了骨科基础知识,包括骨骼系统解剖、生理、病理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查阅资料、听讲和讨论,我对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骨科常见病护理:学习了骨科常见病的护理知识,如骨折、关节脱位、脊柱损伤等。
了解了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护理要点。
(二)临床实践:1. 病房巡视:每天参与病房巡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了解患者的需求,与患者进行沟通,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2. 协助医生诊疗: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协助医生进行查体、诊断和治疗。
例如,参与骨折患者的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等操作。
3. 护理操作:学习并掌握了骨科护理操作技能,如伤口换药、石膏固定、静脉输液等。
4. 患者教育: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
(三)实习心得体会:1. 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本周的学习,我对骨科基础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临床技能的提升: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骨科护理操作技能,提高了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
3.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骨科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只有与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属密切配合,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4. 沟通能力的培养: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倾听、理解和尊重患者,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
四、下周实习计划:1. 继续深入学习骨科基础知识,为临床实践做好准备。
2. 提高临床技能,熟练掌握骨科护理操作。
3.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4. 积极参与病房工作,协助医生进行诊疗。
5. 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临床实习是医学实习生向医生过渡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使他们树立高尚的医德医风;端正其学习、工作态度,增强其工作责任心;及时消除其在实习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培养他们以实际技能操作为重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临床思维方式;传授其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技巧,将为他们以后的医学职业生涯奠定扎实的基础。
现将我们在临床实习带教过程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1.把握实习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实习生初次进入临床,由于对环境、带教教师、临床各专业技术等比较陌生,表现为对患者束手无策,特别是在骨科专业技术操作性强的科室,绝大多数临床实习生因担心出差错而感到茫然,因而出现了难以抑制的紧张心理;部分临床实习生因个性等方面的原因,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对带教教师或同伴的评价比较敏感,担心自己给带教教师留下的印象不佳影响实习成绩等,因此出现紧张心理。
由于缺乏社会阅历,有的临床实习生难以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导致患者不愿配合临床实践,甚至拒绝其为自己进行诊治。
此时,临床实习生容易产生自责心理,感到心理压力很大。
带教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话语,耐心、细致地进行临床教学指导,对临床实习生多给予表扬与鼓励,不因临床实习生的失误而嘲笑或严厉批评他们,帮助临床实习生摆脱心理束缚,使他们尽快适应环境,熟悉各项临床医疗工作。
同时,指导临床实习生重视培养沟通能力以及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对患者怀有同情心,学会恰当地安慰患者,设法使患者感到舒适。
在与人交往中,对他人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不过分强调自我。
在生活上,带教教师应给予临床实习生更多的体贴和关怀,使临床实习生愿意接近带教教师。
从而使实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实习后期临床实习生已基本适应了医院的工作环境,并与社会有了更广泛的接触。
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有了一定的变化。
此外,面临就业、考研以及各种等级考试等,临床实习生易出现松懈心理,不能安心实习。
带教老师可给予适当的就业指导和操作培训,使其处理好实习与就业的辩证关系,从而避免工作中的差错或事故。
骨科实习带教的心得实习是医学生在校培养的最后阶段,是成为临床医生的准备阶段,是医学生走向临床、接触临床的第一步。
如何做好医学生的实习带教,帮助他们走好这一步非常重要。
本人近年来担任本科室临床实习带教工作,获得了一些体会,现报告如下。
1注重敬业精神教育国际医学教育组织在1999年提出“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确定了不管在任何国家培养的医生都应达到在医学知识、技能、职业态度、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最基本要求,指出了医学教育应当达到的“七个领域的60条标准”。
其中,“医学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被作为第一条罗列出来,而“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是其核心内容。
“敬业精神”作为整个标准体系之首,其重要性由此可见。
实习是医学生进入临床的第一个阶段,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将可能影响到医学生今后的从医生涯。
良好的职业道德,对患者的关心和体谅,为解除患者痛苦而努力钻研医学知识的职业精神,这些都是一名合格医生基本素质的体现。
在实习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实习生的职业认识。
带教老师良好的敬业精神,一方面获得了患者的认可,另一方面也让实习生产生敬意,从而激发他们的从业渴望,为更好地掌握医学知识而自觉学习,有助于帮助实习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知识需求的内在动力[1]。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临床实习阶段,学生的学习环境由教室变成病房,学习对象由刻板的书本变成鲜活的病例,这一切的不同都会激发实习生的学习热情。
带教老师应当借助学生的这种热情,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骨科的常见病比较多,实习生总会就自己或是家人的一些相关疾病向带教老师求解,这便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也是实施PBL教学法的途径之一[2]。
首先,让实习生针对某种疾病的常见表现、发病人群、发病率、症状和体征、诊断要点和治疗策略查阅书籍,然后进行阐述。
针对学生汇报中出现的错误,并不直接纠正,只是给予指出,并提出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和问题,让其再深入查阅资料。
仰卧挺腹试验:通过增加椎管内压力,刺激神经根产生疼痛,以诊断椎间盘突出症,具体操作分4个步骤。
第1步:病人仰卧,双手放在腹部或身体两侧,以头枕部和双足跟为着力点,将腹部及骨盆用力向上挺起,若患者感觉腰痛及患侧传导性腿痛即为阳性。
若传导性腿痛不明显,则进行下一步检查。
第2步:患者保持挺腹姿势,先深吸气后暂停呼吸,用力鼓气,直至脸面潮红约30秒钟左右,若有传导性腿痛即为阳性。
第3步:在仰卧挺腹姿势下,用力咳嗽,若有传导性腿痛即为阳性。
第4步:在仰卧挺腹姿势下,检查者用手轻压双侧颈内静脉,若出现患侧传导痛即为阳性。
股神经牵拉试验:对高位腰椎间盘突出有意义。
病人俯卧,患侧膝关节屈曲,上提小腿,使髋关节处于过伸位,出现大腿前方痛即为阳性。
在腰2~3和腰3~4椎间盘突出为阳性,而腰4~5腰5骶1此试验为阴性。
Schober试验:令患者直立,在背部正中线髂嵴水平作一标记为零,向下5cm作标记,向上10cm再作另一标记,然后令患者弯腰(双膝保持直立)测量两个标记间距离,若增加少于4cm 即为阳性。
阳性说明腰椎活动度降低,见于强直性脊柱炎中晚期。
骨盆部特殊检查骨盆挤压与分离试验:患者仰卧位,医生用两手分别压在骨盆的两侧髂前上棘,向内相对挤压为挤压试验;两手分别压在骨盆的两侧髂嵴内侧,向外下方作分离按压称为分离试验。
若引起损伤部位疼痛加剧则为阳性征,常见于骨盆环的骨折。
骶髂关节分离试验:又称“4”字试验。
患者仰卧位,患侧下肢屈膝屈髋,将患侧下肢外踝放于对侧膝上,作盘腿状。
医生一手扶住对侧髂嵴部,另一手将患侧的膝部向外侧挤压,若骶髂关节有病变,则出现该处的疼痛,为阳性征。
同样的方法再检查对侧。
作此试验应先排除髋关节的病变。
床边试验:又称盖氏兰(Gaensien)征。
患者仰卧位,患者靠床边,臀部稍突出床沿,大腿下垂。
健侧下肢屈膝屈髋,贴近腹壁,患者双手抱膝以固定腰椎。
医生—手扶住髂骨棘以固定骨盆,另一手用力下压于床边的大腿,使髋关节尽量后伸。
骨科康复的实习报告7篇最新骨科康复的实习报告【篇1】骨科学习的这四周的期间,在带教教师的指导和其他教师及护士的帮忙下,能够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较好的联系起来,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学会了看X线片、CT片及MRI片,同时、教师也教了如何基本确定出普通的骨折部位、骨折类型、骨折愈合情景及关节情景。
并在每一天早晨随同主任及带教教师查房时,将理论知识进一步的巩固扩展,同时构成了善于思考总结的一般习惯,为日后在其他科室更好的学习创造了条件。
四周的时间里,每一天在早晨为患者换药,熟悉了换药的操作方法、严格掌握了换药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加强了操作时的无菌观念、基本可确定伤口是否感染或愈合、掌握了各个部位手术缝线拆除时间和拆线的注意事项。
换药目的:检查伤口、清除伤口分泌物和坏死组织,通畅引流,控制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换药的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无菌外科技术,换药者如已接触伤口的绷带和敷料,不应再接触换药车或者无菌换药碗。
需要物件时可由护士供给或者洗手后再取。
各种无菌棉球、无菌敷料从容器取出后,不得放回原容器内。
2.换药者应先换清洁的伤口,如拆线等,然后再换感染伤口,最终为严重感染的伤口换药。
3.换药时应注意取去伤口内的异物,如:线头、死骨、弹片、腐肉等,并核对引流物的数目是否正确。
4.换药动作应当轻柔、保护健康组织。
5.每次换药完毕,必须将一切用具放回指定的位置,认真清洗双手后方可给另一患者换药。
手术后拆线适应症:1.无菌手术切口2.局部及全身无异常表现3.已到拆线时间4.切口愈合良好者5.伤口有红、肿、热、痛等明显感染者应提前拆线手术后拆线禁忌症:1.有严重贫血、消瘦、轻度恶病质者。
2.严重失水或者电解质紊乱3.老年患者及婴幼儿4.咳嗽没有控制时,胸部、腹部切口应延迟拆线来新入病人时,对于新入病人的一般处理:1.开放性外伤者,根据患者具体情景在全身性麻醉、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局部麻醉行急诊紧急手术首先,用碘伏消毒伤口周围皮肤,由中心向四周重复三遍。
医院骨科带教实习生的工作计划骨科带教实习生的工作计划一、实习目标:1. 掌握骨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案。
2. 熟悉骨科临床工作流程,了解医疗服务的组织与管理。
3. 学习骨科手术的基本操作技巧,提高手术技巧。
4. 掌握骨科常用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常见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5. 培养良好的医学职业操守,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实习内容:1. 参与患者的接诊与查体,学习病史采集和病情评估方法。
2. 跟随带教医生进行病例讨论,学习临床思维和诊断思路。
3. 参与骨科手术的准备工作,包括消毒、器械准备、手术间准备等。
4. 学习骨科手术的基本操作技巧,如骨折固定、关节置换等。
5. 参与术后患者的护理,并了解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第1页/共4页6. 学习骨科常见设备的使用方法,如X射线机、骨科钢板等。
7. 参与临床科研工作,如病例报告写作、学术会议演讲等。
8. 接受患者和家属的咨询,提高沟通能力和医患关系处理能力。
三、实习计划:1. 第一周:了解骨科带教实习生的基本职责和要求,熟悉科室的日常工作流程。
2. 第二周:参与患者的接诊和查体工作,学习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技巧。
3. 第三周:跟随带教医生进行病例讨论,学习临床思维和诊断思路。
4. 第四周:参与骨科手术的准备工作,了解手术间的消毒与准备工作。
5. 第五周:观摩骨科手术,学习手术操作技巧和器械使用方法。
6. 第六周:参与术后患者的护理,学习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7. 第七周:学习骨科常见设备的使用方法,如X射线机、骨科钢板等。
8. 第八周:参与临床科研工作,如病例报告写作、学术会议演讲等。
9. 第九周:接受患者和家属的咨询,提高沟通能力和医患关系处理能力。
10. 第十周:总结实习经验,撰写实习报告,参加实习总结和反馈会议。
四、实习评估:1. 根据实习目标和内容,制定评估指标和评分标准。
2. 带教医生对实习生的表现进行定期评估和指导,给予及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