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查体
- 格式:ppt
- 大小:4.63 MB
- 文档页数:85
骨科专科查体骨科专科查体是对患者进行全面的骨科身体检查,旨在全面了解患者骨骼系统的状况,以便确定诊断、制定治疗计划和评估治疗效果。
这个文档将介绍骨科专科查体的一般步骤和常见的检查项目。
步骤1. 病史询问在进行骨科专科查体之前,医生首先会与患者进行病史询问。
医生通过与患者交谈获取患者的基本信息、主诉、病史、家族史以及与骨骼系统相关的其他病史。
2. 视觉检查视觉检查是骨科专科查体的重要部分,医生会观察患者的站姿、步态、肢体活动等。
医生会注意是否有明显的畸形、变形或其他异常情况。
3. 活动度评估医生会对患者进行活动度评估,通过检查患者的关节活动范围来评估关节功能的情况。
常见的评估项目包括屈曲、伸展、旋转等。
医生会观察患者的动作是否灵活自如,是否存在运动受限的情况。
4. 特殊体征检查在骨科专科查体中,医生可能还会进行一些特殊体征的检查,以进一步评估患者的骨骼系统状况。
常见的特殊体征检查项目包括:•骨质密度检查:用于评估骨质疏松症等骨骼系统疾病。
•X光检查:用于观察骨骼结构、关节状况等。
•CT扫描:用于获取更详细的骨骼结构图像。
•MRI检查:用于观察骨骼软组织的情况。
5. 疼痛检查疼痛是骨科患者常见的主诉之一,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疼痛特点、部位、发作时间等,并进行局部触诊、疼痛点压或特殊疼痛测试等,以帮助确定疼痛原因。
6. 功能测试功能测试是评估患者骨骼系统功能的重要手段。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功能测试,如肌力测试、活动度评估等。
这些测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肌肉力量、关节运动范围等信息。
常见的检查项目以下是骨科专科查体中常见的一些检查项目:•视觉检查:观察患者站立、行走、肢体活动情况。
•关节活动度评估:评估患者关节的活动范围。
•软组织触诊:检查患者软组织的肿胀、红肿、压痛等情况。
•神经功能检查:评估患者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骨质密度检查:评估患者骨骼的密度情况。
•X光检查:观察骨骼结构、关节状况等。
•CT扫描:获取详细的骨骼结构图像。
1.前屈旋颈试验:(Fenz sign)先令患者头颈部前屈,再左右旋转活动,若颈椎处出现疼痛即为阳性,提示颈椎骨关节病,表明颈椎小关节多有退行性病变。
2、椎间孔挤压实验:(Spurling sign)患者头转向患侧并稍屈曲,检查者左手掌置于患者头顶,右手轻叩击掌背当患肢出现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感时,即为阳性。
提示有神经根性损害,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3。
颈椎间孔分离试验:检查者一手托住患者颏下部,另一手托住枕部,然后逐渐向上牵引头部,如患者感到颈部与上肢得疼痛减轻,即为阳性。
该试验可以拉开狭窄得椎间孔,减少颈椎小关节周围关节囊得压力,缓解肌肉痉挛,减少神经经根得挤压与刺激,从而减轻疼痛、4、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患者坐位,头微屈,检查者立于患者被检查侧,一手推头部向对侧,同时另一手握该侧腕部作相对牵引,此时臂丛神经受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麻木,则为阳性。
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5。
阿德森试验:患者坐位,用手指触摸患者得桡动脉,同时将其上肢外展后伸并外旋,然后嘱患者深吸气并把头部下颌向患侧旋转,若出现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并出现颈、肩、背疼为阳性、常见于颈肋、前斜角肌综合症及胸廓出口综合征,也见于颈椎病、颈髓肿瘤及颈部肿瘤引起得臂丛神经受压1。
拾物试验用于判断患者就是否存在脊柱功能障碍、异常结果:患者先以一手扶膝、蹲下、腰部挺直地用手接近物品,屈膝屈髋而不弯腰得将物拾起,此即为拾物试验阳性、阳性者,表示患者脊柱有功能障碍,多见于脊椎病变如脊椎结核、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脱出,腰肌外伤及炎症等、2.托马斯(Thomas)征患者仰卧,当患者双下肢放平到检查台上时,出现腰椎前突者为阳性、又令患者双手紧抱住一侧屈膝得下肢,此时腰椎可贴到检查台,对侧下肢不能放平者,表示此侧有病变、[临床意义] 阳性者,表示髋关节有屈曲挛缩,腰大肌脓肿,腰大肌挛缩变。
(1)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双手抱一侧膝关节,并尽力屈曲髋、膝关节,使大腿贴近腹壁,腰部贴于床面。
1.浮髌试验:患者取仰卧位,伸膝,放松股四头肌,检查者的一手放在髌骨近侧,将髌上囊的液体挤向关节腔,同时另一只手示、中指急速下压。
若感到髌骨碰击股骨髁部时,为浮髌试验阳性。
中等量(50ml)以上时浮髌实验才为阳性。
2.麦氏征(Mcmurry):患者仰卧位,检查者一手按住患膝,另一只握住踝部,将膝完全屈曲,足踝抵住臀部,然后将小腿极度外旋,或内收内旋,在保持这种应力的情况下,逐渐伸直,在伸直过程中若能听到关节弹响,或出现疼痛为阳性。
说明半月板有病变。
维持旋转位置下逐渐伸直微屈曲(Fouche试验),此时触得响声,表示可能半月板前角损伤。
3.前抽屉试验:患者仰卧位屈膝90°,检查者轻坐于患侧足背上,双手握住小腿上段,向前拉。
前交叉韧带断裂时,可向前拉0.5cm以上。
膝关节屈曲时外束松弛,前内束紧张。
因此前抽屉试验阳性,说明存在前交叉韧带內束损损伤。
chman试验:患者仰卧或俯卧位,屈膝约30°。
检查者用一只手固定大腿,另一只手试图向前(Lachman试验)或向后(反Lachman试验)移动胫骨。
阳性结果提示前交叉韧带或后交叉韧带受伤。
5.轴移试验:患者仰卧位,屈髋45°,伸膝,下肢外展。
一手握住足部使小腿内旋,另一只手置于膝关节外侧施以外翻应力,然后逐渐屈膝,出现错动感为阳性。
主要表现前交叉韧带断裂后出现的膝关节不稳定。
6.Dugas征:将患侧肘部紧贴胸壁时,手掌搭不到健侧肩部或手掌搭在键侧肩部时,肘部无法贴近胸部,提示肩关节脱位。
7.Froment征:示指用力与拇指对指时,呈现示指近侧指关节明显屈曲、远侧指间关节过伸及拇指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节屈曲,以及手部尺侧、环指尺侧和小指掌背感觉障碍。
提示尺神经受损。
8.侧方应力试验:在急性作侧方应力试验疼痛,最好于痛点局部麻醉后进行操作。
在膝关节完全伸直位于屈曲20°-30°位置作被动膝内翻与膝外翻动作,并与对侧作对比。
骨科专科护理查体要求一、患者基本信息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2. 就诊日期及时间3. 主诉和病史摘要二、全身状况检查1. 一般情况- 患者体型、面色、精神状态等2. 体温- 用体温计测量患者体温,记录数值3. 心率- 检查心率,观察是否规律,记录数值4. 呼吸频率- 检查呼吸频率,记录数值5. 血压- 检查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记录数值三、骨骼系统检查1. 步态检查- 观察患者行走姿势、步态,注意是否有跛行等异常2. 活动度检查- 检查患者主要关节的活动度,如肩、肘、腕、髋、膝、踝关节等,记录活动度范围3. 疼痛评估- 根据患者自述疼痛情况,询问疼痛部位、程度、性质等,并进行疼痛评分4. 感觉检查- 检查患者肢体的感觉是否正常,如触觉、痛觉、温度觉等5. 肌力检查- 检查患者肌肉力量,如手握力、屈伸力等,记录肌力等级6. 骨骼畸形和肿胀检查- 观察患者骨骼是否有畸形、肿胀等异常情况四、特殊检查1. X线检查- 根据需要进行相关部位的X线拍片,如关节、骨折等2. MRI检查- 根据需要进行相关部位的MRI检查,如关节软组织损伤等3. CT检查- 根据需要进行相关部位的CT检查,如骨折、骨肿瘤等五、其他辅助检查1. 实验室检查- 根据需要进行血常规、生化指标等实验室检查2. 超声检查- 根据需要进行相关部位的超声检查,如关节滑膜囊肿等六、诊断及处理计划1. 根据查体结果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初步诊断2. 制定相应的处理计划,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七、宣教与护理指导1. 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解释诊断结果和处理计划2. 提供相关的宣教材料和护理指导,如饮食、活动、用药等方面的注意事项总结:本次骨科专科护理查体主要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全身状况检查、骨骼系统检查、特殊检查、其他辅助检查、诊断及处理计划以及宣教与护理指导。
通过细致入微的查体,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为后续的治疗和护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整个过程中,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非常重要,以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骨科体格检查引言概述:骨科体格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患者骨骼系统的健康状况。
通过对患者的身体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检查,医生可以了解到患者是否存在骨骼相关的问题,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骨科体格检查的内容和步骤。
一、外观检查1.1 头部和颈部在骨科体格检查中,首先需要检查患者的头部和颈部。
医生会观察患者的头颅是否对称,有无畸形或肿胀。
同时,还会检查颈部的活动度和颈椎的稳定性。
1.2 脊柱和胸廓接下来,医生会对患者的脊柱和胸廓进行检查。
医生会观察脊柱的曲度和对称性,检查是否存在脊柱侧弯或前后凸畸形。
此外,医生还会检查胸廓的对称性和活动度,以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
1.3 四肢和关节在外观检查的最后一步,医生会对患者的四肢和关节进行检查。
医生会观察四肢的长度和对称性,检查是否存在肢体畸形或肿胀。
同时,医生还会检查关节的活动度和稳定性,以评估患者的关节功能。
二、活动度检查2.1 脊柱活动度在骨科体格检查中,医生会对患者的脊柱活动度进行评估。
医生会让患者进行前屈、后伸、左右旋等动作,观察患者的脊柱活动度和是否存在疼痛或限制。
2.2 关节活动度除了脊柱活动度,医生还会检查患者各个关节的活动度。
医生会让患者进行关节的屈曲、伸展、旋转等动作,以评估关节的活动范围和是否存在异常。
2.3 肌肉力量在活动度检查的最后一步,医生会评估患者的肌肉力量。
医生会让患者进行一系列的肌肉收缩动作,以评估肌肉的力量和是否存在肌肉无力的情况。
三、神经系统检查3.1 感觉检查在骨科体格检查中,医生会对患者的感觉进行检查。
医生会用针或其他刺激物轻轻触碰患者的皮肤,观察患者是否能感受到刺激,并询问患者感觉是否正常。
3.2 运动检查除了感觉检查,医生还会对患者的运动进行评估。
医生会让患者进行一系列的运动动作,观察患者的协调性和运动是否正常。
3.3 腱反射检查在神经系统检查的最后一步,医生会对患者的腱反射进行检查。
医生会用锤子轻轻敲击患者的肌腱,观察患者的反应和腱反射是否正常。
骨科查体步骤及方法骨科查体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骨骼系统状况。
通过骨科查体,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骨骼结构、功能以及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下面将介绍骨科查体的步骤及方法。
第一步:病史询问在进行骨科查体之前,医生首先会与患者进行病史询问。
医生会询问患者的主诉、病程、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疼痛程度等信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及病因。
同时,医生还会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生活习惯等,以便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
第二步:观察检查观察检查是骨科查体的重要步骤之一。
医生会仔细观察患者的站立姿势、行走方式、肢体活动度等。
同时,医生还会观察患者的皮肤状况,检查是否存在红肿、瘀伤、溃疡等异常情况。
此外,医生还会观察患者的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等,以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
第三步: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骨科查体的核心步骤之一。
医生会对患者的骨骼进行详细的检查。
首先,医生会检查患者的颈椎、胸椎、腰椎等脊柱部位,以了解是否存在脊柱侧弯、脊柱畸形等情况。
其次,医生会检查患者的四肢关节,包括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以评估关节的活动度和稳定性。
此外,医生还会检查患者的骨骼肌肉,以评估肌肉力量和肌肉张力。
第四步:辅助检查辅助检查是骨科查体的补充手段,可以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
常见的辅助检查包括X线检查、CT扫描、MRI检查等。
通过这些检查,医生可以观察骨骼的形态、结构以及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从而作出准确的诊断。
第五步:诊断与治疗在完成骨科查体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做出相应的诊断。
根据诊断结果,医生会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同时,医生还会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总结起来,骨科查体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骨骼系统状况。
通过病史询问、观察检查、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步骤,医生可以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