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铵分级沉淀原理及实验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18.30 KB
- 文档页数:2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分级沉淀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通过改变溶液中离子强度和pH值来分级沉淀蛋白质的技术;3. 学习利用分级沉淀技术从混合物中分离和纯化蛋白质。
二、实验原理分级沉淀是一种利用溶液中离子强度、pH值、有机溶剂等因素改变蛋白质溶解度的方法,从而实现蛋白质的分级沉淀。
蛋白质在不同离子强度、pH值下的溶解度不同,因此可以通过调整这些条件,使蛋白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分级沉淀。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1)蛋白质样品:猪肝匀浆、鸡蛋清等;(2)试剂:硫酸铵、氯化钠、氢氧化钠、盐酸、醋酸等;(3)溶剂:蒸馏水、甲醇等。
2. 实验仪器:(1)离心机;(2)pH计;(3)分光光度计;(4)容量瓶;(5)移液器。
四、实验步骤1. 蛋白质样品制备:将猪肝匀浆或鸡蛋清等蛋白质样品用蒸馏水稀释至一定浓度。
2. 离心分离:将稀释后的蛋白质样品离心分离,取上清液作为实验样品。
3. 分级沉淀:(1)硫酸铵分级沉淀:将离心后的蛋白质样品加入不同浓度的硫酸铵溶液,使蛋白质在硫酸铵溶液中发生分级沉淀。
分别取不同浓度的硫酸铵溶液,将蛋白质样品进行沉淀,收集沉淀物,并用蒸馏水洗涤沉淀物。
(2)氯化钠分级沉淀:将洗涤后的蛋白质沉淀物用蒸馏水溶解,加入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使蛋白质在氯化钠溶液中发生分级沉淀。
分别取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将蛋白质样品进行沉淀,收集沉淀物,并用蒸馏水洗涤沉淀物。
(3)pH值分级沉淀:将洗涤后的蛋白质沉淀物用蒸馏水溶解,调节溶液pH值,使蛋白质在pH值变化下发生分级沉淀。
分别取不同pH值的溶液,将蛋白质样品进行沉淀,收集沉淀物,并用蒸馏水洗涤沉淀物。
4. 沉淀物鉴定: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沉淀物的吸光度,分析不同条件下蛋白质的沉淀情况。
5. 沉淀物回收:将洗涤后的沉淀物进行离心分离,收集沉淀物,并用蒸馏水洗涤沉淀物。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硫酸铵分级沉淀:随着硫酸铵浓度的增加,蛋白质的溶解度逐渐降低,沉淀量逐渐增加。
硫酸铵沉淀蛋白质方法硫酸铵沉淀蛋白质方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纯化方法,通常被用于分离和浓缩蛋白质。
本文将从硫酸铵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步骤、优缺点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硫酸铵沉淀蛋白质原理硫酸铵沉淀蛋白质法是根据不同蛋白质在一定盐度和pH 值下的溶解度差异而进行的蛋白质分离、富集和纯化方法。
在适宜的浓度下,硫酸铵可使一些蛋白质(多为大分子蛋白质)发生酸性沉淀,而不影响小分子的低分子量蛋白质。
这是因为硫酸铵分子从溶液与蛋白质结合,降低蛋白质的有效离子浓度,使蛋白质失去溶解度而发生沉淀。
二、硫酸铵沉淀蛋白质步骤硫酸铵沉淀蛋白质的步骤大致分为预处理、沉淀和洗涤、脱盐和保存等步骤。
1. 预处理将待纯化的样品通过超声波或搅拌等方法打散,去除杂质,并加入适量的缓冲液进行 pH 值的调节。
调节 pH 值的考虑因素包括离子强度、盐度、亲水性等。
2. 沉淀和洗涤加入硫酸铵至搅拌后样品中,反复搅拌,将待纯化的蛋白质沉淀出来。
这其中的具体步骤可在下文中详细介绍。
待沉淀后进行洗涤处理,以去除杂质和溶质,获得较纯的蛋白质。
3. 脱盐和保存向蛋白质样品中加入脱盐液,进行脱盐,使蛋白质完全溶解。
将蛋白质溶液过滤并保存。
三、硫酸铵沉淀蛋白质优缺点优点:1. 适用性广,大多数蛋白质都可以通过硫酸铵沉淀方法来纯化。
2. 操作简单,不需要高级技术和设备。
3. 此方法不会破坏蛋白质的天然结构和功能性。
缺点:1. 蛋白质沉淀不纯,沉淀物中可能含有许多不同的蛋白质,同时有许多不溶性物质,需要进行再次分离。
2. 操作难度在某些情况下会受到蛋白质和样品特性的限制。
四、硫酸铵沉淀蛋白质注意事项1. 操作中需严格控制缓冲液的 pH 值,保证硫酸铵完全溶解。
2. 反复搅拌时需小心操作,以免造成样品的脱失。
3. 沉淀和洗涤处理时需要保持低温,以孕育样品质量。
4. 注意沉淀物的分离和收集,防止样品中的不溶性溶质附着在上面。
5. 注意保存样品至干燥处。
硫酸铵的鉴定实验报告沉淀反应实验报告实验蛋白质的沉淀反应与颜色反应一、实验目的掌握鉴定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
熟悉蛋白质的沉淀反应,进一步熟悉蛋白质的有关反应。
二、实验原理蛋白质分子中某种或某些集团可与显色剂作用,产生颜色。
不同的蛋白质由于所含的氨基酸不完全相同,颜色反应亦不完全相同。
颜色反应不是蛋白质的专一反应,一些非蛋白物质也可产生同样的颜色反应,因此不能根据颜色反应的结果来决定被测物是否为蛋白质。
另外,颜色反应也可作为一些常用蛋白质定量测定的依据。
蛋白质是亲水性胶体,在溶液中的稳定性与质点大小、电荷、水化作用有关,但其稳定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如果条件发生了变化,破坏了蛋白质的稳定性,蛋白质就会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三、实验仪器1、吸管2、滴管3、试管4、电炉5、ph试纸6、水浴锅7、移液管四、实验试剂1、卵清蛋白液:鸡蛋清用蒸馏水稀释10-20倍,3-4层纱布过滤,滤液放在冰箱里冷藏备用。
2、0.5%苯酚:1g苯酚加蒸馏水稀释至200ml。
3、millon’s试剂:40g汞溶于60ml 浓硝酸(水浴加温助溶)溶解后,冷却,加二倍体积的蒸馏水,混匀,取上清夜备用。
此试剂可长期保存。
4、尿素晶体5、1%cuso:1g cuso晶体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446、10%naoh:10g naoh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7、浓硝酸8、0.1%茚三酮溶液:0.1g茚三酮溶于95%的乙醇并稀释至100ml.9、冰醋酸10、浓硫酸11、饱和硫酸铵溶液:100ml蒸馏水中加硫酸铵至饱和。
12、硫酸铵晶体:用研钵研成碎末。
13、95%乙醇。
14、醋酸铅溶液:1g醋酸铅溶于蒸馏水并稀释至100ml15、氯化钠晶体16、10%三氯乙酸溶液:10g三氯乙酸溶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00ml17、饱和苦味酸溶液:100ml蒸馏水中加苦味酸至饱和。
18、1%醋酸溶液。
五、实验步骤蛋白质的颜色反应(一)米伦(millon’s)反应1、苯酚实验:取0.5%苯酚溶液1ml 于试管中,加millon’s试剂0.5ml,电炉小心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硫酸铵沉淀蛋白质原理
硫酸铵沉淀蛋白质是常用的蛋白质分离和纯化方法之一。
该方法
的原理是利用硫酸铵盐溶液中的盐度效应,调节蛋白质水合层,使蛋
白质失去溶解性沉淀出来。
硫酸铵的加入将水合壳破坏,蛋白质的疏
水部位暴露出来,因而沉淀,从而实现了对蛋白质的分离和提纯。
硫酸铵沉淀蛋白质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将待提取的蛋白
质样品加入适量的硫酸铵盐溶液中并充分搅拌,一般可选取25%、35%、50%、60%和75%等不同浓度的硫酸铵盐溶液。
然后,待溶液静置约30
分钟后,离心沉淀。
最后,可通过去除上清液、冲洗、离心等方式获
得沉淀的蛋白质。
硫酸铵沉淀蛋白质原理蛋白质是生命体内最基本的分子之一,它们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是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研究的基础,而硫酸铵沉淀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离和纯化方法。
硫酸铵沉淀法是一种基于蛋白质在不同浓度的硫酸铵溶液中溶解度变化的原理。
蛋白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受到其氨基酸成分和结构的影响,不同的蛋白质在不同的条件下溶解度也不同。
硫酸铵是一种常用的盐类,可以在一定浓度下沉淀蛋白质。
硫酸铵沉淀法的原理是,通过逐渐增加硫酸铵的浓度,使得蛋白质在不同浓度的硫酸铵溶液中的溶解度发生变化,从而实现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
硫酸铵沉淀法的步骤如下:1. 将待分离的混合物加入到一定浓度的硫酸铵溶液中,并在室温下搅拌一段时间,使得蛋白质逐渐沉淀。
2. 将悬浮液离心,将上清液倒掉。
3. 用一定浓度的硫酸铵溶液洗涤沉淀,去除杂质。
4. 用一定浓度的硫酸铵溶液重悬沉淀,使其重新溶解。
5. 将重悬液进行透析或柱层析等纯化方法,得到纯化的蛋白质。
硫酸铵沉淀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操作方便,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和试剂,适用于大规模蛋白质分离和纯化。
同时,硫酸铵沉淀法可以同时分离多种蛋白质,因此也常用于蛋白质组学等领域的研究。
然而,硫酸铵沉淀法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硫酸铵沉淀法不能有效地分离水溶性和不溶性蛋白质。
其次,在硫酸铵沉淀的过程中,蛋白质可能会发生部分失活或降解,影响其纯度和活性。
此外,硫酸铵沉淀法也不能有效地分离具有相似分子量或等电点的蛋白质。
总之,硫酸铵沉淀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离和纯化方法,其原理基于蛋白质在不同浓度的硫酸铵溶液中溶解度的变化。
虽然硫酸铵沉淀法存在一些缺点,但其简单易行的特点使得它在大规模蛋白质分离和纯化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硫酸铵沉淀法纯化蛋白的原理和操作及配比用表要慢慢把硫酸铵缓缓的加入蛋白质溶液中。
相关的原理与盐溶刚好相反,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铵,会使得蛋白质的溶解度下降,因而沉淀出来。
因为硫酸铵所解离的离子容很大,所带的电子数也多(NH4+, SO42-),因此当其溶入水中时,会吸引大量水分子与这些离子水合。
蛋白质分子表面多少有一些非极性区域,水分子会在这些非极性区的表面聚集,形成类似『水笼』的构造(请见下图),以便把蛋白质溶入水中。
一旦蛋白质溶液加入硫酸铵,后者吸引了大量水分子,使水笼无法有效隔离蛋白质的非极性区,造成这些非极性区之间的吸引,因而沉淀下来。
因此,分子表面上若有越多的非极性区域,就越容易用硫酸铵沉淀下来。
在计算所添加的硫酸铵的重量方面,注意实验温度、溶液体积、想要到达的百分浓度以及初始的百分浓度这四个数值,弄清楚需要添加的硫酸铵克数,以及在加入固体硫酸铵后所增加的体积。
用两种方式加入硫酸铵,第一种是固体的硫酸铵模碎加入,另一种是将硫酸铵溶成饱和溶液再加入,各有各的优缺点,比较如下:1. 造成蛋白质变质的程度:固体的硫酸铵>硫酸铵饱和溶液利用硫酸铵饱和溶液真的超棒,滴入的速度可以很快而不造成变质(没试过用倒入的)。
不像固体的硫酸铵只能磨碎慢慢加入,速度一快蛋白质就坏了(溶液有致密的白色气泡产生)。
2. 操作的容易度:硫酸铵饱和溶液>>固体的硫酸铵固体硫酸铵最大的缺点就是操作不容易,要一直敲敲敲又不能太快,所以当你要溶解的蛋白质很多时,这是很累的步骤。
然而硫酸铵饱和溶液比较麻烦只有在配制部分,要先加热让它饱合后,回到操作温度让它过饱和,最后用滤纸把硫酸铵结晶去掉。
3.蛋白质溶液的体积放大程度:硫酸铵饱和溶液>>固体的硫酸铵这是使用硫酸铵饱和溶液最头痛的部分,举例来说,要让100 ml的硫酸铵百分比从0%到25%,如果是加入固体的硫酸铵,只会让溶液从100 ml变成107 ml左右,但若是加入硫酸铵饱和溶液,会让溶液变成125 ml!而且若是要提高到50%,须加等量的硫酸铵饱和溶液,所以会让蛋白质溶液从100 ml变成200 ml。
硫酸铵沉淀原理
硫酸铵沉淀法的基本原理:这是一种从大量粗制品中提取并部分提纯蛋白质的方法。
主要是通过将免疫球蛋白从试样中分离,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高浓度的盐离子蛋白溶液和蛋白质的水分子发生竞争,导致其水和蛋白质分子减弱,通过溶解度从溶液沉淀出来。
因不同的蛋白质溶解度相同,所以用相同的盐溶液进行沉淀,称为盐析。
盐的含量一般用饱和度来表示,而硫酸铵由于具有较高的溶解度,较低的温度系数,容易引起蛋白的变性,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
硫酸铵沉淀法
硫酸铵沉淀法(Ammonium sulfate precipitation)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纯化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硫酸铵对蛋白质的沉淀作用进行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
硫酸铵对蛋白质的沉淀作用是由于硫酸铵对蛋白质中的部分疏水性氨基酸侧链产生物理分离作用的结果。
硫酸铵沉淀法的步骤如下:
1. 加入适量的硫酸铵至蛋白质溶液中,使溶液中的硫酸铵浓度达到一定值,使蛋白质沉淀。
2. 用离心将沉淀分离出来。
3. 溶解沉淀并用适当的缓冲液进行层析纯化。
硫酸铵沉淀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沉淀效果好,适用范围广,并且可以采用多次沉淀提高纯化程度。
缺点是会降低蛋白质的活性并且会引入硫酸铵等离子体,可能对下游应用造成影响。
硫酸铵梯度沉淀蛋白质的方法和原理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硫酸铵梯度沉淀是分离纯化蛋白质的常用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硫酸铵的溶解度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将混合物中的蛋白质沉淀分离出来。
本文将详细介绍硫酸铵梯度沉淀蛋白质的方法和原理,以及其在蛋白质纯化中的应用。
关键词:硫酸铵梯度沉淀,蛋白质,溶解度,纯化一、引言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为重要的基础组成部分之一,不仅具有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性,还参与了生物体内的各种代谢过程。
因此,对蛋白质的研究一直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是蛋白质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其中硫酸铵梯度沉淀是常用的蛋白质分离纯化方法之一。
二、硫酸铵梯度沉淀的方法硫酸铵梯度沉淀是利用硫酸铵的溶解度随浓度变化而变化的特点,将混合物中的蛋白质沉淀分离出来。
具体方法如下:1. 制备不同浓度的硫酸铵溶液,通常可分为以下几个浓度梯度:20%、30%、40%、50%、60%、70%、80%、90%、100%。
在实验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浓度梯度。
2. 将待处理的混合物加入到硫酸铵梯度中,然后进行离心。
3. 离心后,可以观察到蛋白质在不同浓度梯度中的沉淀情况。
通常来说,蛋白质会在一定的硫酸铵浓度范围内沉淀下来,而在其他浓度范围内则会溶解。
4. 将沉淀的蛋白质收集起来,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纯化和分析。
三、硫酸铵梯度沉淀的原理硫酸铵梯度沉淀的原理是利用硫酸铵的溶解度随浓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在水中,硫酸铵的溶解度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硫酸铵的溶解度会达到最大值,超过这个浓度范围后硫酸铵的溶解度又会逐渐降低。
因此,在硫酸铵梯度中,待处理的混合物中的蛋白质会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沉淀下来,而在其他浓度范围内则会溶解。
四、硫酸铵梯度沉淀在蛋白质纯化中的应用硫酸铵梯度沉淀是蛋白质纯化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优点是操作简便,效果明显,能够得到较高的纯度。
硫酸铵梯度沉淀蛋白质的方法和原
理
硫酸铵梯度沉淀技术是一种快速、简单且可靠的分离蛋白质的方法。
该方法使用硫酸铵溶液的不同浓度梯度,使不同大小、不同溶解度的蛋白质沉淀在不同稠度的硫酸铵浓度上。
硫酸铵梯度沉淀的原理是根据蛋白质的稳定状态的变化和它与水的相互作用,利用孔径分布大的聚合物悬浮在浓硫酸铵溶液中,然后逐渐降低硫酸铵浓度,在不同的溶剂强度下逐步沉淀。
硫酸铵梯度沉淀法通常分为三个步骤:制备硫酸铵梯度溶液、样品预处理和梯度沉淀。
第一步是制备硫酸铵梯度溶液。
通常使用一系列硫酸铵溶液来形成梯度。
较重的硫酸铵在底部,较轻的溶液在上部。
常用8组硫酸铵梯度在10%-70%的浓度范围内。
硫酸铵的最终浓度应根据所需的最佳分离结果进行确定。
第二步是样品预处理。
在开始分离之前,需要处理样品以去除任何干扰物质。
这包括滤除杂质、去除非蛋白质成分和调整pH值。
样品预处理的步骤将有助于提高分离效率和纯度。
第三步是梯度沉淀。
具体方法是将预处理后的样品按照顺序依次加入硫酸铵梯度溶液的顶部。
在离心过程中,蛋白质会根据浓度梯度沉淀在不同的硫酸铵溶液中。
效果最佳的浓度范围,可以根据不同的样品类型和实验目的来确定。
硫酸铵梯度沉淀的优点是可分离多种种不同分子量的蛋白,同时产生高度纯化的蛋白。
但需要注意的是,萃取温度、pH、搅拌时间的变化等操作因素可能会影响效果,需要较高的操作技巧,适合于有一定操作经验或者从事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相关研究的人员。
同时,该方法不适用于一些特殊的蛋白。
硫酸铵盐析法沉淀蛋白质
硫酸铵盐析法是一种分离纯化蛋白质的常用方法,它是利用硫酸铵的沉淀能力将蛋白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本文将详细介绍硫酸铵盐析法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硫酸铵盐析法的原理
硫酸铵是一种常用的沉淀剂,它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利用这个特性,可以通过逐渐加入硫酸铵,使蛋白质逐渐从水溶液转移到硫酸铵溶液中,最终沉淀出来。
硫酸铵盐析法的原理是蛋白质和硫酸铵形成复合物,使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从而沉淀出来。
二、硫酸铵盐析法的步骤
1.制备蛋白质溶液:将需要分离纯化的蛋白质加入缓冲液中,使其溶解。
2.加入硫酸铵:逐渐加入一定比例的硫酸铵至蛋白质溶液中,搅拌均匀。
3.离心:将混合液离心,使蛋白质沉淀。
4.洗涤:用冷硫酸铵水洗涤沉淀,去除杂质。
5.再溶解:用适量的缓冲液再次溶解沉淀的蛋白质。
三、硫酸铵盐析法的注意事项
1.硫酸铵的加入应逐渐进行,以免过饱和而导致蛋白质不完全沉淀。
2.离心速度和时间应根据所用离心机的不同而确定。
3.洗涤次数应足够多,以免残留的硫酸铵对蛋白质产生影响。
4.蛋白质的再溶解要充分,以保证蛋白质的活性和稳定性。
5.硫酸铵盐析法不能用于分离具有相似结构的蛋白质,因为它们的沉淀能力相似。
四、总结
硫酸铵盐析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蛋白质分离方法,适用于大多数蛋白质的纯化。
它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同时可以同时去除杂质和离子。
但是,硫酸铵盐析法也有其局限性,比如不能分离具有相似结构的蛋白质。
因此,在选择分离方法时,应根据实验要求和蛋白质的特性来确定最适合的方法。
一,基本原理硫酸铵沉淀法可用于从大量粗制剂中浓缩和部分纯化蛋白质。
用此方法可以将主要的免疫球从样品中分离,是免疫球蛋白分离的常用方法。
高浓度的盐离子在蛋白质溶液中可与蛋白质竞争水分子,从而破坏蛋白质表面的水化膜,降低其溶解度,使之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各种蛋白质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可利用不同浓度的盐溶液来沉淀不同的蛋白质。
这种方法称之为盐析。
盐浓度通常用饱和度来表示。
硫酸铵因其溶解度大,温度系数小和不易使蛋白变性而应用最为广范。
二,试剂及仪器1 . 组织培养上清液、血清样品或腹水等2. 硫酸铵(NH 4 )SO 43. 饱和硫酸铵溶液(SAS )4. 蒸馏水5. PBS( 含0.2g /L 叠氮钠)6. 透析袋7. 超速离心机8. pH 计9. 磁力搅拌器三,操作步骤以腹水或组织培养上清液为例来介绍抗体的硫酸铵沉淀。
各种不同的免疫球蛋白盐析所需硫酸铵的饱和度也不完全相同。
通常用来分离抗体的硫酸铵饱和度为33% —50% 。
(一)配制饱和硫酸铵溶液(SAS )1.将767g (NH 4 )2 SO 4 边搅拌边慢慢加到1 升蒸馏水中。
用氨水或硫酸调到硫酸pH7.0 。
此即饱和度为100% 的硫酸铵溶液(4.1 mol/L, 25 °C ).2.其它不同饱和度铵溶液的配制(二)沉淀1.样品(如腹水)20 000 ′g 离心30 min ,除去细胞碎片;2.保留上清液并测量体积;3.边搅拌边慢慢加入等体积的SAS 到上清液中,终浓度为1 :1 (4.将溶液放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6 小时或搅拌过夜(4 °C ),使蛋白质充分沉淀。
(三)透析1.蛋白质溶液10 000 ′g 离心30 min (4 °C )。
弃上清保留沉淀;2.将沉淀溶于少量(10-20ml )PBS -0.2g /L 叠氮钠中。
沉淀溶解后放入透析袋对PBS -0.2g /L 叠氮钠透析24-48 小时(4 °C ),每隔3-6 小时换透析缓冲液一次,以彻底除去硫酸氨;3.透析液离心,测定上清液中蛋白质含量。
硫酸铵沉淀硫酸铵沉淀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现象,通常在化学实验中使用该方法进行分析和分离。
硫酸铵沉淀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NH4)2SO4,由两个氨根离子和一个硫酸根离子组成。
硫酸铵是一种白色结晶固体,具有较高的溶解度。
1. 实验原理硫酸铵沉淀是一种双替代反应,通过将硫酸铵溶液与另一种金属离子溶液反应,产生出硫酸铵沉淀。
这种反应通常用于分离和分析金属离子的存在和浓度。
硫酸铵沉淀的生成可以通过以下方程式表示:(NH4)2SO4(aq) + M2+(aq) → MSO4(s) + 2NH4+(aq)其中M代表金属离子。
通过观察硫酸铵沉淀的形成,可以确定金属离子的存在和浓度。
2. 实验材料和设备•硫酸铵溶液•含有金属离子的溶液•滴管•实验容器(如试管或烧杯)•火焰或热板3. 实验步骤1.准备硫酸铵溶液和含金属离子的溶液。
确保两种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足以进行实验。
2.将含金属离子的溶液转移到实验容器中。
3.使用滴管逐滴加入硫酸铵溶液到含金属离子的溶液中。
4.注意观察溶液的变化。
观察是否出现白色沉淀的形成。
5.如果发生沉淀,停止滴加硫酸铵溶液,并继续观察沉淀的形成。
6.将实验容器轻轻摇动或用玻璃杯轻轻搅拌,促使沉淀更好地形成。
7.如果需要,可以使用滤纸过滤掉沉淀。
8.继续观察沉淀的形成和特性。
4. 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该实验时,注意使用安全实验室操作。
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手套和护目镜。
•硫酸铵是一种腐蚀性物质,注意避免与皮肤或眼睛接触。
在接触后,立即用水冲洗。
•在使用滴管时,小心操作,避免溶液溅出或滴入皮肤上。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沉淀的形成和特性,以便进行准确的分析。
5.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观察硫酸铵沉淀的形成和特性,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如果观察到白色沉淀的形成,说明金属离子存在于溶液中。
•沉淀的颜色、形状和结晶特性可能与金属离子的种类和浓度有关。
•如果没有观察到沉淀的形成,说明金属离子不存在或浓度过低,无法生成足够的硫酸铵沉淀。
硫酸铵梯度沉淀蛋白质的方法和原理硫酸铵梯度沉淀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纯化蛋白质的方法,它基于蛋白质在不同浓度的硫酸铵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的原理,通过逐渐加入不同浓度的硫酸铵溶液,使蛋白质逐渐沉淀并分离出来。
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杂质、富集目标蛋白质,并且操作简便、成本较低,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
方法硫酸铵梯度沉淀法的基本步骤如下:1. 制备样品:样品可以是细胞裂解液、组织提取液或纯化后的蛋白质溶液。
如果样品含有大量的沉淀物或杂质,需要先进行初步的清洁和富集,例如离心、过滤等。
2. 制备硫酸铵梯度:将一定量的硫酸铵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得到一定浓度的硫酸铵溶液。
然后逐渐加入更高浓度的硫酸铵溶液,直到达到目标浓度。
通常可以按照20%、30%、40%、50%、60%、70%、80%、90%的浓度逐级加入。
3. 溶解样品:将样品加入第一级硫酸铵溶液中,充分溶解,并搅拌均匀。
4. 沉淀蛋白质:将含有样品的硫酸铵溶液离心,使蛋白质沉淀在离心管底部。
5. 收集蛋白质:将离心管中的上清液弃掉,保留蛋白质沉淀。
然后将蛋白质沉淀溶解在一定量的缓冲液中,得到纯化后的蛋白质溶液。
原理硫酸铵梯度沉淀法的原理基于蛋白质在不同浓度的硫酸铵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一般来说,蛋白质在低浓度的硫酸铵溶液中溶解度较高,而在高浓度的硫酸铵溶液中溶解度较低。
因此,在逐渐加入不同浓度的硫酸铵溶液时,蛋白质会逐渐沉淀并分离出来。
此外,硫酸铵还可以通过改变蛋白质的电荷性质,使其与其他杂质或蛋白质分离。
优点和缺点硫酸铵梯度沉淀法具有以下优点:1. 操作简便:硫酸铵梯度沉淀法的操作步骤简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技术。
2. 成本低廉:硫酸铵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价格较为低廉,因此硫酸铵梯度沉淀法的成本相对较低。
3. 富集效果好:硫酸铵梯度沉淀法可以有效地富集目标蛋白质,并去除大部分的杂质和其他蛋白质。
然而,硫酸铵梯度沉淀法也存在一些缺点:1. 不适用于所有蛋白质:不同的蛋白质在不同浓度的硫酸铵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有些蛋白质在硫酸铵溶液中容易发生聚集和凝固,因此不适合用硫酸铵梯度沉淀法富集。
抗体的纯化( 硫酸铵沉淀法)一,基本原理硫酸铵沉淀法可用于从大量粗制剂中浓缩和部分纯化蛋白质。
用此方法可以将主要的免疫球从样品中分离,是免疫球蛋白分离的常用方法。
高浓度的盐离子在蛋白质溶液中可与蛋白质竞争水分子,从而破坏蛋白质表面的水化膜,降低其溶解度,使之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各种蛋白质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可利用不同浓度的盐溶液来沉淀不同的蛋白质。
这种方法称之为盐析。
盐浓度通常用饱和度来表示。
硫酸铵因其溶解度大,温度系数小和不易使蛋白质变性而应用最广。
二,试剂及仪器1 . 组织培养上清液、血清样品或腹水等2. 硫酸铵(NH 4 )SO 43. 饱和硫酸铵溶液(SAS )4. 蒸馏水5. PBS( 含0.2g /L 叠氮钠)6. 透析袋7. 超速离心机8. pH 计9. 磁力搅拌器三,操作步骤以腹水或组织培养上清液为例来介绍抗体的硫酸铵沉淀。
各种不同的免疫球蛋白盐析所需硫酸铵的饱和度也不完全相同。
通常用来分离抗体的硫酸铵饱和度为33% —50% 。
(一)配制饱和硫酸铵溶液(SAS )1.将767g (NH 4 )2 SO 4 边搅拌边慢慢加到1 升蒸馏水中。
用氨水或硫酸调到硫酸pH7.0 。
此即饱和度为100% 的硫酸铵溶液(4.1 mol/L, 25 °C ).2.其它不同饱和度铵溶液的配制(二)沉淀1.样品(如腹水)20 000 ′g 离心30 min ,除去细胞碎片;2.保留上清液并测量体积;3.边搅拌边慢慢加入等体积的SAS 到上清液中,终浓度为1 :1 (4.将溶液放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6 小时或搅拌过夜(4 °C ),使蛋白质充分沉淀。
(三)透析1.蛋白质溶液10 000 ′g 离心30 min (4 °C )。
弃上清保留沉淀;2.将沉淀溶于少量(10-20ml )PBS -0.2g /L 叠氮钠中。
沉淀溶解后放入透析袋对PBS -0.2g /L 叠氮钠透析24-48 小时(4 °C ),每隔3-6 小时换透析缓冲液一次,以彻底除去硫酸氨;3.透析液离心,测定上清液中蛋白质含量。
一,基本原理
硫酸铵沉淀法可用于从大量粗制剂中浓缩和部分纯化蛋白质。
用此方法可以将主要的免疫球从样品中分离,是免疫球蛋白分离的常用方法。
高浓度的盐离子在蛋白质溶液中可与蛋白质竞争水分子,从而破坏蛋白质表面的水化膜,降低其溶解度,使之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各种蛋白质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可利用不同浓度的盐溶液来沉淀不同的蛋白质。
这种方法称之为盐析。
盐浓度通常用饱和度来表示。
硫酸铵因其溶解度大,温度系数小和不易使蛋白变性而应用最为广范。
二,试剂及仪器
1 . 组织培养上清液、血清样品或腹水等
2. 硫酸铵(NH 4 )SO 4
3. 饱和硫酸铵溶液(SAS )
4. 蒸馏水
5. PBS( 含0.2g /L 叠氮钠)
6. 透析袋
7. 超速离心机
8. pH 计
9. 磁力搅拌器
三,操作步骤
以腹水或组织培养上清液为例来介绍抗体的硫酸铵沉淀。
各种不同的免疫球蛋白盐析所需硫酸铵的饱和度也不完全相同。
通常用来分离抗体的硫酸铵饱和度为33% —50% 。
(一)配制饱和硫酸铵溶液(SAS )
1.将767g (NH 4 )2 SO 4 边搅拌边慢慢加到1 升蒸馏水中。
用氨水或硫酸调到硫酸pH7.0 。
此即饱和度为100% 的硫酸铵溶液(4.1 mol/L, 25 °C ).
2.其它不同饱和度铵溶液的配制
(二)沉淀
1.样品(如腹水)20 000 ′g 离心30 min ,除去细胞碎片;
2.保留上清液并测量体积;
3.边搅拌边慢慢加入等体积的SAS 到上清液中,终浓度为1 :1 (
4.将溶液放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6 小时或搅拌过夜(4 °C ),使蛋白质充分沉淀。
(三)透析
1.蛋白质溶液10 000 ′g 离心30 min (4 °C )。
弃上清保留沉淀;
2.将沉淀溶于少量(10-20ml )PBS -0.2g /L 叠氮钠中。
沉淀溶解后放入透析袋对
PBS -0.2g /L 叠氮钠透析24-48 小时(4 °C ),每隔3-6 小时换透析缓冲液一次,以彻底除去硫酸氨;
3.透析液离心,测定上清液中蛋白质含量。
四,应用提示
(一)先用较低浓度的硫酸氨预沉淀,除去样品中的杂蛋白。
1.边搅拌边慢慢加SAS 到样品溶液中,使浓度为0.5:1 (v/v) ;
2.将溶液放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6 小时或过夜(4 °C );
3.3000 ′g 离心30 min (4 °C ),保留上清液;上清液再加SAS 到0.5:1(v/v) ,再次离心得到沉淀。
将沉淀溶于PBS ,同前透析,除去硫酸氨;
4.上清液再加SAS 到0.5:1 (v/v) ,再次离心得到沉淀。
将沉淀溶于PBS ,同前透析,除去硫酸氨;
5.杂蛋白与欲纯化蛋白在硫酸氨溶液中溶解度差别很大时,用预沉淀除杂蛋白是非常有效(二)为避免体积过大,可用固体硫酸氨进行盐析(硫酸氨用量参考表1 );硫酸氨沉淀法与层析技术结合使用,可得到更进一步纯化的抗体。
今天作的实验是利用硫酸铵沉淀蛋白质,从之前作过的经验知道,这一个步骤是有名的烦,要慢慢用敲的把硫酸铵缓缓的加入蛋白质溶液中。
相关的原理可以在庄荣辉学习网站中找到,与盐溶刚好相反,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铵,会使得蛋白质的溶解度下降,因而沉淀出来。
因为硫酸铵所解离的离子容很大,所带的电子数也多(NH4+, SO42-),因此当其溶入水中时,会吸引大量水分子与这些离子水合。
蛋白质分子表面多少有一些较不具极性的区域,水分子会在这些非极性区的表面聚集,形成类似『水笼』的构造(请见下图),以便把蛋白质溶入水中。
一旦蛋白质溶液加入硫酸铵,后者吸引了大量水分子,使水笼无法有效隔离蛋白质的非极性区,造成这些非极性区之间的吸引,因而沉淀下来。
因此,分子表面上若有越多的非极性区域,就越容易用硫酸铵沉淀下来。
在计算所添加的硫酸铵的重量方面,找到了一个不错的网站——硫酸铵计算机
这个网页上可以靠着输入实验温度、溶液体积、想要到达的百分浓度以及初始的百分浓度这四个数值,就可以得到需要添加的硫酸铵克数,以及在加入固体硫酸铵后所增加的体积,算是一个很不错的网站。
此外另一个比较值得提的,是我有用两种方式加入硫酸铵,第一种是固体的硫酸铵模碎加入,另一种是将硫酸铵溶成饱和溶液再加入,各有各的优缺点,比较如下:
1.造成蛋白质变质的程度:固体的硫酸铵>硫酸铵饱和溶液
利用硫酸铵饱和溶液真的超棒,滴入的速度可以很快而不造成变质(没试过用倒入的)。
不像固体的硫酸铵只能磨碎慢慢加入,速度一快蛋白质就坏了(溶液有致密的白色气泡产生)。
2.操作的容易度:硫酸铵饱和溶液>>固体的硫酸铵
固体硫酸铵最大的缺点就是操作不容易,要一直敲敲敲又不能太快,所以当你要溶解的蛋白质很多时,这是很累的步骤。
然而硫酸铵饱和溶液比较麻烦只有在配制部分,要先加热让它饱合后,回到操作温度让它过饱和,最后用滤纸把硫酸铵结晶去掉。
3.蛋白质溶液的体积放大程度硫酸铵饱和溶液>>固体的硫酸铵
这是使用硫酸铵饱和溶液最头痛的部分,举例来说,要让100 ml的硫酸铵百分比从0%到25%,如果是加入固体的硫酸铵,只会让溶液从100 ml变成107 ml左右,但若是加入硫酸铵饱和溶液,会让溶液变成125 ml!而且若是要提高到50%,须加等量的硫酸铵饱和溶液,所以会让蛋白质溶液从100 ml变成200 ml。
因此在加入硫酸铵时,若是低百分浓度可以利用硫酸铵饱和溶液,然而如果是高百分浓度的,除非不在意蛋白质溶液体积的放大(反正都要离心离下来),否则还是用固体硫酸铵来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