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件:小班数学活动:认识圆形
- 格式:ppt
- 大小:4.62 MB
- 文档页数:2
幼儿园小班数学认识圆形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认识图形》章节,详细内容围绕“圆形”展开。
通过对圆形的基本概念、特征、生活实例等方面的学习,使幼儿能够认识并掌握圆形。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圆形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并描述圆形的特征。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圆形的边界是曲线,以及圆形的特征。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识别圆形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形实物(如硬币、瓶盖等)、圆形图片、PPT课件。
学具:画纸、水彩笔、圆形模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圆形实物(如硬币、瓶盖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2. 例题讲解(1)通过PPT课件展示圆形,讲解圆形的概念和特征。
(2)出示圆形图片,让幼儿识别并描述。
3. 随堂练习(1)发放画纸和圆形模具,让幼儿自己动手画圆形。
(2)请幼儿在教室内寻找圆形物品,并说出其特征。
4. 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圆形2. 内容:(1)圆形的概念(2)圆形的特征(3)生活中的圆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圆形请幼儿在课后寻找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并描述其特征。
2. 答案示例:(1)硬币:圆形的边界是曲线,中间有一个孔。
(2)瓶盖:圆形的边界是曲线,顶部平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认识了圆形,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观察其他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等,培养其空间想象力。
(2)鼓励幼儿用圆形创作绘画,提高其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4.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5.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落实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圆形的识别和特征描述。
幼儿园小班数学认识圆形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认识形状》,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圆形,了解圆形的特点,能够识别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对圆形的感知和认知。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圆形,掌握圆形的基本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增强幼儿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圆形的特点,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圆形物品。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圆形的认知,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形卡片、圆形物品(如球、硬币等)、磁性白板、笔。
学具:画纸、彩笔、圆形贴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出示一个球,邀请一名幼儿上台抛接球,让其他幼儿观察球的形状。
(2)教师提问:“这个球是什么形状的?”引导幼儿回答:“圆形”。
2.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圆形卡片,讲解圆形的特点。
(2)教师通过磁性白板展示圆形的画法,让幼儿跟随老师一起画圆形。
3. 随堂练习(1)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自己尝试画圆形。
(2)教师邀请部分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给予表扬。
4. 认识生活中的圆形物品(1)教师出示圆形物品,如硬币、饼干等,让幼儿说出它们的形状。
(2)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内的圆形物品,增强幼儿对圆形的认知。
5. 小组活动:找圆形(1)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在教室内寻找圆形物品。
(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汇报找到的圆形物品,其他幼儿补充。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圆形2. 内容:(1)圆形的特点:边缘光滑、无角、对称。
(2)生活中的圆形物品:球、硬币、饼干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一找,画一画(1)找一找:请家长帮助幼儿在家庭环境中寻找圆形物品,并记录下来。
(2)画一画:请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一个圆形。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对圆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小班数学认识活动《认识圆形》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数学教材第二章第二节《认识形状》,详细内容围绕“认识圆形”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圆形的基本特征,认识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并能够区分圆形与其他形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形的基本特征,如边缘光滑、半径相等等;2. 使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生活中的圆形物体;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圆形的特征及其与其他形状的区分。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圆形的特点,并能运用到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形实物(如硬币、瓶盖等)、圆形卡片、圆形教具模型;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圆形物品(如糖果、饼干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引导学生关注并说出它们的名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呈现:a. 出示圆形教具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其特征;b.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找到的圆形物体;3. 实践操作:a. 让学生动手画一个圆形,并剪下来;b.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交流心得;c. 教师点评并指导,强调圆形的画法及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a. 让学生找出教室内的圆形物体;b. 学生相互提问,回答圆形的特点;c. 教师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a.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b.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c. 教师强调圆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认识圆形》2. 内容:a. 圆形的特点:边缘光滑、半径相等;b. 圆形的画法:以一个点为中心,固定半径旋转一周;c. 生活中的圆形物体:硬币、瓶盖、糖果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并画下来。
2. 答案:学生需在画纸上画出至少三个圆形物体,并注明名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圆形的认识;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形状,为下一节课《认识正方形》打下基础。
小班认识圆形课件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幼儿园主题活动——认识圆形》1. 教材来源:《幼儿园主题活动手册》第二册第四单元“美丽的图形”2. 教学内容: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让幼儿认识圆形,理解圆形的特征,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圆形物体。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圆形,理解圆形的特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圆形,理解圆形的特征。
难点:让幼儿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形卡片、圆形玩具、实物图片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圆形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个玩具是什么形状的?你们在哪里见过圆形的事物?”2. 基本概念学习:教师通过圆形卡片,向幼儿讲解圆形的特征,如“圆形是没有边角的,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3. 观察发现:教师发放实物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找出其中的圆形物体,如“太阳、轮子、钟表等。
”4. 动手操作:教师发放彩笔和画纸,引导幼儿画出一个圆形,并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装饰圆形,如“画上笑脸、花纹等。
”5. 游戏环节: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圆形接力”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圆形物体,让幼儿加深对圆形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圆形:无边角,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找出三个圆形物体,并画下来。
2. 答案:如太阳、轮子、钟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次教学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幼儿的参与度如何?是否有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特别的才能?2. 拓展延伸:下一节课可以继续开展关于图形的教学活动,如认识正方形、长方形等。
同时,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图形创意画活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幼儿园主题活动——认识圆形》1. 教材来源:《幼儿园主题活动手册》第二册第四单元“美丽的图形”2. 教学内容: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让幼儿认识圆形,理解圆形的特征,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圆形物体。
幼儿园课件小班数学《认识圆形》课件幼儿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第三章第二节《认识圆形》。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圆形的基本特征,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幼儿了解圆形的生活中的应用;学习用圆形物品进行创意拼图;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对圆形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描述圆形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幼儿运用圆形物品进行创意拼图的能力。
3. 提高幼儿对圆形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圆形的基本特征,运用圆形物品进行创意拼图。
难点:让幼儿理解圆形的概念,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形实物(如硬币、瓶盖等),圆形图片,拼图材料。
学具:画纸,水彩笔,圆形贴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圆形实物和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圆形的基本特征,如边缘光滑,没有角等。
同时,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圆形物品。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用水彩笔在画纸上画出一个圆形,并剪下来。
然后,用圆形贴纸在画纸上进行创意拼图。
4. 游戏环节(10分钟)组织幼儿进行“找圆形”的游戏,鼓励他们观察并找出教室里的圆形物品。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大圆形,标注“圆形”字样。
2. 列出圆形的基本特征:边缘光滑,没有角。
3. 画出几个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如硬币、球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一找,画一画在家庭中寻找圆形物品,用画纸和笔进行描绘。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观察其他形状,如正方形、长方形等,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共同探索生活中的形状。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游戏环节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在于让幼儿认识并描述圆形的基本特征,以及运用圆形物品进行创意拼图。
《小班认识圆形》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小班认识圆形》这一内容。
该部分主要涉及教材的第一章节《图形认知》中的第3个小节,详细内容为认识圆形,了解圆形的特点,能够辨别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形的基本特点,能够识别和描述圆形。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图形的观察和认知能力,激发学生对图形学习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圆形的特点,能够准确识别生活中的圆形物品。
教学重点:掌握圆形的基本概念,培养观察和认知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圆形教具、实物模型。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圆形的基本特点,如边界为曲线,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等,并通过教具演示,加深学生理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并引导学生用手指比划圆形。
4. 动手操作(15分钟)学生用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学具,制作圆形图案,并剪下来贴在画纸上。
5. 展示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圆形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1. 《小班认识圆形》2. 内容:圆形的特点:边界为曲线,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
生活中的圆形物品:硬币、球、圆桌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找出家里的三个圆形物品,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 答案示例:圆形物品1:硬币。
特点:边界为曲线,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圆形的基本特点,并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圆形物品。
课后可以引导学生继续观察生活中的图形,发现更多有趣的图形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可以拓展学习其他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提高学生的图形认知能力。
幼儿园课件小班数学《认识圆形》课件幼儿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认识圆形》。
详细内容包括:基本圆形的认识,通过观察周围环境,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学习用圆形绘画,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初步理解圆形的基本特征,如边缘光滑、没有角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识别并说出圆形的名称,知道圆形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幼儿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提高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3. 通过绘画圆形,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圆形,并能正确说出圆形的名称。
难点:让幼儿理解圆形的基本特征,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形实物(如球、硬币等)、画纸、画笔、圆形贴纸等。
学具:圆形玩具、圆形水果、圆形生活用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圆形实物,如球、硬币等,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形状。
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车轮、饼干等。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用画纸和画笔演示如何画出一个圆形,讲解圆形的基本特征,如边缘光滑、没有角等。
让幼儿跟随教师一起画圆形,并说出圆形的名称。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圆形贴纸和画纸,让幼儿将贴纸贴在画纸上,组成各种有趣的图案。
同时,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圆形画。
4. 小结与拓展(5分钟)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强调圆形的基本特征和名称,鼓励幼儿在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体。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不同大小的圆形,并标注“圆形”。
2. 旁边列出圆形的基本特征:边缘光滑、没有角。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在课后找一找,家里有哪些圆形物体?用画笔将它们画下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分享等环节,让幼儿对圆形有了基本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