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患儿急性胃肠功能障碍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诊断与处理急性胃肠损伤的定义和分级一、定义2012年欧洲重症医学会腹部疾病工作组指出,胃肠道功能障碍是描述发生在ICU之外的大部分胃肠道症状和诊断。
对于重症患者,建议用“急性胃肠损伤”(AGI)。
急性胃肠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是指由于重症患者急性疾病本身导致的胃肠道功能障碍。
本病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一部分,包括急性胃粘膜病变(应激性溃疡)、麻痹性肠梗阻、腹腔内高压(IAH)、腹腔间隔室综合症(ACS)等。
原发性AGI:是指由胃肠道系统的原发疾病或直接损伤导致的AGI。
常见于胃肠道系统损伤初期。
常见病如腹膜炎、胰腺或肝脏病理改变、腹部手术、腹部创伤等;继发性AGI:是机体对重症疾病反应的结果,无胃肠系统原发疾病(第二打击)。
发生于肺炎、心脏疾病、非腹部手术或创伤、心肺复苏后等。
二、AGI严重程度分级AGIⅠ级(存在胃肠道功能障碍和衰竭的危险因素)AGIⅡ级(胃肠功能障碍)AGI Ⅲ级(胃肠功能衰竭)AGI Ⅳ级(胃肠功能衰竭伴有远隔器官功能障碍)1、AGI I级有明确病因、暂时的、胃肠道功能部分受损。
胃肠道症状常常发生在机体经历一个打击(如手术、休克等)之后,具有暂时性和自限性的特点。
举例:腹部术后早期恶心、呕吐;休克早期肠鸣音消失、肠动力减弱。
2、AGI II级胃肠道不具备完整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无法满足机体对营养物质和水的需求。
胃肠功能障碍未影响患者一般状况。
AGI通常发生在没有针对胃肠道的干预的基础上,或者当腹部手术造成的胃肠道并发症较预期更严重时,此时亦认为发生AGIⅡ级。
举例:胃轻瘫伴大量胃潴留或返流、下消化道麻痹、腹泻、腹腔内高压(IAH) Ⅰ级(腹内压(IAP) 12-15mmHg)、胃内容物或粪便中可见出血、存在喂养不耐受(尝试肠内营养途径72小时未达到20kcal/kg BW/day目标)。
危重患者急性胃肠功能障碍与衰竭的病因及诊治急性胃肠功能障碍或衰竭常发生在危重症的过程中,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一个组成部分。
当受累脏器越多,其发生率越高,病死率也明显增加。
因往往缺乏实验室检验数据或量化指标,致使无法制定诊断标准[1],易造成早期漏诊、误诊。
随着危重医学的不断发展,胃肠功能的受损日渐受关注,早认识,早干预,采取有效措施,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当机体发生缺血缺氧后,出现腹胀、肠鸣音消失及消化道出血等,称之为胃肠功能障碍;而胃肠功能衰竭系指应激性溃疡需输血者或出现中毒性肠麻痹有高度腹胀者[2]。
相对而言,胃肠功能障碍是起病的早期,临床病情较轻,经积极治疗后多有较好的效果;而胃肠功能衰竭则是疾病的晚期,病情严重而复杂,多已错过抢救时机,虽给予综合治疗措施,但疗效仍不满意。
病因及发病机制由于原发病及其病程经过的多样性,涉及诸多器官,故其发病机制复杂。
各种危重症都可出现胃肠功能损害。
目前认为侵袭、防御机制减低、治疗方面的医源性因素三者互相关联。
国外学者称之为侵袭-宿主防御机制-治疗相关,三者间互相影响[3]。
侵袭:①微循环障碍:机体在创伤、感染等因素的打击下,神经内分泌失调,引起全身性的应激反应[4]。
胃是对应激反应最为敏感的靶器官。
胃肠道黏膜是血供最丰富的部位,也是对缺血最敏感、最易受累的部位[5]。
为保证应激时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炎性介质首先引起胃肠等“次要脏器”部位血管收缩,血流减少,出现微循环障碍。
胃肠功能障碍亦最先发生。
另外,因血液重新分配,胃肠道血液供应减少,使小肠绒毛顶端最易发生缺血性及再灌注的损害,直接影响吸收功能。
因此,胃肠道既是MODS的一个始发部位和受害者,又是引起其他脏器功能衰竭的启动因素,故被称为MODS的“动力部位”、“扳机因素”[6]。
②内毒素:内毒素是一种极强的刺激性物质,可产生许多细胞毒素,其随血液循环进入不同组织,从而促进凝血前活性物质的活性和微血栓形成,使胃肠道受损持续存在。
危重症儿童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的防治发表时间:2016-12-14T15:12:40.36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8月第16期作者:吴培赵荣香余静[导读] 对于存在发生AGD危险因素的危重患儿应早期预防AGD的发生,可降低AGD的发生率和危重患儿的死亡率。
绵阳市中心医院儿科儿童监护室四川绵阳 621000【摘要】目的:研究危重患儿急性胃肠功能障碍(AGD)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特殊配方奶粉对危重患儿急性胃肠功能障碍(AGD)的预防作用,分析早期预防对的AGD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将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在绵阳中心医院儿科监护室(PICU)诊治的186例危重儿童随机分成三组。
A组62例给予婴儿特殊配方奶粉(雀巢)喂养,B组和C组各62例均给予普通奶粉喂养。
对A、B组两早期预防AGD的发生,C组不采用预防措施。
结果:危重患儿年龄越小、危重程度评分越低、严重感染、休克均增加AGD的发生率(P<0.05)。
特殊配方奶粉对预防危重患儿AGD的发生无显著作用(P=0.51)。
早期预防能降低AGD的发生率(P=0.04)和危重患儿的死亡率(P=0.04)。
结论:对于存在发生AGD危险因素的危重患儿应早期预防AGD的发生,可降低AGD的发生率和危重患儿的死亡率。
【关键词】急性胃肠功能障碍早期预防危重儿Prevention and Therapy of Acute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Critically illnessWU Pei,ZHAO Rong-Xiang,YU Jing(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MianYang Central Hospital,MianYang 62100,SiChuan)【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risk factors and explore the preventive function of specialformula of acute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AGD)in critically ill children,analyse early prevention effects on the of incidence AGD.Methods Between April 2011 to March 2012,Have been diagnosed clearlyof 186 critically ill children was randomly assigned to three groups at PICU of MianYang Central Hospital. in group A,62 critically ill children was fed with special formula(Nestle),ingroup B and C,with each 62cases was fed with common formula. For group A and B,prevention measure was early implemented,while group C was not.Result Younger age,lower 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severe infection and shock increase the incidence of AGD(P<0.05). Special formula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prevention of AGD in critically ill children.Early prevention measure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GD(P=0.04)and the mortality rate of critically ill children(P=0.04).ConclusionFor critically ill children who have the risk factors of AGD,early prevention measures should be implemented,It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GD and mortality rate of critically ill children.【Keywords】acute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early prevention critically ill children近年来,随着重症医学迅速发展,急性胃肠功能障碍(acute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AGD)在危重疾病的防治过程中日益受到重视,AGD常继发于各种危重疾病,是以胃肠道粘膜损害及运动和屏障功能障碍为主要特点。
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诊断与处理急性胃肠损伤的定义和分级一、定义2012年欧洲重症医学会腹部疾病工作组指出,胃肠道功能障碍是描述发生在ICU之外的大部分胃肠道症状和诊断。
对于重症患者,建议用“急性胃肠损伤”(AGI)。
急性胃肠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是指由于重症患者急性疾病本身导致的胃肠道功能障碍。
本病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一部分,包括急性胃粘膜病变(应激性溃疡)、麻痹性肠梗阻、腹腔内高压(IAH)、腹腔间隔室综合症(ACS)等。
原发性AGI:是指由胃肠道系统的原发疾病或直接损伤导致的AGI。
常见于胃肠道系统损伤初期。
常见病如腹膜炎、胰腺或肝脏病理改变、腹部手术、腹部创伤等;继发性AGI:是机体对重症疾病反应的结果,无胃肠系统原发疾病(第二打击)。
发生于肺炎、心脏疾病、非腹部手术或创伤、心肺复苏后等。
二、AGI严重程度分级AGII级(存在胃肠道功能障碍和衰竭的危险因素)AGIn级(胃肠功能障碍)AGI H级(胃肠功能衰竭)1、AGI I 级有明确病因、暂时的、胃肠道功能部分受损。
胃肠道症状常常发生在机体经历一个打击(如手术、休克等)之后,具有暂时性和自限性的特点。
举例:腹部术后早期恶心、呕吐;休克早期肠鸣音消失、肠动力减弱。
2、AGI II 级胃肠道不具备完整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无法满足机体对营养物质和水的需求。
胃肠功能障碍未影响患者一般状况。
AGI通常发生在没有针对胃肠道的干预的基础上,或者当腹部手术造成的胃肠道并发症较预期更严重时,此时亦认为发生AGIn级。
举例:胃轻瘫伴大量胃潴留或返流、下消化道麻痹、腹泻、腹腔内高压(IAH)I级(腹内压(IAP)12-15mmHg)、胃内容物或粪便中可见出血、存在喂养不耐受(尝试肠内营养途径72小时未达到20kcal/kg BW/day目标)。
3、AGI III 级给予干预处理后,胃肠功能仍不能恢复,整体状况没有改善。
危重症患儿急性胃肠功能障碍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危重症患儿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
方法:对我院在2010年07月到2012年08月收治的100例危重症急性胃肠功能障碍患儿应用综合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中包括52例轻度胃肠功能障碍的患儿和48例重度胃肠功能障碍的患儿,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
结果:重度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中治疗显效的患儿占28例,无效的患儿12例,无效占8例,总有效率为83.3%;轻度胃肠功能障碍的患儿中治疗显效的患儿占48例,无效的患儿占4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
结论:胃肠衰竭早期的表现就是胃肠功能出现障碍,对原发病治疗的同时也要应用综合的治疗措施,能够有效地治疗胃肠衰竭。
关键词:危重症患儿;胃肠功能障碍;胃肠衰竭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084-01
急性胃肠功能障碍是一种胃肠道的急性病理改变,主要的特点就是胃肠粘膜出现损害、出现屏障和运动障碍,属于一种多器官功能障碍[1]。
危重症患儿一般发生多系统器官的功能障碍,治疗的重点就是胃肠道功能障碍,综合治疗方法对治疗危重症患儿急性胃肠功能障碍取得的疗效较显著,现在对我院在2010年07月到2012年08月收治的100例危重症患儿应用综合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中包括52例轻度胃肠功能障碍的患儿和48例重度胃肠功能障碍的患儿,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我院在2010年07月到2012年08月收治的100例危重症患儿应用综合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男性60例,女性40例,患儿的年龄在3个月到8岁之间。
原发病中重症肺炎的患儿占36例,神经系统感染和腹泻病均占20例,颅内出血的患儿占10例,败血症患儿占8例,中毒患儿占6例。
其中包括52例轻度胃肠功能障碍的患儿和48例重度胃肠功能障碍的患儿,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
所有的患儿都要符合诊断的标准,患儿出现频繁呕吐、食欲差、肠胃蠕动紊乱等是轻度的胃肠功能障碍;出现呕吐咖啡样物、严重腹胀、便血、肠鸣音消失或者减弱的症状为重度的胃肠功能障碍。
1.2 方法
1.2.1 患者在临床上轻度的胃肠功能障碍患儿主要表现为纳差,患儿都有呕吐的症状,每天呕吐4~15次,轻度腹胀的患儿占32例,中度腹胀的患儿占20例。
重度的胃肠功能障碍患儿在临床上主要的表现症状中呕吐咖啡样物的患儿占32例,胆汁样物的患儿占6例,胃内容物的患儿占6例,每天呕吐10~20次。
1.2.2 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轻度的胃肠功能障碍患儿禁食2~3天,重度的胃肠功能障碍患儿禁食5~7天,对患儿进行胃肠减压或者肛管排气,根据患儿的病情给予相应的对症综合治疗。
对于已经有呕吐咖啡样物的患儿进行洗胃,给予1%碳酸氢钠洗胃;静脉滴注西咪替丁;使用血管血性的药物,酚妥拉明、多巴胺加入葡萄糖
进行静脉滴注;对肠壁的微循环进行改善,维持电解质、水和酸碱平衡,给予患儿支持治疗,对新鲜的冰冻血浆进行适量的补充;维持脑、心、肺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使用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2]。
1.2.3 对治疗的疗效进行判定,主要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
显效指患儿没有出现呕吐、腹胀症状,患儿没有出现粪便和胃液潜血;有效指患儿没有出现呕吐症状,稍微优点腹胀,患儿出现粪便和胃液潜血;无效指患儿的体征和临床症状没有明显的改善[3]。
2 结果
重度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中治疗显效的患儿占28例,无效的患儿12例,无效占8例,总有效率为83.3%;轻度胃肠功能障碍的患儿中治疗显效的患儿占48例,无效的患儿占4例,并多器官功能的衰竭导致死亡,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
3 讨论
胃肠功能障碍时早期胃肠衰竭的一种表现,如果给予患儿合理的干预治疗,能够让患儿的预后得到改善。
胃肠功能障碍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腹胀、呕吐咖啡样物、肠鸣音消失、便血或者减弱。
在出现危重病过程中的创伤、感染、中毒和窒息等都会对胃肠的功能造成损害。
如果提示患儿的病情凶险,那么治疗起来较困难,预后不良。
当危重患儿出现频繁呕吐、食欲差和腹胀等症状时应该禁食、留置胃管,对胃肠进行减压,减轻胃肠内的压力,对消化道有没有出现出血的情况进行及早的发现,消化道出血在胃肠功能障碍中是较严重的表现,一旦发现应该立即给予紧急处理。
西咪替丁能够对胃酸的分泌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从而让胃粘膜细胞得到保护。
酚妥拉明是一种短效的受体阻滞剂,能够增加肠蠕动,减轻腹胀、提高肺通气。
多巴胺能够增强心肌的收缩能力,让重要的气管功能得到保护。
微生态制剂能够对肠道的正常菌群起到补充作用,从而使肠道的微生态平衡得到了维持。
上述结果显示:重度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中治疗显效的患儿占28例,无效的患儿12例,无效占8例,总有效率为83.3%;轻度胃肠功能障碍的患儿中治疗显效的患儿占48例,无效的患儿占4例,并多器官功能的衰竭导致死亡,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
说明了胃肠衰竭早期的表现就是胃肠功能出现障碍,对原发病治疗的同时也要应用综合的治疗措施,能够有效地治疗胃肠衰竭。
参考文献
[1] 杨杰.危重症小儿44例急性胃肠功能障碍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7):14-15
[2] 李前,吕波,莫伟雄,等.小儿危重症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探讨[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7,30(04):61-62
[3] 胡大朝.危重患儿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分析[j].医学
理论与实践,2012,25(10):1192-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