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绩效模式标准全国质量奖评奖标准
- 格式:ppt
- 大小:1.95 MB
- 文档页数:7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19580-2012前言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所规定的起草规则。
本标准代替GB/T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本标准与GB/T 19580—200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基本理念;——增加了部分术语;——调整了部分章节的内容。
本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5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中国质量协会、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科立特管理咨询公司、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福荣、汤万金、陈志田、马林、吕青、李仁良、焦叔斌、张晓东、金国强、王俊、王国清。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 19580—2004。
引言0.1总则为了引导组织追求卓越,提高产品、服务和发展质量,增强竞争优势,促进组织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借鉴国内外卓越绩效管理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从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以及结果等七个方面规定了组织卓越绩效的评价要求,为组织追求卓越提供了自我评价的准则,也可作为质量奖的评价依据。
本标准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组织的所有者、顾客、员工、供方、合作伙伴和社会创造价值。
本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促进各类组织增强战略执行力,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帮助组织进行管理的改进和创新,持续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管理能力,推动组织获得长期成功。
0.2与GB/Z 19579-2011《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的关系本标准规定了卓越绩效评价要求,是卓越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是组织实施本标准配套的指导性技术文件,为组织理解和应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提供指南。
卓越绩效标准质量奖评奖标准之经营结果卓越绩效标准质量奖是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取得的优异经营结果的肯定和奖励。
经营结果是企业在特定时期内通过经营活动所达到的各项经济指标,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增长速度、市场份额等关键因素。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卓越绩效标准质量奖评奖标准之经营结果。
首先,经营结果评估的核心指标是企业的盈利能力。
这包括企业的销售收入、利润、净利润等指标。
盈利能力是企业经营的核心目标,只有实现了持续增长和盈利能力,企业才能够获得长期发展和竞争优势。
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结果,必须要看它在盈利能力方面的表现。
其次,经营结果评估还包括企业的增长速度。
增长速度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反映了企业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
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结果,需要考察其在销售额、市场份额、客户数量等方面的增长情况。
国际上通常通过比较同行业内的企业来评估企业的增长速度。
再次,经营结果评估还需要考察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市场地位。
市场份额是企业在特定市场上的销售额占整个市场销售额的比例,是衡量企业市场地位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结果,需要考察其在市场份额方面的表现,以及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另外,经营结果评估还需要考察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
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结果,需要考察其在产品质量方面的表现,以及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质量管理来提升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
最后,经营结果评估还需要考察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风险管理是企业经营中必须重视的方面,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稳定性。
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结果,需要考察其在风险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表现,以及企业对市场变化和风险的应对能力。
综上所述,经营结果是评价企业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涵盖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增长速度、市场份额、产品质量、客户满意度、风险管理等方面。
卓越绩效标准质量奖通过评估企业的经营结果,对取得杰出成绩的企业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励企业持续改进和追求卓越。
GB/T 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前 言本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量管理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51)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质量协会、北京工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科立特管理咨询公司、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宝钢集团、海尔集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志田、李仁良、岳刚、吕青、韩福荣、张晓东、金国强、王俊、王国清、张少君。
引 言为了引导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高产品、服务和经营质量,增强竞争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颁布的《质量振兴纲要》的有关规定,特制定《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本标准参照国外质量奖的评价准则,结合我国质量管理的实际情况,从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以及经营结果等七个方面规定了组织卓越绩效的评价要求,为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供了自我评价的准则,也可用于质量奖的评价。
本标准与GB/T19001的最大差别在于它不是符合性的评价依据,而是为组织提供追求卓越绩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强调战略、绩效结果和社会责任。
本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帮助组织提高其整体绩效和能力,为组织的所有者、顾客、员工、供方、合作伙伴和社会创造价值,有助于组织获得长期成功,并使各类组织易于在质量管理实践方面进行沟通和共享,成为一种理解、管理绩效并指导组织进行规划和获得学习机会的工具。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组织卓越绩效的评价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追求卓越绩效的各类组织,为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供了自我评价的准则,也可用于质量奖的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