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语法复习
- 格式:pptx
- 大小:8.19 MB
- 文档页数:62
精心整理小学六年级语文26个常考语法知识点(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 志、(后)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用(名言、资料等)(七)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八)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九)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十)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十一)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十二)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十三)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1、引论:提出问题2、本论:分析问题3、结论:解决问题(十八)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十九)常见论证方法: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二十)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删缺乏谓语:我们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删去“为”或句尾加上“而奋斗”)缺乏宾语: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
(句尾加上“方法”)(2)成分搭配是否妥当主谓不当:现在,所要解决的矛盾和预期的任务已经完成。
动宾不当:我们参观学习了兄弟学校开展课外活动的先进经验。
主宾不当:他的家乡是广东顺德市人。
定中不当: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3)语序是否合理例:每个有理想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四化建设有贡献的人。
(应该是“都希望将来”)例:大家都说他的批评又正确又尖刻。
(“尖刻”改为“尖锐”)(二十四)句式变换:①主动句和被动句互换例:战士们击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主动句)例: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被战士们击退了。
(被动句)A、主动句变换为被动句方法:把原主语调作为宾语,把原宾语调作为主语,之间加介词“被”,原谓语动词置后不变。
小学语文语法知识一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实词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词)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坐、听;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示使令:叫、让;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形容词的语法特点: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表概数:几、许多;表序数:第一、老三;数词的语法特点: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
中小学语文语法知识点归纳中小学语文语法知识点归纳一、词类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
2、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3、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合而成的语法单位,包括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等。
二、句子成分1、主语:句子中被说明的对象,通常由名词或代词担任。
2、谓语:句子中的陈述部分,通常由动词担任。
3、宾语:动作的承受者,通常由名词或代词担任。
4、补语:对宾语进行补充说明,通常由形容词、名词、动词等担任。
5、定语:对名词进行修饰和限制,通常由形容词、名词、数量词等担任。
6、状语:对动词、形容词等进行修饰和限制,通常由副词、介词短语等担任。
三、句型1、主谓句:由主语和谓语组成的句子,是汉语的基本句型。
2、主谓宾句: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组成的句子,是汉语的基本句型。
3、主谓宾宾句:由主语、谓语、宾语和第二个宾语组成的句子,是汉语的基本句型。
4、主谓定语定语宾语句:由主语、谓语、定语、第二个定语和宾语组成的句子,是汉语的常用句型。
四、修辞手法1、比喻:用比喻词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以形象、生动地表达作者的意图。
2、拟人:将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的动作或情感,以增强作品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3、排比:用一组结构相似的句子表达意思,以增强作品的节奏感和说服力。
4、对偶:用结构相似、意义相反的句子或句子成分表达意思,以增强作品的对比性和感染力。
5、夸张: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以突出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五、常见病句类型1、成分残缺:句子缺少必要的成分,导致意思表达不完整或不准确。
2、搭配不当:句子中词语的搭配不符合语法规则或语义习惯,导致意思混乱或不准确。
3、语序不当:句子中词语的排列顺序不符合语法规则或语义习惯,导致意思不清晰或不准确。
4、重复赘余:句子中出现了重复或多余的词语,导致意思重复或不简洁。
5、用词不当:句子中使用了不恰当的词语,导致意思不准确或不形象。
小学语文语法基础知识小学语文语法知识大全
小学语文语法基础知识:
1. 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助词、量词、叹词等。
2. 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
3. 语序:主谓宾语的基本语序、否定句、疑问句等。
4. 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
5. 词义辨析:近义词、反义词、词语辨析等。
6. 词的变化形式: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动词的时态、语态和不定式形式等。
7. 词语搭配:介词短语的搭配、动词短语的搭配、形容词短语的搭配等。
小学语文语法知识大全:
1. 词类知识: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助词、量词、叹词等
的定义和用法。
2. 句子成分知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的定义和识别方法。
3. 时态语态知识: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等时态的用法,及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区别和用法。
4. 句型知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不同类型句子的语法结构和特点。
5. 语序知识:主谓宾语的基本语序、否定句、倒装句等的用法和特点。
6. 修辞手法知识:比喻、拟人、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的定义和运用。
7. 短语搭配知识:常见的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副词短语等的搭配规律。
8. 语言规范知识:标点符号、字音字形、常见错别字等语言规范和常见错误的辨析。
以上是小学语文语法基础知识和一些常见的语法知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还有
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小学语文语法知识汇总一、词类1.名词:表示事物的名称,可以分为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
2.动词:表示动作、状态或变化。
3.形容词:修饰名词,表示事物的性质、特征或状态。
4.代词:代替名词,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等。
5.数词:表示数目。
6.量词:用来表示数量的词语。
7.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表示程度、方式、时间等。
8.连词:连接句子或词语,可以分为并列连词、递进连词等。
9.介词:用来表示方位、时间、方式等关系。
10.感叹词:表示情感或感叹的词语。
二、句子成分1.主语:句子中执行动作的人或事物。
2.谓语:句子中表示动作、状态或变化的部分。
3.宾语:句子中接受动作的人或事物。
4.定语:修饰名词或代词,限定或描述它们的性质、特点等。
5.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等。
6.表语:说明主语的状态、特征等。
7.同位语:对名词或代词进行解释、说明的句子部分。
8.补语:补充说明主语或宾语的性质、状态等,常用于“是”、“变成”等系动词后。
三、句子的分类1.简单句:只包含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
2.并列句:由两个或多个简单句通过并列连词连接而成的句子。
3.复合句: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构成的句子。
4.疑问句:用来提问的句子。
5.感叹句:表示强烈感情或表达惊讶、赞美等情绪的句子。
6.祈使句:表示请求、命令、劝告等的句子。
四、动词时态1.一般现在时:表示经常性、习惯性或客观事实。
2.一般过去时: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
3.一般将来时:表示将来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
4.现在进行时:表示现在正在进行的动作。
5.过去进行时:表示过去一些时刻正在进行的动作。
6.现在完成时: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
7.过去完成时:表示过去一些时间已经完成的动作。
五、代词1.人称代词:表示说话人、听话人或与说话人、听话人有关的人或事物,分为第一、二、三人称。
2.指示代词:用来指示所指的人或物的代词,包括“这、那、这些、那些”等。
小学语文知识大全
一、拼音
1、基础知识回顾: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
2、声调:分为四声。
标调歌:“有 a 不放过,无 a 找o、e ,i、u 并列标在后”
3、音节:音节是声母、韵母和声调的组合。
(1)当韵母“u”和声母“j、q、x、y”相拼时,去掉“u”头上的两点,如“ju”。
(2)人或事物等专用名词的拼音,第一个字母大写,如“北京 Beijing”
4、隔音符号:当a、o、e 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读音易发生混淆时,应在第一个音节后面加上隔音符号,用“’”表示,帮助分清两个音节。
如“ping’an(平安)”、“qi’e(企鹅)”。
二、汉字
1、笔画与笔顺规则
“先横后竖(十),先撇后捺(八),从上到下(景),从左到右(树),从外到内(同),从内
到外(函),先里面后封口(国),先中间后两边(水)。
”
2、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7种结构)
独体字(中)、左右结构(秋)、左中右结构(做)、上下结构(恩)、上中下结构(翼)、全包围和半
包围结构(园、区)、品字形结构(晶)
3、无声的老师——字典(3种查字方法)
(1)“音序查字法”的步骤:认准字音;定字母、翻索引;查音节、找汉字。
(2)“部首查字法”的步骤:定部首、翻索引;数余画;查汉字。
部首查字法的规则:上下都有,取上不去下;
左右都有,取左不取右;
内外都有,取外不取内。
独体字一般将字的第一画作为其部首。
小学语文一年级到六年级必须掌握的语法知识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小学语文一年级到六年级必须掌握的语法知识总结一、词的用法关联词1、关联词的意义能够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连接起来组成比较复杂的句子的词语,就是关联词语。
恰当的使用关联词语,能使我们在说话或者协作时达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2、常见的关联词语类型(八种)A、并列关系——分句之间是并列的既……又…… 那么……那么…… 一边……一边…… 有的……有的…… 不是……而是……B、递进关系——后一分句的意思比前一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
不但……而且…… 不仅……还…… 不但……还…… 不光……还…… ……甚至…… 不仅……还……C、选择关系——表示要在前后两个分句中所说的情况中选择一种。
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 或者……或者……D、转折关系——前后分句的意思比是顺着说,而是有了转折。
虽然……但是…… 虽然……可是…… ……却…… 尽管……还是…… ……然而……E、假设关系——前一分句假设一种情况,后一分句说出假设情况后的结果。
如果……就…… 即使……也…… 要是……就…… 假如……就…… 哪怕……也……F、因果关系——前后分句表示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因为……所以…… ……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 ……因此……G、条件关系——前一分句提出条件,后一分句说出这个条件下的结果。
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都…… 无论……也……H、取舍关系——前后分句写了两种情况,说话人选择其中之一,舍去其余。
宁可……也…… 与其……不如……3、关联词语的使用一般方法:初读句子,弄清分句之间的关系。
选择关联词语,填入句子。
在读句子,检查句子是否通顺,句意是否正确。
两个注意:(1)搭配要得当:使用一组关联词语是要前后呼应,要“成双配对”,不能交叉使用,这样才能是句意畅通、明确。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语文总复习语法汇总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是常见的句子类型,它们的语气和表达方式不同,可以互相转换,但意思不能改变。
链接考题】他真是个好人啊!(变为反问句、陈述句)分析)变为反问句时,在句末加上疑问词或者倒装语序,变为陈述句时,去掉感叹词。
答案)他是个好人吗?/是个好人。
(反问句、陈述句)三、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直接引用是指直接引用别人的话,用引号括起来,转述句是指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
它们可以互相转换,但意思不能改变。
链接考题】直接引用:“我明天要去看电影。
”他说。
变为转述句)他说他明天要去看电影。
分析)将直接引用改为转述句时,将引号去掉,改为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
答案)他说他明天要去看电影。
(转述句)反问句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问句,用于强调某个问题并表达某种感情。
它不需要回答,答案通常在句子中,以问号结尾。
陈述句可以变为感叹句,通常加上“多么”、“太”、“真”等词,并以感叹词“啊”、“呀”等结尾,句号变为感叹号。
例:他难道不是一个好人吗?他真是一个好人啊!双重否定句可以用来表达肯定的意思,强调绝对的事实,语气更加坚定有力。
将肯定句转化为双重否定句的方法是加两个否定词,如“不……不”或“非……不可”等。
例:我不得不去图书馆看书。
直接引用可以转化为间接引用。
在转化时,需要注意三个方面:改变标点、改变人称代词以及考虑句子的内容。
有些句子需要进行少量的文字改动,但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例:___说,他要像___那样关心集体。
练:1.那辆自行车是___的,怎么可能不是呢?2.这件漂亮的风衣是___的,谁都不能否认。
3.___在给___的回信中说,如果我的信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4.___被老师告知,去大队部找___领《我们爱科学》。
5.中队长告诉___,我去开会,你自己去参加比赛。
6.___经常鼓励工作人员,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
7.老人叹了口气,摇摇头说,___,你还小呢,不懂。
语文语法知识(二)一、句子成分划分口诀(一)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主干成分主谓宾,枝叶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在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二)看全句、抓中心,缩句先找主谓宾主干原句有歧义,恰当带上状补定谓语前有状形容,定语修饰主和宾“的”“地”“得”要分清, 定状补、它标明。
复句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分句组成分句是结构上类似的单句而没有完整句调的语法单位复句中的各个分句之间一般有停顿,书面上用逗号,分号或冒号表示;复句前后有隔离性语音停顿,书面上用句号或问号、叹号表示。
二、复句组合方式根据复句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把它分为两大类:⒈由单句直接组合而成的,如:我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老师走进教室,来到讲台前,认真地讲起课来这样的复句靠分句间的语序来联系,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要根据上下文才能弄清楚⒉借助虚词组合成的,如:我们不仅要专心听讲,还要多动脑筋只要坚持锻炼身体,就能增强体质这种复句,分句之间的联系靠虚词,而主要的虚词是连词和副词,还有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统称关联词语这类复句由于关联词语的作用,结构显得严密分句之间逻辑关联的较明确,我们应根据分句之间的语义和不同的逻辑关系,正确选用关联词语,不能任意组合.三、一重复句一重复句是只有两个分句的句子。
主要有八种类型:(1)。
并列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者几种事情,或一种事情的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主要关联词语是:既……又……,还,也,同样,不是……而是……,是……不是……,同时,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有的……有的……如:①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②我们不是要空话,而是要行动③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2).承接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一个接着一个的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分句之间有先后顺序常用关联词语有:就,便,才,又,于是,然后,接着,首先(起初)……然后……,从而如:①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坡,回到草房②起初他们问我个人的情况,然后又问到有关革命形势的一些问题和镇头市敌驻军的动静③吃过了饭,老秦跟小福去场里打谷子(3).递进复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之间是层进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是: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尚且……何况(更不用说,还)……,况且如:①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②桥的设计完全合乎原理,施工技术颈是巧妙绝伦③他这样胆小的人尚且不怕,我还怕吗?(4).选择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并且表示从中选择一件或几件分句之间就构成选择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许……或许……,可能……可能……,也许……也许……如:①作为一个有骨气的男儿,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②我们宁可挨批评,也不能昧着良心去搞假呀!③武松这一去,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别无选择(5).转折复句,后一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同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来分句之间构成转折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有:虽然(虽、尽管)……但是(但、可是、却、而、还是)……,但是,但,然而,只是,不过,倒,竟然如:①他小小年纪,胆量可不小啊②虽然我一见便知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③我们几个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他竟然一句也没听进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