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反射与神经定位
- 格式:docx
- 大小:8.57 KB
- 文档页数:2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定性诊断思路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有三个步骤:1、详细的临床资料:即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着重神经系统检查2、定位诊断:用神经解剖生理等基础理论知识来分析、解释有关临床资料,确定病变发生的解剖部位。
3、定性诊断:联系起病形式、疾病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个人史、家族史、临床检查资料,综合分析,筛选出初步的病因性质。
感觉系统一.感觉分类㈠特殊感觉:嗅、视、味、听觉。
㈡一般感觉1.浅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2.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震动觉等。
3.皮层觉(复合觉)——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等。
二. 感觉的解剖生理1.感觉的传导径路:① 痛温觉传导路,② 深感觉传导路。
2.节段性感觉支配3.周围性感觉支配4.髓内感觉传导的层次排列三.感觉障碍的性质、表现㈠破坏性症状:1.感觉缺失:⑴完全性感觉缺失:各种感觉全失。
⑵分离性感觉障碍:同一部位某种感觉缺失,而其他感觉保存。
2.感觉减退㈡刺激性症状:1. 感觉过敏2. 感觉过度3. 感觉异常4. 疼痛四.感觉障碍类型㈠末梢型:四肢远端性、对称性,伴周围性瘫。
㈡神经干型:受损神经所支配的皮肤各种感觉障碍,伴周围性瘫痪。
㈢后根型:节段性各种感觉障碍,伴神经根痛(放射性剧痛)。
㈣脊髓型: 1.脊髓横贯性损害: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障碍。
2.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同侧深感觉障碍(伴肢体瘫痪),对侧痛温觉障碍。
㈤脑干型: 1.延髓(一侧)病损时:交叉性感觉(痛温觉)障碍。
2.中脑、桥脑病变: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多伴交叉性瘫痪。
㈥丘脑型: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常伴自发性疼痛和感觉过度。
㈦内囊型:“三偏”对侧偏身感觉障碍,伴偏瘫、同向偏盲。
㈧皮质型:对侧单肢感觉障碍。
1.刺激性:感觉型癫痫发作。
2.破坏性:感觉减退、缺失。
运动系统神经病学所讲的“运动”,指的是骨骼肌的运动。
神经运动系统是由四个部分组成:①下运动神经元;②上运动神经元;③锥体外系统;④小脑系统。
康复科医生必读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本研究院常年招生,针刀临床、解剖培训,每月两期,全国巡回办班,老学员凭结业证免费复训。
【康复须知】康复科医生必读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全面、系统、重点突出;从头到脚;对称部位比较;检查工具叩诊锤、棉签、大头针、音叉、双规仪、电筒、压舌板、眼底镜、近视力表、试管。
一般检查一、意识状态(1)嗜睡:睡眠状态,轻微刺激可唤醒。
(2)昏睡:熟睡状态,较强刺激可唤醒简单答题。
(3)昏迷:不能唤醒。
1)浅昏迷:对疼痛刺激有反应,生理反射存在,生命体征多无改变。
2)中昏迷:重刺激可有反射,生理反射减弱,生命体征轻度改变。
3)深昏迷:对各种刺激无反应,生理反射和病理反射消失,生命体征改变。
二、精神状态✦理解力✦计算力:100-7。
✦定向力:时间、空间定向。
✦判断力✦注意力三、脑膜刺激征1、屈颈试验:仰卧,一手扶其后头部向上,注意颈部有无抵抗,需排除颈椎病。
2、克匿格征(Kerning)征:是脑膜刺激征中的一种,其阳性为脑膜及神经根受激惹的表现,可见于颅内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神经根炎、椎间盘突出以及椎管内药物注射等。
3、布鲁津斯基征(Brudzinski):凡蛛网膜下腔感染(脑膜炎、脑炎等);出血等均可出现阳性,但深昏迷时可阴性。
1)颈征:患者仰卧位,屈颈时引起双侧髋、膝部屈曲;2)下肢征:患者仰卧位,一侧下肢膝关节屈曲位,检查者使该侧下肢向腹部屈曲,对侧下肢亦发生屈曲。
脑神经检查1、嗅神经①先询问患者有无主观感觉障碍。
②嘱患者闭目,检查者用手按压患者一侧鼻孔,用如香皂、香烟等置于另一侧鼻孔,嘱患者说出嗅到的气味。
2、视神经(1)视力:国际标准视力表。
(2)视野:手试对比检查法粗略测定视野,必要时作视野计测定。
【正常范围】鼻侧65° 上方56°颞侧91° 下方74°(3)眼底检查:眼底镜。
眼底注意点:视神经乳头的形状、大小、边缘、颜色、血管和有无出血点等。
神经反射检查实训报告(共4篇):反射实训神经检查报告会计实训报告心得会计实习报告实训报告范文篇一:神经反射检查实训报告.doc神经反射检查实训报告一、实训目的掌握临床常用浅反射及深反射的检查方法。
二、实训要求1.保持实验室的安静。
2.要爱护实验室的器材,用后及时归还。
3.认真听和看老师示范的方法,注意老师讲的注意事项。
三、实训方法:学生二人为一组,互相练习四、实训器材叩诊锤、棉签。
五、实训内容:1.浅反射:(1) 角膜反射嘱被检查者睁眼,眼球注视内上方。
检查者用棉签的细棉絮从旁边触及一侧角膜,。
(2) 腹壁反射被检查者仰卧,使腹壁完全松弛,用棉签分别在两侧上、中、下腹壁上自外向内轻轻划过。
划法是,右上腹由外侧向内上方;左上腹由外向内上方;右下腹由外向内下,左下腹由外向内下,脐两侧,由外向脐。
2.深反射(1) 肱二头肌反射使被检者的上肢于肘部屈曲,并使前臂稍内旋,检查者以左拇指置于患者的二头肌腱上,用叩诊锤叩击检查者的左拇指。
(2) 肱三头肌反射使被检者的上肢于肘部屈曲,检查者应托住其前臂及肘关节。
用叩诊锤叩打尺骨鹰嘴的上方 1.5 - 2 厘米处,( 三头肌附着部)。
(3) 膝腱反射被检者取坐位,小腿自然下垂或仰卧位,检查者用左手在病人腘窝部托起下肢,使髋、膝关节稍屈曲,用叩诊锤叩击髌骨下方股四头肌腱。
(4) 跟腱反射使被检者仰卧位,膝半屈,下肢外展及外旋,检查者用手扶被检者的脚趾稍向背屈,用叩诊锤叩打跟腱,反应为腓肠肌收缩,表现为足向跖面屈曲。
3.病理反射(1) 巴宾斯基(Babinski) 征用竹签或叩诊锤柄的尖端,由足跟开始沿足底外侧向前轻划,至小趾跟部再转向拇趾侧。
(2) 奥本海姆(0ppenhiem) 征检查者用拇指及食指沿被检者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推动。
(3) 戈登(Gordon) 征:检查者用拇指和其他手指以适当力量捏压排肠肌。
4.脑膜刺激征(1) 颈项强直被检者取仰卧位,检查者用一手托扶其枕部,一手置于病人前胸上部,使之被动屈颈,若有一定阻力为颈部抵抗感,如抵抗力明显增强,且感疼痛为颈强直。
一、意识状态1.清醒:对语言理解良好,疼痛刺激敏感,吞咽、角膜、对光反射存在,各种深浅反射正常。
2.嗜睡:呼之能应,疼痛刺激有反应,吞咽、角膜、对光反射存在,但反应迟钝,停止刺激则患者又入睡,是意识障碍最早的表现。
3.浅昏迷:呼之不应,但保留角膜、吞咽、咳嗽等反射及瞳孔对光反射,且对疼痛刺激仍有反应。
4.深昏迷:对一切外界刺激无反应,各种深、浅反射均消失,,瞳孔散大。
5.谵妄:意识清醒水平下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高级神经中枢活动失调状态,可表现为意识模糊。
烦躁,活动增多,如中医所述之循衣摸床,辗转不安,语无伦次,错觉,幻觉及妄想。
二、精神状态智能:1.记忆力:检查内容:瞬间记忆(数字保存)。
近事记忆,3分钟内5件物品的回忆。
远事记忆,包括个人经历、历史事件等。
2.定向力:时间,事件,地点,人物3.言语4.理解与判断能力5.计算力脑神经检查一、嗅神经:检查条件:1.患者意识清楚能正常感应及回答嗅N有无障碍及障碍的程度2.患者鼻腔通畅。
检查时请患者闭目。
检查所用物品:薄荷,樟脑,香烟,香水,松节油,茶叶,不宜用氨水或醋酸类,因该类物资刺激三叉N末梢。
二、视神经(视力检查、视野检查、眼底检查)黑朦:手电筒光在病人眼前闪动如无光感称为黑朦。
正常视野范围是颞侧90°,下侧70°,上侧及鼻侧各60°正常眼底:(1)视神经盘:椭圆型或圆形,边缘清楚,色淡红,颞侧较鼻侧色稍淡,中央凹陷色较淡白,称为生理凹陷。
(2)视网膜中央动、静脉:动脉较静脉细,管径之比为2:3,动脉色鲜红,静脉色暗红。
(3)视网膜:视网膜透明,常见为棕红色或豹纹状。
(4)黄斑区:视神经盘的颞侧为黄斑区,色较暗,无大血管,中央有一明亮的反光点称为中央凹。
三、动眼、滑车、展神经:共同管理眼球运动,合称眼球运动神经1、眼睑及眼裂2、眼球位置(突出、凹陷、斜视或同向偏斜)3、瞳孔4、眼球运动和眼球震颤5、瞳孔对光反射(动眼N参与):用手电筒光直接照射一侧瞳孔,引起瞳孔缩小,称为直接对光反射,未直接照射的另一侧瞳孔缩小,称间接对光反射,正常时两者均应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