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实用人体常用体表标志
- 格式:doc
- 大小:2.11 MB
- 文档页数:5
常用体表定位标志•、四肢体表定位标志1.尺骨茎突前臂近腕部内侧的突起2・橈骨茎突前臂近腕部外侧的突起3・尺骨鹰嘴肘关节背侧的突起4.肱骨内上課肘关节内侧的突起5.肱骨外上課肘关节外侧的突起•、四肢体表定位标志6・肱骨大结节位于肩峰外下方的突起7 .锁骨横向位于胸廓前上方可触及到的内低外高的骨骼8・肩峰肩胛冈外上方的突起9・肩胛骨喙突肩峰前内下深按可扪及到的突起•、四肢体表定位标志10・肩胛下角肩胛骨的最下端,与第7胸椎下缘等咼11.内踝小腿远端踝关节内侧的突起12.夕卜踝小腿远端踝关节外侧的突起13・胫骨粗隆胫骨上端前缘的突起14 .離骨膝关节前方可:舌动的骨骼\四肢体表定位标志15 .股骨内上課膝关节内上方的突起16.股骨外上課膝关节夕卜上方的突起17.腓骨小头膝关节外下方可扪及到的突起18•語悄韶骨最高处的突起,平第4腰椎棘突高度19.語前上棘韶骨前上方的突起,平第2紙椎高度20.股骨大粗隆股骨上端外侧的突起,平耻骨联合咼度1、胸部体表定位标志1.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骨上缘的凹陷处,平第2 胸椎下缘高度2.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微向前凸,两侧与第2肋骨前端连接,平对气管分叉及第4、5胸木隹椎体交界处3•剑突末端胸骨最下端,平第11胸椎椎体高度1、胸部体表定位标志4.肋弓构成胸廓下口的前部,由第8〜10肋软骨前端相连形成,肋弓的最低点平第3腰椎高度5.锁骨中线通过锁骨中点的垂线6.腋前线通过腋窝前缘的垂线7.腋中线通过腋窝中点的垂线8•腋后线通过腋窝后缘的垂线1、腹部体表定位标志〃九分法〃用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9 个区。
上水平线为经过两侧肋弓下缘最低点的连线,下水平线为经过两侧剽脊最高点的连线,两条垂直线分别为左锁骨中线与左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线和右锁骨中线与右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线。
1、腹部体表定位标志9个区上部为腹上区、左季肋区和右季肋区中部为脐区、左腰区和右腰区下部为腹下区、左韶区和右韶区1、腹部体表定位标志常用的体表定位标志还有:(1)胆囊底体表投影为右侧肋弓与腹直肌外缘交界处⑵成人肾门约平第1腰椎高度,肾上极平第n胸椎下缘”肾下极平第2腰椎下缘⑶膀胱位于耻骨联合上方四、脊柱体表定位标志部位前面观对应平面侧面观对应平面第1颈椎上腭第2颈椎上腭牙齿咬合面第3颈椎下颌角第4颈椎舌骨第5颈椎甲状软骨第6颈椎环状软骨第7颈椎环状软骨下2cm第2、3胸椎间盘胸骨颈静脉切迹颈根部最突出的棘突第4、5胸椎间盘胸骨角肩胛上角四、脊柱体表定位标志部位前面观对应平面侧面观对应平面第6胸椎双乳头连线中点(男)第7胸椎胸骨体中点肩胛下角第11胸椎胸骨剑突末端第1腰椎剑突末端与肚脐连线中点第3腰椎脐上3cm 肋弓下缘(最低点)第4腰椎脐第5腰椎脐下3cm 骼悄下3cm第2舐椎骼前上棘连线中点五、头颅体表定位点、定位线及基准面1.定位点(1)眉间:两侧眉弓的内侧端之间(2)鼻根:鼻骨与额骨相接处(3 )夕卜耳孔:耳屏对面的椭圆形孔(4)枕外隆凸:枕骨外面的中部隆起(5)孚侯尖:耳后颍骨乳突部向下呈乳头尖状(6)下颌角:下颌骨的后缘与下缘相会处形成的钝角五、头颅体表定位点、定位线及基准面2 .定位线(1)听眶线:为夕卜耳孔与同侧眼眶下缘间的连线。
很实用的“人体体表标志”,搞理疗的,要看看一、躯干部(一)项背腰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躯干背面的体表标志背纵沟:为背部正中纵行的浅沟,在沟底可触及各椎骨的棘突。
头俯下时,平肩处可摸到显著突起的第7颈椎棘突。
脊柱下端可摸到尾骨尖和骶角。
竖脊肌:在背纵沟的两侧,呈纵行隆起。
肩胛骨:位于皮下,可以摸到肩胛冈、肩峰和上、下角。
肩胛冈内侧端平第3胸椎棘突,上角对第2肋,下角对第7肋或平第7肋间隙。
髂嵴:位于皮下,其最高点约平第4腰椎棘突。
髂后上棘:为髂嵴的后端,瘦人为一骨性突起,皮下脂肪较多者则为一皮肤凹陷,此嵴平第2骶椎棘突。
斜方肌:此肌自项部正中线及胸椎棘突向肩峰伸展作三角形的轮廓,一般不明显,动作时略可辨认。
背阔肌:为覆盖腰部及胸部下份的阔肌,运动时可辨认其轮廓。
(二)胸腹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躯干前面的体表标志锁骨:全长均可摸到,锁骨的内侧端膨大,突出于胸骨颈静脉切迹的两侧,其内侧2/3凸向前,外侧1/3凸向后。
喙突:在锁骨外、中1/3交界处的下方一横指处,向后深按即能触及。
颈静脉切迹:胸骨柄上缘正中,平齐第2胸椎体下缘。
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接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两侧接第2肋软骨,可依次计数肋和肋间隙。
胸骨角相当于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
剑突:在胸骨体的下方两肋弓的夹角处,有一个三角形的凹陷,于此处可摸到剑突。
肋弓:由剑突向外下方可摸到。
胸大肌:为胸前壁上部的肌性隆起。
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两侧,被3-4条横沟分成多个肌腹,肌收缩时在脐以上可见到3条横沟,这些横沟即腱划。
该肌外缘呈半月形的弧线,自第9肋软骨开始,下延至耻骨,称为半月线,南少林火功推拿此线与右侧肋弓相交处,相当于胆囊底的体表投影点,临床上常以此部位作为胆囊压痛点。
髂前上棘:是髂嵴的前端。
耻骨联合上缘:在两侧腹股沟内侧端之间可摸到的骨性横嵴,其下有外生殖器。
耻骨结节:为耻骨联合外上方的骨性隆起。
腹股沟:为腹部与股前部分界的沟。
腹外斜肌:在腹外侧,以肌齿起于下数肋,其轮廓较清楚。
人体常用体表标志的简易解剖定位与临床应用【关键词】体表标志;定位;临床应用人体体表标志在临床疾病的检查和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而在临床实践中,如果对体表标志定位不准确,往往会延误病人的治疗,甚至错过了抢救时机。
因此我们在解剖教学和临床实践中,对人体常用体表标志的解剖定位与临床应用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1 头颈部体表定位与临床应用眶上切迹(眶上孔):一般位于眶上缘中内1/3交界处,内有眶上神经和血管通过,压迫有明显痛感。
临床上按压该处用来判断昏迷程度。
眶下孔:眶下缘中点下方约1 cm处,有眶下神经通过,按压有凹陷感。
拔除上颌1~4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切牙孔:两中切牙腭面之间,顺着牙龈斜插可进入。
拔除上颌1~4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上颌结节:位于上颌第三磨牙的上后内方,颊内侧面与牙龈之间。
拔除上颌4~8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腭大孔:紧靠上颌第三磨牙的腭面内上方。
拔除上颌4~8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下颌角:下颌支后缘与下颌骨下缘相交处。
在下颌角上2横指(为在操作中方便应用,用示指或中指宽度作为“横指宽”,以横指宽为定位测量的标准。
通过观测统计,1横指宽度平均约为1.8 cm)画一水平线,下颌支后缘前1横指画一平行后缘的斜线,两线相交处即为下颌孔的体表投影,其内侧面为下颌孔,有下牙槽神经通过。
拔除下颌1~8牙时,可经过下颌第二磨牙斜水平插入对侧下颌孔进行阻滞麻醉(图1a)。
颧弓: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2横指处为翼点,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时,易发生骨折,可形成硬膜外血肿。
颧弓下缘与下颌切迹间的半月形中点为咬肌神经封闭及上、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的进针点[1]。
乳突:位于耳后骨隆起处,其根部前内方有面神经从茎乳孔穿出,其后颅底内面有乙状窦。
中耳炎时此处有压痛。
在行乳突根治术时,应防止伤及面神经和乙状窦。
枕外隆凸:枕骨外面正中最凸的隆起,其内面是窦汇,下方有枕骨导血管。
临床若在此手术开颅要防止大出血。
人体体表定位一、四肢体表定位标志1.尺骨茎突前臂近腕部内侧的突起2.桡骨茎突前臂近腕部外侧的突起3.尺骨鹰嘴肘关节背侧的突起4.肱骨内上髁肘关节内侧的突起5.肱骨外上髁肘关节外侧的突起一、四肢体表定位标志6.肱骨大结节位于肩峰外下方的突起7.锁骨横向位于胸廓前上方可触及到的内低外高的骨骼8.肩峰肩胛冈外上方的突起9.肩胛骨喙突肩峰前内下深按可扪及到的突起10.肩胛下角肩胛骨的最下端,与第7胸椎下缘等高11.内踝小腿远端踝关节内侧的突起12.外踝小腿远端踝关节外侧的突起13.胫骨粗隆胫骨上端前缘的突起14.髌骨膝关节前方可活动的骨骼15.股骨内上髁膝关节内上方的突起16.股骨外上髁膝关节外上方的突起17.腓骨小头膝关节外下方可扪及到的突起18.髂嵴髂骨最高处的突起,平第4腰椎棘突高度19.髂前上棘髂骨前上方的突起,平第2骶椎高度20.股骨大粗隆股骨上端外侧的突起,平耻骨联合高度二、胸部体表定位标志1.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骨上缘的凹陷处,平第2 胸椎下缘高度2.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微向前凸,两侧与第2肋骨前端连接,平对气管分叉及第4、5胸椎椎体交界处3.剑突末端胸骨最下端,平第11胸椎椎体高度二、胸部体表定位标志4.肋弓构成胸廓下口的前部,由第8~10肋软骨前端相连形成,肋弓的最低点平第3腰椎高度5.锁骨中线通过锁骨中点的垂线6.腋前线通过腋窝前缘的垂线7.腋中线通过腋窝中点的垂线8.腋后线通过腋窝后缘的垂线三、腹部体表定位标志“九分法” 用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9 个区。
上水平线为经过两侧肋弓下缘最低点的连线,下水平线为经过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两条垂直线分别为左锁骨中线与左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线和右锁骨中线与右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线。
9个区上部为腹上区、左季肋区和右季肋区中部为脐区、左腰区和右腰区下部为腹下区、左髂区和右髂区四、腹部体表定位标志常用的体表定位标志还有:(1)胆囊底体表投影为右侧肋弓与腹直肌外缘交界处(2)成人肾门约平第1腰椎高度,肾上极平第11胸椎下缘,肾下极平第2腰椎下缘(3)膀胱位于耻骨联合上方四、脊柱体表定位标志部位前面观对应平面上腭上腭牙齿咬合面下颌角舌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环状软骨下2cm 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骨角侧面观对应平面第1颈椎第2颈椎第3颈椎第4颈椎第5颈椎第6颈椎第7颈椎第2、3胸椎间盘第4、5胸椎间盘颈根部最突出的棘突肩胛上角四、脊柱体表定位标志部位第6胸椎第7胸椎第11胸椎第1腰椎第3腰椎第4腰椎第5腰椎前面观对应平面侧面观对应平面双乳头连线中点(男)胸骨体中点肩胛下角胸骨剑突末端剑突末端与肚脐连线中点脐上3cm 肋弓下缘(最低点)脐髂嵴脐下3cm 髂嵴下3cm 第2骶椎尾骨髂前上棘连线中点耻骨联合五、头颅体表定位点、定位线及基准面1.定位点(1)眉间:两侧眉弓的内侧端之间(2)鼻根:鼻骨与额骨相接处(3)外耳孔:耳屏对面的椭圆形孔(4)枕外隆凸:枕骨外面的中部隆起(5)乳突尖:耳后颞骨乳突部向下呈乳头尖状(6)下颌角:下颌骨的后缘与下缘相会处形成的钝角2.定位线(1)听眶线:为外耳孔与同侧眼眶下缘间的连线。
实用人体体表标志定位与解剖(含人体解剖图)本文介绍了人体头颈部相应骨骼体表标志和肌性标志,以及体表各肌肉的起止点、运动功能以及神经支配,文中所配均为实体照片,尤其适合于从事康复科、骨科、针灸推拿、针刀等领域的医务工作者。
上项线:位于枕外隆凸的两旁,向乳突基部伸展弯曲的横行骨嵴,有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附着。
枕外隆凸:枕鳞中央的骨性隆起,位于头颈交界处,枕部正中线有项韧带附着乳突。
乳突:乳突为位于耳垂后方的圆丘状骨性隆起,是颞骨乳突部的一部分。
第7颈椎:位于颈椎与胸椎的交界处,因此形态与胸椎接近。
第7颈椎棘突比其他颈椎棘突长且粗大,近似水平位的伸向后方,末端不分叉呈结节状,往往于皮下形成一隆起,故第7颈椎又名隆椎。
甲状软骨:颈部前面的方形软骨,不成对,左右各一,由前缘相互愈着的呈四边形的左、右软骨板组成。
愈着处称前角,前角上端向前突出,称喉结。
环状软骨:紧接于甲状软骨下方,不成对,位于喉部最下方,气管最上方,与气管的最上一节相连成环形。
部位:位于颈阔肌深面,两侧颈部外侧,分为胸骨部和锁骨部。
起点:胸骨柄前面、锁骨胸骨端上缘内1/3。
止点:颞骨乳突及上项线外侧。
运动功能:单侧收缩,头部向同侧屈,并使头转向对侧,双侧同时收缩,肌肉合力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后面使头后伸,肌肉合力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前面则使头前屈(如:头顶球)。
神经支配:胸锁乳突肌受第十一对脑神经副神经(Ⅺ)及一部分颈丛前支的支配(C3和C4)。
练习方式:头顶垂直负重并转动,如顶沙包头颈转动。
颈阔肌部位:颈阔肌位于颈前部皮下,与皮肤密切贴合的一块薄而宽阔的肌肉。
起点:颈阔肌下缘起自胸大肌和三角肌筋膜,肌纤维斜向上内方,越过锁骨和下颌骨至面部。
止点:前部.肌纤维止于下颌骨的下颌底和口角,其最前部的肌纤维左右相互交错,后部肌纤维移行于腮腺咬肌筋膜和部分面部肌肉表面。
运动功能:收缩时牵引口角向下,并使颈部皮肤起皱褶。
神经支配:面神经(Ⅶ)颈支。
前斜角肌部位:位于胸锁乳突肌的深面和颈外侧三角内。
临床经常应用的一些体表标记-穿刺标记:(1)穿刺抽取骨髓:髂骨.胸骨和椎骨(此处红骨髓毕生保管)(2)腰椎穿刺时依次经由: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黄韧带(相临两个椎骨之间)(3)两侧髂嵴的最高点的连线平对第4腰椎的棘突是腰椎穿刺时肯定穿刺部位的标记(4)临床常在第4—5肋间隙的胸骨左缘进行心内打针不会毁伤肺和肋膜(5)当膀胱充盈时沿耻骨结合上缘进行膀胱穿刺;1.计数椎骨序数的主要标记:第7颈椎2.棘突分列的特点:第7颈椎的棘突程度偏向伸向后方且显著凌驾其他颈椎的棘突.胸椎的棘突斜向后下方呈叠瓦状分列较慎密,腰椎的棘突程度向后伸出,棘突间的距离也较大;3.胸骨角与第2肋平对,常作计数肋序数的标记4.枕骨大孔的后上方的光滑隆起部称枕外隆凸可在体表触及,是主要的体表标记;5.乳突也是一个主要的骨性标记6.肩胛骨的上角和下角分离平对第2肋和第7肋,均可在体表触及,常作为背部计数肋和肋间隙的标记;7.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髂结节.耻骨结节和坐骨结节都可在体表摸到,是主要的体表标记;8.喉结上方两板互相离开形成甲状软骨上切迹,临床常以此作为颈前正中线的标记;9.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的下方,下与气管相连,与第六颈椎平对其前部可被触及是主要的体表标记;1.三角肌的外上三分之一部肌质丰硕且无主要的血管神经经由是临床常选用的肌内打针部位;2.臀大肌地位表浅,肌质厚实,其外上部无主要的血管和神经,为肌内打针的常选部位;1.高低牙咬应时口腔前庭与固有口腔仍可经最后磨牙后方的间隙相通,借此间隙可作急救灌药等;2.十二指肠悬肌在手术时可作为确认空肠始端的标记;3.结肠带(三条).结肠袋.肠脂垂三种构造为肉眼差别结肠和小肠的主要根据;4.急性阑尾炎时麦氏点(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是三分之一交点处)有压痛;5.胆囊炎时,胆囊底(体表投影:在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处的稍下方有显著压痛;6.手术时查找阑尾的标记:盲肠的三条结肠带恰在阑尾根部会合,据此查找阑尾;7.临床做气管切开时,常拔取第3—4或第4—5气管软骨沿中线切开;8.每个肺段从构造和功效来看均可视为一个自力性的单位,依此为据,临床大夫可作为病变的定位诊断和肺段切除;9.当肾某些疾病时,触诊或叩击肾区常有压痛;10.输卵管伞是手术时辨认输卵管的标记;11.产科常在子宫下段实行剖腹取胎术;心脏的体表投影:1.左侧第2肋软骨下缘距胸骨左缘1.2cm处;2.右侧第3肋软骨上缘距离胸骨右缘1cm处;3.右侧第6肋关节处;4.左侧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7—9cm处;1.前正中线:沿人体前面正中所作的垂线;2.胸骨线;:经由过程胸骨外侧缘最宽处的垂线;3.锁骨中线:经由过程锁骨中线的垂线;4.腋前哨:经由过程腋前襞的垂线;5.腋后线:经由过程腋后襞的垂线;6.腋中线:经由过程腋前.后线之间中点的垂线;7.肩胛线:经由过程肩胛下角的垂线.8:.后正中线:沿人体后面正中所做的垂线.在人体概况,常有骨或肌的某些部分形成的隆起或凹陷,可看到或摸到的,称为体表标记.临床上常应用这些标记作为肯定深部器官的地位,断定血管和神经走向.中医可以作为针灸取穴和穿刺定位的根据.下面说说我们临床经常应用的一些体表标记.腋窝(左.右)为上肢侧与胸壁相连的凹陷.胸骨上窝为胸骨柄上方的凹陷部,正常人气管位于厥后.锁骨上窝(左.右)为锁骨上方的凹陷部,相当于两肺肺尖的上部. 锁骨下凹(左.右)为锁骨下方的凹陷部.下界为第3前肋骨下缘.相当于两肺上叶肺尖的下部.胸骨上切迹位于胸骨柄的上方.正常情形下气管位于切迹正中. 胸骨柄为胸骨上端略呈六角形的骨块.其上部两侧与阁下锁骨的胸骨端相衔接,下方则于胸骨体相连.胸骨角又称Louis角为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衔接处.其两侧分离与阁下第2肋软骨衔接.肋骨共12对,肋骨除锁骨和肩胛骨掩饰部特别,大多能在胸壁扪及.第11和12肋骨不与胸骨相连,称浮肋.肋间隙为两个肋骨之间的闲暇.剑突位于胸骨体下面,呈三角形,其底部与胸骨体相连.肩胛骨位于后胸壁第2—8肋骨之间.肩胛骨呈三角形,其下部尖端为肩胛下角.被检讨者取坐位或竖立位两上肢天然下垂时,肩胛下角可作为第7或第8肋骨程度的标记.或相当于第8胸椎的程度. 肋脊角为12肋骨与脊柱构成的夹角.其前为肾和输尿管地点的区域.前正中线为经由过程胸骨正中的垂直线.即胸骨柄上缘的中点到剑突中心的垂直线.锁骨中线(左.右)为经由过程锁骨的肩峰端与胸骨端中点的垂直线.胸骨线(左.右)为沿胸骨边沿与前正中线平行的垂直线.腋前哨(左.右)为经由过程腋窝前皱襞沿前侧胸壁向下垂直线. 腋后线(左.右)为经由过程腋窝后皱襞沿后侧胸壁向下垂直线. 腋中线(左.右)为自腋窝顶端于腋前哨和腋后线之间向下的垂直线.肩胛线(左.右)为双臂下垂时经由过程肩胛下角与脊柱平行的垂直线.后正中线为经由过程脊椎棘突,或沿脊柱正中下行的垂直线.肩胛上区(左.右)为肩胛冈以上的区域,其外上界为斜方肌的上缘.相当于上叶肺尖的下部.肩胛下区(左.右)为两肩胛下角的连线与第12胸椎程度线之间的区域.后正中线将此区分为阁下两部.肩胛间区(左.右)两肩胛骨内缘之间的区域.后正中线将此区分为阁下两部.肩胛区(左.右)为肩胛冈以下肩胛下角以上.肩胛骨内缘以外的区域.肋弓下缘由第8—10肋软骨衔接形成的肋弓,肋弓下缘是腹部体表的上界.胸骨剑突是腹部体表的上界.腹上角两侧肋弓的交角.脐位于腹部中间,向后投影相当于第3—4腰椎之间.骼前上棘是骼嵴前方凸起点,是腹部九区法的标记和骨髓穿刺的部位.腹直肌外缘相当于锁骨中线在腹部的延续.腹中线(腹白线)为胸骨中线在腹部的延续.腹股沟韧带是腹部体表的下界.耻骨结合两耻骨间的纤维软骨衔接,配合构成腹部体表下界.。
超级实用人体常用体表标志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人体常用体表标志的简易解剖定位与临床应用【关键词】体表标志;定位;临床应用人体体表标志在临床疾病的检查和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而在临床实践中,如果对体表标志定位不准确,往往会延误病人的治疗,甚至错过了抢救时机。
因此我们在解剖教学和临床实践中,对人体常用体表标志的解剖定位与临床应用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1 头颈部体表定位与临床应用眶上切迹(眶上孔):一般位于眶上缘中内1/3交界处,内有眶上神经和血管通过,压迫有明显痛感。
临床上按压该处用来判断昏迷程度。
眶下孔:眶下缘中点下方约1 cm处,有眶下神经通过,按压有凹陷感。
拔除上颌1~4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切牙孔:两中切牙腭面之间,顺着牙龈斜插可进入。
拔除上颌1~4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上颌结节:位于上颌第三磨牙的上后内方,颊内侧面与牙龈之间。
拔除上颌4~8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腭大孔:紧靠上颌第三磨牙的腭面内上方。
拔除上颌4~8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下颌角:下颌支后缘与下颌骨下缘相交处。
在下颌角上2横指(为在操作中方便应用,用示指或中指宽度作为“横指宽”,以横指宽为定位测量的标准。
通过观测统计,1横指宽度平均约为 cm)画一水平线,下颌支后缘前1横指画一平行后缘的斜线,两线相交处即为下颌孔的体表投影,其内侧面为下颌孔,有下牙槽神经通过。
拔除下颌1~8牙时,可经过下颌第二磨牙斜水平插入对侧下颌孔进行阻滞麻醉(图1a)。
颧弓: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2横指处为翼点,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时,易发生骨折,可形成硬膜外血肿。
颧弓下缘与下颌切迹间的半月形中点为咬肌神经封闭及上、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的进针点[1]。
乳突:位于耳后骨隆起处,其根部前内方有面神经从茎乳孔穿出,其后颅底内面有乙状窦。
中耳炎时此处有压痛。
在行乳突根治术时,应防止伤及面神经和乙状窦。
人体常用体表标志的简易解剖定位与临床应用欧阳引擎(2021.01.01)【关键词】体表标志;定位;临床应用人体体表标志在临床疾病的检查和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而在临床实践中,如果对体表标志定位不准确,往往会延误病人的治疗,甚至错过了抢救时机。
因此我们在解剖教学和临床实践中,对人体常用体表标志的解剖定位与临床应用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1 头颈部体表定位与临床应用眶上切迹(眶上孔):一般位于眶上缘中内1/3交界处,内有眶上神经和血管通过,压迫有明显痛感。
临床上按压该处用来判断昏迷程度。
眶下孔:眶下缘中点下方约1 cm处,有眶下神经通过,按压有凹陷感。
拔除上颌1~4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切牙孔:两中切牙腭面之间,顺着牙龈斜插可进入。
拔除上颌1~4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上颌结节:位于上颌第三磨牙的上后内方,颊内侧面与牙龈之间。
拔除上颌4~8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腭大孔:紧靠上颌第三磨牙的腭面内上方。
拔除上颌4~8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下颌角:下颌支后缘与下颌骨下缘相交处。
在下颌角上2横指(为在操作中方便应用,用示指或中指宽度作为“横指宽”,以横指宽为定位测量的标准。
通过观测统计,1横指宽度平均约为1.8 cm)画一水平线,下颌支后缘前1横指画一平行后缘的斜线,两线相交处即为下颌孔的体表投影,其内侧面为下颌孔,有下牙槽神经通过。
拔除下颌1~8牙时,可经过下颌第二磨牙斜水平插入对侧下颌孔进行阻滞麻醉(图1a)。
颧弓: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2横指处为翼点,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时,易发生骨折,可形成硬膜外血肿。
颧弓下缘与下颌切迹间的半月形中点为咬肌神经封闭及上、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的进针点[1]。
乳突:位于耳后骨隆起处,其根部前内方有面神经从茎乳孔穿出,其后颅底内面有乙状窦。
中耳炎时此处有压痛。
在行乳突根治术时,应防止伤及面神经和乙状窦。
枕外隆凸:枕骨外面正中最凸的隆起,其内面是窦汇,下方有枕骨导血管。
人体常用体表标志的简易解剖定位与临床应用
胸骨匕窝锁竹上虑
闸止中线锁刃•中线
启胛间区肩胛EIX
后止中线Fi胛线
・*中曲 «t±K. h«
X UWMK WIPkU 廉正中裁
JWITF 角蜂
Hi4 IHSMMi 杯线 THX (tE 位如
ffl3 7 R«;(4/ek«i (三)自能凹寓和分
区 1•徽
M 为上肢内鶴9胸些HI 連的M 陷眦 2- 为IMHW 上方的凹陷处•正倉气悴位于其后.
1鼻符上恋 为方的凹陷处•相当干肺上叶肺尖的上部. 4. ttttTKC 为
賴IT 下方的凹陷处.
£・艸畀上区为肩畀骨以上的区域.
6•射脾FIK 为汗部购肩胛F 角的连绒与第12卿幣水平线之仙的区域•后止中线 *就区分为杓部.
7. WWIHK 为再部购麻胛TT 内缘的匾域石正中线将此区分为两亂
Wtt-
ie ・一
«MIH- 升
结購一
•农■中线
S
心
左JI 升■区
•左介廉丙区。
临床常用的一些体表标志穿刺标志:(1)穿刺抽取骨髓:髂骨、胸骨和椎骨(此处红骨髓终生保存)(2)腰椎穿刺时依次经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黄韧带(相临两个椎骨之间)(3)两侧髂嵴的最高点的连线平对第4腰椎的棘突是腰椎穿刺时确定穿刺部位的标志(4)临床常在第4—5肋间隙的胸骨左缘进行心内注射不会损伤肺和胸膜(5)当膀胱充盈时沿耻骨联合上缘进行膀胱穿刺;体表标志:1、计数椎骨序数的重要标志:第7颈椎2、棘突排列的特征:第7颈椎的棘突水平方向伸向后方且明显高出其他颈椎的棘突。
胸椎的棘突斜向后下方呈叠瓦状排列较紧密,腰椎的棘突水平向后伸出,棘突间的距离也较大;3、胸骨角与第2肋平对,常作计数肋序数的标志4、枕骨大孔的后上方的粗糙隆起部称枕外隆凸可在体表触及,是重要的体表标志;5、乳突也是一个重要的骨性标志6、肩胛骨的上角和下角分别平对第2肋和第7肋,均可在体表触及,常作为背部计数肋和肋间隙的标志;7、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髂结节、耻骨结节和坐骨结节都可在体表摸到,是重要的体表标志;8、喉结上方两板相互分开形成甲状软骨上切迹,临床常以此作为颈前正中线的标志;9、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的下方,下与气管相连,与第六颈椎平对其前部可被触及是重要的体表标志;注射部位:1、三角肌的外上三分之一部肌质丰富且无重要的血管神经经过是临床常选用的肌内注射部位;2、臀大肌位置表浅,肌质厚实,其外上部无重要的血管和神经,为肌内注射的常选部位;手术部位、标志:1、上下牙咬合时口腔前庭与固有口腔仍可经最后磨牙后方的间隙相通,借此间隙可作急救灌药等;2、十二指肠悬肌在手术时可作为确认空肠始端的标志;3、结肠带(三条)、结肠袋、肠脂垂三种结构为肉眼区别结肠和小肠的重要依据;4、急性阑尾炎时麦氏点(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是三分之一交点处)有压痛;5、胆囊炎时,胆囊底(体表投影:在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处的稍下方有明显压痛;6、手术时寻找阑尾的标志:盲肠的三条结肠带恰在阑尾根部汇合,据此寻找阑尾;7、临床做气管切开时,常选取第3—4或第4—5气管软骨沿中线切开;8、每个肺段从结构和功能来看均可视为一个独立性的单位,依此为据,临床医生可作为病变的定位诊断和肺段切除;9、当肾某些疾病时,触诊或叩击肾区常有压痛;10、输卵管伞是手术时识别输卵管的标志;11、产科常在子宫下段实施剖腹取胎术;心脏的体表投影:1、左侧第2肋软骨下缘距胸骨左缘1.2cm处;2、右侧第3肋软骨上缘距离胸骨右缘1cm处;3、右侧第6肋关节处;4、左侧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7—9cm处;胸部的标志线1、前正中线:沿人体前面正中所作的垂线;2、胸骨线;:通过胸骨外侧缘最宽处的垂线;3、锁骨中线:通过锁骨中线的垂线;4、腋前线:通过腋前襞的垂线;5、腋后线:通过腋后襞的垂线;6、腋中线:通过腋前、后线之间中点的垂线;7、肩胛线:通过肩胛下角的垂线。
人体常用体表标志的简易解剖定位与临床应用【关键词】体表标志;定位;临床应用人体体表标志在临床疾病的检查和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而在临床实践中,如果对体表标志定位不准确,往往会延误病人的治疗,甚至错过了抢救时机。
因此我们在解剖教学和临床实践中,对人体常用体表标志的解剖定位与临床应用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1 头颈部体表定位与临床应用眶上切迹(眶上孔):一般位于眶上缘中内1/3交界处,内有眶上神经和血管通过,压迫有明显痛感。
临床上按压该处用来判断昏迷程度。
眶下孔:眶下缘中点下方约1 cm处,有眶下神经通过,按压有凹陷感。
拔除上颌1~4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切牙孔:两中切牙腭面之间,顺着牙龈斜插可进入。
拔除上颌1~4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上颌结节:位于上颌第三磨牙的上后内方,颊内侧面与牙龈之间。
拔除上颌4~8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腭大孔:紧靠上颌第三磨牙的腭面内上方。
拔除上颌4~8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下颌角:下颌支后缘与下颌骨下缘相交处。
在下颌角上2横指(为在操作中方便应用,用示指或中指宽度作为“横指宽”,以横指宽为定位测量的标准。
通过观测统计,1横指宽度平均约为1.8 cm)画一水平线,下颌支后缘前1横指画一平行后缘的斜线,两线相交处即为下颌孔的体表投影,其内侧面为下颌孔,有下牙槽神经通过。
拔除下颌1~8牙时,可经过下颌第二磨牙斜水平插入对侧下颌孔进行阻滞麻醉(图1a)。
颧弓: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2横指处为翼点,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时,易发生骨折,可形成硬膜外血肿。
颧弓下缘与下颌切迹间的半月形中点为咬肌神经封闭及上、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的进针点[1]。
乳突:位于耳后骨隆起处,其根部前内方有面神经从茎乳孔穿出,其后颅底内面有乙状窦。
中耳炎时此处有压痛。
在行乳突根治术时,应防止伤及面神经和乙状窦。
枕外隆凸:枕骨外面正中最凸的隆起,其内面是窦汇,下方有枕骨导血管。
临床若在此手术开颅要防止大出血。
头部外伤用包扎的帽状绷带压在其下方可防止绷带滑脱。
下颌关节:位于耳屏前方,张嘴时此处变凹。
可判断下颌关节是否脱位,若脱位可手指包纱布,将下颌拉向下再向后推,将下颌头纳回下颌窝内。
喉结:甲状软骨上端向前突出形成。
在溺水等呼吸道阻塞的情况下,可在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之间凹陷处行环甲膜穿刺术紧急抢救病人。
临床上行气管切开术时,在喉结最高点下方平放3横指,示指在上,环指在下,从中指下缘切至环指下缘,此切口位于2~3气管环。
胸锁乳突肌:头转向一侧可观察到。
在环甲膜水平高度,胸锁乳突肌前缘可触及颈总动脉搏动。
其后缘的中点有颈丛皮支穿出,是颈部皮肤浸润麻醉的阻滞点。
在左侧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锁骨上缘相交处,若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可为胃癌食管癌的诊断提供参考。
第七颈椎:颈前屈,从侧面看颈背部最高的隆起,是计数椎骨的标志之一。
a:下颌孔体表投影点(A)的简易定位;b:髂前上棘体表投影点(A)的简易定位;c:外环最高体表投影点(A)和最低体表投影点(B)的简易定位;d:收肌结节的体表投影点(A)的简易定位图1 常用体表标志的简易定位2 胸部体表定位与临床应用锁骨上窝:锁骨上方凹陷处,在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在前斜角肌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之间有锁骨下静脉通过。
临床可在此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术或在锁骨中点上方行臂丛阻滞麻醉。
颈静脉切迹:位于胸骨柄上方凹陷处。
一般气管位于切迹正中,头臂静脉在此平面合成。
其上2横指为甲状腺手术的切口区。
胸骨角:胸骨柄与体的连接处微向前突形成。
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骨和肋间隙顺序的主要标志。
此平面还标志支气管分叉、心房上缘、上下纵膈分界和胸导管由右转向左行及相当于第4、5胸椎间的椎间盘水平。
剑突:胸骨体下方突出部分,下端游离。
可作为肝脏测量的标志。
临床上进行心包穿刺时,从左剑肋角区,斜30°~40°、向上后进针,扎入心包前下窦,抽取心包积液。
在其上方2~3横指处,可行胸外心脏按压,紧急抢救病人。
肋间隙:左侧第5肋间隙为心尖搏动、第一心音听诊处,左侧第2肋间隙可进行第二心音听诊。
对心脏骤停病人进行紧急抢救穿刺时,沿胸骨左侧第4肋间隙垂直扎进,行心内注射,多注入右心室。
第8肋间隙与腋后线相交处,常用于胸腔穿刺和胸腔闭式引流。
肩胛下角:肩胛骨脊柱缘与腋缘的会合处。
通常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是背部计数肋或肋间隙的重要标志。
两侧肩胛骨下角的连线平对第7胸椎棘突。
肩胛下角下部1~2横指处,为听诊三角所在区,是开胸手术最佳入路及背部听诊呼吸音清楚的部位。
脊肋角:第12肋与脊柱的夹角。
临床常在此行肾囊封闭。
当有肾炎、肾结核、肾结石等肾病时,触压或叩击肾区,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
3 腹部体表定位与临床应用肋弓下缘:腹部体表的上界,常用于腹部九分区法,肝、脾的测量和胆囊的定位。
胆囊底的体表投影位于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处。
胆囊发炎时,该处可有压痛[2]。
肋弓下缘1~2 cm处也是常用的胆囊、脾脏等手术的切口。
腹直肌:白线、经腹直肌的旁正中线、腹直肌外缘为腹部手术中常用的切口。
白线坚韧而缺少血管,经过此手术切口出血少,而腹直肌外缘与右肋弓相交处也是胆囊的定位。
脐:位于腹部正中。
此处易发生脐疝,腹腔镜手术常经脐上或脐下缘建立气腹。
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是McBurney点,为阑尾根部投影,阑尾炎时该处有压痛,经过此点可做手术切口或行腹腔穿刺。
髂前上棘:平卧位,经脐画水平线与正中线相交,以脐为起点向外下侧画一角平分线,在此平分线上向外下侧连续两次移放4横指,最后拇指指腹触之坚硬处即为髂前上棘(图1b)。
此法常用于髂前上棘不明显之肥胖者[3]。
临床上常在此后3横指髂结节的骨面平坦处做骨髓穿刺。
在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处常行腹腔穿刺。
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常对L3~L4棘突间隙,临床可依此行椎管内麻醉。
耻骨联合:在脐与耻骨联合中点上1 cm,偏左或右1.5 cm处,可行腹腔穿刺。
由于膀胱病变、前列腺肥大等各种原因引起尿潴留时,可在耻骨联合上方水平施行膀胱穿刺术。
腹股沟韧带: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
临床腹股沟疝修补术时可用此来加强腹股沟管壁。
腹股沟韧带中内1/3处直向下约1横指搏动处为股动脉,外侧为股神经,内侧为股静脉,临床可用股动脉压迫止血,股静脉穿刺及股神经麻醉定位。
腹股沟管外环:在阴茎根部向上平放3横指,最上指缘画一水平线,在阴茎根部向外呈45°角放3横指,最外侧指缘与水平线相交处即为腹股沟外环体表投影点(图1c)。
部分人位置较低,可在阴茎根部向上平放2横指,阴茎根部向外呈45°角放2横指,上缘与外缘相交处也为外环体表投影点[4]。
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在临床腹股沟疝手术中应用广泛。
骶管裂孔:从尾骨尖向上平移约3横指凹陷处,临床常在此进行骶管阻滞麻醉。
4 四肢部体表定位与临床应用喙突:三角肌前缘与锁骨外侧交界的锁骨下窝内的骨隆起,上臂后伸较明显,前屈时消失。
肩峰:肩胛冈的外侧端,是肩部的最高点。
肩峰的前外侧突出部是肱骨大结节。
正常时,喙突、肩峰和肱骨大结节三者成等腰三角形,当肩关节脱位时,三者关系发生变化。
肱二头肌:屈肘关节,上臂隆起的肌肉。
其内侧沟有肱动脉、正中神经和尺神经通过,临床在此手术不要损伤上述结构。
鹰嘴:屈肘,肘关节后方最凸的骨隆起。
临床常用于骨折牵引。
肱骨内、外上髁:屈肘,在肘关节后鹰嘴上方触摸的两骨隆起。
伸肘时,鹰嘴、肱骨内、外上髁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屈肘呈直角时,三者成等腰三角形。
当肘关节脱位或骨折时,三者关系将发生变化。
指伸肌腱:手掌和手指伸直时,在手背皮下清晰可见。
第2~5指到手指后移行为指背腱膜。
当手外伤指伸肌腱或指背腱膜断裂缝合后,要用过伸石膏固定。
鼻咽窝:手背外侧部的浅窝。
当拇指充分背伸并外展时,界限明显,其桡侧界为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尺侧界为拇长伸肌腱,窝底为手舟骨和大多角骨,窝内有桡动脉走行,可触及搏动。
当手舟骨骨折时“鼻烟窝”可因肿胀消失,窝底可有压痛。
此处也是切开拇伸肌腱鞘和结扎桡动脉的理想径路[5]。
股骨大转子:人体直立,臀部外上1/4凹陷处可触及。
临床用其结合Nelaton线或Kaplan点可为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骨折的诊断提供参考。
髌骨:在髌骨上缘画一水平线,再沿腓骨小头前缘上方画一垂直线,两线交点处行股骨髁上牵引钻孔。
当膝关节腔积液时,可在髌骨两侧缘中点,行关节腔穿刺抽液检查。
收肌结节:在髌骨上缘画一水平线向内侧延伸,再在髌骨内缘斜45°放3横指(示、中、环指,示指在内,环指在外。
右收肌结节用右手测,左收肌结节用左手测),示指内缘和水平线相交点即为收肌结节(图1d)。
其上方是收肌腱裂孔,有股动脉、股静脉和隐神经通过。
胫骨粗隆:髌骨下缘约3横指处的骨隆起。
临床常在其上缘后外方2~2.5 cm处定一点,然后在此点向下2~3 cm 处钻孔进行胫骨结节牵引。
腓骨头:髌骨下缘与外缘相交处向外3横指再向下1横指左右处的骨隆起。
在其下方腓骨颈处,腓总神经在此分为腓浅和腓深神经。
此处外伤时,易损伤腓总神经,导致“马蹄内翻足”。
内、外踝:内踝前1横指左右处是大隐静脉,临床常在此行大隐静脉切开插管术;在外踝下1个半横指处定一点,在此点平行后移1横指处,或外踝下垂直向下2横指处行根骨牵引钻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