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8.风向和风力》精品PPT优质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5.62 MB
- 文档页数:10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8《风向和风力》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18课《风向和风力》的内容主要包括风向和风力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观察和记录风向和风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风向和风力的概念,学会观察和记录风向和风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记录能力,对于天气和自然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风向和风力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观察和记录风向和风力感兴趣,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需要在教学中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风向和风力的概念,学会观察和记录风向和风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风向和风力的概念,观察和记录风向和风力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准确观察和记录风向和风力,理解风向和风力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活动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风向和风力记录表、风向和风力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风向和风力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讲解风向和风力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风向和风力。
3.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记录,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总结:学生展示观察和记录的结果,总结风向和风力的关系。
5.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风向和风力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概念:风向(箭头表示方向),风力(数字表示强度)•观察和记录:风向和风力记录表•关系:风向和风力的关系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观察和记录风向和风力的准确性、合作态度等。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5.18《风向和风力》教学设计课题风向和风力单元 5 学科科学年级 3学习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能说明什么是风向和风力。
2.会借助操作轻飘物体判断风向和风力,能复述“风级歌”的内容。
科学探究目标1.自制风向风力计,测量风向和风力并做记录。
2.通过阅读资料,列举龙卷风、台风等极端天气现象对人类的影响科学态度目标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在已有的风向标设计制作知识基础上,改进风向标成风向风力计。
重点判断风向和风级。
难点利用“风级歌”,在自然场景中面对复合现象判断风级。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你从视频中获得怎样的信息?2、天气预报是怎样描述风的?(播放视频)3、风也是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
你知道“东北风4-5级”是什么意思吗?【小结】风吹来的方向叫作风向,风的强度叫作风力。
看视频回答:树枝被风吹得很厉害,哗哗直响,……看视频回答回答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直观感知、并描述风,并通过天气预报中描述有风的天气,既让学生明白了描述风的时候要注意风向和风力,从而自然地导入学习内容。
讲授新课一、借助轻飘物体初步识别风向和风力(一)游戏1:吹纸巾,辨方向1、游戏规则①三位同学到教室前面②一位同学改变电风扇方向造风③一位同学手拿纱巾或纸屑④一位同学指出风向④轮流交换操作2、提示面对风吹来的方向,用手指着这个方向,这就是风向。
3、注意事项①指风向的同学,借助风向图确定方向②自备一些轻飘的物体来判断风向③在操作碎纸屑和纸巾等材料时要注意卫生(二)游戏2:吹纸巾,辨强弱做游戏,辨风向通过游戏让学生可以借助身边的轻飘物来初步判断风向和风力。
①三位同学到教室前面②一位同学打开电风扇不同档位造风③一位同学手拿纱巾或纸屑④一位同学排序风力④轮流交换操作【小结】风力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
一般用风级表示风的强度。
18.风向和风力【教材分析】本课聚焦在风向和风力这两个气象要素上,围绕是什么、如何测量、有什么影响三个方面展开教学。
本课先围绕识别风向和风力展开,介绍观测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使用风向标和风力计,并进行实地观测风向和风力。
本课主要分为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通过讨论,学会辨认风向和风力。
风向和风力是我们描述一个事物风的两个方面,通过观看视频资料,指出天气预报是怎样描述风的,引导学生发现风向和风力这两个气象要素。
指导观测风向中,要求学生在室外用身体感觉或借助轻飘的物体感知,如纸屑和纸巾等来观察风,描述风向。
指导学生观测风力中,先让学生对照“风级歌”识别风级,明确风级是风力的一种表示方法。
第二部分,做风向风力计,测量风向和风力。
为了更为精确测量,本课还指导学生自制风向标和风力计进行观测,学生还可以借助二年级《专项学习》单元时的材料,调取已有的经验。
教学本部分内容时,也可选择其他方法指导学生制作。
第三部分,学唱风级歌,观察并描述风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组织学生背诵“风级歌”,选取最典型的生活场景来引导学生一一对应。
组织学生讨论时,抓住重点:你看到什么现象?这个现象和风有什么关系?从而凸显风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龙卷风、台风这些极端天气现象,适当补充一些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它的危害。
第四部分,连续观测一周天气情况,分析数据,描述天气的变化。
要求学生连续测量、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为概括天气和气候的特征做准备。
这是一次长周期的观测,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动力。
学生每天定时定点进行观测记录,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误差。
数据可以让学生亲测得来,也可以是第二手资料,班级汇总,为后面的天气和气候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操作。
通过以往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对身边的自然现象有观测意识、探究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知识和情感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