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天津生态城节水发展战略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26.69 KB
- 文档页数:2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4—2035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4.08.14
•【文号】发改环资〔2024〕1198号
•【施行日期】2024.08.14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土地资源
正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4—2035年)》的通知
发改环资〔2024〕1198号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交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国家外汇局:
《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4—2035年)》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24年8月14日。
中新生态城:一个可持续居住的生态环境系统杨沐,黎良福*世界上越来越多的政府开始重视规划居住环境。
其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尽可能地降低为维持这一居住环境所需要的资源投入,同时尽可能地减少这一系统的废物排放。
并把能实现这一目标的居住环境,称为生态城。
当前在中国和世界各地已经有许多生态城的试点,由新加坡吴作栋资政在2007年四月在和中国的温家宝总理会谈时最初提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就是其中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中新生态城和其他生态城在目标,设计思路,和项目特点等方面的比较,来揭示中新天津生态城可能应具有的主要特征。
本文认为,除了通常的商业盈利目标以外,中新生态成还有其战略和政治目标。
项目为两国的领导人,官员,和商人,提供了一个可以进一步交流和沟通的平台,为未来构筑两国之间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更紧密的联系。
在合作的框架方面,这一项目将由两国的高层领导直接监管;在基本特点方面,中新生态城确立的是一个从实际出发的现实可行的目标;另外,更重要的是,和其他的生态城主要只强调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不同,中新生态城同时强调人和人之间,人和社区之间的协调。
生态城概念的由来生态城是指能达到两个基本条件的人类的聚居地:一是消耗尽可能少的资源,如能源,水,食物,等;二是产生尽可能少的废物和污染。
也即是说,是一个和自然协调的,可持续存在的城市,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的基本构件。
虽然强调重视在增长和非经济因素之间的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概念是在1987年的博仁特兰特报告(Brundtland Report)中才首次出现,其实早在1972年,罗马俱乐部,一个独立的智库,就已经向世人警告毫无节制的增长的危险性。
他们在著名的报告:《增长的极限》一文中,尖锐地指出,如果现有的世界人口增长,工业化,污染,食品和资源消耗趋势不改变,在未来的数百年里,总会有一天,会达到地球的增长的极限。
[1]报告号召尽快改变现有的增长模式,实现一种能减少资源耗费,更为平衡的发展。
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专题研究(十五)中新天津生态城人口规模测算本专题的研究目标是根据中新生态城城市定位、产业发展、环境承载和规划容量、建设进度等,进行生态城人口发展动态预测,包括人口规模和结构的预测分析,重点是对人口的就业类型、年龄构成和社会构成的预测分析,提出与生态城建设阶段相匹配的人口指标,为制定生态城总体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生态城区位与周边人口状况中新生态城位于天津滨海新区总体规划确定的八个功能区之一的海滨休闲旅游区内,地处蓟运河与永定新河交汇处至入海口的区段,是京津冀发展主轴和环渤海产业带的交汇处,距离滨海新区核心区10公里,距离中心城区40公里,距离北京150公里,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
生态城周围分布着滨海新区多个产业功能区。
南面的开发区和塘沽城区作为滨海新区的标志区和核心区,二十多年来发展迅速,人口增长很快。
2006年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区面积已达32.73平方公里,塘沽城区和天津港建成区面积达95.37平方公里,两者连成一片。
北面的汉沽城区相对较小,建成区面积为16.16平方公里。
根据《天津市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2020年塘沽城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面积166平方公里,汉沽城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面积37平方公里。
另外在中心城区与塘沽城区之间还规划了几个重点建设地区,其中航空城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面积71平方公里,东丽湖休闲度假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面积10平方公里, TEDA西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面积41平方公里,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面积23平方公里,海河下游现代冶金工业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面积18平方公里,海滨休闲旅游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面积31平方公里。
这些规划内容意味着中新生态城的建设将会处在一个高度分工的城市和专业化建设区体系之中。
2005年天津市总人口1169.28万,其中常住人口1042.53万,暂住人口126.75万,常住人口比1990年时的884万,增长了158万,年均增长1.04%。
基于指标管控的中新天津生态城海绵城市建设思考摘要:本文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以下简称生态城)海绵城市建设为例,探讨基于指标管控的海绵城市建设方法。
总体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被依次分解至管控分区和控规地块,建立从排水分区到控规地块的指标管控体系。
上述海绵指标为海绵城市纳入控规提供基础数据,为地块的海绵城市设计提供强制性约束条件,为生态城海绵城市建设有序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管控、指标分解引言2015年至今,国家先后启动了30座城市的海绵城市试点工作,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在各试点区率先开展。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年径流污染控制率是专项规划两项重要指标,而指标取值和分解则是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1]。
目前,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指标分解多是结合建设情况、现状下垫面情况、规划用地开发情况等条件,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对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进行分解试算[2],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解到管控单元或控制分区,对于无明显内涝,但水环境污染严重地区指导意义较弱。
而且,指标多分解到管控单元(或控制分区),对于源头地块指标控制无法定量,与控规结合不紧密,后续难以指导地块单体项目的海绵城市建设。
本文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以下简称生态城)海绵城市建设为例,探讨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中地块指标分解方法,建立从管控分区到控规地块的海绵城市指标管控体系,为海绵城市指标纳入控规提供依据。
1.生态城概述中新生态城(以下简称“生态城”)位于天津滨海新区,蓟运河与永定新河交汇处,距滨海新区核心区约15公里,是滨海新区沿海城市发展带的北翼,中国和新加坡两国的战略合作项目[3,4]。
2016年4月天津市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生态城是两个试点片区之一。
生态城建设标准较高,城市景观优美,水系、绿化生态骨架基本形成,城市竖向科学,源头以生态理念绿色住宅标准建设,落实了海绵城市理念中下凹绿地、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内容,地下排水管网雨污分流制,末端构建湿地统筹解决污染削减。
天津市水务局关于印发天津市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水务局•【公布日期】2022.05.12•【字号】•【施行日期】2022.05.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正文天津市水务局关于印发天津市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天津市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22年5月12日天津市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全市节约用水工作会议要求,缓解本市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全市供水安全,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节水作为解决本市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举措,以实现水资源集约节约安全利用为目标,以农业、工业和城镇生活节水以及非常规水源利用为重点,以节水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以节水科技创新和市场机制改革为动力,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提高全市用水效率,加快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为推进本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初步建成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节水制度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市场机制,形成水资源利用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等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新格局。
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35亿立方米以内;全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725;再生水利用率提高到50%,淡化海水利用量达到1亿立方米二、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一)强化源头管控1.强化以水定需。
关于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的调研报告
佚名
【期刊名称】《天津政协公报》
【年(卷),期】2009(000)003
【摘要】<正>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和新加坡基于国家层面的重要合作项目,目标是中新双赢,其选址滨海新区意义深远,将会有力地推动滨海新区和天津发展。
未来的滨海新区产业发展速度将呈现一个跨越式发展,按照"十一五"规划,滨海新区
首先是一个现代化的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规划中的若干个产业功能区将有大量的
人流和物流的集聚。
目前,滨海新区的人口是
【总页数】5页(P8-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321
【相关文献】
1.生态城建设倡导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专访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蔺雪峰 [J],
2.生态城:需要健全的指标体系--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的启示 [J], 柯敏
3.天津: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全面提速 [J], 张泽伟;
4.我国生态城市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研究——以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项目为例 [J],
郑亚平
5.生态城建设的绩效评价及难点探源
——基于中新天津生态城的案例 [J], 夏勇;张彩云;朱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1.(2022·上海·高考真题)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地表径流,下列措施直接改变地表径流的是()①引水灌渠②人工消云③填海造陆④裁弯取直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C【详解】引水灌溉直接使得地表径流减少,①正确;人工消云直接使得降水减少,间接使得地表径流减少,②错误;填海造陆对地表径流无直接影响,③错误;裁弯取直直接改变地表径流流向,④正确。
故选C。
(2020·天津·高考真题)中新天津生态城是在盐碱荒滩上建设起来的一座新城,下图为四幅能反映生态城发展特色的景观照片,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2.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发展特色的描述中,与图1中的景观依次对应的是()A.智慧城市、低碳环保、高新产业、生态宜居B.生态宜居、高新产业、低碳环保、智慧城市C.高新产业、智慧城市、生态宜居、低碳环保D.低碳环保、生态宜居、智慧城市、高新产业3.南堤滨海步道公园紧邻永定新河,园内湖泊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是()A.调节地表径流量B.减少地下径流量C.减少水的下渗量D.减少地表水蒸发4.中新天津生态城的林地大多分布在堆土形成的高地上,主要是因为高地()A.受风沙影响小B.盐碱化程度低C.受干旱影响小D.热量条件较好【答案】2.C 3.A 4.B【解析】2.动漫产业属于技术指向型产业,动漫产业园发展特色是高新产业;智能公交体现了智慧城市的特色;南堤滨海步道公园体现了生态宜居特色;太阳能发电设施体现了低碳环保持色。
C正确。
故选C。
3.永定新河是海河流域永定河下游入河河道,夏季降水集中,易发洪涝,公园内的湖泊可以在汛期分流洪水,调节地表径流,A正确。
汛期分流洪水,枯水期可能补给河流,因此B错误。
湖泊水流速度慢,利于下渗,C错误。
湖面水面较大,会增加地表水蒸发,D错误。
故选A。
4.天津位于华北平原,华北地区多盐碱地,林木种植在低洼地,盐度较高,不易存活,种植在高地,盐分不易在地表集聚,可以随着水下渗至地下,因此利于林木成活,B正确。
环境科学摘要:中新天津生态城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由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建设。
生态城处于大黄堡—七里海湿地连绵区,属于内陆生态湿地向海洋滩涂湿地转换的过渡带。
其规划坚持地质环境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其建设要求环境治理与修复并重,实现城市生态安全,因此,具有很高的推广和复制价值。
关键词:生态城地质环境资源开发保护0引言2007年11月8日,我国温家宝总理与新加坡李显龙总理共同签署了在天津建设生态城框架协定,选址在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和汉沽之间的滨海河口地区,建设面积30km2左右的“中新天津生态城”(见图1和图2所示)。
生态城市的建设表明了我国政府对地质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越来越重视。
另外,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建设生态城,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创新城市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型城市,具有重大意义。
1区域地质环境介绍中新天津生态城地区地质构造属黄骅拗陷北部的北塘凹陷,为新近纪裂谷盆地。
新生代地层厚3000~4000m,赋存有丰富的地热资源。
第四纪时期经历了四次不同规模的海侵,地下第一海侵层埋深2~20m之间。
生态城西北部为泻湖相沉积,软弱的淤泥质粘土厚6~10.2m;东南部为河口潮间带沉积,以粉土和粉质粘土为主。
中新天津生态城规划区原系一片沼泽荒滩。
自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形成陆地后至元、明时期无人开发,逐渐演化成洼淀和草地,明永乐年间有村落出现,民众以打草、养苇和打鱼为生,明清众多诗人所写的“宁沽樵影”诗篇就是滨海湿地景况的真实写照。
1950年为潮白河排洪,开辟了潮白新河入蓟运河于北塘入海。
1973年蓟运河裁弯取直,形成了现代的水系和河口。
建国后60年,这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基本失去了原来地貌特征。
古河道建成了营城水库和汉沽污水库,沿海开辟为盐田,铁路和公路的建设也占用了大量土地(万亩)。
中新天津生态城地区是大黄堡—七里海湿地连绵区的组成部分,是内陆湿地向海洋滩涂湿地转换的过渡地带,发育有牡蛎焦、贝壳堤、古海岸遗迹,还有河口湿地,湿地类型丰富,原生态环境优美而独特,地表全为盐渍土,缺少耕地,地质环境资源丰富,但地质环境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