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肾茶合剂治疗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2
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研究进展卢永新;杨毕;杨崇猛;孙阳;童宗武【期刊名称】《临床肾脏病杂志》【年(卷),期】2018(018)002【总页数】3页(P124-126)【作者】卢永新;杨毕;杨崇猛;孙阳;童宗武【作者单位】653100 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肾内科;653100 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肾内科;653100 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肾内科;653100 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肾内科;653100 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肾内科【正文语种】中文慢性肾脏病(CKD)是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CKD的患病率为10.8%,全国CKD患者人数达到1.2亿[1]。
高尿酸血症(HUA)是CKD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者对HUA的研究不断深入,多项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结果证实,HUA与CKD的发生、发展都密切相关[2-3],并认为对于合并HUA的CKD患者进行积极降尿酸治疗对延缓肾脏病进展可能产生积极效果[4]。
本文将针对近年来CKD患者合并HUA的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一、CKD合并HUA的基础研究及动物实验近年来大量的基础研究却发现高尿酸介导的肾脏、心脏损伤还与氧化应激、内皮细胞增生、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炎性反应等密切相关[5-9]。
2012年Zhou等[10]在研究中发现,尿酸可通过激活肾小管上皮细胞核内转录因子κB通道介导了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炎症反应,从而启动和促进肾间质纤维化进展。
随后在Verzola等[6]、Kim等[11]的研究中也先后发现高尿酸可通过氧化应激反应机制激活巨噬细胞中的核苷结合寡聚域蛋白3分泌炎症因子,促进人类肾脏近端小管细胞的凋亡从而促进糖尿病肾病的进展,从而进一步解释了HUA对肾小管间质损害的机制。
同样,在CKD合并HUA的动物模型中进行降尿酸治疗的实验,也提示降尿酸治疗可以延缓CKD的进展。
早在1990年的一项关于别嘌醇减轻缺血性脑损伤的动物实验中就意外发现,别嘌醇可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而减少氧自由基(ROS)的生成,还可以清除已经生成的ROS,而有效的抑制氧化应激反应,进而改善肾脏功能[12]。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发表时间:2019-06-11T11:50:45.083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3期作者:邓溯[导读] 目的:在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的治疗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案,分析临床效果。
冷水江市人民医院内二科湖南冷水江 417500【摘要】目的:在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的治疗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案,分析临床效果。
方法:将2016.04-2018.04期间设置为研究进行时间,共选择我院就诊的68例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处理遵循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至对照组与分析组两组中,各纳入患者例数34,前者实施常规西药治疗,后者实施联合中医降尿酸方治疗,评价指标选择治疗有效率、相关指标(如:血清尿氮素)。
结果:组间对比治疗有效率,分析组更高,差异可见P<0.05;组间对比相关指标,分析组更优,差异可见P<0.05。
结论:在应用常规西药治疗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时,联合中医中药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肾功能。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慢性肾脏病;高尿酸血症;临床效果慢性肾脏病是肾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是指肾脏功能、结构由于多种原因出现障碍且持续时间≥90天的疾病[1]。
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以及病症的发展,会出现一系列临床病症表现,比如:机体电解质出现失衡,体内废物无法代谢等。
而高尿酸血症的产生对于慢性肾脏发生、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增加慢性肾脏病的严重程度,诱发多种并发症发生。
因此,为了降低病症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的影响,此次研究选择我院因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就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8例患者处理为34例/组的2组,通过对比确定中西医结合优势。
1.资料与方法1.1基线资料将2016.04-2018.04期间设置为研究进行时间,共选择我院就诊的68例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处理遵循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至对照组与分析组两组中,各纳入患者例数34。
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合并慢性肾脏病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摘要: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合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降尿酸治疗可以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
中药降尿酸的作用机制包括通过抑制酶的活性而抑制尿酸生成,通过调节尿酸转运蛋白而促进尿酸排泄,及同时抑制酶的活性和调节尿酸转运蛋白,本文对中药治疗HUA合并CKD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以期为高尿酸血症合并慢性肾脏病的用药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慢性肾脏病;中药;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国际上将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的诊断定义为: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2次测得空腹血尿酸水平>420 μmol/L(即7mg/dl)[1]。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1~3期患者的HUA发病率为40%~60%,CKD 4~5期患者的HUA发病率约为70%[2]。
CKD患者合并HUA需要引起重视,并需要降尿酸治疗,中药降尿酸的作用机制包括通过抑制酶的活性而抑制尿酸生成,通过调节尿酸转运蛋白而促进尿酸排泄,及同时抑制酶的活性和调节尿酸转运蛋白,本文对中药治疗HUA合并CKD的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通过抑制酶的活性而抑制尿酸生成的中药葛根素是从中药葛根中提取的一种单一成分黄酮苷。
于瑞丽等[3]采用酵母膏与腺嘌呤的高嘌呤饲料喂养建立HUA大鼠模型,发现葛根素水提液、醇提液可以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而有效降低 HUA大鼠的血清尿酸水平,且醇提液效果优于水提液。
姚芳芳等[4]研究发现,利用腺嘌呤+盐酸乙胺丁醇片灌胃法制备HUA大鼠模型,用槲皮素和芹菜素分别预防治疗3周,测定血清尿酸水平、血清和肝脏中黄嘌呤氧化酶、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的活性,结果发现槲皮素和芹菜素均可显著降低血清尿酸水平,抑制血清和肝脏中的ADA活性,槲皮素能够显著抑制血清和肝脏中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但是芹菜素对肝脏中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影响不大。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7 V ol.(9) No.9 -46-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Clinical effect of the integrated medicine o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hyperuricemia罗昭强(雅安市中医医院,四川雅安,625000)中图分类号:R2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7)09-0046-证型:BDA【摘要】目的:探讨西医结合降尿酸方辨证法治疗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50例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25例)与对照组(n=25例),对照组给予降压、调脂等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西药基础上加入降尿酸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两组TC、TG、U-TP等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组U-TP水平为(1.28±0.65)与对照组(2.01±1.42)存在显著差异,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68%),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观察组治疗后TC、TG、Alb水平分别为(4.46 0.85)mmol/L、(1.49±0.56)mmol/L、(35.21±4.42)g/L,对照组三项指标依次为(4.69 1.17)mmol/L、(1.78±0.89)mmol/L、(35.57 4.29)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给予西医与降尿酸方结合治疗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尿酸和血肌酐水平,改善蛋白尿及肾小球滤过率,对提升患者预后生活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法;慢性肾脏病;高尿酸血症;临床疗效【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integrated medicine o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hyperuricemia. Methods: 50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n=25) and the control group (n=25).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antihypertensive, lipid and other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integrated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the basis of the treatment of western medicin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the changes of indicators TC, TG, U-TP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U-TP level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28±0.65) 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2.01±1.42),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96%)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68%),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 was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 of TC, TG and Alb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4.46±0.85) mmol/L, (1.49±0.56) mmol/L and (35.21±4.42) mmol/ L respectively, and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4.69±1.179) mmol/L, (1.78±0.89) mmol/L and (35.57±4.29) mmol/L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was of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Lower uric acid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had significant curative effect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hyperuricemia, it coul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blood uric acid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hyperuricemia and serum creatinine levels, enhance the proteinuria an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life.【Keywords】Integrated medicine; Chronic kidney disease; Hyperuricemia; Clinical effectdoi: 10.3969/j.issn.1674-7860.2017.09.022慢性肾脏病(Chroniexidley Disease,CKD)是由各种原因引发的慢性肾脏结构或功能障碍,病情具有进行性的特点,最终进入终末期的肾病。
慢性肾脏病患者降尿酸药的合理应用发布时间:2021-09-08T09:20:41.245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5月10期作者:杨志浩[导读]杨志浩(太仓市中医医院;江苏太仓215400)[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三种常用降尿酸药物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A组采用别嘌醇治疗,B组采用苯溴马隆治疗,C组采用非布司他治疗,对比不同药物治疗效果。
结果 C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67%,大于B组的80.00%及C组的76.67%,对比有差异性。
治疗前三组患者血尿酸与肌酐水平对比无差异性,治疗后A组与B组之间对比无差异性,C组患者血尿酸水平高于其他两组,血肌酐水平低于其他两组,对比有差异性。
治疗前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水平对比无差异性,治疗后A 组与B组对比无差异性,C组患者CRP与PCT两项炎症指标水平小于其他两组,对比有差异性。
治疗期间少数患者发生胃肠道反应与肝功能异常及皮疹,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性。
结论慢性肾脏疾病常用药较多,与别嘌醇与苯溴马隆对比,非布司他药物的治疗效果更理想,三种常用药安全性方面无明显差异,但非布司他药物不会引发皮疹。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降尿酸药;合理应用慢性肾脏疾病被认为是威胁现代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大于40岁人发病率较高,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可呈现上升趋势[1]。
慢性肾脏疾病基于肾功能减弱可引发高尿酸血症,可进一步增加肾脏与心血管危险。
血清尿酸水平与肾功能之间存在一定关联,为此,对于慢性肾脏疾病的治疗以降尿酸为主要方向[2]。
临床中应用到慢性肾脏疾病治疗中的药物较多,包括别嘌醇与非布司他等,不同药物疗效及安全性有所不同,合理选择及应用至关重要。
本次研究中,以院内收治的90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为例,通过对三种常用降尿酸药物的对比观察,分析不要药物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均30例。
中药复方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评估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以高尿酸血症为特征的慢性病,主要表现为关节急性炎症和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目前,针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方式。
在药物治疗中,中药复方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其应用效果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
中药复方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受到广泛关注,其疗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药复方可以通过清热解毒、祛湿化痰等作用,改善病情,减轻关节疼痛和肿胀。
其次,中药复方具有调节人体内环境平衡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恢复体力,提高免疫力,减少症状反复发作的机会。
再次,中药复方以其独特的药物组合和配伍原则,可以综合调节病情,起到整体治疗的效果,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文献梳理和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药复方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是显著的。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中药复方可以有效缓解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和炎症,并且对病情的控制具有持久效果。
此外,与传统药物相比,中药复方具有疗效稳定、副作用少等优势,更适合长期维持治疗。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中药复方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由于中药复方的组成复杂、功效多样,其治疗效果受个体差异较大,需要个体化调整。
其次,中药复方的疗效受药物来源、炮制方式等因素影响,质量控制存在一定难度。
此外,中药复方的治疗机制多样,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中药复方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评估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通过进一步优化中药复方的成分和配伍原则,加强对其治疗机制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中的作用。
期待未来的研究能够为中药复方的临床应用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多希望。
一例高尿酸血症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分析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尿酸的产生和排泄基本上保持动态平衡。
如果血尿酸水平男>420μmol/L(7mg/dl),女>357μmol/L(6mg/dl)则称为高尿酸血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肾脏疾病、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
而降低血尿酸水平能延缓肾脏疾病进展得到一致认可[2]。
本文就一例高尿酸血症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作以下分析,以体现临床药师在其中的价值。
1.病史摘要现病史患者男,53岁,身高:178cm,体重:105kg,BMI:33.1kg/m2,腹围:113cm。
2年前因治疗糖尿病于门诊复查时发现尿酸升高,为449μmol/L,未予处理。
11个月前因糖尿病入院治疗时复查尿酸值,为483μmol/L,诊断“高尿酸血症”,并予以苯溴马隆50mg/d进行降尿酸治疗,同时口服碳酸氢钠0.5gtid碱化尿液。
出院后,患者未规律用药,间断复查血生化,尿酸值波动于442-495μmol/L,遂于4个月前开始继续服用苯溴马隆,后复查尿酸下降,为352μmol/L。
1天前,患者再次因糖尿病入院治疗,继续予以患者苯溴马隆50mg/d降尿酸治疗,碳酸氢钠0.5g tid碱化尿液。
既往史2型糖尿病病史5年,目前降糖方案为“甘精胰岛素10U 睡前皮下注射,阿卡波糖片50mg 三餐时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500mg 三餐前及睡前口服,达格列净10mg 早餐前口服,磷酸西格列汀片100mg 早餐前口服”。
脂肪肝(中-重度)病史20年,高血压病史5年,最高血压140/106mmHg,1年余前患者开始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 早餐前口服,奥美沙坦酯片20mg 早餐前口服”控制血压,偶尔测血压在140/100mmHg左右,现口服奥美沙坦酯片20mg 。
高脂血症5年,现口服非诺贝特胶囊0.2g/d降脂。
慢性肾功能不全数年,自行口服尿毒清颗粒治疗。
补肾降酸方治疗肝肾两虚型高尿酸血症肾病的临床观察补肾降酸方治疗肝肾两虚型高尿酸血症肾病的临床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补肾降酸方对肝肾两虚型高尿酸血症肾病的治疗效果。
通过对100例高尿酸血症肾病患者进行观察,其中50例为肝肾两虚型,采用中草药补肾降酸方进行治疗,另50例为其他类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作为对照组。
结果显示,补肾降酸方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尿酸水平得到有效控制,肝肾功能恢复良好。
本研究认为补肾降酸方对肝肾两虚型高尿酸血症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补肾降酸方;肝肾两虚型;高尿酸血症肾病;临床观察导言高尿酸血症肾病是一种由于尿酸排泄减少或生成过多导致尿酸在体内堆积而引发的肾脏疾病。
肝肾两虚型是高尿酸血症肾病的一种特殊类型,表现为肝肾功能虚弱,对尿酸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
传统中医药认为肝肾两虚型高尿酸血症肾病属于肾阳不足、肾阴亏虚等疾病范畴,采用补肾降酸方治疗能够有效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100例确诊为高尿酸血症肾病患者,其中50例为肝肾两虚型,另外50例为其他类型,均为男性,年龄在40-60岁之间。
2. 治疗方法:2.1 补肾降酸方治疗组:将中草药材包括淫羊藿、菟丝子、川小梦蒿、补骨脂、山药、莪朮等,在适量的水中浸泡,取药渣煮制成药液,每日分2次口服。
2.2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包括利尿剂、降尿酸药物等。
3. 观察指标:3.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观察患者的尿酸结晶沉积、关节疼痛、尿蛋白等症状改善情况。
3.2 尿酸水平测定:采用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的尿酸水平。
3.3 肝肾功能测定:采用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的血清谷丙转氨酶、尿素氮等指标,评估肝肾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补肾降酸方治疗组的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关节疼痛、尿蛋白等感觉消失,尿酸结晶减少明显。
对照组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
2. 尿酸水平测定:补肾降酸方治疗组的患者尿酸水平明显下降,治疗后尿酸水平得到有效控制。
近年来,人们膳食结构发生了变化,富含嘌呤及蛋白质摄入增多,大量饮酒等,高尿酸血症(HUA)患病率逐渐升高,而且患病年龄呈明显年轻化趋势[1]。
HUA是因人体嘌呤生成过多或排泄障碍所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即尿酸盐在血液中的过饱和的一种病理状态。
HUA不仅是痛风发作的直接病因,也是泌尿系结石重要的病因之一,又是慢性肾脏病、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发生与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2]。
笔者自拟复方肾茶合剂治疗高尿酸血症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共60例,均为2015年2月至2018年5月我科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专病门诊血生化化验血尿酸升高(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大于420μmol/L,女大于357μmol/L)患者,即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3]。
男46例,女14例;年龄35~68岁。
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所有病例均无痛风发作史,多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均未经系统正规治疗。
各组年龄、性别、体质量、基础疾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排除标准:观察前1周内未用过影响尿酸代谢的药物并限制高嘌呤饮食,痛风急性发作期,因肾脏、血液等疾病或药物引起的高尿酸血症,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需药物治疗,合并有严重心、肝、肾等原发病、精神病,药物过敏。
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别嘌醇片(国药准字H31022027)0.1g,每日1次,口服,2周后改1次0.1g,日2次,4周为一疗程。
治疗组给予复方肾茶合剂。
药用猫须草30g,土茯苓30g,萆薢15g,泽泻15g,薏苡仁30g,川牛膝15g,苍术9g,车前子15g,黄柏9g,丹参15g,玉米须30g。
由本院制剂室统一煎制,每剂煎成300mL。
每次150mL,每日2次,分早晚口服。
连续用药4周,治疗期间不用其他降尿酸药物。
两组均低嘌呤饮食,控制食物总热量,适量蛋白质摄入,低盐低糖低脂食物,多碱性食物,多饮水。
3 观察指标血尿酸测定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 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显效:血尿酸水平小于等于360μmol/L或下降大于等于20%。
有效:血尿酸水平较治疗前下降10%~20%。
无效:血尿酸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5 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组别例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对照组3021(70.00)5(16.67)4(13.33)(86.67)治疗组3019(63.33)6(20.00)5(16.67)(83.33)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指标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指标比较 (μmol/L,x±s)组别例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30521.26±85.95404.65±101.10*治疗组30516.23±91.44397.02±104.19*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出现胃肠不适4例,头痛1例,湿疹1例。
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
6 讨 论高尿酸血症是临床上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不仅可以导致尿酸在肾组织沉积,并且与终末期肾脏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
尿酸性肾病是临床常见的肾脏疾病,干预高尿酸血症等措施得当,可以避免尿酸性肾病的发生或延缓其病情发展,反之病情可逐渐恶化直至肾功能衰竭,严重危及患者生命,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负担。
高尿酸血症在古代中医文献中并无明确的病名记载,据其临床表现、疾病转归属于“白虎历节”、“痹证”、“痛风”等范畴[4]。
主要病因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腻之品,以及酒伤,导致脾胃受损,无以运化水湿,湿热内蕴,蕴久化热,湿浊毒内留,气血瘀滞血脉、经络及脏腑而致病。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因其未出现痛风发作尚无典型临床症状,依据患者平素过食膏粱厚味致使脾胃呆滞,运化失司,水谷不得化为精微而酿生痰湿浊邪,痰浊之毒郁滞日久可影响气血之通畅运行而生瘀,故治疗重在祛湿泄浊、活血通络之剂。
肾茶合剂系笔者根据民间用药经验结合参考相关文献拟定[5]。
方中苍术苦温,燥湿健脾;黄柏苦寒清热;车前子清热利湿,薏苡仁渗湿泄浊引湿热于小便出,利湿清热,以防湿郁生热下注而发痛风;土茯苓利湿化浊、祛风通络,尚有降低血尿酸作用;丹参、川牛膝活血化瘀,通利关节,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尿酸排泄[6]。
丹参、川牛膝合用既防湿邪郁积日久生瘀,又助清除湿邪及之久病入络浊邪;肾茶又名猫须草,性甘、淡,味苦、凉,具清热除湿,排石利水之功效,肾茶为辨病用药,在我国云南及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常用于肾脏系统疾病,高尿酸血症,痛风的防治[7]。
实验研究肾茶水煎剂对大鼠急性踝关节肿胀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可能与其抑制尿酸生成、利尿以促进尿酸排泄、抑制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8 表达有关[8]。
玉米须、泽泻泄肾中浊邪,能够加速尿酸排泄;萆薢其性味苦平,能入肝、胃、膀胱三复方肾茶合剂治疗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疗效观察何邦友,徐静京,王丽平(安徽省南陵县中医院肾病科,安徽 南陵 241300)[中图分类号]R255.68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9)04-0426-02[摘 要] 目的:观察复方肾茶合剂治疗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的疗效。
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
治疗组用复方肾茶合剂治疗,对照组用别嘌醇片治疗。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3.33%、对照组8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尿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 (P<0.05)。
结论:复方肾茶合剂治疗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有明显的降低血尿酸作用。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复方肾茶合剂;对照治疗观察[基金项目] 本课题为国家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优势重点建设专科项目 (财社[2014]1451号)经,功效祛风利湿、分清泌浊,使湿浊从小便而下。
综上所述,肾茶合剂治疗高尿酸血症临床疗效与西药别嘌醇片相当,两者均具有明显降血尿酸作用。
[参考文献][1] 李晓敏,陈泽娜,古洁若. 高尿酸血症的现状不容忽视[J].新医学,2016,47(3):137-140:[2] 丁小强,冯哲,倪兆慧,等.中国肾脏疾病高尿酸血症诊治的实践指南(2017版)[J].中华医学杂志,2017,97(25):1927-1936.[3]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合并心血管疾病诊治建议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综合临床,2010,26(7):780-784. [4] 钟静,黄国东,钟宏量.加服祛湿排浊汤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药,2017,40(3):7-9.[5] 路腾飞,高树明,于泽胜,等.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用药规律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2):268-271.[6] 奉红梅.四妙散加味治疗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5(3):332-333.[7] 蓝伦礼.肾茶对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性肾病肾损害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1-160.[8] 陈珠,杨彩霞,倪婉晔,等.肾茶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抗炎作用研究[J].环球中医药,2016,9(9):1051-1054.[收稿日期]2018-11-18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是由于胃黏膜上皮反复性损害,且伴有上皮化生,临床特征主要以食欲不振、嗳气、胀满、上腹部隐痛为主,部分还会出现腹泻、贫血等症状[1]。
本研究用温阳健脾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共76例,均为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
研究组女16例,男22例;年龄33~68岁,平均(50.06±6.25)岁;病程4~18年,平均(11.26±3.61)年。
对照组女15例,男23例;年龄34~67岁,平均(50.09±6.21)岁;病程5~18年,平均(11.29±3.57)年。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符合《内科学》8版[2]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标准以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嘈杂-脾胃虚弱型的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病情稳定;③自愿参加研究。
排除标准:①哺乳期、妊娠期女性;②合并心衰以及恶性肿瘤;③肾、肝功能不健全;④合并其他胃部疾病;⑤对本研究药物过敏;⑥合并心衰以及恶性肿瘤;⑦存在精神疾病、智力障碍、听语障碍。
2 治疗方法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肠溶片(山西云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239)口服,每次20mg,每日1~2次;多潘立酮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10003)口服,每次10m g,每日3次;胶体果胶铋胶囊(大同大源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9218)口服,每次50mg,每日3次,连续用药8周。
研究组:予以温阳健脾汤。
药用醋香附10g,醋柴胡10g,盐知母10g,盐黄柏10g,蛇床子6g,砂仁6g,仙茅6g,甘松6g,蜜甘草9g,醋莪术9g,法半夏9g,白术15g,党参15g,白芍20g,当归尾20g,茯苓20g。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连续用药8周。
3 观察指标中医症状积分: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临床中医症状积分,包括气短懒言、食少纳呆、大便稀溏、胃部喜按喜暖、隐痛、胃脘部胀满,采用0~4分计分法,分值越低则临床症状越轻[3]。
不良反应:统计所有研究对象治疗前后恶心呕吐、皮疹、颜面潮红发生率。
用SPSS24.0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3-4]显效:嗳气、胃胀、胃痛等症状基本消失,胃酸、胃泌素水平恢复正常。
有效:嗳气、胃胀、胃痛等症状可见显著好转,胃酸、胃泌素水平基本正常。
无效:嗳气、胃胀、胃痛等症状变化不明显,胃酸、胃泌素水平不在正常范围。
5 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组别例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研究组3816(42.11)20(52.63)2(5.26)(94.74)对照组3812(31.58)17(44.74)9(23.68)(76.32)χ² 5.2084 P0.022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2。
温阳健脾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型临床观察赵 婧,陈静珊(南方科技大学医院中医科,广东 深圳 518055)[中图分类号]R256.337.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9)04-0427-02[摘 要] 目的:观察温阳健脾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型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