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群落的主要类型
- 格式:ppt
- 大小:8.85 MB
- 文档页数:29
↓重点知识:知识点1 群落的概念和研究范畴1.群落的概念:从种群角度分析,群落指的是同一时间,一定区域,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分析往往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研究范畴:群落的边界,群落的物种组成即群落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知识点2 群落的物种组成(丰富度)1.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是不同的,群落的物种组成受环境影响。
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调查方法为取样器取样法,常用统计物种的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取样器取样法1.实验原理(1)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
(2)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3)物种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实验流程3.得出结论: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
【提醒】做好该实验的几个注意事项(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
(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
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
(3)从同样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
(4)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
(5)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
知识点3 种间关系【提醒】种间关系曲线的辨别1.互利共生曲线——同步性变化(同生共死);2.捕食曲线——不同步性变化的此消彼长(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在捕食数量关系图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断:其一,依两条曲线的关系,捕食者随着被捕食者的变化而变化,如图中A先达到最多,B随后才达到最多,即曲线B随着曲线A的变化而变化,故B捕食A。
其二,依最多个体数,被捕食者的个体数通常多于捕食者,故由图中A的最大个体数多于B的,也可推出B捕食A。
3.竞争曲线——看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下降甚至降为0,只要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则必为竞争,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的重叠范围。
高考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真题练习含答案1.关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征表述,正确的是()A.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故干湿季明显B.我国东部分布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乔木、灌木、草本、地面层均具备,乔木仅有一层D.动物大多具有快速奔跑或挖洞的习性答案:B解析:A、D项是草原的特征,C项描述的是群落垂直结构分层现象,但乔木不可能仅有一层,可能存在少数几层,因为乔木不是同一物种。
2.在沙漠地区,动植物稀少;在热带雨林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
这说明()A.阳光对植物的分布起决定性作用B.阳光能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C.水是限制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D.温度对植物的分布有重要影响答案:C解析:题中信息说明水是限制生物分布,特别是陆生动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故C符合题意。
3.下列有关不同类型生物群落中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荒漠和草原生物群落中的植物均具有抗旱的结构特点B.荒漠和草原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均低于森林生物群落C.荒漠生物群落无垂直结构,森林生物群落无水平结构D.荒漠、草原和森林生物群落在陆地上的分布具有规律性答案:C解析:荒漠生物群落分布于极度干旱区,草原生物群落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因此,荒漠和草原生物群落中的植物均具有抗旱的结构特点,A正确;在陆地生物群落中,森林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最高,B正确;荒漠生物群落和森林生物群落均具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C错误;荒漠、草原和森林生物群落在陆地上的分布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规律性,D正确。
4.下列有关海洋生物群落与荒漠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海洋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高于荒漠生物群落B.海洋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比荒漠生物群落复杂C.两种生物群落中的动物均具有较强的保水能力D.两种生物群落的外貌特征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答案:D解析:海洋生物群落中具有数量众多的微小浮游植物以及种类繁多的动物,其物种丰富度高于荒漠生物群落,空间结构也更复杂,A、B正确;在干旱的荒漠和海洋的高浓度海水中生活的动物,均具有较强的保水能力,C正确;海洋生态系统由于其环境的特殊性,外貌特征受环境影响不大,荒漠生态系统沙砾裸露,植被极度稀疏,两种生物群落的外貌特征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D错误。
群落的主要类型[高中生物] 1.概述陆地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
2.简述生物群落内的生物是如何与环境相适应的。
3.阐明群落中的生物彼此相适应,占据了不同的生态位,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
[素养要求] 1.生命观念:举例说出不同类型生物群落的主要特点。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陆地生物群落类型,建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1.分类依据: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
2.主要类型(1)荒漠生物群落①分布:极度干旱区,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匀。
②群落结构:非常简单,物种少。
③生物的适应性特征: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
(2)草原生物群落①分布: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
②群落结构:相对简单,动植物的种类较少。
③生物的适应性特征:a.各种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b.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
(3)森林生物群落①分布: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
②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
③生物的适应性特征:a.植物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动物多为树栖和攀缘生活。
3.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1)生活在某一地区的物种能够形成群落,是因为它们都能适应所处的非生物环境。
(2)适应生物环境:群落中不同种群之间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有机整体,从而维持种群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3)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
判断正误(1)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和结构上都有不同特点( )(2)荒漠中的植物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能抵抗干旱( )(3)阴生植物的叶绿体比阳生植物大且颜色深,这与弱光条件下的生活相适应( )(4)群落中的生物之间能和谐共处,是因为生态位的不同( )答案 (1)√ (2)× (3)√ (4)√探讨点 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1.在荒漠群落中生活的动物,具有哪些适应群落环境的共同特征?提示 动物的皮肤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大多数动物是夜行性的,在白天炎热时不活动;一些动物的排泄方式可以减少水分的丢失。
群落的主要类型知识点“群落”一词最早由德国植物学家以本纳定义,指在一定区域内,由多种生物种群,通过相互作用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
群落是生态系统的最基本单位,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根据群落内植物的特点、物种组成和生态环境的不同,群落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1. 森林群落森林群落是生物繁衍和生态系统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森林群落通常以植物覆盖和土壤为基础,以动植物相互作用和共生关系为特征。
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森林群落的特征不同。
例如,温带针叶林群落主要生长于寒冷、干燥的气候环境中,树木高大、分布范围广,植被覆盖度高;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则主要分布于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中,植物种类繁多,生长周期较短。
2. 草原群落草原群落是在干旱、半干旱和季风气候区域的生态系统中,以草本植物和少量灌木为主要植物群落,覆盖大面积的地表。
草原群落是以草为主要植物,覆盖率约占土地面积的40%以上。
草原群落的特征在于群落结构简单,群落的物种与数量都比较单一,草原入侵种的次数很少,因此草原具有比较强的稳定性。
3. 水生群落水生群落是指生长在水中或长期浸泡在水中的植物群落,如浮萍群落、水蕹群落、芦苇群落等。
水生植物在水中生长,具有特殊的适应能力,如具有较浅的根系和充气的茎,可以保证其充分的光能和养分供应。
4. 湿地群落湿地包括沼泽、河流、湖泊、海湾等。
湿地群落是以湿地为生境的动、植物群落。
湿地环境酸碱度比较高,土壤过程复杂,条件苛刻,物种多样性较高。
据统计,野生动植物中有60%以上的物种需要依赖湿地生态系统生存。
5. 沙漠群落沙漠群落是指生长在沙漠地区的植物群落。
沙漠环境通常是干燥、缺水、光线强烈和土壤贫瘠,生物物种较少,植被矮小、分散。
沙漠群落中的植物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以在干旱的环境下存活和繁殖。
例如,仙人掌和龙舌兰可以储存大量水分,在植物干季时用于生命活动。
6. 城市群落城市群落是由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形成的生态系统。
城市群落通常由建筑、道路、商业区、人口集中的居住区等构成,内部的自然环境受到人为的破坏或改造。
初中生物群落知识点归纳总结生物群落是由一群相互作用的生物种群和其所处环境的总称。
在初中生物学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生物群落的知识。
本文将对初中生物群落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群落的概念、特征、类型以及重要性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群落的概念生物群落是指在自然界中,由各种不同种类的生物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和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群落中的生物种类繁多,相互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
生物群落的主要特征是物种丰富多样、相互之间相互依存、形成了稳定的生态系统。
二、群落的特征1. 物种多样性:群落中的物种种类丰富,不同物种之间分工合作,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 年代际平衡:群落中物种的数量和比例会发生变化,但总体上保持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
3. 优势种:群落中存在一些数量较多、生产力高、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的种群,被称为优势种。
4. 群落演替:群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演替,即物种的组成和数量会发生改变,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三、群落的类型1. 森林群落:森林群落主要由乔木、灌木、草本等植物组成,常见的森林类型有针叶林、阔叶林等。
同时,森林群落也是各种动物的栖息地。
2. 草原群落:草原群落以草本植物为主,适宜牧畜的生态系统。
草原群落适合生活的动物有牛羊等食草动物。
3. 湿地群落:湿地群落包括沼泽、河流、湖泊等。
湿地生态系统是许多鸟类和水生生物的理想栖息地。
4. 沙漠群落:沙漠群落由耐旱、耐高温的植物和动物组成。
它是一个较为严酷的环境,生物种类较少。
四、群落的重要性1. 生态平衡:生物群落是维持自然生态平衡的基本单位,其中各种生物相互之间相互依赖,并形成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保持了环境的相对稳定。
2. 种群调节: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制约,避免了某些物种的过度繁殖和数量爆发,从而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
3. 资源循环:群落中的生物相互作用促进了有机物的分解和养分的循环,有利于土壤的肥沃和植物的生长。
4. 生物多样性保护:群落中的物种丰富,保护群落就是保护了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