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5章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群落的主要类型群落演替学业分层测评
- 格式:docx
- 大小:142.23 KB
- 文档页数:6
第11课时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考试要求知识内容学考要求选考要求群落的概念和结构 a a核心素养要求1.举例说出群落的概念。
2.描述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
一、群落的概念1.植物的生长型(1)依据:植物的外貌和形态结构。
(2)分类(六种):乔木、灌木、藤本植物、草本植物、附生植物、地表植物。
(3)植物的生长型与群落的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2.生物群落(1)概念: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2)特点:具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种类构成和一定的种间相互关系;组成群落的物种不是一种随意组合,而是通过长期发展和自然选择保存下来的。
(3)群落就是各个物种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过程的产物。
归纳总结种群和群落的区别和联系比较项目种群群落区别概念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研究范围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组成单位个体(同种) 种群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性比率、种群密度、种群分布型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联系种群是群落的基本单位例1(2018·嘉兴高三基础测试)藻类、浮游动物、贝类、虾、鱼、微生物等某湖泊中生活的全部生物,它们统称为()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答案 B解析某一地点的全部生物为一个群落。
例2(2018·宁波高二检测)下列各项中,依次属于种群和群落的是()A.生活于某池塘中的全部草鱼与全部生物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与全部鸟C.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赤链蛇与这片森林中的全部植物D.一座高山上的全部马尾松与全部油松答案 A解析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中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体,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中,相互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B、D两项与上述概念不符。
C项中森林里全部赤链蛇属于一个种群,但森林中全部植物不代表由全部生物构成的群落。
二、群落的结构1.垂直结构(1)概念:不同生长型的植物,自下而上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形成了群落的层次性或垂直结构。
5。
2植物生长型和群落结构一、目标导航基本要求描述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
发展要求说明1.“植物的生长型"不作要求.2.“小资料:自养群落和异养群落"只作为背景资料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
4.有关协同进化的概念不作要求二、知识网络三、导学过程一、群落的概念1。
群落的概念是什么?提示: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即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的统称.注意:群落不是各种生物简单的集合,而是通过种内斗争或互助、种间的共生、竞争、捕食等关系建立起来的有机体。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哪些?提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主要包括群落中物种的组成和丰富度、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生态位、群落的范围、边界和演替等。
3.群落的物种组成提示:(1)要认识一个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物种组成。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我国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二、群落的结构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直接影响群落中动物的垂直结构,动物种类的多少是随植物层次的多少而变化的。
阳光、温度、水分等生态因素对动植物的分层有直接影响。
群落的水平结构往往是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造成种群密度上的差别.群落的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光照、温度的影响导致群落周期性的变化,如动植物物的昼夜活动变化和季节性变化.【提问】植物的不同生长型与群落垂直结构有密切关系,群落在空间和时间上都体现出哪些结构?阅读课本,整理群落的三种结构,举例并讨论三种结构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展示图5-1“热带雨林群落的垂直结构示意图”讨论分析,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1.图示群落自树冠到地面表可分为哪些层次?――树冠层、下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表层.2.以上分层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阳光。
第五章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种间关系和生态演替第一节生物群落概述一生物群落的概念(一) 生物群落(1) 一定时间内生活在一定的地理区域或自然生态环境里的各种生物种群所组成的一个集合体。
(2)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
(3)各种群之间不是孤立的,存在各种形式的相互联系,组成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整体。
(4)组成上必须有植物、动物与微生物,实践上可应用于同一类生物的集合体。
(二) 对生物群落概念的进一步理解(1)集合体中的各个种群保持着各种形式、紧密程度不同的相互联系。
(2)各个种群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参与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组成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成份、结构和机能的”生物社会”,即为生物群落。
(3)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发展,形成一个自然整体。
(4)生物群落和它们的环境构成的整体就是生态系统,即: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那一部分就是生物群落。
(5)生物群落的概念可以用来指明各种不同大小及自然特征的生物集合(可大可小,例如从一个挂板上的附着生物到整个大洋生物群落)。
(三) 生物群落的分类(1)实践中常把生物群落的概念应用于某一类生物的集合体,分为以下三类: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2) 海洋生态系统中往往以三大生态类群为单位进行独立研究,研究范围以外的其它生物作为环境生物因子来分析。
(四) 不同生物群落的分界(1)在自然条件下,有的群落之间环境梯度变化较陡或环境梯度突然中断,群落的边界就比较明显(如池塘、湖泊、岛屿等);更多的情况是群落之间的环境梯度连续缓慢的变化,群落的边界不明显(如潮间带与陆地、潮间带与浅海等);但通过分析仍可将这些群落区分开来。
(2)另一种定义:群落是出现在一个特定环境中的一群生物,它们彼此之间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借助生态学调查能够与其它类群相区别。
(五) 群落的基本特征(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2)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影响:有规律的共处,有序的生存。
(3)形成群落环境:生物群落对其居住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并形成自身的内部环境。
【导语】在⽣物的学习中会学习到很多的关于⾃然的现象,下⾯将为⼤家带来关于群落的演替的知识点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中⽣物关于群落演替的知识点 知识点⼀演替的原因及类型 1.群落演替的原因 ①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但对另⼀些物种⽣存产⽣不利影响。
②⽣物本⾝不断的繁殖,迁移或者迁徙。
③种内与种间关系的改变。
④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
⑤⼈类活动的⼲扰。
⼈对⽣物群落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的⾃然因素。
2.演替的类型 (1)初⽣演替 ①概念:在⼀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发⽣的演替。
如在沙丘、⽕⼭岩、冰川泥上进⾏的演替。
地⾐阶段→地⾐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阶段→森林阶段。
③特点:演替缓慢。
(2)次⽣演替 ①概念: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还保留了植物的种⼦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发⽣的演替。
如⽕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上进⾏的演替。
⼀年⽣⼩灌⽊→⼀年⽣⼩灌⽊→多年⽣⼩灌⽊→灌⽊→乔⽊。
③特点:演替快速。
(3)总结 ①演替概念中⼀个群落被另⼀个群落所代替,这⾥的“代替”不是“取⽽代之”,⽽是优势的取代。
②群落演替的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a.侵⼊定居阶段。
⼀些物种侵⼊*地定居成功并改良了环境,为以后侵⼊的同种或异种⽣物创造了有利条件。
b.竞争平衡阶段。
通过种内或种间⽃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后代,劣势物种被排斥,相互竞争过程中共存下来的物种,在利⽤资源上达到相对平衡。
c.相对稳定阶段。
物种通过竞争,平衡地进⼊协同进化阶段,资源利⽤更为充分有效,群落结构更加完善,有⽐较固定的物种组成和数量⽐例,群落结构复杂、层次多。
③演替的趋势:⽣物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丰富,群落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稳定性增强。
④初⽣演替和次⽣演替的⽐较 分类依据:群落演替发⽣的起始条件 演替的种类初⽣演替次⽣演替 起点尚⽆⽣物 和⼟壤已有⼟壤、⽣物、植物地下茎或种⼦ 形成群落 所需时间经历时间长经历时间短 速度较慢较快 影响因素⾃然因素⼈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岩上的演替弃耕的农⽥上的演替 3.知识延伸 (1)演替现象⼀直存在,贯穿于整个群落发展的始终。
第12课时 群落的主要类型和演替学考要求一、群落的主要类型1.形成不同群落的原因地球各地因气候、地形和其他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
2.陆地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1)森林:北方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热带雨林。
(2)草原⎩⎨⎧ 植物优势种⎩⎪⎨⎪⎧ 禾本科植物阔叶草本植物代表动物:野驴、黄羊、黄鼠、鼠兔等(3)荒漠⎩⎪⎨⎪⎧ 优势植物:蒿属植物、藜属灌木、肉质旱生 植物和各种仙人掌等生物特点:适应缺水的环境,可夏眠或冬眠(4)苔原⎩⎪⎨⎪⎧ 分布:北方针叶林以北的环北冰洋地带植被特点:结构简单、种类稀少、生长缓慢、能忍受强风吹袭例1 善于挖洞和具有快速奔跑行为的动物主要分布于( )A .热带雨林B .草原C .荒漠D .苔原答案 B解析 草原中主要是啮齿类动物及具有快速奔跑能力的动物。
例2 下列关于群落类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北方针叶林主要由常绿针叶树种组成B .热带雨林中的生物种类约占地球生物的2/3C .草原的气候特征是每年降雨量在250~800mm 之间D.沙漠年降雨量不足150mm答案 B解析在地球已知生物种类中,热带雨林中的生物种类约占其一半。
二、群落演替1.群落演替的概念和实例(1)概念: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群落类型取代另一个群落类型的过程,直到出现一个稳定的群落才会中止。
(2)演替的实例①从湖泊演替为森林:裸底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挺水植物和沼泽植物阶段→森林群落阶段。
②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弃耕农田→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演替中的森林阶段→成熟森林。
思考(1)在群落演替中,被取代的种群是不是完全消失了?答案演替不是完全的“取而代之”。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是指优势种的取代,并非完全取代。
(2)是不是所有的群落演替都能形成森林?答案不同环境条件下演替的结果可能不同,沙漠地区的演替结果不可能出现森林。
2.群落演替的种类(1)原生演替是指在一个没有任何生物定居过的裸岩、沙丘和湖底,或者是在被彻底消灭了植被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第5章群落第1-5节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种(略)、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群落的主要类型、群落
演替学业分层测评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下列概括性结论中,阐述生物群落定义的是( )
A.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B.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群的集合
C.每个个体成为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集合的组分
D.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相互作用的整体
【解析】群落是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群落是指生物群落,它同时含有多个种群,不包括非生物因素。
每个群落的组分包括该群落所有种群,而不是个体。
【答案】 B
2.(2016·杭州高二期末)森林中的植物群落由上到下分布的植物类型是( )
①树冠层②灌木层③草本层④地表层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解析】陆生植物有六种生长型:乔木、灌木、藤木植物、草本植物、附生植物、地表植物。
森林中植物类型从上到下分布为①②③④
【答案】 A
3.(2016·杭州高二期末)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黄杉的三个种群龄级(以胸径的大小表示)的取样调查图。
其中种群A为自然状态,种群B、C受到了不同强度的人为干扰。
据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人为干扰对B、C种群各龄级的数量没有显著影响
B.种群A中低龄级黄杉个体数量大于种群B
C.种群B中高龄级的黄杉被采伐有利于低龄级黄杉的生长
D.种群C中高龄级黄杉数量锐减,导致其垂直结构的层次简单
【解析】人工干扰下的B种群各龄级黄杉较种群A多,C种群各龄级黄杉较种群A少,A、B项错误;垂直结构是群落的特征,而非种群的特征,D项错误。
【答案】 C
4.牛头山森林公园里的很多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
引起此森林群落中的动物和植物垂直分层的主要非生物因素分别是( )
【导学号:24890041】A.食物、温度B.光照、温度
C.食物、光照D.温度、湿度
【解析】
即光照影响植物的垂直分层,食物影响动物的垂直分层。
【答案】 C
5.生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分布有利于( )
A.生存竞争B.占据空间
C.资源利用D.生物进化
【解析】生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分布可避免过多的种间竞争,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
【答案】 C
6.(2016·温州期末)在北半球陆地,随海拔高度增加,由南向北群落依次是
( ) A.热带雨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
B.苔原、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C.热带雨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苔原
D.苔原、热带雨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
【解析】群落随海拔高度增加即由平原到高原,主要表现为温度下降;群落由南向北(即纬度变化)依次经过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主要表现也为温度的下降。
结合陆地生物群落的特点,可判断出最南端为热带雨林,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叶林,最北端为苔原。
【答案】 A
7.关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
A.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故干湿季明显
B.我国东部分布着全球面积最大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乔木、灌木、草本、地表层均具备,乔木仅有一层
D.动物大多具有快速奔跑和穴居的习性
【解析】A、D项是草原特征,C项是描述群落垂直结构分层现象,但乔木仅有一层欠妥,可能存在少数几层,因为乔木不可能是同一物种。
【答案】 B
8.(2016·台州高二期末)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四季景色各不相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岛屿四季景色各不相同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
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原生演替
C.人类可能改变该岛屿上的群落演替速度,但不可能改变群落演替方向
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
【解析】人类活动可改变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答案】 C
9.下列属于原生演替的是( )
A.砍伐后的森林开始的演替
B.火灾后的草原开始的演替
C.弃耕后的农田开始的演替
D.没有生物定居过的裸岩开始的演替
【解析】砍伐后的森林、火灾后的草原、弃耕后的农田等在有生物定居过的基础上开始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A、B、C错误;没有生物定居过的裸岩开始的演替属于原生演替,D正确。
【答案】 D
10.下图表示我国湿润森林区及山地植被分布情况,据图回答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______状况。
(2)图中纵轴表示该群落的________结构,且具有明显的________现象。
这些植被的分布是受非生物因素中________的影响。
(3)图中横轴表示该群落的________结构,这主要因为不同地点的环境条件不同。
使植被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复杂的________和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群落的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1)图中横轴表示湿润森林区在水平方向上的各种植被分布状况,属于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纵轴表示山地植被分布,属于生
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2)由图示分析出,山地植物在垂直方向上明显表现出分层现象,这是由于受到温度影响形成的。
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
(3)图中横轴表示出湿润森林区各种植物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生存着不同的物种。
这是由于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上生态因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答案】(1)分布(2)垂直分层温度
(3)水平斑块性镶嵌性
[能力提升]
11.(2016·诸暨高二期末)下列有关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竹林中风尾竹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发生规律性变化的现象称为群落的时间结构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不同地段的群落植被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斑块性和镶嵌性
【解析】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它是种群的分布特点,而非群落特征。
【答案】 A
12.(2013·江苏高考)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
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
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
【解析】移栽植物后,生物的种类增加,能提高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A项错误;移栽植物后,植物能为动物提供生存环境,故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B 项正确;边坡甲上可能会发生群落的演替而自然长出乔木,C项错误;群落演替达到一个稳定的阶段后就不会随时间延长而继续加剧,D项错误。
【答案】 B
13.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水平结构特征
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
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
【解析】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光照、温度等外界因素作用的结果。
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没有反映水平结构特征。
【答案】 D
14.(2016·舟山期中)在某栎林中,植物和动物的分布如下表:
(1)________现象。
(2)某栎林中,上层、中层、下层的植物种类不同,这种分布的差异主要与哪种非生物因素有关?________。
(3)栎林中动物的分布取决于植物的分布,这是因为植物能为动物的生存提供________,而且动物的这种分布有利于减轻鸟类之间的________。
【解析】表中信息体现的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具有典型的分层现象,植物群落的分层主要由光照决定,动物的分层主要由食物和栖息场所决定。
【答案】(1)垂直结构分层(2)光照(3)食物和栖息场所竞争
15.云杉是优良的木材树种,是我国西部和西南部高山针叶林中的一个主要森林群落类型。
如图是一个云杉林群落被砍伐后所发生的几个变化阶段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采伐消退”过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复生”过程对于生物群落的变化来说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云杉林被采伐后所发生的变化方向和速度是受许多因素影响的,其中,来自群落内部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自外界环境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各举两例)
(4)新生的云杉林和采伐前的云杉林不完全一样了,原因是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云杉林发生的次生演替现象。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既受到来自群落自身因素的影响,如植物种子的数量及散布、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生物繁殖、迁徙等,同时也会受到来自外界环境的干扰,如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地壳运动等。
由于受这些内外因素影响,结果导致新生云杉林与原云杉林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
【答案】(1)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2)次生演替
(3)植物种子的数量和散布、生物繁殖人类活动、气候变化
(4)演替需要时间长,期间环境条件会发生变化,而且容易受到人类活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