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分类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 格式:pptx
- 大小:7.63 MB
- 文档页数:30
1975年Whittaker提出了一种根据植被类型划分生态系统的方法,即Whittaker植被类型分类系统。
该系统主要以纬度和海拔高度为划分标准,将地球表面的植被分为22种类型。
这些植被类型包括:1. 热带雨林:位于赤道地区,气候湿润,温度高,年降水量大,植被茂密,物种多样性丰富。
2. 热带季雨林:位于热带地区,季风气候,有干湿季节之分,植被茂密,植物种类繁多。
3. 热带草原:热带草原气候干燥,植被主要为草原植物和灌木,树木较少。
4. 热带雨林和季雨林交错地带:位于热带和亚热带交界地带,植被类型复杂,包括热带雨林和季雨林的特征。
5. 温带针叶林:位于温带地区,气候寒冷,植被以针叶树为主,如松树、云杉等。
6. 温带混交林:温带混交林气候湿润,植被类型丰富,包括针叶树和阔叶树。
7. 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温和,植被以落叶乔木为主。
8. 温带草原:位于温带地区,气候干燥,植被主要为草原植物和灌木。
9. 温带荒漠和荒原:气候干燥,植被稀疏,以荒漠植物为主。
10. 地中海型灌丛和草原:地中海型气候,冬季湿润,夏季干燥,植被以灌木和草原植物为主。
11. 温带雨林:温带地区气候湿润,植被茂密,植物种类繁多。
12. 亚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地区有明显的干湿季节,植被类型丰富,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
13. 热带和亚热带草原和荒漠过渡地带:位于热带和亚热带交界地带,植被类型复杂,包括草原和荒漠的特征。
14. 向北渐变型森林:位于北半球温带和寒带交界地带,气候寒冷,植被以针叶树为主。
15. 高山草甸和荒漠:位于高山地区,气候条件恶劣,植被稀疏,以草甸和荒漠植物为主。
16. 温带雪线以上植被:气候条件特殊,温度低,植被主要为苔藓和地衣。
17. 极地草原、灌丛和荒漠:位于南北极地区,气候寒冷,植被稀疏,以草原、灌木和荒漠植物为主。
18. 冰川和永久冻土:气候严寒,植被几乎不存在,主要以冰川和永久冻土为特征。
19. 纬度带交错地带:位于纬度带交错地带,植被类型复杂,包括纬度不同地区的植被特征。
中国湿地植被分类及其分布1. 分类单位植被型组:是湿地植被分类系统的最高级单位,由建群种生活型相近、生境相似的植物群落联合而成。
如沼泽、红树林湿地、水生植物湿地等。
植被型:是湿地植被分类系统中最重要的高级单位。
在植被型组内,根据建群种的生活型的异同而划分。
如沼泽湿地可进一步分为森林沼泽型、灌丛沼泽型、草本沼泽型和藓类沼泽型等。
群系组:是植被型与群系间的辅助单位。
以建群种亲缘关系相近,并在植物分类系统中为同一“属”,群落外貌相似为依据,将相似的植物群系归纳为统一的群系组。
群系:植被分类中最重要的中级单位。
以建群种或优势种相同的群丛或群丛组归纳而成。
2. 湿地植被单位的命名与编号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采用不同的命名方法。
植被型组:其命名是根据湿地群落建群种的生活型所表现出来的外貌状况和生境差异而命名的,如沼泽、红树林、盐沼等。
不加数码,用黑体字表示。
植被型:是根据群落的优势种生活型而命名的,如森林沼泽、灌丛沼泽、草本沼泽、藓类沼泽等。
用Ⅰ.Ⅱ. Ⅲ. ……,统一编号。
群系:根据群落的建群种或优势种的“种”名命名,用1.2.3.……数字后加“.”点,在群系组下编号,如不划分群系组,则在植被型下编号。
说明:名录中未包括的湿地植被类型,各省根据实际调查情况,依据本规程的湿地植被分类系统,自行列入。
1)针叶林湿地植被型组(2个植被型)I 寒温性针叶林湿地植被型(5个群系)1. 兴安落叶松群系:大、小兴安岭的河漫滩、平缓的沟谷等。
2. 长白落叶松群系:长白山林区、熔岩台地低洼处等。
3. 太白落叶松群系:秦岭东太白山地阴坡的平缓处。
4. 峨嵋冷杉群系:西南地区山地、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四川盆地的西缘山区。
5. 雪岭云杉群系:天山山地的河谷及河漫滩。
II 暖性针叶林湿地植被型(3个群系)1. 水松群系:珠江三角洲,其它地方零星分布。
2. 水杉群系:主要分布于湖北利川等地,浙江、江苏、江西等地也有分布。
3. 池杉群系:湖北、浙江、江苏、江西等省的平原水网地区及水库周围等地段。
《中国植被志》的植被分类系统、植被类型划分及编排体系-回复中国植被志是中国植被科学领域的重要著作之一,主要对中国境内的植被进行分类、划分和编排。
本文将以《中国植被志》的植被分类系统、植被类型划分及编排体系为主题,详细介绍其相关内容。
中国植被志的第一部分是植被分类系统,它主要是根据物种组成、形态特征、生态特点以及分布特点等方面对中国植被进行分类。
《中国植被志》的植被分类系统是建立在植物分类学基础上的,采用了层次式分类法。
首先将中国的植被分为主类,然后再将主类进一步划分为亚类、类群和群落。
整个分类系统共分为四级:主类、亚类、类群和群落。
其中,主类是最高的植被分类单位,亚类、类群和群落则是逐级细分的单位。
在第二部分中,《中国植被志》详细描述了中国境内的各种植被类型,它主要是根据植被结构、物种组成、生态特点和分布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划分。
这一部分的划分是根据植物群落的相似性和相区性来进行的。
具体划分方式是通过对植被样地进行调查和分析,根据植物的组成和特征将其归为不同的植被类型。
一般来说,植被类型划分分为森林、灌丛、草地、湿地、荒漠和人工植被等六大类,每一大类下面又细分为若干个亚类或类群,以进一步精确描述植被的特点。
最后,《中国植被志》的第三部分是植被编排体系,它主要是将植被类型进行编排和归纳,形成一种层次结构的体系。
植被编排体系主要通过对各个植被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行整理和分类,建立起植物群落的编排顺序。
编排体系主要按照植被类型的共性和相似性进行组织,使读者能够明确了解各个植被类型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总结来说,《中国植被志》的植被分类系统、植被类型划分及编排体系是以植物分类学为基础,根据生态学原理和中国植被的实际情况而建立的。
它对中国境内的植被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类和描述,为我们了解和研究中国植被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通过对《中国植被志》的研究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保护中国丰富多样的植被资源。
《中国植被志》的植被分类系统、植被类型划分及编排体系《中国植被志》的植被分类系统包括高级分类单位及相对应的英文名称修订,具体分类单位及对应的英文名称如下:
- 植被型组(Vegetation Formation Group)
- 植被型(Vegetation Formation)
- 植被亚型(Vegetation Subformation)
- 群系组(Alliance Group)
- 群系(Alliance)
- 亚群系(Suballiance)
- 群丛组(Association Group)
- 群丛(Association)
在植被型组中,划分为9类:森林、灌丛、草本植被、荒漠、高山冻原与稀疏植被、沼泽与水生植被、农业植被、城市植被及无植被地段。
关于《中国植被志》的卷册编排和“植被类型”划分,首先按高级分类单位——植被型划分相应的“卷”;在此框架下,模糊“植被亚型”、“群系组”和“群系”的概念,确定“植被类型”(Vegetation type),并将其作为植被志各卷中的“册”。
这样处理不仅保证了研编工作的可操作性,也保持了同一卷册中特定植被类型的完整性。
《中国植被志》编排体系中的“植被类型”的划分很重要,它是指具有相同建群种及相同优势类群(如种、属)的植被组合,但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植被分类单位。
“植被类型”的划分遵循“优势类群及生活型的同一性,生境条件的相对重要性,植被特征及用途的差异性,以及突出植被志的应用性”等原则。
按该编排体系,《中国植被志》将由48卷约110册组成。
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学生用书P68]一、植被1.定义:植被是覆盖一个地区的各类植物群落的总称。
2.分类⎩⎪⎨⎪⎧自然植被:森林、草原、荒漠、苔原、草甸、沼泽等人工植被:农作物、人工林、人工草场、城市绿地等二、主要植被1.森林⎩⎪⎪⎪⎪⎨⎪⎪⎪⎪⎧分布:湿润和半湿润地区主要类型⎩⎪⎪⎪⎨⎪⎪⎪⎧热带雨林⎩⎪⎨⎪⎧世界上发育最繁茂的植被类型植物种类丰富,群落结构复杂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终年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 夏初,秋季陆续进入果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乔木一般具有宽阔的叶片夏季盛叶,冬季落叶亚寒带针叶林⎩⎪⎨⎪⎧主要由耐寒的针叶乔木组 成,以松、杉类植物为主树叶为针状,以抗寒抗旱2.草原⎩⎪⎨⎪⎧分布: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类型⎩⎪⎨⎪⎧热带草原⎩⎪⎨⎪⎧位于干旱季节较长的热带地区,是以旱生草本植物为主星散分布着旱生乔木、灌木的植被具有极其独特的群落外貌温带草原⎩⎪⎨⎪⎧以丛生禾草植物占优势植物普遍存在旱生结构3.荒漠⎩⎪⎨⎪⎧分布:干旱地区类型: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特点:植被稀疏,地表大面积裸露,植物种类缺乏,群落结构简单三、植被与环境 1.环境对植被的影响 (1)气候条件对植被分布的影响①热量:由于太阳辐射提供给地球的热量,有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规律性差异,导致植被从赤道向两极呈带状分布。
②水分: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各地水分条件不同,植被由森林依次变为草原、荒漠。
(2)地形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在一定高度的山区,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变化,导致植被出现垂直分带现象。
2.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判断题1.一般来说,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
( ) 2.森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热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 ) 3.常绿阔叶林具有茎花和板根现象。
( )4.温带草原植被高度较低,也会见到一些较为矮小的灌木。
森林的分类和分布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们不仅提供了大量的生物多样性,还是碳循环的关键组成部分。
合理了解和分类森林的类型以及它们的地理分布对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森林的分类系统以及它们在世界各地的分布情况。
一、森林的分类森林根据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生物组成和植被类型等因素被广泛分类。
以下是常见的森林分类方法:1.经纬度分类- 热带森林:位于赤道附近,气候通常温暖湿润,年降水量较高,植被丰富多样。
- 温带森林:位于赤道以北或以南的地区,四季分明,降水量适中,植被常以针叶树为主。
- 寒带森林:位于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长期低温,植被矮小,以苔藓和地衣为主。
2.气候分类- 雨林:分布在年降雨量较高的地区,树木高大茂盛,植被层次分明。
- 季雨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地区,气候季节性,植被适应干湿交替的特点。
- 针叶林:通常分布在高纬度地区,受寒冷气候的影响,树木一般为针叶树种。
- 草原:降水量较少,相对植被矮小,以草为主。
3.植被分类- 阔叶林:植被以阔叶树种为主,常见于温暖而湿润的地区。
- 针叶林:植被以针叶树种为主,适应寒冷气候的特点,常见于北方地区。
- 混交林:植被组成多样,既有阔叶树种,又有针叶树种,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
二、森林的分布1.南美洲南美洲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逊雨林是该地区最著名的森林之一。
亚马逊雨林位于巴西、秘鲁和哥伦比亚等国家,拥有世界上最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北美洲北美洲的森林类型丰富多样,从阿拉斯加的冷杉林到加拿大的针叶林,再到美国的温带落叶林,各种类型在此地区均有分布。
3.欧洲欧洲的森林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部地区。
北欧国家拥有广阔的针叶林,而东欧国家则以阔叶林和混交林为主。
4.亚洲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森林类型丰富多样。
西伯利亚的针叶林、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喜马拉雅山脉的高山针叶林等都是该地区的典型森林类型。
5.非洲非洲的森林分布主要集中在赤道附近的中非地区,刚果盆地是非洲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