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_群落的主要类型(理科)
- 格式:ppt
- 大小:9.05 MB
- 文档页数:27
高二生物群落知识点群落是生态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由多种生物种群组成的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生物社会单位。
群落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包含了各个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二生物学中常见的群落知识点。
1.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和分布关系。
群落中的生物种群可以分为主要种群和次要种群。
主要种群是指在群落中数量较多的种群,对群落的结构和生态功能有重要影响;次要种群则数量较少,对群落的结构和生态功能影响较小。
群落的结构还包括物种多样性,即群落中物种的种类和数量。
2. 群落的演替群落的演替是指群落经历一系列连续的变化和发展过程。
群落的演替可以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原生演替是指从无机物(如裸岩)建立起来的群落,而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群落基础上重新建立的群落。
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物种的组成和数量发生变化,最终会趋向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个状态被称为群落的顶极群落。
3. 群落的相互作用群落中的生物种群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包括竞争、共生、捕食和寄生等。
竞争是指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不同种群之间争夺资源的现象。
共生是指两个或多个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利益关系的现象。
捕食是指食物链中的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寄生是指寄生虫或寄生植物对宿主的危害或依赖的现象。
这些相互作用对群落的结构和功能都有重要影响。
4. 群落的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角色和功能。
每个物种都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起着不同的作用。
生态位可以细分为基础生态位和实际生态位。
基础生态位是指物种在无竞争的情况下所能占据的生态位,而实际生态位则受到竞争等因素的影响。
生态位的差异是群落中物种共存和物种竞争的基础。
5. 群落的稳定性群落的稳定性指的是群落在外界环境变化下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
群落的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物种相对稳定性以及环境稳定性等。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案)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课时群落的主要类型及演替课标要求 1.阐明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2.分析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
考点一群落的主要类型1.2.陆地生物群落的比较群落类型荒漠生物群落草原生物群落森林生物群落生存环境极度干旱;降水稀少且分布不均匀半干旱;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湿润或较湿润群落结构物种少;结构非常简单物种较少;结构相对简单物种繁多;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生存生物特点动植物具有耐旱特性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动物善于挖洞或快速奔跑阳生植物多居上层,阴生植物利用光能较强,动物善于树栖和攀缘3.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在不同的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适宜的生存环境,所以说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
考向群落的主要类型1.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类型的说法,错误的是()A.导致群落类型不同的原因主要是气候、地形以及其他环境条件B.热带雨林和温带阔叶林的物种组成不同,占据优势的物种也不同C.荒漠植物的根系很发达,是适应自然的结果D.苔原中生物数量少,各种生物之间不存在种间竞争现象答案 D解析地球各地因气候、地形和其他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不同类型生物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有明显不同,占据优势的物种类型也不同;荒漠地带由于缺少水分,植物的根系都很发达;苔原虽然植被结构简单,种类稀少,但是各种生物之间依然存在争夺资源的种间竞争关系。
2.荒漠中生物适应缺水环境,具有耐旱特性的表现为()①仙人掌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叶呈针状②骆驼刺植株可高达15 m,但根才几厘米长③蜥蜴和蛇表皮外有角质鳞片,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④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形式排泄含氮废物,减少了水分排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C考点二群落的演替1.群落演替的概念和过程(1)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群落及其演替知识点总结一、群落的定义及特点1. 群落的定义群落是指在同一地区内,不同种类的生物所组成的生态系统。
它是一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物群体,在一个特定空间内以及通过各种相互作用形成的群体。
2. 群落的特点(1)群落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2)群落内的物种是相互关联并相互依赖的。
(3)群落内的物种丰富多样,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二、群落的结构1. 物种多样性群落中包括丰富多样的植物和动物物种,这些物种之间有着不同的相互作用关系。
2. 食物链与食物网在群落中,不同的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联系,形成了复杂的能量流动关系。
3. 群落的竞争关系在群落中,不同的物种之间会因为资源的竞争而发生相互竞争的关系,其中强者生存、弱者淘汰。
4. 群落的生境生态位指的是一个物种在生物群落中所占的特定的生存空间及其所处的生活方式,在生态位中可以包括生物种的营养方式、生长发育的特性,甚至是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五、群落的演替1. 群落的演替概念群落的演替是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群落的物种和种群组成随时间发生相对连续的定向变化的过程。
2. 群落的演替形式(1)初演替:指的是在新形成、没有土壤的生态系统中,由于无土壤,很难找到适应这种环境的植物。
因此,在这种环境中,植物生长要依赖于落石沟、火山、湖泊等物理因素的作用,而不是依赖于土壤。
(2)次生演替:指的是在一个生态系统受到了一定的破坏之后,原有的群落被破坏,而在破坏后一段时间内,一些较简单的植物群落占据了主导地位。
(3)终期演替:指的是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经过不同类型的先期性草本植物、灌木、乔木的演替过程之后,最终形成了较为稳固的植物群落。
3. 群落演替的影响(1)环境变化:群落演替导致生态系统内的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如土壤营养物质的丰富度、水分的分布等。
(2)物种多样性:群落演替会导致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数量分布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生态位的变化:群落演替也会导致群落内物种的生态位发生变化,可能会出现新的生态位或出现物种生态位的重叠。
群落的主要类型[高中生物] 1.概述陆地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
2.简述生物群落内的生物是如何与环境相适应的。
3.阐明群落中的生物彼此相适应,占据了不同的生态位,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
[素养要求] 1.生命观念:举例说出不同类型生物群落的主要特点。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陆地生物群落类型,建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1.分类依据: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
2.主要类型(1)荒漠生物群落①分布:极度干旱区,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匀。
②群落结构:非常简单,物种少。
③生物的适应性特征: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
(2)草原生物群落①分布: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
②群落结构:相对简单,动植物的种类较少。
③生物的适应性特征:a.各种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b.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
(3)森林生物群落①分布: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
②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
③生物的适应性特征:a.植物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动物多为树栖和攀缘生活。
3.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1)生活在某一地区的物种能够形成群落,是因为它们都能适应所处的非生物环境。
(2)适应生物环境:群落中不同种群之间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有机整体,从而维持种群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3)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
判断正误(1)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和结构上都有不同特点( )(2)荒漠中的植物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能抵抗干旱( )(3)阴生植物的叶绿体比阳生植物大且颜色深,这与弱光条件下的生活相适应( )(4)群落中的生物之间能和谐共处,是因为生态位的不同( )答案 (1)√ (2)× (3)√ (4)√探讨点 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1.在荒漠群落中生活的动物,具有哪些适应群落环境的共同特征?提示 动物的皮肤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大多数动物是夜行性的,在白天炎热时不活动;一些动物的排泄方式可以减少水分的丢失。
利用思维导图开展“群落的主要类型”的教学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和学习手段,是让教于学、发挥学生主动性的策略之一,有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思维导图;学习手段;群落的主要类型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进行表达和思考,被人们运用到学习和工作中,大大提高了学习和工作效率。
思维导图也是教师开展生物教学的一种较好的教学手段,更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工具。
下面,笔者以“群落的主要类型”一课为例,利用思维导图开展新课的学习。
一、教材分析浙科版教材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第五章“群落”第四节“群落的主要类型”,教材从宏观的角度详细地讲述了陆地生物群落中的森林、草原、荒漠和苔原的主要特点。
本部分内容既是对前面知识点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生态系统》一章打下了铺垫。
本节内容虽然不难,学习要求也不高,但此部分内容涉及的群落类型较多,其中的代表植物和动物容易混淆。
本节课以思维导图作为学习工具,转变教学方法,让教于学,让学生尝试制作思维导图来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可以学。
教师通过对上节课文内容的简单回顾,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群落的主要类型”,不同群落因生活在不同气候、地形等环境条件下,组成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也不相同,主要的陆地生物群落有森林、草原、荒漠和苔原。
教师将课堂引入部分的内容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在黑板中展示出来,其内容以群落为主体,将概念、结构和类型作为一级分支,用线将其连接成辐射状的框架,同时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类型”,并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来,概念和结构是上节课的内容不作拓展;将森林、草原、荒漠和苔原作为二级分支,用线与类型相连,如图1所示:2.分配任务合作学。
根据座位安排,教师将全班同学分为四大组,每大组再分3个小组,每个小组研究一个群落物类型。
研究森林群落的三个小组分别研究北方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和热带雨林的群落特点,其他三大组分别研究草原、荒漠和苔原的群落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