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题专题--浙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264.50 KB
- 文档页数:13
浙江省2023年八年级下册期末题型专练——实验探究题31.小科在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接通电路后,观察到小磁针偏转,说明电流周围存在;(2)改变直导线中电流方向,小磁针的偏转方向发生了改变,说明电流周围的磁场方向与有关;(3)研究表明,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布如图乙所示,则图甲实验中,若将小磁针由通电直导线下方移至直导线上方,小磁针偏转的方向(选填“会”或“不会”)改变。
2.火龙果是一种常见的热带水果,营养丰富。
某科研小组为探究火龙果的抗旱能力,选择健康且生长一致的一年生火龙果盆栽苗200盆,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
对照组正常浇水(隔3天每盆浇水500mL),实验组干旱处理(不浇水)。
第112天(16周)分别检测各项指标,结果统计如表。
请分析作答。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2)第112天实验组的土壤含水量下降到15.6%,火龙果茎含水量下降到79.3%,表明茎的失水程度较土壤的;(选填“轻”或“重” )(3)经干旱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火龙果的根长增加、根数增多,扩大了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从而使根尖的区可吸收更多水分,以适应干旱环境;(4)实验证明火龙果具有的特性,可在某些干旱地区试验种植。
3.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是初中科学知识的核心之一。
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2)小金同学连接装置B、F、G进行实验。
若往B装置中分别加入二氧化锰固体和过氧化氢溶液,且在装置F和G中看到明显的现象,则按气体流向,导管口的连接顺序为a→(填导管口字母),装置F可观察到燃着的蜡烛燃烧更旺,则G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3)某气体只能用E装置收集,则该气体可能具有的性质为(填字母序号)。
a.能与水反应b.能与空气中某种物质反应c.密度与空气的密度非常接近4.如图,把一盆番茄植株放在钟罩内,再把含放射性碳的二氧化碳依图中导管所示输入罩内,1天后把进气阀关闭。
图15 P3150.63+U /VI /A 012340.1 0.2 0.3 0.4图16电学实验题专题训练1.小明用下列器材探究小灯泡亮度与实际功率的关系.其中小灯泡上标有“2.5V”字样.(1)请你用笔划线代替导线,在图14中将电路连接完整.((2)小明一连接好电路后一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指针反偏,原因是.(3)小明改正了连接错误后继续实验.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看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图15所示,此时小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为P=UI W.通过多次实验小明得出:小灯泡越亮它的实际功率越大.(4)实验中,小明想用伏安法测定值电阻,也要多次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但目的和这次不同.测电阻时移动滑片的目的是为了.2.在测定“小灯泡额定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4.5V且保持不变,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0Ω。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17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当小明同学按要求将图17电路正确连接后,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滑片P到某一点时,电流表示数(如图18甲所示)为______A,电压表示数(如图18乙所示)为______V。
若他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图17中变阻器滑片P向______端(填“A”或“B”)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
(3)另一组的小红同学在连线时,不小心将线接错了,使开关闭合后,移动变阻器滑片P,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大时,电压表示数却变小,你分析一下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是_____3.小明做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时,所用器材有电压为6V的电源,额定电压为2.5V 的小灯泡,以及符合实验要求的滑动变阻器、电表、开关和导线。
实物电路如图15所示。
(1)小明连好电路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滑片P,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但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则故障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一种即可)。
(2)小明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通过移动滑片P,分别记下了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并绘制成了图16所示的U-I图象。
20232024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期中专项复习精选实验探究题1.某班科学实验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1)方案一:小军石块按照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步依次进行实验。
由图甲可知,石块浸没在水中时浮≠G排,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填序号)。
A.最初溢水杯中的水未装至溢水口B.整个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都没有校零C.步骤C中,石块浸没后,碰触到溢水杯的底部小军改正错误后,得到石块浸没在水中的浮力为1N,则石块密度为kg/m3(ρ水=1.0×103kg/m3)。
(2)方案二:如图乙所示,小江同学将装满水的溢水杯放在升降台C上,用升降台来调节水杯的高度。
当小江逐渐调高升降台时,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的变化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弹簧测力计B示数的变化量,从而证明了浸在液体中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
2.如下图小明利用2mL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估测本地的大气压值。
(1)实验中,分析研究的对象是大气对 (填“针筒”、“活塞”)的压力;首先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
(2 )当活塞相对于针筒开始滑动时,可以近似看成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所受拉力F与所受的大气压力是一对 ( 选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 ;(3)如图甲所示,小明将活塞推至注射器的底端,用椽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沿水平方向慢慢拉动注射器针筒,当活塞相对针筒停止滑动,活塞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4.9N,用刻度尺测出活塞上有刻度部分的长度为4cm,则本地大气压的测量值为 Pa;(4)判断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小明利用自家汽车里的“胎压计”测量实际的大气压,示数如图乙所示,其值为 Pa ;(5 )对比两次实验结果,小明认为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读准 B .注射器中有空气未排尽C.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 D .注射器漏气(6)小明发现:如果在针筒内吸入一定质量的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将气体封闭起来,在推动活塞的过程中,推动越费力,由此小明猜想:其他条件一定时,封闭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
1.某课外科学科技小组做了如下实验:①取5个同样大小的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沙土,并编号。
②将一个刚发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同样大小的5块,每块马铃薯上都有一个芽眼。
将这5块马铃薯分别埋进5个花盆的沙土中5cm深。
③把5个花盆按照表中的要求分别培养,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花盆编号培养条件1号室温(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2号室温(20℃),黑暗中,适量浇水3号室温(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4号室温(20℃),黑暗中,大量浇水5号室温(20℃),黑暗中,不浇水(1)该实验主要采用了实验方法,该实验中花盆组合可用来研究光照因素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其中1、3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2)4号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死亡的原因是。
(3)你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存在缺陷?请说明理由。
2.小明发现电脑是利用风扇来降温的,他想知道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他猜想可能与风扇的扇叶宽度、扇叶长度、扇叶倾斜角度都有关系。
为此他制作了几不同的小风扇,并用一个转速为300转/分的电动机分别带动这几个风扇转动,去吹动同一位置的同一纸片(如图所示)。
下表为实验记录的数据:序号扇叶宽度/cm扇叶长度/cm扇叶倾斜的角度θ纸片被吹起的角度α13730°30°22730°20°33430°20°43745°40°(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来知道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的。
(2)他在分析空气流动强度与扇叶长度的关系时,应选用序号为的两次实验数据。
(3)根据序号为1、2的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4)小明的父亲对他说:“生活中电风扇转动的速度都比较快,因此空气流动强度应与风扇的转动速度有关。
”针对这个猜想,请你帮助小明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加以验证。
3.斑马身上的条纹非常醒目,如图甲所示,条纹有什么作用呢?科学家提出以下假说:①防虫说:条纹能驱虻科昆虫(如舌蝇)。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含答案)2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探究题1.甲图所示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及药品。
(1)为获得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_____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燃烧匙中的红磷足量C.点燃红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D.红磷熄灭,广口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2)小明同学用足量的木炭代替红磷、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水来做此实验。
小明操作正确,但是测得的数据小于用红磷测得的数据,其原因是木炭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外还可能生成________。
(3)市售“暖宝宝”中发热剂主要成分是:铁粉、炭粉、水和食盐等,反应原理可简化为铁生锈。
小明用配置的发热剂按图乙装置实验。
他不是将足量的发热剂堆在瓶底,而是将其涂抹在广口瓶内壁的四周,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2.某课外小组利用H2还原黄色的WO3粉末测定W的相对原子质量,下图是测定装置的示意图。
A中的试剂是盐酸。
请回答下列问题:(1)接好装置后应首先检验装置气密性,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加热反应管E”和“从A瓶逐滴滴加液体”这两步操作应该先进行的是_____。
在这两步之间还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实验中测得了下列数据:由以上数据可以列出计算W 的相对原子质量的两个不同计算式(除W 外,其他涉及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均为已知)计算式1:(W)相对原子质量= _______________;计算式2:(W)相对原子质量= 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是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示意图,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可维持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该装置置于一定的光照条件且温度为20℃的环境中.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mL ,毛细管内的水滴在位置X 。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含答案)3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探究题1.某同学将甲、乙两种植物种植在成分相同的土壤中,分成A、B、C、D四组(如图①所示),其中B组与C组遮光,降低光照30%。
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探究甲、乙两种植物是否会争夺土壤中的养分,就实验设计来看,应比较A、B、C、D中哪两组之间的生长差异?请列出两种正确的组合:________或________。
(2)若选择A、B两组进行对照实验,比较两组植物之间的生长差异。
则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3)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各种无机盐,该同学为了验证镁是甲种植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元素,设计了如下实验:选择两盆生长状况相似的甲种植物,在一盆甲种植物的土壤中浇灌蒸馏水,在另一盆甲种植物的土壤中浇灌等量的含镁离子的蒸馏水,保持其他实验条件相同,观察比较两盆植物的生长情况(如图②所示)。
你认为这样的实验设计合理吗?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验证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实验小组同学首先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装足量红磷的燃烧匙位于瓶内中间,而装足量白磷的燃烧匙却浸没在蒸馏水下。
他们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上的红磷,红磷被点燃,燃烧现象为(提出问题)红磷在四颈平底烧瓶内燃烧熄灭后,瓶中是否有氧气剩余?(猜想假设)猜想①:有氧气剩余;猜想②:无氧气剩余。
(实验验证)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再次被点燃。
(1)红磷属于_____________(填“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
(2)红磷燃烧产物与瓶底热水反应生成磷酸(H3PO4)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根据题意,得出结论:猜想_____________正确。
3.小明设计了一个道路限载报警器(图甲),R0是变阻器,R是压敏电阻。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章实验探究专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一、探究题1.我区某校的同学为探究种子的结构和萌发,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实验一: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在实验中,选取四个干净的锥形瓶,编号为甲、乙、丙、丁,分别加入20粒完整的有活力的种子,在不同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你认为:(1)以上装置中能萌发的是__;丁装置中的种子不萌发的原因是__.(2)若要验证适量的水是种子萌发的必需的外界条件,需选择装置__和__;从实验装置和实验条件的控制分析,若只选择乙和丙两个装置,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二:观察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在实验中,他们画下了菜豆种子及其萌发后的幼苗结构示意图.(1)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左图中的[]__;(2)如图中的[7]是由左图中的[__]发育而成;菜豆种子萌发时,营养物质由[__]提供.(3)菜豆开花后,经传粉和受精作用,受精卵将发育成菜豆种子中的结构[]__.(4)在“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中,正确的操作方法是__A.观察之前先把种子浸软B.用解剖刀把种皮削掉,以便观察内部结构C.用显微镜观察种子结构D.结构4处滴加碘酒,由白色逐渐变为蓝色2.生活中乱丢过期药品的现象经常发生,是否会对周边生物和环境造成影响?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过期的感冒灵颗粒溶液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有怎样的影响”的探究实验,实验步骤如下:①取四个烧杯,分别加入80 mL、60 mL、40 mL、20 mL的蒸馏水,再分别加入等量一小包过期感冒灵颗粒,充分搅拌溶解,得到A、B、C、D四种浓度的过期感冒灵颗粒溶液。
②选取50粒相同且饱满的水稻种子,均分并平铺放入编号为1~5组的相同培养皿中。
③向1号培养皿加入适量清水,,将5个组同时放置于25℃环境恒温培养。
④每隔24小时,将各培养皿中的液体倒净,并重复步骤③,以确保液体浓度基本不变。
专题05 必考(高频)实验探究题一、实验探究题1.经常熬夜会导致人体“生物钟”紊乱,“生物钟”紊乱的人记忆力是否会下降呢?带着这个问题,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探究:①将32只健康老鼠(年龄、大小等条件均相似)随机平均分成两组,饲养在两个相同的鼠笼中,分别标上A组、B组;②利用遮光布和灯光等方法打乱A组老鼠的“生物钟”,B组老鼠保持自然昼夜规律不变,保持其他条件都相同;③饲养四个星期后,让A、B两组老鼠走同一迷宫,记录老鼠从入口到达出口所用的时间,5小时后让A、B两组老鼠第二次走原来的迷宫。
获得数据如下表:(1)B组实验的作用是。
(2)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填“A”或“B")组老鼠记忆力较差。
(3)受该实验的启发,请你对青少年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出一条建议:。
【答案】(1)对照(2)A(3)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不要熬夜2.【资料】1583年,伽利略经测量发现悬挂的油灯摆动时具有等时性。
如图所示,将密度较大的小球作为摆球,用质量不计、不可伸缩的细线悬挂于O点,组装成一个摆,在θ<5°时,让摆球从A点静止释放后摆动,摆的周期(摆球往返一次的时间)只与摆长L(摆球重心到悬挂点O的距离)有关。
【质疑1】小科认为:摆球质量越大,相同条件下摆动会越慢,周期会越长。
【探究1】选择不同的小球作为摆球进行实验:①测摆球的直径D和质量m,计算出b摆球的密度ρ;②组装摆;③调节摆长,使摆长为800.0mm;④在0<5°时,让摆球从A点静止释放后摆动,测出摆动30次的时间T30;⑤计算周期T;⑥用不同的摆球重复上述实验。
(1)【思考1】测摆周期是通过测T30后求出T,而不是直接测T,这是为了。
(2)实验数据说明,摆长一定时,摆的周期与物体的质量(填“有关”或“无关”)。
这一结论,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3)【质疑2】为什么资料中要求用密度较大的小球做摆球呢?3的乒乓球按上述实验方法测出T=2.023s。
浙教版7年级上册第二章实验探究题一、生物与非生物1.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凭借常识或经验就能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但实际上,非生物也有许多特征与生物的特征相似,因此,对一个陌生的物体,我们有时并不能方便地判断它是否属于生物。
此时,我们就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加以鉴别。
请你和同学们一起探究下面的问题:有一群鸟在河边轮番攻击一个不明物体,该物体是花瓶状的,外壳上还有粉红色的小圆点。
你如何判断该不明物体是否属于生物呢?(1)第一步,列出生物的所有特征:________。
(2)第二步,分析上述情景,该不明物体具有哪些特征:________。
(3)第三步,为了作出正确判断,你还需要进行哪些观察或实验:________。
【答案】(1)能进行繁殖,有生长和发育的现象,具有应激性,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2)花瓶状,有外壳,外壳上有粉红色的小圆点(3)观察它是否有感觉,对外界刺激能否作出反应等【解析】判断不明物体是否属于生物,我们可以这样做:第一步,列出生物的所有特征:能进行繁殖,有生长和发育的现象,具有应激性,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等等。
第二步,分析目前我们所了解的不明物体具有的特征:花瓶状,有外壳,外壳上有粉红色的小圆点。
第三步,进一步观察或实验:可以借助工具对其进行触碰,观察它是否有感觉,对外界刺激能否作出反应,也可以看它是否能生长等等。
2.(2018七上·金华月考)“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是我南宋的著名诗句,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
(1)“红杏出墙”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出墙体现了生物具有________的特征。
(2)“红杏出墙”后,可以充分利用光照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具有________的特征。
(3)红杏出墙的枝条能够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具有________的特征。
(4)“红杏出墙”后可以由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从这个意义讲,红杏具有________的特征。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含答案)6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一、探究题1.某研究小组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1)图一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2)小刚同学利用图二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
资料: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①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刚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导体在磁场中怎样运动,才能在电路中产生电流,采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将细导线悬挂的导体放入蹄形磁体中,闭合开关,电流计指针不偏转,让导体在蹄形磁体中左右运动,电流计指针______偏转;断开开关,让导体在蹄形磁体中左右运动,电流计指针______偏转。
(均选填“会”或“不会”)(2)将细导线悬挂的导体放入蹄形磁体中,闭合开关,让导体在蹄形磁体中竖直上下运动,电流计指针______偏转;让导体在蹄形磁体中斜向上或斜向下运动,电流计指针_____偏转。
(均选填“会”或“不会”)(3)综合(1)(2)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产生电流的条件是:导体必须是______电路的一部分,且一定要做__________的运动。
(4)在这个实验中______能转化为了电能。
3.小宇参加了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了“研究磁体的磁性强弱是否与温度有关”的课题。
他做的实验如下:将一条形磁体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吸着一些小铁钉,用酒精灯给磁体加热,如图甲所示,经过一段时间后,当磁体被烧红时,发现铁钉纷纷落下。
(1)从小宇的实验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
(2)根据这一结论,小宇大胆设计了一个温度报警器,如图乙所示,请简述它的工作原理:当温度逐渐升高时,磁体的_____减弱直至消失,无法_____(选填“排斥”或“吸引”)弹簧开关,弹簧开关向下恢复原状,这样下面的电路就被接通,从而使电铃报警。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含答案)5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含答案)5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探究题1.按照规定,我国载货车辆的轮胎,对地面的压强应控制在700kpa以内,但有些司机,为了降低运营成本,不顾国家利益,肆意超载,有一辆自重为2t的6轮汽车,核准载货量为4t,实际装货8t,每个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2平方米(g=10N/Kg)求:(1)现该车对地面的压力多大(2)通过计算说明,该车对地面的压强是否超过规定2.为了探究影响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某小组同学利用木块A,砝码B,弹簧测力计等进行实验。
实验中,他们先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匀速拉动木块,然后通过木块A上增加砝码B以改变A对桌面的压力大小,并用测力计测量木块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研究过程如图(a)、(b)和(c)所示,三次实验中木块A的速度大小关系为v1=v3>v2.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比较(a)和(b)两图可知:___;(2)比较(a)和(c)两图可知:___.(3)c图中砝码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N.3.在图中,A是平面镜,B是镜前人眼位置,C是人眼睛在平面镜前看到的烛焰像上的一点。
(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像点C对应的物点D。
(2)完成眼睛看到C的光路图(画一条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即可)。
(_____________)4.(大连中考)小明在探究“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像的高度和像距的关系”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用发光二极管做成的物体、有小孔的方纸板、用半透明塑料膜做成的屏、量程为0~30cm的直尺。
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1)该实验应该在较________(填“亮”或“暗”)的环境下进行。
考点3 实验探究专题1.(2020浙江阶段)某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后制作了如图所示的”伽利略温度计”。
图中A为小烧瓶,B为玻璃管,管的下端竖直插在一个大水槽中,使玻璃管内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h。
在不同温度下,兴趣小组分别测出了对应的h值,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温度/℃18 20 22 24 26 28h/cm 12前后两次测量的h的差值/cm试分析回答:(1)由实验可知h值随温度的降低而(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在玻璃管上刻有不同的温度值,则温度的数值从上到下越来越。
(3)若此时的h值为53cm,则所对应的温度约为℃。
2.(2020浙江单元)草莓成熟时节,气温逐渐升高,买回来的鲜草莓很容易腐烂变质.为了探究鲜草莓在低温下能否延长保鲜时间,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一个草莓园里采摘了同一品种、大小相近的新鲜成熟草莓,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组别实验材料环境温度其他环境条件保存时间变质个数甲草莓50个4℃相同2天无乙草莓50个常温2天46个请分析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选取甲、乙两组新鲜草莓的品种、大小、成熟状况、个数及其他环境条件均相同,其目的是。
(2)设置乙组的作用是。
(3)你认为草莓变质的根本原因是。
(4)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2021绍兴阶段)某同学家里装修,所用墙纸的规格是“0.53m×10m(宽*长),厚度0.63mm”,他想测量一下墙纸厚度是否属实,实验步骤如下:A.用刻度尺测出取一张废弃的墙纸长度为L1B.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圈C.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D.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2(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2)墙纸的厚度的表达式是。
(3)该同学一共测了三次,每次墙纸都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的不同位置进行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A.每次绕的松紧程度不同B.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匀C.墙纸厚度不均匀D.读数时小数点点错4.(2021浙江期中)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
四年级自然科学实验题浙教版实验一:浮力的实验实验目的:探究物体的浮力与物体的形状和材质有关。
实验材料:小玩具动物、纸张、塑料袋、水槽、水实验步骤:1. 将小玩具动物放入水槽中,观察它是否会浮在水面上。
2. 将纸张 Crumple 成一个球状,放入水槽中,观察它是否会沉入水中。
3. 打开塑料袋放入水槽中,观察它是否会浮在水面上。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小玩具动物浮在水面上,说明它的体积比所排开的水多,所以有浮力的支持。
2. 纸张沉入水中,说明它的体积比所排开的水少,所以没有浮力的支持。
3. 塑料袋浮在水面上,说明它的体积比所排开的水多,所以也有浮力的支持。
实验二:沉浮的实验实验目的:探究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实验材料:水槽、小玩具动物、钢珠、塑料球、水实验步骤:1. 将小玩具动物放入水槽中,观察它在水中的位置。
2. 将钢珠放入水槽中,观察它在水中的位置。
3. 将塑料球放入水槽中,观察它在水中的位置。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小玩具动物浮在水面上,说明它的密度比水小。
2. 钢珠沉入水中,说明它的密度比水大。
3. 塑料球浮在水面上,说明它的密度比水小。
实验三:光的实验实验目的:观察光的传播和折射规律。
实验材料:手电筒、玻璃杯、水实验步骤:1. 将玻璃杯中注满水。
2. 将手电筒的光线照射到玻璃杯中的水面上,观察光线的变化。
3. 尝试改变手电筒的角度和距离,再次观察光线的变化。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光线在空气中传播是直线传播。
2. 光线进入水中后发生折射,光线发生改变。
3. 当手电筒与水面的入射角改变时,光线的折射角也相应改变。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对四年级自然科学知识得到了更深入的理解。
实验的结果和结论有助于我们了解浮力、密度和光的传播规律。
通过实验的亲身体验,我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科学素养,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浙教版8年级上册第一章实验探究题一、水的分布与组成1.(2018八上·杭州期中)读“水循环”示意图和电解水实验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C 环节给浙江等东部地区带来的影响有________。
①带来水汽②调节气候③增加光照④输送热量(2)下列有关图乙水电解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①实验中A 试管内产生的是氧气,B 试管内产生的是氢气;②A、B 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2∶1;③做该实验时,往往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者氢氧化钠溶液,其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④该装置中通的是直流电。
(3)在甲乙两种现象中,水都发生了变化。
在甲中水的变化属于________(填“物理” 或“化学”,下同)变化,在乙中水的变化属于________变化。
2.(2019九下·浙江保送考试)(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与电池负极相连的试管a得到的产物是________,与电池正极相连的试管b得到的产物是________,理论上两种气体的体积比是________。
由这一事实可以推知,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两种气体________相同(填编号)。
A.原子数B.质量C.分子数D.电子数(2)用上面得到的结论分析,下图是一定体积的氢气和不同体积的氧气化合成液态水的实验数据的关系图(横坐标表示反应前氧气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
试回答:①实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气体是________:②虚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气体是________;③实线与虚线的交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④反应前原有氢气________mL。
3.(2018八上·天台期中)如下图所示,左图是教材课后练习中水电解实验装置,右图是台州市某科学老师针对左图实验自创新实验装置。
右图的创新实验操作步骤如下:先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向其中注入25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其中氢氧化钠不发生化学变化,只用来增强溶液的导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