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优质课一等奖)
- 格式:ppt
- 大小:4.80 MB
- 文档页数:69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一等奖《《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2、能力目标:鉴赏梦游的意境;3、情感目标: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2、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也是他对黑暗现实消极反抗的表示。
教学难点:鉴赏梦游的意境。
教法:诵读法、讨论法。
学法:抓关键字把握文脉,抓关键句体会诗情,抓关键语段感悟意境。
教学用具:朗诵带、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忆李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诗句。
二、整体把握1、学生试读,看注解,懂得字面意思;①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②以时间顺序概括全诗的每节大意,把握总体脉络。
三、品味鉴赏1、赏析第1节:①问题背景设计:梦游的原因是什么?文中哪一处的关键词语暗示了第1节是梦游的原因?②写五岳、天台的作用是什么?(板书)③最后四句,作者为了突现天姥山的高峻挺拔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④析或,云霞明灭或可睹给在梦境中才能游览的天姥山蒙上了一层什么样的色彩?2、赏析第2节:①导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天姥山到底是一番怎样的景致呢,让我们跟着诗人一步步地向那梦幻境界飞去!②学生齐读。
思考:请找出本节中写仙境的部分。
③第三层:A、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B、学生随朗诵带齐读,把握节奏,感受意境,C、学生评价、教师点拨;D、检查预习情况:以抒情散文的笔调译写仙境;(投影)要求:a.不能直译原文;b.文笔要流畅优美;c、要能体现意境的特征。
E、交流点拨;F、其实,诗人在登上天姥山后至梦见仙境之前,也看到了许多奇异景象,虽不是仙境,但所渲染的意境似乎已接近仙境了,这与仙境之间的关系是什么?G、体会浪漫主义创作特色:a.再次出示李白的有关诗句,学生归纳;b.在读过的1、2两节中,其浪漫主义创作特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2、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①析留别(带讲背景),这首诗是为留给东鲁的朋友而作的,那么诗人要告诉东鲁朋友的真意是什么?(板书)②找依据;③但诗人梦醒之后的感受是什么?(找依据)A、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B、哪几句诗体现了诗人对此采取的做法?C、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板书)四、教师小结,学生背诵仙境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学习目标诵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韵律,初步感受浪漫主义风格。
品读“梦游"之境,掌握浪漫主义手法。
探寻诗人心灵世界,解锁诗人的浪漫主义成因,感受盛唐气象。
教学重难点诵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韵律,初步感受浪漫主义风格。
品读“梦游”之境,掌握浪漫主义手法。
探寻诗人心灵世界,解锁诗人的浪漫主义成因,感受盛唐气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酒入愁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他就是——浪漫主义伟大诗人李白。
)二、知识铺垫1.李白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经历(1)蜀中读书游历期(25岁前)(2)远游求仕期(25-41岁)(3)长安三年入仕期(42-44岁)(4)云游期(45-55岁)(5)安史之乱期(56-62岁)(6)卒(62岁)20多岁的李白是轻狂浪漫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0多岁的李白是轻狂浪漫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40多岁的李白是轻狂浪漫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0多岁的李白是轻狂浪漫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60多岁的李白依旧是轻狂浪漫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2.“吟"本指吟咏、作诗,后为诗体名(和歌、行相仿,其音节格律较自由,有五言、七言、杂言等,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
3.留别:临行赠言。
本文又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送别诗"和“留别诗”异同:都写离别时的离愁别绪;送别诗是送者所做,留别诗是离者所做。
1 《梦游天姥吟留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李白【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诗人生平及写作背景,疏通文意,背诵全文。
思维发展与提升:反复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想象诗歌意境,揣摩诗人蕴含其中的情感。
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梦游"意境,品味诗歌奇特的想象,体会李白浪漫主义风格,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品味诗人情感,学习诗人不慕荣利,追求自由的伟大人格。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想象诗歌意境,揣摩诗人蕴含其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鉴赏“梦游”意境,品味诗歌奇特的想象,体会李白浪漫主义风格,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知人论世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青莲镇),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
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
为人爽朗大方,乐于交友,爱好饮酒作诗,名列“酒中八仙" 。
曾经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赏识,担任翰林供奉,赐金放还,游历全国,先后迎娶宰相许圉师、宗楚客的孙女。
唐肃宗李亨即位后,卷入永王之乱,流放夜郎,辗转到达当涂县令李阳冰家。
上元二年,去世,时年六十二。
著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李白所作词赋,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后世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
二、解题该诗的另一个标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全诗是通过记叙"梦游天姥”的经历,来“留(诗) (赠)别(东鲁诸公)”,这里的“吟"和《琵琶行》的“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歌"一样,只是标明着古诗的一种体裁,所以最好将标题写成《梦游天姥吟.留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