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四化学与社会发展讲课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5.78 MB
- 文档页数:32
化学与社会发展(总复习课)教案新厂初中王雅琴复习目标知识技能:记住能源、化学材料与化学肥料的基本知识。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方法:练习——归纳——练习重点四种内容解题方法难点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请学生回答三大化石燃料的种类。
回答一、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方法技巧:(1)当前世界主要的能源是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
(2)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用碳棒(石墨)做电极是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石墨和金刚石是碳元素的两种不同单质,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例1】(2009·河北模拟)目前,化石燃料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
随着全球能量使用的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
世界各国人民的节能意识也日趋增强(如图是我国的节能标志),科学家也在开发新能源、研制节能产品、提高化学能的转化效率等方面做着积极的努力。
请回答:(1)有待继续开发、利用的能源有(请回答三种):__________________。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两个由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例子: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产、生活中存在着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
请你分别各举一例:①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______________;②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_______________。
(4)氢气具有热值高且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因此被认为是最清洁的能源。
【规律总结】化石燃料的蕴藏量越来越少,开发新能源可解决化石燃料面临耗尽的问题。
并要学会从环保角度分析开发新能源的好处,培养节能意识。
回答一边解题一边体会解题方法二、化学材料方法技巧:(1)塑料一有机高分子材料○1)有机高分子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有天然的(如棉花、羊毛和天然橡胶等)和合成的(如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大合成材料。
第九章第1节化学与能源【学习目标】了解常见的能源,知道能源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节能的好习惯。
比较常见的化学能源,认识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开发利用新能源的重大意义。
学会制备氢气的原理、装置、收集方法。
【学习重点】1.几种常见的能源比较,培养节能习惯,感悟开发新能源的重大意义。
2.氢气的原理、装置、收集方法。
【课前准备】[知识准备]调查生活中有哪些能源,它们有哪些应用,存在哪些问题。
[物质准备]教师:准备演示、分组实验器材、药品;准备相关媒体、素材。
【课堂学习】引入:[交流讨论]:逾演逾烈的“电荒”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制约着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讨论“电荒”产生的深层原因,感悟能源、材料、环境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
师生对话:[讨论交流]:生活中有哪些能源,它们有哪些应用,存在哪些问题。
(板书)[交流讨论]:化石燃料在当前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存在的重大问题。
[师生对话]:解读中国节能标志,培养学生能源的忧患意识,讨论解决当前面临的能源问题的办法,形成节约能源的好习惯,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师生对话[讨论交流]:化学电源的优点:电池是把转化成的一种装置,电池是一种低污染高效率的能源。
(板书)演示实验[观察与思考]:生活中常用的几种不同类型的电池。
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演示实验]:铜锌原电池实验[观察与思考]: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发生了偏转,为什么会偏转,实验中能转变成能。
[师生对话]:介绍几种新型的电池,指导学生搜集了解有关燃料电池等资料。
[讨论交流]:电池的缺点:,应该如何处理。
活动探究[情境创设]实验室一般用锌和稀硫酸来制取氢气,请根据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分析并整理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并写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
[师生交流讨论]略[动手实验]:强调安全性,动手记录实验现象。
分析得出结论。
[讨论交流]:目前氢能源开发利用还存在的问题[练习实践]1.自然界中的太阳能贮存光合作用。
化学与社会发展教学设计化学与社会发展教学设计化学与社会发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从化学视角认识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2.了解日常生活中熟知的合成材料及其应用。
3.了解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环境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在活动中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进行讨论、交流,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2.本主题内容综合性强,学习本主题,有利于学生加深、扩展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学会综合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保护水资源活动和化石燃料储量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2.使学生认识到人类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以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内容标准分析】本主题涉及面很广,涉及初中教材许多单元的内容,是体现化学教育价值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主题对增强化学教育的实践性,体现STS的理念,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都是极其重要的。
本主题与生物、物理、地理等学科都有联系,能帮助学生加深、扩展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各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认识到化学物质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中起着巨大作用,但也要看到处理、使用化学物质不当时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如:“水污染”“白色污染”。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新成就、新发展,认识化学在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上发挥的重大作用,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积极性。
具体标准和教材中这部分内容的主要分布范围如下表所示。
【教学策略分析】本主题的复习靠单纯的讲解和阅读是不行的,本主题的内容大多未涉及较深的学科知识,复习时要重视学习情景创设和探究活动,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验、比一比、赛一赛、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讨论和辩论等活动,进行有效的复习。
复习时要注意从化学视角研究资源、能源、环境和营养保健问题,避免与其他学科的有关内容雷同。
化学与社会发展复习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活中的能源、材料、环境,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2、了解化学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3、能主动交流和讨论,表达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逐步树立珍惜资源和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4、发展善于独立自主、勤于思考、求实创新和积极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内容】(一)化学与能源燃烧的条件物质是可燃物缺一不可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可燃物 灭火的原理爆 炸 条 件石油天然气化石燃料煤能 源与资源其他燃料:氢气,乙醇,甲醇等绿色燃料: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等江西 中考命题规律分析、序号考点内容考查年份题号分值题型考点一燃烧与灭火2015 12 3 选择填充题2014 7 2 单项选择题考点二燃料燃烧与环2013 8 2 单项选择题境2013 22 7 实验与探究题巩固练习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中,利用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的灭火原理的是()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先点燃铁丝上系着的火柴,再深入集气瓶中,火柴燃烧的作用是( ).补充氧气 .增加可燃物.升高铁丝的着火点 .升高细铁丝的温度下列气体混合物,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 、 . 、. 、 . 、小林查阅资料获得有关物质燃烧的新信息:。
由此形成以下几点认识。
反应 属于置换反应 工业上常用反应 生产食盐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使用 :灭火应有所选择其中正确的是:.只有 .只有 .只有 .只有( 江西, 分)小煜同学通过学习知道,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车用燃料,于是他对汽油中添加乙醇的目的进行了如下研究.【猜想】猜想 :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猜想 :可以产生更多的热量,增强汽车的动力.【设计与实验】实验步骤在两个蒸发皿中各加入 冷水,控制相同燃烧条件,分别用乙醇和汽油作为燃料进行加热,记录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的时间现象:用乙醇加热耗时 ;用汽油加热耗时 .结论:猜想 (填 成立 或 不成立 )实验 停止加热后,取下蒸发皿,观察蒸发皿的底部现象:用乙醇加热的蒸发皿底部只有极少量炭黑,而用汽油加热的蒸发皿底部有大量炭黑结论: (可仿照上格填写)【分析与讨论】( )实验 是一个对比实验,实验过程中不一定要控制的条件是 (填序号);.水的始温度必须相同 .加热开始计时点必须相同 .燃具产生火焰的大小必须相同 .蒸发皿的大小必须相同( )汽车的发动机、排气管等部件易出现积碳,使用乙醇汽油后,这些部件产生的积炭量将 ;( )目前乙醇汽油中乙醇的添加量约为 ,可一定程度节省石油资源.结合实验 的结论分析,如果乙醇的添加量过大,会使汽车动力 (填 增强 、 减弱 或 不变 )( 天津, 分)如图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 形试管的 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 个支管同时伸人相同深度的热水中. ( )能燃烧的是 (填 、 、或 )处,该处燃着的磷会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温度降低.氧气耗尽.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管口的小气球可以防止 (填化学式)进人空气,从而使该实验绿色化.(二)、化学与材料无机材料:金属,合金,陶瓷,水泥等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棉花,羊毛,天然橡胶等有机材料: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1.化学与材料新材料:纳米材料,复合材料2.巩固练习(1).下列关于生活中常用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A.装食品用的聚乙烯塑料袋可以通过加热进行封口B.各种塑料在自然界都不能降解C.电木插座破裂后可以热修补D.涤纶、羊毛和棉花都是天然纤维(2)下列物质中,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臭味的是()A、棉花B、羊毛C、晴纶D、尼龙(3)(2015年江西)《奔跑吧兄弟》是一档热播的娱乐节目,其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9.1能源的综合利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常见的能源,能源开发和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化学有助于人类解决能源危机。
⑵掌握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用探究性实验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节约能源的重要意义,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任务分析1、起点能力:学生对气体的制备有一定基础。
2、教学重点:⑴制备H2的原理、装置、收集方法及氢能源的优点;⑵电能是由化学能转化而成,燃烧化石燃料的缺点,使用化学电源的优点;⑶节约能源及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增强节能意识。
3、教学难点: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一种装置。
4、课型:交流讨论探究教学过程:三、化学电池【学生交流】能源是世界上不可缺少的资源,常见的能源有哪些?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用化学电源,常见的是电池。
【学生交流】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其优点是什么?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既减少大气污染,又提高能量转化效率。
【观察与思考】观察常用的几种不同类型的电池。
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实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交流与讨论】废旧电池如何处理?【练习】1、能源的贮存和综合利用是世界各国科学家关注的重大课题。
下图是一种贮存太阳能的方集。
(1)请根据图示说明太阳能依次转化成哪些形式的能量。
(2)你能设计出其他方案将太阳能贮存起来吗?【讨论】本题考查了能量的转化形式。
利用太阳能得到电池,这是将太阳能转变成了电能;再用电能来使水分解产生氢能;将氢气贮存后,可用于发电或燃烧,从而又转化为电能或热能。
当然,太阳能的利用主要在供暖,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
课题:化学与能源开发课型:新授授课班级:05级23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几种常见的能源,认识能源开发和节约能源的重要性;2、知道电池能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了解使用化学能电源比燃烧化石燃料具有更多的优点;过程与方法1、了解几种常见的电池,知道乱扔废弃电池会污染环境,2、了解回收、处理废弃电池的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方面的重大意义;2、增强环保意识。
重点:对能源的认识难点:电池的原理突破措施:通过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方法:实验分析法、讨论法、信息处理法、归纳法教具:投影仪、稀硫酸、碳棒、锌片、电流计、导线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授课日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几种常见的能源,认识能源开发和节约能源的重要性;2、知道电池能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了解使用化学能电源比燃烧化石燃料具有更多的优点;过程与方法3、了解几种常见的电池,知道乱扔废弃电池会污染环境,4、了解回收、处理废弃电池的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方面的重大意义;2、增强环保意识。
重点:对能源的认识难点:电池的原理突破措施:通过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方法:实验分析法、讨论法、信息处理法、归纳法教具:投影仪、稀硫酸、碳棒、锌片、电流计、导线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二、导入新课(1~):人类发展离不开能源,而现在人类可利用的能源日渐减少我们需要研究开发新能源,这是本世纪我们的重要课题三、出示目标(1~):(投影)四、讲授新课(17~):一、氢气的制取让学生回忆从含氢化合物中制取氢气的方法回忆、书写方程式、交流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二、实验室制取氢气让学生在所回忆的方法中分析、比较、选取适合在实验室制取的方法交流、讨论、比较、分析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自己的能力,运用比较的方法作判断指导学生讨论:(1)如何检验气密性(2)如何验纯(3)夹紧导气管上的夹子时,试管中的硫酸的液面为什么会下降?讨论参与讨论,激发积极性,活跃思维,锻炼表达能力指导学生完成制取氢气并验纯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氢气的制取和验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引导学生讨论:氢气的贮存、运输、使用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讨论在互相交流中互相学习三、氢能源大屏幕展示对氢能源的认识交流、分析活动天地:总结氢能优点1、用水作原料来制取,有广泛的来源;2、氢气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多;3、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师生互动课题: 11.4 化学与社会发展课型:复习课 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电池与氢能;知道常见的玻璃、塑料、玻璃钢及其应用,认识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
2、知道一些常用化肥、农药的成分及作用;了解典型的大气、水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危害、防治措施,认识“三废”处理的必要性及处理的一般原则。
3、初步形成正确、合理的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确立绿色化学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知识点:重点:化学电池与氢能; 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的形成过程;常用化肥、农药的成分及作用;典型的大气、水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危害、防治措施;“三废”处理的必要性及处理的一般原则。
难点: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的形成过程;典型的大气、水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危害、防治措施。
教法与学法: 分组合作、实验探究、调查研究、自主学习等 。
板书设计:第十一单元 化学与社会发展学习过程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化学与农业生产化学与材料研制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与能源开发活动意图大气、水、土壤等,污染与防治绿色化学氮肥、钾肥、磷肥、复合肥玻璃、塑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新型材料、玻璃钢化石能源、氢能源、化学电池盛放波尔多液?为什么?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操作,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往硫酸铜溶液中插入铁丝,观察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出现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及探究能力CuSO4 + Fe == Cu + FeSO4四、化学与环境保护教师:目前,仍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甚至无视环境污染的危害,只重经济,不重环境。
下面,我就将时间交给同学们,请大家告诉大家环境污染的危害。
学生:各抒己见,发表一下对水、大气污染的认识。
完成下列问题。
检测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答案:① 有害气②可吸入颗粒③ 煤炭体中加入固硫剂、物汽车安装催化转化器④工业废水、农业废水⑤生活污⑥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水达标后再排放、农业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提出问题:尽管水和大气的污染是可以治理的,但我们毕竟要付出代价,那么我们能不能从源头上杜绝或减少污染啊?请同学们从这方面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学生:讨论总绿色化学结如下(1)、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环境无害化学、清洁化学。
《第一单元课题4化学与社会发展》教案【教学课型】:新课◆课程目标导航:【教学课题】:1.4 化学与社会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初步了解化学对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3)知道化学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方面所作出的重要贡献;2、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爱护环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1知道化学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方面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教学难点】: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教学工具】:化学仪器【教学方法】: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开放式教学。
◆课前预习:调查身边的物质各自的作用◆教学情景导入新的学期,我和大家一起将走进一个新的学习领域,这个领域中的许多知识目前相对于同学们而言,有如这X白色的纸一样(出示一X用酚酞试液写有“化学”字样的纸)是一片空白。
但是通过我们的学习和探究,这个领域中的许多知识会呈现在我们面前。
首先,让我们做一个小实验。
(课件展示课题)学生代表演示:将NaOH溶液喷洒到白纸上,出现“化学”红色字样。
◆教学过程设计展示:《隔水透气的鸟笼》展示:《中国人上天了》猜想飞船外壳的优越性能等。
猜想鸟笼材料的特点。
针对上面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尝试能否做出比较科学的解释。
课件展示:中国人上天了,结合图片阐述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组成、结构、物质的变化等内容,揭示化学的研究小结:化学是……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天天和物质打交道,化学无处不在,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展示:“铁锅烧菜”、“白色污染”。
你能举出我们身边可能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例吗?你还能举出在现代科学、高新技术中应用化学的实例吗?把学生引进材料和能源世界中,如:青霉素的发现,DNA结构的发现,克隆多利绵羊,高能燃料可以推进火箭,半导体硅晶片可用以造计算机芯片,石英砂可造光导纤维,高强度陶瓷可制成航天飞机的防热瓦、纳米材料等。
四化学与社会发展(总复习课)教案福清江阴中学庄龙执教时间:2014年3月20廿星期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从化学视角认识能源和资源的利用,了解LI常生活中熟知的材料及其应用。
%1了解化学物质与环境的关系。
%1认识生活中的能源、材料、环境,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1了解化学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1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1能主动交流和讨论,表达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构建知识树,激发学生学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科学的思考,掌握思维的方法,提高思维的品质与思维的层次。
%1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们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1逐步树立珍惜资源和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1发展善于独立自主、勤于思考、求实创新和积极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①从化学视角认识能源和资源的利用;了解口常生活中熟知的材料及其应用;了解化学物质与环境的关系。
②学会用化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教学难点:①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②如何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设计试时怯场,放弃,则白丢了分。
教师小结PPT:能源、材,性1叶、环埃:—►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理解学好化学的重要性:社会造就化学,化学服务社会。
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雇总结反思PPT [本课小结]: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尚未解决?总结、反思课堂反馈课堂检测练习检测附:课堂检测1.(2008泰州)下列物质中,被称为理想“绿色能源”的是()A.氢气B.天然气C.无烟煤D.石油2.下列材料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A.陶瓷B.聚乙烯塑料C.生铁D.钢筋混凝土3.(2010泰州)“节能减排”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四化学与社会发展(总复习课)教案福清江阴中学庄龙执教时间:2014年3月20日星期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从化学视角认识能源和资源的利用,了解日常生活中熟知的材料及其应用。
②了解化学物质与环境的关系。
③认识生活中的能源、材料、环境,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④了解化学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①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②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③能主动交流和讨论,表达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生构建知识树,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科学的思考,掌握思维的方法,提高思维的品质与思维的层次。
②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们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③逐步树立珍惜资源和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④发展善于独立自主、勤于思考、求实创新和积极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①从化学视角认识能源和资源的利用;了解日常生活中熟知的材料及其应用;了解化学物质与环境的关系。
②学会用化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教学难点:①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②如何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附:课堂检测1.(2008泰州)下列物质中,被称为理想“绿色能源”的是( ) A.氢气B.天然气C.无烟煤D.石油2.下列材料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 A.陶瓷B.聚乙烯塑料C.生铁D.钢筋混凝土3. (2010泰州)“节能减排”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下列图标中,属于节能标志的是()A B C D4.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
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A.为减少大气污染,火力发电厂应采取加高烟囟的办法B.回收废旧电池,既可节约金属资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C.为减少水污染,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一定要处理达标后再排放D.使用可降解塑料代替传统塑料,有利于减轻“白色污染”5.某镇有座硫酸厂,设备简陋,技术陈旧,该厂每天排放大量含SO2的废气和含H2SO4的酸性废水。
《化学服务于人类社会发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化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农业、医疗、材料科学等。
掌握一些常见化学产品的制备原理和作用。
理解化学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运用化学知识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化学在农业、医疗、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具体应用。
重要化学产品的制备原理和作用。
2、教学难点理解化学原理在复杂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机制。
培养学生从化学角度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介绍相关的化学知识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如新型药物的研发、环保材料的应用等,引导学生分析化学在其中的关键作用。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化学在某一特定领域的应用,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
4、实验演示法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演示,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和原理的直观认识。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产品,如塑料制品、药品、化妆品等,引发学生对化学与人类社会关系的思考,从而导入课程主题。
2、知识讲解(20 分钟)介绍化学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如化肥的作用、农药的研制等,讲解其中涉及的化学原理和化学反应。
阐述化学在医疗领域的重要性,包括药物的合成、医疗器械的材料选择等,举例说明一些常见药物的化学结构和疗效。
讲解化学在材料科学方面的贡献,如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的性能和应用,以及它们的制备方法。
3、案例分析(15 分钟)展示新型农业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化学肥料的成分和作用机制。
介绍一种新型抗癌药物的研发过程,引导学生探讨化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关键步骤和创新点。
专题四 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一 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考点整合2.探究燃烧的条件 在探究燃烧的条件铜片上白磷和红说明燃房间发生火灾时不能随便开门开窗,2014·海南)某老师在《燃烧的条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如右a 。
请回答:(1)仪器a的名称是。
(2)罩上仪器a的作用是。
(3)对照①和②,能够获得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4)课后,小明查阅《化学实验手册》获知:切割白磷时,应在水下进行。
其原因是。
【解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是烧杯。
(2)罩住白磷燃烧的目的是防止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3)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而浸在热水中的白磷因为不能与氧气接触而不能燃烧,说明了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4)白磷的着火点低,切割白磷时会摩擦生热,容易使白磷燃烧,应在水下进行。
【答案】(1)烧杯(2)白磷燃烧冒出大量的白烟,罩上烧杯是可以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空气(3)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4)白磷易燃,着火点是40℃,而切割的时候会摩擦生热,容易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1.能源的分类(1)按能否再生对能源分类①可再生能源:可长期提供或可再生的能源。
如: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②不可再生能源:一旦消耗就很难再生的能源。
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2)按使用类型对能源分类①常规能源(传统能源):已被人类利用多年,目前仍在大规模使用的能源。
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②新能源(非常规能源、替代能源):近年来开始被人类利用或过去已被利用现在又有新的利用方式的能源。
如:乙醇、氢能、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2.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1)常用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可以联系物质的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推断其燃烧产物,再结合着燃烧产物的性质进行分析即可。
(2)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造成对空气的污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硫等燃烧时,产生一氧化碳;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