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速算技巧讲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22
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速度的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计算速度,培养他们的快速计算能力。
2.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学的自信心。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简单加减法运算2. 乘法表的默写和应用3. 快速心算技巧和方法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出示一道简单的加减法题目,让学生尽快计算并抢答,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
例如:13 + 5 = ?二、学习和巩固基本的加减法运算(15分钟)1. 教师可以出示一些简单的加减法示例,为学生讲解运算步骤和方法。
2.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如书写答案、并通过口头回答的方式迅速完成计算。
3. 老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批改,及时纠正错误,并对正确的答案给以肯定和鼓励。
三、学习和默写乘法表(15分钟)1. 教师可以通过把乘法表投影或贴在黑板上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默写。
2. 学生自主默写乘法表,可以结合口头复述的方式,巩固记忆。
四、通过游戏巩固乘法表(15分钟)1. 教师可以设计乘法表速记游戏,让学生通过比赛的方式复习乘法表。
2. 学生可以分组竞赛,通过说出相应的乘法计算结果,提高计算速度。
3. 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给予回顾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奖励。
五、学习快速心算技巧和方法(15分钟)1. 教师可以介绍一些快速心算的技巧和方法,如简化计算、利用乘法的特点等。
2.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快速心算的比赛。
六、巩固练习与拓展(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综合性的数学计算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
2.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计算,提高合作与沟通能力。
七、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问题,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回答,以总结和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后作业(2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数学计算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评价: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观察学生的参与状况,提供即时的正面反馈和指导。
小学速算技巧班教案教案标题:小学速算技巧班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小学速算技巧班的教学,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和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加法速算技巧2. 减法速算技巧3. 乘法速算技巧4. 除法速算技巧教学步骤:第一课:加法速算技巧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计算加法。
2. 讲解:介绍一些常用的加法速算技巧,如进位法、拆数法等。
3. 练习: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加法速算技巧。
4. 巩固:提供一些复杂的加法运算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解决问题。
第二课:减法速算技巧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计算减法。
2. 讲解:介绍一些常用的减法速算技巧,如借位法、凑数法等。
3. 练习: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减法速算技巧。
4. 巩固:提供一些复杂的减法运算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解决问题。
第三课:乘法速算技巧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计算乘法。
2. 讲解:介绍一些常用的乘法速算技巧,如竖式计算法、倍数法等。
3. 练习: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熟悉和掌握乘法速算技巧。
4. 巩固:提供一些复杂的乘法运算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解决问题。
第四课:除法速算技巧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计算除法。
2. 讲解:介绍一些常用的除法速算技巧,如倍数法、近似法等。
3. 练习: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熟悉和掌握除法速算技巧。
4. 巩固:提供一些复杂的除法运算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解决问题。
教学评估:1. 在每堂课结束时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所学技巧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问题解决能力。
3. 给予学生一些练习题和作业,检查他们在课后的复习和巩固情况。
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含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速算技巧的示例和练习题。
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2. 帮助学生掌握速算技巧,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课程适用年级:2-5年级课时安排:每周一节,每节课40分钟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2. 计算练习题3. 速算工具(如计算器、速算棒等)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通过趣味数学故事或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授(25分钟)1. 介绍速算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速算技巧,如:凑整法、拆分法、分配律等。
3. 结合具体实例,讲解速算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速算心得,互相学习。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速算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速算技巧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0分钟)1. 完成课后速算练习题,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观察生活中运用速算技巧的实例,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速算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
3. 定期进行数学竞赛或速算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速算学习中有所收获。
2. 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使课程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速算学习中尝试不同的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速算技巧,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速算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速算技巧:凑整法、拆分法、分配律等。
3. 速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速算技巧教案I.介绍(150字)本教案旨在教授小学生一些简单但实用的数学速算技巧,以提高他们的计算效率和数量意识。
通过互动学习和实际练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基本的心算技巧,并在日常生活和考试中运用。
II.教学目标(100字)1.了解数学速算技巧对提高计算效率的重要性;2.掌握加减乘除的简便计算方法;3.训练学生在心算中快速估算答案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数量意识和数学思维。
III.教学准备(100字)1.打印教案和练习题;2.准备黑板、白板、彩色粉笔和橡皮;3.准备计算器作为辅助工具。
IV.教学步骤(800字)步骤1:引入(100字)将学生分成小组,提问他们是否经常觉得数学计算很困难和耗时。
解释本节课的目标是教授一些数学速算技巧,让他们在计算时更加高效。
步骤2:加法速算法(200字)a.快速认识数的大小,例如利用十位数和个位数的规律;b.找出容易相加的数字组合,使用与10相加的方法;c.利用进位法加法,通过进位来简化计算过程。
步骤3:减法速算算法(200字)a.利用数轴来帮助理解减法运算;b.找出容易计算的数字组合,利用与10相关的方法;c.利用近似法和补数法进行减法运算。
步骤4:乘法速算算法(200字)a.制定乘法口诀表,并进行合理分类和记忆;b.规律:0与任何数相乘得0,1与任何数相乘得原数,10的倍数与任何数相乘易算;c.利用分配率、结合率等运算规律简化计算过程。
步骤5:除法速算算法(200字)a.寻找相同的数字组合,利用迭代逼近法进行整除运算;b.规律:0除以任何数得0,1除以任何数得原数,能够整除的数字只有1和自身;c.利用倍数关系简化计算过程。
步骤6:估算答案(100字)提醒学生在心算时快速估算答案的大小。
例如,如果问题中的数字很大,学生可以通过舍去尾数和调整数字大小来估算答案。
V.练习与巩固(200字)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计算题。
鼓励学生与同伴进行合作,提醒他们运用上述学到的技巧来快速得出答案。
小学数学速算技巧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学中的速算技巧,提高计算速度;2.掌握常见的加减乘除速算方法,并能准确运用于解决问题;3.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力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1.加法速算技巧;2.减法速算技巧;3.乘法速算技巧;4.除法速算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简单的例子开始,如:25+38=(小白鼠巧智力游戏)。
2.加法速算技巧(1)两位数的整十数加法:如:30+50=80(直接将个位数相加)(2)两位数的离散数加法:如:36+8=44(将个位数相加,十位数不变)(3)两位数相加,个位数相同:如:35+28=63(将十位数相加,个位数不变)(4)两位数相加,十位数个位数和为10的倍数:如:57+43=100,将个位数相加,得到30加十位数相加,得到100(5)高位数相加(进位加法):如:235+457=692,先计算个位数:5+7=12,写2进1,然后计算十位数:4+3+1=8,百位数:2+5=73.减法速算技巧(1)整十数减法:如:80-40=40(直接将个位数相减)(2)个位相同,十位数相差1的减法:如:43-33=10(减一得到整十数)(3)两位数相减,个位数相差1,整十数相同:如:52-49=3(保持十位,将个位数相减)(4)两位数相减,个位数相同,整十数和个位数之和为10的倍数:如:56-47=9(将个位数相减)(5)两位数相减,一位数大于5:如:75-39=36(保持个位数,十位数减一)4.乘法速算技巧(1)乘以11的速算方法:如:32×11=352(将原数的个位复制到最后,然后求和)(2)乘以9的速算方法:如:46×9=414先将原数的个位减1,得到十位,然后用9减去个位,得到最后一位(3)乘以5的速算方法:先将原数除以2得到十位数,然后个位数除以2得到最后一位(4)乘法分配率速算:如:28×15=420先将数字8乘以15得到个位数60,再将数字20乘以15得到百位数300,然后相加5.除法速算技巧(1)除以10的速算方法:如:570÷10=57(直接去掉个位数)(2)除以9的速算方法:如:738÷9=82(个位数加上十位数即为商,余数等于个位数)(3)除以5的速算方法:如:320÷5=64(个位数除以2得到商,十位数不变)(4)整十数除以整数:如:380÷4=95(去掉0,将个位数除以4得到商)(5)整数除以整十数:如:680÷20=34(保持十位,个位数除以2得到商)6.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加深对速算技巧的理解和掌握。
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口算方法的重要性和不同的快速口算方法。
2.学生能够正确应用快速口算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快速口算方法的介绍和应用。
2.教学难点:怎样使学生掌握快速口算方法的使用技巧。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黑板、彩笔、录音机,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笔记本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起上节课所学过的快速口算方法,并在黑板上用例子进行演示。
例如:13 x 11 = 143,26 x 22 = 572。
2.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想想在进行口算时的思路是什么,如何利用已知的数字来推算出答案,并给学生讲解和演示各种快速口算方法的使用技巧。
3.口算技巧教师展示快速口算方法的各种技巧,如“抵消法”、“分段法”、“进位法”等,每一种技巧都用例子进行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4.初步应用让学生自己进行演算,并鼓励他们对自己的结果进行对比,让更多的学生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案。
5.深入应用通过练习题训练学生掌握快速口算方法,使他们能够更快地、更准确地解决相关问题。
在每个小组中,学生用所学方法来应用,然后比较和校对答案,纠正错误和加深理解。
6.巩固训练通过小组较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应的方法技巧,进行多次实践训练,巩固各种快速口算方法。
7.课堂总结收集学生的体验和反馈意见,并对学生表现出色的同学进行表扬和激励。
五、教学评价: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参与、讨论和交流,检验学生对所学快速口算方法的掌握情况,通过评估每一个小组的学习效果来检验教学效果。
六、课后作业:1.自主练习让学生自己完成一定量的快速口算题,练习所学的技巧,巩固和提高技能。
2.补充练习教师通过教材和其他供参考的资料,提供更多的练习题,供学生进行补充练习。
小学数学教案速算技巧小学数学教案——速算技巧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速算技巧,提高他们的心算能力。
教学内容:1. 加法速算技巧- 十进位数相加:直接将十位数相加,再将个位数相加,最后合并两个结果即可。
- 横式加法:从右向左逐列相加,超过10的进位给左边的一列。
- 同进位加法:先将没有进位的数相加,再将进位的数相加,最后相加得出结果。
2. 减法速算技巧- 十进位数相减:直接将十位数相减,再将个位数相减,最后合并两个结果即可。
- 横式减法:从右向左逐列相减,借位给左边的一列。
- 同退位减法:先将没有借位的数相减,再将借位的数相减,最后相减得出结果。
3. 乘法速算技巧- 乘法口诀表:通过背诵乘法口诀表,能够快速求解乘法题。
- 分解乘法:将一个乘法题拆分成简单的乘法题,分别求解后再合并结果。
- 倍数乘法:通过计算数的倍数,可以快速求解乘法题。
4. 除法速算技巧- 除法口诀表:通过背诵除法口诀表,能够快速求解除法题。
- 分解除法:将一个除法题拆分成简单的除法题,分别求解后再合并结果。
- 倍数除法:通过计算数的倍数,可以快速求解除法题。
教学过程:1. 引入速算技巧的概念,告诉学生速算技巧可以帮助他们更快地计算数学题目。
2. 分别介绍加法速算技巧、减法速算技巧、乘法速算技巧和除法速算技巧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3. 通过示例演示每种速算技巧的具体步骤和计算过程,并伴随学生一起完成练习题。
4. 练习加法速算技巧: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多道加法题,鼓励他们使用速算技巧来快速计算。
5. 练习减法速算技巧: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多道减法题,要求他们尽量使用速算技巧进行计算。
6. 练习乘法速算技巧: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多道乘法题,引导他们灵活运用乘法口诀表和分解乘法进行计算。
7. 练习除法速算技巧: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多道除法题,帮助他们掌握使用除法口诀表和分解除法的技巧。
8. 引导学生总结速算技巧的要点,并提醒他们在日常学习中多加练习,提高心算能力。
快速计算技巧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掌握快速计算技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熟练运用快速计算技巧解决简单和复杂的计算问题;3. 培养学生的计算速度、准确性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快速计算技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快速计算技巧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1. 快速计算技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头尾相加法(2)抹零法(3)近似数法(4)借位法(5)规律法(6)变化率法2. 快速计算技巧的应用(1)快速算加法和减法(2)快速算乘法和除法(3)快速算百分数(4)快速算平方和立方(5)快速算开方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算术题引入快速计算技巧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以头尾相加法为例,讲解快速计算技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进行详细的示范演练。
3. 学生练习(15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示范的方法,进行快速计算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 拓展应用(15分钟)学生进行各类快速计算技巧的应用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5. 小结与归纳(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的快速计算技巧进行小结和归纳,帮助学生总结并记忆重点内容。
6. 练习与巩固(20分钟)学生进行课后练习,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的快速计算技巧。
7. 总结与展望(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展望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投影仪、黑板、白板、书籍等教学工具;2. 练习题、试卷等学习资源。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程度、合作程度和问题解决能力;2. 批改练习题的正确率和完成度,评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快速计算技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实际问题的应用练习,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速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1. 加法速算技巧2. 减法速算技巧3. 乘法速算技巧4. 除法速算技巧教学难点:1. 速算方法的灵活运用2. 速算过程中的思维转换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小黑板3. 计算练习题4. 激励性奖品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速算技巧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加减乘除运算知识。
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加法速算技巧,如凑十法、拆分法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加法速算。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加法速算练习题。
2.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巩固练习1. 教师讲解减法速算技巧,如减大加差法、借位法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减法速算。
五、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减法速算练习题。
2.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六、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速算技巧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加减法速算技巧。
2. 学生进行加减法速算练习。
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乘法速算技巧,如分配律、结合律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乘法速算。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乘法速算练习题。
2.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巩固练习1. 教师讲解除法速算技巧,如估算法、试商法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除法速算。
五、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除法速算练习题。
2.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六、综合练习1. 教师设计综合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速算技巧完成。
2. 学生独立完成综合练习题。
七、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速算技巧的灵活运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八、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小学数学速算技巧训练教案【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速算的基本概念和技巧;2. 训练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3. 提高学生对数学运算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1. 快速计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2. 大数和小数的速算方法;3. 快速解决应用问题;4. 快速计算平方数和立方数;5. 运用速算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掌握各种基本速算技巧;2. 培养学生对速算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步骤:一、导入:引入小学数学速算的重要性和意义。
(5分钟)通过提问和举例子,让学生了解数学速算的好处,如提高计算效率,培养逻辑思维等。
二、讲解基本速算技巧(15分钟)1. 加法和减法速算技巧:- 加法:从左到右逐位相加,进位处理;- 减法:利用补数的概念,转换为加法计算。
2. 乘法速算技巧:- 乘以10的倍数:在原数的基础上后面添0;- 乘以2的倍数:数位左移;- 乘法口诀表的运用。
3. 除法速算技巧:- 短除法:利用10的倍数和2的倍数简化计算;- 除法的逆过程:乘法。
三、数值范围的速算方法(20分钟)1. 大数速算方法:- 适当的分组和估算;- 近似计算和调整。
2. 小数速算方法:- 小数转化为分数进行计算;- 利用近似值进行计算。
四、解决应用问题的速算技巧(20分钟)1. 看懂应用问题的要求和关键信息;2. 运用速算技巧解决实际问题;3. 适当的估算和调整答案。
五、平方数和立方数的速算方法(15分钟)1. 平方数的速算方法:- 平方数的性质和规律;- 快速计算平方数的技巧。
2. 立方数的速算方法:- 立方数的性质和规律;- 快速计算立方数的技巧。
六、综合运用速算技巧解决问题(20分钟)1. 综合运用各种速算技巧解决复杂问题;2.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的不同思路和方法。
七、总结与反馈(10分钟)通过复习和梳理,让学生总结和反馈所学的速算技巧和方法,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扩展活动:1. 配合教材中的相关练习,巩固速算技巧;2. 组织速算比赛,培养学生计算速度和准确性;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速算技巧。
速算教案二十:小学生必学的加减法口诀,速算技巧教学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加减法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部分。
小学生掌握好加减法,不仅能够方便计算,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对加减法掌握不够扎实,容易出现错误,特别是在速算时容易出现错误和混乱。
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加减法,我们需要教他们一些加减法口诀和速算技巧。
一、加减法口诀1、准备工作在学习加减法之前,我们需要先学习数列加法和数列减法的口诀。
数列加法口诀:后加前不进一,前进一看后不丢。
数列减法口诀:前减后借十,十进一看前真。
2、加法口诀(1)同数相加口诀:同位相加写答案,进位记心间,最高位进1。
(2)整十与个位相加口诀:个位加上10,十位不变得答案。
(3)零头相加口诀:零头相加末位,高位不变个位要记。
(4)十位和个位相同的两个数相加口诀:个位加1十位减1,答案不变记心间。
(5)十位不变、个位相加等于10的两个数相加口诀:十位不变,个位进1,答案记心间。
(6)十位不变、个位相减大于等于5的两个数相加口诀:十位加1,个位先求差,再从10中减去差,答案记心间。
3、减法口诀(1)普通减法口诀:1、返回借1个,借1变10个位减。
2、借10变100位减,10位不够借一个。
3、100位不够借十个,只好向前借。
(2)应用减法口诀1、个、十位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的口诀:两数末位相减,高位不变,不退位。
2、个位减下来不足,从十位中借1口诀:个位不够借十位中,退1(10)再借不丢分。
3、个、十位相减不够,从百位中借1口诀:个、十位不够百位借,退1(100)再借是求。
二、速算技巧1、进位运算的速算技巧在进行加减法运算时,经常需要进位,例如: 25+38= ~~, 26-18=~~。
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可以采用进位运算的速算技巧。
其中,进位运算的预处理比得出结果更为重要。
以25+38为例:预处理运算时,我们先计算出两个数的个位之和为5+8=13,这个时候需要进位,于是我们把进位后的十位数3记下来。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加减法运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1. 加减法运算方法。
2. 速算技巧。
教学难点:1. 速算技巧的运用。
2. 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 提问:如何提高计算速度?二、新课讲解1. 讲解速算的基本原理,如:凑十法、破十法等。
2. 通过实例演示速算技巧,让学生直观地了解。
3. 讲解速算技巧的应用步骤。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加减法运算方法和速算技巧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计算速度。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家长签字,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速算技巧,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
2. 学生在课堂练习中,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但部分学生仍存在计算错误的情况。
3.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认真听讲。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是否按时完成作业,作业质量如何。
3. 计算速度:学生加减法运算速度是否有所提高。
4. 计算准确率:学生计算结果是否准确。
口算速算小学数学教案
年级:小学一年级
教学目标:
1. 能够在10以内进行简单的口算计算。
2. 能够利用各种速算技巧进行快速计算。
教学重点:
1. 10以内加法、减法的口算计算。
2. 利用进位、借位等速算技巧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1. 数字卡片。
2. 计算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快速做加法或减法计算,并解释计算过程。
二、学习速算技巧(15分钟)
1. 教师向学生介绍进位、借位等速算技巧,如8+7、14-6等。
2. 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速算练习,加深他们对速算技巧的理解。
三、练习(20分钟)
1. 教师出示计算题卡片,让学生进行口算计算,并检查答案。
2. 学生可以互相交流比较计算速度,提高口算效率。
四、巩固(10分钟)
1. 教师出示一些复杂的算术题目,让学生运用速算技巧进行计算。
2. 学生表现优秀的可进行表扬奖励,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提高口算能力。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口算速算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掌握了一些简单的速算技巧,提高了口算计算的效率。
但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还存在计算错误率较高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和巩固。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计算思维,确保他们掌握口算速算技能。
四年级速算与巧算教案
主题:速算与巧算
年级:四年级
时间:1小时
一、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速算技巧快速计算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
学生能够通过巧算技巧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计算问题。
二、教学步骤:
1.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口算出答案。
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检查学生对于基础计算的掌握程度。
2.讲解速算技巧:(15分钟)
教师讲解一些简单的速算技巧,比如“乘法口诀表”、“十位数乘法”、“乘法分配律”等等。
每一种技巧都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并要求学生进行练习。
3.练习速算技巧:(15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速算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可以在黑板上出题,也可以让学生在练习册上进行练习。
教师可以随时巡视课堂,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4.讲解巧算技巧:(15分钟)
教师讲解一些巧算技巧,比如“近似数计算”、“单位换算”、“先化简后计算”等等。
每一种技巧都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并要求学生进行练习。
5.练习巧算技巧:(15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巧算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可以在黑板上出题,也可以让学生在练习册上进行练习。
教师可以随时巡视课堂,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6.总结:(5分钟)
教师对于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速算和巧算技巧的重要性,并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
三、教学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来评价他们对于速算和巧算技巧的掌握程度。
可以布置一些速算和巧算的作业,通过作业来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小学一年级数学巧算与速算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小学一年级数学巧算与速算教案们在yfth14-9jf,可以直接用4+1=5来计算。
练习题:16-8=12-3=11-4=18-9=10-4=15-7=12-8=例3.2+7+8思路导航:计算2+7+8时,我们发现如果把先加的7与后加的8交换加的顺序,先加8,再加7,就变成2+8+7,2+8=10,10+7=17,这样片区起来比较简便。
2+7+8=2+8+7=10+7=17练习题:1+8+9=3+7+2=4+2+8=6+5+4=6+5+5=9+7+1=例4.1+3+5+7+9思路导航:如果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不但麻烦,而且很容易算错。
通过仔细观察算式中的各个加数,可以发现1+9=10,3+7=10,这样可以把能凑成10的数先加起来。
因此1+3+5+7+9=(1+9)+(3+7)+5=25练习题:2+4+6+8+10=2+7+3+4+8=5+4+9+5+6+1=1+3+5+7+9+10=例5.15-7-3思路导航:计算连减的算式时,如果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第一步就是退位减法,容易算错。
如果认真分析算式就会发现,两次要减去的数合起来正好是整十数,这样我们可以把要减去的两个数先合起来,然后一次减,这样做起来,又对又快。
15-7-3=15-10=5 练习题:13-4-6=15-7-3=12-9-1=14-8-2=15-6-4=11-2-8=例6.16-7-6思路导航:仔细观察算式,发现要减去两个数中的一个数与被减数个位的数相同,这时,可以把这个数先减去,使得数为10,然后再减去另个数,使计算简便。
16-7-6=16-6-7=10-7=3练习题:14-8-415-7-511-2-116-9-613-5-312-6-211-3-1例7.56+23+44思路导航:认真观察三个加数的特征,可以发现算式中的两个数能凑成整百数时,就把它们先加起来,再和第三个数相加。
(三年级)备课教员:第一讲速算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两位数与11相乘的速算技巧。
2. 掌握“头同尾合十”的两位数相乘的速算技巧。
3. 用乘、除法的简便计算公式将算式简化后计算。
能力目标1. 培养快速计算能力。
2. 提高自主分析能力。
3. 培养数感。
情感目标1.自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并有勇于探索的精神。
2.培养做事认真仔细、严谨的态度。
3. 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速算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二、教学重点:1. 掌握两位数与11相乘的速算技巧。
2. 掌握“头同尾合十”的两位数相乘的速算技巧。
3. 用乘、除法的简便计算公式将算式简化后计算。
三、教学难点:1. 凑整法;2.找基准数;3.判断去括号后里面符号是否变化。
四、教学准备:PPT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0分钟)一、导入(5分)【设计意图:出示几组算式让学生进行速算抢答,将今天的课题融入进去。
通过分组PK的模式,激发学生的斗志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让学生在抢答过程中自然地进入课堂中。
】师:现在将同学们分成两组,抢答PPT上的几组算式,每答对一个就给你们组加上3分,我们看看哪个组能成为速度王!生:……(PPT出示)30×3 60×5 8×4056×3 72×3 46×4100-8×9 7×5-13 6×4+5625×40 45×20 12×11学生分组抢答。
【探究新知,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过了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也知道简单的一位数与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今天要学习的速算技巧是在前面学过的知识上加深一点难度。
】【板书课题:速算】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一)例题1:(10分)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49×11 54×11 61×11讲解重点:两位数乘11的速算方法:两边一拉,中间相加,满十进一。
小学数学运算技巧课程教案提高计算速度与准确性【导言】小学数学运算技巧课程教案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计算速度与准确性而设计的教学方案。
通过教授一系列数学运算技巧,帮助学生掌握快速计算的方法,提高数学水平。
本文将介绍一种教案的设计,并探讨如何有效地教授数学运算技巧。
【一、教学目标】1. 掌握快速加法算法,能够快速正确地进行两位数以内的加法运算。
2. 掌握快速减法算法,能够快速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减法运算。
3. 掌握快速乘法算法,能够快速正确地进行一个两位数与一个一位数的乘法运算。
4. 掌握快速除法算法,能够快速正确地进行一个两位数除以一个一位数的除法运算。
【二、教学内容】1. 快速加法算法快速加法算法是指通过一系列简便的计算步骤来实现两位数以内的加法运算。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练习,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这些计算步骤,并通过不断的练习提高计算速度。
2. 快速减法算法快速减法算法是指通过一系列简便的计算步骤来实现两位数的减法运算。
同样地,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练习,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这些计算步骤,并通过不断的练习提高计算速度。
3. 快速乘法算法快速乘法算法是指通过一系列简便的计算步骤来实现一个两位数与一个一位数的乘法运算。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练习,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这些计算步骤,并通过不断的练习提高计算速度。
4. 快速除法算法快速除法算法是指通过一系列简便的计算步骤来实现一个两位数除以一个一位数的除法运算。
同样地,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练习,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这些计算步骤,并通过不断的练习提高计算速度。
【三、教学步骤】1. 呈现范例运算教师可以通过投影或黑板书写的方式,呈现一系列范例运算,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通过简便的方式进行计算。
2. 引导学生分析规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范例运算中的规律,指导他们发现其中的特点和方法。
3. 示范计算步骤教师通过示范,逐步演示快速计算的步骤,并进行解释和讲解。
4. 学生练习学生进行与示范相似的练习,巩固所学的计算技巧。
小学生速算技巧速算技巧A、乘法速算一、十位数是1的两位数相乘乘数与被乘数个位相加,得数为前积,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的个位相乘,得数为后积,满十前一。
例:15×1715 + 7 = 225 × 7 = 35---------------255即15×17 = 255解释:15×17=15 ×(10 + 7)=15 × 10 + 15 × 7=150 + (10 + 5)× 7=150 + 70 + 5 × 7=(150 + 70)+(5 × 7)为了提高速度,熟练以后可以直接用“15 + 7”,而不用“150 + 70”。
例:17 × 1917 + 9 = 267 × 9 = 63连在一起就是255,即260 + 63 = 323二、个位是1的两位数相乘方法:十位与十位相乘,得数为前积,十位与十位相加,得数接着写,满十进一,在最后添上1。
例:51 × 3150 × 30 = 150050 + 30 = 80------------------1580因为1 × 1 = 1 ,所以后一位一定是1,在得数的后面添上1,即1581。
数字“0”在不熟练的时候作为助记符,熟练后就可以不使用了。
例:81 × 9180 × 90 = 720080 + 90 = 170------------------73701------------------7371原理大家自己理解就可以了。
三、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位数相乘被乘数加上乘数个位,和与十位数整数相乘,积作为前积,个位数与个位数相乘作为后积加上去。
例:43 × 46(43 + 6)× 40 = 19603 × 6 = 18----------------------1978例:89 × 87(89 + 7)× 80 = 76809 × 7 = 63----------------------7743四、首位相同,两尾数和等于10的两位数相乘十位数加1,得出的和与十位数相乘,得数为前积,个位数相乘,得数为后积,没有十位用0补。
例:56 × 54(5 + 1) × 5 = 30--6 × 4 = 24----------------------3024例: 73 × 77(7 + 1) × 7 = 56--3 × 7 = 21----------------------5621例: 21 × 29(2 + 1) × 2 = 6--1 × 9 = 9----------------------609“--”代表十位和个位,因为两位数的首位相乘得数的后面是两个零,请大家明白,不要忘了,这点是很容易被忽略的。
五、首位相同,尾数和不等于10的两位数相乘两首位相乘(即求首位的平方),得数作为前积,两尾数的和与首位相乘,得数作为中积,满十进一,两尾数相乘,得数作为后积。
例:56 × 585 × 5 = 25--(6 + 8 )× 5 = 7--6 × 8 = 48----------------------3248得数的排序是右对齐,即向个位对齐。
这个原则很重要。
六、被乘数首尾相同,乘数首尾和是10的两位数相乘。
乘数首位加1,得出的和与被乘数首位相乘,得数为前积,两尾数相乘,得数为后积,没有十位用0补。
例:66 × 37(3 + 1)× 6 = 24--6 ×7 = 42----------------------2442例:99 × 19(1 + 1)× 9 = 18--9 × 9 = 81----------------------1881七、被乘数首尾和是10,乘数首尾相同的两位数相乘与帮助6的方法相似。
两首位相乘的积加上乘数的个位数,得数作为前积,两尾数相乘,得数作为后积,没有十位补0。
例:46 × 994 × 9 + 9 = 45--6 × 9 = 54-------------------4554例:82 × 338 × 3 + 3 = 27--2 ×3 = 6-------------------2706八、两首位和是10,两尾数相同的两位数相乘两首位相乘,积加上一个尾数,得数作为前积,两尾数相乘(即尾数的平方),得数作为后积,没有十位补0。
例:78 × 387 × 3 + 8 = 29--8 × 8 = 64-------------------2964例:23 × 832 × 8 +3 = 19--3 × 3 = 9--------------------1909B、平方速算一、求11~19 的平方底数的个位与底数相加,得数为前积,底数的个位乘以个位相乘,得数为后积,满十前一。
例:17 × 1717 +7 = 24-7 × 7 = 49---------------289参阅乘法速算中的“十位是1 的两位相乘”二、个位是1 的两位数的平方底数的十位乘以十位(即十位的平方),得为前积,底数的十位加十位(即十位乘以2),得数为后积,在个位加1。
例:71 × 717 × 7 = 49--7 × 2 = 14-1-----------------5041参阅乘法速算中的“个位数是1的两位数相乘”三、个位是5 的两位数的平方十位加1 乘以十位,在得数的后面接上25。
例:35 × 35(3 + 1)× 3 = 12--25----------------------1225四、21~50 的两位数的平方在这个范围内有四个数字是个关键,在求25~50之间的两数的平方时,若把它们记住了,就可以很省事了。
它们是:21 × 21 = 44122 × 22 = 48423 × 23 = 52924 × 24 = 576求25~50 的两位数的平方,用底数减去25,得数为前积,50减去底数所得的差的平方作为后积,满百进1,没有十位补0。
例:37 × 3737 - 25 = 12--(50 - 37)^2 = 169----------------------1369注意:底数减去25后,要记住在得数的后面留两个位置给十位和个位。
例:26 × 2626 - 25 = 1--(50-26)^2 = 576-------------------676C、加减法一、补数的概念与应用补数的概念:补数是指从10、100、1000……中减去某一数后所剩下的数。
例如10减去9等于1,因此9的补数是1,反过来,1的补数是9。
补数的应用:在速算方法中将很常用到补数。
例如求两个接近100的数的乘法或除数,将看起来复杂的减法运算转为简单的加法运算等等。
D、除法速算一、某数除以5、25、125时1、被除数÷ 5= 被除数÷ (10 ÷ 2)= 被除数÷ 10 × 2= 被除数× 2 ÷ 102、被除数÷ 25= 被除数× 4 ÷100= 被除数× 2 × 2 ÷1003、被除数÷ 125= 被除数× 8 ÷100= 被除数× 2 × 2 × 2 ÷100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中除法是最麻烦的一项,即使使用速算法很多时候也要加上笔算才能更快更准地算出答案。
因本人水平所限,上面的算法不一定是最好的心算法。
-------------------------------------------------------------------------一、关于9的数学速算技巧(两位数乘法)关于9的口诀:1 × 9 = 92 × 9 = 183 × 9 = 274 × 9 = 365 × 9 = 456 × 9 = 547 × 9 = 638 ×9 = 729 × 9 = 81上面的口诀小朋友们已经会了吗?小学一年级可能只学了加法,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就要学乘法口诀了。
其实很多家长可能在小朋友没上学时就教会了上面的口诀了。
但是小朋友有没有再细看一下上面的口诀有什么特点呢?从上面的口诀口有没有看到从1到9任何一个数和9相乘的积,个位数和十位数的和还是等于9。
你看上面的:0 + 9 =9;1 + 8 = 9;2 + 7 = 9;3 + 6 = 9;4 +5 = 9;5 + 4 = 9;6 + 3 = 9;7 + 2 = 9;8 + 1 = 9或许小朋友们会问,发现这个秘密有什么用呢?我的回答是很有用的。
这是锻炼你们善于观察、总结、找出事物规律的基础。
下面我们再做一些复杂一点的乘法:18 × 12 = ?27 × 12 = ?36 × 12 = ?45 × 12 = ?54 × 12 = ? 63 × 12 = ? 72 × 12 = ?81 × 12 = ?关于两位数的乘法,可能要等到3年级才能学到,但小朋友是不是看到了上面的题目中,前面的乘数都是9的倍数,而且个位和十位的和都等于9。
这样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简便的算法呢?也就是把两位数的乘法变成一位数的乘法呢?我们先把上面这些数变一变。
18 = 1 × 10 + 8;27 = 2 × 10 + 7;36 = 3 × 10 + 6;45 = 4 × 10 + 5;54 = 5 × 10 + 4;63 = 6 × 10 + 3;72 = 7 × 10 + 2;81 = 8 × 10 + 1;我们再把上面的数变一变好吗?1 × 10 + 8 = 1 × 9 + 1+8 = 1 × 9 + 9 = 1 × 9 + 9 =2 × 9当然如果知道口诀你们可以直接把18 = 2 × 9这里主要是为了让小朋友学会把一个数拆来拆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