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词句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6
1.会写“晶、莹”等生字;正确读写 “晶莹、资源、恩赐、枯竭、威胁、目睹”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重点).地球:地球(Earth)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1.5亿公里。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
现有40~46亿岁,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
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
.晶莹(yíng yín )慷慨(kǎi kài )滥用(làn lán)•••√√√.扁biǎn(扁担)piān(扁舟)难nàn(灾难)nán(困难).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本文采用科学小品文的形式,云用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地球虽然美丽,但在宇宙中是描写的,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星球。
.晶jīnɡ书写指导:卧钩三“日”大小相等。
上面的“人”在衡中上部,竖中线两侧。
结构:品字组词:晶莹剔透 结晶造句:晶莹剔透的冰雕使人感觉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
音序:J 部首:日 .莹yínɡ书写指导:上小下大,中部“冖”盖住下部,“玉”第三横稍长。
结构:上中下组词:晶莹造句:晶莹的露珠在荷叶上滚动。
音序:Y 部首:艹 .蔼ǎi书写指导:艹扁而长,“日”略扁,“匈”稍宽。
结构:上下组词:和蔼可亲 和蔼造句:我们奶奶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
音序:A 部首:艹.资zī书写指导:上部宽而扁,下部窄而长,第六笔捺舒展。
结构:上下组词:资源 资金造句:我国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音序:Z 部首:贝.矿kuànɡ书写指导:左窄右宽,第八笔撇舒展。
结构:左右组词:矿产 矿石造句:我国矿产资源丰富。
莹yíng【部首】艹【结构】上下【文字源流】形声字。
玉表意,其形像一串玉,表示光洁如玉之石;熒(ying)省声,熒有明亮义。
声旁简化。
本义是光洁像玉的石头。
引申为光洁、透明。
【常用词组】莹净、莹然、莹听【课文原句】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
19.只有一个地球·生字详解【部首】衣【结构】独体字【文字源流】形声字。
衣表意,篆书形体像衣服,表示衣为裹身之物或衣服可包裹东西;果(guo)表声,兼表如同果肉被皮、壳所包裹。
本义是包、缠。
【常用词组】裹合、裹住、裹尸马革【课文原句】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篮lán【部首】竹【结构】上下【文字源流】形声字。
竹表意,篆书形体像竹叶,表示篮子大多用竹篾等编成;监(监jian)表声,监是囚禁犯人不使逃走的地方,表示篮是装东西不使丢失的器物。
声旁简化。
本义是篮子。
【常用词组】篮子、篮球、篮板【课文原句】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部首】艹【结构】上下【文字源流】会意字。
从艸(艹),其古文字形体像草,是草的本字;从謁(谒),谒有禀告、陈说义,禀告、陈说之辞必多而详,表示蔼是草木繁茂。
藹简化为蔼。
本义是繁茂。
现用来表示和气。
【常用词组】和蔼、蔼然可亲、蔼然仁者【课文原句】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资zī【部首】贝【结构】上下【文字源流】“资”字本义为钱财,是一个形声字。
该字下边为“贝”,“贝”在古代曾充当货币,说明“资”与钱财有关;上面为“次”,“次”指次序,这里是说分配使用钱财时要注意轻重缓急的次序。
该字本义沿用至今,如资产、资本、耗资。
后来,“资”字引申为资历、资格,如“他资历不够,还不足以挑起这个重担”。
用作动词,这个字的意思是资助。
【常用词组】资本、资产、资不抵债【课文原句】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矿kuàng【部首】石【结构】左右【文字源流】形声字。
石表意,表示矿物像石头;廣(广guăng)表声,亦表掘地深广才能得到矿物。
以下是一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只有一个地球》的
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标题:只有一个地球
知识点梳理:
1. 课文简说:本文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说明人类生
存的地球只有一个,人类要珍惜和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2. 重点句段:
(1)“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是全文的主旨句。
(2)如果把地球比作母亲,人类就像她的一个不懂事的
孩子,任意施为,竭尽全力地向地球索取,却不保护她,让
她受到严重伤害。
3.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说明地
球是人类的母亲;第二部分(3-4)说明地球美丽又渺小;第
三部分(5-7)说明地球上资源有限;第四部分(8-9)呼吁
人类精心保护地球。
4. 写作特点:本文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手法,增强
了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列数字、举
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更加准确地说明了地球的有关知识。
5. 课后问题:课后问题主要围绕地球的可爱和易破碎展
开讨论,需要学生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回答。
6. 学习建议:建议学生在学习本课后,能够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认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并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爱护地球。
重点词语解释:
1. 裹着:“裹”是包的意思,“裹着”是指把东西完全包起来。
2. 遥望:远远地看。
3. 天涯海角:指极远的地方。
4. 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
形容精神抖擞的样子。
对《只有一个地球》的课文预习(1)对句子的理解。
①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这是作者对地球的赞美,突出了地球的可爱与美丽,体现了作者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句中将地球比作“母亲”“摇篮”,说明了地球是人类及万物生存繁衍的地方,简单明了的讲了地球与人类及万物生存的密切联系。
比喻的运用使句子在表达上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读起来极富感染力。
②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渺小”是微不足道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就如同大海里的一叶扁舟般微小,由此可见,人类的活动范围是非常有限的。
从而说明了地球对于人类而言是多么的珍贵,人类应该珍惜和保护地球。
③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本来”是“原先、先前”的意思,它准确地点明了可再生资源已遭受破坏,强调了“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
结合前文“矿物资源”的阐述,再一次证实了自然资源的有限及面临的危机,从而给读者以警示、提醒。
④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这句话引用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40万亿千米”直观地表明了范围之大,大到人类根本无法到达。
“至少”一词是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40万亿千米”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的严谨性。
同时,“至少”是“最少”的意思,又进一步说明了距离的遥远,从而简洁有力地证实: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易于理解,又让人信服。
⑤“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引用了宇航员的感叹,与前文照应,简洁、形象地概括了地球的特征,突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说地球“可爱”,是因为地球无私地养育着人类,孕育着万物。
而“破碎”一词,一般用来形容玻璃、瓷器之类的易碎品,在这里可理解为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对地球的伤害,如,文中提到的资源枯竭的危机。
《只有一个地球》词句解析一、对句子的理解1 .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这是作者对地球的赞美,突出了地球的可爱与美丽,体现了作者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句中将地球比作“母亲”“摇篮”,说明了地球是人类及万物生存繁衍的地方,阐明了地球与人类及万物生存的密切联系。
比喻的运用使句子在表达上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读起来极富感染力。
2 .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渺小” 是微不足道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就如同大海里的一叶扁舟般微小,由此可见,人类的活动范围是非常有限的。
从而说明了地球对于人类而言是多么的珍贵,人类应该珍惜和保护地球。
3.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本来”是“原先、先前”的意思,它准确地点明了可再生资源已遭受破坏,强调了“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
结合前文“矿物资源”的阐述,再一次证实了自然资源的有限及面临的危机,从而给读者以警示、提醒。
4 .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这句话引用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40万亿千米” 直观地表明了范围之大,大到人类根本无法到达。
“至少” 一词是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40万亿千米” 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的严谨性。
同时,“至少”是“最少”的意思,又进一步说明了距离的遥远,从而简洁有力地证实: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易于理解,又让人信服。
5 .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引用了宇航员的感叹,与前文照应,简洁、形象地概括了地球的特征,突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说地球“可爱”,是因为地球无私地养育着人类,孕育着万物。
《只有一个地球》词句解析一、对句子的理解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这是作者对地球的赞美,突出了地球的可爱与美丽,体现了作者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句中将地球比作“母亲”“摇篮”,说明了地球是人类及万物生存繁衍的地方,阐明了地球与人类及万物生存的密切联系。
比喻的运用使句子在表达上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读起来极富感染力。
2.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渺小”是微不足道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就如同大海里的一叶扁舟般微小,由此可见,人类的活动范围是非常有限的。
从而说明了地球对于人类而言是多么的珍贵,人类应该珍惜和保护地球。
3.、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本来”是“原先、先前”的意思,它准确地点明了可再生资源已遭受破坏,强调了“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
结合前文“矿物资源”的阐述,再一次证实了自然资源的有限及面临的危机,从而给读者以警示、提醒。
4.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这句话引用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40万亿千米”直观地表明了范围之大,大到人类根本无法到达。
“至少”一词是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40万亿千米”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的严谨性。
同时,“至少”是“最少”的意思,又进一步说明了距离的遥远,从而简洁有力地证实: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易于理解,又让人信服。
5.“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引用了宇航员的感叹,与前文照应,简洁、形象地概括了地球的特征,突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说地球“可爱”,是因为地球无私地养育着人类,孕育着万物。
而“破碎”一词,一般用来形容玻璃、瓷器之类的易碎品,在这里可理解为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对地球的伤害,如,文中提到的资源枯竭的危机。
13只有一个地球【基础须知】词语1.我会解词语遨游(áo yóu):远游,漫游。
光后(jīngyíng):明朗清澄。
(例句)繁星像宝石似的发出光后灿烂的光,月亮高高地挂在天空。
和蔼可亲(héǎikěqīn):性情温和,态度亲密。
(例句)她非常和蔼可亲,大家都喜欢她。
资源(zīyuán):可利用的自然物质。
如煤、铁、石油等。
破碎(pò suì):破成碎块。
目睹(mùdǔ):眼见,亲眼所见。
2.近义词恩赐—赏赐枯竭—干枯毁坏—破坏和蔼—和善激动—大方眇小—微小璀璨—灿烂指望—盼望遥望—远望3.反义词眇小—强大无私—偏私激动—悭吝和蔼—残忍加速—减缓毁坏—保护无限—无穷可爱—可恨精心—大意枯竭—充足【重点梳理】写作方法指导课文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
如:①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②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③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这样描写,会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
我们在写作时也应学习这种说明方法。
如写《可爱的校园》,我们就可以用列数字写出学校的大小,用打比方写出校园的形状,用举例子写学校教室的设备等。
【难点再现】1.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课文是从宇航员遥望地球引入,接着从“地球的眇小”“自然资源无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三个方面来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最后告诉人类应该保护地球。
2.“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简易破碎了!”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这句感叹出自宇航员之口,在文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从宇航员的视角来赞叹地球的可爱,并且说出发自肺腑的担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人们看到我们可爱的地球在宇宙中的美丽风姿,就不由得想起了地球正在默默承受的苦楚。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只有一个地球》知识点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只有一个地球》知识点知识点01我会写组词莹:yíng(晶莹、莹白、蓝莹莹)裹:guǒ(包裹、裹着、裹足不前)篮:lán(花篮、竹篮、篮球)蔼:ǎi(蔼然、和蔼、和蔼可亲)资:zī(资本、资费、资格)矿:kuàng(铁矿、铁矿、煤矿)慷:kāng(慷慨)慨:kǎi(慨然、慨叹、感慨)贡:gòng(贡献、贡品、进贡)滥:làn(滥用、滥伐、宁缺勿滥) 基:jī(基础、基本、基金)睹:dǔ(目睹、熟视无睹、先睹为快) 02多音字空:kōng(空话)kòng(空地)难:nán(困难)nàn(难民)供:gōng(供应)gòng(供品)处:chǔ(处理)chù((处处)03近义词遥望——眺望晶莹——明亮枯竭——干枯和蔼——慈祥渺小——微小恩赐——赏赐慷慨——大方节制——限制贡献——奉献毁坏——破坏感叹——感慨指望——渴望威胁——胁迫和蔼可亲——平易近人04反义词晶莹——晦暗节制——放纵渺小——巨大慷慨——吝啬指望——失望枯竭——充足随意——慎重和蔼可亲——冷若冰霜05理解词语遨游:漫游;游历。
晶莹:光亮而透明。
和蔼可亲:指说话、待人态度和气,让人容易接近。
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资源: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来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恩赐:原指帝王给予赏赐,现泛指因怜悯而施舍(多含贬义)。
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枯竭:(水源)干涸;断绝。
滥用:胡乱地或过度地使用。
造句:滥用抗生素会使人体的免疫力下降。
证明: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
感叹:有所感触而叹息。
06句子解析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地球是人类及其他生命繁衍的地方,地球与世间万物是不可分割的,读起来极富感染力。
13只有一个地球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生字的读音,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材料的巧妙组合以及在谋篇布局上的条理性。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珍爱地球,善待地球。
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通过调查地球的资源以及地球所受到污染的有关信息,让学生具备查找资料补充课文内容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生理解课文,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联系实际思考总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教学策略《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其教学的重点应是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基于现在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宇宙与地球感性认识很浅显。
而对文章内容没有一个很深的了解是很难在情感上产生与作者那样的共鸣的,学习时体会也不深刻。
因此首先我组织学生在课前收集阅读有关宇宙与地球的有关书籍资料等,并为学生提供地球的奥秘的相关网站,充分的让学生通过资料去感受。
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适时的补充有关知识:我国的森林资源危机及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这使学生心灵上受到了震撼,加深了对文章的感悟,接着我出示我国生态环境的几个数字及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144个国家的排序,这更让学生深深地感悟到宇航员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的意义了。
这时学生在前面深刻感悟的基础上,感情的抒发水到渠成,同时自然地引用课前阅读的资料故事发散地从我们身边环保、生活实际来谈体会,这一环节给予了学生开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因而我们只有一个家园──地球,精心保护它吧!终于成了所有学生的呼声。
最后的拓展延伸,让学生整理搜集到的有关地球奥秘的资料,办一份小报,这样不仅拓宽学生的课外阅读,而且也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只有一个地球》句子解析1、人类生活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能够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奉献的。
然而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峻的威逼。
解析:水、森林、生物、大气,这类资源本来能够长期为人类作出奉献,然而因为人类随意地加以破坏,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它们就不能再生了。
不但如此,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峻的威逼。
比如水资源是能够不断再生的,但因人们随意破坏,向江河排放各种废水废物,专门是有毒的化学品,清洁的水资源就不能再生了,不但如此,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如使人一辈子病,使鱼类灭绝,使山清水秀的风景区失去漂亮的风光。
“然而”一句,充分说明了人类给地球的危害,使得可再生的资源不但不能再生,还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了带来严峻威逼,明确说明,假如人类不去爱护自己的地球,那么人类的生存都会面临严峻的威逼。
2、科学家差不多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解析:科学家用大量的事实证明人类不能希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科学家提出了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筑移民基地,然而实现那个设想是专门遥远的情况,而且火星和月球上缺少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水和空气等。
少数人类有可能,人多了不行,这部分用确凿的事实回答了人们思想上可能产生的疑问,除了地球,没有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3、“我们那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裂了!”解析:这句话是宇航员漫游太空,在宇宙飞船上看到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这句话的前一半说的是地球专门可爱,这在课文开头的两句话中就差不多作了说明。
话的后半句说的是地球又太容易被破坏了,这是从三个方面来说明的。
一是地球在宇宙中本来就专门小,而人类生活的范畴更小。
二是矿产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
三是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活带来了严峻威逼。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本单元重点课文《只有一个地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第四单元词语盘点:yáo wàng jīng yíng zī yuán kuàng wù遥望晶莹资源矿物ēn cì jié zhìkū jié làn yòng恩赐节制枯竭滥用wēi xié zhǐ wàng shè xiǎng yí mín威胁指望设想移民pò suìmù dǔshèng jiéjùn mǎxióng yīng 破碎目睹圣洁骏马雄鹰chán chán huí dàng zī rùn shàn dài潺潺回荡滋润善待sōng zhī bǎo guìzī yǎng yīng ér松脂宝贵滋养婴儿juàn liàn hé ǎi kě qīn shán shǎn fā guāng眷恋和蔼可亲闪闪发光zàng lǐzhǔ chíyǔ diào bēi jùzhì lǐ葬礼主持语调悲剧治理guī sùdàng yàng lǐng wùtāo tāo bù jué归宿荡漾领悟滔滔不绝yí xiè qiān lǐfēn zhì tà lái shì wài táo yuán一泻千里纷至沓来世外桃源cóng tiān ér jiàng shēng mìng chuí wēi fēng yǔ tóng zhōu从天而降生命垂危风雨同舟第四单元日积月累:1、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词
句解析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课文从地球在宇宙的渺小、人类活动范围很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破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在此整理了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词句解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课文词句解析一、对句子的理解
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这是作者对地球的赞美,突出了地球的可爱与美丽,体现了作者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句中将地球比作“母亲”“摇篮”,说明了地球是人类及万物生存繁衍的地方,阐明了地球与人类及万物生存的密切联系。
比喻的运用使句子在表达上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读起来极富感染力。
2、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渺小”是微不足道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就如同大海里的一叶扁舟般微小,由此可见,人类的活动范围是非常有限的。
从而说明了地球对于人类而言是多么的珍贵,人类应
该珍惜和保护地球。
3、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本来”是“原先、先前”的意思,它准确地点明了可再生资源已遭受破坏,强调了“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
结合前文“矿物资源”的阐述,再一次证实了自然资源的有限及面临的危机,从而给读者以警示、提醒。
4、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这句话引用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40万亿千米”直观地表明了范围之大,大到人类根本无法到达。
“至少”一词是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40万亿千米”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的严谨性。
同时,“至少”是“最少”的意思,又进一步说明了距离的遥远,从而简洁有力地证实: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易于理解,又让人信服。
5、“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这句话引用了宇航员的感叹,与前文照应,简洁、形象地概括了地球的特征,突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说地球“可爱”,是因为地球无私地养育着人类,孕育着万物。
而“破碎”一词,一般用来形容玻璃、瓷器之类的易碎品,在这里可理解为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对地球的伤害,如,文中提到的资源枯竭的危机。
这样表达不仅使
句子生动形象,同时又能引起人类的警觉,突出了保护地球的紧迫性。
二、对词语的理解
晶莹:光亮而透明。
文中指地球的外表光亮而透明。
资源: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
矿物:地壳中存在的自然化合物和少数自然元素,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和性质。
大部分是固态的(如,铁矿石),有的是液态的(如,自然汞)或气态的(如,氦)。
恩赐:原指帝王给予赏赐,现泛指因怜悯而施舍。
滥用:胡乱或过度地使用。
文中指胡乱或过度地使用化学品。
威胁: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
文中指自然资源被破坏及一系列的生态灾难,会对人类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最终使人类无法生存下去。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课文解析“只有一个地球”,这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本文以此为题,采用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目前无法移居到第二个适合的星球上;最后告诉
读者: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课文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
用词严谨,表达生动,是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同时,课文多处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体现了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全文融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启迪读者的思想。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懂得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二是引导学生学习“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感;三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难点是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课文原文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它只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它只有
这大,不会再长大。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的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但是,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
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
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