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扁桃酸的合成
- 格式:pdf
- 大小:342.72 KB
- 文档页数:5
扁桃酸的合成实验报告
实验室名称:
扁桃酸的合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合成出扁桃酸,学习并掌握酯化反应的原理和技术操作。
实验原理:
酯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基本反应之一,常用于酸酐和醇类反应生成酯。
扁桃酸即是一种酯类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9H10O2。
通过乙酸盐和苯甲醇的酯化反应,可以得到扁桃酸。
实验步骤:
1、称取苯甲醇2克、乙酸2克放入干燥烧杯中,加入1滴浓硫酸酸性催化剂。
2、在沸腾水浴中进行加热,并搅拌4小时。
3、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在常压条件下蒸干,得到白色固体。
4、用乙醇洗涤,干燥后称取分析。
实验结果:
经过上述步骤,我们成功合成了扁桃酸。
经测定,所得产物为
白色固体,产率为85%。
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合成扁桃酸实验,我们深入学习了酯化反应的原理和
技术操作,对有机化学合成反应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该实验操作
简单,操作时间短,产率高,适合初学者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记录:
日期:2020年11月11日
姓名:XXX
实验用品:
苯甲醇、乙酸、浓硫酸酸性催化剂、烧杯、三角瓶、称量器等。
注意事项:
1、实验操作时应注意安全,避免接触反应物。
2、实验操作过程中,应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3、实验后应尽早清洗反应器具,严谨防止混错已有氧化物。
4、实验操作前应认真熟悉实验步骤及操作原理。
实验八相转移催化法制备dl-扁桃酸dl-扁桃酸(Mandelic acid) 又名苦杏仁酸、苯乙醇酸、α-羟基苯乙酸等。
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医药工业中主要用于合成血管扩张药环扁桃酸酯、滴眼药羟苄唑等。
以往多由苯甲醛与氰化钠加成得腈醇(扁桃腈)再水解制得。
该法路线长,操作不便,劳动保护要求高。
采用相转移二氯卡宾法一步反应即可制得,既避免了使用剧毒的腈化物,又简化了操作,收率亦较高。
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相转移催化反应的原理以及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2、掌握相转移催化剂的制备及后处理技术。
3、熟悉相转移二氯卡宾法制备扁桃酸的实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在药物合成中常遇到水相和有机相参与的非均相反应,这些反应速度慢、收率低、条件苛刻、有些甚至不发生反应、回收和后处理麻烦,而且不能适合所有的反应。
1965年,MaKasza 首先发现鎓类化合物具有使水相中的反应物转入有机相中的性质,从而加快了反应速率,提高了收率,简化了操作,并使一些难以进行的反应顺利完成,从而开辟了相转移催化这一新的合成方法。
近20年来,相转移催化技术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日趋广泛。
常用的相转移催化剂主要有两类,即季铵盐类和冠醚类。
本实验采用季铵盐(TEBA)为相转移催化剂。
其原理是,在50%的水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相转移催化剂和氯仿,季铵盐在碱液中形成季铵碱而转入氯仿层,继而季铵碱夺去氯仿中的一个质子而形成离子对(R4N+·CCl-3),然后发生α-消除和成二氯卡宾:CCl2,二氯卡宾是非常活泼的中间体,能与多种官能团发生反应生成各类化合物,其中与苯甲醛加成生成环氧中间体,再经重排、水解得到dl-扁桃酸。
反应式如下R4N+Cl-+ NaOH⇌R4N+OH-+ NaCl水相水相油相水相R4N+OH-+ CHCl3⇌R4N+CCl-3⇌:CCl2+ R4N+Cl-油相油相油相油相水相本品为白色斜方片状结晶,熔点为119℃,相对密度1.30,易溶于水、乙醇、乙醚、异丙醇等,长期露光则分解变色。
邻氯扁桃酸的工业生产工艺邻氯扁桃酸(L-α-辛烯二酸)是一种有用的化学物质,它可以用于合成一些有益的中间体和抗生素,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化工、天然树脂等行业。
由于邻氯扁桃酸的重要性,为了满足其工业生产的需求,目前已经利用多种高效、安全和可控的工艺方法来批量生产邻氯扁桃酸。
首先,产生邻氯扁桃酸最常用的方法是水解法。
本工艺方法利用硫酸做催化剂,将烷基硫酸酯水解生成邻氯扁桃酸和其他产物,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反应过程简单、快速、高产率,缺点是会产生一定量的氯环芳烃,可能会危害工人健康。
因此,为了降低废气的排放,需要进行有效的活性炭吸附处理。
其次,也可以采用酰基脱氢工艺来生产邻氯扁桃酸,这种方法使用一定量的铑金属催化剂,将酰基硫酸酯水解合成邻氯扁桃酸,这种工艺的优势在于反应温度低、可控度高、可控性强、产率高等,但需要投入比较多的铑金属催化剂,因此,这种方法的成本比较高。
另外,也可以采用改性株糖苷法来生产邻氯扁桃酸。
本工艺中,将某些改性株糖苷经过脱羧反应,得到被脱羧产物,经过进一步处理以及有机溶剂水解,得到有关化合物,极其是邻氯扁桃酸,工艺简单、操作稳定、产率高,因此,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通常情况下,以上三种工艺方法都能够有效地生产邻氯扁桃酸,因此,在选择合适的工艺方法时,应该根据具体生产中的情况,结合性能、成本、环境友好等因素,以便更好地满足需求。
此外,为了保证邻氯扁桃酸生产工艺的高效性,必须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同时注意加强配套的安全措施,以防止工艺事故的发生。
总之,邻氯扁桃酸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有多种多样,其中,常见的有水解法、酰基脱氢法和改性株糖苷法等。
它们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同的工艺方法最适用于不同的生产环境,需要根据情况选择最佳的工艺方案。
同时,质量控制和安全措施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确保邻氯扁桃酸生产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扁桃酸的制备实验报告扁桃酸的制备实验报告引言:扁桃酸是一种天然的有机酸,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尤其是扁桃和苦杏仁中,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
本实验旨在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制备出扁桃酸,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制备的有效性。
实验原理:扁桃酸的制备主要依靠氰化钠与苯甲醛的反应。
氰化钠是一种强碱,能够与苯甲醛中的羰基发生缩合反应,生成扁桃酸。
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 仪器:反应瓶、冷凝管、滴定管、温度计等。
- 物质:苯甲醛、氰化钠、乙醇、醋酸等。
- 实验环境:实验室条件下,保持良好的通风。
2. 反应过程:- 将苯甲醛溶解在乙醇中,制备成适量的苯甲醛溶液。
- 在反应瓶中加入苯甲醛溶液。
- 向反应瓶中加入适量的氰化钠溶液。
- 在反应过程中,通过冷凝管将反应瓶中产生的气体冷凝收集。
- 反应结束后,将收集到的气体溶解在醋酸中。
3. 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反应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气体。
- 将该气体溶解在醋酸中,生成了一种无色液体。
-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验证了产物为扁桃酸。
实验讨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扁桃酸。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首先,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有一定的毒性,需要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操作,以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
其次,实验中使用的苯甲醛和氰化钠都属于有毒物质,需要小心操作,并注意防护措施。
另外,实验中使用的乙醇和醋酸也需要注意防火和防爆措施。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扁桃酸,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制备的有效性。
扁桃酸作为一种天然有机酸,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有望在医药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实验中使用的物质有一定的毒性和危险性,需要在实验操作中加以注意和防护。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扁桃酸的性质和应用,以更好地发挥其潜在价值。
苯乙醇酸(扁桃酸)的合成摘要:本实验使用5.2g 新鲜蒸馏的苯甲醛、8mL 氯仿作为原料,使用1.3g 氯化苄基三乙铵为相转移催化剂,在50%的NaOH 溶液中,发生卡宾反应生成(±)苯乙醇酸,得到略带淡黄色的白色片状晶体,产物重1.30g ,产率为17%。
关键词:(±)苯乙醇酸 相转移催化剂 卡宾反应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并掌握二氯卡宾的生成2. 训练相转移催化反应3. 复习巩固控制反应温度、混合溶剂重结晶等基本操作二、 反应方程式:CHOCHCl 3TEBAC H CHCOOH OH卡宾或称碳烯是一类具有6个价电子的两价碳活性中间体,通式:CR 2,其中碳原子与两个原子或基团相连,另外还有一对没有参与成键的非键电子。
最简单的卡宾是亚甲基:CH 2,最常见的取代卡宾是二卤卡宾:CX 2。
由于碳周围只有六个电子,它是缺电子的,因此卡宾具有很强的亲电性,容易发生插入反应。
三、 相转移催化反应原理:相转移催化反应时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有机合成中应用日趋广泛的一种新的合成方法。
在有机合成中,均相反应通常容易进行,而水溶液的无机负离子和不溶于水的有机化合物之间的非均相反应,速率慢,产率低,甚至难以进行。
但如果用水溶解无机盐,用极性小的有机溶剂溶解有机物,并加入少量的(通常是0.05mol 以下)季铵盐或季磷盐,这反应很容易进行。
这些能促进反应并加快在两相之间转移负离子的化合物,称之为相转移催化剂。
常用的相转移催化剂有盐类、冠醚类和非环多醚类三种。
以季铵盐为代表的鎓盐如:C 6H 5CH 2N(CH 2CH 3)3Cl (CH 3CH 2CH 2CH 2)4NBr [CH 3(CH 2)6CH 2]3NH 2CH 3Cl 三乙基苄基氯化铵 四丁基溴化铵 三辛基甲基氯化铵(TEBA ) (TBAB ) (TOMA )这些化合物具有同时在水相和有机相溶解的能力。
其中烃基是油溶性基团,碳原子数一般不少于13,以保证具有足够的有用性,带正电的氮是水溶性基团。
扁桃酸的制备实验报告
《扁桃酸的制备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化学实验制备扁桃酸,并观察其性质和特点。
实验原理:扁桃酸是一种有机酸,可以通过对苯二甲酸和甲醛的缩合反应来制备。
在此反应中,对苯二甲酸和甲醛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缩合反应,生成扁桃酸。
实验步骤:
1. 将对苯二甲酸和甲醛按照一定的摩尔比例加入到反应瓶中。
2. 在搅拌的同时,缓慢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反应体系呈碱性。
3. 将反应瓶放入加热设备中,进行加热反应。
4. 反应结束后,用冷水冷却反应瓶,然后过滤得到产物。
5. 对产物进行干燥和结晶,得到纯净的扁桃酸。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制备得到了扁桃酸,产物呈白色结晶状固体,具有特有的
气味。
经过检测和分析,确认产物为扁桃酸。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成功制备了扁桃酸,并观察到了其性质和特点。
扁
桃酸是一种有机酸,具有一定的酸性和挥发性。
本实验为我们提供了制备扁桃
酸的方法,并且对其性质进行了初步的了解,为今后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扁桃酸的制备方法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增加了
我们对化学实验的经验和知识。
希望通过今后的实验和研究,能够更深入地探
索扁桃酸的应用和价值。
邻氯扁桃酸的工业生产工艺
邻氯扁桃酸工业生产工艺:
一、合成原料准备
1.1 主原料:用于合成邻氯扁桃酸的原材料有:苯甲醇、硫酸、硫酰氯和氯仿。
1.2 辅助原料:用作添加剂的原料有:石脑油、氰化钠、月桂酸钠、磷酸二铵
和磷酸三钠。
二、工艺过程
2.1 之前的准备:将苯甲醇和辅助原料加入预备槽内,用石脑油发热蒸发苯甲
醇至正常温度。
2.2 正文中的反应:将硫酸和硫酰氯加入热蒸发后的苯甲醇中,再加入氯仿进
行反应,生成邻氯扁桃酸溶液。
2.3 结束过程:将添加剂磷酸三钠及月桂酸钠等加入反应液中进行澄清,再将
多余溶质、氰化钠及磷酸二铵逐渐添加,最后将清澈的反应液通过冷却和凝固过
程回收得到多晶体粉末状的邻氯扁桃酸。
相 转 移 催 化 合 成 dl- 扁 桃 酸(Mendilic Acid )一、目的要求:1.了解相转移催化反应的原理,常用的相转移催化剂以及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2.掌握相转移二氯卡宾法制备dl-扁桃酸的操作。
二、实验原理、基础理论及技能 实验原理:在药物合成中常遇到有水相和有机相参与的非均相反应,这些反应速度慢、收率低、条件苛刻,有些甚至不发生反应。
1965年,Markasza 首先发现鎓类化合物具有使水相中的反应物转入有机相中的性质,从而加快了反应速度,提高了收率,简化了操作,并使一些难以进行的反应顺利完成,从而开辟了相转移催化这一新的合成方法。
近十几年来,相转移催化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日趋广泛。
常用的相转移催化剂主要有两类:(1)季盐类:常用的季铵盐、季磷盐等,其中以三乙基苄基氯化铵(TEBA ),四丁基硫酸氢铵(TBAB )最常用。
在这些化合物中,烃基是油溶性基团,若烃基太小,则油溶性差,一般要求烃基的总量大于150g/mol 。
(2)冠醚类:常用的有18-冠-6,二环己基18-冠-6,二苯基18-冠-6等。
冠醚具有和某些金属离子络合的性能而溶于有机相中,例如:18-冠-6与KCN 溶液中的K +络合,而与络合离子形成离子对的CN -也随之进入有机相。
18-冠-6 二环己基18-冠-6本实验采用相转移方法以发生二氯卡宾(:CCl 2),即在50%NaOH 水溶液中加入少量相转移催化剂,由氯仿制得。
这种反应过程属α-消除反应。
首先季铵盐在碱液中形(C 2H 5)3N +CH 2C 6H 5.Cl -TEBA(C 4H 9)4N +.X - X=Cl -, Br -, HSO 4-TBAOOOOOOOOOOOOR 4N +C l -+N aOHR 4N +O H -+N aClR 4N +O H-+C HC l3成季铵碱而转入氯仿层,继而季铵碱夺去氯仿中的一个质子而形成离子对(R 4N +.CCl 3-),然后消除生成二氯卡宾。
dl-扁桃酸的合成1.苯甲醛:熔点-26℃,沸点178℃,分子量106, 相对密度(水=1)1.04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66 ,溶解性微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苯、氯仿。
三乙基苄基铵盐:白色结晶,有吸湿性,熔点190℃(分解),易溶于水。
氯仿:无色透明易挥发液体,有特殊甜昧。
相对密度(20℃/4℃)1. 489,凝固点-63.55℃,沸点61.6℃,折射率1.4467,溶解度参数δ=9.4。
能与乙醚、乙醇、苯、石油醚、四氯化碳、苯、二硫化碳和油类等混溶。
微溶于水。
不易燃烧。
熔点: -63.7℃,相对密度(水=1): 1.48g/cm3; (液)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4.12溶解性,饱和蒸气压(kPa):13.33(10.4℃) ,临界温度(℃): 263.4 ,临界压力(MPa): 5.47乙醚:熔点116.2℃,沸点34.5℃,闪点-41~-45℃(闭式),折射率1.3526,有爽快特殊气味的易流动无色透明液体,难溶于水(20℃时6.9),易溶于乙醇和氯仿,能溶解脂肪、脂肪酸、蜡和大多数树脂。
2.合成路线:Ⅰ.以异丙苯法制苯酚的副产苯乙酮为原料,氯化得二氯苯乙酮,然后与稀碱反应、水解,制得扁桃酸Ⅱ.以苯甲醛为原料。
将氰化钠溶于水中,加入苯甲醛,搅拌下慢慢加入亚硫酸氢钠的饱和溶液,加至一半时,加入碎冰,将析出的苯羟乙腈层从水层中分出。
水层用苯萃取,蒸出苯,剩余物与苯羟乙腈层合并,加入盐酸,在冷却下水解12h。
然后加热除去过量的水和盐酸,冷却,滤出氯化铵和扁桃酸的混合物。
把滤液蒸干,剩余物与以上固体合并,用冷苯洗涤。
再用热苯提取,提取液经冷却、结晶、过滤、干燥,即得扁桃酸。
3.采用季铵盐(TEBA)为相转移催化剂。
原理是在50%的水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相转移催化剂和氯仿,季铵盐在碱液中形成季铵碱而转入氯仿层,继而季铵碱夺去氯仿中的一个质子而形成离子对(R4N+.CCl-3),然后发生消除生成二氯卡宾(:CCl2),二氯卡宾是非常活泼的中间体,能与多种官能团发生反应各类化合物,其中与苯甲醛加成生成环氧中间体,再经重排、水解得到dl-扁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