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种子的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13
课题:种子的结构主讲人:邓小容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种子的结构》。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在21世纪,课程标准对老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那就是“用教材教”,不再是纯粹地教教材,“满堂灌”,所以我对教材作了全面的分析: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生物新教材,七年级上册。
我们看到目录,种子的结构是位于教材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的部分内容。
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总体要求是“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及不同种类植物种子结构的异同”。
该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可以配合实物进行观察和实验,学生易于理解。
本节内容在本单元非常重要。
因为种子是形成下一代植物体的基础,种子中具有将来发育成幼苗的基本结构――胚;学生只有了解植物种子的结构,才能顺利地理解小小的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重点:(1)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
比较得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难点: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二、说学情为了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实现因材施教,我对学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
从年龄特征来看:学生的好奇心强,喜欢表现,因此在课堂中可创建学习情境,设置实验,等活动环节,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主动获得知识,形成活跃的学习氛围。
从学习方法来看:初一学生,刚刚小学毕业,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
因此本节课利用图片,实物,视频,动画等直观教学手段,呈现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从学业情况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种子植物已经有了很多的感性认识,并且之前已经学习了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能很好的深入学习种子植物的相关内容,为学习‘被子植物的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说目标结合教材学情,我确定了教学目标。
根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这三类,我对种子植物教学中的拟定目标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
第一节种子的结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及其功能。
2、知道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1、学会简单的肉眼观察法,培养观察能力。
通过解剖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玉米、菜豆种子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养成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种子的结构,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念。
教学重点:1、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2、解剖观察种子结构的方法。
教学难点:1、胚的结构。
2、玉米种子的子叶、种皮、果皮的观察。
教法:学生观察、讨论、探究实验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菜豆和玉米种子,放大镜,培养皿,刀片,滴管,碘液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而我们常见的花草树木、瓜果蔬菜、粮食,绝大多数都结种子,故统称种子植物。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我们都是以种子植物为食的。
不同的植物种子其大小,形状各异,如:海椰子的种子,大到1. 5 kg左右,而斑叶兰的种子,小到1亿粒的重量才有50 g。
那么,不同植物的种子其结构是否也迥异呢?下面我们来观察种子的结构:[讲授新课]观察种子(一)、实验: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
小组长分发吸涨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
1、强调注意事项及要求。
2、要求学生在按课本方法完成玉米种子观察的基础上,仔细地剥掉果皮,种皮,以便观察完整的胚。
师:通过实验大家已经认识了种子的基本结构。
请问种皮有什么作用?豆类植物的子叶有什么作用?生:种皮具有保护种子内部结构的作用。
豆类植物的子叶有营养物质。
师:非常正确。
豆类植物的子叶中贮存了许多的营养物质是胚发育成幼苗时的营生:胚最重要。
师:对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将来能发育成一个植物体。
我们在观察玉米的种子时,并没有发现贮存营养物质的肥厚的子叶,那么玉米种子中的营养物质贮存在哪里呢?生:我们在做实验时,发现玉米的胚乳遇碘变蓝,说明胚乳中含有营养物质。
种子植物--种子的结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种子植物》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章第2节的内容。
七年级上册整体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生物与生物圈的关系,了解各类生物的结构与生理。
本章节内容为本学期重难点部分。
而种子的结构更是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以此认识植物的生长,燃起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对于植物的类型已经有了一定认识,知道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地位。
在这一前提下学习本知识点可以做到深入浅出,层层深入。
初一学生生活经验薄弱,但好奇心较强,乐于探索,因此课堂上设计解剖并观察植物种子的实验很有必要。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对于教学目标多元化的要求,我将确定如下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2.辨别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
【能力目标】通过解剖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去认识二者的结构及区别,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能力以及科学知识探究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难点】种子的解剖过程五、教学方法在探索种子的结构过程中采用实验法、讲授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能力以及科学实验的探究能力。
六、教学实施的程序1、课堂导入通过观看视频《生命力!延时看珠峰植物种子萌发》来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是的使学生体会到植物种子顽强的生命力,使学生感受生命,敬畏生命,真爱生命!2、新课教学先对观察种子的结构进行一遍演示实验,边实验边讲解种子的结构,再由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对种子萌发成新植物的过程进行讲解,使学生掌握各个结构的作用。
进一步去比较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的结构。
对比学习,更易于区别和鉴别易错的知识点。
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3、通过课堂小结和课堂练习巩固课堂内容。
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初一下册生物重点知识点总结篇一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分为四大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种子植物1、种子的结构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2片子叶)(双子叶植物)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1片子叶)、胚乳(单子叶植物)胚是幼小的生命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子叶和胚乳中储存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为种子的萌发和早期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种皮能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
2、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3、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种子无果皮包被)和被子植物(种子有果皮包被)。
常见的裸子植物:油松、雪松、云杉、银杏、苏铁、侧柏等常见的被子植物:玉米、小麦、水稻、牡丹、刺槐、槟榔、玫瑰、菊、杏、苹果等4、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
果皮可以保护种子免受昆虫的叮咬,以及外界环境中其他不利因素的危害。
5、种子的传播方式:借助风力、水力、动物等传播。
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种子的`萌发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籽粒饱满、具有完整的胚、储存时间短、已度过休眠期。
3、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种子数/供检测的种子数×100%)和抽样检测4、种子萌发的过程:吸收水分,子叶和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
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
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植株的生长1、根尖的结构: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2、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3、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数量的增加,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4、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开花和结果1、花由花芽发育而来2、花的结构:花瓣、花蕊【雌蕊(柱头、花柱、子房)雄蕊(花药、花丝)】花托、萼片3、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初一生物绿色植物的一生知识点绿色植物的一生知识点1.种子的结构:种子由胚和种皮组成。
胚由子叶、胚芽、胚轴和胚根组成。
(识图55页)(要求:识别种子的差不多结构,说出这些结构的差不多功能)2.胚是新植株的幼体。
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结构要紧功能发育时的变化种皮爱护脱落胚子叶贮藏营养,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营养消耗完就脱落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迅速生长胚轴连接子叶、胚芽与胚根连接根和茎胚根发育成根迅速生长,第一突破种皮3.种子萌发的条件: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 外界条件(足够的水、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4.根尖的结构: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识图60页,图5-3) (要求:识别根尖的差不多结构,说出这些结构的差不多功能) 比较项目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结构细胞大小细胞体积较大细胞体积较小细胞体积较大细胞体积较大细胞形状形状不规则,排列不整齐近似正方型长方形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功能爱护其他结构分裂产生新的细胞,是根生长的关键部位细胞迅速伸长,使根尖的长度不断增加吸取水和无机盐的要紧部位。
5.根的生长要紧是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的结果 6.植物的根具有向地生长、向水生长和向肥生长的特性。
7.根的功能:固着、支持、吸取、输导、贮藏8.水对植物的重要性:(1)水是植物细胞的要紧成分(2)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命活动都需要水的参与(3)水有助于坚持植物一定的姿势9.合理灌溉:(1)不同植物需水量不同(2)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需水量也不同10.根是陆生植物吸水的要紧器官。
根吸水的要紧部位是根尖。
成熟区的吸水能力最大。
11.根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根细胞细胞液浓度时,根细胞吸水(打蔫的蔬菜泡在清水中变硬挺)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根细胞细胞液浓度时,根细胞失水(施肥过多引起烧苗) 12.植物的根在吸取水分的同时也吸取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13.植物生长需要的无机盐及其功能氮肥枝繁叶茂(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的繁茂)磷肥硕果累累(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花的开放、果实和种子的成熟) 钾肥茎杆健壮(促进糖类的形成和运输,使茎杆健壮) 14.芽是未展开的枝或花。
七年级上册生物种子植物笔记
一、种子的结构和种类
1.种子的结构: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
种皮是保护种子的外层,胚是
种子最重要的部分,将来可以发育成植物的根、茎、叶和花。
胚乳是种子中储存营养物质的部分。
2.种子的种类:种子分为双子叶植物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种子。
双子叶植物种子是指
种子中有两个子叶的植物种子,如大豆、花生等;单子叶植物种子是指种子中只有一个子叶的植物种子,如小麦、玉米等。
二、种子的萌发
1.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需要适当的温度、湿度、光照和氧气。
2.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吸水膨胀,种皮破裂,胚芽突破种皮,发育成幼苗。
3.种子萌发所需营养物质:种子萌发所需营养物质来自胚乳或子叶。
三、种子的传播
1.风力传播:如柳树、蒲公英等植物的种子可以通过风力传播到其他地方。
2.水力传播:如椰子、莲蓬等植物的种子可以通过水力传播到其他地方。
3.动物传播:如苍耳、粘果等植物的种子可以通过动物传播到其他地方。
四、种子的利用
1.食用:如大豆、花生等植物的种子可以作为食品。
2.饲料:如玉米、小麦等植物的种子可以作为饲料。
3.药用:如人参、当归等植物的种子可以作为药材。
观察种子的结构引言种子是植物生命周期的关键部分,它们承载了新生植物的发展所需的关键元素。
观察种子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和适应性。
本文将介绍种子的结构及其功能,并通过具体实例进行观察与分析。
种子的结构种子通常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1.外种皮:它是种子的外层保护壳,起到保护种子免受物理伤害和环境压力的作用。
2.胚珠:胚珠是种子的核心部分,它包含了胚芽、胚根和种皮。
–胚芽是一种原始的未成熟植物,它具有生长为新植物的潜力。
–胚根是胚芽下方的主要结构,它在种子发芽后会生长并形成根系。
–种皮是胚珠的外层,起着保护和营养胚芽的作用。
3.营养组织:有些种子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以支持新植物的早期生长阶段。
这些营养物质通常储存在胚乳细胞中。
4.胚乳细胞:胚乳细胞是一种含有大量淀粉、脂肪或蛋白质的细胞,它们为新植物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的来源。
种子的功能种子在植物生命周期中担负着重要的功能。
它们具有以下几个主要功能:1.保护胚胎:种子的外种皮提供了保护胚芽免受外界环境的物理伤害和压力的屏障。
2.营养供给:通过胚乳细胞中储存的营养物质,种子可以为新植物提供早期生长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3.活体传播:种子具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可以在适合的环境下发芽并长成新植物,实现植物的繁殖传播。
4.持久存储:种子可以在恶劣环境下存储,并在适合的条件下保持其生命活力,以便在适合的时候发芽生长。
案例观察:豌豆种子结构为了更好地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我们以豌豆种子为例进行观察和分析。
观察材料和方法•豌豆种子:新鲜的、没有明显损坏的豌豆种子。
•放大镜:用于观察种子的细节结构。
观察结果通过放大镜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关于豌豆种子结构的观察结果:1.外种皮:豌豆种子的外种皮呈深绿色,光滑而有光泽。
2.胚珠:豌豆种子的胚珠位于种子的一端,它是由两个纵向对称的子叶组成,形状呈半圆形。
3.营养组织:豌豆种子的胚乳细胞呈黄色,主要储存了大量的淀粉,为新植物的早期生长提供能量。
初一生物(下)第二章种子的萌发(3课时)第一节种子的结构(1课时)导学指要学习目标1、了解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概念;明确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理解种子的结构及各结构的主要功能的基础知识。
2、明确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异同,树立事物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辩证观点。
3、初步学会观察和解剖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通过实验,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和分析对比,培养进行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
内容简析1、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种子的结构以及各种结构的作用;双、单子叶植物的概念.2、这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节。
只有知道了种子的结构,理解种子各结构的作用,才能很好地学习后面关于种子的成分、种子的萌发等有关知识。
在种子的结构中,最主要的部分是胚,一个胚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3、本节课中,观察玉米种子以及其子叶这两点是难点内容。
自我测评一、填充题1、种子的结构中,主要部分是____________。
2、种子的胚中具有1片子叶的植物叫做_____植物。
种子的胚中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叫做_____植物。
3、在浸软的玉米种子的纵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后,看到剖面上大部分变成了_________色。
二、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你看到玉米种子里的子叶与哪个结构相连( )A、种皮B、胚芽C、胚根D、胚轴2、玉米种子中子叶的作用是( )A、保护胚B、贮存营养C、发育成幼苗D、转运营养物质3、下列不属于双子叶植物的是()A、花生B、高粱C、大豆D、绿豆4、一粒种子能够长成一棵植物,下列哪项条件能保证实现( )A、有两片子叶的种子B、完整胚乳的种子C、有完整胚的种子D、有一片子叶的种子5、解剖玉米种子的正确方法是( )A、在种子侧面,从中央纵切B、在种子正面,从中央纵切C、在种子侧面,从中央横切D、在种子正面,从中央横切三、识图题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图1、填序号:胚_____胚根_____胚轴_____子叶_____种皮_____胚乳_____果皮和种皮_____2、菜豆种子的胚由图中______组成。
初中生物教案种子的结构教学目标:1. 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2. 能够描述种子的各部分组成和功能。
3. 理解种子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种子的外部结构;2. 种子的内部结构;3. 种子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1. 理解种子的功能与组成之间的关系;2. 掌握种子生长的过程。
教具准备:1. 植物种子;2. 放大镜;3. 实验材料:水、透明塑料袋。
教学流程:一、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种子,引导学生讨论种子的外观和形状,引出种子结构的主题。
二、讲解1. 种子的外部结构:- 种子一般由种皮、胚乳和胚组成。
- 种皮是种子外部的保护层,防止种子受到外界环境的损害。
- 胚乳是种子中储存养分的部分,供种子萌发生长时使用。
- 胚是种子中成长为新植物的胚胎,包括胚芽和胚轴。
2. 种子的内部结构:- 通过放大镜观察种子切面,学生可以看到种子内部的胚乳和胚。
- 胚乳中含有淀粉、蛋白质等养分,为种子发芽提供能量。
- 胚中包含发芽所需的胚芽和胚轴,胚芽会长出茎和根,胚轴连接胚芽和胚乳。
三、实验操作1. 将一些种子放入含有水的透明塑料袋中,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
2. 学生可以记录种子的生长情况,包括根的生长、茎的伸长等。
四、讨论与总结让学生分享观察结果,讨论种子在发芽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和功能。
总结种子的结构及其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观察家中种子或植物的种子,描述和绘制种子的结构,并写下你对种子的认识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探究实验:种子的结构及萌发>>教学案例<<探究实验:种子的结构及萌发>>教学案例一、教学指导思想:倡导探究性学习是生物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重视对学生实验观察、探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既是科学探究与实践能力的核心,也是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课教材以实验内容为基础,注重对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改进实验材料;通过观察、比较种子的结构与萌发,感知生命变化的动态过程,形成生命观念,并通过推理、归纳、建构“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这一核心概念。
同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微视频对“分离玉米胚的各部分”这一操作难点进行了科学有效地指导,以及学生的绘图、拼图,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电子相册回放,再现了学生课前培养、观察幼苗的精彩过程,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实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观察种子的结构”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的一个实验。
本实验旨在通过学生对菜豆、玉米等种子的观察,明确种子的结构,为后面学习<<被子植物的一生>>打下基础。
关于“种子的结构”教材先安排了一个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让学生通过观察菜豆、玉米等种子获得关于种子的直接经验。
菜豆种子的结构比较容易观察,而玉米种子的结构则不太容易区分,教师需要加强指导。
实验之后,教材总结了种子的基本结构,还结合两种植物种子在结构上的差别,点出了“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的名词,在学生了解种子基本结构的基础上,教材再进一步阐述种子的生命力强及各部分发育。
2、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生物学知识积累不多,特别是实验的机会少、动手能力差,所以本节实验设计成探究实验,由小组合作完成,并在课前做好明确的分工,确保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学生对种子这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结构比较熟悉,兴趣浓厚,能将生活常识与生物理论知识相联系,让他从一开始就参与进来,而且选择的实验材料都是他自己感兴趣的,容易引发他的积极性。
初一生物种子的结构与功能种子是植物繁殖的关键部分,具有保护和输送胚胎的功能。
它们在不同植物中具有各种形状和结构,并承担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本文将探讨种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在植物生命周期中的作用。
一、种子的外部结构种子通常由外种皮、内种皮、胚珠和胚乳组成。
外种皮是种子的外层,起到保护作用,内种皮则是外种皮下的一层保护壳。
胚珠是种子的核心部分,包含胚轴和胚乳。
胚轴是胚珠的主要部分,包括胚柄、胚头、胚根和胚芽等。
胚乳则是胚珠内的营养组织,为种子提供能量和营养。
二、种子的内部结构种子的内部结构由胚轴、胚乳和胚珠壁等组成。
胚轴是种子的主要支撑结构,胚柄连接胚头和胚根,胚头内含有未来植物的叶和花芽。
胚根则负责植物的吸收营养和固定植物在土壤中的位置。
胚乳是种子的主要储存组织,通过分解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物质来为胚轴提供能量。
三、种子的功能种子具有多种功能,包括保护胚胎、传播和储存营养、保持休眠状态以及适应环境变化等。
外种皮和内种皮共同形成了一道防护屏障,保护胚胎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
同时,种子通过风、动物或水传播,以便植物的繁衍和分布。
胚乳则储存着大量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为种子在萌发和生长初期提供所需的能源。
此外,种子还可以进入休眠状态,等待合适的环境条件再次萌发。
四、种子在植物生命周期中的作用种子在植物生命周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种子着生阶段,胚胎在种子内形成,并通过种子的外部结构得到保护,以确保胚胎的安全。
当种子成熟并达到适宜的环境条件时,种子会进入萌发阶段,通过吸取水分和养分来实现胚轴的快速生长。
同时,胚乳中的营养物质也被利用来支持胚轴的生长。
一旦胚根发育良好,种子就能够扎根于土壤中,并开始形成新的植物。
综上所述,种子的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既能保护胚胎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又能为种子的萌发和生长提供必要的能量和营养。
种子在植物生命周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确保植物的繁殖和分布。
通过对种子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和繁衍过程,为植物保护和优化农业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初一生物种子的萌发试题答案及解析1.以下种子的结构与功能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胚芽——发育为茎和叶B.种皮——保护胚C.胚根——发育为根D.胚轴——贮藏养料【答案】D【解析】种子的结构包括胚和种皮,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不过菜豆种子的子叶2片,肥厚,贮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玉米种子的子叶1片,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里;种皮具有保护作用,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先吸收水分,体积膨大,种皮胀破,同时,胚内的生命活动活跃起来,从子叶得到营养物质和能量后开始分裂和生长:胚根伸长突出种皮,发育成根,不久,从这条根的周围又生出一些细根,此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种子的结构与功能。
2.下列关于蚕豆种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蚕豆种子主要由胚和种皮组成B.蚕豆种子主要由胚、胚乳和种皮组成C.蚕豆种子的胚贮藏着大量营养D.蚕豆种子的胚乳是蚕豆新植株的幼体【答案】A【解析】如图蚕豆种子的主要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双子叶植物种子子叶两片为种子萌发时提供营养物质.故选:A【考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3.绿豆芽的白嫩部分,主要是由种子的哪部分发育而来的:A.胚芽B.胚根C.胚轴D.胚乳【答案】C【解析】绿豆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子叶等结构.其中,种皮起保护种子内部结构的作用.胚根最终发育成植物的主根;胚轴最终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胚芽最终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绿豆芽的芽是淡黄色很小,又容易脱落,因此吃的绿豆芽的白嫩部分就是由胚轴发育而来的.【考点】绿豆种子的结构4.已剥壳去皮的一粒花生米,是花生的A.种子B.果实C.胚和子叶D.胚【答案】D【解析】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构成的,种子又是由种皮和胚构成的,剥去的“壳”是果皮,去掉的“皮”是种皮,所以剥壳去皮的一粒花生米是胚,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