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的平仄标注
- 格式:ppt
- 大小:151.00 KB
- 文档页数:3
近体诗平仄标准格式一、五言律诗(1)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可平可仄之处以避免孤平为准。
)另一式:首句仄仄仄平平,尾字押韵。
其余不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
(字下加点表示入声,为仄。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2)平起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另一式:首句平平仄仄平,尾字押韵。
其余不变。
《山居秋暝》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蓬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送赵都督赴代州》 /王维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岂学.书生辈,窗间一.老经。
二、七言律诗(1)仄起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另一式:首句仄仄平平仄仄平,尾字押韵。
其余不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那,即哪,平声)(2)平起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近体诗律平仄表【平韵格律诗词16 种格式】1、五绝首句不入韵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五绝首句不入韵平起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五绝首句入韵仄起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4、五绝首句入韵平起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5、五律首句不入韵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6、五律首句不入韵平起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7、五律首句入韵仄起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8、五律首句入韵平起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9、七绝首句不入韵平起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10、七绝首句不入韵仄起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11、七绝首句入韵平起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12、七绝首句不入韵仄起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13、七律首句不入韵平起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14、七律首句不入韵仄起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诗歌的平仄诗歌的平仄⼀、近体诗的平仄(⼀)近体诗调平仄的⼀般规则调平仄是近体诗与古体诗⼀个重要标志。
近体诗调平仄的⼀般规则可归纳为四条:1、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2、平仄在⼀联中的对句与出句间是相反的3、平仄在下联出句与上联对句间是相粘的4、⼏偶句最后⼀字必须是平声(按:应是“⼀般是平声”)(⼆)近体诗的平仄格式1、律诗的平仄格式(1)七⾔律诗的平仄格式(四种)①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脚,是平起⾸句起韵的②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脚,是平起⾸句不起韵的③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脚,是仄起⾸句起韵的④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脚,是仄起⾸句不起韵的以这四个类型的句式为基础,再按照近体诗调平仄的⼀般规则进⾏调配,就构成了七⾔律诗的四种基本平仄格式:①平起⾸句起韵(以刘长卿《寄友⼈·新年草⾊远萋萋》⼀⾸为例)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注:加括号表⽰可平可仄,加⽅框的为韵脚。
下同。
)②平起⾸句不起韵(以⽩居易《城上夜宴·留春不住登城望》⼀⾸为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③仄起⾸句起韵(以刘禹锡《西塞⼭怀古·王浚楼船下益州》⼀⾸为例)(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④仄起⾸句不起韵(以杜甫《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为例)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七⾔律诗以⾸句⼊韵为正规。
因此,在这四种格式中,①和③是最基本的格式;②是只把①式⾸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没有变化;④是只把③式⾸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也没有变化。
一、给下列近体诗标注平仄,有拗救处加以说明: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唐]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春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渐漂母,三谢不能餐。
天末怀李白
[唐]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
-----袁晓莹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咸阳城东楼
[唐]许浑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新城道中(第一首)
[宋]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夜泊水村
[宋]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近体诗的平仄格式近体诗(今体诗)的平仄格式五绝的四种格式一、首句仄起不入韵式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二、首句仄起入韵式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
(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三、首句平起不入韵式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四、首句平起入韵式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
(韵)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五律的四种格式一、首句仄起不入韵式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二、首句仄起入韵式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
(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三、首句平起不入韵式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四、首句平起入韵式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
(韵)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七绝的四种格式一、首句平起入韵式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
(韵)仄平平仄仄,二、首句平起不入韵式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韵)三、首句仄起入韵式仄平平仄仄平,(韵)平仄仄平平。
(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四、首句仄起不入韵式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七律的四种格式一、首句平起入韵式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韵)二、首句平起不入韵式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韵)三、首句仄起入韵式仄平平仄仄平,(韵)平仄仄平平。
(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标出下列近体诗的平仄格式2011.18
王维:终南山【丁乙丙丁甲乙丙丁】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王维:酬张少府【丙丁甲乙丙丁甲乙】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王维:过香积寺【丙丁甲乙丙丁甲乙】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王维: 送梓州李使君【丁乙丙丁甲乙丙丁】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王维:汉江临眺【甲乙丙丁甲乙丙丁】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孟浩然:宴梅道士山房【甲乙丙丁甲乙丙丁】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丹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丙丁甲乙丙丁甲乙】
一丘尝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丁乙丙丁甲乙丙丁】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六种近体诗格律写法五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就是指五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属于近体诗范畴。
律诗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从南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演变而来,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
对于唐代人来说,五言律诗是从五言古诗中脱胎出来的新诗体,它继承了五古的句有定字和隔句压韵的原则,并且借鉴了骈体文的声律和对偶原则,有多方面的发展:1、每首八句;2、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须对仗;3、平仄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联内讲对,两联间讲粘;4、只能押平声韵,并且押韵有固定的位置,即偶数句押韵(也有首句入韵的);5、节奏形式是严格的两个双音步加一个单音步,并且单音步只能出现在句子的中间或者末尾,不能出现在开头,两个相邻的双音步的平仄必须相反。
根据以上规则,五言律诗分为平起和仄起两体,每体又分为正格和偏格二种。
诗体格律:五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
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五律有四个基本句式: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式);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式);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式);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式)。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五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第一种格式:首句入韵仄起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示例: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第二种格式:首句不入韵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近体诗的平仄规律规则【近体诗平仄规则】--------------------------------------------------------------------------------〖简介〗没有平仄限制的诗不能称做近体诗或格律诗,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
分辨一首诗是古风还是近体诗,最主要的标志就是该诗是否区分平仄。
我们对平仄的要求可以不如古人那么严格,但不能完全丢弃。
--------------------------------------------------------------------------------〖规则〗近体诗平仄组合的规律主要又三条:1、同句交替: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
七言诗则依此类推。
是为组句规则。
2、上下句相对:如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对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对句就要为“平平仄仄平”,七言依此类推。
是为组联规则。
3、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粘”,即相同,是为组篇规则。
何谓上下联?近体诗中绝句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联。
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
例如: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仄仄平平仄,城春草木深。
平平仄仄平。
感时花溅泪,平平平仄仄,恨别鸟惊心。
仄仄仄平平。
烽火连三月,仄仄平平仄,家书抵万金。
平平仄仄平。
白头搔更短,平平平仄仄,浑欲不胜簪。
仄仄仄平平。
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颌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每联之内,平仄相对,上下联之间,平仄相粘(即相同),这就是一首格律诗的平仄排列规则。
平白了这三个规则,一首诗的平仄格式就很容易推算出来了。
也许你一时还难以明白,那就先别理这些,西风已经将常见的集中格式排列出来放在下面供您直接套用即可。
另外,如果你已经能分辨平仄,会发现上面所列的平仄格式与例子中的平仄不完全符合,在仔细看看,原来粗体字的位置的平仄有所出入,如第三句“感时花溅泪”,按规则应为“平平平仄仄”,但首字“感”是个仄声字,这不是没有依照格律吗?不是的,这里涉及了近体诗的另一个重要规则:“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实际就是说,每句诗的单数位置的字可以平仄不拘,双数位置的字就要严格使用了。
近体诗律平仄表【平韵格律诗词16种格式】1、五绝首句不入韵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五绝首句不入韵平起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五绝首句入韵仄起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4、五绝首句入韵平起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5、五律首句不入韵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6、五律首句不入韵平起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7、五律首句入韵仄起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8、五律首句入韵平起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9、七绝首句不入韵平起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10、七绝首句不入韵仄起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11、七绝首句入韵平起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12、七绝首句不入韵仄起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13、七律首句不入韵平起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14、七律首句不入韵仄起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格律诗的平仄格式
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或今体诗,兴盛于唐代,诗篇中的字数、平仄、押韵和対仗都有严格的限制。
平仄,是指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平声包括阴平声和阳平声,仄声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
常见的律诗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简称五言和七言。
五言的平仄基本格式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它可以衍生出以下几种形式
1、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2、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3、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4、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七律的平仄基本格式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绝和七绝就是五律和七律的半首。
我们要讲的诗律,指的是近体诗的格律,不涉及诗经、乐府中的那种古体诗。
近体诗是唐以后逐渐形成的,它对平仄、对仗、字数有严格的要求。
近体诗,从体例划分,有三种:绝句(每首四句),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排律(每首十句以上)。
基础是绝句,明白了绝句,其他就好懂了。
平仄的基本格式平仄排列最基本的格式是: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后加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后加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前加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前加仄)所以要说这是“基本格式”,是因为其他各种格式(包括五言和七言的,包括绝句和律诗,共16种),都可以从它推导出来。
学习中,一定要先把这个“基本格式”背熟,记住。
从基本格式推导其他格式,是学习的一个窍门。
如果把全部16种格式都开列出来,机械硬背,那是不容易记住的。
这个“基本格式”中所说的“平”,大体上就是现在普通话中的“阴平”字和“阳平”字;“仄”,大体上就是现在普通话里的“上声”字和“去声”字。
这里所以只能说“大体上”,是因为并不完全如此。
对这个问题,后面还要专门讲述。
上面说的这种基本格式,其实是五言绝句的一种。
试举两例。
例一: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李白《劳劳亭》(诗中第一个字,本应用仄声字,却用了“天”字,是平声字,但在此处是允许的。
原因,后面会讲到。
)例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一”字,在唐韵里是读仄声的,后面会讲到。
)(03)“对”和“粘”的规则从上面所举的基本格式中,可以看出,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平仄是相反的,这叫“对”。
第三句和第四句的平仄也是相反的,这也是“对”。
然而第二句和第三句,从头两个字来看,平仄却是相同的,这叫“粘”。
律诗要求做到这种“对”和“粘”。
如果不符合这个要求,就叫“失对”、“失粘”,就是毛病。
按照诗律学的术语,从一首诗的开始算起,每两句叫做一“联”,每联中的上一句叫“出句”,一下句叫“对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