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律诗的平仄
- 格式:doc
- 大小:16.38 KB
- 文档页数:1
仄起仄收五言标准入韵格式
1.仄起仄收句:仄仄平平仄
2.平起仄收句:平平平仄仄
3.平起平收句:平平仄仄平
4.仄起平收句:仄仄仄平平
并用这四个基本句式,根据“一联之内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的口诀,排出了五言律绝的四种基本格式,如下:
1.仄起仄收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 平起仄收不入韵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 平起平收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4. 仄起平收入韵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今天,我们要说说五言律诗的四种格式。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概念是,五言律诗有四行八句,共40个字。
在格式的排列上,我们同样可
以使用五言律绝的四个基本句式,根据“一联之内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的口诀,排出四种五言律诗的格式。
五言律诗押韵规则五言律诗是中国传统文学中一种常见的诗体形式,它有着独特的韵脚押韵规则。
一、平仄要求五言律诗在形式上要求与古文骈文相同,即平仄要相对应。
平指声调平稳的音节,仄指声调上升或下降的音节。
古文骈文中,平仄相对应是以字、句为单位,五言律诗中平仄的要求是以字为单位。
一般情况下,每个平声字后面要么是仄声字,要么是兼有平仄声的字;每个仄声字后面则可以是平声字,也可以是兼有平仄声的字。
二、押韵要求五言律诗的押韵要求比较严格,每句诗都需要有押韵。
在五言律诗中,韵脚的位置有两种情况:单韵和双韵。
1.单韵:即每句诗的最后一个字押韵。
在一首五言律诗中,所有的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必须押韵,韵脚要随着诗的行脚变化。
每一句诗所押的韵脚都要与前一句不同,以此增加韵脚的多样性。
2.双韵:即每句诗的倒数第二个字和最后一个字都押韵。
这种形式下,每句诗的最后两个字都需要押韵,韵脚也要根据诗的行脚变化。
同样,每一句诗所押的韵脚都要与前一句不同。
在五言律诗中,押韵的形式丰富多样。
日本学者谷崎润一郎在《五言律诗韵母研究》一书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四种元音的韵母编码方式,即a、i、u、e。
根据这种编码方式,可以用字母表示不同的韵母。
例如,a表示平声韵脚,i表示上声韵脚,u表示去声韵脚,e表示入声韵脚。
这样,可以通过组合这四个韵母来构成各种不同的韵脚。
可以用的韵脚有很多种,如a、ai、ao、an、ie、ing、u、uai、uan、ong等。
诗人可以根据需要和自己的创作意图选择适合的韵脚。
注意的是,不同韵脚之间的押韵关系不同,有些是平声韵脚和仄声韵脚的押韵,有些是两个平声韵脚的押韵。
总结起来,五言律诗的押韵规则如下:1.每句诗必须押韵,单双韵都可以。
2.押韵的位置可以在句末,也可以在倒数第二个字和最后一个字。
3.单韵中,每一句诗的韵脚要与前一句不同。
4.双韵中,每一句诗的最后两个字的韵脚要与前一句不同。
5.押韵的韵脚可以根据需要和创作意图自由选择,但要保持平仄对应的关系。
五律平仄韵律格式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五律的概述
2.五律的平仄规则
3.五律的韵律格式
正文
一、五律的概述
五律,又称五言律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
它由五个字组成一句,共有四句,即共有二十个字。
五律起源于唐代,是唐诗的重要类型之一,它要求诗人在有限的字数内,表达丰富、完整的意象和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五律的平仄规则
五律的平仄规则是指诗句中每个字的声调。
在汉语中,声调分为平声、仄声和三声。
平声即第一声和第二声,仄声即第三声和第四声。
五律要求诗句中的每个字都要符合平仄规则,以形成和谐的音韵。
具体来说,五律的第一句和第三句通常以平声字为主,第二句和第四句通常以仄声字为主。
而在每句诗中,平声字和仄声字的分布也有一定的规律,如平仄相间、平仄交替等。
三、五律的韵律格式
五律的韵律格式是指诗句中每个字的韵脚。
在五律中,每两句诗为一个韵脚,共有两个韵脚。
韵脚的要求是,第一句和第二句的韵脚要相同,第三句和第四句的韵脚也要相同。
五律的韵律格式有多种,常见的有 ABAB、AABB、AAAB 等。
其中,ABAB 格式是指第一句和第二句的韵脚相同,第三句和第四句的韵脚也相同;
AABB 格式是指第一句和第二句的韵脚不同,第三句和第四句的韵脚相同;AAAB 格式是指第一句和第二句的韵脚不同,第三句和第四句的韵脚也不同。
总的来说,五律是一种具有严格规则和独特韵味的诗歌形式。
五言律诗的平仄本文是关于五言律诗的平仄,感谢您的阅读!五言律诗的平仄律诗必须讲究平仄,这可以说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
律诗使用平仄的规则,一直影响到后来的词、曲。
在五言律诗中,平仄只有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
就是:仄仄平平仄a,仄仄仄平平A。
平平平仄仄b,平平仄仄平B。
每句后的英文字母表示每种格式:a、A都是仄头(仄声开头),b、B都是平头(平声开头)。
有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1)仄起式(首句第一字是仄声)仄仄平平仄a,平平仄仄平B。
平平平仄仄b,仄仄仄平平A。
仄仄平平仄a,平平仄仄平B。
平平平仄仄b,仄仄仄平平A。
(出句第一个字都可平可仄;如果第一句最后一个字押韵,就是仄仄仄平平A,其余不变。
)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唐]杜甫对月哪无酒,登楼况有江。
听歌惊白发,笑舞拓秋窗。
尊蚁添相续,沙鸥并一双。
尽怜君醉倒,更觉片心降。
(首句不入韵)从军行[唐]杨炯烽火照五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云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首句入韵)(2)平起式(首句第一字是平声)平平平仄仄b,仄仄仄平平A。
仄仄平平仄a,平平仄仄平B。
平平平仄仄b,仄仄仄平平A。
仄仄平平仄a,平平仄仄平B。
(出句第一个字都可平可仄;如果第一句最后一字押韵,就是平平仄仄平B,其余不变。
)春日登楼怀归[宋]寇准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首句不入韵)答白刑部闻新蝉[唐]刘禹锡蝉声未发前,已自感流年。
一入凄凉耳,如闻断续弦。
晴清依露叶,晚急畏霞天。
何事秋卿咏,逢时亦悄然。
(首句入韵)一、三、五、七这四个出句开头两个字如果是平头(即平平),那么二、四、六、八四个对句开头两个字就必须是仄头(即仄仄);出句如果是仄头,对句就必须是平头。
这叫做“对”。
律诗共八句,出句和对句合称为一联。
一共有四联,。
分别是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和尾联(七、八句)。
五言律诗的格式要求五言律诗由两首五言绝句组合而成,共八句,四十字。
五言律诗遵循律诗的普通规则,中间四句要对仗,头两句和末两句,一般不用对仗。
五言律诗共有四种格式:第一种格式,按首尾句而论,两仄起、两平收,由第一种五言绝句的两首组成。
如杜甫的《望春》诗:仄仄平平仄,国破山河在,平平仄仄平。
城春草木深。
平平平仄仄,感时花溅泪,仄仄仄平平。
恨别鸟惊心。
仄仄平平仄,烽火连三月,平平仄仄平家书低万金。
平平平仄仄,白头搔更短,仄仄仄平平。
浑欲不胜簪。
第二种格式,按首尾句而论,三仄起、两平收,由第二种五言绝句加第一种五言绝句组成。
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诗:仄仄仄平平,戌鼓断人行,平平仄仄平,边秋一雁声。
平平平仄仄,露从今夜白,仄仄仄平平,月是故乡明。
仄仄平平仄,有弟皆分散,平平仄仄平,无家问生死。
平平平仄仄,寄书长不达。
仄仄仄平平,况乃未休兵。
第三种格式,按首尾句而论,两平起、仄平收由第三种五言绝句加第四种五言绝句组成。
如李商隐的《风雨》诗:平平仄仄平,凄凉宝剑篇,仄仄仄平平。
羁泊欲穷年。
仄仄平平仄,黄夜仍风雨,平平仄仄平。
青楼自管弦。
平平平仄仄,新知遭薄俗,仄仄仄平平。
旧好隔良缘。
仄仄平平仄,心断新丰酒,平平仄仄平。
销愁斗几千!第四种格式,按首尾句而论,三平起、仄平收由第四种五言绝句的两首组成。
它的平仄为:如王维的《山居秋日冥》诗:平平平仄仄,空山新雨后,仄仄仄平平。
天气晚来秋。
仄仄平平仄,明月松间照,平平仄仄平,清泉石上流。
平平平仄仄,竹喧归浣女,仄仄仄平平。
莲动下渔舟。
仄仄平平仄,随意春芳歇,平平仄仄平。
王孙自可留。
五言格律诗平仄韵表五律的平仄平仄是近体诗格律中最重要的因素。
五律平仄格式是近体诗中最基本的格式,掌握了五律的平仄格式,七律以及入律的五、七言绝句就容易得多了。
(一)五律的类型五律的平仄有四个类型,依次排列,恰好是五律的两联:A仄仄平平仄,B平平仄仄平;C平平平仄仄,D仄仄仄平平。
五律共四联八句,将以上形式重复一次,就是一首完整的五律,下面是五律的第一种格式:A⊙仄平平仄,B平平仄仄平。
C⊙平平仄仄,D⊙仄仄平平。
A⊙仄平平仄,B平平仄仄平。
C⊙平平仄仄,D⊙仄仄平平。
(点外加圈者表示可仄可平,以下相同。
)例诗: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五律第一句不入韵。
五律首句也可入韵,倘要入韵,只须将第一句换为第四句即可,其他不变,这就衍化五律第二式:D⊙仄仄平平,B平平仄仄平。
C⊙平平仄仄,D⊙仄仄平平。
A⊙仄平平仄,B平平仄仄平。
C⊙平平仄仄,D⊙仄仄平平。
例诗:终南山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倒海隅。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将第一式一、三联与二、四联位置倒换,即成五律第三式:C⊙平平仄仄,D⊙仄仄平平。
A⊙仄平平仄,B平平仄仄平。
C⊙平平仄仄,D⊙仄仄平平。
A⊙仄平平仄,B平平仄仄平。
例诗;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同样的,将第三式的第一句换为第四句,使首句入韵,遂衍化为五律第四式:B平平仄仄平,D⊙仄仄平平。
A⊙仄平平仄,B平平仄仄平。
五言律诗平仄对照
五言律诗是我国传统的诗体之一,通常每句由二至四字平仄组成。
平指平声,仄指仄声。
平声是指读音中的轻声音,仄声则是读音中的重声音。
下面是五言律诗平仄对照的示例:
古体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
先秦时期的《山有木兮木有枝》: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
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
宋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
元代郑光祖的《龙门记·雁字回时》:
一双双鸿雁,高飞去不回。
平平平仄平,平平平平平。
以上是一些五言律诗平仄对照的例子,给出了每句中的平仄排
列方式。
在创作五言律诗时,需要注意每句的平仄配合,以形成韵律优美的诗句。
五言律诗平仄对照
一、仄起仄收式,首句不起韵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二、平起平收式,首句入韵
中平仄仄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三、平起仄收,首句不入韵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四、以仄起平收,入韵。
中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注:【中】为可平可仄,【平仄】为韵脚。
五言律诗也叫“五律”五言律诗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而且以仄起式为常见。
五言律诗与七言律诗一样,四联八句,每一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领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领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与七律不同的是,五律首联用对仗的较多,主要原因是五律首句不入韵的较多,七律首句不入韵的较少。
但这个原因不是绝对的,在首句入韵的情况下,依然有首联用对仗的例子。
五律有以下规则:(一) 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二)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须对仗,三)平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联内讲对,两联间讲粘(四)只能押平声韵,并且押韵有固定的位置,即偶数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不可换韵;(五)节奏形式是严格的两个双音步加一个单音步,并且单音步只能出现在句子的中间或者末尾,不能出现在开头,两个相邻的双音步的平仄必须相反,五律的平爪格式有四种附: ()中可平可人第一种:[平起首句入韵式]逢一、二、四、六、八句押平韵.平平人人平[韵],(人)仄人平平[韵](人)仄平平人,平平仄平[韵] 。
[对仗](平)平平人人,(人)仄仄平平[韵] 。
[对仗](人)人平平人,平仄人平平[韵]第二种:[平起首句不入韵式]逢二、四、六、八句押平韵,首句不用韵。
(平)平平仄人,(人)仄人平平[韵](人)仄平平爪,平平仄人平[韵] 。
[对仗](平)平平爪爪,(人)仄人平平[韵] 。
[对仗](人)瓜平平人,平平仄仄平[韵]第三种:[人起首句入韵式]逢一、二、四、六、八句押平韵.(人)仄人平平[韵] ,平平厂人平[韵] (平)平平爪仄,(人)仄人平平[韵] 。
[对仗](人)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对仗](平)平平人人,(人)仄人平平[韵I[人起首句不入韵式]第四种:逢二、四、六、八押平韵,首句不用韵.(人)仄平平仄,平平仄人平[韵]。
(平)平平仄爪,(人)仄仄平平[韵] 。
[对仗](人)仄平平爪,平平仄仄平[韵] 。
五律平仄韵律格式
五律是一种古典诗体,其格式包括平仄和韵律。
以下是五律平仄和韵律的基本格式:
五律平仄格式:
* 平仄:五律是平起首句,仄起中句,平起尾句。
每句五言,一、三句平韵,二、四句仄韵。
* 例子: C opy code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
五律韵律格式:
* 韵脚:五律通常采用押韵的方式,每句五言,一、二、四韵相同,三、五韵相同。
韵脚可以根据需要自由搭配。
* 例子: C opy code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这只是五律的一种基本格式,实际创作中可以根据需要对平仄和韵律进行一些灵活的调整。
这种古典诗体常见于古代的律诗,如唐诗、宋词等。
1。
五言律诗是一种中国古代的诗歌体裁,在五言律诗中,每一行都有明确的韵律格式。
该诗歌通常由五行诗歌组成,每行有十二个字,其中前四字为平仄,后八字为平声。
在中文文学中,平仄格式是指对每一行的音节和语调的要求。
平声:以阴平为主的语调,没有明显的高低起伏。
仄声:以阳仄为主的语调,有明显的高低起伏。
在五言律诗中,前两行为平声,后两行为仄声,最后一行为平声。
因此,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通常是这样的:平平仄仄平。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对于诗歌的韵律和意境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作诗人需要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巧妙的构思和设计,才能创作出美妙的五言律诗。
五言绝句平仄格律韵
五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的范畴,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其雏型是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
唐时期。
全篇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间两联须作对仗。
代
表作品有李白的《送友人》、杜甫的《春望》、王维的《山居秋暝》等。
五言绝句的平仄格式和规则有四条:
1.一联之中,平仄相对。
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
五绝的“对”,只有两种形式,
即为:
(1)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差强人意平仄仄仄仄仄差强人意
2.两联之间,上联对句必须与下联出句平仄相粘。
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下联出
句第二字的平仄要同上联对句第二字一致。
“粘”的规则是很严格的。
3.每句的平仄就是相重的,又就是相间的。
相重相间交错采用,形成了近体诗长短滑
行的节奏。
五言每句三个节奏,例如:仄仄/差强人意/仄仄仄/仄平/平
4.五言律绝,四句二韵或三韵。
平仄定格凡四式。
重新认识了五言绝句的平仄规则,有人可以明确提出新问题:凭什么去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就是没滑行的,而其他三声就是存有滑行的(声母也可能将就是持续上升或
微再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构成了两大类型。
如果使这两类声调在律诗中交叠着,
那就能够并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
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存有许多讲究,
但是平仄拉季夫卡也就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
1、同句交替: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
七言诗则依此类推。
是为组句规则。
2、上下句相对:如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对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对句就要为“平平仄仄平”,七言依此类推。
是为组联规则。
3、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粘”,即相同,是为组篇规则。
近体诗中绝句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联。
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
例如: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仄仄平平仄)城春草木深。
(平平仄仄平)感时花溅泪,(平平平仄仄)恨别鸟惊心。
(仄仄仄平平)烽火连三月,(仄仄平平仄)家书抵万金。
(平平仄仄平)白头搔更短,(平平平仄仄)浑欲不胜簪。
(仄仄仄平平)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颌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每联之内,平仄相对,上下联之间,平仄相粘(即相同),这就是一首格律诗的平仄排列规则。
平白了这三个规则,一首诗的平仄格式就很容易推算出来了。
也许你一时还难以明白,那就先别理这些,西风已经将常见的集中格式排列出来放在下面供您直接套用即可。
另外,如果你已经能分辨平仄,会发现上面所列的平仄格式与例子中的平仄不完全符合,在仔细看看,原来粗体字的位置的平仄有所出入。
如第三句“感时花溅泪”,按规则应为“平平平仄仄”,但首字“感”是个仄声字,这不是没有依照格律吗?不是的,这里涉及了近体诗的另一个重要规则:“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实际就是说,每句诗的单数位置的字可以平仄不拘,双数位置的字就要严格使用了。
正如例子中所见,凡平仄“不拘”的字都出现在单数的位置。
由于近体诗只能押“平”声韵,故凡要押韵的位置(五言的第五字、七言的第七字)只能用平声字,这是指偶数句而言,根据上下句要平仄相对的规则,奇数句(第一三五七句)末字就要用仄声字。
近体诗另有一个可以变通的地方是第一句的末字,前面说过,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如果押韵的话,则首句末字也要使用“平”声字。
五言律诗对仗规则
五律的格律对仗规则是:
1、每句末字是平声即需要押韵。
2、第二、四、五字的平仄不能改变。
3、第一字的平仄规则,不能犯孤平。
4、第三字的平仄规则,不能有三平调。
注意:
1、律诗每两句合成一联。
第1,2句合称第一联(首联),第3,4句合称第二联(颔联),第5,6合称第三联(颈联),第7,8句合称第四联(尾联)。
2、除首联和尾联外的其它各联都必须使用对仗。
所谓对仗就是把字数相等、意思相对或相反、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句子放在一起,使两个句子形式上互相映衬,内容上互相补充。
通俗地说是两个句子相同位置的字词的词性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严格些说是词类相同或相近。
五言律诗的平仄
五言律诗的平仄
律诗必须讲究平仄,这可以说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
律诗使用平仄的规则,一直影响到后来的词、曲。
在五言律诗中,平仄只有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
就是:仄仄平平仄a,仄仄仄平平 A。
平平平仄仄 b,平平仄仄平 B。
每句后的英文字母表示每种格式:a、A都是仄头(仄声开头),b、B都是平头(平声开头)。
有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仄起式仄仄平平仄 a,平平仄仄平 B。
平平平仄仄 b,仄仄仄平平 A。
仄仄平平仄 a,平平仄仄平 B。
平平平仄仄 b,仄仄仄平平 A。
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 [唐] 杜甫
对月哪无酒,登楼况有江。
听歌惊白发,笑舞拓秋窗。
尊蚁添相续,沙鸥并一双。
尽怜君醉倒,更觉片心降。
从军行 [唐]杨炯烽火照五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云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平起式平平平仄仄 b,仄仄仄平平 A。
仄仄平平仄 a,平平仄仄平 B。
平平平仄仄 b,仄仄仄平平 A。
仄仄平平仄 a,平平仄仄平 B。
春日登楼怀归 [宋] 寇准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答白刑部闻新蝉 [唐] 刘禹锡
蝉声未发前,已自感流年。
一入凄凉耳,如闻断续弦。
晴清依露叶,晚急畏霞天。
何事秋卿咏,逢时亦悄然。
一、三、五、七这四个出句开头两个字如果是平头,那么二、四、六、八四个对句开头两个字就必须是仄头;出句如果是仄头,对句就必须是平头。
这叫做“对”。
律诗共八句,出句和对句合称为一联。
一共有四联,。
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上一联的对句如果是平头,,下一联的出句必须也是平头;上一联的对句如果是仄头,下一联的出句必须也是仄头。
这叫做“粘”。
五言排律是五言律诗的延长,五言律绝是五言律诗的减半,因此,五言排律或五言律绝都只要依照五言律诗的平仄,不违反“粘”“对”的规则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