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会计模式通论
- 格式:ppt
- 大小:231.00 KB
- 文档页数:37
第1章国际会计的形成与发展一、讨论题1.1 为什么说市场国际化,特别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是会计国际化的主要推动力?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使会计成为一种国际商业语言。
特别是国际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兴起向进入市场的贷款人或筹资者提出了应提供在国际间可比且可靠的财务信息的要求(即国际财务报告趋同化的要求),更成为会计国际化的主要推动力。
1.2 跨国公司是否在百分之百地推动会计国际化?说明你的观点。
不是。
跨国公司对推动会计国际化有其两面性:一方面,基于其跨国经营和国际筹资的需要,他们希望通过会计国际化来缩小和协调国别差异;另一方面,他们又十分重视利用各国现存的会计差异来谋取财务利益。
后者也推动了各国会计模式和重要会计方法的国际比较研究。
(注意:“会计国际化”大体上与“会计的国际协调化”概念一致,而与国际会计研究中的“国别会计”观点对立)1.3 会计随商业活动的扩展而传播,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从历史发展的进程谈谈你的看法。
同意。
可主要就前殖民帝国的会计向其原殖民地传播、工业革命后西方会计的发展及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会计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主宰着世界各地的会计发展等历史事实,加以讨论。
1.4 哪些特定会计方法具有国际性质?把外币交易和外币报表的折算引入会计领域,是会计国际化带来的独特问题。
它与由此引发的跨国企业合并和国际合并财务报表与外币折算相互关联和制约的问题,以及各国的物价变动影响在国际合并财务报表中如何处理和调整的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成为国际会计研究中既需协调一致但又矛盾重重的“三大难题”。
在世纪之交,金融工具(特别是衍生工具)的创新引发的会计处理问题,给传统的会计概念和实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成为各国会计准则机构联合攻关、仍未妥善解决的难题。
此外,国际税务会计也是值得关注的课题。
1.5 你对会计国际化和国家化之间的矛盾及其消长有何看法?会计国际化和国家化的矛盾实际上反映了经济全球化与各国的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及其消长过程。
第1章国际会计的形成与发展一、讨论题为什么说市场国际化,特别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是会计国际化的主要推动力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使会计成为一种国际商业语言。
特别是国际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兴起向进入市场的贷款人或筹资者提出了应提供在国际间可比且可靠的财务信息的要求(即国际财务报告趋同化的要求),更成为会计国际化的主要推动力。
跨国公司是否在百分之百地推动会计国际化说明你的观点。
不是。
跨国公司对推动会计国际化有其两面性:一方面,基于其跨国经营和国际筹资的需要,他们希望通过会计国际化来缩小和协调国别差异;另一方面,他们又十分重视利用各国现存的会计差异来谋取财务利益。
后者也推动了各国会计模式和重要会计方法的国际比较研究。
(注意:“会计国际化”大体上与“会计的国际协调化”概念一致,而与国际会计研究中的“国别会计”观点对立)会计随商业活动的扩展而传播,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从历史发展的进程谈谈你的看法。
同意。
可主要就前殖民帝国的会计向其原殖民地传播、工业革命后西方会计的发展及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会计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主宰着世界各地的会计发展等历史事实,加以讨论。
哪些特定会计方法具有国际性质把外币交易和外币报表的折算引入会计领域,是会计国际化带来的独特问题。
它与由此引发的跨国企业合并和国际合并财务报表与外币折算相互关联和制约的问题,以及各国的物价变动影响在国际合并财务报表中如何处理和调整的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成为国际会计研究中既需协调一致但又矛盾重重的“三大难题”。
在世纪之交,金融工具(特别是衍生工具)的创新引发的会计处理问题,给传统的会计概念和实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成为各国会计准则机构联合攻关、仍未妥善解决的难题。
此外,国际税务会计也是值得关注的课题。
你对会计国际化和国家化之间的矛盾及其消长有何看法会计国际化和国家化的矛盾实际上反映了经济全球化与各国的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及其消长过程。
第二章会计的基本理论结构第一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基本前提是指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
由于会计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极为复杂,其反映的经济活动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为了使会计能够连续、系统、综合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信息使用者所需的有用信息,必须对会计实务中那些尚未确知或无法正面论证的先决条件及其环境,根据客观的或经常的情况作出合理的判断和规定。
这些合理的推断和规定,就构成了会计的基本前提。
因此,会计基本前提有时也称为会计假设或会计假定。
会计基本前提反映了会计环境对会计的影响和制约。
离开这些前提条件,会计工作就不可能正常地进行,更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会计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货币计量等四项。
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为之进行会计核算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也称会计实体或会计个体。
会计主体规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按照会计主体的要求,会计只能记录反映各项会计主体内的经济活动,不反映主体之外的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也不反映主体的投资者即所有者的经济活动,以便会计记录和报告能准确反映该主体的实际情况。
会计主体不同于企业法人。
所有的企业法人都是会计主体,但有些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二、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企业的经营活动将长期持久地延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破产和解散。
持续经营这一前提界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在会计实务中,持续经营前提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1.由于假定企业的持续经营,才要求企业的资产按历史成本计价,而不是采用现行市价;2.持续经营前提为采用权责发生制奠定了基础,才使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划分成为必要;3.由于这一前提的存在,才产生了资本保全问题。
三、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从时间上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期间,以便分期及时地提供企业经营情况的信息。
企业的盈亏情况,从理论上讲,只有在企业终止经营后,才能最终加以确定,但这样做是不可能的。
因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国家有关部门及企业经营者都需要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要求企业定期提供决策和征税依据等方面的会计信息,因而不可能等到经营活动全部结束时才进行结算并编制财务报告。
《国际会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国际会计International Accounting课程编码:6361F006 学分: 2 总学时:36说明【课程简介】本课程为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财务会计方向课程。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学生不应仅把眼光局限在国内的会计实务的处理上,更应该立足于全球角度,应对会计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因此,本课程在会计学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位置。
作为会计学的一个独立的分支,国际会计有着自己相对独立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利用此课程中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专业方向课程【适用专业】会计学专业【教学目标】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能使学生了解国际会计产生、基本知识、发展动态和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掌握国际比较会计、国际税务筹划的不同特点、具体要求和核算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完整地掌握国际会计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并能把它们运用于实践当中。
【先修课程要求】《经济学》、《管理学》、《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等课程。
这些课程的基本原理、理论及其分析方法,是学习本课程的基础。
【能力培养要求】可以对典型国家的会计模式进行比较,对常见的国际税务问题可以分析判断。
【学习总量】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36学时。
学生自主学习12学时,另行安排。
【教学方法与环境要求】教学方法:依托多媒体教学环境,在讲授基础上,结合教材思考题组织课堂讨论和主题发言。
用国际会计准则与实际业务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借鉴和吸收国际上一切优秀的成果;联系实际发展我国的会计准则;熟悉和掌握国际通用的商用语言。
环境要求:多媒体教室。
【学时分配】【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国际会计》,常勋;常亮,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第7版参考书:【1】《国际会计前沿》,王松年,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年【2】《国际会计学》,徐经长、杜胜利、陈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3】《国际会计研究》,常勋,中国金融出版社,2015年【4】《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阐释与应用》(中国版),本哈德. 裴仁斯等,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年【5】《国际会计学》,[美]弗雷德里克·D. S. 乔伊、卡罗尔·安·福罗斯特、加利·K. 米克著,周晓苏、方红星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6】《国际会计》,王建新,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大纲内容第一章国际会计的形成与发展【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1)国际会计师大会的由来与发展(2)早期国际会计定义的区别理解:(1)市场国际化对会计国际化的影响(2)跨国公司兴起对会计国际化的影响(3)会计遗产对会计国际化的影响掌握:(1)国际会计的三大问题(2)会计职业国际化的三个层次(3)各国会计师职业资格考试的差异(4)“世界会计”观的定义(5)“国别会计”观的定义(6)“实务主义”观的定义(7)崔和缪勒的定义(8)伊克彼、麦尔科和伊利马拉夫的定义(9)国际会计的主要内容运用:(1)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区分会计职业界提供国际性服务的三个层次(2)通过学习各学者的观点,能够评价和比较国际会计的不同定义【内容提要】第一节会计的国际化一、市场的国际化,特别是货币、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二、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壮大三、会计世袭遗产的国际性四、特定会计方法的国际性质五、会计的国际化与国家化第二节会计职业界的国际化一、会计职业界提供国际性服务的三个层次二、会计职业界的国际组织三、会计职业国际化的阻力第三节国际会计的定义一、国际会计学家在早期对国际会计所下的定义二、20世纪70年代国际会计研究中的三种不同观点三、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国际会计学家对国际会计所下的定义四、国际会计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教学重点:市场国际化、特别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是会计国际化的最主要的推动力量;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壮大对会计国际化的双面影响;国际会计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