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 格式:ppt
- 大小:2.50 MB
- 文档页数:23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1千功过秦始皇学案人民版选修4预习导引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创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国家的主要史实。
1.重点: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条件、主要内容和历史影响。
2.难点:全面评价秦始皇。
知识点一“秦王扫六合”1.条件(1)国力强大: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最为强大的诸侯国。
(2)重用人才:重用李斯、王翦等杰出人才。
(3)制定战略:制定正确的统一方略,开展大规模的统一战争。
(4)顺应潮流:适应了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
2.过程: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
3.意义: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大帝国。
[重点精讲] 秦统一的条件1诸侯间的争霸和兼并战争是残酷的,它不仅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给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破坏。
但是,这种兼并战争在客观上有利于结束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局面,逐步从局部统一走向全面统一。
2战国后期各地经济联系加强,使各地逐渐成为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
3“百家争鸣”为统一局面作了舆论准备,被秦始皇采用的法家思想强调集权,主张用暴力实现统一。
知识点二确立中央集权制1.措施(1)创立“皇帝”尊号,并成为以后专制君主的专用名词。
(2)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下设县。
(3)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三公”相互制约,大权集于皇帝手中。
2.特点(1)三公九卿和地方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对皇帝负责。
(2)官吏之间职责明确、相互牵制,有利于皇帝对各级官吏的控制。
3.作用: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金字塔式的统治体系,确保了皇帝对全国的统治,组建起一个空前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
[图解历史] 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知识点三“大一统”政策的实施1.统一文字(1)措施:下令全国各地一律使用统一的文字——小篆。
(2)影响:文字的统一对于各地的文化交流和共同文化的进一步形成,具有深远意义。
2.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1)下令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方便了各地贸易往来和国家的财政税收。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一、管仲管仲是中国东周时期齐国的政治家,他辅佐齐国国君齐桓公姜小白,成就了春秋第一霸的名头。
但是在具体的施政过程中,他开创了税收制度,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当时东周国力衰弱,周边的戎狄等游牧民族势力,向中原渗透,各个诸侯国纷纷不是对手,齐国利用其强大的综合实力号召各个诸侯国,团结起来“尊王攘夷”,九会诸侯驱逐戎狄势力,避免了中原沦陷在游牧民族势力范围。
二、商鞅战国时期卫国王室后裔,法家代表人物,原名公孙鞅,或者叫做卫秧,因其封爵时,封地在商淤之地,故历史上又称呼其为商君。
其响应秦孝公“招贤令”,来到秦国,三试孝公变法图强的态度,感觉秦孝公嬴渠梁是一个可以依靠的君主,于是商鞅倾其所能,开展了2轮为期20年的变法,将秦国从弱小诸侯国,改造为耕战一体的军事强国,为秦国开启统一之战搭好舞台。
历史上称之为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成功的改革,虽然其本人被保守势力杀害,但是是法治思想深入人心,其本人被杀害后,改革措施却是保留到秦朝灭亡。
三、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山东琅琊人,东汉末年避祸南阳卧龙岗。
卧龙、凤雏、幼麒、冢虎,东汉末年四大谋士之首。
写了有名的《隆中对》,刘备按照这个策略建立蜀国。
有生之年协助刘备,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功劳。
当时刘备只有关羽、张飞及为数不多的士兵,后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利用赤壁之战最终夺取益州,建立蜀国。
之后为了保持蜀国的存在连续九伐中原,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出师表》。
四、王猛王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最出色的谋士。
辅佐士族首领符坚建立前秦。
自西晋八王之乱、永嘉之乱吼西晋灭亡,中国北方进入了空前的黑暗,匈奴、羯、鲜卑、氐、羌等少数民族现后在中华大地建立了地方割据势力,北方汉人将要损失殆尽。
危难之际王猛横空出世,协助氐族首领符坚,南征北战降伏各个少数民族,建立了强大的前秦帝国。
之后王猛病重,弥留之际,给符坚出主意,统一天下最大的障碍来自前秦帝国内部,各个少数民族的首领身上,只有处理好这件事,再进攻长江以南的东晋,统一天下不成问题。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一、千秋功过秦始皇1、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⑴、顺应趋势:安定统一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最主要原因)⑵、国力雄厚:商鞅变法的影响(经济、军事实力增强)⑶、任用贤能:李斯、尉缭等⑷、个人条件:雄才大略、雄心抱负2、秦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简述)灭六国顺序:韩、赵、魏、楚、燕、齐(公元前221年)3、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和巩固统一的措施(简述)⑴、建立中央集权制A 、首创皇帝制度B 、建立三公九卿制C 、推行郡县制⑵、巩固统一:A 、政治: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具体见上)B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大力发展交通(驰道、灵渠)C 、军事:南征百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D 、文化:统一文字(小篆)、焚书坑儒4、秦始皇的历史功过(评价)⑴、是一位对中国历史做出巨大贡献,产生巨大影响的封建帝王A 、他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
B 、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C 、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如首创皇帝制度;推行郡县制;三公九卿制)D 、采取了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的措施(详见上题),奠定了中华民族统一国家的基础(可参考必修一课本P9的图)⑵、又是一位惟我独尊、专制暴虐的暴君A、文化专制:焚书坑儒B 、徭役繁重:大兴土木(长城、秦皇陵)C 、赋税沉重D 、刑法严酷⑶、总之,秦始皇是一个功大于过的封建帝王,我们应该公正、客观地加以评价。
补充: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性规律前提:特定的环境(分阶段) 标准: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依据:活动 原则:一分为二(答案组建格式)易犯的两大错误:片面;过分夸大个人作用,忽视人民群众的作用对特定环境下人物语言的理解、对领袖人物作用的理解二、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1、唐朝初年出现贞观之治的主要原因⑴、外因:吸取隋亡教训 ⑵、内因:唐太宗个人品质(主要)⑶、隋的奠基 ⑷、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2、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列举)⑴、用人:知人善用⑵、虚心纳谏:魏征⑶、经济:轻徭薄赋(民本思想、使唐初社会经济逐步复苏)⑷、政治: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君权)⑸、文化:完善科举制(推动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唐诗兴盛的原因之一)⑹、民族关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爱之如一”、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发展)A 、东突厥:“战而后和”,设都督府B 、西突厥:设安西都护府C 、吐 蕃:和亲(松赞干布、文成公主) 注意:唐蕃政权的并立关系,西藏地区在元朝时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归宣政院管辖。
高二历史选修4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千秋功过秦始皇班级姓名学号一、学习目标1、课标要求: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功过。
2、重点、难点:重点:秦始皇的主要事迹及其评价难点:学会客观具体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二、学法指导从秦始皇的境遇、言行和功绩中,深入了解秦始皇的突出特点和性格,理解秦始皇与其时代的关系,感悟当时历史发展主题。
三、问题探究1、如何评价历史人物2、撰写小论文:全面评价秦始皇四、知识结构条件统一六国概况意义政治建立专制主义经济中央集权制大一统政策文化交通军事影响秦始皇的暴政及秦朝的灭亡五、课后反思高二历史选修4专题Ⅱ-2 古希腊的先哲班级姓名学号一、学习目标1、课标要求:①了解希腊古典文化繁荣的表现,并分析繁荣的原因。
②了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事迹,感受他们认识世界,探索真理的精神。
2、重点、难点:重点:①柏拉图理想国的设想②亚里士多德理性主义的思想难点:①理解并评价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观点与政治主张②归纳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二、学法指导搜集文献资料,结合西方思想文化的历史发展,初步理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思想文化的贡献;并在小组交流。
三、问题探究评价柏拉图“理想国”思想四、知识结构条件古典文化繁荣民主制的衰落和希腊哲学的顶峰生平简历正义的理想国 柏拉图 《理想国》 “哲学家王”最早的乌托邦思想影响代表人物生平简历亚里士多德 思想主张思想影响五、课后反思。
唐太宗对朝鲜和日本的政策
1.贞观二年……大收天下儒士,赐帛给傅,令诣京师,擢以不次……四方儒生负书而至,盖以千数。
俄而吐蕃,及高昌、高丽、新罗等诸夷酋长,亦遣子弟请入学。
于是国学之内,鼓箧升讲筵者,几至万人,儒学之兴,古昔未有也。
──[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七《崇儒学》
2.明年,遣子文王及弟伊赞子春秋来朝,拜文王左武卫将军,春秋特进。
因请改章服,从中国制,内出珍服赐之。
又诣国学观释奠、讲论,帝赐所制《晋书》。
辞归,敕三品以上郊饯。
──[北宋]欧阳修《新唐书》卷二二十《东夷传·新罗》。
选修四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编号:08主备人:审核人:复备时间:上课时间:课程标准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3、列举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举措,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学习一、目标导学,构建体系二、知识梳理第一节、千秋功过秦始皇一、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
1、时代背景: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国具有完成统一的实力;秦王赢政本人的雄才大略。
2、经过: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
3、意义:结束了分裂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二、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政治确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①中央创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②地方实行郡县制,避免国家分裂。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军事北击匈奴,南攻南越,修万里长城文化统一文字,以小篆为准思想焚书坑儒,加强思想专制三、秦始皇的暴政有何表现?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1、暴政: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②横征暴敛:修长城、仿建六国宫殿、建阿房宫、郦山陵。
③严刑酷法2、秦亡的原因:根本原因:秦的暴政;直接原因:秦末农民起义。
四、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1)功: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
这是作为一个封建时代政治家的杰出之处。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节千秋功过——秦始皇德清高级中学闻霞★考纲: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考点: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感受秦始皇在国家统一过程中的雄才伟略。
★基础知识一、秦统一六国1、条件:⑴客观:①经济:封建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分裂,同时又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
②政治:争霸兼并战争使国家由区域性向大一统发展。
③民族:各民族逐步融合,民族凝聚力加强。
④群众:诸侯割据混战,加深了人民的困苦,人民厌战渴望统一。
⑤思想:法家关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理论。
⑵主观:①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根本原因)②嬴政雄才大略,广罗人才和“远交近攻”的统一策略。
2.过程:公元前230年~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方式:兼并战争)3.意义:⑴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此进入大一统时代,祖国版图初步奠定⑵有利于生产的恢复与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二、秦巩固统一的“大一统”措施三、评价秦始皇1、功:秦始皇是杰出的政治家,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被后世尊为“千古一帝”⑴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⑵建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在内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当时和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⑷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百越,促进了民族融合,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过:秦始皇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秦始皇暴政表现)⑴徭役兵役繁重,滥用民力物力,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墓,修筑长城等,破坏了生产,加重了人民负担⑵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
历史·人教版选修四章节知识梳理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秦始皇:开创国家统一新纪元,并建立颇具系统性的发展、维护国家统一的制度措施。
唐太宗:发展国家统一局面。
通过推动社会发展的方式使民族统一达到辉煌。
康熙帝:巩固国家统一局面。
面对内外形势变迁,具有强烈历史使命感,缔造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时代。
总之:秦始皇是法家形式的维统;唐太宗是内修繁荣然后吸附的儒家怀柔之策;康熙帝是内忧外患的新形势下坚持统一与主权不动摇,策略得当。
评价古代政治家的一般方法:了解基本史实、一分为二评价史实:1、是否有利国家统一;2、是否保持政治安定;3、是否促进经济发展;4、是否促进文化繁荣;5、是否促进民族融合;6、是否反抗外来侵略。
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秦统一六国1、原因:历史发展的趋势,春秋战国时代各因素因缘际会的结果⑴时代条件:①经济基础:封建经济(自然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分裂,同时又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②政治基础:争霸、兼并战争使国家由区域性统一向大一统发展③民族基础:各民族逐步融合,民族凝聚力加强④群众基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割据混战,加深了人民的困苦,人民厌战渴望统一⑤思想基础:法家关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理论⑵秦国因素:①秦国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军功爵制),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②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施展雄才大略,广罗人才,谋略正确2、过程:(10年)远交近攻、分化离间①先灭弱韩:前230年韩国用“疲秦计”;“先取韩以恐他国”②离间灭赵:前228年扫除两翼,最后灭齐战略;离间计李牧被杀,赵括代廉颇③水灌灭魏:前225年王贲引黄河、鸿沟之水灌大梁城④王翦灭楚:前223年秦王知错能改,请出老将王⑤北灭燕国:前222年荆轲刺秦,秦据借口灭燕⑥完胜灭齐:前221年孤掌难鸣,势如破竹3、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②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中国六大政治家1、王安石[宋] 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1021~1086)∙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北宋临川人(今江西东乡上池村人)。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北宋帝国首相、新党领袖。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其亦擅长诗词,流传最著名的莫过于〈泊船瓜洲〉里:“春风又绿江南岸2、商鞅[春秋战国] 战国期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前390~前338)∙商鞅,战国期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又名公孙鞅、卫鞅,卫国(今河南濮阳)人,约生于公元前390年,死于公元前338年。
商鞅是战国时没落贵族的后裔。
他从小就好刑名之学。
所谓刑名之学,即指建立和巩固地主阶级-的一套法家学说。
年轻时,商鞅在魏国进一步研究了法家思想,总结了李悝、吴起的变法经验,完善了自己的法家理论。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下令求贤,商鞅应召入秦,进献富国强兵之策,便提出变法重点放在两面个方面3、张居正[明] 中国古代十大名相,明朝首辅,中国六大政治家(1525~1582)∙张居正,汉族,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
字叔大,少名张白圭,又称张江陵,号太岳,谥号“文忠”。
明代政治家,改革家。
中国历史上优秀的内阁首辅之一,明代伟大的政治家。
后有同名电视剧、小说。
张居正5岁识字,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16岁中举人。
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23岁的张居正考中进士。
1567年(隆庆元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
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4、诸葛亮[三国] 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181~234)∙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二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教案【教学目的】知识与才能方面:列举唐太宗在军事上的主要业绩,归纳唐太宗在用兵上的特点。
讲述玄武门之变发生的原因和经过,讨论在封建社会的宫廷中,类似玄武门之变的事情经常发生的原因。
总结唐太宗民族政策的主要特点,理解它对促进各民族经济的开展及民族间的交融所起到的作用。
理解唐太宗的用贤和纳谏,讨论用贤和纳谏与“贞观之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归纳和概括唐太宗的用兵特点以及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搜集与唐太宗相关的史料,讨论唐太宗个人在贞观之治中所起的作用,学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评价历史人物,坚持人民群众在历史创造过程中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详细分析个人在历史上的宏大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理解唐太宗擅长用人、虚心纳谏、勇于改正等方面的诸多事例,理解唐太宗的个人品质,并以此为鉴戒,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
透过唐太宗的民族政策,体会唐太宗在对待各民族问题上的平等态度和开放的胸襟。
同时,理解战争只是民族关系的支流,各民族的友好往来才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教学重点】唐太宗的主要作为及其与“贞观之治〞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在古代中国社会皇帝纳谏的积极作用;分析纳谏与现代社会民主制度的本质区别。
【教学方法】实物投影、探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问题探究导入。
通过分析引言,可训练学生对历史材料的解析、归纳、评述才能,从理性的层面建立起学生对唐太宗作为出色政治家的感佩之情和对其治国理念的深度认同。
详细步骤如下:①请学生观察引言提供的唐太宗画像,并说明对这幅画像中反映出的李世民的形象和神态有何直观印象?②出示与引言相对照的贞观政要·君道原文,请学生解析其意。
③对照引言文字,请学生归纳唐太宗如何论证君、国、民三者的关系。
④请学生谈谈对唐太宗此番阐述的感受。
⑤在感受根底上再次联络唐太宗画像中反映的形象及神态,看是否符合最初的直观印象。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一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秦统一六国1.条件(1)客观条件___________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___________迅速发展,为统一天下提供了条件。
战国时代久经战乱的人民都渴望统一。
(2)主观条件(嬴政才略)①广泛吸引各国___________。
②采纳___________的建议,采取从弱小的___________开刀,再扫除两翼,最后灭齐的统一方略。
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1.政治方面(1)创皇帝制:创立皇帝称号,自称___________。
(2)集权一身:加强___________制,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___________负责。
(3)实行郡县制:在全国设立36郡,郡下设县,实行___________制,强干弱枝,避免重陷于四分五裂局面。
(4)奠定疆域:征服百越,北击___________,奠定了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
2.文化方面:统一文字,以___________为准,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国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流。
3.经济方面(1)统一度量衡,官府制作标准的___________,发放全国。
(2)统一货币。
(3)修建以___________为中心的水陆交通。
三、秦始皇的暴政1.焚书坑儒(1)目的:对___________严加控制。
(2)概况①发布__________令,民间只可收藏有关医学、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焚毁。
②因一些儒生批评秦始皇滥施刑罚,秦始皇大怒,结果活埋460名儒生。
2.修筑长城(1)目的:阻止匈奴南下。
(2)概况:把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扩建,西起___________、东至___________。
四、秦始皇的功与过1.功绩:统一中国,建立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___________新纪元。
2.过失:___________致秦速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