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对比与翻译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89.00 KB
- 文档页数:2
英汉语⾔系统对⽐与翻译英汉语⾔系统对⽐与翻译⼀、被动与主动(⼀)英语多⽤被动式原因1、施事的原因。
2、句法的要求。
(1)为了使句⼦承上启下、前后连贯、便于衔接。
(2)为了使句⼦平衡。
(3)修辞的考虑。
(4)⽂体的需要。
(⼆)汉英多主动式原因1、汉语被动式的使⽤受到限制。
2、使⽤受事主语(Receptor subject)导致⼤量的“当然被动句”。
3、当不需要或不可能说出施事者的时候,汉语可以采⽤⽆主句或主语省略句来保持句⼦的主动形式。
4、当施事者难以指明时,汉语还可以采⽤通称(generic person)或泛称作主语。
5、当不便使⽤被动式时,汉语可采⽤某些转换式来表达被动意义。
(1)处置式(即“把字式”或“将字式”)(2)“为……所”式。
(3)“是……的”式。
(4)“……的是”(5)“……加以/予以”式。
⼆、物称与⼈称(Impersonal vs Personal )(⼀)、英语常⽤⾮⼈称,主语汉语常⽤⼈称主语1、⽤抽象名词或⽆⽣命的事物名称作主语。
2⽤⾮⼈称代词“it”作主语。
代词“it”除了⽤来代替除⼈以外的⽣物或事物之外还⼴泛⽤作填补词expletive。
(⼆)英语常⽤被动式,采⽤物称表达法:汉语常⽤主动式,采⽤⼈称、泛称或隐称表达法。
三、静态与动态(Static vs. Dynamic)1、名词化倾向是英语的特征之⼀2、名词作为施事者对动词的替代3、名词构成标题式短语对形容词的替代4、名词优势引起的介词优势5、动词的弱化6、形容词副词对动词的替代7、动词连⽤是汉语的常态8、动词可以充当汉语的任何句⼦成份9、汉语句⼦中的动词可重复重叠⼀、被动与主动(Passive vs.Active) 被动语态在英语⾥是⼀种常见的语法现象。
在某些⽂体中,使⽤被动句⼏乎成了⼀种表达习惯。
Baker 指出:“被动句促成了物称倾向,物称倾向也滋长了被动句”。
(⼀)英语多⽤被动式原因1、施事的原因。
⼈们表达思想的时候,通常使⽤主动句。
英汉隐喻对比研究及翻译策略一、英汉隐喻对比研究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比较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产生一种新的意义。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丰富的隐喻表达方式,但它们的使用和理解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
1. 英汉隐喻的差异英汉隐喻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背景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导致隐喻的理解和使用方式存在差异。
例如,英语中常用的隐喻“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笔比剑更强大),在中国文化中可能不被理解,因为中国文化中剑通常被视为更具有威力的武器。
(2) 语言结构的差异:英语是一种主谓宾语的语言,而汉语是一种主谓语言。
因此,英语中的隐喻往往通过动词和名词的转化来实现,而汉语中的隐喻则更多地通过形容词和动词的转化来实现。
(3) 隐喻类型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的类型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英语中常见的隐喻类型包括比喻、隐喻和象征,而汉语中常见的隐喻类型包括比喻、象征和借代。
二、英汉隐喻翻译策略针对英汉隐喻的差异,翻译工作者可以采用以下策略来更好地传达隐喻意义:1. 保留隐喻:如果隐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具有相似的理解和使用方式,可以保留原文的隐喻形式,直接翻译隐喻中的语言表达。
2. 意译隐喻:如果隐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可以采用意译的方式,将隐喻的意义传达出来,而不是直接翻译隐喻的语言表达。
3. 借代隐喻:如果英语中的隐喻是通过借代来实现的,而汉语中没有相应的借代方式,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传达隐喻的意义。
例如,可以将借代隐喻转化为汉语中的比喻或象征。
4. 增译隐喻:如果英语中的隐喻比较隐晦,需要通过增加一些词语或句子来明确隐喻的意义,可以采用增译的方式来传达隐喻的意义。
总之,英汉隐喻对比研究和翻译策略是翻译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技能。
通过深入了解英汉隐喻的差异,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可以更好地传达隐喻的意义,提高翻译质量。
0810010308 刘昌盛英汉语言对比看翻译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英汉比较是翻译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步骤,翻译的方法与技巧都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的比较之间。
因为相同我们才知道,进行互译;因为不同,我们才清楚了再什么地方需要方法和技巧。
而翻译也实践证明,在相同的地方一般比较容易掌握,在不同的地方往往是困难所在。
因此只有通过不同方面的了解、比较英汉语言的不同,才能做好翻译。
词汇对比(1)构成形态上看,汉语每个词只由一语素构成,是由几个代表不同意思的字构成的词,而英语则是由单纯的字母构成一个词,每个词还可以通过词形的变化来表示意义或语法功能的变化。
(2)词义上看,英语的词义比汉语更具灵活性,并对文章具有依赖性。
比如uncle一词就可以指伯伯、叔叔、舅舅、表叔、姑父、姨夫。
在翻译中就必须根据文章上下来进行选择。
Words do not have meanings; people have meanings for word.(词本无义,义随人生。
)(《英汉语言比较与翻译》杨丰宁)这正说明了英语词汇的特征。
(3)英语词汇的一词多义不仅有多个意思,还表现在词类。
一个词常常即能做动词又能做名词。
而汉语往往不行。
就像play做动词是玩、扮演,做名词是比赛,游戏;fire动词是射击、点燃,名词则是火、热情。
句子结构对比(1)不同语言的基本句子结构具有不同的扩展形式。
句子的扩展指的是基本句子结构随着思维的发展而呈现的线性延伸。
英汉语言具有不同的扩展方向。
汉语扩展方向一般向左的,而英语的扩展方向是向右。
(2)叙述方式,汉语的叙事方式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逻辑顺序以短句的形式依次交代,句子之间没有过多的形式连接,给人层次感。
而英语则利用关系词将语句进行连接,可以不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用丰富的连接手段表达时序和逻辑关系。
(3)英语多前重心,汉语多后重心。
在表达多逻辑思维时,英语往往是判断或结论等在前,事实或描写等在后,即重心在前;汉语则是由因到果、由假设到推论、由事实到结论,即重心在后。
[英汉语言对比]英汉语言对比论文篇一: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英汉句法现象对比研究与翻译摘要: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其中英汉句法差异是英汉翻译的难点之一,也是影响翻译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英语和汉语两种不同语言的句法现象进行对比分析,来探索翻译的技巧。
关键词:英语汉语句法现象翻译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Syntax structure and Translation Abstract: English and Chinese possess so many differences in syntax structure, which is one of the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on, as well as one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ranslation quality. The paper makes a comparison of two kinds of syntax structures, in order to seek better ways in translation.Key Words: English; Chinese; syntax structure; contrastive study; translation 0. 引言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既是文化的载体,又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汉语和英语是世界上的两大语言,各代表着东西方的两种文化。
由于受到汉语负迁移的影响,运用英语进行表达时,虽然语法和词汇用对,但常出现一些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子,主要是英汉句法结构不同表达的语用失误。
因为英语和汉语在很多方面完全不同,中国语言学家喜欢按照文化背景差异分析两者的不同。
中国学者陆国强教授写的关于英语和汉语的《语义结构对比分析》一书,从语义方面比较英语和汉语。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及对比分析综述摘要:对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及对比分析进行了综合性论述,其中包括研究的性质、范围与方法, 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及研究的宗旨与目的。
从近百年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历史中,归纳了十个重要的研究目的。
关键词: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对比分析综述一、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性质、范围与方法1.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性质英汉语比较研究属于语言学之下的比较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2. 英汉语比较研究的范围英汉语比较研究的范围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语言本体或纯语言研究, 也指英汉语本身的层次结构研究,不涉及其他外在因素[1];钱冠连称之为“语言实体”的研究[2];萧立明称之为“语言符号系统”的研究。
萧立明将语言符号系统总结性地划为十大层次:(1)区别性特征;(2)音位;(3)音节;(4)词素;(5)词;(6)词组;(7)从句;(8)句子;(9)句群;(10)语篇[3]。
第二类为语言综合研究, 即结合社会、文化、心理、国情等外在因素研究语言[4], 钱冠连称之为语言实体附着因素的研究[5]。
从目前所研究的趋势来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的学者们对语言本体和语言综合研究都很重视, 尤其是对语言综合研究。
事实上,语言综合研究不仅更加符合语言本身的意义和存在,也可以促使人们加深对语言的认识—这种认识包括对语言的发展规律、语言发展规律的生成机制、语言个性与共性的并存、语言发展未来趋势等方面的了解。
3.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方法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方法, 首先应该注意三个结合即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共时性研究与历时性研究相结合个性(差异性、异质性)与共性(普遍性、同一性)相结合。
但是, 以汉语为主体还是以英语为主体的方法论问题,目前暂时还没有达成一致的共识。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多数还是以英语为主体, 以英语语言或语法理论为参照系统作英汉语比较研究。
当然,也还是有强调应以汉语为主体的[6]。
关于主体性问题, 笔者认为在排除意识形态干扰的基础上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从语言材料来看, 应当是双向研究, 因为涉及到英、汉两种语言。
浅谈英汉语言对比学习在翻译教学中的重要性引言:英汉语言的对比研究,乃是语言,文学以及翻译研究者们最为热衷的话题之一。
本文将就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在翻译教学中的重要性这一话题展开深入的探讨。
第一段:翻译与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学习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有助于培养翻译者对英汉两种语言的比较与理解,从而掌握在翻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术语、结构和文化背景等元素。
英汉语言的对比,有助于帮助翻译者更好地把握翻译任务,合理控制源语言与目的语言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翻译的准确性、完整性与可操作性。
第二段: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带来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帮助翻译者更好地理解语言搭配、把握句法结构上,同时也体现在掌握英汉文化差异上。
英汉语言文化差异,体现在英语中的文化习俗、礼仪、传统习惯等方面,都是学习英汉语言互译的基础,它也是翻译中不可被忽视的重要部分。
因此,翻译者在完成翻译任务时,应该充分考虑文化差异,以便在翻译过程中消除可能出现的误解。
第三段:由此可见,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在翻译教学中有巨大的重要性,在译者培养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们充分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和比较,尤其是在文化差异的把握上,以便在翻译过程中更好地运用语言能力,努力达到翻译的准确、流畅、完整和可操作性。
结论: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在翻译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学习英汉语言比较分析能够帮助译
者在完成翻译任务时更好地运用语言能力,并理解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差异,从而更好地实现翻译的准确性、完整性与可操作性。
英汉语言对比及其对翻译的影响摘要:汉语和英语分属不同的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所以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句子结构、篇章及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而作为一名英语学习者,要清楚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掌握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在翻译时可以根据这些特点,针对性的选择不同的翻译技巧,从而可以避免在汉英翻译时出现错误。
文章将从两个主要方面举例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的差异。
关键词:对比分析;翻译;差异翻译能力是学生对外语语言和母语熟练程度及两者相互转换能力的综合体现,更是翻译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
英汉语言对比分析不仅能够帮助英语学习者在错综复杂的语言现象中学会洞察其语言特点和表达规律,而且有助于他们排除母语的干扰,提高翻译水平。
一、句子层面的对比分析( 1) 形合与意合英语是重形合的语言,“造句注重形式接应,要求结构完整,句子以形寓意,以法摄神,因而严密规范,采用的是焦点句法”。
英语句子常用各种形式手段连接词、语、分句或从句,注重显性接应,注重句子形式,注重结构完整,注重以形显义。
英语句中的连接手段和形式不仅数量大,种类多,而且用得十分频繁。
与此相对的,汉语是重意合的语言,造句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注重隐性连贯,注重逻辑事理顺序,注重功能、意义,注重以神统形,句子各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靠上下文和事理顺序来间接显示。
在翻译英语长句时,必须先分析句子大概有几种意思,中间包含着怎样的关系,把每层意思按照意群分离出来,再按照中文的叙事逻辑,遵循中文的表达习惯进行翻译。
例如:例 1:Accomplishme nt is often deceptive because we don’t see the pain and perseverancethat produced it. So we may credit the achiever with brains,brawn or lucky break and let ourselves off the hook because we fall short in all three.译文:成就常常使人产生错觉,使人看不到成就的来之不易,和为之所付出的艰辛困苦,总以为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人家身体棒、脑子灵、运气好,从而为自己找借口开脱,说自己没有获得成功是因为自己不具备上述这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