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对比与商务翻译论文
- 格式:pdf
- 大小:199.82 KB
- 文档页数:9
英汉语篇对比与翻译一、本文概述《英汉语篇对比与翻译》是一篇旨在深入探讨英汉语篇结构、语义理解和翻译策略的学术论文。
本文将对英汉语篇的主要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两者在篇章组织、信息排布、逻辑关系等方面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期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英汉语篇的本质特征,提高英汉互译的质量和准确性。
文章将首先概述英汉语篇对比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然后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和分析框架,最后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以期为英汉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二、英汉语篇的基本特征对比英语和汉语,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系统,在语篇构建上也展现出各自独特的特征。
这些特征不仅体现在语言的结构和表达方式上,还深深植根于两种文化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中。
英语语篇通常呈现出一种直线型思维模式,即开篇直接点明主题,然后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逐步深入,最终得出结论。
这种思维模式在英语学术论文、新闻报道等文体中尤为明显。
英语语篇往往重视逻辑性和形式化,通过丰富的连词和语法结构来体现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使整个篇章结构紧凑、层次分明。
相比之下,汉语语篇则更多地采用螺旋型思维模式。
在汉语表达中,作者往往先从外围入手,通过描绘背景、渲染气氛等方式逐渐引出主题。
这种思维模式在汉语文学作品、日常会话中尤为常见。
同时,汉语语篇更注重意合性,即通过语境和语义的关联来实现句子之间的衔接和连贯,而非依赖明显的连词或语法结构。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英汉两种文化的不同。
英语文化强调逻辑性和客观性,注重分析和推理,因此英语语篇也呈现出一种客观、直接的风格。
而汉语文化则更注重整体性和和谐性,强调综合和感悟,因此汉语语篇更倾向于采用一种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
了解英汉语篇的这些基本特征差异,对于提高英汉互译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充分考虑到两种语言在语篇构建上的不同特点,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和方法,以实现原文与译文在语义、风格和文化内涵上的对等。
翻译硕士教学案例库建设及应用研究——以《英汉比较与翻译》为例摘要:案例教学是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促进教学与实践有机融合的重要途径。
本文探讨了案例库建设的意义、翻译教学案例库的现状及案例库建设的基本原则。
以《英汉比较与翻译》课程为例,详细阐述了案例库建设的路径和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
研究表明,教学案例库建设能促进翻译教学和实践的有机融合,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合作能力及翻译综合能力,对培养具备扎实的中英双语互译功底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翻译人才起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翻译硕士;案例库建设;应用研究引言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研究生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国家国际化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适应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翻译人才。
因此,MTI 研究生教育需更加重视翻译实践技能。
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库的建设和应用研究,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为进一步将翻译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模式,在《英汉比较与翻译》《应用翻译》等多门翻译硕士核心课程中开展案例库建设及案例教学实践研究,旨在为课程教学提供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思路,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翻译能力。
一、案例库建设的意义(一)促进教学与实践有机融合建设案例库可以整合琐碎的教学案例,形成系统、完整、齐全且使用便捷的教学资源。
案例教学以实际翻译问题为导向,通过典型而生动的个案呈现翻译中的理论、方法与技巧等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讨论,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对翻译理论知识的领悟及在翻译实践中灵活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二)推动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建设案例库能推动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
通过案例库在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能及时总结教学中的有效做法和经验,开展与翻译教学的相关研究。
英汉对比与翻译——词汇三境[摘要]:本文将英汉语言中词语分布做了对比,并就词汇翻译提出了“意译”、“义译”、“化境”三个要求,从而得知,词汇翻译的地道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境的还原程度。
关键词: 译意、译义、臻化、词汇、语境正文:英国语言学家George W.W ilk ins在《语言教学中的语言学》一书中指出:“没有语法,表达甚微;没有词汇,表达为零。
”由此可见词汇在英语中所居的重要地位。
在翻译时,即使一个译者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词汇与句法,还是会遇到总不能够突破的瓶颈,这个障碍往往是由词汇,甚至是简单词汇所引起的。
例如:“He is a perfect stranger in the city.”这里对于什么是一个“perfect stranger”的理解与处理会造成译文层次的不同,同时也是考量一个译者的水平。
如果仅翻译字面意思,翻译成“完美的陌生人”,译文显得晦涩难懂;当我们进一步理解“perfect”这个词的含义,并进入意义层面, “perfect”就是“完完全全”的意思,那么“perfect stranger”该译为“完完全全的陌生人”,“他是这城市中完完全全的陌生人”意思准确但是和全句契合不够完美,同“in the city”在搭配上略有滞涩;所以,我们将其转化,将“完完全全的陌生人”这一名词词组转化为动词词组,意为“对……完全陌生”,这句话就可译为“他对这城市完全陌生”,这样的搭配显得协调,不但译出了源语言想表达的意思,“疏离”这一语境也得以完整地保留了。
以上例子就体现了英汉互译中一个很重要的规律,即词性转换。
世界上的语言,不管其各有多少词类,名词和动词都占最大的比例;不管有多少句型,都能归纳为静态与动态两类。
总的来说,汉语呈动态特征,英文呈静态特征。
在词汇的使用上,汉语的动态表现为:汉语的动词丰富,使用频率高;而英语中,名词、介词等非动词性此类的使用频率很高。
据周志培(2003:390)统计显示截选如下:(1)“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及英译语言总数名词介词动词助动非限定动词代词形容词副词数词连词量词冠词词数636167111862741707039178汉语%26%2%29%4%7%11%11%6%3%1%词数907238991051930981044328584英语%26%11%12%2%3%11%11%5%3%7%9%(2)“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中国欢迎宴会上的讲话”及汉译文语言总数名词介词动词助动非限定动词代词形容词副词数词连词量词冠词词数32499972536224215132汉语%31%3%22%2%11%7%13%4%4%0.6%词数36691494119395022132328英语%25%14%11%0.2%2%10%14%6%4%6%8%上述结果表明,若要在英汉互译中,若要翻译出地道的Target Text,就应当尽量符合Target Language的表达习惯。
英汉定语比较和翻译一.引言有人认为,翻译可以“无师自通”,“自学成才”;“外文词不认识可以查字典,只要有点外语基础,就能搞翻译”。
一言以蔽之,翻译容易,但是对于真正从事翻译的工作者来说,翻译无不很难。
因为中英文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系,以及中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等。
这些原因导致了各种现象,如很难在中文中找到一个完全与英语对等的单词,英语重型合,汉语重意合,句子成分之间存在很大等差异。
为了翻译工作者更好的理解中英定语的差异,本文讨论中英语种在英语中,定语是附加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用来修饰或限制主语宾语的词或词组。
主要有形容词,此外还有名词、代词、数词、介词短语、动词不定式(短语)、分词、定语从句或相当于形容词的词、短语或句子都可以作定语。
而在汉语中,定语常由形容词、数量词、名词、代词充当,也可有其他词或短语充当。
由此可以知道,在英汉语中,充当定语的成份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是由英汉语的本质性差异决定的,汉语是重意合,而英语是重型合,在汉语中,语言组织以意御型,无词性变化,所有的动词都是动词原形,没有动词不定式,分词和过去式之分,汉语的动词,至少相当于英语的谓语动词、现在在分词、不定式、动名词五种可能。
如“去”,既可能是watch(watches), watching(现在分词), watched , to watch, watching(动名词)中的任何一种,因为汉语中缺乏词形变化标记,也不像英语一样,要求成分(主谓宾)和词性(名动形)之间的严格一致。
例(1)正在看的,将要去看的,已经看过的电影the movie ( which is) being watching, the movie to be watched, the movie that will be watched, the movie that has been watched.从上面的句子中可以看出,英语的动词发生了各种变化(现在分词,过去式,不定式等)而汉语的动词并没有变化,都是“看”。
英汉词汇对比与翻译摘要:英译汉的一切翻译理论、方法和技巧都是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上,因此时比英汉语言的异同,从而掌握它们的特点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对比,重视难译的地方,认真研究同一思想内容如何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
关键词:词义;搭配;词序;文化差异;英汉翻译对比英汉词汇现象主要从词义,词的搭配能力和词序方面、文化差异等方面来看它们的对应情况以及对应的程度,并在使用中看它们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一、词的意义方面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在遣词造句上必然遇到英语和母语(汉语)之间的关系问题。
英语和汉语在语义上有三种对应关系:完全对应、部分对应、缺乏对应。
1.完全对应英汉词语在意义上存在完全对应关系。
英语中有些词所表示的意义,在汉语中完全可以找到对应的词来表达。
它们的意义在上下文中都完全相等。
这主要是一些已有通用译名的专有名词、术语等一些事物的名称。
例如:the us state department美国国务院computational lingoistics计算语言学the pacific ocean太平洋2.部分对应一个概念,在两种语言中,局部处于一个平面上,但更多的局部,却处在两个平面上。
我们经常对英语这种多平面体系缺乏足够的认识。
试举introduce和“介绍”一例来剖析:let mcintro-dueemyself(请让我自我介绍)。
这个局部概念上,intreduce 和“介绍”处在一个平面上,是对应的。
因为“介绍”的意思是“从中沟通,使双方相识”;introduce的意思是cause to be acquainted,两者的内涵吻合在一个平面上。
问题在于英语的introduce与汉语的“介绍”两者并不完全对应,这就为我们造成了困难。
例如“市、县官员向他介绍了它们的机构对塌方事件进行联合调查的进展情况”。
hewas briefed bycity andcounty officials0ntheprogressofthejointinvestigationbytheiragencies intothe cave-in.此句中的“介绍”就不能用introduce,因为在这一情景中,英语概念的内涵不是一般化的“从中沟通,使双方相识”,而是具体化的to give detailed information to而表达这一特定的内涵,用动词brief比较普通。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推荐文章英汉语言对比论文优秀范文热度:关于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热度:英汉语言对比论文例文热度:有关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免费热度: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发表热度:不同的语言文化不乏相似之处,但更重要的是有着不同的差异。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英汉语言对比论文篇1浅议英汉语言对比人类的共性决定了不同语言之间也存在着共性,英语和汉语也不例外。
但在明确两者共性的同时,还必须看到他们之间也存在着不同之处,即二者之间的差异。
了解英汉语言的不同点,对于更好地掌握英汉翻译的理论、方法和技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针对这一需求,从英汉构词法对比、英汉词类划分及特点对比、英汉词义对比三方面来研究英汉语言之间的差异。
英汉语言差异对比语言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若要将英、汉两个语言体系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有着一定的难度。
现将我任教以来的一些经验、方法加以总结、归纳,希望能引起英语学习者的注意,增强他们对英汉语言差异的理性认识,以便更好地完成英汉翻译学习。
一、从英汉构词法对比来看汉语构造词语的方法可分为合成法、附加法两种。
1.合成法,也称复合法,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合成新词的方法,其合成形式多样、主要有:(1)联合式,由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的语素并列组合而成,如多少、是非、反正;(2)偏正式,前一个语素对后一个语素加以修饰限制,如高楼、深夜、漆黑;(3)主谓式,前一语素为陈述对象,后一语素对之加以陈述,如心跳、胆小、地震;(4)动宾式,前一语素表示行为或动作,后一语素表示行为或动作的对象,如讲理、操心、说谎;(5)补充式,后一语素对前一语素加以补充说明,如改正、打开、分明。
2.附加法,亦称加缀法,是指通过在词根前加前缀或在其后面加后缀构造新词的方法。
汉语词缀表达的意义不像英语那样丰富繁多,往往一缀一义,极为严格,如汉语当中“老”这个前缀,老家(hometown)、老师(teacher)、老虎 (tiger)、老鼠 (mouse)、老外 (foreigner),虽然汉语是同一个“老”字,但组成不同的词语后意思却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案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讨论式教学法在英语专业泛读课中的应用莎士比亚四大喜剧的双关语的翻译技巧怎样提高英语口语中英习语文化及翻译的研究论灰姑娘中神力的象征意义中美商务谈判中通过“面子观”分析恭维语从对照艺术看羊脂球的人物形象塑造英语新词的特点与翻译解析呼啸山庄中希刺克里夫性格形成的原因从文本类型角度看企业外宣材料的翻译外交翻译中的语言的准确性探讨珠三角企业的诚信危机与信誉重建坏消息商务英语函电中模糊语的语用功能分析从逍遥骑士看美国反正统文化-嬉皮士大学校园语码转换的原因分析XX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课堂焦虑调查中国古诗春怨英译对比赏析本题目是全英文原创论文,需要完整可以联系QQ:805 99 0749 中学英语教师课堂反馈对学生焦虑的影响解读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玫瑰”的象征意义无名的裘德中裘德悲剧原因分析探析西方洋节在中国流行的原因在跨文化的视野下看英语商业广告的语言特色英汉颜色词的比较和翻译影响直译与意译方法选择的因素影响中学生英语听力的因素解读飘中斯嘉丽的个性和命运英汉翻译中的词性转换交际法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小说秀拉中的存在主义探析中英禁忌语比较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理想主义的破灭埃德加爱伦坡一桶蒙特亚白葡萄酒中的恐怖气氛论英语教学中交际法应用的困境及解决浅析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现状与对策爱默生论自助中的个人主义迷失的美国梦--解读夜色温柔中主人公的悲惨命运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景区公示语误译的研究简•爱的爱情观翻译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查与分析礼貌原则在商贸信函中的应用我校英语专业学生二语限时写作句法特点研究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黛西物化的原因从跨文化视角看中美养儿观念差异认知策略在初中课堂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南京地铁公示语英译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语用预设和大学英语听力通过课堂观察探讨高中英语课堂教师提问技巧肢体语言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委婉语的时代性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广告双关语外交辞令中模糊策略的应用英语权威词典语音标注研究英语委婉语的交际功能浅析海明威老人与海象征手法的应用形成性评价对初中二年级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意义用情景教学法教语法--XX中学个案研究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人名及其引申意翻译中的反向思维---以英汉反译为例论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技巧论杰克凯鲁亚克达摩流浪者中的极乐至福精神小妇人中的性别语言差异分析从禁忌语角度看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紫颜色中莎格?艾弗里的多重角色初中学生英语课堂焦虑调查—XX中学初三年级为例五四时期翻译对汉语语言的影响背诵课文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英语新闻标题的修辞手法及修辞特点研究沙漠之花的女性主义研究金色笔记中颜色的象征意义家族相似性对介词教学的研究But的用法与翻译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看英语广告口号的汉译从语言经济原则视角看报刊标题中的歧义现象湖南方言在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红字中玫瑰的象征主义_英语论文论白鲸中的象征要素中国菜名的命名及英译浅谈国际商务谈判礼仪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手法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应用及其翻译分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论英语写作中中式英语的成因及解决策略央视公益广告互动意义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浅析白鲸中的象征主义拜伦式英雄与海明威式英雄之比较基本颜色词中西文化对比中美社交礼仪比较分析英汉数字文化差异分布式认知理论下的英语移动学习研究归化与异化翻译中文旅游文本的翻译互文性视角下的新闻语篇分析广告的翻译原则和方法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女性角色分析探讨汉英动物习语的翻译英汉谚语互译中的直译与意译浅谈英语谚语的翻译。
百度和有道翻译质量对比——以商务英语文本英译中为例摘要:百度和有道推出的在线机器翻译系统是国内当前两大主流机器翻译平台,各有千秋,现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乃至翻译行业当中。
为探讨这两个平台的翻译质量孰优孰劣,该文从商务英语中的信函和法律文本两方面,分别从内容完整性、准确性、逻辑性、用语规范性及译文字数等角度,对这两个平台提供的译文进行对比分析并得出结论:在商务英语本文的句子翻译中,相较于百度翻译,有道翻译在遣词造句及风格还原上更胜一筹。
关键词:机器翻译;有道;百度;商务英语;译文质量中图分类号:G355引言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跨语言沟通对身处世界各地的人来说都变得愈发重要。
而另一方面,语言障碍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
在人类不断探索清除语言障碍,重建“巴别塔”的进程中,曾有人提出使用人类通用语(Linguafranca)来替代各种不同语言的想法。
而事实上,这样的想法似乎难以实现。
为了扫除语言障碍,人类已另辟蹊径,依靠科技的力量,提出机器翻译的概念。
如今,机器翻译在跨语言交流活动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1机器翻译1.1机器翻译的概念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 MT)属于计算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是指在有或无人工辅助的情况下能将文本从一种语言自动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计算机系统,[1][2]其有别于帮助译者准确、快速工作,依靠术语数据库和翻译记忆的计算机辅助翻译(Computer Aided Translation, CAT)[3]。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机器翻译融合了计算机科学、信息学、语言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具有多学科研究视角和跨学科研究价值[4]。
1.2机器翻译的发展与现状机器翻译这一概念始于1947年[3],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规则驱动,到统计驱动,再到神经网络驱动的发展进程[5]。
第一阶段: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Rule-based Machine Translation, RMT),其高度依赖于规则库与语料库的建构,在20世纪90年代前主导着机器翻译发展研究方向[6];第二阶段:统计机器翻译(Statistical Machine Translation, SMT),在这一阶段,语料库的读取集中于模型建构的前端而非处理翻译任务的过程,因为双语文本的转换基于统计概率而非对语料库的机械依赖[7];第三阶段:神经网络机器翻译(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 NMT),始于2014年谷歌与蒙特利尔大学成功搭建首个神经网络翻译模型,其通过算法模拟搭建人类大脑中的神经元结构,依靠计算机按照“编码—解码”模式实现从源语到目标语的生成过程[8]。
论商务英汉翻译准则发布时间:2023-01-15T07:17:36.959Z 来源:《中国教工》2022年16期作者:付一星[导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在世界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付一星四川大学,四川成都610041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在世界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中国的国际贸易速度增长。
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国际间贸易已经变得十分频繁,国际交流就显得异常重要。
英语作为一种主要的交流工具,如何更好地为中国的对外贸易服务成为了翻译界面对的艰巨任务,本文将主要阐述商务英语的翻译准则,即忠实性准则、准确性准则、一致性准则、简洁准则、清晰准则、礼貌准则、换位思考准则及立场性准则。
关键词:商务英汉翻译;准则;译文引言如今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在科技和经济等领域的合作也越来越广泛,英语作为交流的工具,也迎合了这种变化,“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随之出现了。
商务英语就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
它是一种标准英语,适用于技术引进、对外贸易、投资、劳动合同、国际金融、外国保险、机器采购、旅游、海外投资、国际运输等各种商务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使用的英语统称为商务英语。
商务英语以适应职场生活的语言要求为目的,内容涉及到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因而做好商务英语翻译至关重要。
当然商务英语的翻译要遵循翻译的一般规律,但由于商务英语有着自身的语言特点,如:大量使用专业词汇及被动语态;用词正式严谨;陈述事物时往往使用具体语言等内在特征,所以商务英语作为实用性很强的专门语言又有一些自身的翻译特点,笔者认为商务翻译应遵循这9个准则,即忠实性准则、准确性准则、一致性准则、简洁准则、清晰准则、礼貌准则、换位思考准则及立场性准则,以使表达准确,语言流畅,便于双方沟通和理解。
一、忠实性忠实是指在目的语中正确地表达源语的信息。
不一定要寻求语法和句子结构的一致性,但要求信息内涵的平等。
英汉商务缩略语词形对比及翻译本文从词形对比和翻译对比两个方面对英汉商务缩略语的特点及其翻译方法进行了比较,提出了英汉商务缩略语翻译的一般原则。
标签:缩略语英语汉语词形翻译对比一、引言缩略语作为一种简约、便捷的语汇在现代商务文本和口头交际活动中颇为常见,对于缩略语的翻译也受到较多关注。
翻译的核心概念是翻译对等,即两种语言中翻译的意义和形态应该是相同的。
对于意义对等,只要源语和目的语篇章或语言项目在某一特定的情景中是可互换的,那么它们便是翻译意义对等的(许余龙,327)。
相对而言,缩略语因其缺乏修辞变化而使其语义值较为固定,因此做到意义对等较容易。
但由于两种缩略语的结构不同,特别是英语缩略语本身不具备字面意义,因此缩略语如何能够在形态上做到对等则较困难。
本文将对英汉两种商务缩略语的词形进行对比,提出适用于英汉缩略语互译的一般原则。
二、英汉商务缩略语词形特点对比1.商务英语缩略语的构词形式主要有三种,即首字母缩略词(inialisms):如,UNESCO, IBM, CIF;截短词(clipped words):如,phone (telephone),flu (influenza),memo (memorandum);以及合成词(blends):如,motel (motor hotel),brunch (breakfast + lunch),smog (smoke + fog)等。
汉语缩略词的构成主要有两种:压缩词,如“外资”、“股市”、“工商业”等;归纳词,如“两岸三地”、“一国两制”等。
2.商务英语缩略语的构成一般是从源语中提取字母或音节,重新组合后的结果多为一个新的词素。
如CFO(Chief Financial Officer)和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两个词完全可以看作是新的词素。
汉语缩略语通常是从源语中提取一部分语素或共性语素,产生的往往是一个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组。
商务英语翻译方面论文商务英语翻译方面论文商务英语翻译是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实现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对商务英语翻译的研究可以促进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成长和培养。
下文是商务英语翻译方面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商务英语翻译方面论文【1】浅谈商务英语信函翻译的信达雅摘要:商务英语信函作为沟通的桥梁,在对外贸易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因此,在翻译商务英语信函的过程中,译者必须准确、通顺、得体地再现原文的信息,以促进贸易活动的顺利进行。
本文主要从“信”、“达”、“雅”三个方面来浅析商务英语信函的翻译。
关键词:商务英语信函信达雅我国近代伟大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1898年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的“信、达、雅”是影响最为深刻的翻译原则和标准。
现在普遍认为,“信”指忠实于原文,“达”指用通顺易懂的译入语表达原文的全部信息,“雅”则指译得有文采。
“雅”,是继“信”、“达”之后的对好的翻译的更高要求,也是译出好的译文的必要条件。
因此,翻译应在保证“信”与“达”的基础上力求做到“雅”。
“信达雅”作为翻译标准,其高度的理论概括性赋予其广泛的实践意义,因此适用于任何翻译,商务英语信函的翻译亦包括在内。
虽然商务英语信函的翻译和一般的翻译一样需要依据“信、达、雅”这个翻译标准,但是商务英语信函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其翻译又不同于一般的翻译。
本文将从“信”、“达”、“雅”三个方面来浅析商务英语信函的翻译。
一.商务英语信函翻译中的“信”翻译应当忠实于原文,这是翻译最基本的要求。
因为若译得不准确,轻则就会招来内行人笑话,或产生误解,引起对方不快,重则就会误事,给工作带来损失,甚至会产生严重后果。
商务英语信函作为涉外商务活动中传递信息和洽谈业务的主要手段,其翻译更应遵循“信”这一标准。
1.内容准确完整在翻译商务英语信函时,译者应当准确、忠实地再现原文信函的内容,翻译时不要漏译,要完整地把信息表达出来,使读者能够明白信函的真正意图。
论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摘要:从五个方面探讨了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的关系。
在翻译时,认识到文化差异对翻译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再现原文的文字信息与文化因素。
关键词:文化差异;翻译引言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人类的共性决定各民族语言文化间的共性,因此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不可忽视。
这里特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理解文化差异对翻译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差异与翻译从某种程度上说,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了生产方式的不同选择。
在中国牛耕是主要的耕作方式,因此汉语中有很多词和牛有关。
英国虽然是一个岛国,但古时主要以马为耕作工具。
牛和马在两国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在各自的语言表达上很清楚地表现出来。
例如汉语中说“吹牛”,翻译成英语就成了“talk horse”;汉语中的“牛饮”到了英语中就变成了“drink like a horse”。
由于我国西依高山、东临大海的地理环境,故素有“东风”、“送暖”、“西风凛冽”之辞。
与此相反,在英国,east wind是指从欧洲大陆北部袭来的寒冷的风,给英国人带来的是不愉快的感觉。
英国是一个岛国, 历史上航海业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
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
英语中有很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 而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 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when the ship comes home(等到有钱时)等等。
二、英汉逻辑思维与认知的差异与翻译著名翻译家傅雷认为在哲学上,汉民族主張“天人合一”、“物我交融”、“和谐”、“悟性”,对事物不讲究分析,重视个人分析,重视个人感受和心领神会;而西方哲学则主張“人物分立”,重形式论证和逻辑推理。
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免费英汉两种语言分属印欧语西系和汉藏语系,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免费下载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免费下载篇1论英汉语言的对比及转换摘要:现代社会中西方国家交流和合作日益紧密,语言的沟通尤为重要,这就涉及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但是把英语转化成汉语并不仅仅是靠简单的语法和词汇转换。
本文通过研究和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其背后代表的文化背景和思维特征,旨在更好地转换这两种语言,达到更好地沟通和交流的目的。
关键词:英汉转换文化对比一、英汉语言转换目的及标准(一)语言转换的目的现代社会各种高科技手段使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世界各国在各个领域上的交流和规模,频率和速度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巴别塔现象”――各国人们之间语言不通――则成为一个无可回避的障碍。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内容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
而翻译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交流,消除不同语言之间的障碍。
因而翻译这项活动也日益重要。
(二)语言转换的标准翻译的标准有很多名家先后提出自己的见解,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严复曾经提出“信、达、雅”之说受到普遍的认同,中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及语言学家林语堂也提出过好的翻译应做到“音美,意美,神美,气美,形美”。
英国的翻译家泰勒提出了翻译三原则:(1)要将原作的意思全部转移到译文上来;(2)译文应当具备原作的风格和文体;(3)疑问和原作要同样的流畅。
国际译联的《翻译工作者章程》指出:“译文应忠实于原文,准确表现原作的思想与形式。
”但这些标准都有着共同点,忠实准确、通顺流畅和风格得体可以说是所有标准的共核。
二、英汉语言对比(一)主语与主题中国传统哲学主张“天人合一”,反映在语言上就是施事主体可以蕴含在行为事件的主观表现中。
因此在句子构造中,汉语并不把主语看成必要的成分,多为无主语而重主题的形式。
而英语则是注重主语的语言,造句离不开主语。
关于英汉翻译论文范文浅谈英汉翻译、英汉语言特点对比【摘要】在当今日趋全球化的时代里,翻译在跨文化、跨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中功不可没,它既是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同时也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事实上,翻译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性的活动,当今的人们直接或者间接都有意或无意地从事着翻译活动。
【关键词】翻译语系形合意合英语和汉语分属于不同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language Family,是拼音语言,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Chinese-Tibetan language family,是表意的语言ideography,所分属的语系不同也就导致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别。
对于广大应试四、六级的考生来说,如果平时学习中了解英汉语言特点,在翻译应试中能满足翻译标准――“信、达、雅”即忠实准确、通顺流畅和贴切原文,这对于想要取得较高翻译分数会有很大帮助,下面本文就将对英汉语言的特点从下几个方面作对比。
一、英语的形合和汉语的意合相对于汉语来说,英语是一种更加注重形式化的语言,主要体现在运用词汇来联系各个分句,如我们熟知的“and”用来表示并列连接;“if”用来表示假设条件关系;“because”用来表示因果关系,虽然说汉语句式也有一定数量的连接词连接,但是使用频率较之英语小得多。
在汉语中,我们通常不用或者少用连接词来表达意思,英汉两种语言的这种区别就是我们所说的形合――强调结构的完整性和形态的严谨性,结构严密紧凑,主次分明;意合――强调内容和表意的完整性,靠语意的逻辑将句子串起。
为了更加清楚明了,我们试举几个例句:1跑得了和尚,但是跑不了庙。
The monks may run away,but the temple cannot run away with him.2Althoughhe has aged physically, he remains young at heart.尽管他人老但是心不老。
[英汉语言对比]英汉语言对比论文篇一: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英汉句法现象对比研究与翻译摘要: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其中英汉句法差异是英汉翻译的难点之一,也是影响翻译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英语和汉语两种不同语言的句法现象进行对比分析,来探索翻译的技巧。
关键词:英语汉语句法现象翻译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Syntax structure and Translation Abstract: English and Chinese possess so many differences in syntax structure, which is one of the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on, as well as one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ranslation quality. The paper makes a comparison of two kinds of syntax structures, in order to seek better ways in translation.Key Words: English; Chinese; syntax structure; contrastive study; translation 0. 引言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既是文化的载体,又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汉语和英语是世界上的两大语言,各代表着东西方的两种文化。
由于受到汉语负迁移的影响,运用英语进行表达时,虽然语法和词汇用对,但常出现一些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子,主要是英汉句法结构不同表达的语用失误。
因为英语和汉语在很多方面完全不同,中国语言学家喜欢按照文化背景差异分析两者的不同。
中国学者陆国强教授写的关于英语和汉语的《语义结构对比分析》一书,从语义方面比较英语和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