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比较与翻译(主要差异)
- 格式:ppt
- 大小:2.94 MB
- 文档页数:99
英汉外来词的对比及翻译-2019年文档英汉外来词的对比及翻译随着世界各民族之间的各种形态接触,一个民族语言中的某些形式传至另一个民族的语言,于是就产生了外来词,吸收和使用外来词成为语言词汇变化的重要因素。
叶斯帕森说,“没有任何一种语言是绝对纯洁的,我们也找不出一个没有吸收外来词的民族。
”萨丕尔也曾指出, 由于交际的需要, 使说一种语言的人们直接或间接和那些邻近的或文化优越的语言说者发生接触。
然而各种语言对外来词语吸收、消化的能力,存在着很大差异。
1 汉字吸收外来词的主要方式汉字既有表意功能,又有表音功能。
因此,外来词要进入汉语的词汇系统,必须接受汉语的语音、语法和构词规则等各方面的改造,以符合汉语的发音习惯、语法和词汇规则。
因为现代汉字是“表意和表音文字”。
外来词有音译词、意译词、音意兼译词和直接借用四种主要形式。
通过音译借用吸收,语音和语义全部借自外族词,例如,“罗曼蒂克”,这四个字内部并无一定的语义关系,它只是音译了英语(romantic)。
音译是用发音近似的汉字将英语翻译过来,这种被译音了的汉字不再有其自身的原意,只是保留其语音和书写形式。
再如:歇斯底里(hysteric)、幽默(humor)、布丁(pudding)、康乃馨(carnation)、马赛克(mosaic)、扑克(poker)、马拉松(Marathon)等。
通过意译改造融合。
意译词是运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的新词,把外语中的某个意义移植进来。
例如,“传真(fax)”、“安乐死(euthanasia)”、工会(trade union)、篮球(basketball)等。
通过音意兼译。
用汉字记录外来词的读音的同时也用汉字的意义表示其意义。
如:奔驰(bonze)、香波(shampoo)、蹦极跳(bungee)。
也可采用半部分音译,半部分意译,如:呼拉圈(hula-hoop)、绷带(bandage)、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水上芭蕾 (water ballet)、奶昔 (milk shake)等。
英汉语言的特点比较及翻译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既是文化发展和繁荣的重要载体,但在此同时,它也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汉语和英语是世界上的两大语言,各代表着东西方的两种文化。
由于两者之间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思维方式等的不同,使得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也不大相同。
在平时的英语学习当中,我们会发现许多人在做英汉互译的练习时,尤其是在做长句的翻译时,由于缺乏对英汉句子结构差异足够的了解,经常会死译、硬译,不符合英汉本身的逻辑特点。
因此无论是在英语学习当中还是在英汉翻译、跨文化交际当中,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往往成为所有这些过程的“绊脚石”。
假如不了解和熟悉这两者的差异,翻译的时候就会违背目的与的表达习惯,从而留下浓重的源语痕迹。
本文将通过对英汉这两种语言在词汇上的选择对比分析以及不同的句法结构,来探索翻译的技巧。
(一)英汉语言在词汇上的差异(1)从构成形态上看,汉语每个词只由一语素构成,是由几个代表不同意思的字构成的词,而英语则是由单纯的字母构成一个词,每个词还可以通过词形的变化来表示意义或语法功能的变化。
比如:通过对动词形态的改变,动词就会产生人称、时态、语态、情态以及非谓语(不定式、分词)的词性变化;也会产生词类的变化。
英语通过词汇的形态变化表示句子丰富多彩的语言关系和逻辑关系。
和英语比较起来,汉字相对固定,不能随意改变自身的形态,更不像英语可以通过形态的变化引起词性的变化。
但是,汉语词汇的表意能力和互相组合能力要比英语强,所以汉语主要靠词汇、词序以及各个部分之间暗含的逻辑关系来表达句子的语言意义。
(2)从词义上看,英语的词义比汉语更具灵活性,并对文章具有依赖性。
比如uncle一词就可以指伯伯、叔叔、舅舅、表叔、姑父、姨夫。
这种一词多义的属性使得英语在翻译中就必须根据文章上下来进行选择。
Words do not have meanings; people have meanings for word.(词本无义,义随人生。
英汉变异修辞比较与翻译
英汉变异修辞比较是指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由于语言结构、文化背景等的不同而导致的修辞手法表达上的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英汉变异修辞比较及翻译:
1.比喻
英文中,比喻多使用“like”、“as”等介词,而中文中则使用“像”、“如同”等词语。
比如:
•英文:She was as quick as a fox.(她像狐狸一样灵敏。
)
•中文:她像狐狸一样灵敏。
1.拟人
英文中,拟人化语言的使用更加自由,比如将物品、动物等赋予人类的特征。
中文中则相对较少使用,但也有类似表达。
比如:•英文:The flowers danced in the
breeze.(花儿在微风中起舞。
)
•中文:微风中,花儿舞动着身姿。
1.反语
英文中,反语的使用较为普遍,强调语气的变化来达到反语的效果。
中文中也有反语的使用,但是表现形式不同。
比如:•英文:I’m not the kind of person who gives up
easily.(我不是那种容易放弃的人。
)
•中文:我可不是那种容易放弃的人。
1.借代
英文中,常常使用借代,将事物代替人物进行描述。
中文中也有类似表达,但使用较少。
比如:
•英文:The sun smiled down on us.(阳光对我们微笑着。
)
•中文:太阳微笑着照耀着我们。
总之,英汉之间存在很多的变异修辞,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结构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修辞表达。
翻译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境和表达方式来进行恰当的转化和表达。
英语与汉语翻译的差异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不了解英汉语言的差异,我们就不能确切地理解和正确地用英语表达思想。
所以,了解英汉语言的差异,对于学好英语至关重要。
鉴于此,我将其差异方面的知识归纳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一、英语的屈折语现象①动词的屈折变化(包括动词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过去式和过去分词、语态、动名词、不定式等的变化。
)②名词单复数的屈折变化③代词的屈折变化(包括数和格的变化)④比较形容词的屈折变化⑤词性的变化二、英语冠词现象由于汉语没有和英语冠词相对应的词语,学生在使用英语冠词方面会因此受其累,常常缺乏良好的意识和习惯。
冠词是英语句子里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英译汉时,“the”或者省去,或者用指示代词表示;反之,在汉译英时,就要在需要的地方加用冠词。
例我是老师,你是学生。
【误】I am teacher and you are student.【正】I am a teacher and you are a student.三、连词的用法不同现象在英语中,有了“因为”就没有“所以”,有了“虽然”就没有“但是”,二者只能有其一,而在汉语中二者皆有。
例因为我们有同样的爱好,所以我们是好朋友。
【误】Because we have same hobbies,so we are good friends.【正】Because we have same hobbies,we are good friends.【正】We have same hobbies,so we are good friends.四、英语一致现象(1)主谓一致主语和谓语动词应保持数和人称上的一致,而在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动词则没有这样一致性,即无论主语的人称和数如何,动词形式都没有变化。
例现在,这个男孩想尽自己最大努力学好英语。
【误】Now the boy want to do his best to learn English well.【正】Now the boy want s to do his best to learn English well.(2)称谓一致例史密斯一家人尽力让我感到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英汉语序差异及翻译技巧英汉语序差异语序指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它是词语和句子成分之间关系的体现,反映语言使用者的逻辑思维和心理结构模式。
对同一客观事物或事实,英汉有不同的语言表达顺序。
英语思维模式是由点到面的外展螺旋式,其表达方式是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轻到重,由弱到强;而汉语恰恰相反,呈内旋式:由面到点,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由重到轻,由强到弱。
此外,英语多倒装句,汉语则很少见。
汉语是语义型语言,英语是形态型语言,所以两者在语序安排上有很大的差异。
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翻译技巧,还需要对原文仔细思考,灵活调整语序,以达到译文最大程度的通顺。
有时译者冲不破原文结构的束缚,一味照搬原文的词序、语序,导致了译文的走形。
1.无主语时英汉语序的差异及翻译汉语中有大量的无主语句,而英语句型中除祈使句外一般都有主语,因此,把汉语的无主语句译成英语时,需要改变句子结构,使译文符合英语语法规范。
例如:a. 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Silence, silence! Unless we burst out, we shall perish in this silence!此处补增主语we。
b.世界到处都在说英语。
English is spoken all over the world.此处把汉语无主语句中的宾语转换为英语被动语态结构中的主语。
c. 似乎有一个错误。
There appears to be a mistake.此处把汉语无主语句中的宾语转变成英语There be句型中的主语。
2.英汉定语语序的差异及翻译英汉定语的位置不完全相同。
英语定语的位置比较灵活,有前置定语和后置定语之分。
而汉语定语位置比较固定,一般为前置定语。
2.1一个单词作定语英语中单词作定语时,通常定语放在名词之前,汉语中定语的位置也大体如此。
当英语定语修饰的是由some, any, every, no等构成的复合代词时,定语要后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