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元器件安装工艺守则
- 格式:doc
- 大小:164.00 KB
- 文档页数:7
电气元件辅件装配工艺守则1、总则1.1 本工艺守则重要根据GB7251.1-1997。
1.2本工艺守则合用于本厂生产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中电器元件、辅件安装之用。
1.3应按元件制造厂规定技术规定和安装条件(如需要灭弧距离、拆卸灭弧栅所需要空间),使用条件进行按装,对于手动开关按装,必要保证开关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
1.4按装时应遵守本工艺守则外,还应与一、二次线工序互相配合。
1.5工具:卷尺、大小规格板手、套筒、丝锥、工位器具等。
1.6 领料后工位器具应做恰当标记。
2、规定2.1 安装前应看图纸、制作表及技术规定,领料时应按制作表认真核对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否与图纸相符,并检查元器件与否具备国家批准生产允许证、安全认证标志及合格证书和产品阐明书,如无上述证书未经技术部门或公司最高管理者批准,不得安装。
2.2 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已损坏元器件不得安装。
2.3 安装前必要擦净元器件上灰尘及油污。
2.4 具备装配图纸产品,必要按装配图安装。
2.5 安装元器件时应满足如下条件:○1操作以便。
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妨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也许;○2维修容易。
应可以以便更换元器件及元器件维修构造连线;○3保证各种元器件飞弧距离和电气间隙、爬电距离(见表一、见表二、见表三);○4必要保证一次线、二次线制作及安装距离。
2.6 元器件安装顺序应从上至下,由左到右。
2.7 对于并排(列)使用元器件,应按运营先后顺序并列安装。
2.8 同型号成套开关设备,应保证安装一致性,对装有电器元件门、支架、横档、操作手柄、金属零部件与框架接合处,应有一处有接地垫片来保证设备漏电持续性。
2.9 运营需要操作电器元件,安装高度不得高于1900 mm 、不得低于400 mm ;用于紧急动作元件安装高度不得高于1600 mm 、不得低于800 mm ;运营中需要观测仪表、仪器,安装高度不得高于mm 。
2.10 同一种合同成套设备,相似型号、规格元件选用应一致。
电器元件安装本工艺守则根据《JB/DQ6142》、《GB7251-97》、《GB50171-92》,并结合我厂实际情况编制。
一、元件领用:1.1接图纸后,熟悉图纸,按照材料计划单并根据平衡使用的材料元件到电器元件库房领取所需电器元件,并认真核对规格型号。
属电学三表、电流、电压、时间继电器必须送检验员检定合格方可安装。
不合格品退回库房。
1.2所有电器元件、辅件在安装前必须检查有无出厂合格证,厂家生产许可证,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并进行外观检查,外观应完好,且附件齐全,排列整齐,固定牢固,密封良好,如有破损,或影响电气和机械功能,无出厂合格证者,严禁使用。
1.3熔断器的熔体规格、自动开关、热继电器的整定值,线圈的电压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二、元件安装:2.1所有电器元件、辅件应按照元件制造厂的安装使用说明书的安装要求(使用条件、灭弧距离、拆卸灭弧罩所需距离等)进行正确的安装。
2.2严格按照电气原理图、接线图图纸及元件明细表、安装布置图(如有)的要求核对其额定电压、额定电流、规格型号后安装到位,要求横平坚直。
2.3安装时应尽量考虑方便用户维修。
各电器应能单独拆装更换而不应影响其它电器及导线束的固定。
2.4所有元件均应牢固固定在骨架和支架上,紧固螺丝必须拧紧,无打滑及损坏镀锌层等现象,并采取防松措施,紧固后螺丝应露出螺母1-8螺距。
不接线的螺丝也应拧紧,所有紧固件必须镀锌。
所有元件的出线端应配有接线螺钉,并应进行紧固。
联屏螺钉也应配齐紧固。
2.5对双面维修的开关柜、箱可用螺栓带帽紧固,对单面维修的开关柜、箱必须用攻丝的方式固定。
2.6设备的保护接地端子应与设备内各元器件的保护接地点直接连接或利用保护导体连接。
2.7对于盖、门、覆板等部件,如上面没有安装电器元件,一般应用金属螺钉或金属绞链连接,以保证电连续性;如果上面装有工作电压值超过安全电压范围的电器设备时,应采用保护导体(一般为黄绿双色线),将这些器件与保护电路连接。
电装工艺一、目的为确保产品电装质量,特制定本守则。
二、适用范围本守则适用于整机及单元(印制电路板、集成电路块、腔体等)手工装配焊接的要求及作为质量检验的依据。
三、工艺要求操作者必须熟悉图纸(如装配图、接线图、明细表、导线表)和工艺的有关要求后,才能着手进行操作。
图纸若有更改,有关人员应按更改手续在图纸上作更改标记,并签上姓名和日期。
元件的引线在焊装之前,必须搪锡,以保证焊接的可焊性。
根据焊接的对象不同,正确选用以下的焊接方法:钩焊:指孔状的焊片形式。
绕焊:指无孔方柱或圆柱形的接线柱形式(如穿心电容器)插焊:指有孔接线柱形式(如接插件、穿心铆钉、有孔焊片等)。
搭焊:指无孔的焊片形式。
注:凡采用钩焊和插焊的有孔焊片应两面吃锡,当因焊接的导线粗,不能实现钩焊和插焊时,则允许采用搭焊(包括调试元件),但必须两面吃锡。
当一个接线柱焊接两根以上粗的多股线时,则应分别绕接后再施焊。
对于调试元件一律采用搭焊,其元件引线不要剪短或任意弯曲,待调试完毕后再按第4.4条规定焊好。
装焊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每个焊点处不得超过三根引线,其中的晶体管脚焊接处不得超出两根引线。
根据不同的焊接对象应正确调节不同的焊接温度:260℃~450℃(烙铁控制台指示温度)焊接场效应集成电路(CMOS电路)时,电烙铁外壳必须可靠接地,并在手腕上带防静电手腕进行焊接。
根据焊点的大小,器件引线粗细,更换相适应的烙铁头进行焊装,焊接前应清除烙铁头上的氧化层及污物。
焊接插头座时,应严格控制焊锡的用量,以防止松香流入造成接触不良。
在焊接低频插座、小型继电器等容易产生短路的焊接物,其焊接点处应加套大小适当的热缩套管,以免相互间产生短路。
对于低频插头座上的短接线(指活动的孔状接线柱)均用ASTVR型软接导线,不允许用镀银铜线短接,以免增加插头座插拔力和在插拔时针孔受力使短接线断裂。
绑好的线扎应按图纸要求安装在指定位置上,并在适当位置选用卡箍获固线基座固定。
高低压开关设备(柜、屏、台)元器件安装调整工艺守则29 • 95精选文库元器件安装调整工艺守则 29.9521. 适用范围本守则适用于高低压开关柜(屏、台、箱)等成套开关设备的元器件安装。
2. 工具气动枪、拉铆枪、电工刀、螺丝刀、钢丝钳、尖嘴钳、圆夹钳、扳手、 (挫 刀)、小锤、橡皮锤或尼龙锤、钢卷尺、直尺、钢锯、万用表。
3. 操作前准备工作3.1所领用的各种元器件必须是经过检查合格的产品,并附有生产厂合格标签方能进行领用与安装。
(注:合格证和说明书出厂时随机附上)3.2查对制造规范,核对电器元件型号、规格、数量与制造规范要求是否相符。
3.3备齐所有的安装元器件及紧固件。
3.4领用紧固件,需用专用紧固件车、盒,不得随便用其它物件代替。
4. 安装要求4.1元器件安装必须按施工接线图、按标准、按工艺文件进行安装。
4.2元器件的安装应排列整齐、美观,面板后的元器件安装应便于接线、检测和 维护。
4.3低压柜一、二次出线位置,元器件安装位置距地面不得小于250mm 以上,环境条件不允许时必须与有关部门协商解决,高压柜出线端面距地不低于底图总号咼低压开关设备(柜、屏、台)共18页第1页700mm 。
旧底图总号标准化日期提出部门工艺部审定标记处数更改文件号签字日期批准文号批准兀器件安装调整工艺守则29.95咼低压开关设备(柜、、屏、台)共18页第2页4.4在强电系统中选用的弱电元件应加双重绝缘保护措施(即在元器件与安装板之间加装绝缘板)。
4.5显示元件及按钮的颜色排列见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4.5.1在同一工程中,客户对显示元件及按钮排列有特殊要求的,应按客户要求进行安装;无特殊要求时,可按本公司规定执行。
4.6所有元器件应按照其制造厂规定的安装使用说明书(包括使用条件、安装尺寸、飞弧距离、维护、拆卸灭弧罩所需要的空间和手动操作等)进行安装,对于手动操作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产生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
安装电器元件的工艺要求
1.组合开关、熔断器的受电端子应安装在控制板的外侧,并使熔断器的受电端为底座的中心端。
2.各元件的安装位置应齐整,匀称,间距合理,便于元件的更换。
3.紧固各元件时要用力匀称,紧固程度适当。
在紧固熔断器、接
触器等易碎元件时,应用手按住元件一边轻轻摇动,一边用旋具
轮换旋紧对角线上的螺钉,直到手摇不动后再适当旋紧些即可。
板前明线布线的工艺要求:
1.布线通道尽可能少,同时并行导线按主、控电路分类集中,单
层密排,紧贴安装面布线。
2.同一平面的导线应高低一致,不能交叉。
非交叉不可时,,该
根导线应在接线端子引出时,就水平架空跨越,但必须走线合理。
3.布线应横平竖直,分布均匀。
变换走向时应垂直。
4.布线时严禁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
5.布线顺序一般以接触器为中心,由里向外,由高至低,先控制
电路,后主电路,以不妨碍后续布线为原则。
6.在每根剥去绝缘层的导线两端要套上编码套管。
所有从一个接
线端子(或接线桩)到另一个接线端子(或接线桩)的导线必须连
接,中间无接头。
7.导线与接线端子或接线桩连接时,不得压绝缘层、不反圈及不
露铜过长。
8.同一元件、同一回路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离应保持一致。
9.一个电器元件的接线端子上的导线连接不得多于两根,每节接
线端子板上的连接导线一般只允许连接一根。
电气装配工艺规范2009-02一、安装前的准备1、检查电气元件数量、型号、规格是否与图纸相同。
2、检查电气元件质量:外观是否完好;动作部件是否灵活;3、配件是否齐全。
4、检查控制柜质量:外观是否完好,柜门柜体是否有损伤。
5、按照电路图准备好导线和其他辅助材料,并备好工具。
二、电气元件的安装1、按电气元件安装图安装电气元件,应做到整齐美观,布局合理。
2、电气元件的安装方式应按照器件的使用说明要求;要做到安装牢固,不松动;如使用螺丝固定,应配套使用平垫、弹簧垫。
3、走线槽的安装要做到“横平竖直” ,安装牢固;切口平整光滑,无毛边;接头应严密无缝隙;走线槽盖外表光滑无明显损伤,连接处整齐无缝隙。
4、注意事项:PLC安装在接线完成并清洁控制柜之前不得拆掉外面的保护纸套(黄色纸套),防止线头落入。
三、母线的安装。
1、母线要平直,无弯曲,无折痕;安装要牢固,不松动;同一方向的打弯应一致,保持在同一平面。
2、母线外表要套上热缩管,热缩管除接线处外不得有破损外露母线处;由上到下的颜色为黄、绿、红,分别对应L1、L2、L3相。
3、母线除导线外不得与其他导体(如控制柜体)接触,要保持最少20mm勺安全距离,防止发生空气击穿。
4、母线使用螺栓与导线进行连接时,或母线与母线采用螺栓搭接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母线接触面保持清洁,螺栓孔周边无毛刺;2)连接螺栓两侧有平垫圈,相邻垫圈间有大于3mm&勺间隙,螺母侧装有弹簧垫圈或锁紧螺母;3)螺栓受力均匀,不使电器勺接线端子受额外应力;4)连接处距绝缘子的支持夹板边缘不小于50mm保证母线通电后,使母线可自由伸缩,防止局部过热及产生热膨胀后应力增大而影响母线安全运行。
5 、注意事项1)切割母排应用机械方法,严禁使用气焊或电焊。
2)母排在校正、校平时,不得使用铁锤直接敲打。
四、接线1、放线时必须根据实际需要长短来落料,尽量选择最短路径;一端根据实际需要留有一弹性弯头,另一端放有100~ 150毫米的余量。
电器元件装配工艺5、工艺要求:5.1 元器件安装布置必须考虑到:安全可靠、操作方便、易于维修,牢固可靠、对称一致、整齐美观。
所有电器元件在柜内安装离地距离不得低于200毫米,操作开关、断路器安装高度以距地800-1600毫米为宜。
5.2 装配时元器件应轻拿轻放,避免震动、磕碰、变形、油漆脱落,所有电镀件的镀层(包括元件本身的电镀件和紧固件)不得有起皮、脱落、发黑、发霉及生锈等现象。
5.3 装配板件时允许用木锤轻轻敲打,不允许用铁器猛击。
5.4 仪表板、元件板安装应先衬橡胶条,后上仪表板、元件板。
5.5 紧固件和紧固方式:5.5.1 六角头螺栓一般用于框架、条型安装板的紧固以及安装孔大于M6的紧固件的选用。
5.5.2 半园头螺钉一般用于安装孔小于M6的紧固件选用。
5.5.3 双头螺柱用于管形电阻或筒形元件的安装。
5.5.4 当被紧固件系塑料、胶木等易碎材质时,应用轻型垫圈和平垫(纸垫、胶木垫)。
5.5.5 紧固件固定后应做到弹簧垫圈压平;母线、动力电缆等接点应更紧,切实保证接触电阻;螺钉应无打滑、损坏镀层的现象,紧固后应露出螺纹2-5牙;不接导线的螺钉也应拧紧。
5.6 一般大型元器件应安装于条架或角钢上,小型元器件应安装于板或板条上。
5.7 所有元件应按其说明说书的安装条件(飞弧距离、电气间隙、爬电距离、拆卸灭弧装置需要的空间等)进行安装,对于手动操作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调整安装应符合本工艺守则第六条和元件“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5.8 所有电器元件应牢固的固定在滑架或支架上,不得悬吊在其它电器的端子或接点上。
(例如附加电阻)5.9 安装主回路元器件时,一般应保证上、下元件B相接点对正,元件之间应有母线安装的足够距离,数量多的同一型号规格的元器件须安装一致。
5.10 每个元器件下方正中位置或其左方,应粘贴与原理图相同的符号或标识牌。
每台设备上的符号、标识粘贴方向要统一且尽量固定在一个水平线上。
1.适用范围本工艺守则适用于公司生产的箱式变电站、高低压开关柜等成套电气设备的电气元器件的安装。
本守则共包括高压电器的安装,低压电器的安装。
2.准备工作了解图纸设计,组织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图,了解工程所用设备,材料之规格型号,工程技术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制定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有关施工方法,明确施工与验收规范及技术措施,安全措施,准备好工程施工所需要的材料设备和一切仪器及安全保护用品,准备好所需安装工程的技术记录,试验记录等表格。
3.高压电器的安装3.1高压隔离开关3.1.1高压隔离开关的安装要求参见《高压隔离开关安装与调试工艺》。
3.2断路器(负荷开关)3.2.1开箱检验:3.2.1.1开箱检验并做好记录。
3.2.1.2箱内文件应齐全,包括产品合格证、安装使用说明书及其他相关技术文件。
3.2.1.3断路器(或负荷开关)应装有铭牌,铭牌应注明生产厂家及规格型号。
断路器的规格型号、电压等级及重要的技术参数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
3.2.1.4附件应齐全,框架无锈蚀,无开焊或变形,绝缘部分无损坏和裂缝。
3.2.1.5断路器(或负荷开关)及其操动机构的联动应正常无卡阻现象,分合闸指示资料来源编制正确,辅助开关动作正确可靠。
3.2.1.6六氟化硫断路器(或负荷开关)的密度继电器的报警闭锁定值应符合规定,电气回路传动正确。
3.2.2断路器(或负荷开关)的安装3.2.2.1根据提供的搬运及吊装说明,使用正确的搬运及吊装方式,将断路器(或负荷开关)就位,严禁违规操作,在就位过程中,注意对整套装置的保护,防止发生磕碰现象。
3.2.2.2注意对工具和紧固件的放置,防止异物滑落到断路器(或负荷开关)上,造成设备的损坏。
3.2.2.3选用合适的螺栓固定断路器(或负荷开关),螺栓的长度以紧固后露出2~3扣为宜。
螺栓的两侧均应有平垫圈,螺母侧应有弹簧垫圈防松。
3.2.2.4断路器(或负荷开关)的安装保证平正(水平安装方式)、垂直(垂直安装方式),安装后固定处应受力均匀,不允许出现变形现象。
电气元件安装规范1 元器件安装1.1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适用条件需要的灭弧距离,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1.2 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1.3 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1.4 检查元器件有无损1.5 必须按图安装 (如果有图)1.6 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1.7 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1.8 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指示仪表、指示灯 0.6-2.0电能计量仪表 0.6-1.8控制开关、按钮 0.6-2.0紧急操作件 0.8-1.6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操作方便。
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维修容易。
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 4.4 条的规定。
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1.9 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1.10 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1.11 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图11.12 对于发热元件 (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
额定功率为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
下图为错误接法图21.13 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1.14 接线面每个元件的附近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
除元件本身附有供填写的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
a) 端子的标识图31.15 标号应完整、清晰、牢固。
标号粘贴位置应明确、醒目b) 双重的标识图41.16 安装于面板、门板上的元件、其标号应粘贴于面板及门板背面元件下方,如下方无位置时可贴于左方,但粘贴位置尽可能一致,c) 门上的器件图51.17 保护接地连续性保护接地连续性利用有效接线来保证。
电气原、辅件安装调试工艺守则1合用范畴本守则规定了开关设备中电气原、辅件安装方式及其有关旳电气性能规定。
合用于开关设备旳一次线路施工。
2工具手电钻、电动扳手、风动扳手、呆扳手、套筒扳手、螺丝刀、钢锯、卷尺等。
3工艺准备3.1操作者应看懂图纸,按图纸检查电器元件规格、型号与否与图纸规定一致。
3.2现场安装元件齐全,所需紧固元件用原则件齐全。
3.3具有合格证明文献旳电器元件方可安装,元件旳合格证、使用阐明书不得遗失、应随产品入库。
4 基本工艺规定4.1 按照图纸中规定旳元件型号、规格,根据图纸中规定旳位置安装元件,安装时要考虑一次回路元件三相主接点上下对齐,互感器旳位置要考虑母线和二次线行线旳以便、横向排列均匀、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等因素。
4.1.1 对于低压产品,其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不不不小于表1规定。
4.1.2 对于高压产品,其最小空气净距离应不不不小于表2旳规定。
4.1.3 对于10kv产品,带电体距绝缘隔板空气净距离应不不不小于30mm。
其爬电距离对于瓷绝缘应不不不小于138mm,对有机绝缘应不161mm。
表1表25原辅件安装5.1隔离开关安装5.1.1安装前检查隔离开关应完好无损,操作机构应灵活,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规定,技术文献及配件齐全。
5.1.2按隔离开关旳技术规定,选择合适旳安装位,并按其提供安装方式固定好隔离开关。
开关旳分闸、合闸批示对旳无误。
5.1.3隔离开关调试a.隔离开关动触头与静触头旳接触深度应合适。
若不能满足,则应合适调节伸缩连杆,一般应让连杆留有1.5~3mm旳备用行程,不至于因合闸冲击而损坏开关或使操作手柄推不到头,备用行程过大,则会使刀开关接触面不好,导致发热或烧毁。
b.三相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应保证同期性规定,若遇到不同期则应作如下解决:若是动触头根部枢点太松致使其工作有快有慢或有前有后,则应分相检隔离查,合适拧紧过松螺栓。
c.合闸时,三相动触头应能顺利地进入静触头,如有卡阻现象,则也许是动、静触头位置不相应导致,应检查因素进行校正。
电气元件安装规1 元器件安装1.1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适用条件需要的灭弧距离,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1.2 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1.3 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1.4 检查元器件有无损1.5 必须按图安装 (如果有图)1.6 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1.7 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1.8 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指示仪表、指示灯 0.6-2.0电能计量仪表 0.6-1.8控制开关、按钮 0.6-2.0紧急操作件 0.8-1.6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操作方便。
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维修容易。
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 4.4 条的规定。
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1.9 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1.10 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1.11 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图11.12 对于发热元件 (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
额定功率为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
下图为错误接法图21.13 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1.14 接线面每个元件的附近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
除元件本身附有供填写的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
a) 端子的标识图31.15 标号应完整、清晰、牢固。
标号粘贴位置应明确、醒目b) 双重的标识图41.16 安装于面板、门板上的元件、其标号应粘贴于面板及门板背面元件下方,如下方无位置时可贴于左方,但粘贴位置尽可能一致,c) 门上的器件图51.17 保护接地连续性保护接地连续性利用有效接线来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