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9
2021.v5版⾮⼩细胞肺癌NCCN指南新鲜出炉!⼗⼤靶点治疗⽅案更新解读!NCCN全称美国国⽴综合癌症⽹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每年都会发布各种恶性肿瘤临床实践指南,已成为全球临床医师遵循和认可的临床治疗标准和参考,意义重⼤。
2021年6⽉,NCCN官⽹将⾮⼩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实践指南更新⾄第五版,主要是两⼤重磅抗癌新药JNJ-6372和AMG510接连提前获批上市,实现了EGFR 20ins和KRAS两⼤靶点0靶向药的突破,对肿瘤患者意义重⼤,指南及时将这些抗癌“特药”纳⼊指南,给病友们带来新的选择和希望。
全球肿瘤医⽣⽹医学部为病友们整理了指南更新的最新治疗⽅案,希望给⼤家带来帮助。
NCCN指南:⾮⼩细胞肺癌需要检测的⼗⼤靶点⽬前,⾮⼩细胞肺癌NCCN指南推荐肺癌患者应检测的靶点为EGFR(19del和L858R)、EGFR 20ins、KRAS G12C、ALK、ROS1、BRAF、NTRK1/2/3、MET、RET、PD-L1⼗⼤靶点。
注:最新版指南推荐的检测中,将敏感的EGFR突变阳性,分为EGFR突变阳性(19del和L858R),以及EGFR 20外显⼦插⼊突变阳性,此靶点之前没有专门获批的靶向药物,4代EGFR药物Amivantamab-vmjw上市,使得其成为可⽤药靶点,这是EGFR外显⼦20插⼊突变肺癌患者的⾸款靶向疗法,是医学届对于这部分患者的⼀项重⼤进步,具有⾥程碑式的意义!最新版指南推荐的检测中,增加了KRAS G12C阳性突变,此靶点堪称史上“最难治”靶点,研发40年终于在今年迎来新药AMG510这款重磅药物上市。
肺癌NCCN指南⼗⼤靶点治疗⽅案更新解读EGFR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rbB-1或HER1)全称表⽪⽣长因⼦受体。
主要在肺腺癌、亚裔、⾮吸烟及⼥性患者中,⼤约有 15% 的⽩种⼈和 30-50% 的亚洲⼈中有 EGFR 基因突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1版)》要点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我国及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据我国国家癌症中心统计,2015年我国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首位,其中新发病例约78.7万,死亡病例约63.1万;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区域差异,东北部最高,其次为中部、南部、北部、东部,西北部最低。
早期肺癌多无明显症状,临床上多数患者出现症状就诊时已属晚期,晚期肺癌患者整体5年生存率不高肺癌的筛查一、筛查人群的选择(一)年龄段(2A类推荐证据)本指南推荐在45~75岁人群中开展肺癌筛查。
2015年全国肿瘤统计数据显示,肺癌的年龄别发病率及死亡率在45岁之后显著增加,因此,推荐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为45岁。
75岁之后,肺癌的年龄别发病率及死亡率有所下降,考虑到75岁以上人群的预期寿命、合并症、手术耐受性及筛查成本等因素,对于>75岁人群的肺癌筛查获益可能较小,因此,推荐肺癌筛查的终止年龄为75岁。
对于无法耐受可能的肺癌切除手术或罹患严重疾病预期寿命较短的个体不建议进行肺癌筛查。
(二)肺癌的危险因素(2A类推荐证据)肺癌筛查的获益随着肺癌发病风险的增加而增加,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是目前国内外筛查指南的共识。
本指南对于高危人群的选择充分考虑了除年龄外的肺癌危险因素,结合中国肺癌的发病特点,推荐在符合年龄段的基础上,含有下列危险因素之一的人群进行肺癌筛查。
1. 吸烟:吸烟可显著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
2. 二手烟或环境油烟吸入史:亚洲人群中非吸烟女性的肺癌发生率显著高于欧美人群,推测可能与二手烟暴露和厨房等场所的环境油烟暴露有关。
3. 职业致癌物质暴露史:长期接触氡、砷、铍、铬、镉及其化合物等高致癌物质者更易罹患肺癌。
石棉暴露可显著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
另外,二氧化硅和煤烟也是明确的肺癌致癌物。
4. 个人肿瘤史:既往罹患其他恶性肿瘤者可能携带异常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可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
2018版CSCO肺癌指南更新主要内容2018年4月21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会在南京召开。
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是CSCO发布的第一个指南,2016年首次发布,本次已迎来第2次更新。
整个指南凸显了精准医学的特点,旨在推进中国肿瘤治疗的规范化。
大会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林冬梅教授、天津大学肿瘤医院的岳东升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王志杰教授及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周清教授分别对指南的更新进行了解读。
那么,2018版《CSCO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中究竟更新了哪些内容?又是基于哪些证据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分子分型部分的更新指南新增推荐相对早期(I〜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进行分子检测(1B类证据),主要基于ADJUVANT和EVAN硏究中靶向药物辅助治疗获益的数据。
推荐对于I〜IIIA期NSCLC、N1/N2阳性的非鳞癌患者进行EGFR 突变检测(1B类证据)。
对于晚期NSCLC患者,除了过去推荐的EGFR和ALK检测,本次更新增加了ROS1重排的检测推荐。
EGFR突变的检测可采用ARMS或SuperARMS法(1类证据)。
ALK融合基因的检测可采用Ventana免疫组化、FISH或RT-PCR的方法(1类证据)。
ROS1融合基因的检测可采用RT-PCR或FISH的方法(1B类证据)随着EGFRTKIs继发性耐药和三代TKI的出现,推荐对EGFRTKIs耐药患者进行EGFRT790M检测。
组织学检测为金标准,在组织不可获取时,血液ctDNAEGFRT790M检测可作为有效补充(1A类证据)。
检测方法上,除了CFDA批准的试剂盒外,也可基于中国现有的检测平台使用Cobas、ddPCR、NGS等方法,并以血液检测作为组织检测的补充。
但是融合基因的血液检测技术尚不成熟,故仍应尽可能进行组织学检测。
而由于NGS的成本高,检测规范性、可靠性欠佳,指南将其列为可推荐但推荐级别不高。
基于病理类型、分期和分子分型的综合治疗部分的更新1.NSCLC治疗的更新(1)IA、IB期原发性NSCLC的治疗仍推荐进行解剖性肺叶切除(1类证据)+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2A类证据)。
《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解析来自于医学论坛网2011-05-25有35次阅读作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王志杰王洁随着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2011版《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实践指南》(简称《指南》)的发布,中国专家组也在今年4月召开的第4届NCCN亚洲学术会议上对《指南》(中国版)进行了讨论和修订,两者连同我国卫生部近日推出的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简称《规范》)成为目前国内肺癌诊治的指导指南。
本文就英文版《指南》的更新内容及其与《指南》(中国版)和《规范》的异同作一简要介绍。
《指南》(英文版)更新内容肺癌预防新版《指南》指出,约85%~90%的肺癌是由直接或间接吸烟引起,长期吸烟易导致第二原发癌、治疗并发症、药物相互作用、其他吸烟相关疾病、生活质量下降及生存期缩短。
因此,新版《指南》加强了戒烟的推荐力度,将“建议戒烟”修订为“戒烟劝告、辅导以及药物治疗”。
预测和预后分子标志物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RNA核苷酸还原酶1(RRM1)、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 (ERCC1)及KRAS后,EML4-ALK作为新的分子生物标志物越来越受到关注,新版《指南》也将其纳入。
在美国人群中,EML4-ALK融合基因的发生率为2%~7%,而在中国约为16%。
携带EML4-ALK融合基因的NSCLC患者对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而这两种突变的高发人群均为腺癌、不吸烟或轻度吸烟者,且这两种基因突变相互排斥。
因此,在上述高发人群中进行EML4-ALK突变的检测尤为重要。
但新版《指南》并未推荐标准的EML4-ALK突变检测方法。
目前,crizotinib是针对EML4-ALK的靶向治疗新药,其是ALK和生长因子受体蛋白(MET)的TKI,crizotinib对EML4-ALK突变型晚期NSCLC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可达90%。
该药目前尚处在临床试验阶段,其应用前景值得期待,EML4-ALK也有望成为继EGFR后另一种有明确疗效预测作用的分子标志物。
2022年V1版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要点解读(全文)摘要目前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已更新发布2022年V1版《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为《指南》)的最新内容。
该指南以高质量的临床证据和最新的研究进展为基础制定非小细胞肺癌诊治标准,受到了全球临床医师的广泛认可和肯定。
相比于2021年V7版《指南》有了较多的更新、修订,主要集中在靶向治疗和分子学检测方面。
本文将对新版《指南》更新内容进行逐一解读。
正文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1]。
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显示,新发肺癌病例数高达220万,并继续成为男性患者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类型。
同时去年全球约有180万例肺癌患者死亡,是所有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2]。
在这些肺癌患者中,约85%被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2]。
因此如何规范化地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筛查,并对NSCLC患者进行正确的诊断、治疗以及随访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发布的2022年V1版《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3](以下简称为《指南》)主要更新内容及相关临床证据逐一解读。
1 肿瘤分期目前对于NSCLC肿瘤分期的标准仍沿用了美国癌症联合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第八版的内容。
但为了区分某些特定肿瘤的大小分期,新版《指南》新增一条脚注:对于非黏液性腺癌,肿瘤分期时仅根据其浸润性部分;而对于黏液性腺癌,仍采用之前的标准,即包括浸润性和表皮/非浸润性两部分。
2 检测与评估2.1 诊断评估原则对于高度怀疑NSCLC的患者,可通过多种检测技术获取组织诊断。
《中国淋巴瘤治疗指南(2021年版)》要点淋巴瘤,又称恶性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的总称,是中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一、诊断淋巴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诊断是决定治疗原则和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是淋巴瘤诊断的金标准。
(一)临床表现淋巴瘤可表现为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
绝大多数HL患者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
NHL患者大部分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部分患者原发于结外淋巴组织或器官。
淋巴瘤常见的全身症状有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皮肤瘙痒和乏力等。
以下3种情况中出现任何1种即可诊断为B症状:(1)不明原因发热>38,连续3d以上,排除感染的原因;(2)夜间盗汗(可浸透衣物);(3)体重于诊断前半年内下降>10%。
(二)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时应注意浅表淋巴结、扁桃体、肝脾的检查以及有无骨骼压痛。
(三)辅助检查1. 实验室检查:患者在治疗前应行血常规、生化常规[包括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β2-微球蛋白、电解质等]、感染筛查[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梅毒,异常者需行病毒载量或确诊实验]、血沉、免疫球蛋白、EB病毒(EBV)、巨细胞病毒和骨髓检查等,若存在中枢神经系统(CNS)受侵危险因素,需行腰椎穿刺行脑脊液常规、脑脊液生化、脑脊液细胞学和墨汁染色检查。
2. 影像学及其他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CT、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和超声等。
3. 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是淋巴瘤确诊和分型的金标准。
二、分期淋巴瘤的临床分期依据疾病侵犯部位以及有无B症状,目前采用的是Ann Arbor-Cotswolds分期系统(表1),同时根据患者的全身症状分为A 组(无B症状)和B组(有B症状)。
三、疗效评价目前主要采用Lugano 2014评价标准评价淋巴瘤的治疗效果(表4),治疗效果分为基于CT和(或)MRI评价的影像学缓解和基于PET-CT评价的代谢缓解,PET-CT评价代谢缓解的依据是PET5分法(Deauville标准)(表5)。
2022年CSCO 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全文)NO.1分子分型更新要点MET-14外显子跳跃突变检测,有∏级推荐上升至I 级推荐。
(3类证 据)分子分型BRAFV600E 殛、KMS 双、ERBB2(HER2 rm/«, “fτi∏■以及Nmirit 合采用NGS 技术检汨肿 等"因变异可通过单“因检冽技术或二代冽序技术•交交负荷(TMB )(NGS )在肿■蛆织中进n,若里织标本不可及,(2映)1» *1。
」考虐利用WctDNA 迸打怆汹(2快)他防本无法获取或电>不能行MB 检窝时,可通过外 周HU®离/Wβ DNA (cf/ctDNA )师 £G 网M 17 ,11 ;不及第、经小标本活检诊・*翕或混合.相成分的-/ZnEGFR-TKls 射为患者,建议再次活检迸行&许患者■议EGFR 处、心融合及ROSI T790M 检渊山).不能收取肿震随本的患者,建说行H (2A 类) cf/ctDNA ft≡WT790M 陋 <,*,s>姐织标本采用免疫姐化法检UPaLl 表达(1类)• XHt 对MFl 突变Ie 向药在BB 内获批上市,∖1ET ∣J 外显子跳跃突变楼湾由Il 级推荐上升至1级推荐(3类证据).N0.2早.中期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 的更新要点HA 、IlB 期NSCLC 的治疗不可手术In 期及IVM NSOC再"诊V 诟保SR 足券姐织标本的诊子卷H,根州分 子分型》噌疗(1类);对于非”组织标本迸行: EGFR突女.AUC .砍”GWit⅛及METl 可φ(琰)新增〃根治性手术后,阿替利珠单抗辅助治疗(限PD-Ll TC > l%)w 作为U 级推荐。
可手术mA 或B(T3N2M0)期NScLC 的治疗分层为T3-4N1或T4N0非肺上沟瘤(侵犯胸壁、主支气管或纵隔)治 疗部分,新增〃根治性手术后,阿替利珠单抗辅助治疗(限PD-Ll TC >1%)〃作为∏级推荐。
DOI:10.3969/j.issm1672-9463.2021.04.025•综述. ROS1融合基因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与ROS1抑制剂研究进展王大壮王泽雨陈立江王欣近年来随着社会日益进步,人类疾病也越来越复杂。
在众多疾病中,癌症的发病率与日俱增,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疾病,且治疗难度较大。
诸多癌症中肺癌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分别可达11.6%和18.4%[1],在我国更是居于首位。
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我国肺癌患者的80%囱,且大多数都是高龄患者,早期不重视,发现较晚,失去了手术机会,5年生存率很低叫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效果欠佳,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
近年来随着个体化治疗理念的普及,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成为热点叫随着基因分析和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以及对相关致癌基因研究的逐步深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等肿瘤相关靶点相继被检测出来,针对它们的靶向药物也相继上市。
这些靶向药物在临床中疗效良好,毒副作用明显降低,但也存在着长期使用后出现耐药的问题。
近年来,也不断有一些新的驱动基因被发现,如MET基因、HER-2及R0S1融合基因等,针对它们的靶向药物也在不断研发中。
ROS1基因是上世纪80年代于UR2鸟肉瘤病毒中发现的具有独特致癌作用的原癌基因,野生型的R0S1定位于染色体6q21上,共编码2347个氨基酸[5],尚未发现相应的活化配体,关于ROS1的生理功能也尚不清楚叫目前共发现了包括CD47等22种ROS1基因融合形式叫ROS1基因重排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发生率为1%~2%,常见于年轻、不吸烟或少量吸烟的腺癌患者中,而且年龄偏小,多为女性、亚裔,与ALK阳性患者表型有着重叠性咲训,且有研究发现ROS1的进化过程与ALK密切相关,两者在激酶结构域内有49%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11],目前已上市的ALK靶向抑制剂,大部分能有效控制ROS1融合患者的病情[12]0但由于ROS1基因重排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发生概率较低,这一分子亚型在治疗中常被忽视,目前还没有单纯针对ROS1融合突变的抑制剂,但是每年都出现大量的肺癌新病例,使得研究人员对ROS1抑制剂的开发更加关注,基于ALK和ROS1的激酶结构域的相似性,以及ALK靶向抑制剂对ROS1融合患者的治疗效果,开发ROS1靶向抑制剂或ALK/R0S1双重靶向抑制剂具有高度的可行性。
DOI:10.3760/cma.j.issn.0253⁃3766.2015.10.018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11AA02A110);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9303012㊁2013ZX09101002⁃001⁃001㊁2014ZX09304003⁃003⁃002);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902002⁃1);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临床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12年度阶梯计划项目(Z121102009212055);中央保健专项资金(W2013BJ40);北京市科技计划肺癌早期发现和规范化治疗关键技术研究项目(D141100000214003㊁D14110000021400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4BAI09B01)通信作者:石远凯,Email:syuankai@cicams.ac.cn㊃指南与规范㊃中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敏感性突变和间变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治疗指南(2015版)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ʌ主题词ɔ㊀癌,非小细胞肺;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㊀间变淋巴瘤激酶;㊀诊断;㊀治疗ʌSubjectwordsɔ㊀Carcinoma,non⁃smallcelllung;㊀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㊀Anaplasticlymphomakinase;㊀Diagnosis;㊀Therapy㊀㊀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我国恶性肿瘤第1位[1],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约占85%㊂大多数NSCLC患者确诊时即为晚期,治疗以化疗等全身性治疗为主㊂近年来,随着一系列肿瘤驱动基因的发现,NSCLC的分型由过去单纯的病理组织学分型,进一步细分为含不同驱动基因的分子亚型㊂而针对驱动基因的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因其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已成为晚期NSCLC的标准治疗㊂特别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tyrosinekinaseinhibitor,EGFR⁃TKI)和间变淋巴瘤激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naplasticlymphomakinasetyrosinekinaseinhibitor,ALK⁃TKI)的发现,在NSCLC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3]㊂EGFR是一种跨膜受体,与细胞增殖㊁转移㊁凋亡等多种信号传导通路有关㊂EGFR突变主要包括4种类型:19外显子缺失突变㊁21外显子点突变㊁18外显子点突变和20外显子插入突变[4]㊂最常见的EGFR突变为19外显子缺失和21外显子L858R突变,二者均会导致酪氨酸激酶结构域活化,且均为EGFR⁃TKI的敏感性突变,18外显子G719X㊁20外显子S768I和21外显子L861Q突变亦均为敏感性突变,20外显子的T790M突变与EGFR⁃TKI获得性耐药有关,还有许多类型的突变临床意义尚不明确[5⁃6]㊂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敏感性突变阳性率在高加索人群约为10%,在亚裔人群和我国均为50%左右[7]㊂ALK最早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一个亚型中被发现,并因此得名㊂继2007年Soda等[8]首次报道了在NSCLC中发现染色体2p的易位,造成棘皮动物微管相关类蛋白4(echinodermmicrotubule⁃associatedprotein⁃like4,EML4)的N⁃端与ALK的激酶区融合产生一个融合基因之后,一系列研究显示,EML4⁃ALK易位有多种变异,且均可导致具有催化活性的激酶融合蛋白变异体的表达,而动物实验证实该激酶具有致癌性㊂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的NSCLC患者已经被定义为NSCLC的一种特殊亚型,主要出现在不吸烟或少吸烟的肺腺癌患者㊂ALK也与其他基因融合而实现活化,如与PTPN3㊁TFG㊁KIF5B㊁KLC1㊁STRN㊁TPR及HIP1基因等㊂西方NSCLC患者ALK融合基因阳性率约为3% 7%,中国NSCLC患者阳性率约为3% 11%[9],而在EGFR㊁K⁃ras㊁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或TP53等基因无突变的NSCLC患者中,ALK融合基因阳性率达25%;我国EGFR和K⁃ras均为野生型的腺癌患者,ALK融合基因的阳性率高达30% 42%[10⁃11]㊂已有多项临床研究证明,EGFR⁃TKI和ALK⁃TKI能分别使EGFR基因敏感性突变和ALK融合基因阳性的NSCLC患者显著获益[12⁃18]㊂EGFR⁃TKI吉非替尼㊁厄洛替尼㊁埃克替尼和ALK⁃TKI克唑替尼相继于2005年2月25日㊁2007年3月17日㊁2011年6月7日和2013年1月22日被中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hina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CFDA)批准上市,为改善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带来新的契机㊂在NSCLC患者中检测EGFR㊁ALK基因状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美国和欧盟的权威学术机构均已制订出各自的检测和治疗指南㊂为了规范我国该领域的临床实践,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2013年组织我国专家制订了本指南并于2014年更新,本指南为更新的2015年版㊂一㊁EGFR基因突变检测1.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目标人群:推荐病理诊断为肺腺癌㊁含有腺癌成分㊁具有腺癌分化或不能分型的NSCLC患者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不吸烟或活检标本诊断的鳞癌患者也应进行检测[19⁃24]㊂2.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实验室要求: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实验室应获得相关资质认证;检测者必须是接受过良好培训的技术人员,同时需要有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㊂3.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标本类型和处理方法:手术切除和活检的组织标本是最常见的用于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标本类型,建议优先选择组织标本进行检测,规范处理的组织标本可以满足检测要求㊂原发灶和转移灶的组织标本均可用于EGFR基因突变检测;病理质控后的细胞学标本可以用于检测;外周血或体腔积液的无细胞上清等体液标本也可以用于检测,作为临床上无法获得组织或细胞标本时的补充[25]㊂应规范不同标本的处理方法,组织标本及细胞蜡块的固定应使用10%中性缓冲的福尔马林,避免使用酸性及含有重金属离子的固定液㊂活检组织标本一般固定6 12h,手术切除标本固定时间为6 48h㊂外周血标本采集可选用EDTA抗凝管,也可选用商品化的提取cfDNA的采血管,使用EDTA抗凝管采血建议在2h内进行血浆分离㊂肿瘤组织切片及细胞制片应由病理医师审阅复核,评估肿瘤细胞含量,必要时显微镜下定位标出肿瘤组织区域进行人工切割刮取组织,以保证有足量的肿瘤细胞提取DNA㊂对于肿瘤细胞数量不达标的样本应该重新采集㊂应有措施避免不同病例组织间的交叉污染㊂所有标本均应该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检测㊂4.EGFR基因突变检测方法:目前检测EGFR基因突变最常用的方法是直接测序法㊁扩增阻遏突变系统和实时定量PCR[19⁃21,26⁃27]㊂应使用CFDA批准上市的EGFR突变检测试剂盒㊂在检测报告中,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个人信息㊁病历号或登记号㊁病理诊断㊁标本类型㊁肿瘤细胞含量(如肿瘤细胞数量或百分比,体液标本不作此项要求)㊁检测方法㊁检测结果,同时标明标本接收日期和报告日期,由检测人及另一位有经验的医师审核并出具报告㊂检测结果中EGFR基因突变类型应用国际通用的人类基因组变异协会命名法则命名㊂二㊁EGFR基因敏感性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EGFR基因敏感性突变包括:19外显子缺失突变,21外显子(L858R㊁L861Q)和18外显子(G719X)点突变以及20外显子(S768I)插入性突变㊂同时应未检测出20外显子T790M突变㊂1.一线治疗:推荐EGFR基因敏感性突变患者一线进行EGFR⁃TKI治疗[13⁃14,16,24,26,28⁃30]㊂2.二线治疗:推荐之前未使用EGFR⁃TKI治疗的敏感性突变患者二线进行EGFR⁃TKI治疗[24,30⁃35]㊂3.维持治疗:EGFR基因敏感性突变一线化疗获得完全缓解㊁部分缓解和稳定的患者可进行EGFR⁃TKI维持治疗[24,30,36]㊂对于根治性切除术后具有EGFR基因敏感性突变的NSCLC患者,不推荐EGFR⁃TKI进行术后辅助治疗㊂三㊁ALK融合基因检测1.ALK融合基因检测的目标人群:推荐病理诊断为肺腺癌㊁含有腺癌成分㊁具有腺癌分化或不能分型的NSCLC患者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不吸烟或活检标本诊断的鳞癌患者也应进行检测[21,24]㊂2.ALK融合基因检测的实验室要求:与本指南中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实验室要求相同㊂3.ALK融合基因检测的标本类型:肿瘤原发或转移部位的组织或细胞标本均可进行ALK融合基因检测,目前尚无对外周血或体腔积液的无细胞上清等体液标本进行检测的成熟手段,标本处理的要求与本指南中EGFR基因突变检测部分相同㊂无论采用哪种标本类型,均应保证检测标本中肿瘤细胞含量及所占比例㊂石蜡组织切片厚度一般为4 5μm,切片时应有措施避免不同病例组织间的交叉污染㊂所有标本均应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进行检测㊂建议一次性切出EGFR基因突变和ALK融合基因检测的切片,以节约时间和避免重复切片浪费样本㊂4.ALK融合基因检测方法:目前用于ALK融合基因的检测方法主要有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㊁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和实时定量PCR等[21,37⁃38]㊂FISH能特异和灵敏地检出ALK融合基因,是检测ALK融合基因的经典方法,FISH探针包括分离探针和融合探针,分离探针与克唑替尼疗效显示较好的相关性㊂实时定量PCR能够灵敏地检测出已知常见类型的ALK融合基因㊂IHC也是ALK融合基因的常用检测方法㊂推荐:经CFDA批准的FISH㊁实时定量PCR及IHC检测方法均可用于检测ALK融合基因㊂在检测报告中需要注明检测方法㊁检测平台,FISH法需要注明肿瘤细胞数及阳性细胞比例㊂对患者㊁标本等基本信息的要求可参考EGFR基因检测部分㊂四㊁ALK融合基因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推荐:ALK融合基因阳性的晚期NSCLC患者应进行克唑替尼治疗[15,17⁃18,24]㊂对于根治性切除术后具有ALK融合基因阳性的NSCLC患者,不推荐克唑替尼进行术后辅助治疗㊂EGFR和ALK这两个靶点的发现和相关药物的研发,使NSCLC的治疗进入了基于分子靶点的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时代,针对这两个靶点的检测和治疗意义重大㊂随着新的研究成果的不断出现,专家委员会将定期更新本指南㊂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㊀孙燕(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临床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㊁刘彤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㊁程书钧(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㊀石远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临床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专家委员会委员(按姓氏汉语拼音字母排序)㊀常建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㊁韩宝惠(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肺内科)㊁韩晓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临床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㊁何建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㊁黄诚(福建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㊁焦顺昌(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科)㊁李凯(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肿瘤内科)㊁梁智勇(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㊁林冬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㊁刘卫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㊁刘晓晴(解放军第三〇七医院肺部肿瘤内科)㊁刘云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㊁卢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部肿瘤科)㊁邵建永(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分子诊断科)㊁王长利(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胸外科)㊁王孟昭(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㊁王征(北京医院病理科)㊁伍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㊁吴密璐(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㊁杨向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病理科)㊁杨跃(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科)㊁余萍(四川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㊁曾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㊁张兰军(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㊁张树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肿瘤内科)㊁支修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胸外科肺癌诊疗中心)㊁周彩存(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㊁周晓燕(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学术秘书㊀汪麟(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临床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参考文献[1]陈万青,郑荣寿,曾红梅,等.2011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2015,24(1):1⁃10.[2]石远凯.基于分子靶点的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现状和未来[J].中华肿瘤杂志,2012,34(5):398⁃400.[3]石远凯,孙燕.中国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十年[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8):564⁃569.[4]RielyGJ,PolitiKA,MillerVA,etal.Updateo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mutationsinnon⁃smallcelllungcancer[J].ClinCancerRes,2006,12(24):7232⁃7241.[5]OnitsukaT,UramotoH,NoseN,etal.Acquiredresistancetogefitinib:thecontributionofmechanismsotherthantheT790M,MET,andHGFstatus[J].LungCancer,2010,68(2):198⁃203.[6]SuKY,ChenHY,LiKC,etal.Pretreatment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T790MmutationpredictsshorterEGFRtyrosinekinaseinhibitorresponsedurationinpatientswithnon⁃small⁃celllungcancer[J].JClinOncol,2012,30(4):433⁃440.[7]ShiY,AuJS,ThongprasertS,etal.Aprospective,molecularepidemiologystudyofEGFRmutationsinAsianpatientswithadvancednon⁃small⁃celllungcancerofadenocarcinomahistology(PIONEER)[J].JThoracOncol,2014,9(2):154⁃162.[8]SodaM,ChoiYL,EnomotoM,etal.IdentificationofthetransformingEML4⁃ALKfusiongeneinnon⁃small⁃celllungcancer[J].Nature,2007,448(7153):561⁃566.[9]石远凯,郏博,孙燕.克唑替尼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新选择[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16):1272⁃1275.[10]ZhangX,ZhangS,YangX,etal.FusionofEML4andALKisassociatedwithdevelopmentoflungadenocarcinomaslackingEGFRandKRASmutationsandiscorrelatedwithALKexpression[J].MolCancer,2010,9:188.[11]ZhangNN,LiuYT,MaL,etal.ThemoleculardetectionandclinicalsignificanceofALKrearrangementinselectedadvancednon⁃smallcelllungcancer:ALKexpressionprovidesinsightsintoALKtargetedtherapy[J].PLoSOne,2014,9(1):e84501.[12]SequistLV,MartinsRG,SpigelD,etal.First⁃linegefitinibinpatientswithadvancednon⁃small⁃celllungcancerharboringsomaticEGFRmutations[J].JClinOncol,2008,26(15):2442⁃2449.[13]MitsudomiT,MoritaS,YatabeY,etal.Gefitinibversuscisplatinplusdocetaxelinpatientswithnon⁃small⁃celllungcancerharbouringmutationsofthe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WJTOG3405):anopenlabel,randomisedphase3trial[J].LancetOncol,2010,11(2):121⁃128.[14]ZhouC,WuYL,ChenG,etal.Erlotinibversuschemotherapyasfirst⁃linetreatmentforpatientswithadvancedEGFRmutation⁃positivenon⁃small⁃celllungcancer(OPTIMAL,CTONG⁃0802):amulticentre,open⁃label,randomised,phase3study[J].LancetOncol,2011,12(8):735⁃742.[15]CamidgeDR,BangYJ,KwakEL,etal.ActivityandsafetyofcrizotinibinpatientswithALK⁃positivenon⁃small⁃celllungcancer:updatedresultsfromaphase1study[J].LancetOncol,2012,13(10):1011⁃1019.[16]RosellR,CarcerenyE,GervaisR,etal.Erlotinibversusstandardchemotherapyasfirst⁃linetreatmentforEuropeanpatientswithadvancedEGFRmutation⁃positivenon⁃small⁃celllungcancer(EURTAC):amulticentre,open⁃label,randomisedphase3trial[J].LancetOncol,2012,13(3):239⁃246.[17]ShawAT,KimDW,NakagawaK,etal.CrizotinibversuschemotherapyinadvancedALK⁃positivelungcancer[J].NEnglJMed,2013,368(25):2385⁃2394.[18]SolomonBJ,MokT,KimDW,etal.First⁃linecrizotinibversuschemotherapyinALK⁃positivelungcancer[J].NEnglJMed,2014,371(23):2167⁃2177.[19]HirschFR,BunnPAJr.EGFRtestinginlungcancerisreadyforprimetime[J].LancetOncol,2009,10(5):432⁃433.[20]PirkerR,HerthFJ,KerrKM,etal.ConsensusforEGFRmutationtestinginnon⁃smallcelllungcancer:resultsfromaEuropeanworkshop[J].JThoracOncol,2010,5(10):1706⁃1713.[21]LindemanNI,CaglePT,BeasleyMB,etal.MoleculartestingguidelineforselectionoflungcancerpatientsforEGFRandALKtyrosinekinaseinhibitors:guidelinefromtheCollegeofAmericanPathologists,InternationalAssociationfortheStudyofLungCancer,andAssociationforMolecularPathology[J].JThoracOncol,2013,8(7):823⁃859.[22]LaiY,ZhangZ,LiJ,etal.EGFRmutationsinsurgicallyresectedfreshspecimensfrom697consecutiveChinesepatientswithnon⁃smallcelllungcancerandtheirrelationshipswithclinicalfeatures[J].IntJMolSci,2013,14(12):24549⁃24559.[23]ZhangQ,ZhuL,ZhangJ.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genemutationstatusinpuresquamous⁃celllungcancerinChinesepatients[J].BMCCancer,2015,15:88.[24]支修益,石远凯,于金明.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J].中华肿瘤杂志,2015,37(1):67⁃78.[25]DouillardJY,OstorosG,CoboM,etal.GefitinibtreatmentinEGFRmutatedcaucasianNSCLC:circulating⁃freetumorDNAasasurrogatefordeterminationofEGFRstatus[J].JThoracOncol,2014,9(9):1345⁃1353.[26]FukuokaM,WuYL,ThongprasertS,etal.BiomarkeranalysesandfinaloverallsurvivalresultsfromaphaseⅢ,randomized,open⁃label,first⁃linestudyofgefitinibversuscarboplatin/paclitaxelinclinicallyselectedpatientswithadvancednon⁃small⁃celllungcancerinAsia(IPASS)[J].JClinOncol,2011,29(21):2866⁃2874.[27]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检测专家组.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检测专家共识[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1,40(10):700⁃702.[28]MokTS,WuYL,ThongprasertS,etal.Gefitiniborcarboplatin⁃paclitaxelinpulmonaryadenocarcinoma[J].NEnglJMed,2009,361(10):947⁃957.[29]MaemondoM,InoueA,KobayashiK,etal.Gefitiniborchemotherapyfornon⁃small⁃celllungcancerwithmutatedEGFR[J].NEnglJMed,2010,362(25):2380⁃2388.[30]石远凯,孙燕,丁翠敏,等.中国埃克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共识[J].中国肺癌杂志,2015,18(7):397⁃400.[31]ShepherdFA,RodriguesPereiraJ,CiuleanuT,etal.Erlotinibinpreviouslytreatednon⁃small⁃celllungcancer[J].NEnglJMed,2005,353(2):123⁃132.[32]ThatcherN,ChangA,ParikhP,etal.Gefitinibplusbestsupportivecareinpreviouslytreatedpatientswithrefractoryadvancednon⁃small⁃celllungcancer:resultsfromarandomised,placebo⁃controlled,multicentrestudy(IressaSurvivalEvaluationinLungCancer)[J].Lancet,2005,366(9496):1527⁃1537.[33]ChangA,ParikhP,ThongprasertS,etal.Gefitinib(IRESSA)inpatientsofAsianoriginwithrefractoryadvancednon⁃smallcelllungcancer:subsetanalysisfromtheISELstudy[J].JThoracOncol,2006,1(8):847⁃855.[34]KimES,HirshV,MokT,etal.Gefitinibversusdocetaxelinpreviouslytreatednon⁃small⁃celllungcancer(INTEREST):arandomisedphaseⅢtrial[J].Lancet,2008,372(9652):1809⁃1818.[35]ShiY,ZhangL,LiuX,etal.Icotinibversusgefitinibinpreviouslytreatedadvancednon⁃small⁃celllungcancer(ICOGEN):arandomised,double⁃blindphase3non⁃inferioritytrial[J].LancetOncol,2013,14(10):953⁃961.[36]ZhangL,MaS,SongX,etal.Gefitinibversusplaceboasmaintenancetherapyinpatientswithlocallyadvancedormetastaticnon⁃small⁃celllungcancer(INFORM;C⁃TONG0804):amulticentre,double⁃blindrandomisedphase3trial[J].LancetOncol,2012,13(5):466⁃475.[37]SelingerCI,RogersTM,RussellPA,etal.TestingforALKrearrangementinlungadenocarcinoma:amulticentercomparisonofimmunohistochemistryandfluorescentinsituhybridization[J].ModPathol,2013,26(12):1545⁃1553.[38]YingJ,GuoL,QiuT,etal.DiagnosticvalueofanovelfullyautomatedimmunochemistryassayfordetectionofALKrearrangementinprimarylungadenocarcinoma[J].AnnOncol,2013,24(10):2589⁃2593.(收稿日期:2015⁃07⁃21)㊃读者㊃作者㊃编者㊃本刊 专题综论 栏目征稿启事㊀㊀本刊 专题综论 栏目系高级述评类特色栏目,设栏20余年来,发表了大量高质量的论文㊂以往该栏属特约组稿栏目,不接受自由投稿,旨在按照栏目的特定需要,有指向地选题,组织权威专家著文,提供广大读者参考㊂今为适应当前科技迅速发展的形势,提高本栏目的报道效率,特改变组稿方式,面向广大作者征稿㊂凡符合本刊 专题综论 栏目要求的来稿,均可为本刊接受,获得发表机会㊂专题综论 专栏所刊出的文稿不同于一般综述,不能仅限于客观报道最新进展,而是要求作者在综合最新科技进展的同时,结合自身以及国内外他人的工作和经验,有分析㊁有比较㊁有评论㊁有观点㊁有展望地写出具有导向性的评论性文章㊂这种论文的重要性和学术价值,毫不逊于原始论著,甚至过之㊂论文篇幅限制在5000字以内,不附中㊁英文摘要和图表,参考文献应精选最主要者,限12篇以内㊂文字力求简洁明了,通顺流畅㊂本刊编辑部。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9年版)》为规范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提高肿瘤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维护肿瘤患者健康权益,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9年版)》(以下简称《指导原则》)。
《指导原则》指出,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需考虑药物可及性和患者治疗价值两大要素。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是否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有无抗肿瘤药物应用指征;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适宜。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应遵循六大基本原则:一、病理组织学确诊后方可使用;二、靶点检测后方可使用;目前,根据是否需要做靶点检测,可以将常用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大分子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分为两大类(表1)。
表1 常用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大分子单克隆抗体类药物三、严格遵循适应证用药;四、体现患者治疗价值;五、特殊情况下的药物合理使用;《指导原则》指出,特殊情况下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应当仅限于三级医院授权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充分遵循患者知情同意原则,并且应当做好用药监测和跟踪观察。
特殊情况下抗肿瘤药物使用采纳根据,依次是:其他国家或地区药品说明书中已注明的用法,国际权威学协会或组织发布的诊疗规范、指南,国家级学协会发布的经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认可的诊疗规范、指南。
六、重视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
呼吸系统肿瘤用药01 吉非替尼 gefitinib制剂与规格:片剂:250mg适应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具有敏感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
合理用药要点:1.用药前必须明确有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EGFR基因检测方法检测到的EGFR敏感突变。
2.肿瘤组织和血液均可用于EGFR基因突变检测,但组织检测优先。
3.治疗期间因药物毒性不可耐受时,可在同一代药物之间替换,如疾病进展则不能在同一代药物之间替换。
4.治疗过程中影像学显示缓慢进展但临床症状未发生恶化的患者,可以继续使用原药物;发生局部进展的患者,可以继续使用原药物加局部治疗;对于快速进展的患者,建议改换为其他治疗方案。
恩沙替尼一线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经济学评价作者:孙蕾周大创陈平钰马爱霞来源:《中国药房》2022年第12期关键词恩沙替尼;克唑替尼;间变性淋巴瘤激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药物经济学肺癌(lung cancer)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20 年全球新发肺癌病例约220 万例,其病死率位居恶性肿瘤相关死亡首位[1],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
在我国,肺癌亦属于高发癌症,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位居我国恶性肿瘤首位[2],给我国人民群众造成了极大的疾病负担。
依据肺癌的细胞组织学及病理学特征,可将其分为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其中NSCLC 患者占肺癌患者总数的80%~85%,且大多数NSCLC 患者在确诊时即为晚期,其5 年生存率仅为15%~17%[3]。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编码基因是NSCLC中常见的驱动基因之一,研究显示,有3%~7%的NSCLC患者会发生ALK基因融合,其中以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样4(echinoderm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ke 4,EML4)-ALK 融合基因最为常见[4]。
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传统治疗方案以放化疗为主。
一项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或卡铂一线治疗东亚人群ALK阳性晚期非鳞NSCLC的Ⅲ期临床研究显示,治疗后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rogress free survive,PFS)时间仅为6.8 个月,客观缓解率为46%[5],提示使用含铂化疗方案者的预后较差。
随着个体化分子靶向精准治疗的快速发展,多种ALK 抑制剂逐渐被应用于ALK阳性NSCLC患者的治疗中,其疗效较传统铂类化疗药物更为显著[6]。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药物经济性的系统评价作者:齐冉高胜男刘旭婷刘洋刘国强来源:《中国药房》2022年第11期关键词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非小细胞肺癌;药物经济学;系统评价肺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据统计,2016 年我国肺癌新发病例达82.8 万例、死亡病例达65.7 万例[1]。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所有肺癌的85%;大部分NSCLC 患者在确诊时已为晚期[2]。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基因是NSCLC患者常见的驱动基因之一,有3%~7%的NSCLC 患者会发生ALK 基因融合,以EML4-ALK 融合亚型最为常见[3]。
尽管ALK 阳性NSCLC 占肺癌的比例较低,但仍给NSCLC 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4]。
因此,尽早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可尽快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并能减轻患者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与上市,NSCLC患者的生存率大幅度提升、生存时间大幅度延长。
为提高药物的可及性,尽快改善癌症患者的治疗现况,我国加快了新药进入国内市场的审批程序。
目前,治疗ALK阳性NSCLC 的靶向药物主要为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在我国已上市的共有4 个药物——克唑替尼、塞瑞替尼、阿来替尼和恩沙替尼。
其中,克唑替尼是在中国最早上市的ALK-TKI,并成为ALK阳性NSCLC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药物;相对于标准化疗方案,其能大幅度改善NSCLC 患者的生命质量,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患者耐药现象逐渐增多,导致疾病进展,限制了该药的应用[5-6]。
塞瑞替尼、阿来替尼已经研究证实对血脑屏障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对肿瘤向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7]。
劳拉替尼一线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经济学评价作者:孙蕾陈平钰马爱霞来源:《中国药房》2022年第09期中图分类号 R956;R979.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2)09-1102-07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09.13摘要目的從中国卫生体系角度出发,评价劳拉替尼对比克唑替尼一线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经济性,为该药在我国除香港以外其他地区的产品定价及相关医疗决策提供参考。
方法基于CROWN试验数据同时构建Markov模型和分区生存模型(模拟时限为10年,循环周期为4周),以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作为效果指标计算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并通过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概率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验证基础分析结果的稳健性。
结果基于Markov模型的基础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克唑替尼组,劳拉替尼组人均成本增加了17 867 588.63元,人均效用增加了1.76 QALYs,ICER为10 152 038.99元/QALY;基于分区生存模型的基础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克唑替尼组,劳拉替尼组人均成本增加了18 009 592.54元,人均效用增加了1.74 QALYs,ICER为10 350 340.54元/QALY。
2种模型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无进展生存状态效用值、疾病进展状态效用值及劳拉替尼成本等参数对结果影响较大。
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以1~3倍202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意愿支付阈值时,劳拉替尼具有经济性的概率为0。
建议劳拉替尼每100 mg的单价为657.10~815.60元。
结论对于一线治疗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劳拉替尼相对于克唑替尼的疗效更好,但以当前药价而言在我国并不具有经济性;合理降低药价可增加其具有经济性的概率。
关键词劳拉替尼;克唑替尼;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非小细胞肺癌;药物经济学评价Pharmacoeconomic evaluation of loratinib in the first-line treatment of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positive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SUN Lei1,2,CHEN Pingyu1,2,MA Aixia1,2(1.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 Business,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1198, China; 2. Pharmacoeconomic Evaluation Research Center,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1198,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conomy of loratinib versus crizotinib in the first-line treatment of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positive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a’s health system,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oduct pricing and related medical decisions of the drug in other regions of China except for Hong Kong. METHODS Markov model and partition survival model both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CROWN data (the simulation time limit was 10 years and the cycle period was 4 weeks); the quality adjusted life year (QALY) was used as the outcome index to calculate the 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 (ICER). One-way sensitivity analysis, probability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scenario analysis were used to verify the robustness of the results. RESULTS The basic analysis results based on Markov model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crizotinib group,the per capita cost of loratinib group increased by 17 867 588.63 yuan,the per capita utility increased by 1.76 QALYs,and the ICER was 10 152038.99 yuan/QALY. The basic analysis results based on the partition survival model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rizotinib group, the per capita cost of loratinib group increased by 18 009 592.54 yuan, the per capita utility increased by 1.74 QALYs,and the ICER was 10 350 340.54 yuan/QALY. The results of one-way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he two models both showed that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state utility value, progression- disease (PD) state utility value and loratinib cost had great influence on the results. The results of probability sensitivity analysis showed that when 1-3 times of China’s per capita GDP in 2020 was taken as the willingness to pay threshold, the probability of loratinib being economical was 0. The recommended unit price of loratinib per 100 mg was 657.10-815.60 yuan. CONCLUSIONS For patients with ALK-positive advanced NSCLC, loratinib is more effective than crizotinib in the first-line treatment, but it is not economical under the current price; reasonably lowering the price of loratinib can increase the probability of its economy.KEYWORDS loratinib; crizotinib;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harmacoeconomic evaluation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肺癌ROS1易位病例临床病理特点陈敏;刘晓羽;吕丽霞;杨洁亮;王威亚【摘要】目的总结ROS1 (c-ros oncogenel)易位病例分子病理特点及治疗情况;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肺癌ROS1基因检测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613例肺癌患者ROS1基因.ROS1易位样本行手工ROS1免疫组化(IHC)、ALKVentana全自动免疫组化及EGFR突变检测.结果采用ROS1 FISH法检出19例阳性病例,检出率为3.1%(19/613).阳性细胞平均比例为60%,范围35%~ 78%.阳性病例显示两种信号模式,其中63.2%(12/19)为经典红绿分离,36.8% (7/19)为单独绿色.19例阳性病例ROS1蛋白表达为:1例(5%)0+,2例(11%)1+,7例(37%)2+,9例(47%)3+.阳性病例均无ALK基因易位,除1例同时具EGFR 19外显子突变外,其余病例均为EGFR 野生型.ROS1易位患者年龄略小;女性、非吸烟患者比例较高;大多为晚期病人.组织学类型以实体、腺泡及乳头型腺癌为主.易位病例中,3例患者死亡,7例患者接受克唑替尼治疗. 结论 ROS1易位更易发生在年轻、女性、不吸烟的腺癌患者中.FISH 方法可有效地检测肺癌ROS1基因易位,对确诊ROS1阳性肺癌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年(卷),期】2017(009)002【总页数】6页(P88-93)【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NSCLC);ROS1易位;荧光原位杂交(FISH)【作者】陈敏;刘晓羽;吕丽霞;杨洁亮;王威亚【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四川,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四川,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四川,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四川,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四川,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肺癌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全部肺癌的85%,在NSCLC中,主要的类型为腺癌(ade⁃nocarcinoma,AC)、鳞状细胞癌(squamouscell carci⁃noma,SqCC)。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进展胡萍;张运剑【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年(卷),期】2017(20)2【摘要】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herapeutic modality for non - 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have been reported to exerta significant impact in the treatment of NSCLC. However,patients eventually develop drug resistance to EGFR-TKIs. Recently,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LK)fusion gene has been described as important driver gene in a subset of patients with NSCLC and becomes the new targets for NSCLC treatment.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ALK fusion gene and progressof ALK inhibitors for the treatment of ALK fusion gene positive NSCLC patients.%非小细胞肺癌( NSCLC)已经进入分子靶向治疗时代。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在 NSCLC 治疗中起重要作用,但EGFR-TKIs治疗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耐药。
近年来,研究发现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相关的融合基因是 NSCLC 的重要驱动基因而成为治疗的新靶点。
《中国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
要点
原发性肺癌(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2015年癌症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新发肺癌患者例数达73.3万,死亡例数60.0万,居所有恶性肿瘤之首,其中80%以上的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
近十多年来,随着分子医学的进展和靶向药物的不断涌现,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已由化疗为主进入到个体化分子靶向精准治疗的时代。
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临床应用的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主要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型、ROS1融合基因型及BRAF基因突变型肺癌,这4种基因变异型肺癌均具有明确的分子靶点、靶点检测技术及上市的靶向药物,临床疗效得到明显提高。
免疫检查点药物在美国及部分欧洲国家已经批准上市,在我国正进行注册试验。
肺癌中ALK变异主要为ALK基因与其他基因发生断裂重排。
目前,在中国获批的针对ALK靶点的小分子抑制剂为克唑替尼,针对ALK 靶点的其他小分子抑制剂如Ceritinib和Alectinib已被FDA批准用于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
在我国相关适应证目前还处在临床试验阶段。
克唑替尼是一种ATP竞争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特异度靶向抑制ALK,c-MET和ROS1等信号通路。
ALK、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作为非小细胞肺癌两个独特的分子亚型,目前均有多种诊断方法可以用于它们的诊断,但每一种诊断方法均有各自的优缺点,因此,如何准确和规范的诊断和治疗它们便成了临床上的当务之急。
一、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和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定义
将ALK基因重排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ALK融合序列变异即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或ALK融合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阳性的肺癌统称为“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一个重要分子亚型,常见于腺癌,该类患者通常可从ALK抑制剂(ALK-TKI)治疗中获益。
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CSCO肿瘤标志物专家委员会讨论认为,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是指含有ROS1基因重排或融合蛋白异常表达的肺癌,它的临床与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有高度的相似性,且用克唑替尼治疗均有良好的效果。
二、ALK和ROS1检测适宜人群
1.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推荐常规检测ALK融合变异和ROS1融合变异状态。
推荐所有含腺癌成分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在诊断时常
规进行ALK、ROS1融合基因或融合蛋白检测(1类推荐;证据级别定义请见文章末注解)。
2. 对于小活检标本或者不吸烟的鳞状细胞癌患者也建议进行ALK、ROS1检测(1类推荐)。
3. 检测前应有送检样本的质控,包括亚型确认和样本量确认。
送检样本类型包括手术样本、活检组织样本、胸水等细胞学样本。
对于部分活检组织标本因临床取材样本小的局限性,有时无法保证肺腺癌的准确诊断,应考虑对不能判断组织学类型的肺癌也进行ALK、ROS1检测(1类推荐)。
4. 目前非小细胞肺癌中需要检测靶点越来越多,为了提高检测的有效性,同时兼顾技术的可行性,专家组推荐,关于ROS1的检测,推荐ROS1和ALK,EGFR同时检测(2A类推荐)。
5. 为了避免样本浪费和节约检测时间,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活检样本,建议一次性切出需要诊断组织类型和进行ALK、EGFR及ROS1检测的样本量,避免重复切片浪费样本(2A类推荐)。
6. 对于年龄相对比较年轻的患者,建议考虑优先检测ALK融合状态(2B 类推荐)。
三、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检测
1. 对于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肿瘤原发或转移部位的组织或细胞学标本均可进行ALK融合基因检测,推荐使用CFDA批准的诊断试剂和方法进行诊断(1类推荐)。
2. 专家组推荐VentanaIHC可以作为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首选的常规诊断方法。
诊断报告中应该注明VentanaIHC方法,以区别于初筛的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ASCEND-4研究和ALEX研究均证实了使用VentanaIHC可以有效的筛选出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因此专家组将证据级别由2A类改成1类。
3. 对于不能开展ALKVentanaIHC检测的实验室,鼓励患者尤其是小活检样本患者,送样到周边能开展VentanaIHC检测的实验室进行ALK融合基因检测(2A类推荐)。
4. 在条件缺乏的地区建议采用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初筛,筛查ALK阳性或疑似阳性的患者必须接受FISH、VentanaIHC或者RT-PCR技术中任意一种技术确诊(2A类推荐)。
5. 对于ALK常规免疫组织化学,建议采用国内病理专家达成共识的规范化操作和判读标准进行操作。
6. RT-PCR能够灵敏地检测出已知类型的融合基因,开展基于PCR技术检测ALK融合变异的实验室环境要求应该能够保证检测质量,建议PCR实验室需要符合我国卫生计生委临床检测中心的临检PCR室资格认证条件。
7. 当组织样本不可评估时,鼓励各中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研究的探索,专家组暂不推荐使用血液(血浆)标本作为补充进行ALK融合检测。
四、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检测
专家组推荐:
1. 使用经过CFDA批准的试剂盒进行ROS1融合基因的检测(1类推荐)。
此外,临床研究使用的经过验证的技术如FISH也可以作为补充诊断ROS1融合基因(2A类推荐)。
2. 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小活检样本,推荐ROS1和ALK、EGFR同时检测(2A类推荐),推荐使用经过认证的多靶点检测技术,同时检测ALK、EGFR和ROS1。
3. 对于不能同时检测的患者,可以先使用ROS1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ROS1检测结果阳性的患者,进一步进行FISH或RT-PCR确诊。
对于ROS1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证实D4D6抗体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检测结果仍具有较高的假阳性。
因此,对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ROS1阳性的标本必须采用FISH或RT-PCR方法进行确诊。
五、ALK和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流程
六、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专家组推荐:
1. 对于初诊为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一线使用克唑替尼治疗(1类推荐)。
2. 确诊ALK前由于各种原因接受了化疗的患者,在确诊ALK阳性后可中断化疗或在化疗完成后接受克唑替尼治疗(2A类推荐)。
克唑替尼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25%)为视觉异常、恶心、腹泻、呕吐、便秘、水肿、转氨酶升高及疲乏。
但通常这些反应的级别较低,主要为1或2级。
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要注意患者肝功能及全血细胞计数的监测。
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监测患者肺部的症状和影像学征象,一旦疑似药物相关
间质性肺病发生,应立即停药;确诊间质性肺病,永久停药。
克唑替尼推荐起始治疗剂量为250mg每日2次,口服。
在治疗的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3/4级不良事件,需一次或多次减少剂量。
第一次减少剂量:200mg 每日2次,口服;第二次减少剂量:250mg每日1次,口服;如果每日一次口服250mg仍不能耐受,则永久停服。
克唑替尼治疗出现疾病进展,NCCN指南推荐根据患者症状、转移部位、单发/多发病灶等3大因素决定克唑替尼耐药后的治疗。
专家组推荐:
1. ALK阳性患者接受克唑替尼治疗后出现耐药进展,考虑到二代药物在我国尚未上市,鼓励患者参加临床试验,以期获得新药进行治疗。
对有条件获得二代ALK -TKI的患者,条件允许,建议二次活检后全面分析耐药点突变状态,选用敏感的二代ALK-TKI进行治疗。
2. 经ALK-TKI治疗后的患者出现局部进展或缓慢进展后,继续克唑替尼治疗或局部治疗(2A类推荐)。
若患者出现多部位的全面进展,且临床症状出现恶化后,含铂双药化疗或含铂双药化疗+贝伐珠单抗(非鳞状细胞癌;2A类推荐),再次出现进展后,可根据患者功能评分,酌情选用之前未选用的化疗药物进行治疗(2A类推荐)。
七、ROS1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专家组推荐:
1. 对于初诊为ROS1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一线使用克唑替尼治疗(1类推荐)。
2. 确诊ROS1前由于各种原因接受了化疗的患者,在确诊ROS1阳性后可中断化疗或在化疗完成后接受克唑替尼治疗(2A类推荐)。
3. 对于ROS1阳性患者,克唑替尼治疗出现疾病进展的后续治疗,目前缺乏相应的循证医学证据,可以根据具体治疗情况,采取后续化疗方案进行治疗。
八、小结
基于EGFR基因突变、ALK基因融合变异、ROS1基因融合变异、BRAF 基因突变等分子标志物的肺癌分子靶向个体化治疗模式已经在临床建立和应用。
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克唑替尼等EGFR或ALK、ROS1抑制剂已经应用于临床,在我国正在向更多的肺癌患者推广应用。
非小细胞肺癌的精准靶向治疗依赖于分子靶点变异的准确诊断。
临床实践中分子检测的标准化和检测流程的建立对于提高临床实践能力起关键作用。
ALK、
ROS1等融合变异作为晚期肺癌中重要的分子改变,其诊断方法和流程仍需进一步结合临床数据进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