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麻杏石甘汤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痰热证的疗效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92.28 KB
- 文档页数:2
加减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加减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82例小儿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1)和研究组(n=41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减麻杏石甘汤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退热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X线消失时间和总有效率。
结果经过治疗,研究组的退热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X线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可以比较。
1.2诊断标准①发病急、发热、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烦躁不安;②听诊肺部两侧有细湿罗音或干啰音;③血WBC明显升高;④胸X线影片有点状或斑片状阴影,并可见肺纹理增粗。
1.3方法所有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包括:物理降温,祛痰剂除痰,病情严重者及时输氧等。
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使用抗生素(首选青霉素)、抗病毒剂、退热剂,有明显气急者适当加用激素或解痉平喘药。
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症加减麻杏石甘汤,组方:麻黄4 g,杏仁3 g,川贝母4 g,白术5 g,茯苓5 g,地龙4 g,生石膏6 g,炙甘草4 g。
热毒炽盛者,加用苇茎;风热袭肺重热者,加用鱼腥草,生石膏加量;痰热壅阻喘咳重者,加用瓜蒌、桑白皮;伴痰多者,加用莱菔子、天竺黄;伴便干者,加用瓜蒌。
用水煎服,1剂/d,频服。
1.4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的退热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X 线消失时间。
1.5评价指标治愈:体温恢复正常,咳嗽消失,肺部无啰音;血象正常,X 线复查肺部病灶完全吸收。
显效:各症状较治疗前减轻,X线复查病灶有部分未吸收。
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或病情恶化[2]。
总有效率=(治愈+显效)/例数×100%。
1.6数据统计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字2检验。
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症状改善情况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研究组患者的退热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X线消失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
60·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3年5月第21卷第15期作者简介:陈奎(1982.09-),男,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儿科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风热闭肺证)的有效性分析陈奎(鄠邑区中医医院儿科,陕西 西安 710300)【摘要】目的:探究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风热闭肺证)的有效性。
方法:将风热闭肺证肺炎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将60例患者按照电脑随机法分组,观察组30例实施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治疗,比较和分析两组疗效。
结果:观察组各项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
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
观察组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风热闭肺证)的有效率较高,且能够促进患儿各项症状的改善,值得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小儿肺炎(风热闭肺证);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有效性【中图分类号】R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3)15-0060-04在小儿常见呼吸道系统疾病中,肺炎的所占比较高,而肺炎主要是指因不同病原体和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肺部炎性反应,在重症医学科中,小儿肺炎十分常见,该疾病的传染性较强,同时具有极高的病死率[1]。
目前临床对于小儿肺炎的发生机制尚未明确,研究认为和疾病因素、环境因素、小儿生理解剖因素等存在密切关联性,随着病程的增加,患儿的呼吸逐渐困难,并且伴有咳嗽、高热症状[2]。
根据临床数据显示,小儿肺炎在临床具有极高的死亡率,而早期给予其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3]。
在我国中医学中,认为小儿肺炎属于肺炎咳嗽范畴内,其发病机制和外邪侵袭所致的肺部气机运行不畅相关,进而出现发热等症状,故此又称之为风热闭肺证。
观察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近年来,小儿支气管肺炎在儿科门诊中逐渐增多,并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针对此类疾病,传统中医药方剂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逐渐被医生所关注和采用。
本文将探讨该方剂在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疗效及其观察结果。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儿科常见病,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喘息、胸闷等。
传统中医认为,小儿支气管肺炎多由外感风寒、湿邪侵袭引发,治疗上需扶正祛邪、化痰止咳。
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是一种经典方剂,历经千年的临床实践,被广泛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中。
在实际的观察过程中,我们选择了10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将其分为两组。
其中,对照组采用了常规的西药治疗方案,而观察组则采用了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治疗。
治疗过程中,我们进行了严格的观察和记录,以便于评估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
首先,我们对两组患者在入组时的临床特征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基本特征无明显差异,确保了观察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随后,我们对患者的症状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分析。
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接受了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的加减治疗。
通过加入银翘散,我们希望在疏风清热的同时,也能够尽量减少患者对西药的依赖。
结果显示,在治疗后的第三天,观察组患者的咳嗽和喘息症状明显减轻,呼吸更加顺畅。
而对照组患者则需要继续使用西药以维持症状的控制。
此外,我们还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长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这表明了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治疗在加速疾病康复方面的潜力。
进一步统计分析显示,在观察组中,有80%的患者在治疗后症状完全缓解,而对照组仅有60%的患者症状完全缓解。
这说明,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治疗在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上具有显著优势。
此外,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也较少。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恶心、纳差等副作用明显减少,这为该方剂的安全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观察过程中,我们还注意到了一些问题。